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docx

    • 资源ID:3913508       资源大小:111.1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docx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我国混凝土的现状强度水平提高严酷环境中工程增多,耐久性要求突出水泥和混凝土的关系变化流变性能要求提高现场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与质量要求的矛盾传统观念形成的理由例如,许多规范、标准限定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量应在25%以下,尤其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掺量。这是因为过去我们的混凝土中没有掺用减水剂,混凝土的水灰比较大(一般 都高于0.5)。在这种情况下掺入粉煤灰,减少水泥的用量,就会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明显 延缓、硬化速率减慢,表现为早期强度低、混凝土渗透性增大。高水灰比的水泥浆体里,水泥颗粒悬浮于水分中,水化环境良好,可以迅速地生成表 面积增大1000倍的硅酸盐水化物等,有良好地填充浆体内空隙的能力。虽然从颗粒形状来 说,粉煤灰易于堆积密实,但是它水化缓慢,生成的凝胶量少,难以填充颗粒周围的空隙, 所以掺粉煤灰水泥浆体的强度和其他性能总是随其掺量增大(水泥用量减少)呈下降趋势(在早龄期尤为显著)。为什么粉煤灰掺量如此之大的混凝土各项性能会很优异呢?但是现今高效减水剂的应用已经很普遍,混凝土所用水灰比,尤其是掺有矿物掺合料 混凝土的水胶比很容易降至0.5以下,同时现今的水泥活性则远高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 前的水泥(因为早强矿物 C3S(硅酸三钙)含量显著提高、粉磨细度加大),因此掺加矿物 掺合料的混凝土,即使是掺量很大的混凝土,与过去混凝土相比,其早期强度的发展速率也大大加快了。在低水胶比(如0.3左右)的水泥浆体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不掺粉煤灰时,高活性的 水泥因水化环境较差,即缺水而不能充分水化,所以随水灰比下降,未水化水泥的内芯增 大,生成产物量下降;但由于颗粒间的距离减小,要填充的空隙同时减小,因此混凝土强 度发展迅速。这种情况下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在低水胶比条件下,水泥的水化条件相对改善, 因为粉煤灰水化缓慢,使混凝土的“水灰比”增大,水泥的水化程度因而提高,这种作用 机理随着粉煤灰的掺量增大愈加明显(掺量为 58%:左右,初期水灰比则约0.65)。水泥水 化程度的改善,则有利于粉煤灰作用的发挥,然而与此同时,需要粉空隙已经大大减小,所以其水化能力差的弱点在低水胶比条件下被掩盖,而降低温升等其 他优点则依然起着有利于混凝土性能提高的作用。以上所述低水胶比下粉煤灰作用的变化,可以用一个“动态堆积”的概念来认识,这 是相对沿用的静态堆积而言的。通常在选择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时,是以各种原材料在 加水之前的堆积尽量密实为依据的;但是当加水搅拌后,特别是在低水胶比条件下,如何 通过粉状颗粒水化的交叉进行,使初始水胶比尽量降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尽量减少,配 制出的混凝土在密实成型的前提下,经过水化硬化过程,形成的微结构应更为密实。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问题整体体强度水平高了,拌合物从低塑性发展到当前的 泵送,流动性大大提高;原材料也有很大变化:水泥强度等级高细度细,骨料粒形和级配差了,且品种多样化,品质相差很大;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普遍使用,水胶比普遍降低, 关键是混凝土耐久性逐渐成为混凝土的重要性能。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以保罗米公 式为重要基础已经不适合现代混凝土。超量替代法存在的问题超量取代法:有关配合比的规范中提出粉煤灰的超量取代法,即在能被接受的掺量范围取代水泥,另多掺一部分取代砂子 这只是一种计算而已,在数量上代砂,实际上因为细 度量级的差别在功能上粉煤灰并不是砂,不可能代砂,仍然是胶凝材料,却因为超量而变相增加浆体含量。有人认为掺粉煤灰后的混凝土抗裂性改善不明显,浆骨比增大是其原因 之一 建议今后不再采用这种实际上增加浆骨比的计算方法 现代混凝土技术的简单与复杂 混凝土是什么?混凝土是用最简单的工艺制作的最复杂的体系。.简单得“通常认为任何站在那里没事干的人都能直接就去浇筑或捣实混凝土”Neville;g复杂得至今无法建立实验室指标试验结果和同样复杂的现场条件下的混凝土行为的相关关系;人们仍不确知混凝土的体内在服役的环境中随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复杂的体系混凝土是十分复杂的一个材料体系,恐怕是人类所用各种材料中最为复杂的。砂、石、水泥、外加剂、矿物掺合料与水的简单混合,即刻出现一个有明显“生命 历程”的材料体系,其中水泥自发进行着长期延续的水化硬化过程,带动整个体系经历复 杂的物理一化学一力学的变化过程,而就在这变化过程中得到长期使用。混凝土是极其复杂的多相、多尺度的非匀质体,这就造成了混凝土材料本身的高度 复杂性和随机变化性,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对于使用地方性材料的混凝土而言,其 变化就更加复杂了。仅就原材料而言,各地、各厂的水泥是变化的,哪怕就是同一个水泥厂生产的水泥 也是变化的,骨料是变化的,外加剂是变化的,粉煤灰更是变化的。对混凝土,人们的描述用语是:多组分、多相、多种尺度颗粒物料混杂堆积互相填 充的组成结构,具有不稳定性、非均质性、不连续性、多种尺度的孔隙结构、接触 界面情况复杂,而这一切都在变动等特点,。混凝土里面包含着综合许多门学科内容的大学问。可惜,探究这些学问是十分复杂 而艰难的。现代混凝土技术趋于复杂 混凝土配合比对于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现代混凝土使用复合超 塑化剂和超细矿物质掺合料,近年来机制砂逐渐成为建筑用砂的主要品种后矿物组成与品 质差异比较大,再加之各地水泥在组分、与外加剂相容性、开裂敏感性方面有较大不同, 这些都使配合比设计趋于复杂。原因是使用环境、原材料和施工方法的多样性。例如今年暑期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的首届 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中呈现的现象。正所谓:人工造石本无奇,砂子石头和水泥。一朝采用多组分,百变技法令人迷。什么是当代混凝土?当代混凝土是建立在上的六组分混凝土。预拌混凝土是当代混凝土的主体品种。以预拌混凝土、泵送为主流。拌和料的流变 性能成为重要问题。我国混凝土规范与设计方法的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多种配合比设计方法,大多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半定量设计方法。正如 陈肇元院士所说:能满足质量控制标准的混凝土,可以有不同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 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问题我国自佃70年代引进高效减水剂,直到 佃80年代末至今得以大量使用后,混凝土强 度不再依赖于水泥强度,用 GB175 77水泥标准的425#水泥(相当于现行水泥标准的32.5等)已能配制出C60的泵送混凝土 在本质上,混凝土主要还是由水泥骨料和水组成的硬化,但是其内涵已发生很大变化。整体体强度水平高了,拌合物从低塑性发展到当前的泵送,流动性大大提高;原材料 也有很大变化:水泥强度等级高 细度细,骨料粒形和级配差了,且品种多样化,品质相 差很大;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普遍使用,水胶比普遍降低,关键是混凝土耐久性逐渐成 为混凝土的重要性能。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以保罗米公式为重要基础已经不适合 现代混凝土。普通配合比设计新规范的要点3.0.4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 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0.602502800.552803000.50320< 0.45330相关规范标准对水泥或胶凝材料最小用量的规定标准名称结构类别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 用量最小胶凝材 料用量建标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有冻害环境普通混凝土0.5-320国标 GB/T 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有冻害环境普通混凝土0.55-280京标 DBJT01-64-07混凝土矿物掺和料应用技术规程有冻害环境普通混凝土0.5200300国标 GB502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地下结构防水混 凝土0.55280-国标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寒冷环境普通混 凝土0.55275国标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加防冻剂的普通混凝土0.6300-标准名称结构类别最大 水灰比最小水泥 用量最小胶凝材 料用量国标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加膨胀剂的抗渗混凝土0.5280建标JGJ104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冬季施工0.6300建标 JGJ/T10-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泵送300地下防水技术规程260320GB50204-92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2002无规定无规定无规定无规定GBJ146-90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注:结构用混凝土必须 C25以上所有水泥用量均未说明水泥品种和强度普通配合比设计新规范的要点3.0.5 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 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 表3.0.5-2的规定。表3.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曰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W 0.40-35> 0.40;4030粒化高炉矿渣粉W 0.406555> 0.40'>545钢渣粉3020磷渣粉3020硅灰W复合掺合料< 0.406555> 0.405545表3.0.5-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 0.403530> 0.402520粒化高炉矿渣粉< 0.405545> 0.404535钢渣粉一2010磷渣粉一2010硅灰一1010复合掺合料< 0.405545> 0.404535普通配合比设计新规范的要点3.0.8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的工程,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不应大于3.0kg/m3,并宜掺用适量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对于矿物掺合料碱含量,粉煤灰碱含量可 取实测值的1/6,粒化高炉矿渣粉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1/2。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对可能发生碱-骨料反应的混凝土,宜采用大掺量矿物掺和料;单掺磨细矿渣的用量占胶凝 材料总重a > 50%,单掺粉煤灰a >40%,单掺火山灰质材料不小于30%,并应降低水 泥和矿物掺和料中的含碱量和粉煤灰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AAR指碱集料反应5 2 5 1 50200.100.0卑、4進mpm基准粉煤灰確灰/%07川型水泥,碱含*1%F级盼煤灰ASTMC227 010203040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差d可按表4.0.2取值。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C20C25C45C50 C554.05.06.0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提高混凝土配制强度:1 现场条件与试验室条件有显著差异时;2. C30等级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时。5.1.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 C60等级时,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算:W/B 二、£a fb当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无实测值时,公式(5.1.1-1)中的fb值可按下式计算:f b =f g s g fce表5.1.1-1粉煤灰影响系数f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s掺量(%) 种类粉煤灰影响系数"f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01.001.00100.85 0.951.00200.75 0.850.95 1.00300.65 0.750.9 0 1.00400.55 0.650.80 0.9050-0.70 0.85feeC g f ce,g当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无实测值时,公式5.1.1-2)中的fee值可按下式计算:表5.1.1-2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c水泥强度等级值32.542.552.5富余系数1.121.161.10采用值36.447.657.85.1.2回归系数:a和:b宜按下列规定确定:1 根据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通过试验建立的水胶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来确定;2 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可按表 5.1.2选用。表5.1.2 回归系数二a、b选用表粗骨料品种 系数碎石卵石a0.530.49ab0.200.13应至少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本规程 第6.1.4条确定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拌配合比分别增加 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试拌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 %。6.2.4配合比调整后,应对设计要求的混凝土耐久性能进行试验,符合设计规定的耐久性能要求的配合比方可确定为设计配合比。表7.3.3高强混凝土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强度等级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kg/m3)砂率(%)>C60,v C800.28 0.3448056035 42> C80,V C1000.26 0.28520580C1000.2 4 0.26550600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应通过试配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 25%40% ; 硅灰掺量不宜大于10%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5毫米;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733计算后调整拌合物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拌配合 比分别增加和减少 0.02。7.3.6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宜采用标准试件通过试验测定;使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 尺寸折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3.0.3 控制最大水胶比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重要手段,而水胶比又是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的首要参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不同环境条件的混凝土 最大水胶比作了规定。3.0.4在控制最大水胶比条件下,表3.0.4中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是满足混凝土施工性能和掺加矿物掺合料后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能的胶凝材料用量下限。3.0.5规定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耐久性能。当采用超出表3.0.5-1和表3.0.5-2给出的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时,全然否定不妥,通过对混凝土 性能进行全面试验论证,证明结构混凝土安全性和耐久性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后,还 是能够采用的。当掺量小于20%时,可按普通水泥使用当掺量大于20%时,水胶比应不大于 0.5当掺量大于30%时,水胶比应不大于 0.45当掺量超过50%时,水胶比应不大于 0.42随掺量的增大,水胶比降低在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混凝土强度试件在28d龄期进行抗压试验;当设计规定采用60d或90d等其它龄期强度时,混凝土强度试件在相应的龄期进行抗压试验。水胶比是不是一定要通过计算获得?新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 C60等级时,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算”W/B 二新规范采用改进的保罗米公式来计算水胶比。尽管对公式中的参数和系数作了修改,此 公式仍是依据胶凝材料28天胶砂强度与混凝土 28天配制强度的关系建立的混凝土水胶比计算公式。这样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首先要满足的是混凝土28天强度。但如果我们更多地从耐久性角度考虑,在结构荷载允许的前提下,对掺加较多矿物掺合料 的混凝土可能越来越多地选择60天、90天或更长龄期评定混凝土强度。如此新规范使用 改进的保罗米公式就不再适合。许多人认为水胶比计算出来比较可靠,其实并非如此。对于一定等级的混凝土如果考虑耐久性要求,在特定胶凝材料组成下水胶比的范围并不大,可以进行选择,选择3-4个水胶比进行混凝土试配。也就是说混凝土的水胶比不一定是算出来的,可依据混凝土性能目标进行选择,经试 配确定,这需要我们基于对现代混凝土的深刻认识而转变观念。混凝土单位体积用水量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规范将最少水泥用量”改为最少胶凝材料用量”。体现了现代混凝土的技术理念,但 没有限定最高胶凝材料用量。胶凝材料用量过高,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差,开裂的风险就越 大。规范对混凝土浆骨比指标没有提及。其实浆骨比是保证硬化前后混凝土性能的核心因素。尤其对于混凝土体积稳定性更为重要。应参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规定胶凝材料用量上限。其实如果充分重视混凝土耐久性,配合比设计理念应该实现从水胶比一强度的关系转变 到单位体积用水量一耐久性关系上来。矿物掺合料掺加比例的规定考虑不周规范规定了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并在条款说明中提出当采用超出表 3.0.5-1和表 3.0.5-2给出的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时,全然否定不妥,通过对混凝土性能进行全面试验论 证,证明结构混凝土安全性和耐久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后,还是能够采用的。虽然为混凝土大比例掺加矿物掺合料留下了余地,但作为规范这样明文规定矿物掺合 料最大掺加比例不利于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推广应用。其实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掺加比例应根据使用环境、结构形式和混凝土水胶比而定,例 如北京近年来许多工程的大基础底板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掺加比例都超过了新规范规定, 混凝土性能良好,技术趋于成熟。至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掺合料掺加比例更低的要求,可能是考虑张拉时混凝土强度 的需要,其实过早张拉导致混凝土追求高早强对于耐久性不利。混凝土强度试验水胶比取值规定得商榷规范6. 1. 5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至少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本规程第6.1.4条确定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拌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对于中低强度混凝土试配,这样的水胶比取值幅度可能过大,笔者认为0.03较为适宜。规范仍认为骨料干燥状态作为基础设计配合比为宜不能令人信服目前混凝土大量使用机制砂,且混凝土骨料品种多,品质各异,尤其是吸水率差别大时 以干燥状态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可能造成有效水胶比不同;此外使用干燥状态骨料生产混凝 土时,若骨料吸水多,则同时也吸附了一定量的减水剂,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以干 燥状态为基础设计配合比易导致混凝土生产中由于水的控制较难,质量波动增大。所以以饱和面干状态骨料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础为宜 。质量法计算砂石存在问题对于混凝土企业实验室,测定原材料密度的技术条件应该具备。由于混凝土矿物掺合 料一般比水泥轻,且骨料表观密度差别也可能较大,假定表观密度可能不准。现代六组分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采用体积法更合理。对于混凝土企业实验室,测定原材料密度的技术条件应该具备。由于混凝土矿物掺合 料一般比水泥轻,且骨料表观密度差别也可能较大,假定表观密度可能不准。现代六组分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采用体积法更合理。条款说明5.5中这样解释: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常采用质量法。混凝 土配合比设计也允许采用体积法,可视具体技术需要选用。与质量法比较,体积法需要在 测定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密度以及骨料的表观密度等,对技术条件要求略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不宜修订和保留混凝土不是算出来的,而是配出来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以编指南,定原则,但保留并 修订设计规范其实没有必要。定的指标、限制越多,越具体,就越容易成为束缚混凝土技 术人员的 绳索”阻碍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标准规范条款应该更多以性能要求和导向为主。目前的工程实际是混凝土搅拌站试配出合理的配合比后,为了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资料复 合标准规范,按照现有规范设计方法挖空心思“对号入座”,编资料。比如:C30混凝土配合比中实际用胶凝材料 380kg,水胶比0.45,为了资料满足规范, 混凝土搅拌站技术部门都采用反算的思路:从 W/B到fb 再推算rf、rs。针对这些情况,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又有何意义?规范编制人员应该认真反思。 普通配合比设计新规范的点评规范标准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刻舟求剑。 要深刻了解现代混凝土的复杂性。抗压强度、变形性能和耐久性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与低,满足设计要求即可;并非混凝土强度越高,就意味着水平”越高(HSC似乎还不过瘾,又出现了UHSC) 无论混凝土强度高低,必须具有匀质性、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这是 “根本 ” 抗渗混凝土影响混凝土抗渗性最关键的两个指标是:水胶比、粗骨料最大粒径 事实上并不存在单独具有抗渗性超强的混凝土,其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无关系 使得 C25 及以下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才体现出水平配制抗渗混凝土要点限制水胶比限制骨料最大粒径控制粗骨料的粒形、级配、含泥量控制细骨料的级配、含泥量优先掺粉煤灰,其次掺磨细矿渣,有条件时, 双掺,并掺入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抗冻混凝土混凝土抗冻性好,首先要求其抗渗性好控制水胶比和骨料最大粒径掺入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控制临界强度绝对(最好)不要使用防冻剂、早强剂高强混凝土现代混凝土技术赋予混凝土强度绝对是件 “易如反掌 ”的事情 高强混凝土技术之所以被单独提出来,并非配制 “高强”有什么技术 “玄机”;而是, 强度越高,体积稳定性越差,开裂的风险就越大,如何确保高强混凝土的耐久性才 是高强混凝土技术的难点所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有两个指标绝对要进行控制:第一,流动性与粘聚性的统一;第二,泵 送压力的选择,即必须采用高压泵!绝对不能以低压泵为 “借口”,将本来已经满足泵送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人 为地放大,这样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问题,更重要的是耐久性问题,这又是舍本逐 末!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 结构混凝土应从控制原材料的温度入手 水胶比过低也容易导致开裂!低与高,要权衡!原材料的温度,尤其是水泥的温度 特别重要,拌和水要降温。此外,早期养护更是重要!关于配合比设计还要说的话没有任何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的配合比,试配工作是必须的,目前并没有什么全计算”对原材料质量差异的控制比对配料计量误差的限制更重要。对变化了的材料不能使用不变的方法。用科学思维方法指导混凝土技术任何给工程带来好处的措施,必然同时存在某些不利因素,有所得必有所失。没有任何事物(材料、技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有利必有弊;必须因地制宜、因 事制宜、因时制宜、因人(使用者的素质)制宜。对变化了的材料使用不变的方法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新拌混凝土流动性大与小,能施工就行混凝土强度高与低,满足设计要求就行混凝土质量的根本有两点:一是混凝土长龄期强度的发展,二是混凝土结构的耐久 性为此,混凝土的匀质性、体积稳定性是必须满足的质量要求配合比设计的原则与注意事项低水胶比对现代混凝土很重要,依靠高效减水剂和优质矿物细粉掺合料实现混凝土 的低水胶比。不能过分地提高胶凝材料的用量。胶凝材料过多,不仅成本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 性也差,同时,对获得高的强度意义不大。应该通过合理调整粗细骨料用量及砂率 控制空隙率,实现较低水胶比下的良好和易性。技术理念的改变认为;昆凝土而t久性可以用控带H水肢比的办,去来控芾U是名音俣的。阖为不星水月交比. 而星用t对控制开裂更为重姜。保持弓虽度丰目同 白勺条彳牛下 可随之相应隅M氐水泥用早,从而減小混癡土的温度收缩、自身收缩干口干缩口 所以为了 获得耐久性,选择予昆癡土酉己 合比的标准也必须进彳亍一次重大的改变gRd LlHii tg, EJti "nHle Struct tire* fit TineC- etiiCI. NfJOO 1注意在強调从W/CIII強度关系转变到用 水畳-耐久性关系过程,需要比现在惯用的 建设实践更密切得多地关注骨料级配"应用 良好的斗级配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用 水量, 进一步降低可以通过使用中效或高效減水 剂,大掺呈粉煤灰或矿渣水淀,以及粗磨硅 酸盐水泥来达到。BuiklLi Oimble Sfi ucfure in The 21 * CJetitiiry. CI, Maft 2C0 GB/T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条款£ itj i单位体积糧纂土的胶離聊料用AI& 強座專级最大永胶比最小用量(k 的?)毘大用量(kg4nJ)C250 60260C300.552 S04mC350.50300C400.45320JCAC450.40340C500 36.160480>1'550 36380500海£表中数擴酬于最大骨料粒衿为2Z的情况.#榊fc径戦大时直适当降低胶凝材楓址.骨料粒fttt小时可适SWin-匕引气混擬上的皎凝材糾川看范帼与非引气混凝上英求相同.GB/T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条款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3.12环境作用第81环境次别作川策级A 轻微轻炭C 中iffD严重E菲常严重F极端严逅一腔坏境I-AI-B1-C-1I-Cn-Dn-E胡羊乳化物环境IU4?IIl-Din-EIU-F除冰盐竽其也氯化物环境IV-DME化学腐饨环境v-c4JWE注:对于无钢筋的壺臟土结构,坏境件用尊圾见344条规定.B.1配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中,矿物掺和料用量占胶凝材料总量的比值应符合下表规定。1 ift Jli 警Mt茫水1S"W攜fr 阿网Prt 宜他用H r Ff FIN 加 4扌材恵 M tfi-j t-t E、1J-A « 宅内 1JI9!, ini, rsb"卜 p</59 M4 - 曲打* 三*- M 1CJ.2(J.l«uWit-<> 45 lM 1 * r SI(J.30.5tv ti'1心最小 W >4 d* lnun ufc W/H A". 55 Ml fjjrr :址业 i 中 r yi rr Yi a MW 和 1*1i-.- c zk "1h > t-h < KKHiSi>nm i9i. fii. ps + la* ”Gt jrU-亠一 +缶£ 10.50.71-H:壷内斗4于血丸tf JIK K >1 1 iW 瓷ixn PU Pllk FS*1屮.KO 5 叶.-_4- SIU .20.3tr.吃ih j M-F -j#|fv ip X城小 r-z炖 *-52Omm -v U 卜 gr» Ad,的枷件況凝土十收 材科屮平ix會仃捧利* 1气儿 rt in i1)I< TW吃祥>J.3IE【EV. Il-D. 11-11poP ri ruVt?t3 =O. 5 IIJ * % 签上0.2 0 1iA>B=-a. 1 H-J ,-fr-1O J0.4111H1U TI1-1XIII l-K Ilfm ri. i'llm -cr卜j+ I.0.25“4I:賦叫 + 一叫f 10.42O.K-q0.40.3 "1 橋1刖IH 圮.i釁玮 强 卜 鹫抢.iiImMi寸址J述融 环境掙和朴JU经的上 冋电尚耐砒足n为f坤医黑IV|X-< rs-iVv-c, v-u, V-|<VI . Fllr T*Ofe SR,HSKFIWi7 i1 IQ/250.4E <fJELR«7-t- L = 1U.5Ll.H| 5mi U.1 H.1J' 伽播利和JU區的丄限;苟1漫珂、塡卜帕悝一忙=<£|ipjtl-it J 叩境.捋fn料川虽时上 t;|j rA-ibv .jj' ji 严 旳 型3.4.3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同时满足构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的设计要求。表33满足耐久性整求的R操土星煤强度零圾环境类别 与作用探级iSilffi用年限IGO年50年30年IAC30C25C25I-RCJ5C30C251-CJ1K JVCC40C35C30II-CC45C.30, C40C C40X?. ln-D, H-DC45C40C40n-oC*403II-K3<40CJOV4Z ni-E IVEC50C45Vd£. IlbFC55C50C50注;"对于预应力JB凝土构fh垠低强腹等绽竹或低于cw2. 冻融环境作tII等级为U-D ffl II-F的混决上闵采用引气技术$3、如能加大钢筋的保护展厚丿L大戡面爱压燃*柱的混凝上强度等级可yite j &中规定的数值,但不应低F 3.4.4矢攪罡的素混腿tU低强度等级结构混凝土性能技术规范6.2表6.2不同等级混凝土最大浆骨比和用水量强度等级最大浆骨体积比最大用水量(kg/m3)C30C50 (不含 C50)< 0.32< 170C50 C60 (含 C60)< 0.35< 160C60以上(不含C60)< 0.38< 150粗骨料最大粒径选择表A3畝般土网最大公称齡血曲土喲嘔inuii)芥1、il 1竖何构件熾KM学姗境H V眦般坏歳般环境l(t-1015-10HI-152515015152CJ301)201?2025402025202530J-50254041130简易配合比设计方法吴中伟提出的简易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基本原则是要求砂石有最小的混合空隙率,按 绝对体积法原理计算。具体步骤和实例如下:1)首先选择高性能混凝土平均或常用性能指标作为基准,或选用工程要求的性能为基准,然后再试配调整,满足其他条件或要求。例如要求耐久性为低渗透性,要求用 Nernst-Einstein法测定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为(50100)x 10-14m2/s 配制强度为4050MPa,工作性要求坍落度为 180200mm, 1h坍落度损失不大于10%,无离析等2)求砂石混合空隙率a,选择最小值可先从砂率38%40%开始,将不同砂石比的砂石混合,分三次装入一个1520L的不变形的容重筒中,用直径为15mm的圆头捣棒各插捣30下(或在振动 台上振动至试料不再下沉为止),刮平表面后称量,并换算成松椎密度p 0 (kg/m3),测出砂石混合料的混合表观密度 p (kg/m3), 一般为2.65g/cm3左右。计算,最经 济的混合空隙率约为16%,一般为20%22%。3)计算胶凝材料浆量胶凝材料浆量等于砂石混合空隙体积加富余量。胶凝材料浆富余量取决于工作性要 求和外加剂性质和掺量,可先按坍落度 180200mm估计为8%10%,由试拌决 定。假设为8% , a为20%,则浆体积为a +8%=28%,即280L/m3。4)计算各组分用量设选用水胶比为0.4,掺入磨细矿渣30%,水泥密度为3.15g/cm3磨细矿渣密度浆体积1+0.4 2.5为2.5g/Cm3则胶凝材料用量0.7+3.15即1L浆用胶凝材料1.35kg。1 m3胶凝材料总用量 =280X 1.35 =378 kg/m3水泥用量 =378X 0.7=265 kg/m3矿渣用量 =378X 0.3=113 kg/m3水用量 =378x 0.4=151kg/m3集料总用量 =(1000-280)x 2.65=1908 kg/m3砂用量 =1908X 40% =763kg/m3石用量 =佃08-763 =1145 kg/m3因引入了浆体积富余量,总体积略超过1m3,故所计算的各材料用量总需按实测的表观密度校正。在以上基础上,经多次试拌,求得符合要求的合理、经济的配合比。但针对此方法 提出两点改进建议,第一是浆体富余量在 8%以上,不一定在810%之间,由试 拌决定。第二是粗骨料应该采取两个以上粒级混拌的方法,使混拌后的粗骨料空隙 率小于42%。

    注意事项

    本文(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