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内审员培训班法律法规知识部分模版ppt课件.ppt
EHS内审员培训班,法律法规知识部分,我国环境法律的框架,全国人大通过,地方政府颁布,省、较大市人大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国务院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及有关部、委、办、局颁布,我国环境法律的八大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三同时”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种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建设,这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应根据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实施措施,并在年度计划中予以落实。规定排污单位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两条行为准则:把环保工作全面纳入单位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等工作计划,建立环保责任制度进行统一考评,将环保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层层分解并纳入各班组的岗位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再生产建设或其他活动中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制度。适用范围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项目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指国家环境管理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排污者征收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主要特点:强制征收缴费不免除责任(治理、赔偿损害)优惠与惩罚结合,鼓励治理专款专用有偿使用,专线资金管征收排污费的范围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等5大类,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对现已存在的危害环境的污染源,由法定机关作出决定,令其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达到规定要求的一整套措施。主要特点:严厉的法律强制性明确的时间要求具体的治理任务重点突出,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指由排污者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其污染物的排放和防治情况,并接受监督管理的一系列法律规范构成的规则系统。主要特点:1.基础性,提供污染源基本情况2.时间性,及时申报3.真实性,如实申报4.强制性,拒报谎报受处罚5.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是指从事有害或可能有害环境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依其作用分为三大类:防止环境污染许可证、防止环境破坏许可证、整体环境保护许可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使城市环保工作逐步由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逐步为人民创造安全、清洁、安静、优美的工作、学习、休息环境。,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3096-1993,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dB执行。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3096-199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定义:污水:指在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水的总称。排水量: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工艺生产的水的排放量。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厂区锅炉、电站排水。一切排污单位:指本标准适用范围所包括的一切排污单位。其他排污单位:指在某一控制项目中,除所列行业外的一切排污单位。,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4.1.1 排入GB3838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4.1.2 排入GB 3838中、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4.1.3 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4.1.4 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1.1和.1.2的规定。4.1.5 GB3838中、类水域和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污染物的性质和控制方式,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采矿行业的尾矿坝出水口不得视为车间排放口)。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本标准按年限规定了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分别为:1997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包括改、扩建)的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同时执行表、表、表的规定。1998年1月1日起建设(包括改、扩建)的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同时执行表、表4、表5的规定。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为准划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适用范围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评、设计、验收及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按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今后再发布行业性标准,按其适用范围规定的污染源不再执行本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指标(超过二者之一均视为超标)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指设置于露天环境中具有无组织排放的设施,或指具有无组织排放的建筑构造(如车间、工棚等)。排放速率标准分级:按污染源所在功能区执行相应级别的标准以1997年1月1日划时间段排气筒高度不低于15米,并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的建筑5米以上。,获取环境法律及其他要求的途径,当地环保局当地技术监督局资料室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网络:等相关网站报刊杂志:中国环境报及当地的有关报刊等认证/咨询机构,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律体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国务院通过,省、市人大及常委会通过,省、市人民颁布,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法,职业健康安全国际公约,职业健康安全专项法,职业健康安全行政法规,职业健康安全地方性规章,职业健康安全地方性法规,职业健康安全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委、办、局颁布,职业健康安全部门规章,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制度,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职业健康安全措施计划制度职业健康安全“三同时”制度职业健康安全预评价制度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制度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制度伤亡事故、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职业健康安全监察制度,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按照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岗位生产工人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应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职业健康安全措施计划制度,该制度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和健康安全设施、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职业健康安全“三同时”制度,劳动法第53条规定: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健康安全预评价制度,预评价制度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分析、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供科学合理和可行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作为该项目初步设计中职业健康安全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依据,供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进行监察时作为参考。,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制度,健康安全教育工作是贯彻组织方针,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避免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与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制度,该制度是清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检查,可以发现企业及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以便有计划地采取防范措施,保证职工健康和安全生产。,伤亡事故、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是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这项制度的内容包括: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事故的报告;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事故的统计;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职业健康安全监察制度,该制度是指国家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的监察,以政府的名义,运用国家权力对生产单位在履行职业健康安全职责和执行职业健康安全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依法进行监察、检举和惩戒制度,职业健康安全监察具有专属性,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以保证法律的实施,维护法律的尊严,保护劳动生产力。,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体系,获取职业健康安全法律及其他要求的途径,劳动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公安部、当地经贸委、总工会、技术监督局网络:、等报刊行业协会主管部门认证/咨询机构,企业健康安全职责及法规要求(1),企业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落实执行我国政府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负责人负主要领导责任,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岗位及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企业必须贯彻“管理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原则,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加强和组织落实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应按国家规定和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和规范,为职工提供符合劳动安全卫生要求的劳动条件和作业场所,并应采取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措施。企业应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并根据生产实际和要求,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建立各生产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企业健康安全职责及法规要求(2),企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规定的工时和休假制度;根据我国的规定,企业应实行每天不多于8小时,每周不多于40小时的工时制度,并应严格控制加班加点,职工加班加点应在不损害职工健康和职工自愿的原则下进行,每人每月加班加点时间一般不得超过36小时。我国法定每年的节假是10天:元旦一天、“五一劳动节”三天、国庆节三天、春节三天。建立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与使用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是指为防止各种职业危害和身体伤害而发给劳动者使用的各种用品。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按照我国政府颁布的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的规定原则,发给劳动者必需的防护用品,并督促其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应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贯彻落实女工劳动保护制度。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我省的实施办法,企业应做好女职工月经期、产期、怀孕期、哺乳期及更年期的特殊保护工作。,企业健康安全职责及法规要求(3),做好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工作,禁止招用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禁止安排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从事有毒害和特别繁重(按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三级及三级以上)的体力劳动作业。执行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制度,认真调查处理和分析职工伤亡事故,做好事故防范工作,避免事故重复发生。按国家的规定并结合企业的生产特点,开展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新入厂工人要进行厂级、车间、岗位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能独立从事工作。对从事电工、起重机械、金属焊接(气割)、建筑登高、锅炉司炉、压力容器操作、厂矿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制冷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安全技术培训,并经地市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指定的单位考核合格,发给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独立操作。,企业健康安全职责及法规要求(4),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落实实施的资金、人员、时间、确保计划实施。努力改善企业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的发生。经常和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和问题,要做好登记,及时进行整改,做好防范工作。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职工享受各项劳动保护的权利。,作业场所与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要求,企业的生产场所、设备及其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措施是否达到劳动安全卫生的要求,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之一。劳动法规定:“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福建省劳动安全卫生条例规定:“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规定、标准,为职工提供符合劳动安全卫生要求的劳动条件和作业场所。”在国务院制定的工厂安全卫生规程中,阐述厂对企业生产场所、设备有关安全要求。国家标准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规定了对企业生产场所、设备及有关防护装置的安全卫生的具体要求,企业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使之符合有关安全卫生规定,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确保其安全与健康。,企业生产场所安全卫生要求(1),厂内工作场所应整齐、清洁,人行道、车道应平坦畅通。生产厂房、作业场地应保证人员有足够的安全活动空间,配置生产设备、机具、辅助设施、管线、电缆以及堆放生产物料、产品、剩余物料等不应对人员、生产和运输造成危险和有害影响,通道宽度不能小于1米。工作场所应保持光线充足和通风良好,通道应有足够的照明。危险作业场所,必须设置安全通道;出入口不少于两个;门窗应向外开启;通道和出入口应保持畅通。凡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如易触电、坠落处、仓库等)应设置安全标志或在设备上按规定涂安全色。生产场所、作业点的紧急通道和出入口,应设置明显醒目的标志。在设备、设施、管线有发生坠落危险的部位,应配置便于人员检查和维修的扶梯、平台、围栏和系挂装置等附属设施。,企业生产场所安全卫生要求(2),为生产所设的坑、壕和池,应有围栏或盖板。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化学危险品(包括:爆炸、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氧化物、毒害品和腐蚀品七大类),应根据化学危险品和种类性能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火、防爆、防毒、监测、报警、防潮、避雷、防静电、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企业不得将工场、仓库与职工宿舍混合在同一建筑物中。,生产设备及其安全设施要求(1),生产设备及其零部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定期检修,如果损坏,应修理后再使用。以操作人员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米以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电锯等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防护装置(不经常进行调节和维护的部位可采用固定式防护罩;经常进行调节、维护的可动零部件,应配置可动式防护罩。必要时,可动式防护罩应有联锁装置,一旦开启防护罩,则应立即自动停机)。冲压机、碾压机、压印机、压延机等压力机械的施压部分都要有安全装置(或采用双手柄式、双按钮式、光线式、感应式、拨手式、拉手式、栅栏式等)并保持安全防护性能良好。发生强烈噪音或振动的生产过程及设备,应采取隔噪、隔(防)震、屏蔽等有效防护措施,并尽可能设置在单独工作房进行,生产场所的噪声强度应符合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每天工作8小时,连续噪声不得超过85分贝(A);如果工作时间减半,允许噪声级提高3分贝,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115分贝(A)。,生产设备及其安全设施要求(2),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有害气体或有害蒸汽的设备,应尽量用自动加料、自动卸料装置,并必须有控制、净化装置,以保证工作场所的有害物浓度和有害物排放浓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产生放(辐)射线的生产设备,必须采取有效屏蔽、吸收措施。必要时应有监测、报警和联锁装置。各类电气设备和线路安装必须符合有关专业技术标准的要求,电气设备和线路绝缘必须良好,并定期检验和检修。在发生大量蒸汽、气体、粉尘的工作场所,要使用密闭式电气设备;在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粉尘的工作场所,要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可能由于绝缘损坏而带电的,手持电动工具(双层保护的除外),应采取保护性接地或者接零的措施。企业对可能发生职业中毒或人身伤害及其他事故的地方,应视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劳动安全抢救药品、器材,并定期检查更换,保证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