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中考第一轮复习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全球占火再起》(69课)复习ppt课件.ppt
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答案速填】A.绥靖政策B:苏联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D:斯大林格勒战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学习本单元主要注意以下三条线索:1.德意日法西斯的嚣张:德意日建立并强化法西斯统治,疯狂对外扩张,严重威胁世界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从爆发到扩大: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3.反法西斯力量从联合走向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签订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演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世界走向了和平与光明。,一、之最类1.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慕尼黑协定。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3.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突然发动全面进攻。4.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神话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5.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日本突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6.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7.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会战。8.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9.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二、人物类1.希特勒:德国纳粹头子,1933年上台,制造了“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对犹太人采取种族灭绝政策,疯狂迫害犹太人。1939年,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随着德军败势已定,被迫自杀。2.毕加索:西班牙画家,代表作格尔尼卡,控诉了德意法西斯屠杀无辜居民的血腥暴行。,3.张伯伦:19371940年任英国首相,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对纳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而备受谴责。4.斯大林:苏联最高领导人,苏德战争爆发后,他领导苏联人民顽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还参加了雅尔塔等重要国际会议,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5.罗斯福:美国最伟大的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组织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战线。还参加雅尔塔等重要国际会议,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专题一 慕尼黑会议和绥靖政策【图片展示】,【知识拓展】慕尼黑协定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是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它严重侵犯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主权,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历史启示】1.绥靖政策的目的是英、法为了保全自己,竭力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直接冲突,不惜牺牲一些局部的或小国的利益,满足法西斯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地把祸水东引,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2.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也给世界带来更大的灾难并最终使英法等国自食其果。3.法西斯是人类最凶狠的敌人,任何个人、团体和国家坚决不能纵容法西斯主义。,【感知中考】1.(2015益阳学业考)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所举行的会议是()A.慕尼黑会议 B.开罗会议C.德黑兰会议 D.雅尔塔会议,【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据题干中时间及会议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故正确答案为A。,2.(2014南宁中考)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英国首相张伯伦返回伦敦,向簇拥着他的人群高声宣布:“我们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事实上,慕尼黑协定的签订()A.延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B.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C.遏制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D.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英、法签订慕尼黑协定,推行绥靖政策的目的是祸水东引,把法西斯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为此不惜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其结果是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3.(2014龙东学业考)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国际会议中,把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是()A.雅尔塔会议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慕尼黑会议,【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通过题干关键信息“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可知该会议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召开的慕尼黑会议。英、法、德、意四国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专题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知识主线】,【知识拓展】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历史启示】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3.只有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殖民主义,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才能避免战争。,【感知中考】1.(2015南京学业考)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断升级,波及范围越来越广。下列行径中,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的是()A.日军进犯卢沟桥B.德军入侵波兰C.德军入侵苏联D.日军偷袭珍珠港,【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这场浩劫。故选D。,2.(2015重庆中考)感天动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坚守和平的希望。下列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苏军攻克柏林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的召开A.B.C.D.,【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排序能力。发生于1942年1月,发生于1945年4月,发生于1944年6月,发生于1945年2月。,3.(2015泉州中考)图A-图D是李亮参与“小小军事指挥官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典战例”活动课搜集的图片。下列与诺曼底登陆相关的图片是(),【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及对知识的识记能力。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观察图片A为非洲,C为太平洋,D地中海为亚、非、欧三洲的交界处,故正确答案为B。,4.(2015聊城学业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1年6月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演讲中说道:“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材料二1941年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演讲中说道:“昨天,1941年12月7日它将永远成为国耻日不论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侵略,美国人民将以自己正义的力量去赢得彻底的胜利。”均摘自中学历史教科书,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一贯反对共产主义的丘吉尔却要大力援助俄国的原因。(2)材料二中罗斯福为什么说12月7日“将永远成为国耻日”?(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国家联合采取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解析】本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在审题时要抓住“1941年6月22日”,结合材料一中“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可以得出丘吉尔援助俄国的原因是俄国和英国都遭到法西斯的侵略。第(2)题在审题时要抓住“1941年12月7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天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重创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所以罗斯福总统称这是美国的国耻日。解答第(3)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国家联合采取的军事行动包括: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都给法西斯国家沉重打击。,答案:(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构成严重威胁(或为了共同战胜法西斯国家)。(2)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3)1944年6月,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4月,盟军进攻柏林;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专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国际会议【知识归纳】,【历史启示】1.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2.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3.只有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殖民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才能避免战争。,【感知中考】1.(2015扬州中考)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A.德国突袭波兰B.德国突袭苏联C.日本偷袭珍珠港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1942年1月美、中、苏、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2014遂宁中考)“为了共同的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下列哪一事件能够证明这一结论()A.英、法、德、意策划慕尼黑阴谋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3.(2015重庆中考)下列图片,反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斗争的是(),【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应抓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9月,结束于1945年9月,据此分析各选项,A发生于1919年,B发生于1936年,C发生于1938年,D发生于1945年2月,从而判断A、B、C均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D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4.(2015滨州学业考)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铭记历史,拒绝战争,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大集团纷纷扩军备战,给世纪(20世纪)初的世界蒙上了战争的阴云,战争的气息随着争夺的升级而越来越浓。”(1)文中的“两大集团”是指什么?哪一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二(2)密电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哪一事件?密电反映了蒋介石怎样的态度?导致了什么后果?,材料三埃德加斯诺,在(北平)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时,他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3)埃德加斯诺的质问针对的日军侵华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后,中国的抗战进入了哪一新的阶段?(4)请回答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材料四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材料五见右图(5)材料四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材料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解析】本题以两次世界大战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第(1)题审题时要抓住“两大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合材料一中“两大集团纷纷扩军备战,给世纪(20世纪)初的世界蒙上了战争的阴云”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可以知道“两大集团”指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第(2)题审题时要抓住“沈阳日军行动”“蒋介石态度”,结合材料二中“沈阳日军行动望力避冲突”“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可以知道“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的态度是采取不抵抗方针;该态度导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第(3)题审题时要抓住“日军侵华事件”,结合材料三中“军事演习”“借口士兵失踪”“宛平”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可以得出本题第一问答案为“七七事变”,第二问答案为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第(4)题审题时要抓住“爆发”“结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德国进攻波兰;结束的标志是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5)题审题时要抓住“文献”“意义”,结合材料四中“签字各国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本题第一问中“文献”指的是联合国家宣言;通过观察材料五图片,辨别图中人物,可知该图反映的是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答案:(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2)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沦陷。(3)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日(或全国性的抗日战争)。(4)德国突袭波兰;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5)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