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ppt课件.ppt
自然辩证法,总论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技与社会,自然辩证法,哲学、科学与生活,一、总 论,哲学:理性情感需要对智慧的爱好和追求,哲学:philosophy=philis+sophia sophia:“智慧”Philis:爱(eros、Philis、Agape)“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本我、自我和超我,一个民族要想站在世界经济的最前沿,就必须站在世界科学的最高峰;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发展和锻炼理论思维这种能力,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别的更好的手段。恩格斯,哲学:思维训练的工具,If everything we do is causally determined then no one ever acts freelyIf no one ever acts freely,then no one is responsible for what he or she doesIf no one is responsible for what he or she does,then no one shoud be praised,blemed,rewarded or punishedThereforce no one shoud be praised,blemed,rewarded or punished,哲学:人生的借鉴,叔本华:“人生就是一场噩梦。”,尼 采:“上帝死了。”“重新估价一切价值”,叔本华,Authur.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哲学家,意志主义创始人,著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人生就是一场噩梦。”,尼 采,Friedrich Wilhenlm Nietzsche 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主要著作有:悲剧的产生查拉图士特拉如是说等。,“上帝死了。”“重新估价一切价值”,思考题:,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学习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学习自然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科技工作者探索自然界奥秘的需要。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是完善现代科学教育,树立科学的自然观、科学观和技术观的需要。,二、自然观,唯物主义自然观,唯心主义自然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毕达哥拉斯的数,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老子的“道”,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代表,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火中国的五行说,特点,直观性猜测性非科学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代表,拉美特里:人是机器牛顿、霍布斯、洛克,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星云假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电磁场理论等。,打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自然界的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运动有多种形式;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世界万物总是处在由低级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永恒发展之中。,主要思想,发展,理论来源,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然观,思考题:,2、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哲学思想渊源及它的基本特征。P35413、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基础、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产生的重大意义。P44514、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思想,结合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现实,谈一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第一,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存在于自然之中,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自然界。第二,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人对自然有能动的改造作用;自然对人有影响和制约作用,自然条件的优劣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第三,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前提。,第四,人与自然要和谐一致,未来的共产主义既是真正的自然主义,也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与本质、对象化与自我确认、自由与必然、个性与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2)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自然观上存在着两条对立的路线: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古代的自然中心主义:以自然神话宗教和图腾崇拜为主要表现形式。由于生产力和人类认识水平的低下,人只能盲目的、动物式的适应自然,屈服于自然,受自然的主宰;只能通过求助于超自然的存在物,祈求自己的幸福。,近现代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近代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的发生,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能力的提高,以及人类取得的成就的增大,自然不断祛魅,人类的自信心日趋膨胀,人类的主体性被充分地发扬光大。自然在人类面前不再神秘,人类在自然面前更不必毕恭毕敬。,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弘扬人,高举人这面旗帜,强调人的主体性是西方近现代文化的主旋律。这种弘扬人的主体性的精神传统浸润了几代西方人的心灵。它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科技进步和工业文明的大门,西方现有的一切可视可感的物质奇迹,都直接或间接的与之有关。,在“一切为了人”的口号下,在不断地对自然改造、向自然索取的实践中,出现了费尔巴哈曾担心,或者说所预见的结果。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自然的不睦,自然成了人自私自利活动的忠实的奴仆。,“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了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中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摘自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费尔巴哈看来,不能从实践、从主体出发去考察事物,因为实践必然是利己主义活动。费尔巴哈认为,在这种卑污的、被私利所玷污的实践中,人不能把对象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人完全用一种自私的态度来对待对象。相反,理论的直观却是充满喜悦的、在自身中得到满足的直观,它热爱和赞美对象,在自由知性之光中,对象就象金刚石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辉,象水晶一样清澈透明。所以他推崇理论而贬低实践。,他认为,“如果人仅仅立足于实践的立场,并由此出发来观察世界,那就会与自然不睦,使自然成为人的自私自立、人的实践利己主义之最顺从的仆人。”费尔巴哈的这种观点还真有预见性,在那个年代他似乎已经敏锐地洞察到文明社会即将要付出的灾难性代价。,人类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则,(3)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损害,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从而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一现象被称为“生态危机”,自20世纪中叶以来,它引起了全球的普遍关注。具体表现在:人口的激增;自然资源的急剧消耗、短缺;环境的污染等。,反思: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错误认识导致的后果;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是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的错误发展观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性,儒、道、释都有这一思想。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一。”王阳明说:“充天塞地之间,只有这个神灵。”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种崇尚和谐的文化。它不擅长以科学家的眼光去看世界,习惯于以艺术家的心态去爱自然。,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既物我交融,神人不分,方能获致“外生死,别功利”的自由。庄子:“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洹而不能寒,疾雷破山而不能伤,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生死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是一种“主客不分”、“物我不分”的状态。这种和谐要以牺牲现代文明、牺牲现代科技成果为代价的。没有现代文明、现代科技,那种田园牧歌般的诗意生活,现代人能忍受吗?,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真的能解决现代环境问题吗?,当代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论、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等等。主张动物理应与人类一样享有道德上的平等,人类必须平等地考虑动物的利益。激进的后现代主义:消解、否定人的主体性。福柯:“人死了。”否定人的主体性、取消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必然会走向消极主义的预成论和宿命论,回到古人主客不分的蒙昧状态。解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之间矛盾的出路还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4)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不同于西方传统的“主体性”:首先,马克思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必须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为前提。人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是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而人类中心主义绝大多数都是唯心主义,都片面的强调人的主体性。,其次,由于马克思眼中的人不是仅有物欲,更有精神追求,因而社会的发展不是仅仅经济的增长,而是全面、协调发展。所以他反对对自然的一味索取,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马克思指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而人类中心主义眼中的人往往是一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人。,再次,马克思眼中的人是社会的人、整体的人,着眼于人类长远的利益、长远发展。而传统人道主义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道主义,最多也只是立足于某个国家的利益,其结果常常是以牺牲人类的长远发展、牺牲子孙后代的幸福为代价。,它以生态科学为基础,对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进行反思而形成的一种自然观。它把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有着自组织的、开放的生命系统,它处在动态平衡之中,人只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的一员,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5)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当代发展的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简介:自然观: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价值观:自然界的多样性具有自身价值,理应得到保护;人天生具有合作性;社会等级是反自然的;生活中的精神质量和爱的关系比物质财富更重要。情感和直觉与其它知识同等重要和有效。经济观:减少污染优先于经济增长;从长远看,生产应当是最小的物质消耗和循环利用;经济计划的跨度应该是几百年;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应当减少;用小规模和局部控制的手工业制造产品是更好更有效的方式。,科技观:科技解决环境问题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改变社会和经济,从而改变技术,使之对我们无害;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技术是进步的技术。社会观:生活质量不应大幅下降,但可以忍受发达国家高生活标准的大幅下降;适度消费和再生利用;发达国家较少人口消耗了太多的资源。政治观:区域共同体是重要的,但它是全球共同体的一部分;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方式是社会的全盘变革。,(6)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从人类的长远利益出发,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社会要世世代代的绵延不绝的发展,今天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明天的发展为代价。可持续发展体现的基本原则:发展原则、可持续原则、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做到:,在经济上,推进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初步形成资源耗费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在社会发展上,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建立完善的协调发展机制。在资源的利用、环境的保护方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能源利用率。,(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自然的改造必须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否则则会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2)人与自然要和谐一致,我们不能一味的向自然界索取,而是要考虑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因为自然的毁灭也就意味着人的毁灭。(3)环境创造人,人也在创造环境。我们必须把改造自然、建设自然和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5、结合中国在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谈一谈你对中国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看法。(1)中国在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片面的经济增长,忽视了全面的、协调的发展。(物质的繁荣、精神的危机;财富的积聚、失衡的加剧)短期发展,只顾眼前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无节制开发,自然资源的消耗、浪费巨大。经济的增长、环境的代价),(2)综合国际背景和中国国情,中国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国际背景。全球生态危机的出现,使人们意识到必须沿着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国情。现实的环境资源背景也迫使我们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指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它包括“发展动力、发展质量、发展公平”的有机协调;“发展数量、发展效益、发展速度”的有机协调;“点状发展、轴状发展、面状发展”的有机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有机协调;“个体利益、团体利益、整体利益”的有机协调。,坚持协调发展,做好“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是硬道理”的丰富和补充,它表明“发展是硬道理”并不意味着“增长是硬道理”,也不意味着“增长率是硬道理”、“GDP增长是硬道理”,而是意味着只有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应该把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官员的政绩观,推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真正地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6、下列是有关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材料:材料1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他们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原因所产生的后果。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上层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二者混合的政体。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2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材料3在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请回答:(1)对材料1中的观点加以评析。(2)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与孟德斯鸠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能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3)材料3中的这一精巧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一种什么重要关系?它要告诉人们什么?,(1)孟德斯鸠看到了地理环境中的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对一个民族的性格、社会制度的形成有影响作用,但他把这种作用夸大成决定作用,是不科学的,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我们应该从一个社会的内部而不是从外部的自然条件去说明社会制度的形成和社会的发展。(2)恩格斯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在肯定人类改造自然胜利的同时,着重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盲目地征服自然,破坏生态系统,必然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3)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与自然发生着关系,我们只有认识和遵循自然本身的规律,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才能达到人类自身的目的。反之,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无节制向自然索取,到头来必然会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出发,保护环境,尊重客观规律,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三、科学观,(一)西方科学哲学在现代的发展历程(二)“李约瑟问题”(三)后现代主义(四)思维方法,实证主义(第一代)、马赫主义和实用主义(第二代)、逻辑实证主义(第三代)、证伪主义、科学历史主义和结构主义(第四代),(一)科学哲学在现代的发展历程:,Herbert Spencer 18201903英国实证主义的集大成者主要著作有综合哲学社会学原理,斯 宾 塞,“一切皆源自于力。”,Ernst Mach 18381916奥地利著名的物理学家、哲学家马赫主义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力学及其发展的历史批判概论感觉的分析等,马 赫,“凡是被感觉的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William James18421910),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有:心理学原理实用主义等,詹 姆 士,“有用的就是真理。”,杜 威,John Dewey 18591952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哲学的改造经验与自然等。曾于1919年至1921年来中国讲学,接触过中国的佛道思想,受中国的天人和一思想影响很大。是胡适的老师。,“思维具有工具性质。”,罗 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主要著作有哲学原理、哲学问题。作为思想家,“罗素悖论”无人不知;作为哲学家,罗素的分析哲学一直影响到现在;作为文学家,罗素获得了诺贝尔奖;作为社会活动家,罗素被誉为“人类的良知”;作为养生大家,他活到98岁;作为情感大家,罗素结婚4次,并有情人若干,他说这是他对“爱情的渴望”使然。,维 特 根 斯 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奥地利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主要著作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世界。”,波 普 尔,Karl Popper,19021994英国著名的哲学家证伪主义创始人著有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猜测与反驳,“科学在于被证伪。”,库 恩,Thomas Kuhn19221996美国物理学家、哲学家科学历史主义代表主要代表作有:科学革命的结构,范式发展模式:,前范式科学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新旧范式交替)新常规科学,阿尔都塞,Louis Althsser19181990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主要著作有:保卫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主义。”,(二)“李约瑟问题”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家李约瑟曾经提出过一个有关中国的问题:“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知识于满足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技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即中国文化为什么没有孕育出近代科技?是阴阳五行说的阻碍?是缺乏资本主义力量的推动?是封建的自然经济、大一统的专制主义、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抑或是“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是重“道”轻“器”的文化传统?还是直觉、顿悟的思维方式?,老子的“静观玄览”,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理性与顿悟,“道”和“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形而上、忽视形而下的倾向,折射在科技文化中,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重解释轻运作的研究取向。从更广的范围来看,就是在科学技术的功利性与其内蕴的终极价值之间难以取得平衡。中国传统文化是倾向于强调终极价值的,而科学技术则倾向于功利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科技之间真的能找到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吗?上述的种种解释都隐含着一种错误哲学:假如一件东西欧洲有而中国没有,我们就说它是近代科技革命的必须前提;假如一件东西欧洲没有而中国有,我们就说它是近代科技革命的阻碍因素。这种推论显然是不可靠的。两种不同文化范型之间的比较绝不可能如此简单,一一对应。,(三)后现代主义中国文明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独立的发展道路,假设不受外界的强力影响,按照它自身的发展逻辑,它没有理由非要走向近代文明、建立类似于西方的近代科学。假设这个前提成立,它会走向哪里呢?西方盛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此尤为关注。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副产品:高能耗、高污染、强竞争、超前消费、精神困惑、道德沉沦、文化失范等等,有些后现代主义者把目光转向东方,“借鉴于东,方”,从东方传统文化中找出某些思想和理论,放到现代西方语境中加以理想化,用以批判现代主义。这自然引发了国内的思考:毫无疑问,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是学习西方的历史,甚至是“西方化”的历史,那么,中国人在这一问题上是不断选择着越来越正确的方向呢?还是越来越“误入歧途”?,(四)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是指运用科学理性和思维逻辑整理材料,提出科学假说,构造理论系统,进行推理证明的思维方法,也可称之为理性思维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证明和反驳,以及类比,等等,都是科学家在理论应用和创新中常用的逻辑方法。,1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归纳和演绎是人类认识最早、运用最为广泛的思维方法。它所涉及的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所谓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培根创立了近代归纳法休谟的质疑现代归纳派(莱欣巴赫、卡尔纳普)对归纳法进行辩护波普尔的批判所谓演绎,是以一般概念、原则为前提推导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2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和方面,对它们分别研究和表述的思维方法。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属性、部分和方面再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和表述的思维方法。,3具体抽象具体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是从社会现象的具体表象出发,经过分析和研究,形成抽象的概念和范畴的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按照从抽象范畴到具体范畴的顺序,把社会关系的总体从理论上具体再现出来的思维方法。,4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理论发展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在发展逻辑,按照理论自身的逻辑来推演理论的发展就是逻辑的方法。所谓历史的方法,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表述的方法。逻辑的发展过程是历史的发展过程在理论上的再现。,直觉、灵感、顿悟、想象、猜测以及科学游戏、科学虚构、赛博虚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试错法、多元思维等为主导的创新思维和后现代思维。,非逻辑思维方法,1、顿悟直觉和灵感开启创造之门的神秘钥匙,有一根蜡烛和一盒钉子,您将如何把蜡烛固定在墙上呢?(注:没有火)能挪走巨大的木头,却搬不动一枚小小的铁钉,是什么?因为布已经撕破,所以草垛变得很有用,是什么?因为小棍子弯曲了,所以这个人什么也看不见,是什么?,中国心理学家关于“灵感”研究的成果:罗跃嘉教授: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日前,从美国纽约召开的国际“人类脑成像”大会传来消息,我国心理学家罗跃嘉、罗劲等对“灵感”的发源地大脑“扣带前回”的发现,为揭开“灵感”产生之谜奠定了基础。顿悟式的问题解决中的海马功能已在海马杂志(Hippocampus)上发表,并被自然引用;另外一篇猜谜作业中的顿悟效应:一项脑电位研究也已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人类脑成像杂志(HumanBrainMapping)发表。,顿悟是指面对对象所猝然迸发的一种领悟或理解的思维方法。顿悟最早是佛教语言,意指顿然破除妄念,觉悟真理,现在泛指生活中、科研中忽然领悟。在心理学上首先研究“顿悟”现象的是格式塔心理学派有所谓的“顿悟说”。顿悟又分为两种类型:直觉和灵感。,直觉是根据对事物的生动的直觉印象,跳过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灵感是指人们对于反复探究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因某种偶然因素的刺激感到灵光一现,突然领悟答案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两者都是突然闯入脑际的“闪念”,都具有偶然性、突发性、深刻性的特征,都产生于某一随机过程,都是对事物实质的把握。当然它们的获得也不是盲目和侥幸的,而是建立在个人的阅历,知识,探索和信念基础上的,是理性的“敏感程度”的结晶。,直觉和灵感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探索过程中径情直遂的顿悟,而后者是思路受阻后的顿悟;一个是酣畅淋漓有如顺流直下,一个是山穷水尽转而柳暗花明;一个是未经渐进的精细的演绎推理而对规律的快捷洞察,一个着重强调在百思不得其解时顿悟的奇效。,直觉与灵感的训练和培养,松弛:把右手的食指轻轻地放在鼻翼右侧,产生一种正在舒服地洗温水澡的感觉;或仰面躺在草地上凝视晴空,以此进行自我松弛。这有利于右脑机能的改善。回想:尽量形象地回想以往美好愉快的情景,这对促进大脑中负责贮存记忆的海马的功能有积极效果。训练时间以23分钟为宜。想象:根据自己的心愿去想象所希望的未来前景。接着生动活泼地浮想通过哪些途径才能得以成功。开头闭眼做,习惯之后可睁眼做。以上三种方法应一日一次地坚持三个月左右。,听古典音乐:听莫扎特的曲子,直接接触他的感情,会使直感力变得敏锐。我国的“梁祝协奏曲”、“平湖秋月”等乐曲,最适合于镇定暴躁的心情和作为思考问题时的伴音。使用指尖:打弹子等,最需要速断力,可培养“秒的直觉力”。进行自由联想:将空中飘浮不定的朵朵白云,想像成各种形象,这能提高进行逻辑思维的左脑和记忆贮藏库海马的功能,进而提高思维的集中能力。,用左手拿筷子:不妨先试两天,然后中间休息一天,再继续两天,为此坚持一个月左右。在书店立读:即使忙得不可开交,也要抽空逛逛书店。牢牢地盯着书目来推想书中写着什么。向似乎办不到的事情挑战:有时,灵感是在被逼得走投无路时突然产生的,简直是绝路逢生,不要惧怕艰难的工作,要勇敢地去挑战。回到童心:回想幼儿时期唱过的歌,玩过的游戏,并历历在目地描绘出当时的情景,有助于增强记忆源泉海马功能。,2、试错法猜测与反驳成功的快速失败法,试错法是由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在他看来理论就是一种猜测,是在猜测与反驳中前进的。试错法即猜测反驳法的第一步就是猜测,猜测是指根据已掌握的有限材料,对被探索事物的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作出推测性的解释,当然它还有待于经验事实的证实或反驳。在科学领域,如果千方百计运用经验事实去证实猜测,那叫科学假说;相反,如果千方百计地去推翻猜测,则叫试错法。前者在科学领域已长期而广泛地运用着,后者则是思维领域里的后起之秀。,没有猜测,就不会发现错误,也就不会有反驳和更正。猜测离不开直觉和想象。反驳是试错法的第二步。没有反驳,猜测就是一厢情愿、且可能错误重重的设想。反驳就是批判,就是在初步结论中寻找毛病,发现错误,通过检验确定错误,最后排除错误的思维过程。排除错误是试错法的目的,也是它的本质。因为不能排除错误,认识就不能得到提高,就不可能从错误丛生中走出来。,从上述可以推出,反驳就是一种“从错误中学习”的方法。没有错误,人类就无法前进科学也无法发展。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弗里德曼说:“为了更有效地开发新点子,我尽可能快速地失败。”爱迪生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一万种无效的方式罢了。”,练习1:两个考生同时参加一次语文考试,在绝对不可能作弊的前提下,两个考生的答卷居然完全相同,甚至连作文部分也一模一样。请问:这到底是怎么发生的?,练习2:你开车经过一个公交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等车:一个是你久未谋面的朋友,一个是你的梦中情人,另一个是一位病重的老人。你的车只能再容纳一个人,你会怎么做呢?,3、逆向思维 在科学的殿堂里倒骑驴子,在思维领域,所谓“倒骑驴子”就是逆向思维,将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观念、思考模式、思考途径“翻转”过来,让我们看到正向思考时看不到的东西。,练习:李白无事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与花,喝光壶中酒。问:壶中原有多少酒?,从前有个农夫,死后留下了一些牛,,他在遗书中写道:妻子得全部牛的半数加半头;长子得剩下的牛的半数加半头,正好是妻子所得的一半;次子得还剩下的牛的半数加半头,正好是长子的一半;长女分得最后剩下的半数加半头正好等于次子所得牛的一半。结果一头牛也没杀,也没剩下,问农夫总共留下多少头牛?,4、发散思维挣脱思维的牢笼,如图所示,有9个圆点:,问:怎样用四条直线一笔将这9 个圆点连接起来?,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是通过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思考,从而悟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得到新答案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的根本要求在于打破习惯思维,跳出“常识框框”,以崭新的视角去观察事物,探求不同的、特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将不断地抛弃旧答案,开辟新领地,扩大新视域,做出新发现,造成新危机,引发新革命,构建新范式,创立新理论,获得新发明。为此在库恩看来,全部科学研究都具有发散式和革命性特征。,例如:一位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正下到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了一位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头问:“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公安局长答道:“是我的儿子。”请问:这两个吵架的人与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例如,有个人不小心把手表掉进装满咖啡的杯子里,他急忙伸手从杯子里取出手表,结果,不但他的手指没有湿,手表也没有湿,这可能吗?,5、科学游戏,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尔谢尔曼针对幼儿科学教育提出了“科学游戏论”,其基本观点如下:科学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在科学游戏中必须遵守以下游戏规则:诚实;不可作弊;不随便相信别人的话亲自操作,看看是怎么回事;根据过去的发现来改进科学游戏;尽量寻找“合乎自然”的解答;争辩必须要有依据;在科学界,没有一件事是可以完全肯定的;科学是没有秘密的;科学家们都要勇于承认错误。,把科学方法用于人类生活,使之变成好玩的游戏,使科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科学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是一种精神和态度,是一种思考方式和方法,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幼儿像“做游戏”一样“做科学”,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经验,而且还能获得科学的思考方式、科学的态度和精神。,6、科学虚构和赛博虚构,这是当今世界科学广泛使用的两种主非理性方法。所谓科学虚构就是有关科学理论、科学对象和科学技术的虚构,它是对近代以来常规性科学实验和经验归纳法的否定。所谓赛博虚构就是科学虚构中的一种有关空间形式或空间结构的虚构形式,它由一系列的文学虚构转化而来,并逐渐将赛博空间技术、虚拟现实、电子媒体、电脑智能、监督或人机系统(如电子人等),接纳为它的核心内容。赛博虚构具后现代特征。,思考题:,7、简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及科学的价值。P 94106科学的本质:是知识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具体规律知识的理论体系。科学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8、什么是科学精神?它有哪些内涵?为什么在现代科技变革中应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1)科学精神是指科学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要求我们把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作为进行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品格。科学精神的内涵:求真务实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批判精神、理性精神、开放精神等等。,(2)人文精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精神,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狭义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对应,是指人文学科或人文文化所特有的精神,它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专注于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以人为本”中的“本”有三个层面的“本”:首先是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其次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再次要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本。,(3)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及人类的精神危机:,太湖蓝藻暴发熏臭无锡自来水,人与自然的疏离,“人即便是在人群中漫步,实际上也是走在荒野上;人哪怕是和人同桌吃饭,实际上他们之间也隔着一道厚厚的墙。”尼采,人与人的疏离,我是谁?我是我的所物?弗洛姆 人与 自己的疏离,(4)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统一的,首先,它们都是人类精神(弥足珍贵的组成部分其次,它们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都力图在精神上探求到统一和谐的世界体系,达到美的境界。再次,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趋向。最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贯通、相互补充和相互引导。大学既要沐浴科学精神的雨露,又要普照人文精神的光芒。,9、简述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P10910、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有哪些?P136140,11、如何正确理解想象、直觉和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P143147科学就在于要透过现象去把握不被我们感官直接感知的本质,去设想、构思其内部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图景,这就要借助想象去探求事物运动的内部机理。科学常常开始于设想;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可贵品质,它始终激励着人们去探求事物的底蕴;抽象思维常常需要形象化构思去补充,这就离不开想象。,直觉和灵感:作为思维运动中的一种飞跃,是由思维运动本身的辨证性质所决定的,因为思维过程不是直线式的、一次完成。既有长期的准备和积累,又有短时间的攻关和突破,既有经久的沉思,又有一时的顿悟。,12、什么是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它们在科学发展中起什么作用?P148149,13、试评述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否证模式。P171175模式的合理因素:(1)动态分析,强调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2)把“问题”看成是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3)主张发挥思维的能动作用,要求大胆猜测,反对狭隘的经验主义;(4)强调任何科学理论都可能包含错误,可误论。,证伪主义模式的局限:(1)强调否定,无视科学知识的继承的积累,否认量变渐进;(2)强调猜想、灵感在科学假说中的作用,忽视逻辑思维在假说中的作用(3)反归纳主义,推崇演绎法时,却片面否定归纳法的作用;(4)在证伪与证实的关系上,以证伪为绝对,忽视在实践检验中两者的对称性与复杂性。,14、试评述库恩的科学发展的范式模式。P175库恩模式的优点(1)主张科学发展是渐进与革命的统一(2)提出了新的科学观,认为科学是不断追求新知识,创造新理论的活动;(3)提出范式概念:科学不仅是知识体系,而且包含了社会形式、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行为。,库恩模式的缺点:(1)过分强调新旧范式间的差别,格式塔转换,可在一定程度上交流。用部分交流代替不可通约性;(2)范式仅是科学家解难题的工具,不同范式没有真理与谬论之分,在实用意义上有工具好坏之分;(3)片面夸大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陷入非理性主义。,四、技术观,近代以来,由于技术与科学的合流及互动,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性力量。以反思技术现象为根本宗旨的技术哲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孕育和发展起来的。,思考题:,15、技术的本质、特征及要素P18319016、技术开发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P205205,17、何为技术创新?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应建立怎样的激励机制?国家的宏观激励:产权激励(专利权)、市场激励(市场回报)、政府激励(奖励、津贴、优惠政策)企业内部的微观激励:物质的、精神的奖励,内部管理的改革,充分授权等。,五、科技与社会,现代科学技术吸纳并负载着大量的物质、信息、人力资源,当之无愧是第一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它与现代社会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多样的关联和互动。在空前的科技革命浪潮中科学技术充当了社会转型的驱动力。,知识经济及我们的应对,一、知识经济综述,(一)知识经济基本含义(Knowledge Economy)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等为重要因素的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1)从生产的目的来划分: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高级阶段,这时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产品经济:生产的目的既不是自我消费的需要,也不是交换的需要,而是自我发展的需要。,(2)从产业结构来划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高技术经济。(3)以资源配置来划分:劳力资源经济、自然资源经济、智力资源经济。,什么是知识,Know whatKnow whyKnow how 技术 Know who 知识产权Know whenKnow where 确切知识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