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要点课件.ppt
急诊科2016年3月,2015年AHA(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要点,附:2015年全院护士CPR操作抽考情况汇报,前言,心脏性猝死是全世界多数国家的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在美国和加拿大每年的死亡人数达到35万人。我国每年的死亡人数达到45万人。,心肺复苏的历史,早在18世纪的荷兰,人们就开始尝试运用心肺复苏的方法来抢救溺水者。20世纪50-60年代,两位现代心肺复苏之父Zoll教授和Peter Safar教授分别提出了电除颤的概念和人工呼气和胸外按压结合的方法,由此现代心肺复苏诞生了。1973年,AHA首次发表了心肺复苏指南。2000年,AHA提出了循证医学方法制定的CPR指南。之后,每隔5年,AHA都会对现有的临床证据进行更新,从而推出一版新的指南。,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心 肺 复 苏 的 历 史,2015年版AHA指南的重大更新,2015年10月15日,AHA在其官方网站上推出了最新一版的指南,更新的内容包括执行摘要、伦理问题、急救系统、持续的质量改进、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特殊情况下的生命支持等15部分的内容。2015版指南仍然非常关注如何尽早开展高质量有效的CPR。这里包括两个关键要点,一个是尽早,另一个是高质量。,基于国际证据评估流程,由来自39个国家的250位证据审查专家共同参与完成。,新版指南的几个重要变化,生命链进一步完善 患者识别-评估从“3步”变成“2步”不能“拼命”按压,按压设定了目标 通气设定了频率 进一步明确了先按压还是先电除颤 新指南推荐药物的更新 其它,生命链进一步完善(成人生存链“一分为二”),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链与2010年版指南并无不同,强调及时识别和呼救,胸外按压为主,尽早除颤,等待专业团队赶到后,尽早送到医院。,生命链进一步完善(成人生存链“一分为二”),院内心脏骤停的生存链则强调加强监控,快速反应系统,依赖于多学科多团队的协作。,患者识别(评估从“3步”变成“2步”),无反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是喘息)检查脉搏,小于10秒(仅限医务人员)10秒内可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取消“看、听、感觉呼吸”,判定反应检查呼吸脉搏,成功地识别了患者之后开始三个步骤的心肺复苏的工作 即启动急救系统 寻找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开始CPR如果有多人在现场,三个步骤可以同时进行。,C:代表Compressions 胸外按压A:代表Airway 开放气道B:代表Breathing 呼吸,不能“拼命”按压(胸外按压(C)设定的目标),1、胸外按压速率:成年患者100-120次/分 新指南提出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率按压。2010年指南仅有下限,至少100次/分。在一项大规模临床研究中发现,按压速率如果超过140次/分,尽管速度足够快,但会导致按压幅度不足,因此为了保证有效按压,新指南强调按压速率为100120次/分。2、胸部按压深度:5-6cm 2010年指南提出,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 cm,而2015年新指南强调,在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以至少5 cm的深度对普通成人实施胸部按压,同时避免胸部按压深度过大(大于6 cm)。,不能“拼命”按压(胸外按压(C)设定的目标),3、胸廓回弹 2015年新指南特别提出:施救者应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以便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4、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次数 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成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目标应该是尽量提高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比例,目标值为至少60%。尽可能减少按压的停顿,按压中断时间小于10秒。,开放气道(A)无更改,在新指南中延续了以往指南的推荐,目前临床有两种方法,一只手的手掌向下按患者前额,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患者下颏的骨性部位往上提。,救治者需要跪在或站在患者头部的顶端,双手中指和食指并拢,分别固定在两侧的下颌角,向上提使头部后仰。,呼吸(B)-通气设定了频率,方法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球囊面罩通气以及一些高级气道的通气方法。通气的要点:每次人工呼吸超过1秒 足够的潮气量(500600 ml)避免过度通气 高级气道建立以后的通气,按压和通气可以不同步 每6秒一次呼吸,每分钟10次呼吸,无论是1名还是2名施救者,按压和通气的比例都是30:2,以少于100或大于120次/分的速率实施胸外按压,按压深度至少达到2英寸(5厘米),按压深度小于2英寸(5厘米)或大于2.4英寸(6厘米),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部,以100至120次/分的速率实施胸外按压,每次按压后让胸部完全回弹,图表制作人:#图表制作日期:#年#月#日,施救者应该,施救者不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通气(30次按压后2次人工呼吸,每次呼吸超过1秒,每次须使胸部隆起),尽可能减少按压中的停顿,按压中断时间大于10秒,给予过量通气(即呼吸次数太多,或呼吸用力过度),BLS中成人高质量的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电击治疗-先按压先除颤,2015指南基本支持2010指南建议,未对除颤、电复律进行重大更改。在院外的基础生命支持中,特别强调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在院内的高级生命支持(ACLS)包括手动除颤、心脏复律和起搏。,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CPR?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应尽快使用 在安放AED电极片的同时应实施 CPR,直到AED可以分析患者心律,电击治疗(AED),指南建议在很有可能有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配备AED,实施公共场所实施除颤方案。,电击治疗(手动除颤仪),院内主要使用手动除颤仪,其电极片放置位置一般为前-侧位。电击能量新指南未做更改,双向波为120200 J,第二次及后续能量应相当,可考虑提高剂量,单向波为360 J。,四个位置(前-侧/前-后/前-左肩胛/前-右肩胛),默认电极:前侧位,BLS人员进行高质量CPR的要点总结,新指南推荐药物的更新,用于复苏的血管加压药:加压素:去除 肾上腺素:新指南推荐因不可电击心律引发心脏骤停后,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心脏骤停后的药物治疗 利多卡因、-受体阻滞剂: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心脏骤停后的常规使用,但若是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可以考虑立即开始或继续给予利多卡因。,新指南推荐药物的更新,阿片类药物相关的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如果无反应且无正常呼吸,但有脉搏,在提供标准BLS救治的同时,给予患者肌肉注射或鼻内给予纳洛酮。,瘾君子的福音,指南更新其它:推荐(1)-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及辅助装置,1、不建议例行使用阻力阀装置(ITD)辅助传统心肺复苏;2、不建议机械胸外按压装置常规使用,特殊情况下这项技术可能有用;3、若怀疑由可逆因素导致的心脏骤停,对选定的患者可实施体外心肺复苏(ECPR)。,指南更新其它:推荐(2)-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1、ETCO2(呼气末CO2分压)可以预测复苏失败:插管患者,20分钟CPR后,仍达不到10mmHg以上,则恢复自主循环和存活的几率极低;2、体外心肺复苏:对于选定的心脏骤停患者,若进行传统心肺复苏后没有反应,而ECPR又能快速实施,则可考虑ECPR。,指南更新其它:推荐(3)-心脏骤停后的治疗,1、对于所有ST段抬高及无抬高,但血流动力学或心电不稳定,疑似心血管病变者,应紧急冠脉造影2、目标温度管理:32-36,至少维持24小时3、24小时后继续温度管理:预防发热,指南更新其它:推荐(3)-心脏骤停后的治疗,4、复苏后的血流动力学目标:应避免和立即矫正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平均动脉压低于65mmHg)5、预后评估:没有接受TTM(目标体温管理)者,最早心搏骤停发生72小时后;接受TTM者应等正常T72小时后6、器官捐献:所有心搏骤停者接受复苏治疗,但继而死亡或脑死亡者都可以捐献,指南更新其它:推荐(4)-培训,1、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建议使用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帮助学习心肺复苏的实践技能(如节拍器);2、高仿真模型的使用: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是建议使用高仿真模型;3、混合学习形式:通过录像和/或电脑自学CPR,并动手练习,可以替代教师主导课程;,指南更新其它:推荐(4)-培训,4、有针对性的培训:高风险患者的看护者或家人;5、有关AED的拓展培训:自学6、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的培训:在高级生命支持课程中加入此项培训是合理的;7、BLS再培训的时间间隔:更频繁。,关键环节的控制,2015年度专项组对全院心肺复苏抽考情况,CPR操作过程错误总结,2015年度专项组对全院心肺复苏抽考情况,CPR操作过程错误总结,2015年度专项组对全院心肺复苏抽考情况,CPR操作过程错误分析,节拍器,2015年度专项组对全院心肺复苏抽考情况,CPR操作过程错误分析,最终目标,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