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儿童的依恋与心理健康_课件.ppt

    • 资源ID:3909053       资源大小:475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儿童的依恋与心理健康_课件.ppt

    儿童的依恋与心理健康,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李正云,依恋是什么,依恋通常是指亲子(或婴儿与母亲、其他抚养者)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身体和情感联系)。“一种依恋关系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形成的情感关系。这种情感关系使他们在时空上联结在一起。我们通常把依恋视为提供爱或感情。”(安思沃斯M.Ainsworth),依恋的外在表现:,婴儿注视、探询、追随母亲、抓握和依偎母亲、倾听母亲说话、对母亲微笑或哭泣等等。,依恋的功能,依恋具有显著的生物学上的意义,其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护儿童,使之免于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的伤害。依恋也是社会性发展和情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依恋发展的4阶段,阶段1:依恋的无分化反应阶段(0-3个月)没有对特定对象的偏爱。阶段2:依恋的低分化阶段(3-6个月)依恋行为逐渐指向熟悉的人,但不具有排他性。阶段3:依恋形成阶段(6-30个月)表现出对依恋对象的深刻关切和依赖。阶段4:同伴性依恋关系阶段(30个月-)保持心理(而不集中于躯体)距离上的接近和依恋。,陌生人情境实验,安思沃斯(M.Ainsworth,1969)设计了陌生人情境实验,依据婴儿在受到中等程度的压力之后接近依恋目标的程度以及由此而来的安静程度,来测定婴儿依恋反应及其类型。该实验由7个3分钟的情节组成。,依恋中的认知,认知过程或先于依恋发展或与依恋发展相一致。幼儿有意识运用符号系统,并根据依恋对象的认知来调节自己的依恋行为。但内在的认知表征不能完全取代现实的亲近接触,儿童成人概莫如此。正是因为认知的存在,使得儿童逐渐适应与母亲的分离,增强了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讨论:6月3岁儿童与母亲的分离是最痛苦的?,依恋中的情感,依恋为儿童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分离将体验到焦虑、恐惧和愤怒等情绪。,婴儿的气质特点与依恋,容易照看型 75%与母亲关系融洽。缓慢活动型 15%通过抚爱与教育可以慢慢活跃起来。难以照看型 10%与母亲关系不和谐。,婴儿的智力水平与依恋,从对智力缺陷儿童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智障儿童在亲子关系中被动,不象正常儿童把握着交往的主动权,后者更爱注视和追随母亲;聋童对母亲的依恋发展缓慢,衰减的速度也快。另外,儿童的性别、健康状况、出生次序等也影响儿童的依恋发展。,母亲的照看方式与依恋,安全型依恋照看方式是敏感的、合作的、接受的和易接近的;回避型依恋照看方式往往是不敏感的、拒绝的;反应型依恋照看方式往往是冷漠的、抗拒的、横加干涉的。,照看环境与依恋,绝对的亲子分离具有破坏性的后果,肯定损害良好依恋的形成。短期的亲子分离下,儿童应与代理母亲之间建立持续、温暖而亲密的关系。,讨论,儿童的日托与全托比较。儿童是否入托(园)越早越好?职业妇女与职业母亲的冲突及其解决。寄养家庭的甄别与筛选。,依恋理论的提出,John Bowlby,1907-?英国人,曾任教于儿童医学和心理分析训练学校,1936年之后主要进行儿童指导工作,着重研究了在教养院和孤儿院成长的儿童,也对比研究了曾短期在正常家庭中成长后被迫长期与家庭分离的儿童,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母亲照看与心理健康(1951)指出“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婴儿和年幼儿童应该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建立一种温暖、亲密而持久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婴儿和年幼儿童既获得满足,也能感到愉悦”。依恋(1969)阐述儿童依恋的本质、功能和特征。分离(1973)着重分析了分离焦虑问题。缺失(1975)着重分析儿童依恋形成的内在、外在条件。,动物的早期依恋对后期的影响,哈罗(Harry Harlow)及其同事的研究 在50、6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萨克特的动物社交能力追踪研究(G.P.Sackett,1967)。哈罗等人后来的研究(1975)表明隔离的影响并非完全不可逆,只要条件合适,异常行为模式可以改变。,儿童的早期依恋对后期的影响,对儿童认知的影响(Main,1973)对儿童同伴关系及社会适应的影响(包尔拜,Srowfe,1983)对后期的影响(Lewis,1984)不良依恋的可补偿性(Mussen,1984,1990 Rutter,1987),依恋发展的敏感期,K.Lorenzi,1903-?奥地利人,1973年与另外2人获诺贝尔生物学奖。30年代的系列实验第一个证实了动物印刻的关键期。小鹅以看见和追随的第一个对象罗伦兹为母亲,而不理睬母鹅。,处理儿童的分离焦虑,肯定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事先为分离作好准备;告诉儿童重聚之后的具体活动;遵循一定的分、合程序;接受孩子的分离焦虑反应;勿使自己的分离焦虑感染儿童;让陌生人有所准备;特定的游戏或活动;较长时间的分离,加强与儿童的联系。,

    注意事项

    本文(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儿童的依恋与心理健康_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