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测内分泌激素2010课件.ppt
常用指标,血糖血脂电解质酶学蛋白质内分泌激素,糖类检查,一、血糖测定血糖是指血中的葡萄糖(glucose,Glu)。正常情况下,血糖水平相当恒定,这是进入与移出血液的葡萄糖平衡的结果。血糖的来源包括肠道吸收、肝糖原分解或肝内糖异生,血糖的去路则为周围各组织以及肝脏的摄取利用。,肝脏是调节糖代谢的重要器官,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是升高血糖的激素。,【参考值】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血糖):血清:3.96.1mmol/L(70110mg/L)。,【临床意义】(1)生理性 血糖升高见于餐后12小时、高糖饮食、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等,常为一过性;血糖降低见于饥饿、剧烈运动等。,(2)病理性 血糖升高常见于:糖尿病,最常见原因,由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减少引起;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等;应激性高血糖,如颅内高压、颅脑外伤、心肌梗塞等;肝源性高血糖,见于严重肝损害,葡萄糖不能转化为肝糖原储存,出现餐后高血糖;其他原因的高血糖,如应用噻嗪类利尿剂等。当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值(8.89mmol/L)即可出现尿糖阳性。,血糖降低见于:胰岛素增多性疾病,如胰岛细胞瘤、胰岛素注射过量等;缺乏抗胰岛素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肝糖原贮存缺乏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肝炎、肝癌等均可出现自发性低血糖;急性酒精中毒时抑制糖原异生、胃大部切除术后营养障碍,均可发生餐后低血糖。,二、葡萄糖耐量试验(GTT)【原理】耐糖现象。葡萄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当糖代谢紊乱时,口服或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则血糖急剧升高(或升高不明显),但在短时间内不能降至原来的水平者,称为耐糖异常。常用于了解和观察糖代谢功能是否健全,对隐匿型糖尿病的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参考值】口服法:空腹血糖6.1mmol/L;服糖后0.51小时血糖上升达高峰,一般应11.1 mmol/L,多在7.89.0 mmol/L之间;2小时7.8 mmol/L;3小时后降至空腹水平。各次尿糖均为阴性。,糖耐量异常(IGT):FBG7.0 mmol/L,2h血糖7.811.1mmol/L,恢复时间后延,伴尿糖阳性。空腹血糖受损:FBG6.1 6.9 mmol/L,2h血糖 7.8mmol/L,。,【临床意义】(1)诊断糖尿病:1.两次FBG7.0mmol/L;OGTT峰值11.1mmol/L;小时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伴尿糖阳性。,2.隐匿型糖尿病的病人,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急剧升高常超过10mmol/L,3小时不能降至空腹水平,呈糖耐量减低现象,尿糖阳性。(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病时,因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水平含量增高,常显示糖耐量减低,尿糖亦为阳性。,(3)肝源性低血糖的病人,空腹血糖低于正常,服糖后血糖水平超过正常,2小时后仍不能降至正常水平,尿糖阳性。(4)胰岛细胞瘤的病人,空腹血糖水平降低,服糖后血糖上升不明显,2小时后仍处于低水平,显示糖耐量增高。(5)功能性低血糖的病人,空腹血糖正常,服糖后血糖高峰亦正常,但服糖后23小时左右出现低血糖反应。,三、血清胰岛素、-肽检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1、参考值:空腹胰岛素 1020mU/L;-肽 0.31.3nmol/L。胰岛素、-肽释放试验:服糖后3060min胰岛素、-肽达峰值,为空腹的510倍;2h后胰岛素30 mU/L;3h后达空腹水平。,、临床意义:OGTT、胰岛素、-肽常同时测定,以了解胰岛素的分泌、代谢和胰岛细胞的储备功能。(1)糖尿病:胰岛素分泌降低或释放迟缓。,(2)低血糖:胰岛素、-肽浓度均升高: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如胰岛细胞瘤。胰岛素升高、-肽降低:为外源性胰岛素过量。(3)胰岛素、-肽在肝、肾灭活及排泄。肝、肾功能衰竭或排泄受阻时,血中浓度升高。,四、血清糖化血红蛋白(GHb)检测由于糖化过程非常缓慢,且一旦形成不再解离,故GHb不受血糖浓度暂时波动的影响。另外,HbA1c增高时氧解离困难,易引起组织缺氧。反映12个月前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和监控的重要指标。对高血糖特别是血糖和尿糖波动较大的患者,有独特的诊断意义。,【参考值】按GHb占总Hb的百分比计算:电泳法为5.6%7.5%;微柱法为4.1%6.8%;GHbA1:8-10%;GHbAlc:4.1-6.8%;比色法为1.410.11nmol/L。,【临床意义】(1)糖尿病时,GHbA1或GHbAlc值较正常升高23倍,在控制 糖尿病后GHbA1的下降要比血糖和尿糖晚34周,故GHb的水 平可作为糖尿病长期控制程度的监控指标。(2)GHb对区别糖尿病性高血糖和应激性高血糖有价值。前者的GHb水平多增高,后者则正常。,脂质和脂蛋白检查,血脂测定项目,血清外观分析 总胆固醇(TC)测定 甘油三酯(TG)测定 血清脂蛋白(LP)分析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测定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测定 血清载脂蛋白(Apo)测定,血脂和血浆脂蛋白,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脂类。血浆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G)含量增高 与动脉硬化有密切的关系,是堵塞性心脑血 管疾病的主要病因。,概 念,血脂 Lipid 脂蛋白 Lipoprotein LP 载脂蛋白 Apolipoprotein Apo,脂蛋白结构及组成,Lipid(TG、PL、FC和CE)+Apo 亲水表层+疏水核心(Apo+PL亲水基)(TG+CE+PL疏水基)水溶性多聚分散体 颗粒大小CMVLDLLDLHDL,血浆脂蛋白的分类,1电泳分类法,2密度分类法,1电泳分类法,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脂蛋白(-LP)-脂蛋白(-LP)前-脂蛋白(pre-LP),2密度分类法,密度最小的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总胆固醇测定,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中的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1/3,胆固醇酯2/3,【临床意义】,1.血浆TC 代谢障碍性疾病:如AS、重症DM;肾脏疾病:如NS等。肝胆疾病:如阻塞性黄疸;,【临床意义】,2血浆TC 见于肝病 甲 亢,血脂与血栓,血清甘油三酯(TG)测定,在血液中主要存在于前-脂蛋白和乳糜微粒中,直接参与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合成。为细胞提供和储存能量。TG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受饮食因素影响较大,故应采空腹血送检。【参考值】酶法:男性0.441.76 mmol/L,女性 0.391.49 mmol/L。,【临床意义】(1)TG增高 冠心病、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阻塞性黄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肥胖症、及高脂饮食等。(2)TG降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功能严重低下等。,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1)参考值:0.942.0mmol/L;(2)临床意义:HDL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减低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1)参考值:2.073.12mmol/L。(2)临床意义:LDL向组织及细胞内运送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指标之一。1)增高: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症等。2)减低:甲亢等。,载 脂 蛋 白,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是指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血清载脂蛋白检测,1、载脂蛋白A-I(apo A-I)测定(1)参考值:男1.420.17g/L;女1.450.14g/L(2)临床意义:apoA-I是HDL的主要载脂蛋白成分,有清除组织内脂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降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失代偿性肝硬化。遗传性apoA缺乏症。,2、载脂蛋白B(apoB)测定(1)参考值:男1.010.21g/L;女1.070.23g/L(2)临床意义:apoB是LDL的主要载脂蛋白成分,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发病成正相关。apoB升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临床意义综合分析,血脂和脂蛋白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关系密切。TC、TG、LDL-C、VLDL-C、apo-B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成正相关;HDL-C、apoA能促进胆固醇的清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负相关。,无机离子检查,血液中重要的电解质有钠、氯、钾、碳酸氢盐、镁、磷等,维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人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如锌、铁、铜等含量虽低,但多是激素或酶的组成成分或是酶的激动剂。,细胞内、外液的主要电解质成份,一、血清钾测定,钾(K+)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保持细胞静息电位、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人体内的钾90%来源于食物,98%的钾在细胞内,仅2%在细胞外液中,血中的钾90%从肾脏排出。血清钾测定实为细胞外液钾离子的测定。血清钾浓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细胞内钾离子的水平。【参考值】3.55.5mmol/L,(2)临床意义:1)低钾血症:3.5mmol/L,摄入不足;丢失过多,消化液丢失大量汗液丢失肾失钾:排钾性利尿剂,渗透性利尿肾小管性酸中毒皮质激素、醛固酮 等;钾分布异常,如细胞外钾内移等。,钾向细胞内转移(K shifts into the cells),胰岛素过量,碱中毒,H+,血K+,2)高钾血症:5.5mmol/L,摄入过多;排泄减少,如肾功能不全;醛固酮;潴钾性利尿剂细胞内钾大量释出,如溶血、酸中毒、缺氧、组织损伤等。pH值可迅速改变血钾水平,血浆pH降低0.1,血钾约升高0.60.8 mmol/L。,低钾性家族性周期性麻痹,二、血清钠测定,钠(sodium,Na+)是血浆中的主要阳离子,其主要功能是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并具有维持肌肉、神经正常应激性的作用。从食物摄取的钠远远超过生理需要量,一般不会缺乏,90%多余者主要随尿排出。【参考值】136146mmol/L。,(1)血清钠降低 临床上较常见:胃肠道失钠,如幽门梗阻、呕吐、腹泻,手术后造瘘等;肾性失钠,见于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糖尿病及利尿剂治疗等;皮肤失钠,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抗利尿激素(ADH)过多,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等。,【临床意义】,(2)血清钠增高 临床上较少见,可因过多地输入含钠盐的溶液;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外伤或急性脑血管病等所致。,酶学检查,当有下列情况时,血中相应酶的浓度明显升高:组织细胞受损时,其所含的酶便逸出至血中;酶排出受阻而返流入血中;细胞功能活跃或亢进,使酶的合成增加。相反,血中相应酶的浓度明显减少:细胞功能低下酶合成减少;使用酶抑制剂;遗传性酶缺陷等原因,致血中相应酶的浓度减低。据此,可作为诊断某一器官或组织损害的敏感指标。,一、淀粉酶,淀粉酶(AMS)及同工酶检测:AMS主要来源于胰腺、唾液腺,有胰型(P型)和唾液型(S型)两种。1、参考值:总AMS:血清8001800U/L;尿100012000U/L。同工酶:血清P型30%55%;S型45%70%。尿P型50%80%;S型20%50%。,胰腺病,2、临床意义: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辅助诊断。特异性:85%。增高:急性胰腺炎,P型AMS显著升高。腮腺炎,S型AMS显著升高。,二、脂肪酶,脂肪酶(LPS)检测(1)参考值:比色法:79U/L。(2)临床意义:血清LPS主要来源于胰腺。用于急性胰腺炎辅助诊断,与AMS同时检测,可提高其敏感性,95%。特异性:90%。,心肌损伤-常用检测指标,一、肌酸激酶肌酸激酶(CK)又称肌酸磷酸激酶(CP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其次存在于脑、平滑肌等细胞的胞质和线粒体中。【参考值】酶偶联法:37时,男性38174U/L,女性26140U/L。肌酸显色法:男性15163U/L;女性3135U/L。连续监测法:男性38174U/L;女性26140U/L。新生儿为成人的35倍,婴儿为3倍,儿童和青少年相当于成人的上限。,【临床意义】(1)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后410小时开始增高,1236小时达高峰(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7296小时后恢复正常,是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之一。在AMI病程中,如CK再次升高,往往说明心肌再次梗塞。(2)病毒性心肌炎 CK活性也明显升高。其他还见于:在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各种原因的骨骼肌损伤均可引起CK活性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 CK分子含两个亚单位M和B,即:CK1(CK-BB)、CK2(CK-MB)、CK3(CK-MM)。CK-BB主要存在于脑、前列腺、肠和肺等组织;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正常人血清中以CK-MM为主,CK-MB少量(总活性5%),CK-BB极微量。【参考值】琼脂糖凝胶电泳法:CK-MM活性为94%96%;CK-MB活性5%;CK-BB极少或0。,组 织 CK U/克湿重 CK-MM%CK-MB%CK-BB%骨胳肌 3280 99 1 0(腓肠肌)骨胳肌 1894 99 1 1(肋间肌)心肌 620 87 13 0(乳头状肌)心肌 402 7688 22 02(右心房)脑 200 0 0 100回肠 161 3 1 96结肠 137 34 1 96胃 122 24 14 9495,CK同工酶在人体组织的分布,【临床意义】(1)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其在AMI时的升高早于(36小时)总活力升高,且较灵敏,CK-MB活力3%即可诊断。(2)CK-MM活性升高,是骨骼肌损伤的特异指标。(3)CK-BB活性升高见于缺氧性神经系统疾病(4872小时脑脊液内升高)。CK-MB早于AST早于LDH1。,二、心肌蛋白检测,1、肌钙蛋白由三种亚单位,即肌钙蛋白T(TnT)、肌钙蛋白C(TnC)和肌钙蛋白I(TnI)组成。心肌钙蛋白T(cTnT)、心肌钙蛋白I(cTnI),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在心肌受损时,cTnT、cTnI从心肌中释放出来。测定血清心肌钙蛋白浓度可反映心肌受损程度。(1)参考值:cTnT:0.020.13g/L;诊断临界值0.2g/L;0.5g/L可诊断。cTnI:0.2g/L;诊断临界值1.5g/L。,(2)临床意义:肌钙蛋白升高是诊断AMI的确定性标志物,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时,cTn也可升高。,(3)评价:)优点:灵敏度、特异性高于CK;窗口期较长;双峰的出现,易于判断再灌注成功与否;血中浓度与心肌损伤范围相关性好。)缺点:AMI发病6小时内敏感性低;对近期再梗死诊断效果差。,2、肌红蛋白(Mb)测定Mb广泛存在于肌肉组织中,有贮氧输氧的功能。当心肌、骨骼肌受损时,血中Mb升高。(1)参考值:定性:阴性 ELISA法:5085g/L;诊断临界值75g/L(2)临床意义:Mb是AMI发病后标志物。,(3)评价:)优点:是AMI最早的标志物;用于再灌注、再梗死的判断;胸痛发作后212h内,Mb阴性可排除AMI。)缺点:特异性较差;窗口期较短。,心肌梗塞诊断的实验室指标的特性,实验室 分子量 生理半衰期 升高时间 峰值时间 恢复正常时间 指标(KD)(h)(h)(h)(d)AST 93 20 612 1836 34 LDH-1 135 110 612 48144 714CK 86 17 312 1224 34CK-MB活性 86 13 312 1224 23CK-MB质量 86 13 26 1224 3Myoglobin 17.8 0.25 0.52 6 12 1cTnI 22.5 24 38 1224 710 cTnT 37 24 38 1296 714GP-BB 188 46 14 1020 12H-FABP 15 0.3 25 612 1,ChE分两种:乙酰胆碱酯酶(AChE),又称真性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红细胞、神经组织灰质、肌肉组织运动终板;酰基胆碱酯酶(SChE),又称假性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血清,由肝脏合成。参考值:血清胆碱酯酶(PchE)3000080000U/L;全血胆碱酯酶(AchE)80000120000U/L。,胆碱酯酶(ChE)检测,临床意义:(1)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降低。(2)是协助有机磷中毒诊断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手段。有机磷中毒时降低。(3)肾脏疾病(排泄障碍)可升高。,酸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ACP)检测:血清ACP主要来源于前列腺,其次来源于骨、肝、脾、红细胞、血小板等。1、参考值:0.91.9U/L2、临床意义:主要用于前列腺癌辅助诊断。增高: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骨骼疾病;肝病;血液病。,内分泌激素检测,激素是内分泌系统传递信息的活性物质,分四大类:多肽及蛋白质类:包括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心肌激素、胃肠激素等。类固醇类:主要是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类:有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等。脂肪酸衍生物类:前列腺素等。,(一)甲状腺素检测,血清甲状腺素(T)包括:总T3(TT3)、总T4(TT4)、游离T3(FT3)、游离T4(FT4)、反T3(rT3)。1、TT3、FT3及TT4、FT4检测:血清TT3、TT4各有两种形式:结合型T3(T3)、结合型T4(T4),其不能进入细胞内发挥生理功能,占TT3、TT4的大部分。游离甲状腺素T3(FT3)、游离甲状腺素T4(FT4),其可进入细胞内发挥生理功能,但其含量少。促甲状腺素(TSH)可刺激甲状腺分泌T3、T4,T3、T4又反馈抑制TSH释放。(1)参考值:TT3 1.6 3.0nmol/L;FT3 6.01.4pmol/L;TT4 65155nmol/L;FT4 10.325.7pmol/L,(2)临床意义:TT3、FT3、TT4、FT4常同时检测。评估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时,TT3、FT3、TT4、FT4均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甲低)时,TT3、FT3、TT4、FT4均降低。血清FT3、FT4可直接发挥甲状腺功能,其浓度变化更有价值,已成为诊断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常规指标。甲亢、甲低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用于T3、T4型甲亢鉴别。,2、反T3(rT3)测定:rT3 在血中含量甚微,主要来自T4脱碘,生理活性很低。(1)参考值:0.20.8 nmol/L(2)临床意义:1)甲状腺疾病:甲亢:rT3升高;甲低:rT3降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用药量观察。2)非甲状腺疾病:心肌梗死、肝硬化、糖尿病等,rT3可升高,T3/rT3比值降低.,3、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1)参考值:210mU/L(2)临床意义:TSH是临床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最灵敏的指标。增高:原发性甲减、TSH分泌型垂体瘤、垂体功能亢进。降低:垂体功能减退、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发性甲亢。,4、血清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测定TBG为血液中甲状腺素的主要结合蛋白,可与70%75%的T3、T4结合,运输T3、T4到靶细胞。(1)参考值:TBG 1534mg/L;(2)临床意义:TBG 增高:遗传性TBG增多症、甲减;降低:遗传性TBG减少症、严重营养不良、甲亢等。,(二)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1、肾上腺皮质分泌三类激素: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和脱氧皮质醇;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及少量的皮质酮;网状带分泌性腺激素,如脱氧异雄酮,雄烯二酮及少量雌激素。上述三类合称皮质类固醇。,2、血皮质醇和尿游离皮质醇(UFC)测定:皮质醇是肾上腺皮质合成的主要激素之一。其中结合皮质醇占95%以上,游离皮质醇(FC)含量甚少。当血皮质醇大量增加时,出现FC,并由尿排出(UFC)。皮质醇对糖、脂肪、蛋白代谢有重要影响。皮质醇的分泌受ACTH的控制。(1)参考值:血FC:有明显的昼夜变化,晨68时含量最高,以后渐减;夜12时至次日2时最低,早8时140630nmol/L;夜2时55165nmol/L;昼夜皮质醇比值2。UFC:30276nmol/24h,(2)临床意义:1)血皮质醇:增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增生或肿瘤,ACTH异位肿瘤时,昼夜节律性消失,单纯性肥胖及应激状态。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腺垂体功能减退等。2)UFC:同血FC。常与血FC同时检测。,3、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和17-酮皮质类固醇(17-KS)测定 17-OHCS和17-KS主要来源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代谢物,其含量高低可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17-KS在成年男性,约2/3来自肾上腺皮质,1/3来自睾丸,故其含量反映肾上腺皮质及睾丸的功能状态。(1)参考值:儿童低于成人,青春期达成人水平。尿17-OHCS:男性13.841.4mol/24h;女性11.027.6mol/24h;尿17-KS:男性34.769.4mol/24h;女性17.552.5mol/24h。,(2)临床意义:1)尿17-OHCS:增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Cushing综合征,腺垂体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腺瘤,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腺癌。降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如Addison病,腺垂体功能减退。2)尿17-KS:增高:同17-OHCS及男性睾丸癌,女性多毛症等,若明显增高多提示肾上腺皮质肿瘤及异源ACTH综合征。降低:同尿17-OHCS及睾丸功能低下等。,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1)参考值:早晨8时25100ng/L;下午6时1080ng/L。(2)临床意义:1)鉴别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肿瘤:血皮质醇增高、血ACTH降低;垂体依赖性皮质醇增多症:ACTH轻度增高;异位ACTH综合症:ACTH明显升高,见于肺癌等。2)鉴别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ACTH升高: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ACTH降低:下丘脑或腺垂体功能不全所引起的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