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水电解质紊乱课件.ppt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患儿、男、7岁。主诉:恶心、呕吐、腹泻半天。现病史:中午在街上吃凉皮后,感肚子不适,于下午4时许腹痛,随即恶心、呕吐、腹泻。呕吐物为所进食物,气味酸臭。便稀,呈水样,无脓血,每次150-200ml,已有7-8次。口渴,饮后即吐,尿少。实验室检查:血钠125mmol/L血浆渗压260mosm/L,血钾 3.5mmol/L,RBC600万/mm3,白细胞14000/mm3。大便中有粘液和变性的中性白细胞,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一、正常水、钠代谢(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1、体液:是水和溶解在其中的溶质所组成,分布於组织细胞内、外;ECF构成人体的内环境。2、容量与分布:(1)容量:成人体液占体重60%。,(2)分布:ICF占体重40%其中 组织间液15%ECF占体重20%血浆5%(3)第三间液(跨细胞液):是分布于密闭的腔隙的体液。由上皮 细胞分泌。(二)体液电解质成分:,阳离子:Na+、K+、Ca2+、Mg2+等。1、ECF 阴离子:Cl-、HCO3-、HPO42-、SO42-有机酸、蛋白质等。ECF蛋白质含量仅有0.05%0.35%。血浆 蛋白为7%。阳离子:K+、Na+、Ca2+、Mg2+等。2、ICF 阴离子:HPO42-、蛋白质、HCO3-、Cl-、HSO42-等。,注意:(1)体液中阴、阳离子总数相等,电中性。(2)ECF、ICF渗透压相等。(三)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 1、生理功能:(1)生命活动的场所:生化反应必需物。参与水解、水化、加水、脱氧等。良好溶剂:加速生化反应、消化、呼 吸、运输、排泄。,(2)调节体温:比热大。流动性大:使物质代谢中产生热量随血流,在体内迅速均匀分布。(3)润滑作用:(4)水在体内存在形式不同,作用不同:结合水:是与蛋白质、粘多糖和磷脂等 结合的水。有复杂的生理作用。心脏含水79%,主要含结合水。血液含水83%。,(六)水与钠平衡的调节(Regulation of water and sodium balance),1.渴感(thirst),渴则思饮寻水饮水降渗压止渴感,2.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ECF渗透压,有效循环血量,3.醛固酮(aldosterone),有效循环血量,致密斑,4、ANP的调节作用及机制(1)舒血管降压:舒 血 管 BP。心率CO R A S(2)对抗 内 皮 素 缩血管作用。交感神经,(3)排钠、利尿:肾脏:GFR、肾小管重吸收 排钠 利尿 抑制有关激素:肾素、ALD 分泌 血容量 和ADH释放。(4)负调节:血管内皮细胞 抑制 成纤维细胞 增值 平滑肌细胞,二、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一)依血钠浓度和体液量来分 1、高钠血症:依体液容量可分为:(1)、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水)(2)、高容量性高钠血症(3)、等容量性高钠血症 2、低钠血症:依体液容量可分为:(1)、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2)、高容量性低钠血症(3)、等容量性低钠血症,3、正常血钠性水变化:(1)、水肿(2)、等渗性脱水(二)依体液渗透压来分 1、高渗性脱水 2、低渗性脱水 3、等渗脱水 4、低渗性水过多(水中毒)5、高渗性水过多(盐中毒)6、等渗性水过多(水肿),三、高钠血症(hypernatremia)血清Na+150mmol/L。体Na+总量与血Na+并不平行。,(一)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高渗性脱水 hypertonic dehydration)特征:失水 失钠。血清Na+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1.原因(causes),(1)入量不足(decrease of intake),(2)丢失过多(lost from ECF),水源断绝 丧失口渴感 进食困难,大量出汗呼吸道蒸发 尿崩症和渗透性利尿肠道失液(部分婴幼儿腹泻),2、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ALD分泌肾对Na+重吸收尿NaCl-(-)或(早期)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肾水重吸收尿量比重失水失钠血Na血浆晶渗压下丘脑 刺激 ADH 渴中枢口渴欲饮 ECF晶渗压 心率 ICE的水外出 ECF不太明显血容量不太明显不易休克 皮肤脱水蒸发脱水热 细胞脱水 功能代谢障碍 脑细胞脱水 精神,神经 脑体积(严重)颅内负压脑出血 症状注意:严重时血容量CO肾血流量入球A压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ALD分泌 尿Na或缺无肾对Na重吸收,失水失Na+,2.影响(effects),醛固酮分泌早期不增多,晚期增多,低容量性高钠血症主要丢失ICF ECF高渗主要脱水部位 ICF减少,化验:渗透压、Na+、Cl 血液浓缩。RBC计数、Hb、血浆蛋白含量 血中NPN 尿少,比重,。,4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及时补水,适当补钠,(二)高容量性高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ernatremia),特点:血容量、血钠均增高,1、原因和机制 主要原因是盐摄入过多或盐中毒。(1)医源性盐摄入过多(2)原发性钠潴留,2、对机体的影响,3、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防治原发病 肾功能正常者可用强效利尿剂 腹膜透析,(三)等容量性高钠血症(isovolemic hypernatremia)特点:血钠升高,血容量无明显改变,1、原因和机制 为原发性高钠血症,病变部位可能在下丘脑。可能由于下丘脑受损,其中的渗透压感受器阈值升高、渗透压调定点上移。特点:血钠升高,但血容量是正常,细胞外液高渗 脑细胞脱水皱缩,甚至扯破脑静 脉而致脑局部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障碍,2、对机体的影响,3、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防治原发病 补充水分以降低血钠,四、低 钠 血 症hyponatremia 血Na+130mmol/L。,(一)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低渗性脱水 hypotonic dehydration)特征:失Na+失水。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1、原因:(1)胃肠道失水:丧失大量消化液只补水。(2)皮肤失水后只补水:大汗;大面积烧伤,(3)肾性失Na+: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Addison病等ALD分 泌;长期使用高效排Na+利尿剂;肾实质性疾病:急性肾衰多尿期;慢性间质性疾患肾髓质渗透梯度不能维持 和髓攀升支功能受损。肾小管酸中毒 泌H+H+-Na+交换Na+排出。(4)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胸、腹水大量形成。,2、对机体影响:肾上腺皮质球状带ALD分泌肾对Na+重吸收尿NaCl-(-)或甚或缺无 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肾水重吸收尿量(-)或稍失水失钠血Na血浆晶渗压下丘脑 刺激 ADH(早期)渴中枢刺激口不渴,不欲饮 ECF晶渗压 ECF的水入细胞 ECF血容量易休克注意:严重时或后期:胸腔大V血容量回心血量 容量感受器刺激传入冲动对ADH释放抑制 左房 CO肾血流量入球A压RAS激活 Ang垂体ADH释放 血Na 口渴 肾对水重吸收 尿量,比重,失Na+失水,水移入 细胞,2.影响(effects),无渴感,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主要脱水部位 ECF 对病人的主要威胁 循环衰竭,3.临床表现(1)ECF渗透压ADH低渗尿。(2)ECF渗透压ECF向C内转移ECF显著 易发生休克 组织脱水和外周循环衰 竭症状(Bp、脉速、V塌陷)。(3)血Na+低致密斑Na+负荷RAAS激活,尿中Na+、Cl排出。但肾性失钠者,尿Na+升高。,(4)早期:ECF低渗无口渴;血容量,血管紧张素II口渴中 枢口渴。(5)明显脱水体症。4.防治原则:(1)消除原因,防治原发病。(2)补充血容量(NaCl液)。(3)防治休克。,(二)高容量性低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概念:肾排水功能降低,输入过多水时,引起水潴留,并伴有低钠血症的一 系列症状和体征。特征: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体Na+总量正常,体液量。,1、原因:(1)排出障碍:肾排水功能障碍。ADH分泌过多。(2)摄入过多:等渗性脱水补水过多。水的摄入过多肾排水能力。,水潴留,3.影响(effects),细胞内外液量均,渗透压均,水潴留的主要部位是细胞内,对机体危害最大的是脑水肿,4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预防,限水,排泄:利尿,转移:小剂量高渗盐水(减轻细胞水肿),(三)等容量性低钠血症(isovolemic hyponatremia)特征: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血容量无明显变化或轻度增加。1、原因:主要见于ADH分泌异常综合征。(1)恶性肿瘤(2)CNS疾病:创伤、感染、卜啉症等。(3)肺部疾病:结核、肺炎、真菌感染、肺脓肿。以上原因使ADH异常释放。,2、血容量不增加的机制:(1)ADH 血容量 ANP释放 近曲小管Na+重吸收。(2)滞留水2/3在细胞内,1/3在细胞 外,1/12在血管内。3、对机体的影响:(1)轻度无明显影响。(2)严重致脑细胞水肿。,五、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特征:水、钠成比例丢失。血清Na+130-145mmol/L 血浆渗透压280-310mOsm/L。1、原因:等渗体液在短期内大量丢失。(1)消化液大量丢失:严重腹泻,引流,小肠瘘,肠梗阻。(2)大量胸、腹水形成及抽放。,2、对机体的影响:ECF等渗丢失细胞没有水的移动 主要丢失的ECF对机体影响基本同低渗性脱水。临床较少见。,五、水肿(edema)概念:过多的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或 体腔中。水肿:细胞间隙体液过多。积水(hydrops):体腔中体液积聚过多。,1分类,(4)按水肿液存在状态,显性水肿(frank edema)又称凹陷性水肿(pitting edema),隐性水肿(recessive edema),粘液性水肿(myxedema),2.水肿的机制(mechanisms of edema),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 钠、水潴留,影响组织液生成回流的基本因素,毛细血管内压血浆胶渗压组织胶渗压组织静水压淋巴回流见:P26 图 3-4,淋巴回流:正常时,0.1ml/100g组织/min。当组织间液流体静压到0时,淋巴 回流1050倍。,(一)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1、组织生成大于回流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 毛细血管Bp增高:a、心衰、静脉淤血、静脉血栓形成 使静脉压、引起淤血性水肿。b、小动脉扩张导致充血性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高:a、致炎因素作用。如感染。b、理化损伤:创伤、烧伤、化学物质。c、某些变态反应。d、缺氧、酸中毒。此种水肿液蛋白含量达36g%。,血浆胶渗压降低,主要为白蛋白降低所致。a、蛋白摄入不足:禁食、消化吸收障碍。b、白蛋白合成减少:肝功不全。c、蛋白丢失过多:肾病综合征、肾炎。d、慢性消耗性疾病,蛋白分解加强,TB,恶性肿瘤。e、血液稀释。,淋巴回流受:丝虫病、肿瘤,该水肿液蛋白含量达45g%。,滤过面积有效循环血量,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钠、水潴(1)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广泛肾小球病变:急、慢性肾炎。有效循环血量:心衰、肾病综合征和 肝硬变。(2)近球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强是引起 钠、水潴留主要环节。心房肽(ANP)分泌:a 有效循环血量回心血量心房牵张感受器刺激ANP分泌。,b 慢性充血性心衰后期心房长期淤血、缺 氧心房肌代谢、机能障碍可能使ANP 分泌,FF:球管平衡失调,GFR时肾小管重吸收Na+、H2O并不相应减少,反而加强。a、有效循环血量交感神经兴奋RAS活性出球小动脉收缩入球小动脉肾小球Cap内压FF肾血浆流量而 GFR较少。b、血浆非胶体部分由于肾小球滤过量相对近曲小管周围Cap内的血浆胶渗压,而流体静压近球小管重吸收。,(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醛固酮增高:远曲小管、集合管Na+重吸收。a、有效循环血量。b、ALD灭活。抗利尿素(ADH)分泌: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容量感受器刺激 a、有效循环血量 Ang RAS ADH ALD渗透压 b、ADH灭活,(二)水肿液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1、水肿的特点:(1)水肿液的性状:水肿液的晶体成分与含量和血浆一致。分为:漏出液 渗出液(transudate)(exudate)比重 1.018蛋白含量 2.5g%35g/dL细胞数 500/dL 多数白细胞,(2)水肿的皮肤特点:皮下水肿是全身与局部水肿的重要体征。凹陷性水肿(pitting edema)-显性水肿(frank edema)。水肿液体重的10%。隐性水肿(recessive edema):,(3)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与以下因素有关:重力效应:Cap静水压受重力影响心性水肿最 早出现低垂部位。组织结构特点:组织结构疏松,皮肤伸展性大肾性水 肿首先发生的部位是眼睑。局部血液动力学因素:肝硬变肝V受压、扭曲肝V回流受阻 肝V、Cap内压腹水形成。,常见水肿发生机制,机制,右心功能,2、水肿对机体的影响(1)有利影响 水肿是循环系统的重要“安全阀”。炎症性水肿可稀释、吸附毒素;阻碍细 菌扩散等。(2)有害作用:营养障碍。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第二节 钾代谢障碍 体钾的分布 5055mmol/Kg 1、90%在细胞内,140160mmol/L。2、骨钾占7.6%。3、跨细胞液(消化液)占1%。4、细胞外液占1.4%,4.20.3mmol/L。,每日摄入量50120mmol,常大于细胞外液总钾量。机体有完善的排钾机制,否则会引起危及生命的高血钾。机体每天最低排钾10mmol以上,达细胞外液总钾量1/4左右。如禁食等会很快导致缺钾和低血钾。,一、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3.5mEq/L。体总钾量 称为缺钾;有时低钾血症不一定伴缺钾。(一)原因 1、摄入不足:长期不能进食 2、丢失过多:(1)经消化道失钾:,消化液失钾:血容量ALD剧烈呕吐、腹泻 肾排K+低血K+代碱 细胞外K+细胞内 灌肠剂、缓泻剂;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2)肾脏丢失:肾脏疾患:近、远曲小管性酸中毒、急性 肾衰多尿期。利尿剂:速尿,利尿酸、噻嗪类,乙酰唑 胺等。原发性ALD或长期使用皮质激素。镁缺失:镁是Na+泵激活剂。不易重吸收的阴离子增多。应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尿排K+。,(3)皮肤失K+:大量出汗。3、钾的跨细胞分布异常:该原因引起血+,但不致缺+。(1)碱中毒。(2)-受体激动剂激活Na+-+泵。(3)使用外源性胰岛素。(4)某些药物:钡中毒、粗制棉子油内 的棉酚阻滞+通道。,(5)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能骨骼肌膜上电压依赖型钙通道的基因位点突变Ca2+内流受阻兴奋-收缩偶联障碍瘫痪。导致低血+机制不明。(6)甲状腺毒症(部分)的低钾性麻痹:甲状腺素过度激活Na+-K+泵细胞过度摄钾。,(二)对机体的影响:1、对神经和肌肉的影响。(1)急性低钾血症:细胞内、外K+浓度,K+i/K+e细胞内K+外流RP细胞处于超极化阻滞状态除极化障碍引起肌肉无力,甚至肌肉弛缓性麻痹。(2)慢性低钾血症:神经、肌肉兴奋性无变化。,2、对心肌的影响:心肌生理特性改变心电图变化。(1)心肌兴奋性 机制:心肌细胞钾电导细胞内钾外流RP值RP和阈电位(Et)间距兴奋性。(2)心肌传导性 机制:RPAP时细胞内外电位Na+内流速度0期除极速度,幅度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电位差传导性。,(3)心肌自律性 机制:膜对K+透性相对Na+内流自律细胞4期自动除极化加速。(4)心肌收缩性:机制:+Ca2+内流加速。但,严重慢性低钾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心肌收缩性。体位性低Bp:压力感受性反射障碍;血管对CA反应。,血K+,膜对K+通透性,K+外流,静息膜电位,0期Na+内流,AP的0期幅度,自动除极化,2期Ca2+内流,严重持久K+心肌代谢障碍 收缩性,(5)心电图的变化,低钾血症时心电图的改变,心电图的改变,QRS波:增宽,幅小;ST段:压低,缩短;T波:增宽,低平;U波:明显增高。,心电图改变的机制:QSR波增宽幅小:RP、心室肌去极 化过程减慢。ST段下降:ST段反映平台期,低钾时 Ca2+内流相对,ST段不能回到基线 而成下移斜线。T波波宽低平:复极化3期K+外流速度,超长期延长。U波增高:低钾使浦氏纤维复极化过 程延长,大于心肌而出现U波。,3、心肌功能受损表现:(1)心律失常:自律性窦性心动过速;异位起搏出现期前收缩,阵发性心 动过速;兴奋性;3期复极化延缓超长期延长;结果:易发生心律失常。,(2)心功能障碍:严重缺钾可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3)对洋地黄毒性敏感性:低K+洋地黄与Na+泵亲和力心律 失常。,4、与细胞代谢障碍有关的损害(1)骨骼肌损害:钾有调节骨骼肌血流量作用。3mmol/L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肌细 胞受损。2mmol/L肌细胞痉挛、坏死即横纹肌溶解。机制:a、缺钾运动时K+e诱发血管舒张 作用消失肌肉缺血。b、肌糖原合成能储。,c、Na+泵活性细胞内Na+随Na+的物质转运障碍。(2)对肾脏影响及机制:肾浓缩功能障碍多尿和低比重尿。远曲小管、集合管ADH反应性 ADH介导的cAMP生成障碍。髓攀升支粗段NaCl重吸收障碍影响 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3)、对酸碱平衡的影响:(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3、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先口服后静滴见尿补钾控制量和速度严禁静脉注射严重者需补1015天,二、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K+5.5mmol/L。(一)原因:1、肾排K+障碍:(1)急性肾衰早期,慢性肾衰晚期或失血、休克血压GFR。(2)ALD缺乏或远曲小管、集合管对ALD反应。(3)保K+利尿剂大量应用。,2、细胞内K+转出细胞:(1)急性酸中毒:(ICF)K+H+(ECF)。(2)高血糖合并胰岛素不足:高血糖、胰岛 素缺乏,高血糖造成高渗和糖尿病酮症 酸中毒,促使K+外移。(3)缺O2,Na+泵障碍。(4)血管内溶血:RBC内K+释出。(5)横纹肌损伤:挤压综合征。(6)家族性高钾血症性,周期性麻痹。,(7)药物:肌肉松弛剂:去极化类松弛剂;洋地黄过量、-受体阻滞剂干扰细 胞膜Na+-K+-ATP酶。3、静脉输K+过快或浓度过高。4、假性高钾血症:采血样时发生溶血或白细胞过高的人 血样放置过久白细胞内K+外出。,(二)、对机体的影响,1、对神经肌肉兴奋性的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先后,血K+,机制(mechanism),除极化阻滞,静息电位过小,几乎接近阈电位,使细胞兴奋性降低的现象。,2、对心脏的影响,心肌兴奋性先后,血K+,细胞内外 K+差,静息电 位,与阈电位距离,兴奋性,接近阈电位,兴奋性,0期Na+内流,0期除极化,传导性,膜对K+通 透性,4期K+外流,自动除极化,自律性,Ca2+内流,收缩性,心电图改变 P波压低、增宽;传导性 P-R间期延长、R波降低;QRS增宽、波幅。T波高尖;3期K+外流速度 Q-T间期缩短(复极3期加速)。,心功能损害:a、传导性各型传导阻滞。b、传导性、兴奋性异常折返激动 室颤、心脏骤停。3、对酸碱平衡的影响:代谢性酸中毒;反常性碱性尿。,(三)防治原则:1、消除、控制其原因和疾病。2、降低K+总量:减少摄入,增加排出。3、使K+移入细胞内、如静脉注射葡萄糖、胰 岛素。4、给Ca2+和Na+盐 Ca2+:Ca2+使Et,对抗高K+;2期Ca2+内流,心缩力。Na+:ECFNa+0期内流加速AP 传导性改善。,第三节 镁代谢紊乱一、镁的生理功能 体内镁总量2128g,平均24g。是第4位阳离子,在细胞内仅次于钾是第二位。其分布:骨骼53%肌肉27%0.881.17mmol/L 软组织(2128g)其它19%ECF1%,其中血清0.3%正常值:0.751.25mmol/L。,(一)维持酶的活性 体内细胞约300多种酶的活化需镁参 与,特别是与ATP代谢有关的酶。镁与ATP结合成复合物,激活许多重要的酶:如,磷酸酶、焦磷酸酶、己糖激酶、胆碱酯酶等参与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二)维持细胞的遗传稳定性 1、稳定细胞内DNA、RNA和核糖体。2、镁是核糖体重要组成部分。3、促进mRNA与70S核糖体结合。4、调节RNA合成酶。5、参与DNA合成与降解。,(三)对细胞膜及离子转运的影响 1、Na+-K+-ATP酶与Ca2+-ATP酶均为镁依 赖性。2、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控制Na+、K+、Ca2+转运有重要作用。(四)对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肌 肉接头处均有一定影响。(五)抑制可兴奋细胞兴奋性,二、低镁血症(hypomagnesemia):血清镁0.75mmol/L(1.5mEq/L)。(一)原因与机理 1、摄入不足:(1)禁食、节食、厌食、长期营养不良。(2)饮水中镁含量低。2、排出增多:(1)消化道丢失过多:腹泻、小肠切除 术、脂肪痢、肠瘘等。吸收不良,消 化液中镁丢失。,(2)肾脏丢失过多:肾疾患以及某些药物所致肾小管功 能受损。利尿剂:速尿、甘露醇。高钙血症:使原尿中钙,在髓袢 竞争性抑制镁重吸收。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切除):由于镁进入细胞或骨组织,肾对镁重 吸收。ALD增多,使肠和肾重吸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利尿、酸中毒妨 碍镁的重吸收。慢性酒精中毒:因肝、肠损害使肠吸收;呕吐、腹泻丢失,酒精抑制肾的重 吸收。婴儿未能及时增加谷、豆类及蔬菜等食物。3、转入ICF: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二)对机体的影响 1、神经、肌肉、CNS(1)神经、肌肉:兴奋性。抑制囊泡释放作用。抑制终板膜Ach受体作用。抑制神经纤维和骨骼肌应激性作用。(2)CNS引起多种神经精神症状,轻者神 经官能症;重者精神失常。,与癫痫发作关系密切:低镁阻滞中枢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型受体作用癫痫放电。抑制CNS作用减弱;Na+-K+-ATP酶活性;cAMP异常等。,2、心血管:低镁时(1)心律失常:以室性为主,甚至室颤、猝死。机制可能是:Na+泵活性RP 兴奋性。对快反应自律细胞Na+内流(If电流)抑制自律细胞自动去极化加快,自 律性。Na+泵功能细胞内K+兴奋性、自律性。,(2)促使冠心病发生发展 心肌代谢障碍 冠脉痉挛 a 拮抗Ca2+作用;b 使内皮细胞产生内皮源性舒缓因子;c 加强CA等缩血管因素作用;d 平滑肌细胞Ca2+高血压;3、低Ca2+血症和低K+血症,(1)低Ca2+血症 Mg2+骨镁释放血钙入骨。Mg2+腺苷酸环化酶活性PTH 肠吸收和肾重吸收Ca2+。Mg2+置换血浆中的结合Ca2+减少。(2)低血K+症 细胞内K+外出Na+泵活性 血K+肾小管排K+,(三)防治原则:1、防治原发疾病。2、严重者应及时补Mg2+,并注意纠正其它电解质紊乱。,三、高镁血症(hypermagnesemia):血清Mg2+1.25mmol/L(2.5mEq/L)。(一)原因 1、急、慢性肾衰伴少尿、无尿,酸中毒 可促使高镁发生。2、重度脱水伴少尿。3、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素抑制肾小 管重吸收镁,促使排出。4、ALD分泌。(二)对机体的影响,1、神经、肌肉和CNS:(1)抑制其兴奋传递骨骼肌弛缓性麻痹、甚至累及呼吸肌。(2)CNS常见嗜睡、精神萎靡、语言不清、昏迷。2、心血管:舒血管低血压,心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甚至停搏。,(三)防治原则:1、防治原发病。2、输入葡萄糖酸钙,对抗高镁的毒性作用。3、应用利尿剂和透析疗法排出体内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