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检查课件.ppt
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检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李 玲,浅表器官 如:眼、甲状腺、甲状旁腺、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乳腺、睾丸、附睾等浅表组织 如:皮肤、皮下脂肪、肌肉与肌腱、骨与关节等,眼 部 超 声 检 查,1956年A型超声用于眼部占位性病变诊断70年代初眼科专用仪问世 90年代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眼科应用1991年超高频超声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MB)被引入眼部疾病的诊断,仪器与方法,仪器:腹部或综合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通常为10MHz;眼科专用超声诊断仪超声生物显微镜(UMB),探头频率高达20MHz方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眼睑闭合。探头涂上耦合剂,直接置于眼睑上探查,眼部正常解剖及正常超声表现,解剖概要 眼分为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眼球近似于球形,眼球分眼球壁和眼内容两部分眼球壁纤维膜 角膜占前1/3,巩膜位于后2/3色素膜 分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视网膜 最外层为色素上皮层,内九层成为神经上皮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应急预案的编制步骤,1.编制准备:成立编写小组选择预案编制小组成员应考虑如下因素:必须具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奉献精神和权力;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必须是预案编制过程各相关方的代表;各成员必须目标一致、相互合作。预案编制小组代表可来自以下职能部门:安全、环保、操作和生产、保卫、工程、技术服务、维修保养、医疗、环境、人事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代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 危险辨识:识别和描述危险源及其特点的过程,其要素包括:源、事件、后果、概率 原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危险辨识的关键任务: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辨识可能出现的事故后果。危险辨识方法:材料性质分析:毒性、燃烧性、爆炸性、稳定性以及活性反应性。生产工艺和条件 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 利用经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危险辨识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厂址和环境条件 厂区平面布置 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建(构)筑物 辨识和分析建筑物的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通道以及生产辅助设施;,眼内容晶状体 由晶状体囊和纤维组成玻璃体 为透明无色液体,99为水分,眼部血管,动脉系统(1)眼动脉(2)视网膜中央动脉(3)睫状后长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 静脉系统 包括眼静脉、涡静脉及视网膜中央静脉,正常超声表现眼球壁 超声能清楚显示眼底光带,为一光滑的增强回声眼内容 超声能显示晶状体及玻璃体,二者境界清晰整齐,内部呈无回声,透声好,球后组织及血管 球壁后方可见视神经,为类倒V型的低回声区 CDFI检查,在视神经低回声区中可见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在视神经两侧可探及睫状后短动脉、眼动脉,病 理 超 声 表 现,眼部病变种类较多,目前超声检查主要用于观察眼球壁(尤其是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病变、眼内容(玻璃体及晶状体)疾病、眼外伤、眼部肿瘤等,视网膜脱离(retina detachment,RD),视网膜脱离为视网膜的色素上皮层与神经上皮层之间的脱离。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是指单纯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近视眼。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是指由于眼部其他疾病所致。这里主要讨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超声表现,超声表现 玻璃体内条带状中强回声光带一端与视神经乳头相连,另一端与周边部的眼底光带相连此光带有轻度运动,但后运动多为阴性CDFI检查此光带上可见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甲 状 腺 超 声 检 查,20世纪50年代,A型超声用于甲状腺探查 1962年,日本藤本应用B型超声(探头频率为5MHz)对甲状腺肿瘤进行了分析90年代,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甲状腺疾病,仪器与方法,仪器:腹部或综合超声诊断仪,实时线阵探头,频率一般7.510MHz方法:患者常规采用仰卧位,充分暴露颈前部。必要时采用侧卧位。直接将探头放在甲状腺体表探查,甲状腺正常解剖及超声表现,解剖概要:甲状腺位于颈前部,分左右两侧叶及峡部,呈哑铃形或蝶形。它黏附在喉及气管的两侧,随吞咽而上下移动。甲状腺有两层被膜包裹,外层由结缔组织及弹力纤维组成,内层为甲状腺固有膜,甲状腺周围组织或器官皮肤、皮下脂肪及颈前肌舌骨下肌群甲状旁腺、颈长肌气管、食管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甲状腺的血管分布及血流供应:动脉:甲状腺上动脉及甲状腺下动脉静脉:甲状腺上、中、下静脉,正常超声表现,声像图 横切扫查,由浅至深:皮肤 呈一增强回声带皮下脂肪层及颈前浅肌层 低回声梭形结构或长条状结构甲状腺 蝶形,分左右两侧叶,中央由峡部相连 边界光滑、完整,有一层强回声包膜 内部呈均匀的中等回声,由滤泡组成,气管 弧形衰减暗区 食管 呈半月形,吞咽时可见内容物流动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 颈长肌 可见棒状或条状低回声区,纵切时,甲状腺侧叶呈圆锥形或橄榄球形,上尖而下圆钝,边缘及回声同横切所见 正常左右侧叶大小,上下径约4055mm,左右径约1624mm,前后经约1325mm。峡部厚约24m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CDFI)甲状腺上动脉最易显示,正常管径小于2mm,频谱显示为单向,峰值流速小于30cm/s,最低流速小于20cm/s,阻力指数RI0.50.6。甲状腺实质内可见短棒状或点状的散在血流,病理超声表现,超声检查的适应症:甲状腺肿 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单纯性甲状腺肿 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 淋巴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 良性:乳头状腺瘤,滤泡状腺瘤等 恶性: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髓样 癌及未分化癌等,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又称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原发性甲亢,为代谢障碍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或腺体增大所致的甲状腺肿 病理表现:甲状腺体积增大,质地坚实,血管丰富,血流加速。眼球后的肌肉水肿、肥大,引起眼球向外突出,超声表现甲状腺呈弥漫性、均匀性增大,左右叶对称内部回声降低、不均匀或正常CDFI检查,甲状腺内小血管增多、扩张,血流速度加快(流速达7090cm/s或更高)。甲状腺内血流呈五彩缤纷,称之为“火海征”,此征具有特征性,形态增大,内为密集点状稍强回声,甲状腺腺瘤(Thyroma),临床及病理:甲状腺腺瘤主要分滤泡状腺瘤及乳头状腺瘤。患者女性多见,以中青年为多。肿瘤生长缓慢,常常偶然发现;也有在体检时被医师发现。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包膜,表面光滑,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腺瘤细胞以滤泡型为多见。腺瘤长大时,可以液化或囊性变,超声表现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完整,有包膜腺瘤周围可见正常甲状腺组织,在腺瘤与正常甲状腺的界面,可出现“晕环征”,内部呈均质低回声,多为滤泡状腺瘤;如回声稍强,可能为乳头状腺瘤滤泡状腺瘤常有囊性变,显示为实性回声内出现无回声,但腺瘤边界仍光滑、完整,后壁回声增强CDFI显示腺瘤周边及内部均有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乳 腺 超 声 检 查,20世纪50年代初期 开始应用超声进行乳腺检查。Wild和贺井敏夫及Howry被称为乳腺超声诊断的三位开拓者 70年代 灰阶实时超声对正确诊断乳腺疾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90年代 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乳腺检查,仪器与方法,仪器 应用实时线阵式高频探头,7.510MHz频率,有条件时,还可应用1013MHz的高频探头。CDFI、二次谐波、超声造影剂、三维超声成像等新技术的应用方法 患者常规采用仰卧位,充分暴露乳腺,必要时采用侧卧位。直接将探头置于乳腺区扫查,乳腺正常解剖与生理,成年妇女的乳腺,位于胸前26肋软骨之前,胸大肌的浅面。外起自腋前线,内至胸骨缘。乳头位于乳腺的中心,周围由乳晕包绕 由乳腺的浅层至深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乳腺腺体(由腺叶、小叶及腺泡构成)、深筋膜、胸大肌及肋骨等,乳腺的血液供给:内侧由乳内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供给,同时有乳腺内静脉伴行;外侧由腋动脉的分支供给 乳腺的淋巴回流主要汇合于腋窝 妇女乳腺从青春发育开始到老年萎缩,共分为五个时期:,青春期 此时腺体增厚、致密,脂肪相对减少性成熟期 乳腺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改妊娠期 早期乳腺小管增大、增多,腺泡亦增多,导管扩张。后期,腺泡细胞开始有分泌活动哺乳期 小叶内腺体增多,管腔扩大,腺泡上皮顶端脱落形成乳汁进入扩大的导管内储存老年萎缩期 乳腺腺体萎缩变薄,脂肪相对增多,乳腺正常超声表现,皮肤 呈一增强回声带,边界光滑、整齐浅筋膜(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呈低回声,境界不十分清楚乳腺腺体层 厚约1015mm,老年人可萎缩仅5mm。内呈中强回声带,间有中低回声,但层次结构清楚,排列比较整齐。CDFI显示,腺体层内散在棒状或条状血流信号。动脉峰值流速小于20cm/s,阻力指数RI小于0.7,深筋膜 回声近似于浅筋膜胸大肌 均质性低回声区,呈长梭形肋骨及肋间肌 肋骨呈长条状或椭圆性衰减暗区,肋间肌呈点状低回声区,病理超声表现,乳腺病变分为良性及恶性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囊肿及乳腺纤维腺瘤等,后者主要包括乳腺癌、特殊乳癌(如炎性乳癌)、恶性淋巴瘤等,以乳腺癌多见,乳腺纤维腺瘤(Mammary Fibroadenoma),病理及临床表现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内分泌对局部乳腺组织作用有关纤维腺瘤由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增生而形成,大体病理多有完整、薄层纤维包膜,表面光滑或呈结节性分叶状。腺管成分多者,质软,呈浅粉红色;纤维成分多者,质硬,呈灰白色。病程较长者,肿瘤内部纤维成分可由玻璃样变、钙化甚至骨化纤维腺瘤可发生于各年龄组,多数患者年龄在2040岁之间。患者多无症状,少数病灶较大者可自行触及“包块”就诊,但多数人因乳腺增生就诊,由临床医师或超声检查或钼靶检查发现,超声表现,典型乳腺纤维腺瘤具有如下声像图特征:边界清晰,多有完整包膜形态规则,多为椭圆形,长轴与乳腺腺体平面方向平行,纵横比值(即前后径/横径)小于1内部多为低回声,回声均匀后方回声正常或稍增强,CDFI 多数纤维腺瘤内无血流信号或有少量血流信号。有者呈点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I小于0.7,乳腺癌(Mammary Carcinoma),病理 乳腺癌是从导管上皮及末梢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妇女肿瘤中,乳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癌,临床主要表现:最初表现为一侧无痛性肿块,可以被推动。癌瘤逐渐长大时,肿块处皮肤呈橘皮样改变及乳头凹陷。早期乳癌也可侵犯同侧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下淋巴结,晚期通过血循转移,预后很差,声像图表现癌瘤处边界不清,无包膜;边缘不整,呈锯齿状或蟹足状外形不规则,对周围组织有挤压感。纵横比值大于等于1内部多呈低回声、实性衰减区,分布不均匀,有的可见针尖样钙化;少数呈等回声或强回声。中心有液化坏死时,可见低回声或无回声区。癌瘤后壁回声减低或消失癌瘤后方回声多呈衰减暗区,彩色多普勒表现 癌瘤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呈点状、棒状或粗大的条状,峰值流速大于20cm/s,阻力指数RI高达0.7或更高,阴 囊 及 其 内 容 超 声 检 查,20世纪60年代末,有学者开始对阴囊、睾丸行超声成像的探索70年代末,有人利用静态灰阶超声提高了图像的分辨力80年代中后期,实时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技术为阴囊超声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90年代以来,阴囊、睾丸超声技术迅速发展,并在现代影像诊断方法中占据首选的重要地位,仪器与方法,仪器:采用高分辨力实时超声诊断仪,具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功能的超声诊断仪最为理想。一般采用710MHz线阵式探头方法:患者通常取仰卧位,暴露下腹部和外阴部,将阴茎朝上提至腹壁耻骨联合处。直接将探头置于阴囊表面进行扫查,阴囊及其内容正常解剖及超声表现,正常解剖阴囊为一带状结构。阴囊壁由皮肤和肉膜组成。肉膜向深部伸入形成阴囊中隔,将阴囊分为左、右两部分肉膜深层还有三层被膜包绕睾丸和精索睾丸鞘膜,其脏层贴附于睾丸和附睾表面,在睾丸后缘贴附于阴囊后壁并与壁层鞘膜延续。壁层脏层之间为潜在的鞘膜腔和少许浆液,睾丸呈卵圆形,大小约40 x30 x20mm,实质表面由白膜包绕;外面还被脏层鞘膜贴附和包绕。白膜在睾丸后上睾丸门处局部增厚,称睾丸纵隔。由纵隔向睾丸实质内分成许多扇形的睾丸小隔,形成许多睾丸小叶,附睾呈新月形,位于睾丸的后外和上方,分头、体、尾三部分,头部膨大,约11x7mm,体尾部细长。输精管起自附睾尾,向上进入精索,随精索通过腹股沟管后进入盆腔,睾丸的血液供应:精索内的睾丸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近半数正常人同时有经睾丸动脉参与睾丸实质血供睾丸的静脉回流:主要通过睾丸纵隔静脉回收睾丸实质内细小静脉血流,进入精索表面的蔓状静脉丛,通过腹股沟管汇入睾丸静脉。左右睾丸静脉上行并分别汇入左肾静脉及下腔静脉,附睾和输精管的血液供应:来自输精管动脉,起源于髂内动脉。它也位于精索内,缠绕在输精管周围并分布于附睾表面,正常超声表现,阴囊皮肤、肉膜及被膜 呈较强带状回声,鞘膜壁层整齐光滑睾丸 大小为40 x30 x20mm。睾丸纵断面呈卵圆形,横断面呈圆形;包膜(白膜和脏层鞘膜)整齐光滑;睾丸实质为均匀的中等点状回声。睾丸偏心部可见索状或斑片状较强回声,为睾丸纵隔,由周边伸入睾丸实质,逐渐变细睾丸实质内可见散在点状、棒状或条状血流信号,附睾头大小约11mmx7mmx6mm。附睾位于睾丸的背侧和上方。附睾头部纵断时略呈新月形,内部回声同睾丸实质或略强;体尾部回声较弱附睾内一般不能探及血流信号,病理超声表现,临床上阴囊超声送检的原因大致为:阴囊肿大原因不明 睾丸、附睾肿物,包括炎症、结核、肿瘤等的诊断和鉴别 阴囊外伤、睾丸扭转 急性睾丸炎、附睾炎及其与睾丸扭转的鉴别 精索静脉曲张,鞘膜积液(Hydrocele of Tunica Vaginalis),本病系由于鞘膜腔内异常液体积聚所致,除阴囊肿大外,常无疼痛等其他症状,可单侧肿大,亦可为双侧性。鞘膜积液的类型有:(1)睾丸鞘膜积液;(2)精索鞘膜积液;(3)睾丸精索鞘膜积液;(4)交通性(先天性)。其中,以睾丸鞘膜积液最为常见,睾丸鞘膜积液超声表现阴囊肿大,睾丸周围被无回声区包绕睾丸附睾贴附于阴囊的后外侧壁上单纯性鞘膜积液时,鞘膜内无回声透声好;继发性鞘膜积液时,无回声内常见点状低回声或细线状或多数分隔状不规则回声,睾丸扭转(Torsion of the Testis),睾丸扭转亦称精索扭转,是阴囊急症原因之一。好发于青少年。扭转90360不等。扭转后,开始静脉回流受阻,造成充血水肿和缺血,最后动脉血供被完全阻断,造成睾丸严重缺血、坏死。极少数患者可能自行复位,临床表现 青少年多见,既往可能有急性阴囊疼痛发作史,特点是“戏剧性”急骤发作,常在睡眠时或剧烈运动后发生,可自然缓解患侧睾丸疼痛,初为隐痛,很快转为剧痛患侧阴囊皮肤可发红、水肿。睾丸肿大,伴有明显触痛。睾丸位置抬高,呈横位。精索常有增粗、压痛,超声表现,睾丸肿大急性期睾丸内部回声减低或无明显异常;回声分布均匀或欠均匀。内部回声显著减低同时伴有明显的细网状或小蜂窝状改变提示组织坏死。极少数呈现弥漫性回声增强,可能由于合并出血、梗死所致,附睾肿大明显,形状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性减弱或部分增强。附睾头呈横位或斜位少量鞘膜积液彩色多普勒检查:睾丸实质内无血流信号,或较健侧血流明显减少。睾丸周围血流信号在急性期消失或减少,但后期可以增多,代表缺血坏死周围的组织反应,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