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绍兴微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色金属废液万吨、金属废物万吨、酸洗废液万吨”资源.doc

    • 资源ID:3900685       资源大小:3.51MB        全文页数:17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绍兴微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色金属废液万吨、金属废物万吨、酸洗废液万吨”资源.doc

    绍兴上虞微益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筹)“回收利用有色金属废液4万吨、金属废物1万吨、酸洗废液2万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报批稿)浙江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国环评证:甲字第2002号2014年12月目 录第一章 前言11.1项目由来11.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21.3关注的主要问题21.4 综合结论3第二章 总 则42.1 编制依据42.2评价目的与原则102.3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102.4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142.5评价范围172.6环境保护目标和对象172.7开发区现状及相关规划17第三章 项目概况233.1项目概况233.2产品方案233.3项目工程组成243.4原辅材料253.5主要生产设备353.6劳动定员及生产班制373.7总平面布置37第四章 项目工程分析384.1萃取、电积、海绵铜、碱式碳酸铜车间384.2净水剂车间554.3去油铁粉车间594.4项目全厂硫酸及水平衡604.5项目污染源强汇总61第五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715.1自然环境概况715.2社会环境概况735.3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745.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765.5土壤质量现状监测785.6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795.7租用场地现有污染情况介绍795.8周边主要污染源调查81第六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56.1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856.2项目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856.3水环境影响分析946.4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976.5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996.6土壤环境影响分析1016.7厂区退役期土壤环境污染影响及土壤修复102第七章 事故风险分析和应急防范措施1047.1风险识别1047.2源项分析1127.3事故环境影响分析1147.4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167.5环境应急预案1227.6事故应急监测计划126第八章 清洁生产、污染防治对策1288.1清洁生产1288.2清洁生产水平分析1288.2.2工艺先进性分析1288.2.3装备先进性分析1298.2.4与浙江省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符合性1308.2.5资源利用1338.2.6清洁生产总体评价1338.3清洁生产措施建议1338.4水污染防治对策1368.5废气污染防治对策1408.6噪声污染防治对策1418.7固废污染防治对策1418.8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1428.9环境管理、监理和监测计划142第九章 项目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与总量控制1469.1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1469.2项目环保设施投资及环境效益分析1469.3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147第十章 公众参与调查14910.1一次环保公告14910.2调查表14910.3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15010.4二次环保公告155第十一章 环保审批条件符合性分析15611.1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条件符合性分析15611.2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要求符合性分析15711.3 建设项目其它部门审批要求符合性分析15811.4 审批原则符合性结论159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16012.1结论16012.2 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16512.3 综合结论168第一章 前言1.1项目由来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8年,地处杭州湾南岸,位于上海、杭州、宁波三大城市圈中心位置,紧邻嘉绍跨江大桥,总规划控制面积275平方公里。发展定位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机电装备、纺织服饰、新材料、环保产业为重点,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为特色。目前在园区内有很多涉重企业(如浙江嘉利珂钴镍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宏达金属冶炼有限公司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较多的重金属废液、重金属污泥,由于缺乏合理的回收技术,废液、污泥中的有价值成分最终随着废水处理以及污泥处置而外排、流失,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增加了废水处理、污泥处置的成本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环境事故风险。因此,为了实现重金属资源的回收综合利用,降低涉重废物处理处置的环境事故风险和污染风险,为开发区以及整个上虞辖区内的重金属废物处置提供一条合理的、资源化的处置途径,绍兴上虞微益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筹)拟在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租用并改造宇乐化工厂房,购置特种反应器、特种中转釜等重金属回收处置设备,采用湿法、电解等冶金技术,年回收利用有色金属废液4万吨、金属废物1万吨、酸洗废液2万吨,形成年产约27400吨铁盐系列净水剂、1825吨铜系列产品(电解铜、海绵铜、碱式碳酸铜)、67吨镍系列产品(电解镍、硫酸镍、氢氧化镍)、1.8吨锌系列产品(电解锌、硫酸锌)及3000吨去油铁粉的生产能力。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虞经开区投资201499号文对本项目予以立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本项目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绍兴上虞微益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筹)委托浙江大学编制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接受委托后,我们对本项目拟建地进行了实地踏勘、调查和数据收集,对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本工程污染因子进行了分析、预测,在此基础上,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2014年11月25日,由浙江省环境工程技术评估中心在上虞区主持召开了本次环评报告书技术评审会,根据会议专家组意见,我们对环评做了进一步的修改,现报请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审批。1.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具体流程见图1-1。图1-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1.3关注的主要问题根据同类项目类比调查以及工程分析,重点关注项目“三废”产生及排放情况,硫酸雾、HCl、废水中铜、镍、锌、锰、铅、银、钴等重金属污染物的环境影响,以及事故风险防范等问题。1.4 综合结论本评价认为,“回收利用有色金属废液4万吨、金属废物1万吨、酸洗废液2万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项目工艺技术体现了一定的清洁生产理念;污染物达标排放有较强的可行性;分析预测表明建设项目投产后不会对区域现状造成明显影响,能维持区域环境的现状质量。企业须切实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做好“三同时”及环保管理工作,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达标排放,从环保角度,本项目是可行的。第二章 总 则2.1 编制依据2.1.1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9第22号中华人民共国环境保护法(修订),2014.4;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6第7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0第3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3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2005.4;6、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8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2第7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3;8、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9、国务院令第591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2;10、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12;11、国务院国发20112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011.8;12、国务院国发201135号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2011.10;13、国务院国发201142号文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2011.12;14、国务院国办发200961号转发省环境保护厅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2009.11;15、国务院 国函201113号国务院关于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批复,2011.2;16、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5号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1999.10;17、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199号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1.12;18、原国家环保总局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2005.8;19、国家环保部环发200628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2;20、环境保护部、发改委令第1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6;21、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8;22、环境保护部环发200889号关于深化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2008.8;23、环境保护部环发2010113号关于印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10.9;24、环境保护部环发201143号关于做好“十二五”时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2011.4;25、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12.7;26、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98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2012.8;27、环境保护部办公厅环办200885号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2008.2;28、环境保护部办公厅环办2011115号关于开展化学品环境管理和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2011.9;29、环境保护部办公厅环办201251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的通知,2012.1;30、环境保护部,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通知(环发2012140号),2012.12。2.1.2 地方法规1、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3.9;2、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08.9;3、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浙江省曹娥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2010.11;4、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3年修正),2013.12;5、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84号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2010.12;6、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88号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11.12(2014年修正);7、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政发2011107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时期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深化整治促进提升的指导意见,2011.12;8、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政办发2005 70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2005.8;9、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政办发200587号关于加强全省工业项目新增污染控制意见的通知,2005.10;10、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政发20073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通知,2007.6;11、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政办发20085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通知,2008.8;1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政办发200859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保障和优化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9;13、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政办发2010132号浙江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暂行办法, 2010.10;14、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办发2010159号浙江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2010.7;15、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1160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通知,2011.8;16、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1168号浙江省十二五环保规划,2011.9;17、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浙环发20055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的通知,2005.12;18、浙江省环保厅浙环发2007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2007.2;19、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浙环发200794号关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试行工作的通知,2007.12;20、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浙环发20085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的通知,2008.9 ;21、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浙环发20097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通知,2009.10;22、浙江省环保厅浙环发200980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2009.11;23、浙江省环保厅浙环发20106号关于印发浙江省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2010.9;24、浙江省环保厅浙环发201039号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企业污泥规范化处置实施计划(20102015)的通知,2010.10;25、浙江省环保厅浙环函2011247号浙江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2011.5;26、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浙环发201210号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准入审核办法(试行)的通知,2012.2;27、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浙环发201228号关于进一步减少环评文件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的通知,2012.4;28、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浙环发201241号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2.5;29、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浙环函2012449号浙江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2012.11;30、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浙环发201347号关于印发浙江省进一步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13.9;31、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2014.7;32、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浙经贸医化20051056号关于做好推进传统精细化工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工作的通知,2005.1233、浙江省环保厅浙环发201030号浙江省电镀产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2010.5;34、浙江省环保厅、浙江省经信委以 浙环发201067号关于印发浙江省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方案的通知,2011.9;35、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浙经贸医化2011759号关于印发浙江省化工行业生产管理规范指导意见的通知,2011.12;36、浙江省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生态办发20118号关于印发浙江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20112015)的通知,2011.2;37、浙江省环保厅、经信委 (浙环发201260号)关于印发浙江省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行业整治提升方案的通知,2012.7;38、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政办发201280号关于印发浙江省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2012.7;39、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1359号关于印发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的通知,2013.12;40、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浙经信医化2011759号关于印发浙江省化工行业生产管理规范指导意见的通知,2011.12;41、绍兴市环保局绍市环发201025号文关于印发绍兴市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替代制度,2010.4;42、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绍政办发(2012)50号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重点企业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012.7;43、绍兴市上虞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4-2017年),2014.7;44、上虞市人民政府虞环201065号上虞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及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实施细则,2010.11;45、上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虞政办发2013195号上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上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提标运行的通知,2013.1;46、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虞政办发2014253号关于印发上虞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14.9;2.1.3有关环评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7、水质 总氮的测定 连续流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667-2013);8、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9、浙江省水利厅、环境保护局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1.4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公布,根据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的决定修正),2013年2月;2、国土资源部、发改委 国土资发2012 98号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2012.5;3、浙江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淘汰办201220号关于印发浙江省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落后生产能力目录(2012年本)(2012.12);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产业2010第122号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2010.10;5、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室浙政办发200587号浙江省工业污染项目(产品、工艺)禁止和限制发展目录,2005.10;6、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绍政办发201036号关于印发绍兴市产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20102011年)的通知,2010.3;7、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绍政办发绍政办发2011135 号绍兴市强制淘汰落后产能目录(2011 年本),2011.9;8、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绍兴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导向目录(20132015年),2013.4;9、上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10、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规划;11、上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11年修编)。12、浙江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修正稿)及其审查意见。2.1.5有关项目工程资料1、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投资项目变更备案通知书,虞经开区投资201499号;2、绍兴上虞微益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筹)与浙江虞乐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厂房租赁协议,2014.9.20; 3、绍兴上虞微益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筹)与浙江大学签定的技术咨询合同。2.2评价目的与原则2.2.1评价目的本环评的根本目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到事前预防污染,并为主管部门审批决策、监督管理,为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及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2.2.2评价原则(1) 贯彻“清洁生产”原则。从产品、工艺、设备、资源利用等方面以及参照有关要求对本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进行分析评价。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污染控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及废料的综合利用,有效削减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2) 贯彻“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原则,使污染物的排放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并根据总量控制要求,确定建设项目控制方案和控制措施,提出总量控制建议。(3) 在评价工作中,全面收集评价区域已有资料,并进行必要的监测,认真研究和分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环境质量资料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充分利用其合理部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做到真实、客观、公正,结论明确。2.3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2.3.1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根据对该项目污染因素的初步分析及对同类企业模拟调查,本项目主要污染因子筛选如下:1、环境空气根据分析,确定环境空气评价因子。现状评价因子:PM10、SO2、NO2、硫酸雾、HCl;影响评价因子:硫酸雾、HCl。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pH、总磷、CODcr、CODMn、氨氮、石油类、镍、铜、锌、锰、钴、铅、银;影响评价因子:pH、CODCr、氨氮、石油类、镍、铜、锌、锰、钴、铅、银。3、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亚硝酸盐、挥发酚、铅、六价铬、铜、镍、锌、锰、钴、银。影响评价因子: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铅、铜、镍、锌、锰、钴、银。4、声环境现状评价因子:LAeq影响评价因子:LAeq5、土壤环境现状评价因子:pH、铜、镍、锌、铅、锰、钴、银。影响评价因子:铜、镍、锌、铅、锰、钴、银。2.3.2评价标准2.3.2.1环境功能区划(1) 按环境质量功能规划,项目所在地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特征污染物硫酸雾、HCl参照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民区大气、车间空气中)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限值标准。详见表2-1。(2) 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详见表2-2。(3)本项目拟建地属于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建设生态环境功能小区(3-10682D01),为优化准入区(上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11年修编)。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本项目拟建地水环境质量属于III类水质多功能区。详见表2-3。2.3.2.2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特征污染物硫酸雾、HCl参照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民区大气、车间空气中)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限值标准,具体见表2-1。表2-1 空气环境质量标准编号污染因子环境质量标准采用标准取值时间浓度限值(g/m3)1SO2年平均60GB3095-2012(二级)24小时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2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3TSP年平均20024小时平均3004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m)年平均7024小时平均1505硫酸雾一次值300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日平均1006HCl一次值50日平均152、声环境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3类标准。详见表2-2。表2-2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类别适用区域等效声级Leq dB(A)昼间夜间3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65553、地表水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本项目拟建地水环境质量属于III类水质多功能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其标准值见表2-3。本项目特征污染因子银因无相关水环境质量标准,不在此处列表。 表2-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pH除外均为mg/L指标名称pHCODMnCODcrBOD5NH3-N石油类总磷总铜类6962041.00.050.21.0指标名称锌铅锰*镍*钴*类1.00.050.10.021注:锰、镍、钴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执行。4、地下水本项目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III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2-4。本项目特征污染因子银因无相关水环境质量标准,不在此处列表。表2-4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单位:除pH 外mg/L)标准名称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以N计)挥发性酚类氟化物PH铜类标准0.23.00.020.0021.06.58.51.0标准名称锌镍锰钴铅类标准1.00.050.10.050.055、土壤项目拟建地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2-5。本项目特征污染因子银、锰、钴因无相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不在此处列表。表2-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kg)级别三级土壤pH值6.5铜农田等400果园400锌500铅500镍2002.3.3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排放标准硫酸雾、HCl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无组织废气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详见表2-6。表2-6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mg/m3)15m硫酸雾451.51.2HCl1000.260.2注:排放速率参照浙江省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要求,从严执行15m排气筒相对应的排放要求。2、废水排放标准项目废水纳入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管网,由上虞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纳管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其中氨氮执行工业企业废水氮、磷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DB33/887-2013)中“其他企业”35mg/l的标准要求;第一类重金属污染物必须做到车间排放口达标,总钴参照上海市地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2009)中第一类污染物车间排放口标准执行;上虞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投运后,一、二期全部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执行,其中CODcr与氨氮出水执行虞政办发2013195号文中的100mg/L和15mg/L。污水排放标准限值详见表表2-7。表2-7 污水纳管及排海标准 单位:pH除外均为mg/l编号污染因子纳管标准污水厂排放标准1pH69692CODcr5001003氨氮35*154总铜2.01.05总锌5.05.06总锰5.02.07SS4001508石油类20109氟化物2010编号污染因子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车间排放口)1总镍1.02总铅1.03总银0.54总钴1.0#*注:氨氮执行浙江省地方标准工业企业废水氮、磷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DB33/887-2013)中“其他企业”35mg/l的标准要求; #总钴参照上海市地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2009)中第一类污染物车间排放口标准执行。3、噪声标准项目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具体见表2-8。表2-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单位:dB(A)边界外声功能区类别等效声级Leq dB(A)昼间夜间365554、固废项目危险固废储存、转运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处置执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一般固废处置实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有关规定,同时须执行环境保护部2013年第36号“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中的要求。2.4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2.4.1评价等级(1) 环境空气根据工程分析,选定本项目废气影响评价因子为硫酸雾、HCl,根据(HJ2.2-2008)推荐的SCREEN3 估算模式预测,并计算本项目各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Pi 及第i 个污染物的地面质量浓度达到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见表2-9。Pi = Ci/Coi×100%式中:Pi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mg/m3;C0i第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mg/m3。表2-9 项目废气主要污染物Pi及D10%计算结果排放点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Ci(mg/m3)C0i (mg/m3)Pi(%)D10%(km)碱液吸收塔1#排气筒硫酸雾有组织0.0001110.30.040碱液吸收塔2#排气筒硫酸雾有组织/0.3/0HCl有组织0.0001380.050.280萃取、电积、海绵铜、碱式碳酸铜车间和罐区硫酸雾无组织0.0009710.30.320净水剂车间硫酸雾无组织0.0007450.30.250HCl无组织0.001490.052.980由上表计算可知,项目各废气污染源污染因子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Pi均小于10%,D10%计算值均为0,依据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分类依据,具体见表2-10,该项目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三级。表2-10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 km 二级其它三级Pmax10% 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2) 声环境本项目拟建地为3类噪声标准适用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3) 地表水环境项目废水经车间预处理设备及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送上虞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不向厂区附近河道排放,根据HJ/T2.3-93,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4)地下水1)建设项目分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 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I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III类:指同时具备I类和II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本项目建成后用水由自来水厂供给,不取用区域地下水,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项目建成投产后废水经车间预处理设备及厂内污水处理站达标处理后纳管进入上虞污水处理厂处理,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为废水的渗漏对地下水质的影响,故本项目属于I类建设项目。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绍兴幅,项目厂区岩土层黏土单层厚度1m,亚粘土渗透系数为10-4cm/s-10-7cm/s之间,且分布连续、稳定,则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级。建设场地不位于生活供水水源地准保护区、不位于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源保护区、也不位于补给径流区,同时项目用地为三类工业用地,场地内无分散居民引用水源等其他环境敏感区,所以项目场地地下水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根据工程分析,项目产生的废水经车间预处理设备及厂区内污水处理站达标处理后排入开发区污水管网,废水排放量为140m3/d10000m3/d,废水中的污染物为重金属等持久性型污染物和COD、氨氮等非持久性型污染物,即污染物类型数=2,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个,则项目污染物排放强度小,污水水质中等。综上所述,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5) 风险评价等级项目有毒有害及强腐蚀性物料主要为硫酸、片碱、盐酸和原料废液、污泥,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及物料的物理性质、毒理毒性资料判定,项目的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2.4.2评价重点1、通过对建设项目厂址周围社会、经济、环境现状的调查和监测,掌握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通过对同类生产线模拟调查,以及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测算建设项目产生的主要污染因子和源强;3、重点预测分析项目对周围地表水、地下水、空气、声、土壤等环境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4、评价过程中严格贯彻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提出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措施、污染防治措施、总量控制及环境管理方面合理、可行的对策和建议;5、对项目建设的环保可行性进行论证,为政府及环保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力求项目建设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5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等级划分和周围地形地貌,初步确定评价范围为:环境空气:根据HJ2.2-2008要求,评价范围以项目所在地为中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绍兴微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色金属废液万吨、金属废物万吨、酸洗废液万吨”资源.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