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度假酒店的类型及发展状况.doc
国内度假酒店的类型及其发展状况度假酒店是指位于风景区或观光游憩景点,结合当地观光游憩资源,或是酒店内部具备休闲设施,可提供游客使用以达休闲目的,且游客中以度假为目的者占大多数。目前我国的旅游消费方式和结构开始发生改变,休闲度假的需要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度假酒店吸引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企业进入,新的度假形式也不断出现。针对这一情况,我尝试对国内度假酒店的发展作初步研究,以求对xxx向度假酒店业的未来规划与开发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人们想要得到轻松娱乐等心情是前往投宿度假酒店的目的,因个人的需求皆不同,所产生的娱乐方式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可将度假酒店分为封闭式与开放式: 封闭式的度假酒店是指由酒店提供室内外的游憩设施给顾客使用,如游泳池、温泉、网球场、高尔夫球场、骑马场等等,使顾客在停留时间皆在酒店中活动而不离开酒店区。开放式的度假酒店,这些酒店也是会拥有一般性的游憩设施,如游泳池、健身房,不同的是酒店本身位于或靠近自然游憩区,如山林、海岸、湖泊、公园等,这些地区的物质才是吸引游客前来的重要因素。针对酒店的设置地点和设施的不同细分为以下四类:一、 温泉度假酒店(Hot-springs Resort Hotel):以温泉为引诉求,设置许多配合温泉域的周边设施。 中国温泉利用历史有着相当长的历史,自古有西安的华清池、北京的小汤山、南京的汤山、辽宁鞍山的汤冈子等。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温泉主要以洗浴、治病为目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温泉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调查显示,全国已发现4000多处温泉资源,主要分布在福建、云南、西藏等省区,其中许多已开发成为度假旅游项目,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温泉开发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以前,“公休疗养”形式出现的温泉疗养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温泉地是以休疗养功能为主,政府机关、专业工会、厂矿、部队等相继在温泉地建立了各种温泉疗养院(所)。在我国“工人疗养院”和“干部疗养院”阶段,温泉开发注重的是温泉“疗”的方面,此时的温泉疗养地功能单一,在设施上单纯为了“泡”温泉而设计,建设上表现为温泉室内化,在气氛上更多偏向于医院。这是温泉资源开发模式在特殊历史阶段的选择。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由公费休养性质转变到休闲度假性质的温泉沐浴阶段。改革开放后依托疗养院建设起来的温泉,开始突破“疗”的局限,加入了“休闲”的因素,由此吸引更多的人享受温泉资源。这一阶段温泉开发的主要特点为规模小、面向高消费阶层,在建设上表现为温泉室内化、硬件别墅化,但功能较为单一与雷同,不注重旅游环境营造,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温泉文化和温泉生活方式。如广东省的从化温泉、中山温泉、银盏温泉,辽宁省熊岳温泉疗养院、大连市安波温泉疗养院、北京龙脉温泉疗养院等。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至20世纪末,以综合性的旅游休闲活动聚集形成的温泉度假旅游阶段。 随着我xxx游业逐渐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化,以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保健疗养等功能为主的大型综合温泉旅游度假区(度假村、度假城)在全国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不断涌现,众多以大型露天温泉为特色的新兴温泉,如清新河中温泉、珠海御温泉等,综合性的温泉旅游由此兴起。这个阶段温泉旅游以较大型的温泉度假村、度假城为开发形式,除了继续深入开发保健功能外,更加突出了休闲功能,如建设个性化的温泉池,提供专业的美容和理疗服务,建设设备精良的健身馆和其它体育运动场地,提供专业健身教练等,呈现出规模大、功能复合、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旅游设施和旅游项目配套齐全、档次高,温泉形态和产品的多样化、游客类型多样化、开发投资模式多样化等特点。在南方地区以纯露天的模式,在北方地区以室内外相结合的模式,但仍然以“泡汤”为基本特征和最大卖点,到目前仍然是温泉度假休闲产业的主流形态,尤其是“露天温泉”模式,珠海御温泉是这一阶段温泉中的典型代表。 第四阶段:21世纪初的十年,从休闲旅游为主向温泉养生度假为主转变的阶段。 健康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倍加关注,科学的休闲养生概念也被提到空前高度,休闲养生成为人们生活时尚,人们越来越关注在健康方面的投资。健康投资作为温泉旅游的价值所在,已经成为该阶段温泉旅游的一个重要消费理念,其最大的特点是与SPA紧密结合,提供高档次、专业化的服务项目,以“精致型、小型化、私密性”的方式经营,更多的呈现出国际化的品格,诸如巴利岛风情、欧洲小筑等,如广东的御临门温泉度假村的巴利岛风情、广东清新温矿泉的贵族式欧陆温泉、海南皇冠假日温泉酒店、云南丽江的悦容庄、四川九寨沟的九寨天堂,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提升了温泉休闲产业的档次。第五阶段:21世纪10年代以后,温泉旅游呈现百花齐放的阶段。温泉旅游发展至今,百花齐放已经初露端倪,随着市场布局的扩展和细分市场的经营,以前的同质化现象逐步瓦解,呈现出的是多元化的格局,竞争加剧,同行业兼并等等现象都会出现,这个阶段温泉发展的最高目标就是生命健康,虽然没有明显的特征,但是其康益性、休闲性、文化性、服务性等功能都有所加强,其产品形式和开发模式也都更加多样化(图表),如森林温泉、火山温泉、深海温泉等多种文化主题产品,音乐理疗温泉、喷涌按摩温泉、小猪打浆沐浴、水牛浸水沐浴等多种温泉泡浴方式,结合温泉饮食文化、温泉茶水文化、温泉泼水节等,通过采风吸收各地沐浴民俗精华,开发出的许多生动、活泼、有趣的沐浴民谣、沐浴歌舞以及特色戏水池等,都是该阶段温泉旅游的表现形式。 温泉开发模式一览表开发模式主要特点旅游功能观光娱乐式(1)以周边大型旅游区为依托;(2)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较好;(3)建设娱乐性强的露天温泉公园;(4)面向大众旅游以观光娱乐旅游为主,度假旅游为辅主题度假式(1)以一个大中城市为依托;(2)塑造明确的主题和活动;(3)建设文化含量浓郁的特色露天温泉和高档度假酒店;(4)面向高消费游客以度假旅游为核心,发展休疗养、保健、会议旅游综合开发式(1)以多个大中城市为依托;(2)建设大型露天温泉;(3)建设不同档次的度假酒店;(4)与体育、农业等旅游相结合,加入多种旅游活动项目,更接近人工主题公园;(5)面向中高档游客观光、度假、保健、娱乐、会议、商务、房地产等旅游通过以上对温泉旅游发展阶段历程的分析,我国目前温泉旅游发展根据区域不同所处发展阶段也有所不同,其特点也有差异,所存在的问题也各有不同,但总体上来说,已经发展到了第四阶段,个别区域已经朝第五阶段发展。从各时期的内在动力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温泉消费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温泉消费者越来越成熟这三个趋势不变,那么温泉开发市场就越来越需要开发商具有规模优势和提供差异性温泉服务产品的能力。而这个基本要求的存在就促使温泉开发商寻找一个新的开发模式来顺应市场和形势的发展。另外,世界各地的温泉开发都是先以“疗养、洗浴”为目的,然后才逐渐扩大温泉产品的功能,虽然各国的温泉产品形式各有不同,但享用温泉资源作为现代社会富裕阶层享受生活方式的趋势却在逐渐加强。也就是说,温泉开发从“治病、澡堂”逐渐转向休闲娱乐。而为了增强“度假休闲型温泉产品”的吸引力,开发商势必会开发越来越多的附加产品,如依托温泉地开展的观光、体育、节事等各种项目,建设参与性游乐场所等,最后形成一个大型的能满足各层次需求的温泉产品及附加产品的综合区。二、 滨海休闲酒店(Marine Resort Hotel):以海滨沙滩及礁石的自然环境,创造出海滩休闲活动及周边设施的酒店。我国1.8万公里海岸线,滨海开发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北戴河的开发。当时的时代背景是,1992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46号文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村的意见,提出试办12个旅游度假村,在12个旅游度假村试点中,5个处于滨海,分别是广西银滩、三亚亚龙湾、福建雷州岛、大连金石滩、青岛石老人,由此拉开了滨海开发的序幕。现在滨海旅游规划以沿海开放城市为中心,建成以下5个具有不同特色的旅游带: 1、以大连、营口、丹东、秦皇岛、唐山、天津、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等城市为中心的两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一湾(渤海湾)旅游带。2、以上海、连云港、南通、宁波、舟山、温州、杭州等城市为中心的苏沪浙滨海旅游带。3、以福州、厦门和台北、基隆为中心的海峡两岸旅游带。4、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和北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沿海旅游带。5、以海口、三亚为中心的海南岛旅游带。回顾早期的海滨休闲度假地产以酒店式度假居所为主,主要满足夏季短期度假需要和偶尔的小住,但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新的消费形态已将旅游人群进一步细分,也就是所谓的“穷人旅游,富人度假”,现在富人对度假居所的需求逐渐与国际接轨,更倾向于有居家感、适合生活居住的产品。这不再是纯粹的旅游度假那么简单,已经上升到享受上流生活的层次。因此,酒店式公寓的形式已不能满足更高的需求层次,各种错层、叠加、联排、独幢等别墅产品在未来海滨休闲地产中更被看好。无论是投资者、开发者还是居住者,考量海滨休闲度假地产的价值,一定是从生态环境、海岸资源、人文氛围、产品品质、区域配套、物业服务等几个大方面综合而言。滨海度假休闲产品的发展面临主要问题有:一是消费季节性强。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因为中国是一个温带国家,可以用于旅游接待的时间,大连的海滨一年只有3个月,青岛、连云港会好一些,浙江一年有6个月,福建、广东一年有8个月,海南一年可能有10个月。从北到南,消费的时间越来越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以改变,有些东西是可以调整的。二是产品同质化强。主要因为既定模式,造成产品同质化强。对比各滨海区开发、各度假项目建设不难发现,住宅、酒店几乎就是滨海旅游地产开发的仅有模式。项目和旅游资源互动开发联系不够,旅游地产统指一种通过将旅游活动和房地产开发结合在一起进行整体运营的复合地产开发模式。旅游地产的核心在旅游,而不是传统房地产。现在滨海的不少开发商开发理念是典型的小商人思维,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只关注房子能否卖出去,能不能赚钱。众多房地产项目低水平开发,雷同性建设,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不仅造成了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带来了景观环境破坏,损失难以弥补。一些建筑几年就会成为建筑垃圾,成为抹不去的疮疤。三是旅游方式单一,活动内容单调,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目前我国滨海旅游开发仅限于对海水、阳光和沙滩的利用,岛上活动项目雷同,特色不鲜明,尚未形成多风格的海滨度假旅游,缺乏陆域和水上娱乐活动。再次,海滨度假旅游产品内涵有待提升,在度假中领略旅游目的地的不同,就需要注重自然人文景观的文化开发,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科学、美学内涵及附会文化资源,将度假旅游产品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四是国际与国内游客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滨海旅游客源构成中,以国内游客为主,海外游客所占比重甚低。三、 娱乐休闲酒店(Entertainment Resort Hotel):无自然环境资源,利用人文环境资源或独立创造“原创性”的资源。在我国主题公园是娱乐休闲开发的一个重要类型,虽然起步较晚,但数量增长很快。在80年代以前,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目前我国各类主题公园大约有2500余左右,而且种类齐全,主要有六大类型: 1、再现历史文化类型的: 北京的“大观园”、“老北京微缩景观”;杭州的“宋城”;珠海的“圆明新园”;无锡的“三国城”、“唐城”;河北正定的“荣国府”等。 2、展现民俗风情的: 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云南的“民俗村”;北京的“中华民俗园”;西安的“华西民俗文化村”等。 3、展现世界各国名胜古迹: 深圳的“世界之窗”;北京的“世界公园”;无锡的“欧洲城”;重庆的“世界微缩景观”等。 4、展现自然世界的: 广州、深圳野生动物园;深圳的“海洋世界”;昆明的植物园等。5、游乐园和游乐场:广州的“东方乐园”、“南湖乐园”;中山市的“长江乐园”;北京的“石景山游乐园”、“欢乐谷”;珠海的“珠海乐园”;深圳的“香蜜湖娱乐城”、“水上乐园”、“欢乐谷”等。6、以科幻为主题的:广州的“航天奇观”;深圳的“未来时代”等。根据兴建主题公园的内外条件分析,主题公园兴建主要有两个必须条件: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二是自然人文资源的稀缺性。所以,我国主题公园基本呈三级阶梯结构:东部沿海分布较多规模较大;中部分布次多且规模不大;西部分布较少且规模较小(当然,不排除中西部个别省份主题公园的数量较多和规模较大,如河南与四川)。我国主题公园的数量虽大、类型虽多,但从经营效果来看,不太乐观,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经营盈利中,还呈金子塔式:即有70%的主题公园还处于亏损状态、20%是持平、只有10%达到了盈利,约有2/3景点难以收回投资,形势较为严峻。总结许多主题公园开发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规模较小、模式单一、主题趋同。第一轮的主题公园热普遍存在着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以及仓促上马等诸多问题,他们往往缺乏可行的市场调查分析。比如在美国称为大型主题公园,至少要投资在8000万美元以上,所以我国主题公园发展规模相对来说还比较小。从主题建设上看:我国主题公园的主题趋同化建设现象比较明显。比如全国有类似北京“世界公园”、深圳“世界之窗”的主题公园10多家。一座主题公园在设计之初先要经过一番完整的商业测算,算清楚游客最佳的参与方式、逗留时间、旅游动机、旅行方式、消费额度等,然后再确定“有市场”的主题。比如,迪斯尼位于洛杉矶的首座乐园,与之后在奥兰多建造的另一个迪斯尼就在内容、主题上各有特色,并没有发生人们预想的冲突。2、简单模仿国外主题公园,又缺乏国外主题、专业管理团队等。我国公园数量众多,类型齐全,但是作为主题公园的运营者,我国主题公园经营管理人才还相当匮乏。而且目前我国也还没有建立专门的旅游运营人才培养体系。所以,对主题公园是运营人才的培养是十分迫切的。关于我国主题公园的旅游人才开发,主要是三全开发,即全员开发、全程开发、全能开发,就是对全体员工进行平等而有序的开发,进行全员培训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全程开发,主要包括员工全程开发和项目全程开发,根据不同的人力资源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实施不同的开发策略。全能开发,即是从员工的知识技能的横向开发和员工职业生涯的纵向开发。3、收入结构单一,过分依赖门票,来自餐饮、娱乐、住宿等方面的收入极少。专家就指出,世界上成功的主题公园主要盈利点是娱乐、餐饮、住宿等设施项目,门票收入只作为日常维护费用的弥补。如迪斯尼乐园每年的收入30%来自门票,30%来自购物,还有40%的其他收入。而目前国内大部分主题公园都将门票收入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因而商家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利益,就设置高昂的门票价格。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水平较低,很多普通民众是很难承受的。过高的价位自然遏制了一部分人的出游欲望,也挡住了相当多的“回头客”。因此,我国主题公园应该灵活经营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增加购物、餐饮、住宿等收入。主题公园作为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补充和现代旅游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在最近五六十年来世界旅游业的大发展中发挥了特殊作用,今后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主题公园产业的启动发展是中国国内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美国著名旅游研究组织ERA(经济研究所)研究员Chris L·Yoshwii认为,“中国主题公园的市场发展潜力最大,每年至少有1亿人次的潜力,目前还远没有开发出来”。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主题公园业的竞争必定更加激烈,而且竞争的层次和手段将更加高级化。真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不仅有高回报率,而且主题旅游景区对所在地区经济也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主题公园投资建设多与房地产开发有密切联系。一个高水准和成功的大型主题公园项目所产生的最大效益,往往不是自身的经营收入和利润,而是对附近一定区域内的房地产升值产生很明显的推动作用。四、 山岳型度假酒店(Mountain Resort Hotel): 是以自然山林为依托,营造一个生态的、独立的、与城市生活隔绝的、氛围完整、特别的体验空间。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从南到北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五个气候带,从东到西横跨平原、丘陵、高原和山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海拔高差超8000m。不同的气候、地貌和水热组合条件,孕育了十分丰富、各具特色、风光旖旎的森林旅游资源,为森林旅游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自1982年我国建立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来,森林旅游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各级各类森林旅游区共有1540处,其家森林公园503处,总面积超过 1300万公顷。按旅游功能可分为:风景名山型(如崂山、嵩山)、探险型(如珠穆朗玛峰)、消夏避暑型(如河南鸡公山)、登山健身型(如北京香山)、滑雪度假型(如黑龙江帽儿山)、火山观光型(如云南腾冲)等。我国森林旅游资源丰富,且发展初具规模,但从发展过程及现状来看,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存在许多壁垒与弊端:1、山岳景观是构成中国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类型,是游览的主要对象。然而由于我国最好的森林资源大多被划定为自然保护区或者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限制条件较多,基本上与森林的资源等级直接成正比,因此,森林条件越优越的地方,旅游开发方式往往越简单。2、 山岳型旅游景区属于观光旅游产品,旅游接待以大进大出、短暂停留和较低花费为特征,旅游辐射功能和拉动力不强,综合产出效益较低,大多处于“门票经济”状态。随着我xxx游业走出初级阶段,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和棘手。3、我国森林旅游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社会的要求,我国森林公园主要是由管委会来经营和管理的,管委会作为行政单位在风景区范围内享有主导性的经营地位,业务范围涵盖风景区旅游的所有领域(包括园林、宾馆、索道、旅行社等主要经营部门),经济实体与管委会实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此外,森林旅游资源管理的“婆婆”众多,地方政府、林业部、旅游局、建设部都有依法进行行政管理的权力。森林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它构成了我国生态旅游的主体。森林旅游不同其他旅游,它的主体应该包括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政府决策者三个方面,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的。从旅游者的角度说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是旅游活动的一种高级阶段,同时这种旅游又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层次;对旅游开发经营管理者来讲,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先进的旅游开发经营管理思想和理念,是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对我国政府部门来讲,是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以保护自然和社会环境,保护原生和谐的传统文化,发展地区经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让居民和旅游者在受益和休闲游憩活动中得到教育,并最终自觉保护环境的一种生态经济型系统工程,是实现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而政府作为森林资源的管理机构,森林旅游的发展要实施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政府主导并非政府直接经营管理,而是要为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森林(不管是偏僻的原始森林,还是城市周边一片普通但完整的树林)为旅游者 (主要是度假旅游者)创造的最大价值,是营造一个生态的、独立的、与城市生活隔绝的、氛围完整、特别的体验空间。在森林里旅游、度假,不是简单的把城市的餐厅、酒店、娱乐城、夜总会直接搬来,而是依托森林,开创就餐、住宿、娱乐的新模式、新体验,最大限度地拉进游客与自然的距离,让森林成为欢乐体验的来源、舞台和宏大背景。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森林景观资源,制定森林旅游产品开发战略,调整森林产品结构,改变目前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使森林旅游的活动内容多样化,除观光旅游产品外,开发文化含量较高的旅游产品,如利用动植物资源、空气负离子资源、宜人的气候资源、洁净的水资源以及新鲜的空气、宁静的环境等开发静养场、森林浴、康健步道、眼睛保健中心、足道馆、运动和平衡神经锻炼场、森林疗养所等;增加参与性、健身性、挑战性的专项旅游产品开发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诸如野营、徒步越野、攀高登山、水上娱乐等一系列较为古朴原始的健康游乐活动。在国际上,将森林度假旅游概念演绎得系统、完整的开发模式很多,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是Center Parcs,虽然其度假居住项目并非都放在森林里。Center Parcs主要分布在欧洲,一般都由住宿设施、水世界、自然环境(如森林)、各种活动和商业五大板块构成。森林、水和自然健康的环境是Center Parcs提供的基本氛围,而在产品形态上提供大量的餐厅、酒吧、零售店、Spa、文化、娱乐、表演设施等。正是秉承着“在森林里要有丰富的活动可以开展 ”的理念,Center Parcs让老人、年轻人以及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森林度假的开发模式、活动内容还有很多,我们也可以不断地创新下去,但不管是哪一种,关键问题还在于能准确把握市场,准确把握游客行为,准确把握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充满想象力的项目安排,借助能吸引市场眼球的旅游产品,实现最终的商业目的。五、 小结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国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我xxx游业正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休闲度假正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新型需求,正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度假需求,度假酒店也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度假酒店产业发展过程中温泉度假大为兴盛,滨海休闲持续发展,娱乐休闲度假成为时尚,山岳型度假酒店开始起步。纵观国内的度假酒店开发情况,不管是温泉型、滨海型、娱乐型还是山岳型,纯粹的度假酒店不多,大都是结合房地产开发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地产项目。以中国目前每10亿人次水平旅游人数和5000多亿的收入计算,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需求将在未来10年以每年8.5%的速度增长,旅游活动的巨大增长空间以及旅游业本身的广阔前景,使得休闲地产作为旅游和地产两个黄金产业的交叉,正逐渐被市场关注。“以房带旅、以旅促房“的互动,在旅游经济和地产资本的双重驱动下,国内休闲地产的开发正式进入发展期。在今后的发展中,公司可以适当的考虑旅游地产的概念,实现“商业”、“旅游”、“地产”一体化。中国xxx是大型中央企业,在海内外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同时,公司与国内众多政府部门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与多个重要城市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诸多内地城市经济建设过程中与xxx合作意愿比较浓厚。公司以旅游为龙头,带动房地产业务的发展,这种开发模式能满足地方政府提高城市形象、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的需要;利用旅游绿色地产,低成本地获取土地资源。以上均是国内其它房地产开发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也是我们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公司开发旅游地产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归纳提炼为:“xxx品牌、旅游主业与房地产业务的有机融合与资源互补”。关于度假酒店的具体类型选择可根据具体项目因地置宜,在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