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浅谈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898461       资源大小:52.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谈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毕业论文.doc

    学科代码:050401 学 号:081101080004贵 州 师 范 大 学(本 科)毕 业 论 文 题 目:浅谈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学 院:音乐学院专 业:音乐学年 级:2008级姓 名: 梁叶甜指导教师:杨军(副教授) 完成时间:2012年4月23日 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院:音乐学院 专业: 音乐学 级别:2008级课题名称 浅谈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学生姓名梁叶甜学号081101080004指导教师姓名杨军职称学位副教授开题报告内容要求:1、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2、研究动态、见解3、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4、总体安排、进度计划5、主要参考文献一、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选择本课题探究,主要有以下意义:目前关于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很有必要对它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从而为丰富有关理论提供参考;土家族摆手舞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演变发展中显示出深厚的开发潜力,自此已经演变出诸多广受欢迎的舞蹈形式,在很大范围内影响着人们的艺术生活。因此,有必要对摆手舞的发展演变情况进行研究,这对于促进当代舞蹈的改革和发展很有启示意义;通过对摆手舞的考察和研究,能够增强本人的舞蹈素养,对以后的相关工作大有帮助。二、研究动态、见解鉴于土家族摆手舞的现实价值,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归纳起来,主要有对摆手舞的种类和形式的研究,有对摆手舞艺术形式、特征的研究,有对摆手舞起源的研究,有对摆手舞文化内涵方面的研究。云南曲靖音乐舞蹈学院学者赵云艳发表了土家族“摆手舞”的形态种类及形成原因一文,指出摆手舞的基本形态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当代土家族摆手舞”有娱乐、健身、旅游等类型。关于摆手舞的流传形式,山西大学的张奇谋教授认为是以艺人传授式流传和活动传授流传为主,也有团体联办式和个人组织成队流传的形式,由于社会生活变化,流传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所有这些研究,对本文的探索都很有参考意义。目前为止探索土家族摆手舞起源和发展的专家学者较多,理论观点也很丰富。单是关于起源的研究理论,就有好几种观点,有的认为起源于土家族的日常生活,有的认为起源于土家族的政治斗争,有的认为起源于土家族的劳动生产比如王大华的摆手舞起源考一文的观点是摆手舞起源于土家族的部落战争需要,摆手舞是强身健体的好方法这些相关的研究,也为本文提供了参考。在以上列举的研究现状中,本文经过考究,认为土家族摆手舞是巴渝舞的分支,也为有很多相似之处。关于土家族摆手舞的创作发展,主要经历了模拟再现阶段、艺术美化阶段、原生态回归阶段,每个阶段都各有特征,各有影响范围。三、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研究思路引言 摆手舞概述第一部分: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1、目前的几种起源说2、本文的界定第二部分:土家族摆手舞的发展1、 再现阶段及及其特点2、 艺术美化阶段及其特点3、 当代的几种摆手舞第三部分:土家族摆手舞的发展的原因分析一、外因二 、内因第四部分:土家族摆手舞的发展的趋势分析 结语 发展中保护 保护中发展方法 1、作品分析法; 2、文献对比法。技术路线 1、搜集、查阅资料; 2、对比研究文献,考证资料; 3、深入实地调研,考察观摩; 4、提取观点,形成见解。四、总体安排、进度计划2012年2月5号到3月查阅资料,并开始收集资料和归类处理;2012年3月到2012年3月低完成开题报告并交开题报告;2012年3月底到4月低反复修改初稿并最终定稿。五、主要参考文献1 汤 静土家族“摆手舞”的音乐美学特征J艺海,2009年05期2 龚光胜土家族的“摆手舞”J民族艺术,1998年03期3 刘汪洋摆手舞之恋J今日重庆,2010年05期4 袁 革论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特征及其健身价值J今日重庆,2010年05期5 聂元松摆手舞与传人张明光J民族论坛,2010年02期6 田阡彭水土家族摆手舞探究J四川戏剧,2010年03期指导教师意见:签 名: 年 月 日 浅谈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 梁叶甜摘要:土家族的摆手舞,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民族舞蹈中独具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摆手舞也发生着变化,在更大范围内影响着人们的艺术生活。那么,究竟摆手舞是怎么起源的,又是怎样发展的呢?本文就这两大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关键词:摆手舞;起源;发展Abstract: the Tujia Waving Dance, has a long history, rich connotation, the unique ethnic 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waving dance is also changing, in the larger context of affecting people's artistic life. So, after all what is the origin of waving dance, it is how to develop? This two big questions to explore and analysis.Key words: Bai shou dance; Origin; the development of摆手舞又名“舍巴”,意为“摆手”,整个活动以祭典舞蹈、唱歌等为表演形式,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内容。摆手舞分单摆、双摆、大摆手、小摆手数种。跳摆手舞击大鼓、鸣大锣,气势宏浑壮阔,动人心魄。舞蹈时双手呈同边摆动,踢脚摆手,翩跹进退,成双成对,意境生动。摆手舞不仅是民间一种娱乐和健身性质的体育活动,亦是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正是“摆手堂前艳会多,携手联袂缓行歌。鼓锣声杂喃喃语,袅袅余音嗬呓嗬。”摆手舞是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发源于重庆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酉水河流域。2008年2月,土家族摆手舞正式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那么,到底土家族的摆手舞是怎么起源的和发展的呢?一、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在土家族地区,关于摆手舞的起源时间和地点的说法众说纷纭,对此,学术界也一直在争论,观点始终没有得到统一。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起源说之一,狩猎说,土家族主要聚居在今天的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区,这个边区崇山峻岭、沟壑纵横、荆棘丛生,这样特殊的地理坏境造就了土家族独具魅力的文化活动摆手舞。有研究者认为摆手舞起源于原始狩猎活动,武陵山区林深树茂的坏境决定了生活在这里的土家人的生存方式是以狩猎为主。湖南龙山县境内的狩猎活动更有后书记载:深林密箐,往日皆土官围场,一草一木不放轻取,每冬狩猎,谓之“仗”,先令舍巴、头日虎所居,率数十百人,用大网环之,旋砍其草,以大惊兽,兽奔,则鸟铳标枪毙之,无一脱者。”在摆手舞活动中,摆手者抗上齐眉棍、梭标、鸟枪、火铳等随歌而舞,这仍有土家人原始狩猎的迹象。起源说之二,战争手段说, 以段绪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摆手舞源于战争,学者们认为是土家族首领彭仕愁与外族人打仗时,为了激励将士,鼓舞士气,增长斗志、提高战斗力、恐吓敌人而创造的摆手舞。“巴渝舞”是土家族摆手舞的源头,是土家族共同创造的传统文化。袁革也认为土家族摆手舞是由巴渝舞衍化而来,巴渝舞分成两支,一支进入宫廷,成为宫廷舞,在宫中流传数代。另外一支巴渝舞在民间得到延续和传承,并衍生出“羽人舞”、“踢踏舞”、“土家摆手舞”等多种流派。支持这种观点的还有杨爱华,他在巴渝舞的演变与流派一文中认为“巴渝舞”原有一种十分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军事体育舞蹈,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演变为两支:一支在汉初被列入宫廷燕乐,自汉至唐,长达千年;另外一支是巴渝舞的精华,即民间巴渝舞,后又演化为武陵山区土家族的“摆手舞”。摆手舞与巴渝舞最大的共同处在都有“武”,战争的因素在其中,而摆手舞中生产、劳动、生活和祭祀等内容出现的原因,他归结为民族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起源说之三,祭祀祈福说,摆手舞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综合反映,它是土家族主要文化艺术通过摆手活动加以集体表现出来。摆手舞是土家人纪念祖先,祈求后代兴旺发达,人寿年丰的一种活动,祭祀祖先的一种大型民族舞蹈,因为土家族人尊敬祖先,他们崇拜八部大神、向老官人、彭公爵主等,在祭祀中,产生了摆手舞。剧了解,酉阳土家摆手舞始终充满着祭祀性文化气息,整个活动围绕祭礼展开。在摆手堂里,供奉土王神像,摆上牛头祭品,燃香点烛,烧纸化钱,土老司头戴凤冠,身着八副罗裙,手舞八宝铜铃和司刀,口念咒语,行三跪九叩大礼。邹明星认为土家摆手舞祭祀祖先的重要目的和终极目标是祈福消灾,每年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在摆手歌中,消灾避邪也是其重要内容。 起源说之四,劳动说,从摆手舞的动作来看,摆手舞模仿动物,表演农事生活的动作和原始渔猎,其形态古朴、自然,真实反映了先民的生活场景,摆手舞是土家族先民原始劳动生活的实录。从摆手舞的特点来看,摆手舞多为“顺边”和“同拐”,这可能和土家族生活的地理环境有关,在土家族生活的武陵山区,山势陡峭,只有同手同脚才有利于身体的平衡,保证迁途、劳作的安全。从民间舞蹈的角度来看,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情感、观念、信仰、文化交织的精神集合体,它直接反映了社会生活,表现了人们深刻、复杂的思想感情,各民族的生活、生产劳动、民间习俗、祭祀传统等都是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内容。王松认为能歌善舞的土家先民们用他们的集体智慧,用他们充满活力、勇于进取、吸收包容和创新精神在漫长的生产、生活时间中按照土家族本身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从民间舞蹈的某些因素或片段以及劳动中的动作、模仿性的动作、人物型的动作中不断创造、不断充实、不断规范、不断积淀,逐渐形成了一套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摆手舞。陈延亮也认为摆手舞是土家族土生土长的民间舞蹈,源于土家族先民原始社会的劳动生活,是土家先民狩猎、迁徒、生产、生活的现实情况再艺术上的反映。从摆手舞的内容上看,大多是对四季生产过程的模仿,从舞蹈动作特点上看,舞蹈中舞者多为双手摆动,双脚上下颤动,顺手顺脚,这些舞蹈特点是山区人民背筐行走山路的典型特点,是劳动造成的结果。历史学界的普遍观点认为土家人是古巴人的后裔,著名学者潘光旦教授,在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 一文中,以大量的文献资料论证了“土家”不是瑶,也不是苗和撩,应是古代巴人,并从其自称、信仰、语言、姓氏等方面论证了舍巴人与土家的连续性,还就巴人从鄂西南向湘西的迁徙进行了考察。其后,彭武一先生在舞蹈丛刊第4期上发表了“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来源和活动情况”中,从“巴渝舞”与摆手舞的连续性上,进一步论证了古代巴人是土家族的先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又出现了淮人说、蛮蜒说、东夷说、毕方兹方说、乌蛮说、多元说等等。从后来众多族源说来看,都没有充足的证据推翻土家族与巴人的渊源,只是从侧面证实土家族具有其它族源来源,由此可见,土家族的源是巴人,由于融入的淮人支系繁多,再加之后来融入的苗、汉等族,使土家族文化在群体内呈现出差异,尽管如此,土家族原文化的本质特征仍然可以从土家人身上表现出来,这就解释了,巴文化对后来土家族文化的形成产生了较多影响,在后来的土家族文化中得到了较多保留。综上所述,摆手舞起源于劳动。它是土家族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在渔猎时代已经产生。土家族先民在长期从事渔猎的劳动过程中,对劳动对象和劳动技能逐步熟悉,当人们再想经历一次在狩猎中由于力之行使而得到满足的时候,就模仿动作的姿态,于是逐渐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狩猎人的舞蹈。这些舞蹈的产生以人们的狩猎劳动为基础,同时也为狩猎服务。土家族人民在狩猎劳动中创造了自己的舞蹈艺术。它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是若干世纪舞蹈的总汇。它最初是对动物姿态的模仿,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健康、风格独特、形式完美的民族舞蹈。二、土家族摆手舞的发展(一)再现阶段及其特点 酉阳,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武陵山区腹地,是重庆市幅员面积最大的县,全国土家族人口最多的县。 土家族儿女性格豪放,能歌善舞,群众参与文法活动的积极性高。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舞蹈动作已失传,今幸存的动作还有:单摆、双摆、抖虼蚤、叫花子烤火、螃蟹上树、磨鹰闪翅、状元踢死府台官、播种、栽秧、薅秧、割谷、打谷、挑谷等数十个。这是一套经过整理、重新编排和规范动作的摆手舞,就想中小学里所推行的广播体操一样。为了使这套舞蹈简单易学,普及开展,它摒除了那些摹拟农事劳作的原始动作,全套时间大约六分钟。 摆手舞在酉阳的普及率已达80以上,成为土家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晚上只要不下雨,广场上就有跳摆手舞的土家人。民间流传着一句著名的话:“土家儿女能走路就会跳舞,能说话就会唱歌“酉阳县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一年一届的”欢歌摆手走进乡镇“大型文艺汇演、春节联欢晚会等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全县广大市民的文化盛会。 同时,各乡镇认真组织参加了县上举办的摆手舞大赛、民间山歌邀请赛等活动,龚滩、李溪、后溪等乡镇还依托区位优势,举办了在周边区县都具有一定影响力于摆手舞的挖掘、整理、推广、普及工作,突出了四抓:一抓挖掘整理;二抓创作提高;三抓推广普及;四抓硬件投入。现在,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已成为极具民族特色融观赏性与普及性相统一的群众性广场舞蹈,成为武陵山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03年3月,国家文化部授予我县“中国土家摆手舞之乡”称号。为了提高“土家摆手舞”的品牌影响力,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出了全力打造“中国土家摆手舞”旅游文化品牌的号召。酉阳以挖掘提炼土家摆手舞、酉州民歌、木叶情歌等民族文化为抓手,规划抓好民族风情旅游,建设酉水河土家文化长廊,把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相结合,突出抓好民族风情旅游。同时为加深全民对”中国土家摆手舞之乡“的品牌认识,还将旅游文化融入到教育传播中去,把“摆手舞”引入课堂、社区,提高普及率。他们还拟通过法律程序将每年5月2日确定为土家摆手节。的确,土家摆手舞不是时代的产物,而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随着本民族的发展,经过不断地丰富、发展而成为了今天风格独特的民族舞蹈,并逐渐从江湖走上了大雅之堂。近年来,经过改编的酉阳土家摆手舞逐渐走红国内外,曾多次邀请参加全国民族民间舞蹈展演,在建国五十周年庆典上,酉阳土家人展示了土家摆手舞这只瑰丽奇葩。近几年虽然随着“文化带动战略”的贯彻实施,全县文化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特别是在以“土家摆手舞”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品牌的打造、宣传、推广等方面成绩突出。民族民间文化得到重视和发掘,乡镇努力探索丰富群众性文化生活的措施办法,以节庆和重大活动为载体开展文化活动的机制初步形成,群众文体活动得到加强。虽然,酉阳是“摆手舞之乡”,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不会跳摆手舞,而只是合着节拍在那里舞动。而当现代健身舞曲响起时,大多数的人都会跟着旋律一起跳起来。并且在一些比赛中也只是看到当代流行的舞蹈,比如:街舞、民族舞、现代舞等等,而酉阳土家摆手舞只是局限于酉阳当地举行活动,所以酉阳摆手舞应该面向更大更宽阔的地方发展。酉阳土家摆手舞是极具民族特色和艺术特色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武陵山区民族文化现象中的一朵奇葩,是土家先民在认识自然、战胜自然和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优秀文化形式。传统艺术文化从古至今的自然传承,在经历返璞归真与改良从塑的矛盾磨合中,有激进的一面,同时也失去了一部分本真的东西。(二)艺术美化阶段及其特点从古至今,艺术一直处于不断的才发展到今天,任何事物如果失去创造力,就等于失去了生命。苏珊·郎格认为:创造是一种“生命形式”。土家族“摆手舞”丰富的素材是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绚丽瑰宝,为艺术的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创作也是土家族“摆手舞”发展的唯一出路。 首先,要放宽视野,把原始的动作素材加以提炼选择最具代表性、最闪光的点去发展、变化并重建起新的艺术语言。例如:九十年代湖南省湘西歌舞团创编的土家族三人舞踩瓦泥便是从摆手舞中吸收了大量的舞蹈语汇,作品的内容继承了“摆手舞”中反映劳动生活的场景,把生活中的土家族人民建房、烧瓦这一生活场景搬上舞台,作品中的动作、动态的选用是土家族典型的双膝微屈、顺手顺脚、颤动下沉等顺拐动作,把土家族的这一典型动作加以提炼,给予弱化、缩小到教的动作来表现“踩”。 舞蹈在黑暗中先听见粗粗的踹气声中开始,天未亮土家族人民便开始了一天辛勤的劳作,这符合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如编导没有长时间深入生活是不会有此体会的,渐渐地天边泛蓝在舞台右后中区只见两个健硕的小伙子的剪影粗粗的胳膊、大腿,两手叉腰分腿相对而站,距离一臂之遥仿佛站在泥池中,编导首先突出摆手舞中的颤动、下沉的动律并将其夸张化,从局部的双膝颤动发展到腰跨以至全身下沉、颤动的律动,以呼吸带动从而形成了脖子和肚子都前腆、下沉,动作极其夸张幽默把山里人纯朴的“憨”劲体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一体态又成为了作品中的主题动作发展的“种子”,将其发展变异溶入了编导技法中“时”“空”“力”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胡尔岩说:“生活素材的破坏与重建,生活素材、生活经验时提供舞蹈题材的基础,将这些原始的种子拿来必须加工破坏,重建一个适合舞蹈艺术表现特点的逻辑关系和逻辑顺序,方可成为发挥舞蹈艺术形式美特长的内容依据。”踩瓦泥中首先映入观赏者眼帘的便是破坏和重建后夸张的下沉、颤动顺拐的动律,力点从膝部发展到腰跨部。随着呼吸声和号子声的加大灯光亮起,一人先抬起一脚,身体后倾踩下时身体俯下塌腰、翘臀,另一人在重复其动作你一下、我一下踩着满池的泥,这一段主要表现劳动,编导在“踩”字上下功夫,发展到加手绕圈的踩,并配以顺边的动势,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第二段是作品的发展段,从舞台右前区出现了一个送水的姑娘,她左手抱着水罐右手遮住太阳仰望远处的小伙子,其动态也是腆腰跨、顺手顺脚,编导把这个走路也经过了艺术的重建,加入了“内八字”步,每走一步颤两下,每走一步抬头望望自己的心上人,小伙子们见姑娘来了越干越起劲都想讨好姑娘,而姑娘先是不理,只顾往泥里加水而绕小伙子一圈,一不小心身体一滑,小伙子赶快接住姑娘,此时构成了一幅生活画面的造型,动作是三人勾脚顺边、前腆、后翘身体构造的配合将三人舞的技法融入于其中,接触磨合用得较多,在这一段中编导也加入了大量得纯生活的动作如:擦汗、摇头等,以化解了技法中的生硬之感,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这生活的点缀中逐渐进入作品的高潮部分。 第三段,现在的动势已经不能只停留在二度空间了,大的托举与跳跃融入了更顿挫的颤动的顺拐从而更具视觉冲击力,特别是姑娘一跃一小伙子接住在肩上形成造型,姑娘耸肩往下看,俩小伙子顺手顺脚继续踩,姑娘又从肩上通过身体的接触、把位的倒换姑娘跪在在另一人的胸前形成造型,这一造型是作品中又一亮点,在动作上情绪已进入了高潮,但不足以表达劳动中的热火朝天这时编导巧妙的将大的三度空间的动作突然降到二度或一度,在视觉上的突变给人感觉层峦叠嶂、引人入胜,符合舞蹈语言的审美原则,在音乐上加大力度出现了用土家族语言说唱的“梯玛”调,音乐的烘托加上“单摆”“双摆”“回旋摆”的动作混合交替,把这种劳动的场景完美的体现出来。这又继承了摆手舞中逢舞必歌的一大特色,踩瓦泥中“动中有戏,踩中见情”,使得这地道的农村生活场景与原始的动作元素相撞击后而散发出了土家族摆手舞独特的魅力,并获得“孔雀杯”创作表演二等奖。 其次,从踩瓦泥的成功可以看出,艺术的主体是人,而创作必须从人性出发,从人的生活出发,反映当代社会的人的生活和审美的需求,必须把握民族心态和民族精神的不变,深入了解其民族的习惯、宗教与信仰,抓住最典型的动作动态来发掘、变化、发展,尊重土家族历史保持这种古朴的风格不变,走“兼容并蓄,为我所用”之路,才能使“摆手舞”枝繁叶茂,又不失其独特的味道,使“摆手舞”又赋予了时代的新貌。摆手舞自形成以来,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如下一些基本特征:1、伴随发展而形成的对民间习俗的依存性特征。2、动作变化不大,粗犷有力,一进一退,手脚同边,舞动手臂时上不过肩,下不过膝。3、原生态摆手舞主用打击乐为主。发展后的摆手舞运用土家山歌民歌的旋律,形成了本土打击乐和乐曲的共存性特征。摆手舞是土家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深扎于土家生活的土壤中,孕育着酉阳土家族人民群众的智慧,是土家族精神生活和娱乐健身的体现,因此我们要对酉阳摆手舞的继承和发扬本着“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原则,取其精华,让酉阳摆手舞在新世纪发挥更加灿烂的社会功能,但是单纯的继承是媛媛不够的,必须对摆手舞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要采取借鉴、吸收融合的手法。使酉阳摆手舞具有一定的时代感,要大胆退出现代土家族的动作风范,不能提留在先民的基础动作上,所谓改革,就是要创新要发展。人们喜欢强烈的现代音乐,刚劲有力的现代音乐与摆手舞粗旷豪放的特点,有着许多默契之处,如能使摆手舞与现代音乐、现代舞相融合,在摆手舞简单的锣鼓伴奏声中配上适当的现代音乐,使摆手舞的节奏更加鲜明欢快,总之要使改造创新的酉阳摆手舞既富有时代感,又不失其民族特色。 (三)当代的几种摆手舞在艺术的流传过程中,摆手舞的地域和形式都发生了许多的变化,经过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与周边文化的相互交流,民俗活动中的摆手舞有了新的生命。首先出现的是广场舞,广场舞的产生与彝族达体舞有着密切的关系。1990年,原黔江地区由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五个自治县联合组团,参加了凉山州举行的“四川省首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在演出期间,黔江代表团的成员被充满民族自豪感的彝族达体舞所吸引,参与学跳彝族达体舞,达体舞本身是一种动作朴素、参与性较强的广场舞形式,在学习中受到这种舞蹈形式的启发,提炼推出土家广场摆手舞的观念产生了。到目前为止一共有三套广场摆手舞,第一套广场摆手舞根据广场舞蹈行进式的特点,采用当地收集整理的民歌、山歌为伴奏形式,经过适当整理,然后将其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具体情况是在长号、牛角声的召集下,摆手者在广场中聚齐围成圆圈,然后在富有韵律感的“咚咚匡 咚咚匡 咚咚匡”锣鼓声中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完成象征的祭祀动作,在优美而抒情的民歌“溜溜歌”、“送情郎”、“打雀歌”、“木叶情歌”、“麻杆点火”的伴奏下依次完成“单摆”、“双摆”、“回旋摆”、“螃蟹伸脚”、“抖跳蚤”、“岩鹰展翅”等舞蹈动作。舞蹈即将结束时,伴奏音乐变成呼喊“射吧 射吧 划词 卡 ”的伴奏形式而停止行进,还原成祭神动作而告结束。第二套广场摆手舞采用了原始摆手舞中的基本舞蹈语汇,串联过渡动作优美而简洁,加之采用了适合广场舞蹈的音乐伴奏,故易懂易学,老少皆宜,具有广泛性、群众性,深受大家喜爱。第二套广场摆手舞是在第一套基础上进行简化而成,并且在1999年初“简化摆手舞比赛”的推动下,摆手舞完成第二次进化。第三套广场摆手舞在参考了第一套广场摆手舞和第二套简化摆手舞中的部分动作,加以修改、提炼而成,其风格、音乐未变,动作更为简练,更加易于推广普及。从目前舞台所呈现的现状来看,土家族舞蹈创作发展并不像其它少数民族舞蹈发展的那样迅速,在众多民族舞蹈作品中,土家族舞蹈创作作品尤为稀少,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作品中,有一些作品隐含着那个时代创作发展的特征,分析、归纳和总结作品中的创作特点和创作趋势,可看出土家族舞蹈创作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特点。三、土家族摆手舞发展的原因分析酉阳县过去几乎村村寨寨都有摆手堂,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众多摆手堂现已损毁,仅存后溪镇长潭村酉水河西岸的 “爵主宫”,为渝东南地区现存唯一的土王庙与宗祠结合的“摆手堂”,随着酉水下游秀山石堤水电站的兴建也即将迁移,古老的摆手舞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批青壮年外出经商、打工,追求时尚娱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淡漠,认为摆手舞不够时髦,不愿学,不愿跳,随着能跳会唱,见证和传承摆手舞历史的土家老人一个个去世,这一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艺术载体面临真正的危机。酉阳土家摆手舞在酉阳自治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了许多发掘、抢救、继承、弘扬工作。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原生态摆手舞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土家族人对一些传统文化日益淡漠,以往常年举行的大型的祭祀性活动逐渐走向消亡。(二)原始摆手舞的所展现的摆手堂由于年久失修,再加上“十年浩劫”以及“破四旧”时的影响,使以前跳摆手舞的摆手堂逐渐消失,渐成废墟。(三)是一些能口述和表演原生态摆手舞的民间老艺人,由于年事已高,有的相继去世;再加上年轻人认为学习原生态摆手舞没有多大的用处,所以不愿意学习,因而后继乏人。(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特是电视机等先进文化传媒进入土家人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审美需求提高了,对摆手舞的兴趣愈来愈淡漠。通过对石柱县四大社区的调查发现,摆手舞的发展存在着群众基础薄弱、缺乏经济支持、专业人才乏诸多问题,对摆手舞的传承十分不利。由于武陵山区气候湿润、降雨充沛,四季分明,适合了传统农业生产的土家山民均把农历的冬月、腊月和正月视为农闲季节,这就为祭祀和摆手舞活动的举行提供了必要的参与者和时间保障,因而年年举行,以致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被保留了下来,这也是摆手舞文化现象得以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过分析,我发现,尽管现状很多专业人士已经对摆手舞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是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从考察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渊源和其功能效用上展开,而且大多数学者是从体育提出来关于土家族摆手舞保护的相关措施,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些措施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切实可行的措施实在少之又少;另外,我还发现,部分地区的官方部门采取了立法保护来保护土家族摆手舞。,摆手舞的发展存在着群众基础薄弱、缺乏经济支持、专业人才匮乏诸多问题。由于武陵山区气候湿润、降雨充沛,四季分明,适合了传统农业生产的土家山民均把农历的冬月、腊月和正月视为农闲季节,这就为祭祀和摆手舞活动的举行提供了必要的参与者和时间保障,因而年年举行,以致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被保留了下来,这也是摆手舞文化现象得以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过分析,我发现,尽管现状很多专业人士已经对摆手舞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是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从考察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渊源和其功能效用上展开,而且大多数学者是从体育提出来关于土家族摆手舞保护的相关措施,民族认同感缺乏,社会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变,西方体育文化冲击,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尴尬。摆手舞问题的传承主要有政府组织、专家学者、民间大众、中小学校和商家等。这些不同的传承组织有着各自的利益追求:政府组织追求政治资本、学者追求学术价值;民间大众有生活追求;学校追求教育效果;商家追求经济利益。这些不同利益趋向对摆手舞传承产生极大的离心力。三、结论积极推进酉阳土家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产业化进程,展示土家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效能。一种民族体育文化要发展,体现其经济和社会价值,就必须把这些潜在的资源财富朝着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与经济文化的发展融为一体,形成互动效应。摆手舞展现了酉阳土家族人民的衣食住行、风土人情、服饰、音乐和工艺特产,这些都是潜在的旅游资源。可以吸引人们旅游观光,了解民族风情,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同时还可以将它作为健身手段加以推广。土家族的摆手舞,独具土家民族特色丰富文化内涵,在以后的发展和传承中,必将不断创新和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在不断的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为中国舞蹈中的一支奇苑!参考文献:1彭继宽,彭勃编:土家族摆手活动史料辑,岳麓出版社,2000年9月第l版。2彭继宽,彭勃编:土家族摆手活动史料辑,岳麓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3彭继宽,彭勃编:土家族摆手活动史料辑,岳麓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4彭继宽,彭勃编:土家族摆手活动史料辑,岳麓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5参见:纪兰慰、邱久荣编,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6参见:袁革土家族摆手舞源考,载自社会科学家,2004年5月第3期。7参见:潘光旦“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载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1957年,第4辑。致 谢 辞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的论文已接近尾声,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历经选题、定题、初稿、整理、成文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杨老师。杨老师在兼顾学习、工作的同时,还不辞辛苦的为我指导和修改论文。我的论文内容繁琐,存在很多的问题,杨老师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悉心的为我指导论文,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学生的细心指导,让我很感动,也很佩服,是我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的榜样,对我的导师我深深的表示感谢。谢谢您,杨老师!感谢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培养了我,感谢进入大学以来帮助和指导过我的所有老师,在你们的教育下我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感谢在我论文创作过程中给予我支持的同学和朋友,在你们的鼓励下我完成了此次论文的写作。谢谢您们!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