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doc

    • 资源ID:3897320       资源大小:95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doc

    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 目录1吹管的目的和范围2吹管质量标准及其多数选择3吹管方式与吹管方法4临时设施的安装及技术要求5吹管工艺实施要点6吹管工作的安全及注意事项附录A压差法在吹管工艺中的应用附录B集粒器的典型结构···附录C吹管时排汽管的反力计算附录D串轴式靶板器结构 1吹管的目的和范围 1.1吹管的目的 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及其蒸汽管遣系统的吹扫是新建机组投运前的重要工序,其目的是为了清除在制造、运输、保管、安装过程中留在过、再热器系统及蒸汽管道中的各种杂物(例如:砂粒、石块、旋屑、氧化铁皮等),防止机组运行中过、再热器爆管和汽机通流部分损伤,提高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并改善运行期间的蒸汽品质。应强调指出,不能期望吹管能清除所有杂物,首先应从制造、安装工艺上消除杂物的积存,吹管只能作为最后的一道补充手段。 1.2吹管的主要范围1.2.1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及其系统。1.2.2主蒸汽管、再热蒸汽冷段管及热段管。1.2.3高压旁路系统。1.2.4汽动给水泵汽源管路。 2吹管质量标准及其参数选择 2.1吹管质量标准2.1.1按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下称锅炉篇)10.5.8条规定:过热器、再热器及其管道各段的吹管系数应大于1;在被吹洗管未端的临时排汽管内(或排汽口处)装设靶板,靶板可用铝板制成,其宽度约为排汽管内径的8,长度纵贯管子内径;在保证吹管系数的前提下,连续两次更换靶板检查,靶板上冲击斑痕粒度不大于0.8mm,且肉眼可见斑痕不多于8点即认为吹洗合格。2.1.2当采用二段法吹洗时,检查主蒸汽管道吹洗合格后,再进行再热器及其管道的吹洗,并检查吹洗质量合格。当采用一段法吹洗时,应分别检查主汽及再热汽管道的吹洗质量,均符合标准要求。 2.2吹管参数选择2.2.1吹管系数按下式计算: 吹管系数(吹管时蒸汽流量)2 ×(吹管时蒸汽比容)(额定负荷蒸汽流量)2 ×(额定负荷时蒸汽比容)2.2.2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及其蒸汽管道系统吹洗时应符合下列要求。2.2.2.1所用临时管的截面积应大于或等于被吹洗管的截面积,临时管应尽量短,以减少阻力。2.2.2.2吹洗时控制门应全开;用于蓄热降压法吹洗时,控制门的开启时间一般应小于1min。2.2.2.3被吹洗系统各处的吹管系数均应大于1。2.2.3吹管时,汽包压力在57MPa范围内一般可满足要求。2。2.4过热器、再热器及系统阻力偏大,吹管汽包压力应选择上限。2.2.5采用二段法吹管时,吹管压力可采用相同的压力(参见附录A)。2.2.6吹管过程中,应用各段压差与额定负荷时的各段压差之比,校核吹管系数,并对吹管压力进行必要的调整。 3吹管方式与吹管方法 3.1吹管方式3.1.1吹管方式一般分为阶段吹洗和二阶段吹洗两种。3.1.2二阶段吹洗:第一阶段吹洗过热器、主汽管路及冷段再热蒸汽管路;第二阶段进行全系统吹洗(简称二步法)。3.1.3一阶段吹洗:全系统吹洗一次完成(简称一步法)。3.1.4再热机组采用一步法吹洗时,必须在再热蒸汽冷段管上加装集粒器。集粒器应符合下列条件。3.1.4.1强度满足蒸汽参数要求。设计压力不小于3MPa、温度450C。3.1.4.2阻力小于0.1MPa。3.1.4.3收集杂物性能好。滤网孔径不大于12mm,且主汽流不能直吹网孔,并有足够大的收集杂物的空间。3.1.4.4集粒器安装位置应尽可能装在再热器人口。3.1.4.5集粒器的设计应具备结构紧凑合理、便于制作及安装等特点。 3.2吹管方法 蒸汽吹管其基本方法有两种:稳压吹洗;降压吹洗。3.2.1稳压吹洗要点3.2.1.1一般适用于一阶段吹洗。3.2.1.2吹洗时,锅炉升压至吹洗压力,逐渐开启吹管控制门。再热器无足够蒸汽冷却时,应控制锅炉炉膛出口烟温不超过500c或按制造厂“家规定。3.2.1.3在开启吹管控制门的过程中,尽可能控制燃料量与蒸汽量保持平衡,控制门全开后保持吹管压力,吹洗一定时间后,逐步减少燃料量,关小控制门直至全关,一次吹管结束。3.2.1.4每次吹管控制门全开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补水量,一般为1530min,一次吹管结柬后,应降压冷却,相邻两次吹洗宜停留12h的间隔。3.2.2降压吹洗要点3.2.2.1降压吹洗时,用点火燃料量升压到吹洗压力,保持点火燃料量或熄火,并迅速开启控制门,利用压力下降产生的附加蒸汽吹管。3.2.2.2降压吹洗一般采用燃油或燃气方式,燃料投入量以再热器干烧不超温为限。3.2.2.3每小时吹洗不宜超过4次。3.2.2.4在吹洗时,应避免过早地大量补水。3.2.3每次吹洗时因压力、温度变动剧烈,有利于提高吹洗效果。但为防止汽包寿命损耗,吹洗时汽包压力下降值应严格控制在相应饱和温度下降不大于42范围以内。3.2.4每段吹洗过程中,至少应有一次停炉冷却(时间12h以上),冷却过热器、再热器及其管道,以提高吹洗效果。3.2.5吹洗过程中,应按要求控制水质。在停炉冷却期间,可进行全炉换水。 3.3提高吹管效果3.3.1为提高吹管效果,可在基本的蒸汽吹洗方法中加入一定量的氧气,有利于锈垢脱落及保护膜的生成。 4临时设施的安装及技术要求 4.1吹洗临时控制门的选用与安装4.1.1临时控制门是影响吹洗工序正常进行的重要部件之一,吹洗时控制门将承受比额定工况下更大的压差和扭矩。吹洗控制门宜选用:公称压力不小于16MPa、温度为450、与主蒸汽管通径相配的电动闸阀。4.1.2为保护临时控制门和暖管,应加设旁路门,其规格为:公称压力不小于10MPa、温度为450、公称直径不小于28mm。4.1.3临时控制门应水平安装,并搭设操作平台。4.1.4临时控制门应在主控制室内进行远方操作。 4.2临时连接管及排汽管的栗求4.2.1临时控制门前的临时连接管,设计压力应不小于9.8MPa、温度应不小于450、管径与主蒸汽管相同;临时排汽管的内径宜大于或等于被吹洗管的内径,设计压力为1.5MPa、温度为450。4.2.2热段临时排汽管,在选择与热段管等径有困难时,可选用总截面积大于热段管截面积23的临时排汽管。4。2。3制造厂家提供高压和中压自动主汽门保护设备时,连接管和排汽管应从门盖上引出。4.2.3.1高压门盖位于临时控制门前时,其强度应按:压力不小于9.8MPa、温度为450设计;位于门后时按:压力为4MPa、温度为450设计。中压门盖可按:压力为1.6MPa、温度为450设计。4.2.3.2高、中压自动主汽门堵板安装时要保证质量,必须由质检人员确认。4.2.4汽机高压逆止门处,应采取明显可靠的隔离措施,严防吹洗时高压缸进汽。4.2.5当热段排汽管从中压主汽门前接出,此时门后的管路必须采用其他措施,保证内部清洁、无杂物。4.2.6高压自动主汽门后的导汽管,如不能参加吹洗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内部清洁、无杂物。4.2.7当采用二段法吹洗冷段管作为排汽管时,再热器人口应加装堵板,热段排汽管也应安装完毕,防止再热器内存水汽化喷出伤人及损坏设备。4.2.8临时排汽管宜水平安装,排汽口稍向上倾斜,避开建筑物及设备。4.2;9临时连接管及排汽管支吊架设置合理、加固可靠。承受排汽反力的支架强度应按大于4倍的吹洗计算反力(参见附录C)考虑。4.2.10吹洗时不宜安装蒸汽流量测量元件,吹洗结束后安装时应注意工艺,严禁铁渣及氧化皮落人管内。对于喷嘴型测量元件,建议在吹洗过程中、停炉冷却时进行安装。4.2.11吹洗临时连接管,安装前应进行检验,并按正式管道的施工工艺施工。 4.3集粒器的技术要求4.3.1集粒器宜水平安装。安装时应注意汽流方向,并设置操作平台。集粒器结构参见附录B。4.3.2集粒器前后应安装压力表或差压表,以监视其阻力。 4.4靶板器的安装4.4.1靶板器用于放置靶板,要注意靶板器的结构与工艺,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其结构应简单,密封性好,操作灵活,换取靶板应安全方便(参见附录D)。4.4.2常用的靶板器结构有法兰式、直轴式、串轴式及框架式,前三种为内试靶板,框架式为外试靶板。4.4.3内试靶板装在吹洗连接管或排汽管中,尽量靠近吹洗管的末端,并距离弯头46m的直管上。4.4.4采用二段吹洗方式时,第一阶段吹洗合格后,应将靶板器拆除,进行第二阶段吹洗时不宜在第一段处再装靶板。4.4.5为正确检验吹管质量,靶板应抛光,无肉眼可见斑痕。 4.5高压旁路的吹洗4.5.1吹洗高压旁路时,装设临时门,暂缓安装调整门。 4.6汽动给水泵汽源管道的吹洗4.6.1汽动给水泵汽源管道及其他管路的吹洗,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参照上述原则配置临时吹洗管路。 4.7吹洗结束注意事项4.7.1吹洗结束,临时系统恢复时,必须采取可靠的措施,严禁造成二次污染。 5吹管工艺实施要点 5.1吹洗前的基本条件5.1.1锅炉机组、与吹洗相关的系统设备和临时系统的安装及土建工作基本结束,并按锅炉篇10.1.5条,具备必要的现场条件。5.1.2机组蒸汽吹洗前,应根据部颁有关规程、设备技术文件、启动调试方案及吹洗措施,完成锅炉点火升压及需投入的相关设备系统的分部试运、调试及试验工作(包括:锅炉辅助机械和各附属系统;补给水及凝结水管路冲洗;给水管路冲洗;锅炉化学清洗;热工测量、控制和保护系统调试等)。5.1.3防止汽机进汽的各项措施已落实。汽机一般应具备盘车及抽真空的条件。5.1.4在试运指挥部主持下,凋试、运行、施工各方按照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及启动试运有关技术文件,已完成吹管前各项准备工作。 5.2吹洗工艺要点5。2.1按有关规程和措施完成全面检查及各项试验。5;2。2按有关规程和措施进行点火升压。5.2.3在锅炉点火升压及吹洗过程中,应按试运机组汽、水品质要求进行监督。5.2.4在正式吹洗前,应进行23次低于选定吹洗压力的预吹洗,以检查吹洗临时设备系统的状况及熟悉控制操作。一般预吹洗的压力分别可按选定吹管压力的3040、5060、7080选取。5.2.5在首次预吹洗时可安装靶板,投入靶板器,以检查吹洗系统污脏程度及靶板器的使用性能。5.2.6在吹洗过程中,可根据排汽情况、蒸汽品质或为了解吹洗情况投入靶板。5.2.7在吹洗过程中,必须监视过热器及再热器的差压,保证在控制门全开状态下,其差压大于额定工况下的差压值的1.4倍。5.2.8应监视集粒器的前后压力,特别在吹洗初期,应加强集粒器内部的检查及清理工作。5.2.9其它系统的吹洗,一般应在主蒸汽管路吹洗结束后进行,并防止已吹洗结束的管路再被污染。 6吹管工作的安全及注意事项6.0.1为防止吹洗时蒸汽漏入汽机,应投入汽机盘车及真空系统。当上述条件不具备时,必须有可靠的防止蒸汽漏入汽机的措施。6.0.2主汽和再热汽管道为双根时,不宜采用单根交替吹洗方式,这不仅会降低过热器、再热器吹洗效果,而且易将杂物吹人联箱一端的死区。6.0.3吹洗时,排汽口汽流应避开建筑物及设备,应设警戒区,并有专人看守。6.0.4吹洗期间,应发布安民告示、调整施工作业范围,不宜进行高空作业,尽量避开午夜吹洗。6.0.5制定可靠的防火措施,备足消防器材,井有专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6.0。6锅炉燃油吹管时,要注意监视及调整燃烧工况,油枪的检查与维护、合理配风是确保燃烧稳定及完全的必要条件。严防油漏入炉膛及末燃烬油雾在尾部积聚,造成炉膛爆炸及尾部再燃烧。注意空气预热器后烟温的监视、吹灰器的投入及其内部检查,必要时应停炉冲洗。6.0.7采用投粉稳压吹洗方法时,应监视、调整炉内煤粉着火及燃烧工况,防止灭火打炮,灭火后应注意炉内通风清扫。6.0.8蒸汽吹洗过程是锅炉水动力工况剧烈变化过程,维持汽包水位及水动力工况正常是确保锅炉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确保锅炉供水设备、系统可靠(包括尽量配置备用设备),运行精心操作十分重要。6.0.9临时控制门应有专人维护,停用时切断电源。6.0.10更换靶板时有可靠的安全措施。6.0.11暖管疏水要充分,严防水冲击。6.0.12再热器无蒸汽通过时,应严格控制炉膛出口烟温不超过500(或按制造厂的要求)。6.0.13锅炉首次点火升压应按规程进行热膨胀检查并作记录。发现膨胀受阻,应停止升压,查明原因,消除缺陷。6.0.14严格执行操作票、工作票制度及巡回检查制度,注意运转设备的检查维护,进行管道支吊架和隔离系统的检查。6.0.15制定好反事故措施。吹管运行操作及事故处理应按运行规程、吹管措施及事故处理措施执行。6. 0.16吹洗结束后,应会同有关人员确定防腐防冻措施。 1998年3月10日附录A压差法在吹管工艺中的应用 蒸汽吹洗过程是极为复杂的热力过程,难以用简单的、准确的方法估计吹洗时蒸汽的动量;直接测量动量亦难以实现,这是监测、调整、控制吹洗过程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用压差法来监测吹洗工况是常用简易方法之。1.1压差比(阴力比与吹管系数的关系取吹洗系统中某一小区段,当该区段足够小时,可视该区段中蒸汽比容是一常数,此时流经该区段的阻力(DP)可用一般的流体力学求得:某一小区段吹洗过程中流动压差(阻力)与额定工况下流动压差(阻力)之比即等于吹管系数(动量比)。 1.2压差法在吹管中的应用1.2.1在实际吹管系统中不可能将系统分成许多小区段并测量其压差,一般只能测量过热器及再热器人出口压差。这么大的区段与小区段有较大的差异,吹洗过程是蒸汽膨胀流动过程,从汽包开始蒸汽压力逐渐下降,蒸汽比容增大,流速增加,到排汽口达到临界条件。因此,要按小区段的理论直接引用到过热器或再热器有较大误差,主要反映在吹洗系统入口段吹洗动量不足,如能保证入口段压差比不小于l即成为符合吹洗标准的基本条件。经过理论验算及试验,当吹洗时过热器压差与额定工况时过热器压差之比值不小于1.4即能保证吹管符合动量比不小于1的要求。1.2.2过热器、再热器额定工况下的压差值,可按制造厂家提供的设计值或同类型机组额定工况下的实际压差值。1.2.3在采用二段法吹管时,第二段的吹洗压力可保持与第一段吹洗压力相同,般能满足再热器动量比的要求。附录B集粒器的典型结构附录C吹管时排气管的反力计算附录D串轴式靶板结构

    注意事项

    本文(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