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聚酰胺纤维调研.doc

    • 资源ID:3895756       资源大小:11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聚酰胺纤维调研.doc

    聚酰胺纤维调研一、锦纶简介锦纶是聚酰胺纤维的商品名称,又称耐纶(Nylon)。英文名称Polyamide(简称PA),其基本组成物质是通过酰胺键NHCO连接起来的脂肪族聚酰胺。1、锦纶的分子结构:常用的锦纶纤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己二胺和己二酸缩聚而得的聚己二酸己二胺,其长链分子的化学结构式为:HHN(CH2)XNHCO(CH2)YCOOH这类锦纶的相对分子量一般为17000-23000。根据所用二元胺和二元酸的碳原子数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锦纶产品,并可通过加在锦纶后的数字区别,其中前一数字是二元胺的碳原子数,后一数字是二元酸的碳原子数。例如锦纶66,说明它是由己二胺和己二酸缩聚制得;锦纶610,说明它是由己二胺和癸二酸制得。另一类是由己内酰胺缩聚或开环聚合得到的,其长链分子的化学结构式为: HNH(CH2)XCOOH根据其单元结构所含碳原子数目,可得到不同品种的命名。例如锦纶6,说明它是由含6个碳原子的己内酰胺开环聚合而得。 锦纶6、锦纶66及其他脂肪族锦纶都由带有酰胺键(NHCO)的线型大分子组成。锦纶分子中有CO、NH基团,可以在分子间或分子内形成氢键结合,也可以与其他分子相结合,所以锦纶吸湿能力较好,并且能够形成较好的结晶结构。锦纶分子中的CH2(亚甲基)之间因只能产生较弱的范德华力,所以CH2链段部分的分子链卷曲度较大。各种锦纶因今CH2的个数不同,使分子间氢键的结合形式不完全相同,同时分子卷曲的概率也不一样。另外,有些锦纶分子还有方向性。分子的方向性不同,纤维的结构性质也不完全相同。 2、形态结构采用熔纺法制得的锦纶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形态结构具有圆形的截面和无特殊的纵向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丝状的原纤组织,锦纶66的原纤宽约10-15nm。如用异形喷丝板,可制成各种特殊截面形状的锦纶,如多角形、多叶形、中空等异形截面。它的聚焦态结构与纺丝过程的拉伸及热处理有密切关系。不同锦纶的大分子主链都由碳原子和氮原子相连而成。 异形纤维可改变纤维的弹性,使纤维具有特殊的光泽与膨松性,并改善纤维的抱合性能与覆盖能力以及抗起球、减少静电等性能。如三角形纤维有闪光效应;五叶形纤维有肥光般光泽,手感良好,并抗起球;中空纤维由于内部有空腔,密度小,保暖性好。 3、聚焦态结构锦纶的聚焦态结构与纺丝过程的拉伸及热处理有密切关系。采用一般纺丝速度纺制的锦纶分子容易结晶,在纺丝过程中即结晶,锦纶6在纺丝后的放置过程中也会发生结晶。由于冷却成形时内外温度不一致,一般锦纶的皮层取向度较高,结晶度较低,而芯层结晶度较高,取向性较低。锦纶的结晶度一般为30%40%,表征取向度的双折射率为0.050.063,相对密度为1.14。 锦纶的聚焦态结构属于折叠链/伸直链的晶体共存体系,锦纶的单元晶格均属三斜晶系,其原纤之间具有较大的微隙,并由一些排列不规则的无定形分子所联系,而原纤维则由高侧序度的分子所组成的微原纤堆砌而成;微原纤间可能存在较小的微空隙,并由一些侧序度稍差的分子所联系。 不同锦纶的大分子主链都由碳原子和氮原子相连而成。在碳原子、氮原子上所附着的原子数量很少,并且没有侧基存在,故分子成伸展的平面锯齿状,相邻分子间可借主链上的=C=O和=NH生成氢键而相互吸引。 常用的锦纶6具有、三种不同晶体,可以形成三种分子链排列密度,其中晶体最稳定,密度较高,为1.235g/,而和晶体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锦纶6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由氢键连接的分子层在晶体中呈上、下交替排列。二、2011年锦纶经济运行分析1、锦纶行业总量增长情况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1-1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锦纶行业企业数量为157家,该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93.41亿元,同比增加33.51%;资产合计423.42亿元,同比增加12.26%;实现主营收入578.10亿元,同比增加31.21%;完成利润总额37.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62亿元,同比增加63.30%;完成出口交货值43.02亿元,同比增加106.66%;行业整体从业人数3.31万人,同比增加10.15%。由此可见,锦纶行业总量增长势头良好,并为我国经济、财政、出口和就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2、锦纶纤维新增资源强劲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的统计数据,我国2011年1-12月份锦纶纤维(包括短纤和长丝)产量为159.14万吨,同比增加9.60%;1-12月份进口锦纶纤维短纤1.23万吨,出口0.57万吨;进口长丝14.31万吨,出口13.86万吨;新增资源(产量短纤进口长丝进口)174.68万吨,净增资源(新增资源短纤出口长丝出口,即表观需求)160.25万吨,显示中国锦纶纤维产业的市场需求较为强劲。与上月相比,锦纶纤维行业2011年12月份产量和进出口有所波动,从而使得当月新增资源和净增资源均有所变化。3、锦纶纤维进出口数量和单价从我国锦纶纤维不同品种的进出口情况看,2011年1-12月份锦纶纤维短纤进口1.23万吨,进口单价4698.00美元/吨;出口0.57万吨,出口单价4535.71美元/吨;锦纶纤维长丝进口14.31万吨,进口单价4498.25美元/吨;出口13.86万吨,出口单价4811.17美元/吨;表明我国锦纶纤维短纤和长丝进出口状况良好。4、锦纶纤维主要省市产量变化 全国锦纶纤维2011年1-12月份产量合计为159.1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9.60%;其中产量最大的省市是浙江省,产量为42.82万吨,为省市龙头;其次是江苏省,产量39.23万吨,位居亚军;然后是福建省,产量37.44万吨,荣立第三;山东省11.67万吨,为第四;河南省10.67万吨,占第五;广东省8.90万吨,位居第六;接下来是安徽省2.52万吨,为第七;湖南省2.10万吨,占第八;江西省1.93万吨,位居第九;上海市1.23万吨,为第十名;辽宁省0.62万吨,居第11名;上述11大省市2011年1-12月份产量合计为159.14万吨,占全国2011年1-12月份总产量的100.00%。从2011年12月份的情况看,全国锦纶纤维当月总产量为14.96万吨,上述11大省市的当月产量合计为14.96万吨,占全国当月总产量的100.00%;由此可见,我国前11大省市的锦纶纤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全部。5、锦纶行业产销衔接和资产运转情况从产销衔接情况看,2011年1-12月份锦纶行业产销率为97.27%,表明该行业产品销售状况较好;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收入/应收账款净额)为14.56次;应收账款运转周期(360天/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4.72天,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或者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少,表明其实现利润的通道越加通畅。从资产运转情况看,锦纶行业总资产周转率(主营收入/资产合计)2011年1-12月份为1.37次,总资产运转周期(360天/总资产周转率)为263.67天,总资产周转次数越多,或者总资产周转天数越少,表明资产利用效率越高。锦纶行业资产负债率2011年1-12月份为62.74%,表明财务政策的运作比较积极;净资产收益率为23.90%,表明该行业净资产运作效率较高。6、锦纶行业生产经营和盈利状况从企业生产经营和盈利状况看,锦纶行业毛利率2011年1-12月份为11.33%,三费比率(营业、管理和财务费用率之和)为4.43%,利润率为6.52%,如果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名义税前利润率为6.90%;该行业库存比率为5.58%,表明产品销售正常;出口比例为7.45%,表明出口状况较好;该行业亏损面为7.64%。由此可见,在锦纶行业中,生产经营状况运作得较好。7、锦纶行业短期偿债和变现能力变化从短期偿债和变现能力的变化看,锦纶行业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011年1-12月份为2.60倍,而上年同期为2.62倍,流动比率较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从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变化情况看,锦纶行业为1.71倍,上年同期为1.97倍,速动比率较高,表明在不考虑存货的情况下,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强;从现金比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流动负债)的变化情况看,锦纶行业为1.21倍,上年同期为1.50倍,现金比率较高,表明在不考虑存货和应收账款的情况下,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有保障。由此可见,在锦纶行业中,企业的短期偿债和变现能力相对较好。8、锦纶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1-12月份锦纶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52.26亿元,同比增加57.59%;当年以来到目前为止施工项目总数为71个,同比增加47.92%;其中新开工项目数47个,同比增加42.42%;截至12月底为止,已实现竣工项目数37个,同比增加42.31%,占施工项目总数的52.11%,表明该行业投资项目进展较好。9 锦纶行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和劳动生产率水平从行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看,2011年1-12月份锦纶行业产品出口交货值为43.02亿元,占纺织全行业的0.47%;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同期增加106.66%;该行业产品出口比率(出口交货值/工业销售产值)为7.45%,而上年同期为4.78%,表明该行业产品出口状况较好;从劳动生产率的水平看,2011年1-12月份锦纶行业平均劳产率(工业增加值/从业人数)为44.56万元/人,而上年同期为36.76万元/人,表明该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实际水平比较理想。三、我国锦纶行业概况1、我国锦纶行业发展历程中国锦纶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是中国合成纤维工业发展最早的品种之一。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锦纶工业发展一直相对滞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在下游纺织需求的拉动下,同时由于多元化资本的投入,中国锦纶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从1999年到2009年,中国锦纶产量从34.7万吨增长到137.2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74%。近年来,随着下游纺织市场的回暖,大型先进装置的成功开发,民营资本大举进入,我国锦纶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锦纶产量已经超过锦纶传统生产强国美国和台湾地区,位居世界第一,并呈逐年增长态势。2、我国锦纶行业的生产地域分布我国锦纶生产主要分布于江苏,福建,浙江等几大省份. 其中,江苏是我国锦纶生产的第一大省,2009年占31%;福建锦纶产量 增长迅速,2009年已占全国总产量的23%,是我国第二大锦纶生产省份;浙江占据第三位,2009年占20%;山东,广东,河南产量2009年分别占9%,6%和5%。3、锦纶行业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仍未获得根本改变2000年以前,受到生产能力的制约,我国锦纶产品的需求和供给长期存在较大的缺口。从2000年开始,随着我国锦纶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需求与供给的缺口在不断缩小,但供不应求的整体形势并没有获得根本改变。我国锦纶纤维产量及市场需求增长很快. 我国锦纶纤维产量从2000年的38.97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137.27万吨;同时,锦纶纤维需求量从2000年的51.3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147.27万吨。在2009年,二者仍然存在10万吨的缺口。四、锦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全球产能向亚洲转移速度加快第一,继续向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随着各类纤维的生产从欧美向亚洲转移,亚洲的成品生产不断增加,世界锦纶市场生产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在民用锦纶长丝的生产方面表现得尤为显著,亚洲生产成本较低,生产这类产品优势较大。而亚洲生产的大部分纺织纤维又以成品的形式回流到欧洲,北美. 德国,美国,意大利等锦纶长丝生产的传统强国,其地位已经被亚洲国家和地区所取代。第二,亚洲的内部需求增长较快。随着亚洲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纤维消费量也在增加。从区域看,东北亚的需求增长率高于西亚。北美和欧洲的人口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而GDP则占62%;东北亚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3%,GDP仅占21%,从而给未来的消费增长留下很大空间。第三,全球锦纶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目前,锦纶产业正处于结构大调整时期,国际锦纶巨头由于机器设备老旧,生产成本走高纷纷通过改组或关闭锦纶业务谋求新的发展。2、中国将加快承接锦纶产业的转移在亚洲内部,中国正在逐步取代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在锦纶行业的国际产业地位,加快承接国际锦纶产业转移。相对而言,中国锦纶行业的设备更为先进,生产效率更高,成本优势和对国外产品替代性也开始凸显,我国已经逐步成为全球锦纶长丝主要供应地。3、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民用锦纶长丝领域的发展2009年中国锦纶产量为137.27万吨,占全国同期化纤总产量2,726万吨的5.04%,如果按照锦纶产量占世界化纤产量10%左右的平均水平测算,中国未来的锦纶市场还有135.21万吨的巨大增长空间。国内锦纶产销率长期高达98%以上,尽管产量逐年上升,但每年仍要进口10多万吨,表明我国下游纺织品对锦纶纤维的需求仍在不断扩大。2009年,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内需市场得以明显回升,民用锦纶长丝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民用 纺织品行业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近几年体育休闲类服装的需求快速增长,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2005年-2009年,民用锦纶长丝产能从65.7万吨增加到108万吨,年平均增速达13.23%。我国民用锦纶长丝的产量和需求量在逐年增加,2008年以后增长幅度明显加快。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锦纶行业的竞争力增强及下游纺织品需求的扩大,预计我国民用锦纶长丝的产量仍会以较快的速度增加。4、差别化,功能性产品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点差别化纤维主要通过对化学纤维的化学改性或物理变形制得,它的加工方法包括在聚合及纺丝工序中进行改性及在纺丝,拉伸及变形工序中进行变形。功能性纤维是在高聚物聚合体中加入某些功能性材料或纤维经过化学特殊技术处理,使纤维具备一种或几种功能的纤维,一般由特殊工艺技术纺制而成。目前,国内民用锦纶长丝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中低档产品比例较高,其中以UDY和涤纶设备经改造后生产锦纶为代表的低档产品约占国内总产量的20%;而细旦,超细旦产品以及功能性产品比例很低;特别是超细旦,大有光,异型截面等差别化产品以及阻燃,抗菌,吸湿排汗等功能性纤维,多品种复合纤维,多功能复合纤维等,国内能够大批量生产的企业还很少,其中许多产品仍是技术空白。未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 对于高吸湿排汗,抗菌,抗紫外线等功能性和差别化产品的高端需求将会快速增长,生产高附加值的差别化,功能性锦纶,如着色纤维,高收缩纤维,高吸湿,高吸水纤维,抗静电和导电纤维及阻燃纤维等,将成为行业发展重点方向。五、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在上述产业链中,锦纶所属行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其直接上游为锦纶切片制造业,下游为民用纺织品行业。1、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锦纶长丝的直接上游为锦纶切片制造业. 锦纶切片占锦纶长丝生产成本的80%以上,两者关联度很高。2、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对锦纶长丝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影响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我国锦纶6切片的进口量分别为49.1万吨,54.1万吨和52.0万吨,进口依存度分别为40.25%,45.54 %和44.07%,可见,我国锦纶6切片国内供应较为紧张. 但随着国内锦纶聚合工厂扩建装置的陆续投产,原料供应紧张的情况将会得到缓解。据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统计,预计到2010年底,国内在建锦纶聚合产能将达到30万吨左右。3、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锦纶长丝的下游为纺织品行业,纺织品行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锦纶长丝的市场需求,两者关联度很高。 (1)锦纶民用纺织品行业介绍2008年世界民用锦纶长丝产量为150万吨,按应用领域分,外套类占29%,袜类占15%,运动服占11%,内衣类占10%,其他类占到35%。 (2)锦纶长丝在民用纺织品行业中的地位锦纶长丝以其强度高,耐磨性好,轻质 ,柔软,吸湿性强,染色性好等特点,在民用纺织品的高端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随 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服装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改变,从原来的数量 型消费转向质量型消费,对高档服装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健 康,休闲的生活理念,运动休闲服饰,束形衣等民用纺织品高端领域的市场空间将越 来越大,预计未来几年,民用锦纶长丝在相关纺织品领域的应用量将呈快速增加的趋势。4、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锦纶长丝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影响 (1)国际锦纶民用纺织品市场需求自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全 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我国纺织化纤工业所面临的国际市场供需关系,贸易环境,资源条件都将发生许多新的变化,世界纺织化纤业的调整和重组已经成为必然。美国,日本,欧洲已经退出常规纺织化纤产品的生产,转向发展高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我国还在陆续承接纺织化纤产业的转移,成为推动世界纺织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欧美发达国家作为服装进口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地区.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趋势预测,在2010年-2020年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年均增速将达到6%-8%。除了欧美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所带来的强劲需求也不容忽视. 尤其是那些人均资源储藏丰富,资源净出口的国家,如东亚,非洲和中亚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随着这些国家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纺织品特别是高端民用锦纶纺织品的消费。(2)国内锦纶民用纺织品市场潜力2009年以来,我国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为国内纺织行业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 在内需市场支撑下,行业内销产值增长持续加速.2009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内销产值29,712.24亿元,同比增长14.69%,内销产值比重达到79.94%,同比提高2.86个百分点。据统计,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目前已超过世界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1/3,201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接近3,60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可能达到18千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服装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改变,逐渐从数量型消费转变为质量型消费,对服装和家用纺织品在个性化,文化品味,时尚潮流等方面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而随着健康,休闲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户外运动,休闲服饰也将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纺织品消费领域。 消费和生活理念的改变将成为促进民用锦纶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由于锦纶民用丝具有皮肤触感温和,高强度,耐磨,吸湿性好,易染色等特点,在高档休闲服,夹克,滑雪衫,运动服等服饰上的应用越来越多,逐渐被商务人士,年轻白领所接受,在未来几年中,民用锦纶长丝在服装面料领域的应用量将继续保持增加的趋势。六、我国民用锦纶长丝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己内酰胺(CPL)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途是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切片(即锦纶6切片),由于锦纶切片占锦纶长丝生产成本的80%以上,因此己内酰胺和锦纶6切片的价格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用锦纶长丝行业的利润水平。2007年-2010年国内民用锦纶长丝行业的产品价格与原材料价格基本保持同向波动,民用锦纶长丝的价格波动略滞后于CPL 或PA6价格的波动,但能将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有效传递到下游行业,上下游产品的利润空间非常稳定。除了2008年第四季度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原材料与产品价格出现快速下跌,受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时间差导致利润空间被挤压以外,在其余时间内,行业利润水平较为稳定。七、行业主要特点 (一)锦纶长丝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1、连续聚合装置行业内单机产能在100吨/日以上的锦纶6连续聚合装置装备比例由2005年的40%达到2009年的60%以上,其中生产高速纺切片的装置70%以上是从国外引进,生产常规纺切片的装置都是国内生产。2、高速纺丝装置锦纶高速纺丝装置是指纺丝速度可达4500m/min以上的装置。在我国民用锦纶长丝产能中,高速纺产能比例从2003年的75.54%提高到2005年的90%以上,2009年达到95%以上,其纺丝设备80%以上均为BARMAG,TMT等知名公司生产,2003年引进的设备以8头为主,2005年以10头为主,2008年以12头居多。3、锦纶行业技术和产品的最新动向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锦纶研发能力较 强的优势企业,都在纷纷研究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的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企业技术 创新能力较强,每年用于技术创新资金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目前欧美,日韩及台湾地区的锦纶优势企业都在大力开发功能性纤维,着力提高纤维的附加值。我国很多锦纶企业已经认识到要想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重视产品研发,做好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工作。 (二)锦纶长丝行业设备情况中国主要化纤工程公司的主体工艺引进国外关键设备,与国产设备进行技术嫁接,使整个装备水平实现高速化,自动化和多元化;为新建或改扩建锦纶企业提供了生产锦纶POY-DTY,HOY,FDY产品的成套国产化装备,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应性。中国锦纶行业通过引进和嫁接世界先进纺丝技术,强化现有锦纶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了与世界先进纺丝技术接轨的步伐.目前,国内锦纶装置设计,制造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只能部分替代进口,关键部件还要依靠进口解决。 (三)锦纶长丝行业的经营模式为满足连续聚合纺丝工艺的要求,锦纶长丝行业的生产模式一般为批量连续式生产,原材料的采购一般采用连续,集中采购模式。由于原料熔体在熔体管道内停留时间较长,从而对切片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要求高,如果频繁混用不同来源的切片,将导致特性粘度波动增大,进而影响锦纶长丝性能的稳定,因此锦纶长丝生产企业一般集中采购切片,以避免影响产品质量。锦纶长丝销售方面一般采用直销或经销的模式。在品牌策略方面,国内销售一般采用自主品牌模式,海外销售一般采用自主品牌和贴牌相结合的模式。 (四)锦纶长丝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1、行业周期性及季节性民用锦纶长丝下游产品为民用纺织品,广泛应用于百姓生活的诸多领域,随着季节的变换,民用锦纶长丝个别品种的产销情况会略有变化,但基本不会因下游某单一领域的波动而呈现比较明显的波动,因此民用锦纶长丝行业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2、行业区域性特征锦纶长丝行业的区域特征较为明显。从行业现状来看,全球锦纶长丝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这些国家与地区也是锦纶长丝的主要消费地;国内锦纶纤维厂家主要集中于江苏,福建,浙江,广东,山东,河南等六个省份。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国际锦纶长丝产能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方面是由于发达国家锦纶长丝厂家机器设备老旧,原材料及运营成本偏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加速,自身有承接发达国家锦纶长丝产业的需要.八、锦纶长丝行业的贸易摩擦情况1、2003年6月,我国对己内酰胺反倾销2003年6月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比利 时,德国,荷兰和俄罗斯的进口己内酰胺征收5%-28%的反倾销税.随后的五年时间,国内企业通过对现有工艺的优化和技术创新,在没有新投产装置的情况下使我国己内酰胺产能有了很大的增长,促进了我国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的进步与提升。己内酰胺反倾销保护了本行业的发展 ,但是由于多数锦纶制造企业大量进口PA6切片,从而影响了国内PA6切片的发展。 2003年-2008年,我国PA6切片的总产能几乎没有增加,由于受CPL反倾销及CPL关税倒挂的 影响,国内聚合装置在过去的五年发展缓慢,随着CPL反倾销贸易措施的终止,原料进口关税的下调等贸易措施及经营环境的改善,国内锦纶聚合产业会迎来一个较大的发展。2、2010年4月,我国对锦纶6切片反倾销2010年4月20日,商务部发布锦纶6切片反倾销终裁裁定,对原产于台湾地区,欧盟,俄罗斯和美国的进口锦纶6切片征收4.0-96.5%反倾销税,自2010年4月22日开始生效。从这次锦纶6切片反倾销终裁的结果来看,对台湾地区锦纶6切片的倾销幅度裁定较低,普遍在4.0-4.3%之间,而大陆每年从台湾地区进口的切片占切片总进口量的60%以上,这个裁定结果即适当照顾了国内锦纶 聚合产业,同时又兼顾了下游纺丝行业的承受能力,对国内整个锦纶6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3、2010年4月,我国对己内酰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10年4月23日,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美国的进口己内酰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现正处在立案调查期内. 国内民用高速纺丝所用的锦纶切片原料己内酰胺需要大量进口,进口依存度超过60%,如果此案最终得 到商务部肯定性的终裁,未来将会对国内锦纶产业,特别是聚合产业造成较大影响,世界锦纶产业布局也将继续调整。九、影响锦纶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支持2005年到2007年间,国家发改委在先后两次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将差别化纤维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产品,并在化纤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发改工业2007595号)中再次提出发展差别化纤维。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 “十一五”期间大力开发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到2010年化纤差别化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40%。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10号)中提出要采用先进实用技术提升传统化纤工艺,装备及生产控制水平,实现锦纶等产品柔性化,多样化,高效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的研发,化纤差别化率由目前的36%提高到50%左右。 (2)国际产能的转移欧,美,日,韩等一些锦纶长丝厂家由于 机器设备老旧,生产成本高而陆续关闭了一些工厂。相对而言,国内锦纶长丝行业的设备更为先进,生产效率更高,成本优势和对国外产品替代性也开始凸显,我国已经逐步成为全球锦纶长丝主要供应地。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在锦纶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设想中提到,“十二五”期间我国锦纶行业要完成锦纶生产大国向锦纶生产强国转变的过程。 (3)下游纺织行业的需求拉动现阶段我国纤维消费与GDP有明显的相关性,经济增长将会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扩大纺织品,服装等纤维的消费. 资料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纺织纤维消费会出现较快增长.2002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且每年保持着8%以上的增长速度,可以预期未来数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将是我国纺织纤维消费的一个快速增长时期。从化纤的三大应用领域看,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服装用纤维仍将是化纤的最主要领域,而且该领域的需求也还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而纺织品,服装的大量生产,需要有充足,优质的原料做保证,在天然纤 维供应总量难以大幅增长的前提下,纺织工业对化纤(包括锦纶)等纺织原料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4)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稳步升级国内主流锦纶长丝厂家在生产规模和产品品质方面的竞争力已有大幅提高,特别是福建,浙江地区的锦纶生产企业,常规产品性价比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而且在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开发与生产方面也已取得较大的进展。2、不利因素 (1)锦纶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上下游发展脱节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锦纶工业快速发展,但上游锦纶原料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已内酰胺60%以上还依赖进口。近年来,国内己内酰胺的生产规模已稳 步扩大,随着原有厂家的快速扩能及新厂家的陆续投产,预计未来几年将有效缓解锦纶行业原料供应紧张的局面。 (2)锦纶市场存在不规范行为由于存在倾销等不规范行为,使得周边 国家和地区利用国内锦纶市场的不规范,大肆在中国市场销售锦纶相关产品,特别是个别地区大量向中国市场低价倾销锦纶产品,使得中国锦纶市场受到一定的冲击。 (3)中国锦纶原料及纤维进口关税倒挂在中国加入WTO后,锦纶进口关税的减让幅度长期大于锦纶原料CPL,从而加大了锦纶产品的原料成本,削弱了锦纶及其下游纺织品,服装业的市场竞争力。 2010年,进口CPL执行7%的暂定税率,仍比锦纶进口关 税高2个百分点,这种关税关系不符合初级产品关税低,终端产品关税高的国际惯例,相比于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国内高企的CPL进口关税税率增加了锦纶企业原料采购成本,也影响到我国锦纶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十、工艺路线1、锦纶6生产线工艺路线2、锦纶66生产线工艺路线十一、聚酰胺纤维纺丝工艺纺丝工艺涤纶长丝生产工艺发展很快,种类很多。按纺丝涤纶长丝生产工艺发展很快,种类很多。按纺丝速度可分为常规纺丝工艺、中速纺丝工艺和高速纺丝工艺;按照纺丝原料有直接纺丝工艺和间接(切片)纺丝工艺;按照工艺流程,可分为三步法、二步法和一步法。1、常规纺丝工艺 常规纺丝或称低速纺丝,是纺丝卷绕拉伸加捻假捻变形的三步法工艺路线(UDY-DU-TY)。纺丝速度为纺丝速度为10001500m/min。拉伸加捻速度为6001100m/min,假捻变形的速度为120160m/min。可仿制。可仿制33167dtex的长丝。2、中速纺丝工艺 中速纺丝系二步法工艺,纺丝速度18002500m/min,制得的半预取向丝(MOY),其纤维结构尚未趋于稳定状态,至少要放置平衡态612h后,才能加工使用。但存放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MOY一般是在本厂加工使用,中速纺丝有两种工艺路线。(1)MOY-DY工艺 此工艺采用中速纺丝和低速拉伸,拉伸加捻的速度为800200 m/min,可仿制33167dtex的拉伸丝,常见的是75dtex和50dtex。其生产效率比高速纺丝低,产品质量比常规纺丝差。(2)MOY-DTY工艺 此工艺采用中速纺丝和高速拉伸变形,MOY的剩余拉伸倍数为2.12.4倍,拉伸变形的速度为400500m/min。可仿制5588dtex的变形丝,超过110dtex时,需将两根丝条合股成一个筒子。此工艺的生产效率不如POY-DTY工艺路线。工艺路线。3、高速纺丝工艺 高速纺丝的纺丝速度为3003500m/min,可制得预取向丝(POY)。在高速下,纤维产生一定的取向度,结构比较稳定。它有三种路线:(1)POYDTY工艺 此工艺采用高速纺丝和高速拉伸变形,是典型的二步法工艺路线。POY的后加工速度通常为450700m/min,可纺制50167dtex的变形丝。这种工艺路线于70年代开始工业化。其特点是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基建投资省。POY可以长期存放,长途运输。DTY品质优良,采用此法是长丝生产的一个发展方向。是长丝生产的一个发展方向。(2)POYTY工艺 此工艺产用高速纺丝和低速假捻变形(转子式假捻法)。可制得167dtex的变形丝。这种工艺路线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是一种权宜的做法。(3)POYDY工艺 此工艺采用高速纺丝和低速拉伸加捻,可制得55110dtex的拉伸丝。拉伸比为1.31.7倍,日本东丽公司和倍。4、全拉伸丝生产工艺 全拉伸丝(FDY)生产工艺采用低速纺丝,高倍拉伸,且两道工序在一台纺丝拉伸联合机上完成,系一步法工艺路线。纺丝速度为900m/min,拉伸速度为3200m/min,拉伸比为3.5。可纺制55165dtex的拉伸丝,国内高速纺丝(纺丝速度为3200m/min),超高速拉伸(拉伸速度5500m/min),工艺生产的长丝称FDY。全拉伸丝的质量稳定,毛丝断头较少,可适应喷水织机的要求。5、高取向丝生产工艺 高取向丝(HOY),亦叫全取向丝。此工艺采用一步法超高速纺丝,制得高取向丝,纺丝卷绕速度为55006000m/min。由于大幅度增加了喷丝板拉伸。故纤维的取向度大大提高,但结晶粒子较大,非晶区的取向度较低。纤维的染色性能尚好,但伸度高达40%左右,即使将纺丝卷绕速度提高到7000-8000m/min,伸度仍不能满足服用性能的要求。

    注意事项

    本文(聚酰胺纤维调研.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