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纺织新材料在纺织产品中的应用.doc
-
资源ID:3895246
资源大小:331.5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毕业设计(论文)纺织新材料在纺织产品中的应用.doc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纺织新材料在纺织产品中的应用院 系:轻纺分院 专 业: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姓 名:指导老师:起讫时间:2011年11月25日至2012年03月25日 目录一、 摘要03二、 纺织材料的发展史及产生042.1 纺织材料的发展历史2.1.1 最早的天然服装2.1.2 最初的缝纫2.1.3 最早的服装2.1.4 原始手工纺织的开始2.1.5 纺织贸易丝绸之路2.1.6 作坊式工场出现2.1.7 纺织工业形成三、 国内外纺织新材料开发的状况06 3.1 世界上最细的纤维 3.2 世界上最韧的纤维 3.3 超柔软材料 3.4 超蓬松材料 3.5 神通广大的功能性纤维 3.6 环保纤维四、 纺织新材料在各领域的应用114.1 纺织新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4.2 纺织新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4.3 纺织新材料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五、 纺织新材料在纺织产品中的应用15 5.1 可“吃”的服装 5.2 可“闻”的服装5.3 会“说”的服装5.4 吸“湿”的服装5.5 防“病”的服装5.6 驱赶蚊蝇的服装5.7 抗高温调温服5.8 太阳能服装5.9 环保时尚服5.10 智能作战服六、 纺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及预测17 6.1纺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 6.2我国纺织新材料产业发展展望七、 谢辞20八、 参考文献21摘要人们穿衣不仅为了御寒保暖,而且为了美观。在现代社会中,纺织材料以各种优异的性能、千姿百态的设计、五光十色的斑斓色彩,编织着人们灿烂的新生活。人类自呱呱落地起,就与纺织材料结成了不解之缘。但当您循着现代生活的节奏,不知疲倦地追逐着一波又一波不断出现的各种时尚服装的新潮流时,您知道若干年后人们将穿什么?您想了解它今后的发展趋势吗?现在的人们无不在追求其保暖、舒适、防病、环保等需求、各具特色的新颖衣着用品。由于当前倡导低碳经济,流行简约而不简单的时尚趋势,因此越来越多的纺织新材料在纺织产品中的应用。纺织新材料突破了传统的所具备的特点外,纺织新材料不仅满足人们在原本基础上保暖等要求,更具美观,舒适性,对于人们最关注的健康也有很多的作用!纺织新材料在成本上也得到更大的提高。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纺织新材料将会占据纺织产品中的大部分市场! 关键词:时尚、环保、美观、市场、趋势二、 纺织材料的的发展史提起日常生活,人们常用“衣、食、住、行”四个字加以概括,其中“衣”字当头,足见衣着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而在反映生活穷困时也往往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加以描述,说明人们历来把自己的“衣着”视同如“食物”一样重要的最基本生活条件。实际上,人们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衣着”就是由各种纺织材料制成的。纺织材料,指各种天然纤维、人造纤维或两者混合组成的合成纤维及其下游产品,包括各种线类、绳类、带类,各类机织物、针织物及无纺织布,基本涵盖了整个纺织工业的产品。衣着用纺织材料,在现代社会中,以各种优异的性能、千姿百态的设计、五光十色的斑斓色彩制成人们的服装,不仅具有遮体、护体、保健、御寒、防暑等功能,而且还起着装饰、美化、标志等作用。即通过材料质地、色彩、裁制、造型和装缀等变化,在满足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充分显示人的体态和仪容的美感,或表现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和个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社会风尚、风貌等重要的标志,还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实际上,整个纺织材料工业,连同与其相关的工艺、设备生产所形成的相关产业,曾是英、法、意、美、德、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对这些国家工业发展功不可没。今天,对许多国家而言,仍然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纺织材料的发展历史人类纺织品生产源远流长,历史悠久。2.1 最早的天然服装据中国五经要义、艺用服饰资料、说文解字等史料和出土文物表明,在中国一直可追溯到距今一千万年前的远古时代,那时,中国人的祖先古猿人就懂得采用天然的树叶兽皮御寒、蔽体遮身,这是历史上最早的衣着用品。2.2 最初的缝纫到了公元几十万年前的原始氏族公社时期,人类的祖先学会了使用骨针对天然纺织材料进行简单的缝纫操作,使其初具服装轮廓,从考古发掘的距今有十多万年的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中就发现了较精细的骨针,证明那时已有了人类最初的缝纫。2.3 最早的服装当人类的历史发展到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在繁荣的氏族社会中,河姆渡氏族人和大汶口人都已开始种麻、养蚕,形成一幅以“男耕女织,缝纫初兴”为典型的生活图景,那时的人类衣着已初步形成。根据在我国甘肃新店出土的一个新石器时期彩陶上的图案表明,那时的人类甚至已出现了类似今天长袍束腰带式样的服装。这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人类服装。2.4 原始手工纺织的开始大约公元前5000年,世界各文明发祥地区都已就地取材开始利用天然原料进行纺织生产。如:北非尼罗河流域居民利用亚麻作为纺织材料;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的居民将葛、麻作为原料进行纺织生产;而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和南美印加帝国人民则已开始使用棉花进行纺织;小亚细亚地区也用羊毛进行编织。世界各地利用天然原料进行的原始手工纺织生产已初现雏形。原始手工纺织生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各地区或先或后地出现了由原动机件、传动机件和工作机件三部分组成的手工纺织机器,如手摇纺车、缎车、脚踏织机等,说明纺织工业进入了手工机器纺织阶段。这时期纺织的基础原料都是天然纤维,主要是棉、麻、毛、丝四大品种。其中,棉和麻是植物纤维,毛和丝是动物纤维。人们应用这些纤维织出了许多质地精良的纺织品。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00多种丝麻纺织品和衣物中,有一件素纱禅衣薄如蝉翼,重仅49克,令人叹为观止,反映了公元2000多年前的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当时原始手工纺织品已达到相当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2.5 纺织贸易丝绸之路公元前后中国纺织品发展很快,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当时中国的纺织品经过横贯亚洲的古代贸易通道传到欧洲,对沟通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产生了积极作用。后来,西方国家将其称为“丝绸之路”,一直沿用至今。国外某些纺织品的命名也源于中国纺织品,如称缎织物为“纱丁”(中国丝绸出口港泉州即刺桐城的转音)、而山东府绸的英文名为“山东”( Shangtung ),双绸法文名“中国绸”,皆由此而来。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在纺织产品和生产技术方面的交流也日益加强。如中国古代彩色提花的织锦技术对日本、波斯、罗马等地影响很大。而印度公元前300年生产的精美印花棉织物麦斯林薄纱则在欧洲颇有影响。波斯织品在公元前4世纪已享盛名。萨珊王朝(239651)时期以丝、毛为原料的斜纹重纬多彩提花织物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欢迎。埃及在312世纪生产的以亚麻和毛为原料的提花挂毯,710世纪秘鲁的棉经、驼羊毛纬的蒂华纳科织物,10一12世纪拜占廷的织物,巴格达、叙利亚、埃及和西班牙的伊斯兰教主题纹样织物都曾广泛流行。2.6 作坊式工场出现公元11世纪至15世纪,即国外称为中世纪的时期。国内外纺织材料与工业均有了新的发展。该时期在我国是秦汉到明朝的时期。早先的蚕丝一直作为中国唯一的特产闻名于世,而这时期的大宗纺织原料也几经更迭:从汉到唐,葛逐步为麻所取代;宋至明,麻又为棉所取代,并逐步演变为主要的纺织材料。与此同时,手工纺织机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始出现了作坊式的工场。服装制作技术也有了长足发展,比较原始社会那种无袖、无领、无裤、无袋的“四无”裙衣式样,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各个朝代的服装,如比较讲究的商代服装、服饰齐全的春秋战国服装、分类定名的汉代服装、工艺精湛的唐代服装、品目繁多的元代服装,各类服装已初露端倪。12世纪以后,波斯和意大利开始生产天鹅绒(又称漳绒)。1314世纪受中国影响,意大利出现卢卡丝织物。法国的毛织挂毯、英国刺绣丝织品等,已成为欧洲最著名的品种。而波斯天鹅绒和植绒地毯,意大利和佛兰德亚麻单色提花织物,法国里昂丝织品、丝织挂毯、针织花边等也在市场流行,印度的印花棉布则开始在欧洲出现。这个时期日本织物已在中国、印度等产品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风格,如著名的友禅染等。2.7 纺织工业形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从18世纪后叶起,西欧在手工纺织基础上发展了动力机器纺织,逐步形成集成化大生产的纺织工厂体系。19世纪末,硝酸人造丝和粘胶人造丝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开创了人造纺织材料的先河。20世纪上半叶,以西欧、北美为代表的工业发达国家开发的锦纶、腈纶、涤纶等合成纤维相继实现产业化生产。纺织工业由于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被称为永恒的产业。经过一个时期的自身发展,在同其他产业的竞争中,逐渐成长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三、 国内外纺织新材料的开发的状况3.1 世界上最细的纤维又称超细纤维或细旦纤维。顾名思义,它是一种非常细的纤维。但它到底有多细呢?根据纤维丝细度的专业表示方法,是将1000米长的纤维丝重0.1克定义为1“分特”,以分特作为度量单位来加以表达。美国PET委员会认为细度0.31.0分特的纤维可称为超细纤维,但行业内多数人的看法是只要细度小于1.0分特的纤维就是超细纤维,而细度小于0.1分特的纤维则可称为极细纤维。目前,世界上能够生产的最细纤维比天然蚕丝还要细100倍,有人计算过,用这样细的纤维绕地球赤道一周,其重量也只有44克日本是最先研制超细纤维的国家,它是通过将一种多层复合纤维:即在一根单丝内有5个以上结构层的复合纤维,分离后制得超细纤维的。超细纤维具有丝般柔软、手感滑糯、光泽柔和、织物覆盖力强及服装生理效果好等优点。其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时装业。但近来在家具、装潢材料、装饰织物以及产业用纺织品上的应用也取得了许多令人惊叹的进展。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仿麂皮: 这种织物曾被称为“划时代的衣料”,它不仅具有天然兽皮的“书写效应”、“白霜感”和“立体感”,而且还具有天然真丝的手感,即柔软、质轻、悬垂性好、穿着舒适等特点,因此适用于制作外套、夹克、手套、鞋帽、箱包、家具饰品和车内装饰物等。仿真丝:采用线密度范围为0.11一0.56分特的超细纤维制成。其手感柔软、外观华贵,是制作高档礼服、衬衣及内衣的良好材料。第二代合成革:用细度为0.001一0.2分特的超细纤维制备。既有天然皮革的纹理结构,又无天然皮革的“划痕”等缺陷,是天然皮革的良好代用品,可用以制鞋、制手套甚至做茄克及家具装饰物等。清洁布:用超细纤维制作的清洁布具有较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能吸收较多的液体或灰尘,因其纤维线密度低、柔软而不会对擦拭表面造成损坏,所以适合制作高级玻璃器皿或精密仪器的清洁布。高密织物:经浸胶(聚氨酯)再磨毛,可制得仿桃皮绒等高档织物,用于制作西服绒、茄克衫等。高密织物还具有芯吸效应,可及时排除人体汗液,因而适合制作运动服、滑雪服、内衣等;当高密织物密度达16000根/cm230000根/cm2时,还兼有防水、防风性能,因而还可制作风衣、雨衣、钓鱼服等功能性服装。过滤材料:超细纤维直径小,比表面积大,所以其织物空隙率高,孔径均匀,因而可用作液体或气体的滤材。其他应用:超细纤维也可以用作保温材料、吸液材料、功能纸和电池隔膜等。水闸、船底等常附着海藻贝类等生物,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用超细纤维制成覆盖物就可抑制海藻及贝类的附着。3.2 世界上最韧的纤维蜘蛛丝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一种最具韧性的纤维,它结实而有弹性,网住一只苍蝇的力量可相当于用一张由一英寸粗细(25mm)的丝束制成的网使一架喷气式飞机停下来所需的力量,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蜘蛛丝的特殊品质引起了科学工作者的兴趣。人们尝试着将蛛丝用于纺织。18世纪初,世界上就有第一双蛛丝长袜和手套在巴黎的科学院问世。另一双蛛丝长袜则于1864年在美国制成,但其丝是从500只蜘蛛的纺器中抽出的。这是人类利用蜘蛛丝的最初尝试,尽管实际上这种长袜根本不能穿!随后,美国在该领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在PA技术公司,工程师们发现了一个在实验室里合成蜘蛛丝的方法。他们分离出了合成蛛丝蛋白所涉及的基因顺序。随后,他们将这些基因顺序转移给细菌,便可生产出蜘蛛丝了。这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蜘蛛丝。加拿大的特纳博士将蜘蛛丝蛋白基因转移到山羊乳腺细胞中,再从转基因山羊的乳汁中提取丝蛋白,并将其纺成高强度的蜘蛛丝。这种方法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蜘蛛丝的工业化生产。据估计,这种人工合成蜘蛛丝的价格将为每公斤50美元左右,而目前现有丝纤维的平均价格约为每公斤26一33美元,由于蛛丝的断裂强度是芳族聚酰胺纤维强度的3.5倍。因此,用较少的原料就能达到同样的机械性能要求。总体算起来,使用蜘蛛丝纤维还是比芳纶纤维更为合算。人造蜘蛛丝有许多可能的用途,它既轻又结实又有弹性,能在卫星和飞机上得到应用,也可用来制造轻型的防弹背心、头盔乃至降落伞绳索等物品。此外,蜘蛛丝特别适合应用在那些零下40下仍需保持弹性而只有在极低温度下才变脆的特殊场合,如宇航等。此外,其在桥梁建筑、复合材料、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也很大。 3.3 超柔软材料新型合成纤维桃皮绒被认为是一种超柔软材料,它是一种由自收缩形成微波状超细旦丝所组成,具有桃皮样外表和手感、粉末般细腻感。桃皮绒面料被认为是超细旦纤维的自然延伸。市场供应的桃皮绒“新UST”是由卷曲的不同种异形超细旦涤纶长丝(0.1,0.11分特或直径0.6m)组成的。如此细的纤维在自然界中是无法找到的,并且最终的面料在手感与性能上也与蚕丝、羊毛和棉花的面料完全不同。比如,真丝的截面直径为12m13m,而羊毛的则为20m一26m,纤维表面的轻微沟槽使面料呈现粉末状细腻手感,而单丝中的巨大空隙可给予面料轻暖的感觉。0.11分特的聚酯纤维最适合用于制作桃皮绒型面料。 这种面料呈桃皮风格,手感柔软。可用于生产夹克、套装和外衣。其粉末般细滑的手感是采用桃皮绒型新合纤设计制作各种服装的关键。2.4 超蓬松材料新型合成纤维新真丝,一种超蓬松材料,通过碱减量工艺制造的一种具有异型截面结构的异收缩比混纤纱,具有多种手感和悬垂性的真丝风格、干爽、丝鸣等特点。其生产结合了混纺和部分溶解技术,使聚酯三叶形截面呈现细微的纵向裂纹。这种纵向裂纹产生一种丝鸣般的声音效果,而三叶形截面可使面料更柔软。新真丝面料呈现宜人的光泽和良好的悬垂感,且在这方面超过了真丝的性能。用新真丝型面料做的女式裙装具有比真丝更好的光泽和悬垂感,在传统的日本戏剧中,和服面料要求有最好的真丝性质,新真丝型面料就可满足这种要求。3.5 神通广大的功能性纤维小小纤维,貌不惊人。但你有没有想到过纤维家族中还活跃着许多具有特殊本领的特种纤维?它们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保暖蔽体功能,而且还具有根据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其他功能呢。 3.5.1 芳香纤维现代人们崇尚回归自然,在工作之余或有空闲之时,往往喜欢合家外出到乡间田野或深山老林,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风景,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芬芳香味,以达到调节性情、增进健康的目的。但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抽不出太多的时间进行这样的享受,而芳香纤维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人们的这一缺憾。芳香纤维是一种能持久散发某种香味的特种纤维。由于香味能带给人舒适享受的嗅觉感受,例如森林香赋予人们亲切、真挚的感觉;果香赋予人们成熟的、甜蜜的感觉;柠檬香赋予人们新的、海风的、阳光的感觉;芳香还能掩盖空气中令人不快的感觉,使人们心情舒畅,清醒兴奋呢。芳香纤维的生产方式主要有:把香料或芳香微胶囊与切片共混;香料包含在芯层内的皮芯复合纺丝;将可吸附香料的物质与切片进行复合纺丝,纺丝成型后再浸入香料中赋香。由于采用上述生产方法,使香料深深地掺入纤维内部结构,即使经受日常的洗涤也不会短期内全部逸出,而能持续不断地散发出香味。据有关部门检测证实,芳香纤维散发香味的有效期一般可长达2-3年。芳香纤维的香味可根据人们的爱好和需求自由选择,人们能够各取所爱,选择自己喜爱的芳香纤维制成服装,随时都能在自己喜爱的香味氛围中生活和工作。3.5.2 消臭纤维消臭纤维与抗菌防臭纤维不同,是用于消除周围环境中已发出的臭气。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氧化法和吸收法。氧化法是利用纤维中含有的活性氧来氧化臭分子,如采用人造氧化酶就能达到显著效果。而吸收法是用碳素纤维制成的织物来吸收环境中的臭味,同样达到消除臭味的目的。消臭纤维能吸收臭气而净化空气,使用的消臭材料有活性碳、氧化锌、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沸石、金红石、蛇纹石等。近几年还有利用溶液共混方法制备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纺制的消臭功能纤维呢。消臭纤维主要用于制作内衣、袜子、床上用品、餐橱用品等,还可制造长期卧床病人和医院的消臭敷料、绷带、尿布、睡衣、窗帘、厕所用纺织品以及环保用过滤织物等产品。3.5.3 防辐射纤维随着现代生活中光辐射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微波辐射等污染日益加剧,人们对防辐射服装的需求日趋增加,有力地推动着防辐射纤维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应用较广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 抗紫外线抗紫外线纤维是20世纪八十年代开发的新纤维,它主要应用在遮阳篷、遮阳伞、夏装和运动服等。其制造方法:一是将苯并三唑类、苯酮类等芳香族聚合物组成的紫外线吸收剂涂在纤维表面,二是将氧化锌、二氧化钛等无机物质构成的紫外线分散剂(主要是陶瓷粒子)混合在聚合物中。有机物质与纤维织物结合性好,但是接受大剂量、长时间紫外线的照射,就会分解而降低抗紫外效果,所以要用无机物紫外线遮蔽剂加以保护。这样制得的纤维织物具有持久的抗紫外线能力,且织物轻薄,穿用也十分舒适。近年来日本不少公司竞相开发抗紫外纤维,如尤尼吉卡公司开发的萨拉库纤维,是芯部含有绝热陶瓷微粒的芯鞘结构聚酯长丝,其织成的织物能遮蔽阳光中60以上的紫外线,可制作夏季穿的舒适凉爽的面料。仓嫘公司将氧化锌微粉与聚酯共混纺制成抗紫外纤维埃斯莫,其紫外线透过率是棉织物的l5,是聚酯织物的16,抗紫外线效果相当明显。(2)防电磁辐射防电磁辐射纤维主要有导电高聚物纤维、金属纤维、碳纤维及涂金属纤维等品种。其中,除导电高聚物纤维制备技术目前尚待进一步完善外,由金属纤维、碳纤维、涂金属纤维型导电纤维已在复合材料、织物、板材中得到较多的应用。如日本大阪瓦斯公司和日本玻璃环境调和公司开发的高纯镍纤维加工的片材,可以屏蔽20MHz至1GHz的电磁波。日本有人曾用不同比例的羊毛、聚酯与不锈钢纤维加工成防护服,在200 MHz到4 GHz宽频段内具有较佳的屏蔽效果。此外,以碳黑为导电物质的碳纤维导电纤维,和以二氧化锡或用二氧化锡等白色陶瓷粉末涂层的陶瓷粒子为导电介质的涂金属导电纤维,也被用于制造各种防护服。导电纤维生产主要采用三种方法:把陶瓷粉末分散于原液中,进行聚合反应后纺成纤维;采用混炼装置,直接把陶瓷微粒添加到聚合物中,制成切片后再纺制成纤维;把陶瓷粉末加入聚合物纺丝溶液中,进行溶液纺丝。3.5.4 保健纤维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各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保健纤维应运而生。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种:(1)远红外纤维人们对纤维的保温作用已经习以为常,不以为然。然而你有没有想到新型的特种纤维还能积极地从外界吸收能量,提高织物的保温效果呢?这方面突出的例子当属远红外纤维。远红外纤维通常采用的主体纤维有聚酯、聚酰胺、聚丙烯纤维和纤维素纤维等多种,含有4直径小于5m以下的氧化钛和氧化镁远红外辐射性粉末陶瓷。它能吸收人的体热,而在低温时发射出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体感温升效果可达20C -40C,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保健功能。以远红外纤维素纤维为例,成纱后织制的医用床单、枕套、被服在人体体温36-37作用下可放射出波长4m-14m的远红外线,这种辐射波极易被人体吸收,具有很强的渗透能力,能深入到皮肤下3cm-5cm处,使皮肤深层组织发热并产生共振效应,起到活化生物细胞、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增强组织再生、抗菌消炎防臭的作用。(2)负离子纤维这是一种填充稀有天然放射性矿物质的纤维,利用矿物质产生的小剂量辐射,刺激人体细胞,以增强自然愈合能力,同时辐射将增加周围环境的负离子,带来“热春”效应和“森林浴”效应,甚至能获得洗温泉浴同样的效果,使人恢复活力。(3)磁性纤维磁性纤维是指纤维含有磁性的纤维,一般是纤维中接入纳米级磁性微粉。可制成磁性护膝、护腕、头套、衣服、枕头等保健用品,是传统磁疗织物的替代产品。经临床应用证明,对关节退变疼痛、滑膜、搓伤、健鞘炎、骨节寒冷感、偏头痛、风湿、高血压等均有疗效。(4)贴身按摩纤维日本东丽公司与美国杜邦公司合作研制发明的一种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复原性。当此种纤维制成的布料收缩贴身时,会产生一种振动,好象按摩一样。透过这种“贴身按摩”,血液中的脑下垂体受到刺激,分解出脂肪溶解激素(一种荷尔蒙),使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增加,起到脂肪局部分解的效果。(5)导湿排汗纤维随着化纤生产向细旦化方向发展,纤维特性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以超细丙纶为例,纤维细旦化后,纤维由刚变软,表面形成沟槽、凹坑,使毛细水得以传递,纤维导湿性大增,因丙纶不吸水,故可保持皮肤干燥,出汗后无棉织物“凉感”及合纤织物“汗臭”现象。可提高穿着舒适性和卫生性。应用细旦丙纶可制成棉盖丙,丝盖丙,毛盖丙等面料。适合制作夏季服装、运动服装、内衣、沙滩装等。(6)药物纤维药物纤维是将药物或中草药的提取物通过纺丝等方式加入到纤维中制成。通过织物与皮肤的接触或摩擦散发的味道,达到治疗功效,并可避免和减轻全身药物反应,实现穿衣治病。美国辉瑞公司的药物纤维就是将抗生素药物包容在纤维之内。(7)电气石纤维将电气石粉碎至O3-05m的微细结晶,掺入粘胶原液纺出的纤维,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保健作用。(8)麦饭石纤维麦饭石是一种天然的药物矿石,中国有天然优质的长白山麦饭石和中华麦饭石原料,富含多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其医用价值已得到广泛证实。麦饭石纤维是将经过高科技工艺处理过的麦饭石中的微量元素添加到从棉花和木桨中提取的纤维素中而制成,人体对麦饭石纤维中的吸收率可达1-3%,制成衣服穿用,可补充人体微量元素,改善人体微循环,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3.5.5 其它功能性纤维此外,还有一些纤维,如芦荟纤维;除香烟味纤维(含有吸附性添加剂如高岭土的改性纤维);可活化脑细胞的健康纤维(在粘胶中加入22碳六烯酸等);清凉纤维(掺入钛酸钾)等也正被陆续推出。还有人正研究利用某些纤维制造血管、神经、韧带、肌肉、皮肤、內脏器官及各种医疗器械,如內窥镜、激光光纤手术刀、光纤传感触器、激光光纤治疗仪呢。3.6 环保纤维2.6.1 绿色纤维随着工业的发展,带给人类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环境污染。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水灾、旱灾、赤潮、酸雨、疾病接踵而来。人类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开始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绿色革命”。被冠以“绿色纺织品”的环保纺织品也陆续出现,并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利用生物基因工程培植彩色棉花或彩色动物纤维,就是其中之一。目前能够生产彩棉的国家有美国、中国、秘鲁、法国、巴西、英国等。就我国而言,目前已拥有棕、绿、紫、灰、橙等颜色的棉花品种,并在四川、甘肃、河南、海南形成研究育种基地。至1997年的种植面积就有400亩,预计未来5年将达到30万亩,可产皮棉2万吨。生产的彩棉,棉花的品质没有改变,而色彩却更为鲜艳。我国已利用彩棉纯纺或与白棉、化纤短纤、各种功能性纤维、罗布麻等生产各种混纺纱、生产机织或针织面料。如果给绵羊、长毛兔喂铁、铜等元素,可以培育出彩色羊、彩色兔。迄今为止,前苏联已培育出了蓝色、红色、金黄、棕色羊;法国也培育出了彩兔。我国也培育出了l3种颜色的兔。这样就开辟了生产天然彩色动物纤维的新途径。另外,我国还发现了一种不吃桑叶专吃栗树叶的天蚕,吐绿色丝。由中国科技大学和安徽农科院联合研究的“天蚕的质基因导入家蚕的染色质遗传工程”项目己获得成功,今后可望培育出彩色家蚕,生产出天然彩丝。3.6.2 可降解纤维 生物降解纤维生物降解纤维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被微生物慢慢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材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主要品种有海藻纤维、甲壳素纤维、纤维素短纤维、聚乳酸纤维。 海藻纤维将海藻钠碱性浓溶液经过喷丝板挤出后送入含钙离子的酸性凝固浴中,海藻酸钠与钙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即形成不溶于水的海藻酸钙纤维。海藻纤维的干强和粘胶相当,但湿强较低,具有独特的形成凝胶、高吸收、易去除等综合性能,适合制作包扎伤口用的绷带等,使用时它与伤口之间相互作用会产生海藻酸钠、海藻酸钙凝胶,这种凝胶是亲水性的,可让氧气通过而细菌却不能通过,从而促进新组织的成长,愈合伤口。甲壳素纤维:其原料来自于自然界的虾、蟹等节足动物的甲壳。全球每年海洋产甲壳量可达10亿多吨,在天然高分子中的产量仅次于纤维素,可以说甲壳素纤维是海洋中的虾兵蟹将对人类的又一奉献吧。甲壳素纤维生产过程比较简单,只要将虾、蟹甲壳经粉碎干燥后进行化学和生化处理(脱灰、去除蛋白质等)便可获得粉末,然后将这种粉末通过常规的纺丝工艺,即可纺制出甲壳素纤维。甲壳质作为低等动物中的纤维组分,兼具高等动物组织中的胶原和高等植物纤维中纤维素两者的生物功能,其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与人体组织相近,生物相容性好。同时,甲壳质及其衍生物本身含有复杂的空间结构,能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低分子物质,因而生物活性优异。应用甲壳素纤维制造内衣内裤和医疗用的可吸收缝合线、人工皮肤、伤口包扎材料等,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抗菌除臭,有良好的吸附性、粘结性、透气性,吸湿保温,并有消炎、止血、镇痛、促进组织生长,加速伤口愈合的功能,效果相当突出。纤维素短纤维20世纪70年代,德国阿克佐公司、美国恩卡子公司开始了一项研究,寻求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粘胶短纤维生产新技术。后来研究成功了以水、纤维素和一种新溶剂为纺丝溶液的新的纺丝工艺。这种新工艺生产过程无废物产生,不排放有毒气体,而且溶剂还可回收循环使用。生产出的纤维具有真丝的外观、涤纶的强力、粘胶的吸湿性以及棉的舒适性,被誉为2l世纪的绿色环保纤维,其生产工艺堪称粘胶生产技术上的一次新的革命。国际人造丝及含纤标准局以“Lyocell”为这种技术生产的所有纤维素纤维的统一命名。聚乳酸纤维聚乳酸纤维是一种新型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合成纤维,从谷物中取得,其制品废弃后在土壤或海水中经微生物作用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燃烧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四、 纺织新材料在各领域的应用4.1纺织新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用纺织品新材料不断地呈现发展趋势,用途也不断向多种领域扩展。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纤维如芳纶、聚苯硫醚、碳纤维等,虽然价格较贵,但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阻燃耐高温等领域仍被市场看好。阻燃:助建筑材料一臂之力建筑与纺织的联姻是最近几年才有的。将纤维放入混凝土中,起到增强建筑强力、抗老化的效果,已经取得了成效,在奥运场馆的建设中,这样的实例不少。但是,作为建筑行业使用的防火、阻燃材料纺织品,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009年2月9日央视配楼的火灾,过去已1年时间了,但人们仍然记忆犹新。这场大火,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最近,媒体披露了失火原因系大楼外墙易燃材料挤塑板遇燃放的烟花引燃起火。挤塑板虽然环保,但是具有易燃性,过火极快。使用这种易燃材料,一旦遇到火星,造成的损失就不可避免。在建筑工程领域,为了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世界各国对阻燃材料的研究格外重视。一些高性能及高阻燃性的聚合物,包括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聚苯硫醚(PPS)、聚苯砜(PPSU)、聚醚砜(PES)、聚偏氟乙烯(PVDF)和改性聚苯醚(PPO)等浮出水面。目前我国生产和使用最多的是阻燃剂整理织物,包括纯棉、纯涤纶、纯毛、涤棉和各种混纺的耐久性阻燃织物和纯棉、粘胶、纯涤纶非耐久性洗涤阻燃织物,有识人士指出,随着人民生活与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阻燃纺织品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应投入人力和资金,加大开发尺寸稳定性、耐化学品性和耐磨性的阻燃纤维产品,扩大应用范围。近年来,我国在研制阻燃材料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其中产业用纺织品中阻燃、耐高温材料受到格外关注,并成为阻燃纤维发展的方向和趋势。2009年,一项重大科研成果芳纶1313与耐高温绝缘纸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通过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此项成果还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这项由上海东华大学、圣欧(苏州)安全防护材料有限公司和广东彩艳股份公司共同开发研究的技术和装备,开启了芳纶1313产业化的进程。圣欧开发部工程师颜言告诉记者,芳纶1313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高科技纤维,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芳纶产品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耐高温纤维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他说,在目前年产间位芳纶2000吨的基础上,公司决定扩建产能,二期工程计划达到年产7000吨芳纶1313和3000吨绝缘复合材料的规模。据了解,目前全世界芳纶产量在3.1万吨,其中美国杜邦公司产量最大,为2.5万吨,其次是日本帝人公司,年产2500吨左右。我国生产芳纶1313的企业主要有烟台氨纶、圣欧集团和广东彩艳股份公司等,年产总量在5000吨6000吨之间,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高级工程师张艳博士介绍说,国家出台的建材下乡政策,产业用纺织品可以助一臂之力。一些高性能纤维用于建筑材料,可以起到增强、防火、阻燃的功效。如果可以把这些高性能纤维纳入建材下乡的范围,就可以扩大产业用纺织品用途,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市场。 4.2纺织新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了,越来注重自身的身体状况,因此纺织新材料在医疗方面又带了不同凡响的成就,帮助需要的人去解除伤病的困扰,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医用纺织品的新发展: 4.2.1医用真丝纺织缝合线 医用缝合线是手术中十分重要的缝合材料。与捻合线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稳定,表面光滑,柔软性好;打结顺利,使用方便;打结后结节小,结节抱合力强,不易松散。 4.2.2针织医用内支架针织医用内支架包括用于人体内狭窄扩张用针织医用金属内支架和用于植入病员病灶的可溶性针织内支架 4.2.3血液过滤器 血液过滤器主要用于全血过滤、红细胞浓缩过滤,去除输血中的白细胞,目前主要有膜过滤法、非织造材料过滤法。非织造白细胞过滤器以深层过滤的优势和低成本的特点而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4.2.4人工肾 人工肾的开发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是采用聚砜、聚丙烯腈为原料,经中空纺丝制成中空纤维超滤膜再组装成透析器 真丝纺织缝合线 针织医用内支架 血液过滤器4.3纺织科技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纺织军事工业是为军事工业和部队武器装备配套的纺织工业,简称纺织军工,属于产业用纺织品的一部分。在为军工配套的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我国纺织军工走过了由仿制到研制和自主开发的过程,为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不论是六十年代“两弹一星”的上天,还是当今的卫星发射成功,纺织业已经形成了管理严格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组成的纺织军工配套科研生产制造体系,军需纺织品涉及绸、布、绳、带、线、化纤、特种防护材料和碳碳复合材料等众多领域。 伊拉克战争给特种纺织品提出的更高要求就是,面料和服装要加快功能性的延伸性,要保证部队的作战力和士兵的生存能力,要及时追踪国防装备前沿动态,不断根据部队作战的要求开发出适合部队需要的多种产品,为国防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以人为本、提高自我防护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个体防护装备的研制和开发也正在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在防护装备上的应用愈来愈多。 4.3.1纺织品应用在军事防护服装领域中所需具有的性能 以前,军用作战服主要是为士兵抵御风、雪、雨、严寒、酷暑等恶劣天气的影响,现在的作战服,除了具有美观、防寒御冷、调温、调湿、调气等特点,以保证人员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作战以外,还要具有防火、防弹、防侦视、伪装性能以及最大限度地抵御常规战争及核、生物和化学战争危险的性能1。 现代高技术战场中的新型常规武器、核生化武器和新概念武器给士兵带来的伤害日益严重。此外高温、高湿、低温、低气压、强紫外线、风箱雨雪、蚊叮虫咬、致病细菌真菌沾染等环境因素也对军人构成威胁。战场防护服装是军人与各种伤害因素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除了防弹衣、防化服、导弹推进剂防护服、核生化沾染防护服、防酸防碱工作服等特种专用防护服装之外,通用战场防护服装和通用工作服也应具备阻燃、迷彩伪装、防静电、防电磁辐射、抗油拒水、防水透湿、防紫外线、耐脏防污、抗菌防臭、极端环境防护等防护效能或者根据具体的使用岗位兼具几种必要的功能2,3。 4.3.2几种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新型纤维举例 4.3.2.1芳纶 芳纶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纤维,其杰出的物理化学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中国环保和劳保政策的推进,芳纶在许多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高性能芳纶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和耐磨性好的高科技纤维,它是第一个高价值且至今仍在大量生产和使用的高性能纤维品种。 芳纶1414外观呈金黄色,貌似闪亮的金属丝线,实际上是由刚性长分子构成的液晶态聚合物。由于其分子链沿长度方向高度取向,并且具有极强的链间结合力,从而赋予纤维空前的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特性、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芳纶1414的强度是优质钢材的5-6倍,模量是钢材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材的2倍,而重量仅为钢材的1/2。芳纶1414的连续使用温度范围极宽,在-196一204范围内可长期正常运行。在150下的收缩率为0,在560的高温下不分解、不熔化,其耐热性更胜间位芳纶一筹,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抗腐蚀性,生命周期很长,因而赢得“合成钢丝”的美誉。芳纶的问世被认为是材料界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芳纶首先被应用于国防军工等尖端领域。为适应现代战争及反恐的需要,美、俄、英、德、法、以色列、意大利等许多国家军警的防弹衣、防弹头盔、防刺防割服、排爆服、高强度降落伞、防弹车体、装甲板等均大量采用了芳纶4,5。 4.3.2.2高性能超高强聚乙烯纤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又称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