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马田矿业有限公司新星煤矿2263采煤作业规程.doc

    • 资源ID:3893970       资源大小:1.65M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马田矿业有限公司新星煤矿2263采煤作业规程.doc

    马田矿业有限公司新星煤矿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工作面名称:2263工作面编  制  人: 安全副矿长: 矿总工程师:矿 长:编制日期:二一三年六月十五日 公司会审综合意见 .(附公司批文)  准采证矿井名称:工作面名称走向长度(m)倾向长度(m)煤层厚度(m)煤层倾角(°)可采储量(万t )可采期(月)采煤队名称人数(人)作业规程编制日期 年 月 日公司审批文号切割工程完工日期 年 月 日安装工程完工日期 年 月 日参加验收人员批准投产日期 年 月 日验收意见 签发人: 签发日期: 年 月 日(盖章)目 录第一章 概况1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第二节   煤层1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2第四节  地质构造4第五节  水文地质4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5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5第二章  采煤方法6第一节  采煤方法及巷道布置6第二节  支护设计9第三节  采煤工艺10第四节  设备、材料配置12第三章  顶板管理13第一节  工作面顶板管理13第二节  工作面上、下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14第四章  生产系统15第一节  运输15第二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15第三节  排水22第四节  供电20第五节  压风、通讯、照明23第五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6第一节  劳动组织26第二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8第六章  煤质管理28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29第一节  一般规定29第二节 顶板29第三节 防治水30第四节  一通三防30第五节  运输32第六节  机电32第七节  其它32第八章  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33附件:1、矿及公司相关部门及相关领导会审意见(编制部门存档附此件)2、作业规程附图3、作业规程贯彻、复学登记表4、作业规程考试成绩登记表5、作业规程(措施)发放登记表6、采煤工作面投产前验收表7、地质说明书8、探放水措施、工作面初采初放、过断层或老巷、串联通风等专门安全技术措施9、其他第一章 概况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2263工作面为-400m水平226采区南翼6煤层第2工作面。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1。表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水平名称-400m水平采区名称226采区地面标高最高/最低+214.4m/+176.2m运输巷标高-289.7m回风巷标高-274.7m地面的相对位置该地面为稻田、茶山和豆子塘水库。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该工作面上部为稻田、茶山和豆子塘水库,应严格按照湖南省煤业集团马田矿业公司新星煤矿226采区“三下”开采方案设计进行回采。井下位置及与四邻关系该工作面上部是2261采面(回采完毕),下部是-290等高线(尚未开采),南面是工业广场保安煤柱线,北面是226-310甩道石门(采止线处)。该工作面被小煤矿掠夺式开采过,部分巷道尚不清楚,在回采过程中防止遇到糊空和老窿水,因此要加强探底煤和探放水工作,严格执行跟底回采和“先探后采”的措施。走向长度m250倾斜长度m最大130/最小112;平均121面积m230250第二节   煤层一、煤层赋存情况本工作面开采煤层为6层煤,通过地质资料分析煤层赋存情况见表2。表2:煤层情况表煤层厚度m最小-最大/平均6.2-2.8/4.5煤层结构较复杂煤层倾角(度)15煤层倾向121127°平均煤厚4.5稳定程度较稳定煤层情况描述黑色,弱金刚光泽,半暗型, 煤层结构较复杂,常有23层夹矸,夹矸层较厚,以粉末状再胶结结构为主,为主要可采煤层, 二、煤质情况根据邻近工作面煤质化验资料,本工作面煤层为特低硫、中灰分、高发热量的优质中等变质无烟煤,煤质化验指标情况见表3。表3:煤质指标情况表水份(%)灰份(%)挥发份(%)发热量(kcal/kg)全硫(%)容重t / M3硬度3.6166.1456000.721.470.3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一、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4。表4:煤层顶底板情况表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f值特征描述老顶中-细粒砂岩40.5768灰浅灰色,中厚层状,层理复杂,以收敛状,交错状,斜层理及缓波状层理为主,含有菱铁质、泥质、粉砂质包裹体,夹有粉砂岩及煤线或薄煤.砂岩在地表风化后呈米黄色、浅黄色,较松散,俗称“疏松砂岩”。直接顶粉砂岩17.646 灰黑色,薄层状,水平层理,具似层状菱铁质结核,富产植物化石,局部相变为砂岩,底部往往含多层薄煤。伪顶炭质泥岩0.20.3灰黑色,随采随落,遇水膨胀。直接底粉砂岩7.294灰黑色,薄层状, 产较多植物化石, 局部相变为细砂岩,砂质泥岩。老底中-细粒砂岩22.7268灰色,中厚层状,致密,水平缓波状层理为主,含有少量泥质包裹体。下部局部相变为乳白色、中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或者灰黑色粉砂岩。二、2263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见图1所示。图1:2263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第四节  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该工作面地质条件相对较复杂,在掘进过程中未揭露断层。二、褶曲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该工作面地质构造大致为一单斜构造,在施工过程中揭露了向背斜构造,向2和背3,构造起伏不大,对回采无大的影响。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该工作面范围内被小煤矿掠夺式回采过,存在小煤矿采空区和老巷,对工作面回采有一定的影响。四、工作面上引巷、采面切眼、下引巷素描图见图2所示。图2:工作面上引巷、采面切眼、下引巷素描图 第五节  水文地质一、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涌水量及对回采的影响该工作面水文地质简单,无强含水层,无断层裂隙水,更没有与地表连通的情况,对开采影响不大。二、其它水源的分析(包括采空区、小煤窑等)及对回采的影响该工作面地表有豆子塘水库在回采过程中严格按照湖南省煤业集团马田矿业公司新星煤矿226采区“三下”开采方案设计进行回采,采高控制在2m,严禁捡顶煤;另工作面曾被小煤矿掠夺式回采过,在采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小煤矿的采空区和老巷,应加强对小煤矿的老窿水探找工作,一旦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采”的原则,以防止在回采时因遇到老窿水而造成水害。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影响回采的其它开采技术条件情况见表5:表5: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表瓦斯 本矿井属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4.39m3/t,绝对瓦斯涌出量1.49m3/min,本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0.38m3/min。煤尘爆炸指数无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倾向性不易自然。地温或其他气体危害本工作面地温为22,其他危害气体有CO2。二、应力集中区对回采的影响该面矿压显现较明显,巷道支架变形严重,造成巷道断面小,甚至梯棚、单体损坏。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一、储量计算计算工作面工业储量20万吨,走向长250米,平均倾斜长121米,平均煤厚在4.5米左右,煤层容重1.47t/m3,采出率93,该工作面可采储量为:Q采=250×121×4.5×1.47×93%=186096(吨)=18.6(万吨)二、工作面服务年限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工作面可采储量/工作面设计月平均生产能力 =186000 /426044(月)第二章  采煤方法第一节  采煤方法及巷道布置一、采煤方法该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式,区内后退式。二、采高及支护方式选择1、依据煤层赋存条件确定合适的采高及循环进度最大、小控顶距。该工作面设计采高为2 m,循环进度设计为0.8 m,最小控顶距1.6 m,最大控顶距2.4 m。2、确定支护方式:(1)根据工作面的开采技术条件选择确定合适的支护材料。该工作面顶板为砂质泥岩和粉砂岩,易垮落,采面无明显周期来压,底板为粉砂岩,煤层较厚4.5m,工作面背帮、背顶所用的材料都用尖树、茅筱,背顶时下面用直径0.16m×2m对开边木托好顶,再用单体液压支柱和梁支护。该工作面采用DZ22-30/100单体液压支柱与长×宽×高2m ×0.1m×0.1m的梁联合支护。注:支柱规格选择 支柱最大高度计算: 支柱最小高度计算:Mmax工作面开采范围内的煤层最大采高,2m;Mmin工作面开采范围内的煤层最小采高,1.8m; c 顶梁的厚度,c = 0.1m;SX顶板在最大控顶处的平均最大下沉量,m; 顶板下沉系数,取0.037; L1工作面顶板最大控顶距,取2.4m; s活柱最小安全回柱行程,一般取 0.05m。三、采区主要巷道及工作面巷道布置概况1、本采区位于矿井103106勘探线之间,南面是工业广场保安煤柱,北面是2264工作面尚未布置,上部是2261工作面已回采完毕,下面为2265工作面未布置。226采区下山设计三条下山,第一条是226轨道下山(-250m-277m),第二条是226二轨道下山(-250m-400m),第三条是226采区回风上山(-250m-310m),分别布置在采区中央105勘探线附近,都布置在岩层中。采区溜煤上山尚未布置,该工作面运输主要是经226二轨道下山绞车提升至-250m水平。2、工作面下引巷、上引巷、开切眼、联络巷、溜煤眼、峒室及其它巷道的断面(净宽、净高及净面积)、支护方式、长度。(1)工作面下引巷:断面、支护方式、长度、用途。2263下引巷采用沿煤层底板掘进的梯形断面,巷道采用“工”字钢3#梯棚支护,上净宽1.8米,下净宽2.5米,巷道中线处净高2米,净断面积4.3,设计总长度为251m,用于运煤行人及通风,其外端与2263斗口上山相连,工作面的煤由括板输送机运至2263斗口,然后装车。(2)工作面上引巷: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2263上引巷采用沿煤层底板掘进的梯形断面,巷道采用“工”字钢4#梯棚支护,上净宽1.6米,下净宽2.3米,巷道中线处净高1.8米,净断面积3.9,设计总长度287m。用于运料、行人及回风。(3)工作面开切眼:切眼沿煤层底板掘进的矩形断面,采用单体、梁支护。净宽1.6m,净高1.8m,平均长度121m,用于采煤、设备及连接两巷,形成通风、生产系统。四、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图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平面图见图3所示。图3: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平面图第二节  支护设计一、单体支柱工作面的支护设计(一)合理支护强度的计算采用经验公式计算:t9.81×h×r×k=294.3(KNm2)式中: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h-采高2m;r-顶板岩石容重(t/m3),一般取2.5;k-工作面支柱应该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为48,该处取6。(二)支柱实际支撑能力计算Rt=kg×kz×kb×kh×ka×R=229.2 (KN)式中:k-支柱阻力影响系数,可以从支柱阻力影响系数表中查得(一般工作系数kg 0.99、增阻系数kz 0.95;不均衡系数kb 取0.9;采高系数kh: 取0.95;倾角系数ka :取0.95;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300KN。(三)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计算:R=  294.3/229.2= 1.28 (根m)(四)确定工作面实际支柱排、柱距:根据循环进度,确定工作面单体支柱排距为a= 0.8m,则所需柱距为:b =1÷(n×a)= 0.98 m,根据工作面顶板条件确定设计柱距为 b´=0.7m。(五)验算支护设计1、工作面实际支护密度计算n´=1÷(a×b)=1.79(根m)式中:a-排距,0.8m;b´-设计柱距,0.7m。实际支护密度>合理支护密度即可。(六)计算支柱数量根据每组梁5个支柱计算121m的工作面需要864根支柱;根据上、下引巷20m超前支护,两巷需要支柱120根;根据支柱使用数量按不低于10%计算备用支柱98根,该工作面合计需要支柱1082根。 二、乳化液供液系统1、泵站及管路选型。根据相邻2262工作面实际应用和对照采煤工作面质量标准,确定2263工作面压力最小值为15MPa。选用BR80型液压泵站,一台液压泵站满足工作面需要,但是为保证工作面正常运转,再备用一台液压泵站以供使用。2、泵站设置位置。泵站位置:泵站设置在距地面井口30m处。3、泵站使用规定及管理要求:泵站压力调整要求、乳化液配制方式、浓度、乳化液检查方式等。乳化液泵站泵站压力(Mpa)乳化液配比浓度()难燃液()131523%13%4、液压泵站管理及要求(1)泵站设备的维修管理由司泵司机负责,维修管理措施质量要求及管理制度由机电队负责制定实施。(2)泵站司机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交接班制度,必须配带乳化液浓度计且认真填写乳化液浓度检查记录。(3)泵压超过15MPa,乳化液浓度达2%-3%时,有配比和检测手段,配液用水为中性水泡油型,且泵站周围不得有积水、积物。油箱必须有过滤网,正常情况下油箱必须盖好。(4)泵箱的自动给液装置应配备齐全完好,严禁开空泵。(5)开泵前,检查泵站和液压系统各部件,达不到完好标准不准开泵。(6)注液枪及管线设专人管理维护,管线吊挂整齐,注液枪使用后应悬挂在人行道两侧,不得放在地上。(7)液压管路无跑冒滴漏现象,密封圈和油管损坏后及时更换。(8)泵压由检修工调定,其他人员不得调整,正常情况下只准开一台泵,另一台泵备用,若有损坏及时修复。(9)更换液压油管或液压管密封,应停油泵或关闭断路阀,同时进行系统卸压。第三节  采煤工艺一、采煤工艺该工作面采用手镐、风镐落煤方法。采煤工艺过程:扒尖护顶边木托顶及时移梁挑包支柱打撑筒攉煤架帖帮柱关胸小修加固清理浮煤回柱放顶。三、采煤工艺过程要求1、初次安装切眼采用单体梁支架,间距0.7m,用单体梁抬中栌加固;开采前由上往下上第二根梁支架平行并拢合为一组。依次逐组进行。2、支护操作步骤a、扒尖:先用5cm×100cm杂木棍垂直煤壁扒大尖,扒尖树一头搭在后排边木上,一头伸入煤壁0.2m,大尖间距0.35 m,一根2 m长的边木中不少于6根大尖;相邻二根大尖上用长0.5m直径不小于0.2 m的栓木棍关平行小尖,每0.2m一根,小尖上用茅莜关严,一次扒尖长2 m。b、移梁挑包支护:在大尖树下间隔0.28 m上好边木2块托住顶板,然后修棚上好第3块边木托住顶板,再把梁支架前移紧贴煤壁。c、打贴帮柱、攉煤、关帮:挖好贴帮柱窝,架设贴帮柱,将胸子煤攉入溜槽,修齐煤壁,从上往下用栓木棍茅莜关胸,关胸栓木棍每帮不少于5对,上到角下到脚。3、开缺口操作步骤:根据工作面长度和工作面大工数量确定开缺口个数,开缺口必须由上往下开采,缺口宽度为0.7m,相邻缺口之间的间距为2030m,开缺口时,必须用直径不小于0.5m,长度不小于1m的栓木棍垂直煤壁扒大尖,大尖间距0.35m,大尖伸入煤壁的深度不小于0.2m,相邻两大尖上用长0.5m,直径不小于0.02m的栓木棍平行煤壁关小尖,每0.2m一组,每组两根,小尖上用茅筱关严,不见煤矸为准,将缺口胸子煤攉入溜子或溜槽,修齐煤壁,将主梁移至工作面,支好柱,关好胸子。4、回柱放顶:回柱方法:坚持由下往上,由老塘向工作面进行的原则。对一些点柱不迎山等情况,必须做到先修后回。回柱工艺:采用机械回柱,回柱机械采用回柱器,钢丝绳长度不少于5m。回柱放顶前首先,搞好修理,清理浮煤、后路。在老塘侧挂好竹帘网,竹帘网长2m,高1m,且必须挂两块,两网搭口长度0.2m 。回柱时回柱器挂在距待回收支柱或梁3m以外的安全地点,放顶人员站在支护完好的地方,一人挂钢丝绳卸载,一人摇扒柱器,一人观察顶板情况,必要时应使用长柄卸载工具远距离卸载。回柱时,如遇“柱子压死”应采取挑顶或卧底的方法,严禁用回柱器硬拉。 四、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W=L×S×h×r×C=121×0.8×2×1.47×93%265t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L-工作面平均长度121m;S-工作面循环进尺0.8m; h-工作面设计采高2m;r-煤的容重1.47t/m3;c-工作面采出率,93%。第四节  设备、材料配置工作面设备、材料配置见表6。表6:工作面设备、材料配置表序号设备材料名称型号数量主要技术参数安装或使用位置1括板输送机SWG-17型4输送量40t/h、刮板速度0.59m/s、电动机DZ3B-17、功率17KW工作面2括板输送机SWG-17型2下引巷3搪瓷溜槽1000×40030长1000mm、宽400mm斗口上山4电机车ZK3-6/2501整体重量3t;最大牵引力7.36KN;牵引电机6.54KW×2台;总长2760mm;直流电压250v226-310甩道石门及-310南中巷5绞车JTB-1000×8001电机功率45KW、电压660V、电流60A226二轨下山第三章  顶板管理第一节  工作面顶板管理一、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根据煤层顶板为粉砂岩,随采随落,同时结合本矿井邻近2262工作面的开采经验,确定本工作面采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二、正常生产时期顶板支护方式最小近控顶距为1.6m,最大控顶距为2.4m,放顶步距0.8m,每组主梁3根支柱,副梁2根支柱,采用“见四回一”的管理方式。三、工作面支护质量规格及要求工作面支护采用5个单体加两根梁组成垂直支护。扒尖后即移梁,然后用2m长的边木联合小栓木和茅莜背顶;要求2m长的边木每三组梁关3块,背棚小栓木0.2m一组,每组两根。两根梁平行并拢(间距5cm)垂直工作面支护。每组梁五个单体支柱,靠煤壁侧梁的基本点柱为三个(主梁),靠老塘侧梁的基本点柱为两个(付梁)。排距为0.8m,柱距为0.7m,即循环进度为0.8m,最小控顶距1.6m,最大控顶距为2.4m,放顶步距0.8m。采高2.0 m,净高1.8m。上、下引巷采用梯形金属棚子支护,上、下出口20m范围内必须采用单体梁抬栌支护好,高度不低于1.6m。上、下出口应超前一排回采,并上好“二对四梁”。采面做到“三直一平二畅通”,组距0.7m,误差正负0.1m,排距0.8m,误差正负0.1m,支架成组。四、正常回采时期的特殊支护形式:密集支柱、抬棚、戗柱(棚)、丛柱、木垛、贴帮支柱的支设及临时支护、挡矸等要求。1、煤层倾角发生变化时的支护方式。煤层倾角大于25度时,必须安装防倒绳,以防支柱失效和支护时滑倒伤人。2、悬顶面积超过10 m2时的支护方式一是加强支护密度,在老塘侧打密集支柱或抬棚;二是严格控制捡顶煤;三是用矸石或黄泥充填老塘,充填高度与支柱高度平行;四是在老塘侧安设木垛。五、特殊时期的顶板管理(一)初次放顶及收尾的顶板管理1、自切眼开采一排后必须进行初次放顶,严禁超排回采。2、放顶前必须先搞好修理工作,补齐梁柱撑筒,拨正歪点,调整组距、排距,上、下加挑倾向棚,清净浮煤,上、下安全出口畅通。3、老塘侧按要求挂好竹帘网,再将扒柱器置于回柱点上方3米外的牢固支架上,清理好退路,再发出口信三次,通知所有与放顶无关的人员撤至安全地方。确认安全后再进行回柱操作,放切眼顶必须坚持“三人放顶制”。4、放切眼顶时,切眼内支架必须回撤干净,回出来的支架必须码放整齐,不能复用的及时运走,以免堵塞后路。5、放顶顺序:从下往上、由切眼往煤壁逐根进行;严禁捡放顶煤。6、发现压力明显增加,顶板出现台阶下沉等异常情况,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到安全处,并报告调度站,听候处理。7、采面与上、下引巷交口处靠老塘侧应打好木垛。8、初次放顶组织措施:矿成立由矿长为组长,采煤副矿长、后勤副矿长、矿总工为副组长,安监员、技术员、队干为成员的初次放顶管理小组。初次放顶期间每班必须有初次放顶管理小组成员在场亲自指挥,安监员跟班监督,后勤副矿长保证初次放顶期间材料准备充分。(二)过断层、老巷及顶板破碎时的顶板管理(1)必须紧跟底板回采,不能跟底板的支柱必须穿鞋或者放地梁,另在老塘侧安设木垛(2)坚持飘、扒尖制度,严禁采空放空;(3)棚帮必须关严背紧;严禁放糊捡煤。第二节  工作面上、下引巷及端头顶板管理一、工作面上、下引巷的顶板管理(一)支护形式上、下引巷采用梯形金属棚子支护,棚帮关严背实,抬好平栌。(二)质量要求上、下出口20m范围内必须采用单体梁抬中栌支护好,高度不低于1.6m,宽度不少于1.5m;其他高度不低于1.8m, 宽度不少于1.8m,支柱牢固迎山有力。二、工作面安全出口及端头的管理(一)支护形式上、下安全出口应超前采一排,长度2m,并上好“二对四梁”。梁长3m,并且每根梁打4个支柱,每组梁与梁之间间隔10,前后交叉支护步距一排。(二)质量要求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高度不低于1.6m,控顶距离不大于2.4m、支柱必须牢固迎山有力。工作面上、下引巷、工作面采场及上、下端头支护示意图(平面、剖面图)见图4所示。第四章  生产系统第一节  运输一、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2263工作面斗口可储存15t,工作面运煤采用17型括板运输机;226-310甩道石门和-310南中巷运煤采用电机车,规格型号ZK3-6/250,226二轨上山采用绞车提升,规格型号JTB-1000×800。三、运输路线(一)运煤路线2263工作面2263下引巷2263斗口226-310南中巷226-310甩道石门226二轨下山-250北大巷副井井底地面。(二)材料运输路线地面副井-250北大巷226二轨下山226-310甩道石门226-310南中巷2263斗口2263下引巷2263工作面。运输系统示意图见图5所示。第二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一、通风系统(一)风量计算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Q=100×q×k=100×0.38×1.2 45.6m3/min。式中:q-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取0.38m3/min;k-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通常机采工作面k= 1.2-1.6,炮采工作k=1.4-2.0,本工作面取1.2。2.按工作面温度计算:Q=60×V×S= 60×1× 3.6216m3/min。式中: v-工作面平均风速,取1m/s;S-工作面的平均断面面积,可按最大和最小值控顶断面积的平均值计算,(1.6+2.4)/2×1.83.6,经计算取3.6;3.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实际需要风量:Q=4×n=4×38152 m3/min。式中:n- 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38人。4.按风速进行验算:(1)按最低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小风量Q>15×S=15×3.654m3/min。(2)按最高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大风量Q<240×S=240×3.6864m3/min。式中:S-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面积,取3.6; 6.确定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为216m3/min。(二)通风方式及路线该工作面采用U型后退式通风系统,在226采区回风平巷前6m处和在226-277南中巷F110点前8m处各筑两道风门。风流从采区进风巷经工作面到采区回风巷的路线:-250北大巷226二轨下山226-310甩道石门226-310南中巷2263斗口2263下引巷2263工作面2263上引巷226-277南中巷2263回风下山226采区回风上山。二、瓦斯监测系统(一)监控系统型号:监控系统型号KJ90NA (二)监控设备数量及型号: 甲烷传感器2台,型号为:Kj9001B;一氧化碳传感器1台,型号为KjA21;监控分站1台,型号为KDF-3;传感器电缆800m,型号为 MHYV 2×2×1。(三)监控设备安装位置:图4:工作面上、下引巷、工作面采场及上、下端头支护示意图(平面、剖面图)图5:运输系统示意图1、在2263上引巷距工作面上出口不大于10米处安装甲烷传感器一台,随着工作面的推动而移动;在226-277南中巷距2263回风下山交岔口1015米处安装甲烷传感器一台。2、一氧化碳传感器安装在距2263工作面上出口不大于10m的上引巷内,随着工作面的推动而移动。3、监控分站安装在226-310甩道车场新鲜风流中。(四)监控设备安装要求:1、甲烷传感器和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200mm。2、监控分站必须安装上架,离地垂直高度不小于300mm。3、监控电缆敷设在巷道的左侧,与动力电缆的垂直距离不小于300mm4、监控分站电源必须接在2263风电闭锁总开关电源侧,严禁接在总开关的负荷侧。(五)、瓦斯预警浓度、报警浓度、断电浓度范围,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1、上引巷工作面甲烷传感器预警浓度0.8%CH4;报警浓度:1.0%CH4;断电浓度:1.5%CH4;复电浓度:<1.0% CH4;回风流甲烷传感器预警浓度0.8%CH4;报警浓度:1.0%CH4;断电浓度:1.0%CH4;复电浓度:<1.0% CH4。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2、一氧化碳传感器 工作面报警浓度:24ppm.(六)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一次,甲烷传感器和一氧化碳传感器每七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一次。每七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七)传感器经过调校检测误差仍超过规定值时,必须立即更换;安全监控分站、传感器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处理,在更换和故障处理期间必须采用人工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填写故障记录。(八)每天由监控员将监测日报表进行打印,并交矿长和矿总工审阅。三、防尘系统1、防尘水源来自地面防尘水池,容量为300m3,水压为4.5MPa,供水管径为DN50,三通为DN50,输送到工作面。2、工作面进行煤层注水及溜子机头、斗口及226-310南中巷均安装洒水、喷雾装置。3、管路系统:从地面-250北大巷226二轨下山226-310甩道石门226-310南中巷2263斗口2263下引巷2263工作面。四、绘制“一通三防”系统相关图纸。(一)通风系统图、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布置示意图见图6所示;(二)防尘系统示意图见图7所示。第三节  排水1、该工作面受小煤矿掠夺式回采过,不排除有老窿水威胁。2、工作面回采主要为老窑裂隙水和施工产生的污水,巷道要及时清理好水沟,通过水沟正常排水到226-310甩道临时水仓,水仓容积20m3, 排水设备型号BQW100-108/3-45、管路规格DN108。3、排水系统:工作面2263下引巷2263斗口226-310南中巷226-310甩道石门226-310临时水仓-250北运输大巷-250水仓地面。第四节  供电1、所有用电设施必须安装风电闭锁装置及瓦斯电闭锁装置。2、供电线路:由126采区变电所供电。3、2263工作面电源来之126采区变电所,动力电源取之126采区变电所动力变压器(型号KBSG315/6)。供电路线:126变电所226-250北大巷226二轨道下山226-310甩道石门226-310南中巷2263下引巷工作面。供电系统示意图见图8所示。图6:通风系统图、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示意图图7:防尘系统示意图第五节  压风、通讯、照明一、压风系统风源来自地面压风机房,压风机型号为SAV250-8A,管径为50,风压为0.6Mpa,迎头风压不小于0.4 Mpa。压风系统:地面压风机防副井-250北大巷226二轨道下山-310甩道石门226-310南中巷工作面。二、通讯系统1、通信设施型号规格:HAK-22、安装位置:在上引巷距上出口15m处;在上引巷距上出口15m处;226二轨绞车房;226二轨上车场硐室;226-310甩道车场硐室;126变电所;2263斗口硐室各安装程控电话一台。三、照明系统从226-310甩道车场至2263斗口处每间隔40m安装照明灯一盏,共安装8盏。灯的型号规格:DGS12W/127V,电缆型号:MY-2.5×2。压风、通信、照明系统示意图见图9所示。图8:供电系统示意图图9:压风、通信、照明系统示意图第五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一节  劳动组织一、作业方式采用“三八”制作业,即“班采班放”形式,当班采杠子下班放顶,当班放上班杠子的顶,每班作业时间为8小时。二、劳动组织工作面劳动组织方式采用分段作业。劳动组织图表见表8。表8:劳动组织图表工种 一班(人)二班(人)三班(人)合计(人)备注采煤支架工10101030放顶工3339材料搬运工2226斗口放煤工1113溜子司机66618机车司机1113维修工1113挂钩工2226绞车司机1113值班队长1113合计28282884三、编制正规循环作业图表二日一循环,即“见四放一”,循环进度为0.8m。正规循环作业图表见图10所示。图10:正规循环作业图表第二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工作面的主要经济技术参数见表9:表9: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工作面地质储量t2000002可采储量t1860003回采率%934循环进度米0.85循环产量吨2846月循环数(循环率)个(%)157月进度米128日产量吨1429月产量吨426010可采期月4411在册人数人9312出勤人数人8413出勤率%9014回采工效吨 工1.9715液压支柱丢失率316金属顶梁丢失率3第六章  煤质管理一、提高煤质的措施1、严格扒尖作业,搞好工程质量,严防漏包掉矸,放顶时必须挂好竹帘网,要求上平梁、下到底,严防老塘矸石串入工作面。2、若遇到30以上间矸,必须分采、分装、分运,决不允许混采、混装。3、坚持矸石“四捡制”,即工作面捡、溜子道捡、斗口装煤时捡、地面入仓时捡;并完善斗口和煤仓筛选系统;4、加强地面挖斗工作,防止装矸石矿车内的矸石混入煤中。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  一般规定一、开工前准备工作工作面施工前,由生产矿长与安全矿长负责组织,由采煤技术员负责传达贯彻矿业公司批准的马田矿业公司新星煤矿2263工作面采煤作业规程。所有采煤人员、瓦检员及有关生产管理人员都必须参加,贯彻后进行考试、签字,成绩合格方可上岗,不及格人员必须补考,补考合格方可上岗。考试成绩登记在本作业规程上。二、交接班要求交接班应做到四交:交任务、交措施、交设备、交安全;如当班的工作量,工作面的设备运转,顶板、支架及存在的隐患情况,下一班应注意的事项。不仅每班负责人要进行交接,各个岗位上的工人应交接,使下一个班能很快做到情况清,任务明,主动进行工作。交接班地点在工作面,交班时间为:早班为1:00,中班为9:00,晚班为17:00。三、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同时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切实把好质量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上班的工程由下班接班的值班队长、安监员、值班矿领导进行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管理。第二节 顶板一、防止片帮、冒顶安全技术措施1、回采工作面开工前,首先必须由班组长全面检查工作面安全情况,包括检查运输巷、回风巷、上、下出口是否畅通,支护是否完好等,如有隐患,必须妥善处理,确保安全后才准许工人进入工作面。2、每个工作人员必须经常地认真的检查工作面顶板、煤壁、支架、出口等情况,发现隐患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回采工作面必须经常保持二个畅通无阻的安全出口,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20m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该范围内巷道高度不得小于1.6m。4、采面必须经常备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即尾径14的圆树、单体梁(采面总数量的10%)、栓木棍、茅筱、竹帘网,存放于226-277甩道车场材料硐室内。5、采面所有支架要迎山有劲,架设牢固,严禁在浮煤浮矸上架设。6、采面必须按规定及时支护、并扒尖作业,严禁空顶采敞棚,损坏或失效的支柱必须立即更换。7、严禁乱采乱挖、放糊捡煤,实行正规循环。必须及时放顶,严禁超控顶距回采,回柱放顶必须坚持“三人放顶制”,即:一人摇回柱器和操作,一人观察顶板,一人搬运材料,回出来的材料不能堵塞后路。

    注意事项

    本文(马田矿业有限公司新星煤矿2263采煤作业规程.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