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沟尾矿库工程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勘察纲要.doc
-
资源ID:3893328
资源大小:596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许家沟尾矿库工程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勘察纲要.doc
攀枝花立宇矿业有限公司垭口选矿厂许家沟尾矿库工程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批准:审定:审核:技术负责: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二OO九年十一月六日目 录1.前 言11.1工程简介11.2勘察目的及编写勘察方案的依据1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简述52.1地形地貌52.2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52.3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62.4水文气象条件63.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布置83.1勘察工作方法83.2勘察工作量84.钻探、原位测试、取样技术要求124.1钻探技术要求124.2探槽124.3标准贯入试验技术要求124.4静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134.5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134.6波速测试技术要求134.7取原状土样、岩样技术要求14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的编写内容206.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及保证措施216.1质量及保证措施216.2环境及保证措施236.3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267.施工组织安排及进度计划317.1施工组织安排317.2投入设备327.3进度计划327.4工期进度计划横道图327.5进度保证措施347.6勘察服务工作大纲35附件部分: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任务书附图部分: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 前 言1.1 工程简介1.1.1 攀枝花市立宇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许家沟尾矿库位于攀枝花市米易县垭口镇潘家田村许家沟。攀枝花市立宇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设计规模为年产铁精矿80万吨,钛精矿8万吨,尾矿年产量160万吨。初期坝为堆石坝,坝顶标高为1579m,初期坝高55m,尾矿放矿方式采用上游法分散放矿,已堆积2级子坝,尾矿坝现状标高1600m,堆积坝坡比1:5。目前,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年产尾矿量已达近160万t,况且,尾矿库库区地形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本次设计拟将放矿方式由上游法改为下游法,最终设计标高1680m,尾矿库等别将达到二等库。库区地震烈度度。为满足尾矿坝下游法继续加高的需要,为下一步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我公司受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委托,进行该项目的勘察工作。1.1.2 根据国家标准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中第3.0.23.0.3条的规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定为甲级。1.2 勘察目的及编写勘察方案的依据1.2.1 勘察目的1.2.1.1 计算复核该尾矿坝的现状稳定性,计算复核最终堆积坝高时的稳定性。1.2.1.2 对初期坝下游库区的地貌特征进行描述。查明其地质构造。1.2.2 勘察要求1.2.2.1 尾矿堆积体1、查明尾矿堆积体的性质、组成、分布规律、密实程度和固结程度。2、查明尾矿堆积体的物理力学指标。(l)对尾矿砂需查明:颗粒分析、容重(天然容重、浮容重、饱和容重)、含水量、比重、饱和度、孔隙比、相对密度、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渗透系数、抗剪强度(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C、¢值)等;(2)对尾矿土需查明:天然容重、天然含水量、比重、饱和度、孔隙比、液限与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抗剪强度、垂直和水平方向渗透系数;(3)对尾矿土(尤其是软弱土)应进行固结不排水剪试验,测孔隙水压力,提供总应方法及有效应力法的抗剪强度指标;(4)进行动力性质试验,测定动模量、阻尼比以及液化应力比、动强度等指标。3、查明勘察期间浸润线的位置,给出浸润线的主剖面图。4、勘探孔深度应深入原自然地面1米以上。1.2.2.2 初期坝下游库区(主要水工构筑物有拦砂坝、排渗盲沟及排洪管线):1、地质构造(1)各地层的时代、成因、岩性与分布。(2)各地层的含水性及浸水软化性。(3)可致滑动的软弱土层的分布。(4)可致滑动的软弱结构带(面)的分布。(5)地质岩性构成。(6)岩层产状、厚度。(7)节理、裂隙构造发育情况。(8)有无岩石破碎带。(9)断裂、裂隙系统的发育程度,结构面的产状与力学性质。2、自然地质现象:(1)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对场地的影响程度。(2)流砂对场地的影响程度。(3)各种可溶岩的溶化程度。(4)上覆土层及风化层的分布厚度与性质。(5)岩石的风化程度及风化深度。3、水文地质条件:(1)透水层的透水性。(2)岩层含水性,含水层的位置,涌水量及补给条件。(3)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4、相应试验与分析:(1)地基稳定性。(2)地基土的压缩均匀性。(3)地基标准承载能力。(4)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5)预测工程建成后所引起的稳定性变化。1.2.3 编写勘察方案的依据1.2.3.1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及附图;1.2.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部标准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J11-86); 1.2.3.3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1.2.3.4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SDJ213-83);1.2.3.5 城市勘察物探规范(CJJ7-85);1.2.3.6 水电水利工程物探规程(DL/T5010-2005);1.2.3.7 冶金勘察物探规范(试行) (YBJ 41-1987);1.2.3.8 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经贸委2000年20号令);1.2.3.9 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1.2.3.10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79-98)1.2.3.11 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99)1.2.3.12 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1.2.3.13 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GB 145-90)1.2.3.14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1.2.3.15 国家标准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 50269-97)1.2.3.16 行业标准冶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YB 9081-97)1.2.3.17 行业标准冶金工业建设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YSJ202-88,YBJ1-88); 1.2.3.18 攀枝花市立宇矿业公司许家沟尾矿坝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2005年6月);1.2.3.19 攀枝花市立宇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许家沟尾矿库复测坐标系统技术小结(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一大队2009年7月16日)1.2.3.20 现场踏勘收集的其他相关资料。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简述2.1 地形地貌现有尾矿库和拟扩建的尾矿坝场地紧临攀枝花市立宇公司选矿厂,勘察场地总体地貌为低中山剥蚀构造地貌,地势南高北低。勘察场地南北向的许家沟纵贯,沟底宽约10-25m,一般宽度15m,多出露中等风化闪长岩,巨石林立,草木较茂盛;东西向为斜坡,左岸斜坡坡度约60º70º,局部近似垂直,右岸坡度约35º45º,量测坡脚处大面积闪长岩出露,沿坡脚至坡顶依次分布含块碎石粉质粘土和粉质粘土,两侧斜坡上无居民建筑,多为自然的高陡斜坡,草木茂密,岩体出露,有零星的陡坡农田。整个场地标高1350m1550m,相对高差约200m。2.2 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2.2.1 现有尾矿库初期坝:老尾矿库初期坝采用钢筋砼坝型,在初期坝之上采用当地土石料和粗粒尾矿砂碾压填筑子坝,子坝现高度已达20米。尾矿堆积体:尾矿堆积体大体呈上粗下细的规律沉积,其分界线与尾矿坝体的堆积倾向和倾角基本一致。尾细砂主要由0.0120mm颗粒组成,尾粉砂、尾亚砂主要由0.0050.25mm颗粒组成,尾重亚粘呈透镜体状分布,其分布范围较小。根据已有场地资料,扩建库区及现有尾矿库底部,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块碎石土()、晋宁期闪长岩()组成。2.2.2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黄褐色,主要由全-强风化闪长岩碎屑和少量闪长岩角砾组成,可塑-硬塑状,稍湿。该层主要分布在两侧斜坡坡顶,揭示层厚度为1.8-2.1米,在库区沟底分布少。2.2.3 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块碎石土()褐灰色,块碎石成分为闪长岩、花岗岩、砂岩、石英岩、辉长岩等,呈次棱角状,块径为20-200mm,最大块石3.5m,含量为50%-70%,粉质粘土充填,粉质粘土呈可塑-硬塑状,稍密-中密,稍湿-湿。该层分布于冲沟沟底及冲沟两侧斜坡中部,揭示层厚为0.9-3.8米。2.2.4 晋宁期闪长岩()该层分为三个亚层: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闪长岩。强风化闪长岩:褐黄色,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石英、长石、云母等,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裂隙极其发育,大部分矿物已风化为粘土矿物,差异风化明显,易开挖,该层为岩体上部,该层分布不普遍,主要分布在东侧斜坡中上部,钻探未揭露,仅在TJ5有揭露,估计该层厚度为2.0-5.0m。中等风化闪长岩:褐黄色,浅白色,裂隙较发育,裂隙内多有粘土、砂土等充填物,连贯性差,裂面附近矿物已风化变质,钻探岩芯多呈块状,坚硬,RQD=20-55%。该层为岩体中部,多分布在两侧斜坡,层厚3.4-6.3m,局部未揭穿。该岩层的饱和吸水率为2.2%,干抗压强度为35MPa,饱和抗压强度为27MPa,软化系数为0.77。微风化闪长岩:浅灰色,节理裂隙不发育,钻探岩芯多呈8-25cm柱状,坚硬,RQD=65-80%。该层为基岩下部,分布于整个场地,该层未揭穿。该岩层的饱和吸水率为0.69%,干抗压强度为84MPa,饱和抗压强度为80MPa,软化系数为0.95。2.3 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该区区域位置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中段,处于南北向断裂构造与早期东西向褶皱部位,构造形迹极为复杂。区域上位于南北向昔格达断裂与北北西向的树河普威断裂所夹持的断裂块上,昔格达断裂是全新世活动断裂,该断裂形成于晋宁期,历史上曾多次活动。早更新世时,该断裂作为边界对昔格达组沉积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导致昔格达变形。晚第四纪时断裂有明显的活动显示。尾矿库场地及附近无断裂构造发育,也未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判定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2.4 水文气象条件拟勘察区域气候总的属于高原型亚热带河谷气候,其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四季不明显,雨旱两季分明。但由于受海拔高程和地形的影响,垂直差异明显,小气候复杂多变。多年平均气温20,每年6-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90%左右,7-8月多暴雨,且多以雷降雨和夜雨的形式出现,年降雨量7501200mm,平均900。随着海拔高程的增高降雨量逐渐增加,沟谷地带一般小于800mm,而山岭地带为10001200mm。干旱时间长,日照充分,蒸发量大,年均蒸发量在沟谷地带23002900mm,山岭地带13501800mm。年平均相对温度一般为5560%,而旱季月平均相对湿度在48%以下,特别是45月份气温和蒸发量达全年最高峰。每年11月翌年3月为风季期,一般风速1.11.3m/s,最大风速13.3 m/s,风向多为西北。许家沟是安宁河水系支流,从南往北注入安宁河,沟谷汇水面积约12km2,有常年性地表水体,流量约20m3/d,雨季水量可增大几十倍以上,调查沟底洪水位比正常水位高出5m。3.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布置3.1 勘查的重点难点3.1.1 现有尾矿库中充填有大量软粘性尾矿和软土,地层变化很大,查明地层结构和各岩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较为困难。因此,我们准备在现场建立实验室;先静力触探,再进行钻探确定取土、标贯等试验位置;对于软粘性尾矿和软土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取样,砂性尾矿和砂层采用重锤少击法取样;3.1.2 确定尾矿库中浸润线的位置是我们本次勘察的重点之一,库区堆积体比较松散且含水量大易于扰动,在钻探过程中容易发生翻砂及塌孔现象,给确定浸润线的位置造成一定难度。因此,在浅部尾矿层中可采用套管护壁,并且干钻,确定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后,在地下水位以下饱和尾矿和土层中采取泥浆护壁。3.1.3 初期坝下游库区的排洪管线的勘查中由于地势高差达到100m左右,钻探很困难。因此,先采用EH-4高频大地电磁法进行探测,以测定地下隐伏断层、破碎带、地下洞穴,排洪管线下的地质条件,再采用少量钻探进行验证,对于非常困难位置,用槽探取土试验得到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3.2 勘察工作方法根据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的技术要求及拟建场地地质条件,同时考虑满足国家和行业规范中相应条款的要求,采用钻探、物探和原位测试为主,并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勘察方法进行工作。3.2.1 首先收集已有资料,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查明岩层、断裂、地质构造情况;3.2.2 对于新坝区域进行工程地质测绘;3.2.3 采用静力触探、钻探和探槽查明场地地层结构;3.2.4 在现场采取止水措施(下套管等方式)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对潜水与各层承压水的水位进行分层统计,并取样对其进行水质简分析,来判定水质对建筑材料有无侵蚀性。3.2.5 通过波速测试划分场地类别和抗震地段。3.2.6 通过钻孔注水试验确定土层的渗透系数。3.2.7 通过标贯、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原位测试等手段确定砂土、粘性土的状态,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提出合理的物理力学参数。3.2.8 在主剖面勘探线上,所有钻孔处均宜进行静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孔与钻孔间距不大于1.5m;3.2.9 场地处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或大于0.10g地区时,进行尾矿和坝基土的动力性质试验,测定动模量、阻尼比以及液化应力比、动强度等动参数指标。3.2.10 对坝基的粉土和粘性土层以及坝体以粉性和粘性为主的尾矿土层,按设计最终坝高的垂直压力进行固结试验,测定相应压力下各压力段的压缩模量及压缩指数、固结系数和先期固结压力。3.2.11 通过EH-4高频大地电磁法测定地下隐伏断层、破碎带、地下洞穴,排洪管线下的地质条件;3.2.12 通过钻孔设置水位观测孔,查明浸润线的变化规律。3.3 勘察工作量3.3.1 勘探点数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部标准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J11-86),尾矿堆积体区域共布置钻孔(58个)和静力触探孔(30个)。初期坝下游库区布置钻孔16个、动探孔21个和探槽3个。勘察工作量详见表3.3-1和表3.3-2。3.3.2 勘探点深度拟勘察区域地势变化大,钻孔和静探孔深度变化比较大,其深度详见勘察技术要求。 3.3.3 取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部标准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J11-86),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尾矿堆积体布置取土钻孔58个,标贯孔58个,预计取原状土样1434件左右,现场环刀取砂样180件,扰动样330件,取水样3组。初期坝下游库区布置取土钻孔48个,预计取原状土样70件左右,岩样18件,取水样3组。各实验项目和数量详见表3.3-1和表3.3-23.3.4 原位测试根据场地地层岩性,适宜测试场地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原位测试有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波速测试试验等。3.3.5 工程地质测绘对于新坝区域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测绘面积大约12平分公里。3.3.6 物探设计EH-4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测线2条,线距为50m,每条测线长2.5km,设计点距为25m。3.3.7 本次勘察预计工作量分别见表3.3-1和3.3-2: 尾矿堆积体预计勘察工作量汇总表 表3.3-1序号勘察项目勘 察 内 容单 位工 作 量备 注1钻探钻 孔m/孔2600/58泥浆护壁钻进2原位测试静力触探m/孔1345/30双桥波速测试m/孔660/6标准贯入试验次/孔1050/58钻孔注水试验台班18注水试验台班303取样原状土试样件/孔1434/58扰动砂样件330原状砂样件180现场环刀取样4室内岩土水试验常规物理性质组1050颗 分件1050常速法压缩件1050直剪(直 快)件90直剪(固 快)件180固结试验件30三轴(CU)件90三轴(CD)件90渗透试验(垂直、水平)件300垂直、水平各300件水质简分析组3动三轴试验(动强度)组10动三轴试验(动模量阻尼比)组105测量测放勘探点88控制测量组日186技术工作包括制定方案、技术及质量监督、资料整理等初期坝下游库区预计勘察工作量汇总表 表3.3-2序号勘察项目勘 察 内 容单 位工 作 量备 注1钻探钻 孔m/孔719/16泥浆护壁钻进探槽252原位测试动力触探m/孔45波速测试m/孔120/63物探EH-4大地电磁法点824取样原状土试样件70岩石试样件125室内岩土水试验常规物理性质组70颗 分件15常速法压缩件45直剪(直 快)件40直剪(固 快)件40三轴(CU)件15渗透试验(垂直、水平)件25垂直、水平各25件水质简分析组3岩石试验组186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km2107测量测放勘探点158技术工作包括制定方案、技术及质量监督、资料整理等4. 钻探、原位测试、取样技术要求4.1 钻探技术要求4.1.1 钻探开工前,所有钻探人员必须认真听取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钻探技术要求和钻探技术负责人介绍钻探技术方案。4.1.2 钻孔点位应设置有编号的标志桩。开工之前应按设计要求核对桩号及其实地位置,两者必须符合。点位平面允许偏差±0.25m,高程允许偏差±5cm。因障碍改变点位时,应及时将实际点位标明在平面图上。4.1.3 勘察点位:勘探点位采用全站仪测放,测放点位要求精确到0.2m,测放好的点位用木桩标明孔号后定位于场地,未经技术负责人同意不得随意移位。4.1.4 野外描述人员必须用钢尺测量钻杆长度,孔深测量要求精确度10cm,钻探过程中,技术人员随时检查孔深,误差在±10cm的孔深视为废孔。4.1.5 描述人员记录时应认真、及时、真实可靠,按回次进尺逐次记录,严禁事后追记。变层深度要求量测准确,原始记录签名必须齐全。钻孔完成后,保护好孔口,并在24小时后及时观测水位。4.1.6 所有钻孔终孔前均需通知技术负责人验收、复测孔深后方可终孔,经技术负责人签字收回记录。 4.1.7 在浅部尾矿层中可采用套管护壁,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干钻鉴定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才可以加水或泥浆钻进。在地下水位以下饱和尾矿和土层中宜采取泥浆护壁。在碎石类土和破碎岩体中可视需要采用优质泥浆、水泥浆或化学浆护壁。冲洗液漏失严重时,应采取充填、封闭等堵漏措施。4.1.8 提拔钻具或取土器开始速度应稍慢,保持向孔底通气通水,并及时向孔内补充泥浆,以确保泥浆护壁效果。4.1.9 钻进中孔内水头压力不得小于孔周地下水压,采取缓压慢提。4.1.10 在尾矿和土层中回次进尺不宜超过1.0m,在岩体中回次进尺不得超过1.5m,在重点研究部位回次进尺不宜超过0.5m。重点研究的坝体沉陷和变形部位、滑动面、渗漏带和破碎带应连续取芯。 4.2 探槽 4.2.1 探槽开挖宽度为1.0m,深度为挖穿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进入坡洪积块碎石土至少1.0m;4.2.2 探井的深度不超过地下水位;4.2.3 探井中分别平行和垂直层理采取试样,进行相应的室内渗透试验。4.3 标准贯入试验技术要求4.3.1 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阻力,避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 击/min;4.3.2 在孔壁不稳定时宜采取套管护壁或泥浆护壁的回转钻进法钻进,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土再进行试验;4.3.3 贯入器打入土中15cm 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 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当30cm内击数已达50击时,可停止贯入,但应丈量并记录余尺。4.3.4 严格按钻探委托书规定的深度进行标贯,如有变化,由技术人员现场通知。4.4 静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4.4.1 静力触探试验孔与钻孔间距不宜大于1.5m,试验宜在钻探之前进行;4.4.2 静力触探探头在试验前必须标定,每一个孔试验前都应检查探头质量。4.4.3 静力触探探头应均速垂直压入土中,贯入速率为1.2m/min;4.4.4 深度计录的误差不应大于触探深度的±1%;4.4.5 当贯入深度超过30m,或穿过厚层软土后再贯入硬土层时,应采取措施阻止孔斜或断杆,也可配置测斜探头,量测触探孔的偏斜角,校正土层界线的深度;4.5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4.5.1 采用自动脱钩落锤装置;4.5.2 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入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偏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宜每分钟1530击;4.5.3 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20cm宜转动探杆一次;4.5.4 重型、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以每贯入10cm的的锤击数为试验指标,以N63.5和N120表示;4.5.5 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50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4.6 波速测试技术要求4.6.1 采用单孔波速;4.6.2 测试孔应垂直;4.6.3 将三分量检波器固定在孔内预定深度处,并紧贴孔壁;4.6.4 采用地面激振或孔内激振;4.6.5 结合土层布置测点,测点的垂直间距宜取12m 。层位变化处加密,并宜自下而上逐点测试。4.7 注水试验4.7.1 试坑开挖:在拟定的试坑位置,挖一个圆形或方形试坑至预定深度,在试坑底部一侧再挖一个注水试坑,深1520cm,坑底应修平,并确保试验土层的结构不被扰动;4.7.2 铁环安装:在试坑内放入铁环,使其与试坑紧密接触,外用粘土填实,确保四周不漏水,在环底铺23cm厚的粒径510的细砾作为缓冲层;4.7.3 流量观测及结束标准:将量桶放在试坑边,向铁环注水,使环内水头高度保持在10cm,观测记录时间和注入水量。开始5次观测时间间隔5min,以后每隔30min测记一次,并绘制Q-t曲线。当观测的注入流量与最后两小时的平均流量之差不大于10%时,试验即可结束。4.8 钻孔注水试验4.8.1 造孔与试段隔离:用钻机造孔,预定深度下套管,如遇地下水位时,应采取清水钻进,孔底沉淀物不得大于5cm,同时防止试验土层被扰动。钻至预定深度后,采用栓塞和套管进行试段隔离,确保套管下部与孔壁之间不漏水,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对孔底进水的试段,用套管塞进行隔离,对孔壁和孔底同时进水的试段,除采用栓塞隔离试段外,下入护壁花管,以防孔壁坍塌。4.8.2 流量观测及结束标准:试段隔离以后,用带流量计的注水管或量筒向试管内注入清水,试管中水位高出地下水位一定高度(或至孔口)并保持固定,测定试验水头值。保持试验水头不变,观测注入流量。开始1min观测5次,5min间隔测5次,以后每隔30min测记一次,并绘制Q-t曲线。当观测的注入流量与最后两小时的平均流量之差不大于10%时,试验即可结束。4.9 工程地质测绘4.9.1 地质观测点的布置、密度和定位按下列要求进行:4.9.1.1 在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标准层位和每个地质单元体应有地质观测点;4.9.1.2 地质观测点的密度应根据场地的地貌、地质条件、成图比例尺和工程要求等确定,并应具代表性;4.9.1.3 地质观测点应充分利用天然和已有的人工露头,当露头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数量的探坑或探槽;4.9.1.4 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应根据精度要求选用适当方法;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软弱夹层、地下水露头和不良地质作用等特殊地质观测点,宜用仪器定位;4.9.1.5 测绘的比例尺,本次勘察可选用1:1000;4.9.1.6 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地质单元体(滑坡、断层、软弱夹层、洞穴等),采用扩大比例尺表示;4.9.1.7 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不应低于3mm。4.9.2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包括下列内容:4.9.2.1 查明地形、地貌特征及其与地层、构造、不良地质作用的关系,划分地貌单元。4.9.2.2 岩土的年代、成因、性质、厚度和分布;对岩层应鉴定其风化程度,对土层应区分新近沉积土、各种特殊性土;4.9.2.3 查明岩体结构类型各类,结构面(尤其是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和性质,岩、土接触面和软弱夹层的特性等,新构造活动的形迹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4.9.2.4 查明地下水的类型、补给来源、排泄条件,井泉位置,含水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深度、水位变化、污染情况及其与地表水体的关系;4.9.2.5 搜集气象、水文、植被、土的标准冻结深度等资料;调查最高洪水位及其发生时间、淹没范围;4.9.2.6 查明岩溶、土洞、滑坡、崩塌、泥石流、冲沟、地面沉降、断裂、地震震害、地裂缝、岸边冲刷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形成、分布、形态、规模、发育程度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4.9.2.7 调查人类活动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包括人工洞穴、地下采空、大挖大填、抽水排水和水库诱发地震等;4.10 EH4大地电磁法技术要求4.10.1 勘探点布置为满足勘查要求,物探设计EH-4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测线2条,线距为50m,每条测线长2.5km,设计点距为25m。4.10.2 观测点的布置电偶极方向用罗盘指示,用皮尺测量偶极距离,并进行地形改正,误差小于0.5m,方位差小于1º。4.10.3 平行试验在开展工作的前一天做平行试验,检测仪器是否工作正常,两个磁棒相隔5米远,平行放在地面,两个电偶极子也平行。4.10.4 电极的布置技术工作共用4个电极,每两个电极组成一个电偶极子,为了便于对比监视电场信号,其长度都为25m,为了保证Y-Dipole电偶极子的方向与X-Dipole的相互垂直,用森林罗盘仪确定方向,误差±0.5º;电偶极子的长度用测绳测量,误差±0.5m。4.10.5 磁棒布置技术磁棒离前置放大器大于5米,为了消除人文干扰两个磁棒埋在地下至少5厘米,用罗盘定方向使其相互垂直,误差控制在±2º,且水平。所有工作人员离开磁棒至少5米,尽量选择远离房屋、电缆、大树的地方布置磁棒。4.10.6 AFE(前置放大器)布置技术电、磁道前置放大器放在测量点上,即两个电偶极子的中心,为了保护电、磁道前置放大器首先接地,远离磁棒至少5米。4.10.7 主机布置技术主机放置在远离AFE(前置放大器)至少5米的一个平台上,而且操作人员最好能看到AFE和磁棒的位置。4.11 取原状土样、岩样技术要求4.11.1 取样时,应对软土采用薄壁取土器进行快速连续静压法取土,当土层硬时,可采用锤击法。4.11.2 土样取出后,应立即密封好,贴好标签,直立安放,并要求当天送至试验室。土样封好后应置于阴凉处,严禁受日光暴晒和雨水冲洗,运送过程中严禁撞击震动以免土样扰动。4.11.3 严格按钻探委托书规定的深度进行取土,取土器和铁皮必须清洗干净,对不合格土样,必须及时补取。4.11.4 在尾矿、软土和砂土中采用套管护壁时,取样位置应低于套管底3倍孔径的距离;4.11.5 放置取土器前应仔细清孔,孔底残留的浮土厚度不得大于取土器上端废土段长度(活塞取土器除外);4.11.6 取土器应缓慢均匀下放,严禁冲击孔底;4.11.7 软粘性尾矿和软土宜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取样,砂性尾矿和砂层宜采用重锤少击法取样;4.11.8 刃口卷折、内壁锈蚀或活塞不灵的取土器不得使用;4.11.9 取土器提出地面后,严禁敲打和水冲,应用专用工具取出试样,并立即密封和妥善存放。4.11.10 试样必须及时贴上标签。标签上应填写工程名称、勘探点及试样编号、取样深度、试样等级、试样主要特性、取样日期和取样人等内容。4.11.11 各钻孔技术要求如下:尾矿堆积体区域钻 探 技 术 要 求孔号孔深取 土 或 贯 标 深 度 备 注(m)JT171静力触探孔JT270静力触探孔JT349静力触探孔JT452静力触探孔JT553静力触探孔JT683静力触探孔JT786静力触探孔JT881静力触探孔JT977静力触探孔JT1069静力触探孔JT1167静力触探孔JT1262静力触探孔JT1352静力触探孔JT1438静力触探孔JT1542静力触探孔JT1620静力触探孔JT1715静力触探孔JT1815静力触探孔JT1920静力触探孔JT2020静力触探孔JT2130静力触探孔JT2247静力触探孔JT2338静力触探孔JT2445静力触探孔JT2520静力触探孔JT2628静力触探孔JT2720静力触探孔JT2830静力触探孔JT2917静力触探孔JT3028静力触探孔ZK135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235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340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462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558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672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782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887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989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1097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11101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12106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13103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1473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1572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1669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1791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1825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1929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2017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2123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2221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2355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2425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2535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2619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2735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2827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2925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3014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3125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3229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3317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3446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3516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3643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3733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3840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3936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4066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4145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4248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4348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4435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4551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4665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4725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4825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4927取土标贯孔:1.5、3、4.5、6、7.5ZK5048取土标贯孔:1.5、3、4.5、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