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

    • 资源ID:3892497       资源大小:447KB        全文页数:7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

    × × 县 × × 煤 矿采区设计说明书× × 单位二OO×年×月× × 县 × × 煤 矿采区设计 工 程 编 号: 建 设 规 模:××万t/a 设计单位(盖章):设计单位负责人:项 目 负 责 人:××煤矿(盖章):矿 长: 总 工 程 师: 二OO×年×月×日参与设计人员名单专 业姓 名职务或职称采 矿通风安全机电运输地质测量经 济目 录前 言1第一章矿井概况5第一节 概况5第二节 矿井现状6第二章 矿井地质8第一节 地层8第二节 地质构造8第三节 煤层、煤质9第四节 开采技术条件10第三章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3第一节 水平采区划分13第二节 采区储量14第三节 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5第四章 采区布置16第一节 采区巷道布置16第二节 巷道掘进19第三节 采煤方法25第五章 通风与安全27第一节 概 况27第二节 通 风27第三节 通风设施及防止漏风、降低风阻措施35第六章 主要设备36第一节 提升设备36第二节 排水设备40第三节 通风设备41第四节 压风设备44第七章 采区供电46第一节 供电方式46第二节 电力负荷46第三节 采区供电48第四节 井下通讯48第八章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50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52第一节 瓦斯灾害防治措施52第二节综合防尘措施53第三节消防火措施53第四节水害防治措施54第五节顶板事故防治措施54第六节运输事故防治措施56第七节提升事故防治措施57第八节电气事故防治措施61第九节 井下安全监控系统及自救器配备63第十节 矿山救护63第十章 技术经济64第一节 建井工期64第二节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66第三节 建设投资估算67第四节 采区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9附 录1、采矿许可证;2、煤炭生产许可证;3、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证书;4、安全生产许可证;5、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6、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7、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附 图序号图 名图号比例备注1井上、下对照平面图1:2000新制2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1:2000新制3采区巷道布置A-A´剖面图1:2000新制4采区机械配备平面图1:2000新制5工作面采煤方法支护图示意新制6通风系统示意图(投产时)示意新制7采区供电系统图示意新制8采区通讯系统图示意新制9安全监测监控传感器布置平面图1:2000新制10压风系统管路布置平面图(避难所)1:2000新制11消防、防尘洒水系统布置平面图1:2000新制12避灾线路示意图示意新制前 言矿井位于××县城北东×°方向,直线距离约×km,行政区划属××县××乡××村。该矿于××年建矿,××年正式投产,×××年核定生产能力×万t/a,实际生产能力为××万t/a。矿井东西平均长约×km,南北平均宽约×km,矿区面积××km2,许可开采标高××××m,许可开采×煤层。根据××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本矿井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独立保留矿井,为保证矿井正常生产,根据××煤炭工业局×煤通20088号关于切实做好煤矿矿井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全市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现委托我单位编制采区设计。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组织项目组开展现场调查工作,收集地质及生产技术资料,考察安全生产条件等,经综合分析研究,编制本设计。一、设计编制依据1、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2、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3、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4、采区地质说明书;5、××煤炭工业局(××公司)关于切实做好煤矿矿井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 通号);7、××县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做好煤矿矿井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8、煤矿安全规程;9、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1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7部局文件安监总煤调(2007)95号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11、××煤炭工业局关于严格控制煤矿矿井入井人数加强安全监管的通知(煤发200719号);12、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炭工业局××煤行管号关于贯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对煤矿安装“三条线”和在小煤矿实施“三推行”的实施意见;13、设计单位现场调查、实测、收集的资料。二、设计的指导思想及技术原则1、充分利用现有井巷工程及设备、设施,优化矿井生产系统,提高矿井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规、规程、规范及政策,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遵循“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方便实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尽量采用与矿井相适应的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力求布局合理,系统完善,环节畅通,实现矿井正规、安全、稳定生产。3、按照小型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要求,配备安全设施、设备。坚持 “三同时”原则,尽力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注重环境保护。4、为减少岩石巷道,设计采用以煤巷布置系统为主。三、设计要点1、采区巷道布置设计采区运输大巷、轨道上山、回风上山、总回风平巷均布置在C3煤层中。采区上部车场采用平车场,中部车场为甩车场,下部车场采用高低道车场。2、采煤方法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炮采工艺,单体液压支柱配绞接顶梁支护顶板、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3、采区提升、运输工作面的运输机巷用一台刮板运输机通过联络巷与轨道平巷的矿车人力运输至甩车场,通过矿用防爆提升绞车下放至下车场,人力运输至地面。4、通风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回采工作面为“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配抗静电阻燃胶质风筒进行压入式通风。5、采区排水矿井为平硐开拓,上山开采,工作面的涌水通过轨道运输巷,轨道上山,东运输大巷的巷道水沟自流排放至地面。6、采区供电根据采区电力负荷统计,采用660V电源下井供井下提升及采掘设备用电,其供电回路采用装有选择性漏电保护的专用开关和专用线路供电。 7、安全监控利用矿井现有KJ73N型监控系统及地面设施,按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有关规定安装增加补充各类传感器,一旦出现瓦斯超限,自动切断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用电设备电源,保障矿井生产安全。矿井消防、防尘、压风自救管路及通讯系统等按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文件规定装备。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设计采区生产能力:×万t/a。2、设计采区服务年限:×年。3、设计采区数及工作面数:1个采区、1个回采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4、采区移交生产时井巷工程量共计×m,掘进体积×m3(其中利用井巷×m)。5、直接工效:2.1t/工。6、采区劳动定员:××人。7、采区固定资产静态投资:×万元其中:井巷工程:×万元设备及工具器购置费:×万元安装工程:×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8、采区施工工期:×个月。五、问题与建议1、本次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地质勘查程度较低。报告中缺乏断层、矿井水文、瓦斯等资料,因此造成本次设计部分内容设计深度受到限制,仅为方案设计。2、建议加强地质工作和水文地质工作,探明矿区范围内的老窑分布及积水情况和断层情况,采取措施,防止老窑水、采空区积水和断层水等对矿井开采的危害。3、建议加强瓦斯工作,对低瓦斯矿井中的高瓦斯区域,按高瓦斯矿井进行管理。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 概况一、位置及交通矿井位于××县城北东×°方向,直线距离约×km,行政区划属××县××乡××村。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 ××。矿区有××km简易矿山公路与主干线公路相接,至××市公路里程约××km,交通较为方便。二、地形地貌矿区属云贵高原边缘强烈切割的中高山地形地貌,受控于××支流××河水系,山势陡峻,沟谷发育。区内地势东西高南北低,地形切割深度多在×m以上,地貌类型属中低山。地形坡度在××°间。见井上、下对照平面图。三、地表水系矿区属××支流××河水系,山势陡峻,沟谷发育。地形坡度在××°间,有利于地表水与大气降水的排泄,不利于向下渗透补给,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弱。区内无地表水体和常年性河流,但季节性支沟十分发育,大气降水沿支沟流出矿区,汇入矿区以北的××河。四、气象及地震1、气象区内气候属温和潮湿型,秋下天气晴朗,冬春雨雾绵绵。根据气象站资料,区内历年平均气温17.8,最冷为1月份,最低气温2.46,最热为7月份,最高气温可达34.3。年平均日照时间为××h,较同纬度地区偏少。年平均无霜期××天,历年平均降雨量为××mm,蒸发度为××mm。68月为主要降雨季节,雨量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9月到次年5月为旱季。2、地震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烈度属7度区,属地震活动强烈区。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2日颁发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所列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五、矿区经济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杂居少数苗族。当地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洋芋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是茶叶、烤烟、油桐、天麻、竹笋、水果。区内工业不发达,仅有少量煤矿企业,且其生产规模均较小。原煤除少量供××县工、农业及生活用煤外,大部份销往四川、重庆等地。区内农用电网已改造完成,电信通讯方便。第二节 矿井现状一、矿井开拓矿井采用××开拓,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矿区范围内现共有×个井筒,即××与风井。主井位于矿井中部,井口坐标:X×,Y×,Z×m,=×°;风井位于矿井上部边界,井口坐标:X×,Y×,Z×m,=×°。主井从煤层顶板进入,按×的坡度于×m后揭穿×煤层,沿×煤层走向向西布置运输大巷,通过×煤层上山,总回风平巷与风井联通,形成矿井生产、通风系统。二、水平划分、采区划分与标高矿井许可开采标高+×+×m,垂高×m;矿井东西走向长约×km,南北宽约×km;煤层平均倾角×°。矿井未进行水平划分及采区划分。 三、矿井生产能力该矿于××年建矿,××年正式投产,××年核定生产能力×万t/a。而实际矿井现有生产能力仅为×万t/a左右。矿井现仅有1个残采区生产(11区),1个回采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布置极不正规,采用爆破落煤,木支护控制顶板,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四、主要生产系统现生产残采区运输平巷、回风联络巷均布置在煤层中。运输平巷采用梯形断面,金属棚支护,净断面× m2;回风联络巷采用梯形断面,金属棚支护,净断面为×m2。 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风井安设两台××型主要通风机,回采工作面为“U”形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主井、运输平巷均采用人力推车运输;工作面煤炭采用钢溜槽自溜。 矿井为平硐开拓,上山开采,无排水设备。 矿井现为双电源供电,下井电源采用660V低压下井。低压下井直达各用电作业点。 矿井安设有××型监测监控系统。 第二章 矿井地质第一节 地层一、矿井出露地层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分别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2m)、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宣威组(P2x)、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和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其中宣威组为含煤地层。二、煤系地层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属陆相含煤沉积,根据岩性及含煤特征,可划分为三段:1、下段岩性为灰色粘土夹深灰色中厚层状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细砂岩,含0.5m1.6m厚的菱铁矿层,含大量植物化石碎片及菱铁矿结核,底部见厚约27m的灰白色铝土质泥岩,顶部为灰色粘土岩、间夹煤线及薄煤层。该段厚30100m,平均70m。2、中段该段厚3050m,岩性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夹有煤线及薄煤层4层。3、上段该段厚3042.5m,属陆相含煤沉积,岩性为灰色中厚状细砂岩、粉砂岩,夹煤层6层,主要可采煤层为C3煤层, C1、C2、C4、C5、C6均为不可采煤层。第二节 地质构造矿区位于兴隆场向斜南东翼。矿区地层总体为一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向345°355°,倾角20°35°。根据勘查规范DZ-T0215-2002构造复杂程度标准,本矿井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本次设计区域内无褶皱,无断层。第三节 煤层、煤质一、煤层宣威组含煤14层,自上而下编号为C1、C2、C3、C4、C5、C6C14,其中仅上段的C3煤层全区可采。现将C3煤层特征简述如下:C3煤层(俗称高炭):位于宣威组中上部,层位稳定,煤层厚度本区为1.2m1.6m,本次设计区域平均厚度为1.4m,煤层结构单一。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和灰色厚层状粉砂岩,直接底为粘土岩和中厚层状细砂岩,属较稳定煤层。(见煤层特征表)。 煤层特征表 表231特征煤层厚度(m)倾角(°)容重(t/m3)夹矸(层)复杂程度稳定性顶底板C31.4241.500简单较稳定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和粉砂岩,直接底为粘土岩和中厚层状细砂岩二、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上部为暗淡型煤,中部为半暗型煤,下部为亮煤,以块状结构为主。中、上部颜色为灰黑浅灰色,性脆,光泽较强。上部煤岩成份以镜煤为主,镜煤呈细条带至线理产出,贝壳状断口;中部以暗煤成份为主,丝炭呈不规则状断续产出,光泽暗淡;下部煤岩成份以暗煤和亮煤为主,呈条带状及透镜状结构。煤层平均体重1.50t/m3。2、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C3煤层化验指标为:水份(Mad)3.01%,灰份(Ad)26.6%,挥发份(Vdaf)××%,固定炭(Fd)××%,发热量(Qb.ad)××MJ/kg,全硫(St,d)××%,磷(Pd)0.005%。C3煤层为低水份、中灰、特低挥发份、低硫、低磷、中热值煤;煤类为无烟煤三号,工业牌号WY03,可作工业和民用用煤。第四节 开采技术条件一、瓦斯根据××煤炭工业局××年×月的审定结果: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m3/t,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m3/min;最大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m3/t,最大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m3/min。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二、煤尘爆炸危险性、煤自燃倾向性××年×月委托××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对××煤层进行了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及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鉴定结论为C3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属类,为不易自燃。三、地温根据邻近区域调查情况及矿井生产揭示,现开采区域属地温正常区,无热害危及矿井安全生产。四、工程地质条件该矿开采煤层赋存于二叠系上统宣威组中上部,C3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和灰色厚层状粉砂岩,直接底为粘土岩和中厚层状细砂岩。综上所述:矿井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五、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属××支流××河水系,山势陡峻,沟谷发育。地形坡度在2035°间,有利于地表水与大气降水的排泄,不利于向下渗透补给,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弱。区内无地表水体和常年性河流,仅有小股季节性支沟,大气降水沿支沟流出矿区,汇入矿区以北的××河。矿井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通过裂隙渗入井下,小窑积水也是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随采空区面积增大,充水量亦会增加,特别是小窑采空区积水,必须采取“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有效措施进行防范,不要误穿采空区积水区造成突水事故。1、地层含(隔)水性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为灰色灰黑色块状灰岩夹燧石条带,厚达300m以上,分布于矿区南部,在地表裂隙、溶洞与陷落漏斗等卡斯特地貌发育地段,极易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条件充分,在深部形成较为丰富的含水层,但岩溶地下水位远低于最低开采标高,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为灰色、浅灰色凝灰岩、致密块状玄武岩,含稀疏团块、星点状黄铁矿,厚约××××m,是良好的隔水层,对下部的茅口组强岩溶含水层进行阻隔。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为泥岩弱含水隔水层,厚约122m。虽然砂岩、粉砂岩中裂隙、孔隙含水,出露于斜坡地带,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但砂岩的厚度仅为23m,并有泥岩、粘土岩阻隔,故矿区仅形成封闭独立水含水体。宣威组为飞仙关组鲕粒灰岩与茅口组灰岩之间的良好的隔水层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分布在矿区北部,为岩溶及裂隙含水,水量丰富,属强含水层,但远离矿山开采煤层,对煤层开采无影响。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灰色中厚层状鲕粒灰岩,局部具岩溶空洞及裂隙,砂岩、粉砂岩裂隙较发育,为裂隙、溶水含水层,但该层多位于山脊附近,常形成陡坡,不利于大气降水向本层渗透,故在深部的含水量不大。2、老窑水和生产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1)老窑水对矿床的充水影响矿区沿煤系地层的煤层露头附近,有较悠久的采煤历史,大部分属无规划的小业主、村民开采,开采技术落后,老窑的规模及延伸较小,巷道长度及延伸一般小于100m,主要为平硐开拓,自然排水,但部分老窑的暗斜井仍存着一定的积水,数量数十方至数百方不等。若揭穿老窑,可形成老窑突水,并有部分老窑与地表水产生水力联系。因此,老窑积水对矿床充水有较大的影响。(2)生产矿井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矿井主要开采×煤层,采用平硐开拓上山开采,自流排水。充水来源为顶板含水层的滴水、淋水,采空冒落裂隙沟通地表,大气降水和季节性小溪渗入,对矿井产生充水。 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类型矿区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较大,地表水及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但多以地表径流的方式迅速排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弱,存水条件差。开采煤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质构造简单,主要含水层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组中砂岩、粉砂岩中裂隙、孔隙含水,其富水性弱。因此,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以裂隙弱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简单型。煤层底板为隔水性较好的泥岩,顶板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地层含水性弱,现矿井正常涌水量×m3/h,最大涌水量×m3/ h。第三章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一节 水平及采区划分 一、 水平划分及采区划分 因矿井生产至今,没有明确的、合理的进行水平划分及采区划分,在生产部署、采掘接替、能力持续稳定及矿井发展的过程中难以进行有效的指导、规划、部署、安排和落实,矿井安全生产带有盲目性、短期性、临时性和突击性,造成采掘接替严重失调,安全生产得不到保证,生产能力难以提高,矿井效益长期低下,并严重制约矿井的发展。为此,需对矿井水平及采区进行合理的划分。1、水平划分根据矿井许可开采标高+×+×m,垂高×m,煤层平均倾角×°。全矿井设计二个水平,即主平硐水平(×m水平)和×m水平。主平硐水平开采标高+×+×m,垂高×m;××m水平开采标高+××+×m,垂高×m。2、采区划分矿井东西走向长约×km,南北宽约×km。主平硐水平即×m水平划分为两个采区,即以主平硐为界划分为××采区、××采区两个采区进行开采。其中××采区为现生产区,也为残采区,剩余储量仅为××万t。××m水平划分为两个采区,同样以主平硐为界划分为××采区、××采区两个采区进行开采。3、采区接替水平接替为:主平硐水平××m水平。采区接替为:××采区××采区××采区××采区。二、设计采区现生产区为××区,也为残采区,剩余储量仅为××万t。故选主平硐水平××采区作为××残采区的新接替采区进行采区设计。1、采区地形地貌设计采区内地势东高西低,地表最大标高为××m,最大埋深为××m,为中高山地形地貌,设计采区内无“三下采煤”。2、采区位置本次设计采区位于矿井××水平××部,主平硐以××××m××m标高间的××煤层。3、采区范围本次设计采区开采标高××m××m,垂高××m,采区走向长约××m,倾斜宽约××m,面积约××万m2。三、设计采区区段划分根据设计采区12采区开采范围,沿倾斜方向共划分为××个区段,每个区段斜长约××m,每个区段两翼各布置一个后退式工作面,工作面斜长约××m。首采工作面为××工作面。第二节 采区储量1、采区地质储量根据框算,本次设计采区内××煤层保有资源量××万t(122b)。2、采区工业资源/储量由于设计区域资源类别均为122b,则采区工业资源/储量与采区地质储量相同,为××万t。3、采区设计资源/储量矿井边界煤柱按××m留设,经计算煤柱量为××万t;采空区防水煤柱按××m留设,经计算煤柱量为××万t。采区工业储量扣除矿井永久煤柱后,得到采区设计资源/储量为××万t。4、采区设计可采储量设计采区运输大巷,即矿井东运输大巷需留设煤柱,按××m留设,经计算煤柱量为××万t;设计采区××条上山需留设煤柱,按单侧××m留设,经计算煤柱量为××万t。采区设计资源量扣除主要井巷煤柱后乘以采区回采率(按85%计算),得到采区设计可采储量为×× 万t。第三节 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一、工作制度矿井年工作日330d,“三、八”作业制度,“两采一准”循环作业方式。二、设计能力本次设计能力按矿井核定生产能力设计,即××万t/a。三、服务年限根据矿井基础储量及资源类型、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开采方式等情况,采区储量备用系数取1.4,则采区设计服务年限为:T式中:T采区设计服务年限,a;Zk采区设计可采储量,万t;A采区设计生产规模,万t/a;K储量备用系数,取1.4。采区服务年限T138.6 /(9 ×1.4)3.1a第四章 采区布置第一节 采区巷道布置一、开采顺序采区各区段开采顺序:自上而下、由东向西开采,首采工作面为××工作面,即××工作面××工作面××工作面××××工作面。区段内采用后退式开采。二、采区巷道布置设计采区的运输大巷、材料上山、回风上山、总回风平巷均布置在煤层中。采区上车场采用平车场,中部车场为甩车场,下车场采用高低道车场。见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剖面图。三、回采工作面1、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回采工作面巷道由工作面轨道平巷、运输机巷、联络巷、回风平巷及开切眼组成。工作面轨道平巷通过留设煤柱护巷作为下一区段的回风巷。2、首采工作面设计采区首采工作面布置在首采区段东翼 (区段标高+××+××m),工作面编号为××。采煤工作面平均纯煤厚××m,平均倾角为××°,工作面走向长××m,倾斜宽××m。3、工作面长度及推进度工作面长度是决定其产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适当加大工作面长度可减少工作面的准备工程量,提高回采率。但工作面过长会导致工作面推进度下降,降低正规循环率,不利于矿井高产、稳产、安全生产。根据矿井煤层条件,设计确定回采工作面长度××m。工作面年生产时间按330d、“三、八”制作业、“两采一准”循环作业方式,日循环进度××m、正规循环率0.80计算,则年推进度为××m。4、工作面生产能力工作面生产能力按下式计算:A采n·I·M·L··C·103式中:A采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万t/a;n回采工作面个数,1个;I工作面长度,首采工作面长80m;M纯煤厚度,C3煤层首采面煤厚 1.4m。L工作面走向年推进度,528m;煤层容重,1.50t/m3;C工作面回采率,95%。A采1×80×1.4×528×1.50×0.95/10008.43(万t/a)5、采区生产能力掘进煤按10计算,则矿井生产能力为:A矿8.43×1.19.3(万t/a)经计算,一个回采工作面能满足矿井9.0万t/a的设计生产能力。四、采区生产系统1、煤炭运输工作面煤炭自溜至运输机巷、通过刮板输送机转载至联络巷装入矿车,由人力推运至采区中部车场,经轨道上山由绞车下放至采区下车场而进入东运输大巷。2、矸石运输掘进工作面矸石由人工推运至采区中(上)部车场,经采区轨道上山由绞车下放至采区下车场而进入东运输大巷。3、材料及设备运输材料、设备通过轨道上山提升绞车提升至采区中部车场,经人力推运至工作面下口。4、采区通风回采工作面:新鲜风流从轨道上山、中部车场、工作面轨道平巷(运输机巷)进入工作面,污风经工作面回风平巷进入总回风平巷排出地面。掘进工作面:新鲜风流从轨道上山、中部车场通过局部通风机压入掘进工作面,污风经回风上山进入总回风平巷排出地面。5、主要硐室通风消防材料库位于新鲜风流中,未独立配风;采区绞车房采用独立配风。6、排水矿井采用平硐开拓,12采区为上山开采,无排水设备,矿井涌水通过水沟自流排放。 7、压风矿井井口附近建有地面压风机房,井下主管管径为DN80,支管管径为DN40。8、消防及防尘风井井口附近,××m标高建有××m3高位水池,水源取自山泉水。井下防尘主管管径为×,支管管径为×。见消防、防尘洒水系统布置平面图。见采区机械配备平面图。第二节 巷道掘进一、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主平硐、采区上、下车场、绞车房半圆拱断面,锚喷支护,锚喷采用砂浆锚杆,锚深1.8m,锚杆间、排距1.0m,喷浆厚度80mm;总回风斜井、消防材料库均采用等采用半圆拱断面,砌碹支护。 东运输大巷、轨道上山、回风上山、区段轨道平巷、运输机巷、联络巷及区段回风平巷均采用梯形断面,矿用工字钢架棚支护;开切眼为矩形断面,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支护。二、巷道掘进进度指标掘进指标:岩石平巷100m/月,岩石斜巷70m/月,半煤岩巷150m/月,煤巷200m/月。三、掘进方法、掘进面个数及掘进机械设备采用钻爆法掘进,岩巷采用光面爆破,同时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为2个。煤岩巷采用风动凿岩机和煤电钻打眼,人工装载,矿车装运。四、生产时期采掘比例正常生产时期,1个回采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采掘比为1:2。五、移交生产时井巷工程量设计区域移交生产时,采区施工井巷长度总计××m(新施工××m,维护利用××m),其中岩巷××m(新施工××m),半煤岩巷(新施工)××m,煤巷(新施工)××m,井巷工程量总计××m3。井巷工程量详见附表4-2-1。巷道断面图详见附图4-2-1、4-2-2、4-2-3、4-2-4。表4-2-1 井巷工程量汇总表序号巷道名称断面积(m2)巷道长度(m)掘进体积(m3)净掘进煤巷半煤岩岩巷一井筒1主平硐(利用)6.291702回风斜井(利用)6.055小计225二消防材料库及通道5.117.0231218三主要运输大巷及回风巷1东运输大巷6.298.3845337962总回风平巷4.595.583882165小计8415961四采区巷道1采区下车场8.169.46707582信号硐室283轨道上山6.297.3127526684回风上山5.66.6027526685采区绞车房672 6采区上车场8.169.46454877顶板绕道4.365.341839778甩车道4.595.585027991231工作面回风平巷4.595.584452376101231工作面运输机巷4.595.583591917111231工作面轨道平巷4.595.583591917121231开切眼3.93.987339131231联络巷(5个)3.94.8725122141232掘进运输机巷4.595.58141783151232掘进轨道平巷4.595.58162865161232联络巷(2个)3.94.871049小计87205135616255第三节 采煤方法一、采煤方法选择1、开采技术条件煤层呈单斜构造,煤层倾角××°,总体为由上向下(由浅至深)逐渐变缓。设计采区煤层倾角平均为×°(首采工作面倾角平均为×°),无断层发育。采矿许可证许可开采×煤层,赋存较稳定,属中厚煤层。本次设计开采×煤层,煤层平均厚为×m。煤层顶底板以层状结构软岩岩组为主,其次为层状结构软硬相间岩组。××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类,不易自燃。根据××煤炭××2008年12月的审定结果,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矿区范围内无冲击地压,地温正常;矿区水文地质简单,正常涌水量××m3/h,最大涌水量××m3/ h。2、采煤方法选择矿井可采煤层为缓倾斜中厚煤层,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炮采工艺。 二、回采工艺生产能力为××万t/a,首采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m,煤层倾角××°,设计采用炮采工艺。1、落煤:首采工作面纯煤厚度为××m,采用×-×型湿式煤电钻打眼,“三花眼”布置,炮眼长度××m,炮眼间距××m××m,与煤壁夹角××°,使用3号煤矿安全炸药,毫秒电雷管引爆。2、装煤:工作面煤炭自溜。3、运煤:运输顺槽采用刮板输送机转载。4、顶板控制及采空区处理:工作面平均采高××m,设计采用DW18-400/11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护顶板,排距1.0m,柱距0.8m,“五·三”排控顶,最大控顶距5.3m,最小控顶距3.3m。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放顶步距2.0m。采煤工作面回采时,各工序按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以及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执行。见工作面采煤方法支护图。三、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按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规定,各煤层采区回采率取85%,各煤层工作面回采率均为95%。第五章 通风与安全第一节 概 况一、瓦斯根据××煤炭××2008年12月的审定结果: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m3/t,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m3/min;最大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m3/t,最大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m3/min,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二、煤尘爆炸危险性、煤自燃倾向性××年××月×日委托××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对××煤层进行了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及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鉴定结论为××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属类,为不易自燃。三、地温及冲击地压井田范围内属于地温正常区,无冲击地压。第二节 通 风一、通风系统及通风方式根据矿井开拓布置,主平硐位于矿井中部,回风斜井位于矿井上部。主平硐为进风井,回风斜井为回风井。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新鲜风流由主平硐进入,经东运输大巷、采区下车场、轨道上山、中部车场、进入工作面轨道平巷(运输机巷)至工作面,污风经工作面回风平巷进入总回风平巷排出地面。 详见通风系统示意图。二、掘进通风及硐室通风1、掘进通风掘进工作面选用××型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局部通风机配阻燃、抗静电胶质风筒进行压入式通风。2、硐室通风绞车房位于新鲜风流中,采用独立配风;井下消防材料库处于新鲜风流中,采用全风压并联通风。三、风量、风压及等积孔计算(一)风量1、总风量计算(1) 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所需风量计算Q4Nk式中: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据计算为51人;4每人每分钟供风标准,m3/min;k通风系数,矿井采用分列式通风,k取1.20。Q4×51×1.20244.8(m3/min)4.08m3/s(2)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它地点实际需风量进行计算Q(Q采Q掘Q硐Q它)×k 式中:Q采、Q掘、Q硐、Q它分别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独立通风硐室及其它行人、维护巷道所需风量总和(m3/s);k同上。 采煤工作面需风量计算a、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矿井二氧化碳涌出量大于瓦斯涌出量,且二者比值超过1.5(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总回风巷瓦斯允许浓度为1%,而二氧化碳允许浓度为1.5%),因此设计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进行计算。Q采67×q采×kc式中:q采回采工作面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0.57m3/min;kc采煤工作面因二氧化碳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炮采工作面可取1.42.0,设计取kc2.0。 则采煤工作面需风量为:Q采67×0.57×2.076.4(m3/min)1

    注意事项

    本文(煤矿采区设计说明书.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