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防洪防潮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资源ID:3886113       资源大小:5.58M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防洪防潮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防洪防潮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平潭综合实验区堤防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一六年一月目 录1工程概况41.1工程地理位置及规模41.2总平面布置及主尺度41.3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82环境现状调查概述142.1海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与评价142.2海洋沉积物现状调查结果与评价162.3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62.4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价242.5鸟类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262.6围填海充填材料的分析与评价262.7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262.8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27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83.1水文动力及冲淤变化影响分析283.2水质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293.3沉积物环境影响分析303.4生态环境(含渔业资源)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303.5工程建设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314环境保护对策措施344.1施工期环境保护对策措施344.2运营期环境保护对策措施385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结论405.1工程分析结论405.2环境质量现状综合分析与评价结论405.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435.4环境风险评价结论445.5公众参与调查结论445.6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441工程概况1.1工程地理位置及规模平潭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东濒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距台湾新竹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海岛。本项目选址位于平潭县海坛岛西侧沿海,主要在原有幸福洋围堤工程的基础上对现有堤坝进行加固,配合水闸工程,于堤坝东侧形成约2.3km2的防洪蓄水区域(仅包括海域部分面积),有效提高沿海防灾减灾能力。项目所在地理位置详见图1-1-1。工程位置图1-1-1 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本项目主要对现有幸福洋海堤进行加固,涉及加固的海堤总长5.08km(全部利用现有的堤坝 工程进行扩建),海堤轴线基本沿旧海堤布置,北边从幸福水闸开始,向南大致沿幸福洋二期、一期围垦海堤至竹屿湾口。经改建后,幸福洋海堤防潮标准由10-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主要建筑物级别1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临时建筑物级别4级;位于海堤上的幸福水闸、芦南水闸防潮标准为100年一遇,主要建筑物级别1级,次要建筑物级别3级,临时建筑物级别4级,水闸起排洪及挡潮作用。本项目的总投资为308019.35万元。1.2总平面布置及主尺度幸福洋片区的水利设施内容主要包括了幸福湖、芦南湖、竹屿湖、8条水渠,加固堤坝及水闸工程等组成,其中涉海部分主要包括了幸福湖、芦南湖、6#排洪渠、4#排洪渠、5#排洪渠、3#排洪渠、9#排洪渠、7#排洪渠、幸福水闸、芦南水闸及海堤工程。具体涉海工程建设情况见表1-2-1和图1-2-1。表1-2-1 幸福洋片区工程内容情况统计表建设内容幸福洋片区整体工程幸福洋片区涉海工程用海面积(公顷)长度(km)用海面积(公顷)长度(km)海堤加固(包括幸福水闸、芦南水闸)30.69435.0830.69435.08幸福湖83.9962-83.9962-芦南湖66.70-52.6634-竹屿湖190.90-00滞洪湖总计341.5962-136.6596-1#排洪渠12.503.56002#排洪渠36.006.66003#排洪渠18.20042.0218.20042.024#排洪渠15.003.809.14751.315#排洪渠24.93081.9724.93081.976#排洪渠30.85383.4230.85383.427#排洪渠41.407.104.25590.629#排洪渠5.25880.835.25880.83排洪渠总计183.843829.3692.647210.17总计556.1343260.0011管理海岸线管理海岸线图1-2-1 工程总平布置图图1-2-1a 放大的海堤北段平面布置图图1-2-1b 放大的海堤中段平面布置图图1-2-1c 放大的海堤南段平面布置图图1-2-1d 放大的幸福湖平面布置图图1-2-1e 放大的芦南湖平面布置图1.3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1.3.1工程设计方案1、海堤结构方案(1)堤身结构海堤防潮标准为100年一遇,此类标准下海堤工程的级别为1级,海堤堤顶高程按1级水工建筑物允许越浪设计。防浪墙顶高程设计7.9m,堤顶高程6.7m,防浪墙高1.2m。本项目海堤是对幸福洋一期、二期围海老海堤加固改造,海堤采用复合斜坡式断面。海堤设计堤顶高程6.70m,堤顶宽度7m,堤顶外海侧设置1.2m高C25混凝土防浪墙,防浪墙顶高程为7.90m,堤顶内侧设M7.5浆砌石排水沟,堤顶为C30混凝土路面结构;海堤在迎水坡4.8m高程设一宽度为4m的消浪平台,消浪平台上下边坡坡比分别为1:2.0和1:3.0,消浪平台采用500mm厚C20埋石混凝土结构,以便于兼作休闲亲水平台使用,上下坡均采用1.0t/只(尺寸1.1m×1.1m×0.66m)的混凝土四脚空心方块护面,四脚空心方块底部依次为300mm厚干砌块石及300mm厚碎石垫层,垫层与堤身填砂间铺二层高强机织土工布作为反滤层,以防止堤身吹填砂外漏导致堤身塌陷,另外,下坡采用较缓的边坡,也有相同的考虑,上坡因主要是回填土方,具备一定粘性,不容易流失,故用较陡的边坡;鉴于海堤背水坡今后回填开发时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且海堤面朝大海,重要性较高,故海堤背水坡采用1:3.0临时边坡,且坡面用300mm厚石渣作为临时保护措施;堤身在4.80m高程左右以下,两侧采用冲灌沙袋填筑小棱体,中间吹填砂,为减少海砂冲刷,在每层棱体顶部高程处用一层冲灌沙袋保护下部吹砂,4.80m高程以上,考虑方便施工车辆通行,采用土方回填;海堤外海侧坡脚采用抛石压载来维持海堤的抗滑稳定,内侧坡脚为便于今后回填场地进行基础处理及节省投资,吹填砂外加冲灌沙袋保护作为压载。护面结构采用1.0t/只(尺寸1.1m×1.1m×0.66m)的混凝土四脚空心方块,其下层根据老海堤地形的不同采用碎石或者抛块石找平或直接铺置四脚空心方块。(2)海堤基础设计幸福洋海堤西侧堤段,堤轴线大部分是沿原老围海海堤布置,因为老海堤建设已久,在老海堤的自重作用下,海堤底部淤泥已经基本固结完成,在此基础上增加海堤高度不需要特别进行堤基础处理,仅需要通过增减堤前压载长度和厚度来保正堤身的整体稳定即可。(3)堤坝加固范围本项目堤坝扩建范围包括三部分。其一为幸福水闸以南至小结屿北侧水闸北端;该段加固堤坝均在现有堤坝工程上进行建设,不涉及海岸线及海岛的使用问题,亦不改变现有堤线走向;其二为结屿以南至马腿屿,其中结屿端不涉及海岛使用,扩建堤坝不会影响到现有海堤连岛现状,堤坝靠近结屿段逐渐收缩至现有堤坝宽度范围;与马腿屿连接部分为芦南水闸,该水闸涉及海岛使用(马腿屿岛为有居民海岛)。本段加固堤坝不涉及无居民海岛的使用问题,不改变现有堤线走向;其三为马腿屿以南至竹屿湾顶部分,该段海堤加固工程不涉及无居民海岛使用问题,不改变现有堤线走向。2、水闸工程结构方案本工程共布置2座水闸,幸福水闸(净宽50m,底板高程-3.00m)、芦南水闸(净宽35m,底板高程-3.00m)。水闸均承担挡潮及排洪功能。本工程布置的2座水闸外海设计潮位重现期均为100年,内侧防洪水位重现期为50年。根据水文调蓄计算比较,幸福水闸外海设计潮位5.15m,内河设计洪水位2.73m,水闸净宽50m,底板高程-3.00m;芦南水闸外海设计潮位5.15m,内河设计洪水位2.58m,水闸净宽35m,底板高程-3.00m。为便于水闸泄洪开启时消能,水闸孔数一般宜为单数,且钢闸门较为经济的宽度一般为7m10m左右,根据此原则,按调蓄计算确定的水闸净宽,初步拟定各水闸孔口尺寸见表1-3-1。表1-3-1 水闸规模表 单位:m项目幸福水闸芦南水闸备注孔口规模5-10×5.55-7×5.5孔数-宽×高总净宽5035底板高程-3.0-3.03、排洪渠及滞洪湖幸福洋片区涉海部分包括6个排洪渠、2个滞洪湖,湖堤型设计均采用自嵌挡墙复式断面,堤顶宽度为3.5m,在1.3m高程设3.0m宽亲水休闲平台,平台下部为自嵌砼生态挡墙,平台上部为约1:3土坡连接至堤顶,采用草皮护坡,堤身表层采用土方填筑,下部采用回填开挖料,自嵌挡墙堤脚为防止冲刷及均衡应力,抛少量块石保护。防洪堤基础大部分采用打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部分靠近山体地质较好堤段采用直接开挖成渠道。幸福洋片区河道及湖周排洪渠自嵌挡墙复式断面推荐方案。本工程的排涝标准均采用20年一遇。表1-3-2 幸福洋片区滞洪湖及湖周防洪堤主要特性表湖名称P=2%设计洪水位(m)防洪堤顶高程(m)湖底高程(m)防洪堤高度(m)湖周防洪堤长度(m)幸福湖2.833.40-2.505.903659芦南湖2.583.10-2.505.603759合计163591.3.2工程施工方案1、主体工程施工本工程包括水闸工程、海堤工程、滞洪湖、排洪渠等部分,各部分内容包括土方开挖及回填、基础处理(含吹填砂)、砌石工程和砼工程等。本工程各项工程同步安排施工,海堤加固部分采用逐段施工,先进行基础开挖及处理,紧接着砌筑海堤结构,然后回填堤后土方。穿插进行水闸工程施工,保证水闸与海堤的衔接。除砂碎石垫层铺筑和土工布铺设以人工作业为主外,其余项目施工均以机械为主,以便加快施工进度。(1)土方开挖土方开挖前,先根据各段的开挖和填筑量,以及各填筑分区对土料的要求,进行开挖总体规划,争取做到开挖渣不二次倒运,填筑料满足设计要求,以节省工程造价和保证施工质量。土方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力开挖为辅,大部分采用1.0m3反铲挖掘机挖,开挖断面比较小的部分,采用0.5m3挖掘机开挖。开挖料就近临时堆放于堤后侧,供土方回填使用,余料直接做为场地回填使用。少量边角处和桩间土采用人工开挖,人力开挖采用人工装斗、人力挑运后在河道两侧就近堆存。河道土方开挖和围堰拆除由1.0m3反铲挖掘机沿轴线采用后退法施工,直接装8t自卸汽车运至工作面上料。基础开挖土方的可利用料,在土方开挖时就近堆存在河道两侧,待防洪堤挡墙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开始回填施工。(2)土方回(夯)填堤身回填土滞后挡墙进行,自下而上分层填筑逐层上升。填筑土方大部分直接利用开挖料,小部分在土料场取料,由1.0m3反铲挖掘机挖装8t自卸汽车运至工作面直接上料,采用分层填筑,采用74kW履带拖拉机或振动碾压实,边角处由蛙式打夯机夯实。施工回填土方尽量利用开挖渣,外购回填料由8t自卸汽车直接运至工作面直接上料,由推土机推平压实,根据作业条件采用机械或人工分层夯实。夯填砂性土采用自下而上分层填筑逐层上升,分层厚度控制25cm以内,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大于8cm,分层填筑面做成2%4%的排水横坡,确保施工层表面无积水,夯填粘性土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压实含水量±2%之内。(3)基础处理基础处理工程主要包括吹填砂、灌注桩、深层搅拌桩、和抛石护脚等。基础处理要求高,应由专业施工队伍负责作业。高压旋喷桩施工采用地质钻机造孔,施工时,沿设计孔位布置套管,钻机安放在设计孔位上,钻机完成钻孔和插管两道工序后,在喷管插入到设计深度后,由下而上进行喷射作业,最后进行孔口回填。深层搅拌桩由深层搅拌机预搅下沉至底,慢提喷浆至顶,重复搅拌下沉,重复搅拌喷浆上升到顶,使原位地基土和水泥浆混和在一起,形成桩体。抛石护脚所需块石由自卸汽车运输入仓,少量辅以人工抛填。抛石选择在水位较低时,由58t自卸汽车运至工作面,直接抛填。(4)砼工程施工本工程砼主要集中在水闸和海堤工程的砼结构,砼浇筑前,先进行扎筋、立模、搭设仓面脚手架和清仓等工作,防洪堤及海堤工程混凝土用量不大,砼由0.4m3拌和机供料,人工推双胶轮车直接入仓浇筑,防浪墙砼搭仓面入仓浇筑。水闸工程砼考虑外购商品砼,泵送入仓,更好地满足建设的需要。预制砼由8t自卸汽车直接运至场内,人工旱地安装。(5)浆砌条(块)石砌体石料全部采用外购,由汽车或拖拉机运到各堤段施工现场堆放,砌筑时由双胶轮车运至工作面,由人工抬运、人工砌筑。砌石施工前,土基应整平夯实,并铺设碎石垫层,块石冲洗干净,敲掉薄棱边角,堆存于便于抬运的地方,避免停工待料和长距离搬运。块石理砌护脚采用花缝砌筑施工,砌筑时块石大面朝上,大块附边,以加强稳定。浆砌石采用座浆法施工,挡墙面采用勾缝处理。砌体完成后,洒水养护。砌石所需砂浆由附近砂浆拌和机拌制,双胶轮车运至工作面,搭仓面或人工挑运入仓。(6)碎石垫层和土工织物铺设施工基础碎石垫层所需的碎石料直接从市场购买,由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根据放样范围、定点定量有序进行摊铺,人工整平,板式震捣器振实。土工织物根据施工图要求的规格,采取搭接连接,人工逐幅铺设。土工织物铺设后,经检查合格,方可进行基础垫层施工,在铺设后的土工织物上作业,要小心施工,避免损坏土工织物。海堤的主要施工工艺如下:车运块石至海堤位置,低潮水位时施工,平均低潮位为-2.25m,现状滩涂面高程普遍为-2.0m以下。抛石采用车抛,车抛由12t自卸汽车赶潮运输至工作面抛投,然后已推土机推至设计位置;此后进行护坡和护面的施工。2、水闸工程施工本工程包括两处水闸的施工,其中幸福水闸为现有水闸,由于水闸破旧,需要达到设计标准需要对水闸进行拆除,并重新新建水闸。幸福水闸前期利用原闸导流(即幸福水闸分期实施,先围右侧两孔施工,随后拆除旧闸,进行左侧水闸施工;芦南水闸一次性挡水施工)。施工工序均先进行便道填筑,随后进行导流围堰填筑,围堰采用袋装沙工艺。下一步进行水闸基础处理,紧接进行基坑开挖,然后是水闸下部结构浇筑及上部结构浇筑,最后进行设备安装及建筑装修。在风化基岩位置采用风镐和震冲锤破碎至设计高程,然后挖除。施工结束后,采用挖掘机将围堰挖除。水闸施工工艺:拟采用袋装砂围堰,水闸主体结构干法施工。水闸基底施工,采用风镐和震冲锤破碎施工。围堰拆除:采用挖掘机同时向围堰两侧挖除。3、堤连岛施工本项目堤坝包括小结屿以北段、结屿至马腿屿段、马腿屿以南段。其中小结屿以北段海堤连接西小结屿岛的为现状堤坝,堤坝工程不会影响到海岛部分,无连岛工程。结屿至马腿屿段中,连接结屿段的为加固堤坝,连接马腿屿段的为芦南水闸,不涉及堤坝连岛工程。马腿屿以南段的堤坝与马腿屿相连。因此,本项目建设主要与结屿、马腿屿两个海岛存在堤连岛工程,结屿为无居民海岛、马腿屿为由居民海岛。连岛处堤坝工程施工采用筑岛填筑法推进填筑,施工工艺上与堤坝的主体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基本一致。为了保护无居民海岛,连接结屿的堤坝在靠近海岛处,断面收缩,堤坝外侧镇压层不影响到海岛海岸线,老海堤上方的抛石也在堤坝范围内开展,不新增压占海岛海岸线及海岛陆域。2环境现状调查概述2.1海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与评价采用现场调查和收集历史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工程附近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与评价。为满足本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国家海洋局宁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在2015年8月开展了平潭幸福洋海堤工程海域的水质、沉积物、生态环境的调查工作。同时收集了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4年春季、2013年秋季在工程附近海域进行的海水水质、沉积物和海洋生态环境的调查资料,资料引自平潭综合实验区猴屿海域填海造地工程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2.1.1调查站位1、2014年春季、2013年秋季调查调查在平潭海坛海峡布设20个水质监测站位、10个沉积物监测站位、12个生物生态监测站位及三条潮间带调查断面。调查站位分布见图2-1-1。图2-1-1 2014年春季、2013年秋季调查站位示意图2、2015年8月调查2015年8月13日15日开了大潮期20个水质站位的监测、10个站位的沉积物监测以及12个站位生物生态、9个站位生物质量、12个站位的渔业资源监测;另外在2015年8月12日13日,开展了三条潮间带底栖生物断面的调查。调查站位分布见图2-1-2。图2-1-2 2015年8月监测站位图2.1.2调查结果与评价春季监测海域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铜、铅、锌、铜、等要素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汞、镉大部分站位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少量站位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pH、无机氮含量大部分站位符合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少量站位符合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秋季监测海域pH、溶解氧、石油类、镉、铅、砷、铜、锌等要素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汞大部分站位符合一类部分站位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的含量基本上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部分站位超过二类符合三、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含量大部分站位符合三、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少量站位超过了四类海水水质标准。2015年8月监测海域除部分站位的DO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各有10%的站位超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有5%的站位超超二、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余的pH、硫化物、挥发酚、COD、油类、汞、砷、铜、铅、镉、总铬、锌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2.2海洋沉积物现状调查结果与评价2.1.1调查站位2015年8月对项目海域共开展10个站位的沉积物中pH、Eh、硫化物、有机碳、油类、重金属(汞、砷、镉、铅、铜、锌、铬)等要素采样分析,监测点位布置见图2-1-2。2.2.2沉积物现状调查结果及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8月项目海域全部站位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石油类、硫化物、汞、砷、铜、铅、镉、铬、锌的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项目海域沉积物质量较好。2.3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3.1叶绿素a2014年春季各监测站位的叶绿素a含量介于0.98g/L1.39g/L之间,平均为1.12g/L;叶绿素a含量最高为站位PT18,最低为PT08。叶绿素a含量正常。2013年秋季各监测站位的叶绿素a含量介于0.83g/L1.22g/L之间,平均为1.03g/L;叶绿素a含量最高为站位PT10,最低为PT01。叶绿素a含量略低。2015年8月海域叶绿素a含量均值为0.80g/L。其中表层叶绿素a含量均值为0.87,变化范围介于0.38g/L1.50g/L之间;底层共有9个站位,叶绿素a含量均值为0.68,变化范围介于0.41g/L1.23g/L之间。2.3.2浮游植物(1)2014年春季调查种类: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35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数量最多,有27种,占77.1%;甲藻门8种,占22.9%。各站浮游植物种数介于9种19种之间,各站种类数有一定差别,其中PT18站位最多,PT04站位最少。主要优势种为三角角藻、夜光藻、奇异菱形藻和具槽直链藻等。密度:本次调查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介于1.28×105个/m31.89×106个/m3之间,平均为6.04×105个/m3,其中PT08站位最高,PT10站位最低。多样性:对本次调查各站位浮游植物样品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2.59,最大值为PT17站的2.88,最小值为PT10站的2.15;种类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71,最大值为PT15站的0.81,最小值为PT09站的0.61;丰富度指数d平均为0.63,最大值为PT18站的0.97,最小值为PT04站的0.43;群落优势度D平均为0.59,最大值为PT04站0.74,最小值为PT01站的0.47。总体来看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一般。(2)2013年秋季调查种类: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53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数量最多,有48种,占90.6%;甲藻门5种,占9.4%。各站浮游植物种数介于6种28种之间,各站种类数差别较大,其中PT10站位最多,PT04、PT09和PT18站位最少。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星脐圆筛藻、琼氏圆筛藻和中心圆筛藻等。密度:本次调查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介于2.28×103个/m34.48×105个/m3之间,平均为6.45×104个/m3,其中PT10站位最高,PT09站位最低。多样性:对本次调查各站位浮游植物样品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2.92,最大值为PT10站的3.59,最小值为PT09站的1.82;种类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79,最大值为PT18站的0.91,最小值为PT17站的0.68;丰富度指数d平均为0.88,最大值为PT10站的1.51,最小值为PT04站的0.39;群落优势度D平均为0.50,最大值为PT07站0.79,最小值为PT10站的0.34。总体来看该调查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较高,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一般。(3)2015年8月种类:本次调查项目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31属62种。其中硅藻55种,占88.7%,是项目海域的主要类群;甲藻7种,占11.3%。项目海域各站浮游植物物种数介于15种42种之间,各站种类数差别较大,其中20# 站位最多,3#站位最少。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布氏双尾藻、旋链角毛藻、洛氏角毛藻、奇异菱形藻和琼氏圆筛藻,其中中肋骨条藻优势度最大,细胞数量占项目海域细胞总密度的47.72%。密度:项目海域浮游植物样密度变化范围介于1.36×105个/m34.14×106个/m3之间,平均为1.22×106个/m3,其中总细胞密度在19#站位最高,15#站位最低。多样性:本次调查各站位多样性指数H介于1.423.88之间,平均值为2.93;均匀度指数J介于0.360.87之间,平均值为0.64;丰富度指数d介于0.711.99之间,平均值为1.26;群落优势度指数D介于0.210.79之间,平均值为0.54。2.3.3浮游动物(1)2014年春季调查种类:共鉴定浮游动物9大类35种(不含浮游幼体),其中桡足类15种,介形类2种,端足类2种,十足类1种,毛颚类2种,被囊类2种,磷虾类1种,涟虫类2种,水母类9种。各站浮游动物种类数介于15种26种之间,其中最大值出现在PT09和PT20站,最小值出现在PT12站。主要优势种类为中华哲水蚤、薮枝螅水母和蔓足类无节幼体。密度与生物量:本次调查浮游动物个体密度介于59.1个/m3147.1个/m3之间,平均为88.9个/m3,个体密度最大值出现在PT20站,最小值出现在PT06站;各站生物量介于14.7mg/m3133.3mg/m3之间,平均为46.6mg/m3。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PT18站,最小值出现在PT01站。多样性分析:本次调查各站位多样性指数H介于2.983.65之间,平均值为3.36;均匀度指数J介于0.660.89之间,平均值为0.77;丰富度指数d介于1.983.15之间,平均值为2.68;群落优势度指数D介于0.290.56之间,平均值为0.44。总体来看,该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较高,优势度中等,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良好。(2)2013年秋季调查种类:共鉴定浮游动物8大类28种(不含浮游幼体)。其中桡足类18种,糠虾类1种,十足类2种,毛颚类2种,被囊类1种,磷虾类1种,涟虫类2种,水母类1种。各站浮游动物种类数介于6种18种之间,其中最大值出现在PT09站,最小值出现在PT10站。主要优势种类为精致真刺水蚤和太平洋纺锤水蚤。密度与生物量:本次调查浮游动物个体密度介于5.8个/m343.7个/m3之间,平均为18.5个/m3。个体密度最大值出现在PT08站,最小值出现在PT13站;各站生物量介于10.0mg/m3123.6mg/m3之间,平均为29.1mg/m3。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PT20站,最小值出现在PT09站。多样性分析:本次调查各站位多样性指数H介于2.253.48之间,平均值为2.88;均匀度指数J介于0.610.94之间,平均值为0.81;丰富度指数d介于1.364.33之间,平均值为2.81;群落优势度指数D介于0.350.64之间,平均值为0.49。总体来看,该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较高,优势度中等,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一般。(3)2015年8月调查种类:本次监测共鉴定浮游动物15大类57种,其中桡足类17种,水母类9种,端足类3种,糠虾类2种,毛颚类2种,莹虾类2种,鱼卵仔稚鱼2种,栉水母类2种,十足类2种,被囊类1种,介形类1种,磷虾类1种,原生动物1种,此外还鉴定浮游幼虫11类。各站浮游动物种类数介于14种32种之间,其中最大值出现在20#站,最小值出现在3#站。主要优势种为齿形海萤、短尾类溞状幼虫、亨生莹虾、精致真刺水蚤和双生水母。密度与生物量:本次调查浮游动物个体密度介于36.50个/m3317.12个/m3之间,平均为128.50个/m3,个体密度最大值出现在19#站,最小值出现在3#站;生物量介于54.58mg/m3649.00mg/m3之间,平均为180.55mg/m3。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16#站,最小值出现在2#站。多样性分析:本次调查各站位多样性指数H介于2.284.13之间,平均值为3.37;均匀度指数J介于0.490.90之间,平均值为0.75;丰富度指数d介于2.504.43之间,平均值为3.36;群落优势度D指数介于0.250.71之间,平均值为0.48。总体来看,该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较高,优势度中等,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良好。2.3.4底栖生物(1)2014年春季调查种类:共鉴定底栖生物95种,其中多毛类占绝对优势,有52种,占总种类数的54.7%;其他动物16种,占16.8%;甲壳动物13种,占13.7%;软体动物9种,占9.5%;棘皮动物5种,占5.3%。各站位底栖生物种类数介于5种31种之间,其中PT04站最高,PT18站最低。主要优势种类为凸壳肌蛤、梯额虫和似蛰虫等。密度与生物量:各站底栖生物栖息密度介于35个/m2810个/m2之间,平均为274.2个/m2,其中PT17站位最高,PT04站位最低,栖息密度组成上多毛类占绝对优势,各站平均值为166.7个/m2,占60.8%;各站底栖生物生物量介于3.10g/m2103.05g/m2之间,平均为26.45g/m2,其中PT17站位最高,PT04站位最低,生物量组成上多毛类占优势,各站平均值为10.27g/m2,占38.8%。多样性分析:本次调查各站位多样性指数H介于1.724.33之间,平均值为3.24;种类均匀度指数J介于0.400.97之间,平均值为0.83;丰富度指数d介于1.424.52之间,平均值为2.99;群落优势度指数D介于0.280.81之间,平均值为0.46。总体来看,该调查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均较高,优势度较低,底栖生物多样性较好。(2)2013年秋季调查种类:共鉴定底栖生物66种,其中多毛类占绝对优势,有35种,占总种类数的53.0%;甲壳动物12种,占18.2%;软体动物和其他动物各7种,各占10.6%;棘皮动物5种,占7.6%。各站位底栖生物种类数介于3种21种之间,其中PT04站最高,PT18站最低。主要优势种类为奇异稚齿虫、滑指矶沙蚕和模糊新短眼蟹等。密度与生物量:各站底栖生物栖息密度介于40个/m2190个/m2之间,平均为87.9个/m2,其中PT04站位最高,PT10站位最低。栖息密度组成上多毛类占绝对优势,各站平均值为58.8个/m2,占66.8%;各站底栖生物生物量介于2.90g/m233.40g/m2之间,平均为8.96g/m2,其中PT04站位最高,PT08站位最低。生物量组成上甲壳动物占优势,各站平均值为3.98g/m2,占44.4%。多样性分析:本次调查各站位多样性指数H介于1.164.02,平均值为2.87;种类均匀度指数J介于0.730.97之间,平均值为0.96;丰富度指数d介于0.603.81之间,平均值为2.11;群落优势度指数D介于0.260.90之间,平均值为0.47。总体来看,该调查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相对较高,优势度较低,底栖生物生物多样性一般。(3)2015年8月调查种类: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8个类群58种。其中环节动物种类最为丰富,共26种,占底栖生物种类组成的44.8%;其次为甲壳动物16种,占27.6%;棘皮动物5种,占8.6%;软体动物4种,占6.9%;脊索动物3种,占5.2%;星虫动物2种,占3.4%;纽形动物和螠虫动物各1种,各占1.7%。各站位底栖动物种类数变化范围为018种,平均7种,19#底栖动物种类数最多,7#和9#测站最少,未采集到底栖动物。优势种仅有1种,为凸壳肌蛤,属于软体动物类群。密度与生物量:项目海域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变化范围在5个/m24570个/m2之间,平均为572个/m2,12#测站的栖息密度最大,5#测站最小;项目海域底栖动物生物量变化范围在0.30g/m21327.10g/m2之间,平均值为152.95g/m2,12#测站的生物量最大,20#测站最小。多样性分析:本次调查各站位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003.57,平均值为1.69;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是0.001.00,平均值为0.64;丰度指数d变化范围是0.002.92,平均值为1.48。总体来看,项目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间个体数分布均匀性较好,但物种丰富度一般。2.3.5潮间带生物(1)2014年春季调查种类:本次调查共鉴定潮间带生物114种。其中软体动物最多,为37种,占总种类数的32.5%;多毛类次之,为33种,占28.9%;甲壳动物32种,占28.1%;其他动物9种,占7.9%;棘皮动物3种,占2.6%。调查海区潮间带生物的主要优势种类为凸壳肌蛤、角海蛹和菲律宾蛤仔。P1断面共鉴定潮间带生物33种(包括定性和定量样品),其中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均为11种,各占33.3%,甲壳动物7种,占21.2%,其他动物4种,占12.1%;该断面主要优势种类为苇氏毛带蟹、红刺尖锥虫和锥唇吻沙蚕。P2断面共鉴定潮间带生物49种,其中甲壳动物17种,占34.7%,软体动物15种,占30.6%,多毛类12种,占24.5%,其他动物4种,占8.2%,棘皮动物1种,占2.0%;该断面主要优势种类为虫昌螺、长腕和尚蟹和托氏虫昌螺。P3断面共鉴定潮间带生物75种,其中多毛类28种,占37.3%;软体动物24种,占32.0%,甲壳动物17种,占22.7%,棘皮动物和其他动物均为3种,各占4.0%;该断面的主要优势种类为凸壳肌蛤、菲律宾蛤仔和角海蛹。密度与生物量:项目海域潮间带生物栖息密度介于4个/m21136个/m2之间,平均值为181.3个/m2,其中P3L站位最高,P2H站位最低,P3断面潮间带底栖生物栖息密度最高,P2断面潮间带底栖生物栖息密度最低。栖息密度组成上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各站平均值为89.3个/m2,占49.3%;多毛类各站平均值为68.3个/m2,占37.6%;甲壳动物各站平均值为21.6个/m2,占11.9%;棘皮动物和其他动物各站平均值均为1.1个/m2,占0.6%。项目海域潮间带生物生物量介于2.08g/m2399.60g/m2之间,平均值为70.89g/m2,其中P3L站位最高,P2H站位最低,P1断面潮间带底栖生物生物量最大,P2断面潮间带底栖生物生物量最小。生物量组成上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各站平均值为37.00g/m2,占52.2%;其次为甲壳动物,各站平均值为19.45g/m2,占27.4%;棘皮动物各站平均值为10.67g/m2,占15.1%;多毛类各站平均值为3.01g/m2,占4.3%;其他动物各站平均值为0.76g/m2,占1.1%。多样性分析:项目海域的多样性指数H介于0.684.32,平均值为2.58;种类均匀度指数J介于0.360.97之间,平均值为0.82;丰富度指数d介于0.294.50之间,平均值为2.07;群落优势度指数D介于0.291.00之间,平均值为0.56。其中P3M3站位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丰富度较高,均匀度和优势度最低,该站潮间带生物多样性最好;P2H站位潮间带生物多样性最差,只采集到一种底栖生物。总体来看,该调查潮间带生物多样性指数一般,丰富度指数较低,均匀度较高,优势度一般,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一般。(2)2013年秋季调查种类:本次调查共鉴定潮间带生物88种。其中软体动物31种占总种数的35.2%,甲壳类28种占31.8%,多毛类21种占23.9%,其他类合计8种占9.1%。主要优势种为中锐吻沙蚕、托氏鯧螺、菲律宾蛤仔、苇氏毛带蟹和秀丽长方蟹。密度与生物量:项目海域潮间带生物栖息密度范围为80个/m2272个/m2,平均值为119.8个/m2。其中甲壳类密度最大,占有总密度49.1%的明显优势,其次为软体动物占31.4%,多毛类占22.7%等。总生物密度垂直分布大小依序为中潮区(140.9个/m2)>低潮区(121.3个/m2)>高潮区(97.3个/m2)。项目海域潮间带生物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2.32g/m2163.48g/m2,平均值为41.12g/m2。其中软体类占56.5%的明显优势,甲壳类占36.7%,多毛类占6.0%。总生物量垂直分布大小依序为中潮区(61.05g/m2)>低潮区(41.08g/m2)>高潮区(21.25g/m2)。多样性分析:项目海域多样性指数H介于0.263.88之间,平均值为2.26;种类均匀度指数J介于0.260.95之间,平均值为0.76;丰富度指数d介于0.223.19之间,平均值为1.72;群落优势度指数D介于0.261.00之间,平均值为0.56。本调查的潮间带三个断面均为自高潮区沙滩向中、低潮区泥沙或沙泥滩过渡的沉积物底相,生物组成种类丰富,呈现近岸内湾泥沙沙泥相潮间带一般的生物群落特征;未发现污染指况种;滩涂有菲律宾蛤仔、文蛤、青蛤、大竹蛏、小刀蛏、渤海鸭嘴蛤、近缘新对虾、日本蟳、中国鲎和弹涂鱼等多种经济野生资源种类。总体来看,该调查潮间带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低,丰富度指数较低,均匀度较高,优势度一般,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一般。(3)2015年8月调查种类:本次调查共鉴定潮间带生物3个类群47种。其中软体动物种类最为丰富,共27种,占潮间带生物种类组成的57.4%;其次为甲壳动物,19种,占40.4%;脊索动物仅1种,各占2.1%。主要优势种类为珠带拟蟹守螺和渤海鸭嘴蛤。密度与生物量:项目海域潮间带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防洪防潮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