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1水土保持(接收站项目07247).doc
-
资源ID:3886037
资源大小:302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1水土保持(接收站项目07247).doc
漳州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1水土保持11水土保持本项目建设单位委托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水利部于2014年5月15日以水保函2014127号批准水保方案(见附件25),下面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漳州LNG项目接收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编制本专题。11.1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11.1.1水土流失现状(1)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士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水利部办水保2013188号),项目区不属于国家级重点防治区范围;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闽政1999205号),项目区不属于省级重点防治区范围。(2)水土流失类型根据调查,项目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属南方红壤丘陵区,主要的水土流失形式表现为植被遭破坏后,土地水源涵养能力降低,遇降雨则形成侵蚀,其主要形式为浅沟侵蚀及小型切沟、冲沟侵蚀。(3)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根据2012年福建省遥感普查水土流失状况的成果显示,项目区流失强度等级属无明显轻度侵蚀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500t/km2·a。龙海市水土流失状况详见表11.1-1。表11.1-1龙海市水土流失现状表单位:km2土地总面积侵蚀区面积占面积(%)水土流失面积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小计11289.96%76.8728.906.63112.4068.39%25.71%5.90%100.00%根据应用遥感普查水土流失图并经过现场调查,估算本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均值约400t/km2a。项目所在地区龙海市水土流失现状详见附图41。11.1.2水土保持现状龙海市历来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全面负责辖区内水土保持工作。近年来,龙海市通过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法律意识,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 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注意加强部门协作,与发改、环保等部门建立了有效的协作机制,同时,完善水土保持监督机制,各级政府建立了相应的水土保持监督机构, 配备专职监督人员,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执法网络并加强监督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龙海市重点针对九龙江龙海段区域实施了多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由于治理措施得当,工作扎实,其基础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目前,龙海市水土保持工作涵盖了基础科研、规划设计、综合治理、执法监督、监测等方面,工作重点明确、扎实有效。水土保持工作机构设置合理,组织管理严谨。水土保持教育范围广,宣传工作到位,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高,防治水土流失的自觉性及主观能动性较强。11.1.3类似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经验根据对本工程的自然条件、工程特点等分析,项目可借鉴福建LNG站线一期工程秀屿接收站的水土保持经验。秀屿接收站属福建LNG站线一期工程的组成部分,该工程与本工程类似,主要通过修筑护岸回填海域形成场地作为LNG接收站。福建LNG站线一期工程于2004年12月开工建设,至2009年6月完工,概算总投资约62.08亿元,其中水土保持投资5287.87万元。2004年11月,水利部以“水函2004216号”文批准了该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2010年7月,水利部以“办水保函2010585号文对该工程出具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鉴定书。通过查阅福建LNG站线一期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验收资料并结合现场踏勘,秀屿接收站主要采取以下水土保持措施: (1)工程措施:施工前先在山体等可剥离表土范围内剥离表土,并设置表土堆场存放,绿化施工前将表土回铺至绿化区;沿道路或场地边界设置永久排水沟(管);开挖填筑边坡设置浆砌石护坡或挡墙进行防护。(2)植物措施:在站内可绿化的区域采用乔、灌、草结合的综合绿化;开挖山体边坡采用混凝土框格植草绿化; (3)临时措施: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设置泥浆沉淀池,产生的钻渣干化后用于北侧施工区回填或绿化覆土;场地吹填时临时苫盖并设置临时排水措施。11.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11.2.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是指工程开发建设需要占用土地及水域的范围,本工程项目建设区总面积约61.27hm2,其中永久占地60.90hm2,临时占地0.37hm2。直接影响区面积1.05hm2,包括站区、码头工程区、附属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及施工道路区等产生的影响范围。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共62.32hm2,其中项目建设区61.27hm2,直接影响区1.05hm2,详见表11.2-1。表11.2-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表区域项目面积建设区占地性质/直接影响区范围界定依据项目建设区站区43.85永久占地码头工程区7.84永久占地附属工程区9.21永久占地施工生产生活区0.30临时占地施工交通工程区0.07临时占地小计61.27直接影响区站区0.37山体开挖坡顶外侧5m,其余陆域排洪沟外2m计码头工程区0.00附属工程区0.48备勤区及槽车区陆域侧周边2m,排洪沟两侧2m施工生产生活区0.09周边2m施工交通工程区0.11施工道路两侧2m,临时码头陆域周边5m小计1.05合计62.32注:重合面积不重复计列。11.2.2防治分区根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工艺特点及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相近或相似的原则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确定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共分5个分区,分别为站区防治区、码头工程防治区、附属工程防治区、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及施工交通工程防治区。详见表11.2-2。表11.2-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一览表防治分区区域面积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小计区(站区防治区)站区43.850.3744.22区(码头工程防治区)码头、防波堤、引桥及平台等7.840.007.84区(附属工程防治区)办公备勤区、槽车等候区9.210.489.69区(施工生产生活区防治区)预制场、1#及5#施工工区0.300.090.39区(施工交通工程防治区)临时码头、1#施工道路0.070.110.18合计61.271.0562.3211.3水土流失预测分析本次预测范围为项目区,包括永久及临时占地等。因此,本方案主要是对厂区、备勤区、码头及表土堆放场、施工工区、钻渣干化场等处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11.3.1扰动原地貌、损坏地表植被面积预测通过查阅工程的可研报告,结合实地勘察,本工程原地貌的扰动、土地和植被的损坏主要是由永久及临时占地引起的,面积共计75.61hm2,占用的土地类型主要为耕地、其他土地、林地及海域等。通过查阅工程的可研报告,结合实地勘察,本工程原地貌的扰动、土地和植被的损坏主要是由永久及临时占地引起的,面积共计61.27hm2,占用的土地类型主要为园地、林地、草地及海域等。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具体见表11.3-1。表11.3-1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单位:hm2项目园地林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其他土地水域小计旱地设施农用地裸地沙地永久占地站区红线内占地2.170.100.830.2035.0338.33红线外护岸3.693.69排洪沟0.010.030.750.010.611.41山体边坡0.020.400.42小计2.180.151.980.010.8138.7243.85码头工程防波堤5.245.24LNG码头0.360.36工作船码头0.240.24平台及引桥2.002.00小计7.847.84附属工程办公备勤区0.951.460.790.203.40槽车等候区2.960.320.070.053.40红线外护岸0.321.601.92排洪沟0.300.040.030.120.49小计4.211.820.030.860.050.641.609.21小计6.390.153.800.040.860.860.6448.1660.90临时占地施工生产生活区预制场0.100.10施工工区0.050.150.20小计0.150.150.30施工交通工程临时码头0.01施工道路0.060.010.06小计0.060.010.07小计0.210.150.010.37合计6.390.154.010.040.860.860.7948.1761.27注:设施农用地为渔业养殖生产生活用房。11.3.2 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及其面积根据福建省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实地勘察,工程损坏水土保持设施主要为水域外的其他区域,损坏面积为13.10hm2。11.3.3 弃土弃渣量预测根据土石方平衡计算,产生弃渣243.55万m3,均为海域施工产生,其中土方240.95万m3,钻渣2.60万m3,拟运往东碇海洋倾倒区抛弃。11.3.4 可能造成土壤流失量预测11.3.4.1类比工程基本情况经过对工程特点、项目区自然环境状况、水土流失情况等综合分析,福建LNG站线项目秀屿接收站工程的建设内容、施工工艺、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土流失状况等方面与本工程类似,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与本工程基本相同,因此,确定福建LNG站线项目秀屿接收站工程作为本方案水土流失预测的类比调查工程。福建LNG站线项目秀屿接收站工程与本工程基本情况的比较详见表11.3-2。表11.3-2工程基本情况比较表项目福建LNG站线项目秀屿接收站工程本工程地理位置莆田市秀屿区漳州市龙海市工程概况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陆域回填、罐区及配套工程与类比工程类似施工方法通过修筑围堤、吹填海砂形成场地,储罐采用灌注桩基础与类比工程类似气候条件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气温年际变化小,雨量充沛,工程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150mm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气温年际变化小,雨量充沛,工程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450mm地形地貌场地平坦,区域内有部分山体需要开挖地势比较起伏土壤以红壤土和潮土为主潮土、风沙土为主植被基本无植被,为滩涂所覆盖,山体处植被较好植被覆盖较好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状况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形式是面蚀。除局部山体侵蚀强度较高,其他大部分区水土流失强度低,一般为微度到中度,现状土壤侵蚀模数约400t/km2·a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形式是面蚀。除局部山体侵蚀强度较高,其他大部分区水土流失强度低,一般为微度到中度,现状土壤侵蚀模数约400t/km2·a通过对类比工程的调查分析,得出类比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土壤侵蚀强度,然后再对本工程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降水、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土流失现状以及施工特点等进行分析,拟定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区域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水土流失预测。11.3.4.2类比工程产生的水土流失状况调查福建八闽水保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自2008年3月起开展福建LNG站线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通过对施工现场水土流失形式和流失量的调查监测,取得了秀屿接收站相应的监测数据。站区陆域形成施工过程中无监测数据,陆域形成后接收站主要进行建构筑物的施工,通过沉砂池法及调查监测,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约3520t/km2·a,而在自然恢复期,绿化区采用园林式绿化,整体植被长势较好,估算土壤侵蚀模数约480t/km2·a。堆土场施工过程中开挖的土石方集中堆置,因结构松散,堆置高度2.5m左右,边坡1:1.5,在简易拦挡设施防护下,经对堆放场边坡细沟长度、深度量算,施工期内加权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约18345t/(km2·a)。施工工区施工工区施工过程中无监测数据,根据其他类似工程估算施工准备期土壤侵蚀模数约3000t/km2·a,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约2000t/km2·a。山体开挖边坡类比工程开挖边坡较矮,坡高一般在10m以内,坡比为1:1.5,施工结束后采取框格植草的护坡方式。根据监测报告,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约15600t/km2·a,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约1000t/km2·a。11.3.4.2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分析及成果(1)预测单元根据本工程施工扰动类型、地面坡度、防护措施类型等特点,全部扰动区域划分站区、码头、附属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交通工程区等5个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各预测单元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正常的设计功能,无水土保持工程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量与危害进行预测。各预测单元面积详见表11.3-3。表11.3-3各预测单元各预测时段面积表序号区域面积(hm2)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1站区主体工程区2.0141.4115.312钻渣固化场1.801.801.8032#表土堆放场0.220.220.224山体边坡区0.420.420.425码头工程区防波堤0.005.240.006码头及引桥0.002.600.007附属工程区主体工程区7.427.421.7081#表土堆放场0.350.350.009山体边坡区1.441.441.1410施工生产生活区0.300.300.3011施工交通工程区0.070.070.06合计14.0361.2720.95(2)土壤侵蚀模数原地貌根据现场调查,结合福建省水土流失遥感普查资料及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项目区的现状用地类型以工业用地和滩涂为主,水土流失强度以微度为主,土壤侵蚀背景值为400t/km2·a。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参照类比工程监测的条件和土壤侵蚀模数,对本工程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确定本方案的土壤侵蚀模数,对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和自然恢复期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土壤侵蚀模数修正时主要考虑了本工程区相对类比工程降雨量及地形基本一致,同时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因素。根据各预测单元的实际情况,修正系数取值:降雨因素为1.25,地形地貌因素取1.2,措施因素1.2。与类比工程相比,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中各区域的土壤侵蚀模数修正情况见表11.3-4。11-27表11.3-4各区域土壤侵蚀模数修正、取值表序号区域土壤侵蚀模数(t/km2·a)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类比工程本工程类比工程降雨量修正土壤、地形修正有无措施修正本工程类比工程降雨量修正土壤、地形修正有无措施修正本工程1站区主体工程区无调查资料,参照其他工程350035201.251.21.263364801.251.21.28642钻渣固化场5000183451.2521.2550354801.251.21.286432#表土堆放场3500183451.251.21.2330214801.251.21.28644山体边坡区4000156001.251.21.22808010001.251.21.218005码头工程区防波堤0120001.251.21.22160001.251.21.206码头及引桥020001.251.21.2360001.251.21.207附属工程区主体工程区350035201.251.21.263364801.251.21.286481#表土堆放场3500183451.251.21.2330214801.251.21.28649山体边坡区4000156001.251.21.22808010001.251.21.2180010施工生产生活区400020001.251.21.236004801.251.21.286411施工交通工程区500025001.251.21.245004801.251.21.286411.3.4.3预测结果分析根据前面确定的参数,对照各个区域的占地面积,对工程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见表:表11.3-5工程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预测表预测区域预测时段侵蚀面积(hm2)侵蚀模数(t/km2.a)背景侵蚀模数(t/km2.a)侵蚀时间(年)流失量(t)背景流失量(t)新增流失量(t)站区主体工程区施工准备期2.0135004000.3323320施工期41.416336400378714977374自然恢复期15.3186440011326171小计41.4180265617465钻渣固化场施工准备期1.8050004000.3330228施工期1.805503540032972222950自然恢复期1.8086440011679小计1.8030183129872#表土堆放场施工准备期0.2235004000.33303施工期0.223302140032183215自然恢复期0.228464001211小计0.222234219山体边坡区施工准备期0.4240004000.33615施工期0.42280804000.559158自然恢复期0.4218004001826小计0.4273469码头工程区防波堤施工期5.242160001113201132码头及引桥施工期2.6036000194094附属工程区主体工程区施工准备期7.4235004000.33861076施工期7.4263364001.570545660自然恢复期1.7086440011578小计7.42806627441#表土堆放场施工准备期0.3535004000.33404施工期0.353302140011161115小计0.351201119山体边坡区施工准备期1.4440004000.3319217施工期1.44280804000.52023199自然恢复期1.141800400121516小计1.4424210232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准备期0.3040004000.33404施工期0.303600400332428自然恢复期0.308644001312小计0.3039534施工交通工程施工准备期0.0750004000.33101施工期0.0745004003918自然恢复期0.068644001101小计0.0711110合计施工准备期61.2717618158施工期1341057712833自然恢复期19884114小计1378467913105从表11.3-5可以看出,本工程建设期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约13784t,新增的水土流失总量约13105t。施工期是本工程建设可能产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时期,期间新增的水土流失量为12833t,占总量的97.92%,施工期的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为站区和附属工程区。11.3.5水土流失危害分析由于工程扰动土地面积和土石方开挖填筑量较大,工程建设期间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亦较大,根据本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质、土壤、植被以及施工特点,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加剧水土流失危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损坏扰动区域范围内的水土保持设施,将削弱其原有的蓄水保土功能,在遇暴雨时,就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对项目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2)影响海域生态环境工程临近海域,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工程产生的水土流失随地表径流进入附近海域,造成水体含沙量增加,影响海水水质。(3)影响区域景观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将破坏周边的景观。由于该工程的兴建,将使大面积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同时由于工程工期较长,施工作业人员及机械多,将使周边原有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11.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1.4.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应先全局,后局部,先重点,后一般,不重不漏,轻重缓急,区别对待。措施布设时,应注重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有机结合,点、线、面上水土流失防治相辅,充分发挥工程措施控制性和时效性,保证在短时期内遏制或减少水土流失,再利用土地整治和林草措施涵水保土,实现水土流失彻底防治。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主要为项目建设区,在分区布设防护措施时,既要注重各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治重点和要求,又要注重各防治分区的关联性、连续性、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经分析,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为: (1)站区防治区重点做好表土剥离利用及保护措施、站区内永久排水设施的布设、山体开挖坡面的防护及临时设施的防护,施工期间对表土堆放场、钻渣固化场等临时设施采取防护排水沉砂等措施,施工结束后,对裸露地表及坡面根据立地条件不同采取绿化措施。(2)码头工程防治区重点做好弃渣外运以及挖、用、运过程中的管理措施。(3)附属工程防治区重点做好表土剥离利用及保护措施、区内永久排水设施的布设、山体开挖坡面的防护,施工期间做好场地的防护排水沉砂等措施,施工结束后,对裸露地表及坡面根据立地条件不同采取绿化措施。(4)施工生产生活区重点做好施工期间场地的防护排水沉砂等措施,施工结束后,对迹地采取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等措施。(5)施工交通工程区优化道路选线,重点做好施工期间场地的防护排水沉砂等措施,施工结束后,对迹地采取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等措施。11.4.2分区水土保持措施11.4.2.1区(站区防治区)站区防治区防治责任范围44.22hm2,包括接收站站区(含设置于站区内的施工工区、表土堆放场、钻渣固化场、施工道路等临时设施)以及护岸、山体开挖边坡等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为表土剥离、覆土、永久排水设施、园林式绿化、坡面综合绿化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排水等。(1)工程措施表土剥离及回填工程位于南方红壤区,为保护土壤资源以及后期绿化的需要,对本区范围内的林地、园地及草地范围表土进行剥离,剥离厚度5cm15cm,合计剥离表土0.50万m3,剥离的表土临时堆放在表土堆放场内,后期统筹用于绿化区域覆土。绿化区覆土及土地整治根据主体设计,站区内7.20hm2区域将采取乔灌草园林式绿化,覆表土厚约40cm,需覆土2.88万m3,土地整治7.20hm2。施工区域土地整治站区内共布置3处施工工区、1处表土堆放场、1处钻渣固化场、1条施工道路,其中2#施工道路施工过程中将根据站区场地回填的要求进行平整,无需进行土地整治,其余施工临时设施在施工结束后需进行土地整治,拆除临时建筑,面积约2.62hm2。预留区覆盖为远期增容扩建,站区在罐区北侧集中布置,规划布局3座储罐,总占地5.87hm2。为减少裸露的地面在降雨径流下产生水土流失危害,并与站区及周围环境协调,在预留区采用铺设碎石进行覆盖,厚5cm,既有利于水土保持又符合站区防火要求。远期工程实施时,参照本水土保持方案类似措施严格执行。排水工程a、排洪沟设置于站区北侧,沿征地红线外围设置,主要用于排泄北侧山体汇水及北部站区雨水,根据地形条件,站区北侧中间位置地形较高,设置2条排洪沟分别向东西两侧排水,最终排入海域。1#排洪沟长700m,由东向西排水,最终在进厂道路附近排入海域,沿线共设置2座涵洞(穿越西护岸及进厂道路),断面为C20梯形结构,底板厚度0.3m,边坡护坡厚度0.25m,设计底宽2.5m,边坡坡比1:1.5,渠道坡降i=0.001,渠底高程6.0m5.298m,渠顶高程8.5m7.798m(站区内为8.5m),渠道深度2.5m3.15m;2#排洪沟长570m,由西向东排水,最终在东护岸附近排入海域,沿线设置1座涵洞(穿越东护岸),断面为C20梯形结构,底板厚度0.3m,边坡护坡厚度0.25m,设计底宽3.0m,边坡坡比1:1.5,渠道坡降i=0.001,渠底高程6.0m5.39m,渠顶高程8.5m,渠道深度2.5m3.11m。b、排水渠设置于站区东南部,起自ORV汽化器,沿储罐区及施工区南侧边界走向,最终在东护岸排海口汇入海域,为站区排水主通道,用于排泄站区雨水、处理后的污水及海水系统排水,总长770m,采用矩形C20砼地沟,渠底高程为6.0m,渠顶高程为8.5m,设计河道高度为2.5m,河道宽5.0m。c、雨水管道站区内分区域采用雨水篦子收集到暗管,汇入排水渠或排洪沟,最终排入海域,排水暗管采用DN300DN1200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总长6800m。d、护岸排水沟设计沿护岸背水坡坡脚设置浆砌石排水沟,底宽1.4m,顶宽2.8m,深0.5m,总长1650m。排水沟的雨水通过护岸排水沟排入海域,在护岸施工时分别在西护岸、南护岸及东护岸预留1处、2处和1处雨水排水口,采用HDPE管结构。e、排水及排海口在护岸施工时分别在西护岸、南护岸及东护岸预留1处、2处和1处雨水排水口,采用HDPE管结构。排海口设置于东护岸北侧,作为排水渠入海的通道,采用预制重力式箱涵结构,在护岸施工时一并施工。山体开挖坡面截排水站区的东北角有小范围山体开挖,站区建成后将形成2处开挖边坡,为避免挖方边坡上游集雨径流对开挖坡面造成冲刷,确保挖方边坡安全稳定,山体开挖前先沿挖方边坡坡顶线外2m设置截水沟并就近接入站区北侧排洪沟,并在平台设置排水沟接入两侧截水沟。(2) 绿化措施化区园林式绿化站区绿化总面积为7.20hm2,主要采用园林式景观绿化,绿化率为18%。站区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进行绿化设计。绿化布置及植物选择应与建筑造型、建筑群体布置形式、广场面积大小相协调,考虑空间艺术效果。施工区绿化布置在站区用地的东侧,主要用作站区储罐及工艺装置施工期间的临时设施用地,后期根据规划要求布置相关的工艺设备或厂房,总占地约4.26hm2。为减少裸露的地面在降雨径流下产生水土流失危害,考虑到施工区单独成块,与工艺装置区域的关联性不强,设计在施工区采用撒播草籽进行绿化,草种选择地毯草,密度为8g/m2,共4.26hm2。山体开挖边坡绿化站区开挖边坡主体设计采取了浆砌石护坡的防护方式,由于站区山体开挖边坡坡度较缓,无不良地质情况,根据水保监20088号文的要求,本方案将变更护坡形式为综合护坡或植物护坡。根据地质报告,边坡属石质或土石边坡,边坡坡比为1:1.5,为与站区总体环境相协调,通过对多种边坡处理工艺的比较,方案设计采用客土喷播植草的方式进行绿化。客土喷播植草护坡是将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与有机基材、高分子黏结剂、保水剂、肥料和水分拌和成泥浆状,利用专用喷射机提供动力,按照设计厚度喷射到需要防护的坡面上,从而实现边坡的生态防护。适用于开挖的石质裸岩、土石边坡,边坡坡度1:11:1.5之间的稳定坡面,且不受坡长限制。根据对周边类似工程的调查,喷播草种选择百喜草,面积约0.76hm2。(3)临时措施陆域形成施工中的苫盖陆域回填A区采用疏浚土回填,吹填疏浚土需经一个月左右的晾晒沉淀后再进行地基处理,由于晾晒时间较短且疏浚土方含水量较高,无需设置苫盖措施。晾晒结束后进行地基处理,采用堆载预压的方式,堆载料采用海砂及疏浚强风化、中风化岩,预压时间预估为4个月。由于堆载过程中有可能将引起风沙,需采取措施防治风力侵蚀。根据同类工程施工经验,设计在吹填完毕后铺设纤维防尘网对回填区域进行苫盖,共23.50万m2。站区临时排水沉沙陆域形成过程由于护岸透水,可直接透过护岸进行排水,且护岸内坡设有反滤层,具有一定的过滤功能,可不设置临时排水沉砂措施;陆域形成后,开始进行建构筑物等的施工,为解决接收站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计划在场地四周分区块设置临时排水沉砂设施。2#表土堆放场临时防护根据工程土石方平衡,施工中开挖的1.35万m3表土需要临时堆置,根据表土产生区域的空间分布,方案拟设置2处表土堆放场,总占地面积0.57hm2,均设置于永久占地范围内,其中2#表土堆放场设置于站区施工区内。钻渣固化场临时防护罐区灌注桩将产生钻渣1.50万m3,拟在施工区回填,需设置固化场进行固化后就地回填。根据施工经验,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钻渣体积约为断面方的3倍,即4.50万m3。固化场设置在施工区西南侧,总占地约1.80hm2。施工工区临时防护为防止施工期间降雨径流在施工工区内随意漫流,沿工区四周设置临时排水沟,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总长615m,就近接入附近站区临时排水沟,单座施工工区集雨面积为0.002km2,参照表土堆放场采用C型临时排水沟。施工期间的临时堆料如黄砂、石料等需临时堆放,在堆料场周围采用建筑围栏围护,围栏高1.0m,堆体边坡控制在1:2以内,高度小于3.0m(工程量计入其他临时工程)。工程结束后拆除临时建筑物,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并采取场地平整等土地整治措施。施工道路临时防护2#施工道路总长1040m,设置于站区北侧陆域内,基本沿6.0m等高线布置,高于项目区平均潮位,基本不受潮水的冲刷。但是,为减少施工期间雨水的冲刷,沿路基两侧开挖临时排水沟,排水沟采用梯形土质断面,排水沟陆域形成前直接排入海域,陆域形成后接入站区临时排水干沟。排水沟长2085m,底宽30cm、沟深40cm,坡比为1:1。(4)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措施护岸施工严格控制抛石的含泥量;施工期间施工单位要制定详细可操作的施工组织计划,将水土保持工作列入日常的施工管理中,合理布置各开挖面的施工时序,做到随挖随填,有利于水土保持,同时要注意根据施工需要合理布置场地,尽量减少工作面;项目区具有一定的风蚀侵蚀,施工期间应采取晒水等抑尘措施,遇大风天加强巡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在满足施工进度前提下,尽量把挖填工作安排在非汛期。11.4.2.2区(码头工程防治区)码头工程防治区防治责任范围7.84hm2,包括LNG码头、工作船码头、引桥及平台、防波堤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为雨水管道。码头无生活污水,雨水均自流排放水体,平台沿线设排水孔,排水孔下接雨水管,合计长270m。11.4.2.3区(附属工程防治区)附属工程防治区防治责任范围9.69hm2,包括办公备勤区、槽车等候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为表土剥离、覆土、永久排水设施、园林式绿化、坡面绿化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排水等。(1)工程措施表土剥离施工前对本区范围内的林地、园地及草地范围表土进行剥离,剥离面积5.69hm2,剥离厚度1015cm,合计剥离表土0.82万m3,剥离的表土临时堆放在表土堆放场内,后期统筹用于绿化区域覆土。绿化区覆土及土地整治根据主体及方案设计,备勤区绿化区0.96hm2将采取乔灌草园林式绿化,覆表土厚约40cm,需覆土0.31万m3;槽车等候区采用草皮绿化,覆表土厚约10cm,需覆土0.09万m3;附属工程区共覆表土0.40万m3,土地整治1.88hm2。排洪沟3#排洪沟用于排泄进厂道路北侧山体汇水,起于进厂道路最终在备勤区西北侧汇入海域,长690m,沿线共设置1座涵洞(穿越进厂道路)。桩号0+000桩号0+285段,断面采用C20现浇砼直角梯形结构,靠山坡侧采用护坡形式,坡比为1:1,护坡厚度0.20m,靠道路侧采用直墙形式,直墙顶宽0.25m,背坡1:0.35,底板厚度0.3m,设计底宽1.0m,渠道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