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启示(可编辑).doc
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启示 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启示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现状欧洲的农产品加工业伴随着工业革命孕育而生。在工业革命后,欧洲已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的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和技术体系。20世纪70年代,由于自动控制和质量管理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实现了有机联合,扩大了生产规模,开始向跨国公司发展;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态农产品颇受消费者关注;90年代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成为世界范围内讨论的热门话题,传统食品也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工业化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国的农产品加工业近20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平均每年增加11.5%。加工业产值占其工业产值的20.3%,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从业人数占其工业从业人数的20%,成为法国工业中增长最快、盈利最多的行业。美国是玉米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玉米加工为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目前采用湿法加工玉米,该工业的年产值达110亿美元;美国大豆的主要加工产品为大豆粉和豆油,用大豆粉还可以再加工成食品、饲料及其他医用、化工等产品。法国、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马铃薯加工率分别达到59% 、48% 、40%和40%。由于马铃薯食品品种层出不穷,产量逐渐增加,马铃薯加工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高速发展。在欧洲冷冻食品中近20%是马铃薯冷冻食品,美国马铃薯薯条在其国内年销售收入达20亿美元。二、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目前已具备生产5亿t粮食、4亿t蔬菜、5 000多万t水果、5 000多万t肉类、3 500万t水产品和2 000多万t油料的能力。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已超世界平均水平,小麦、水稻、水果、蔬菜、肉和蛋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一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产品加工发展明显加快。特别是“九五”以来,农业和农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支撑农业发展和竞争、保证农民收益、调整与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主要农产品相对过剩现象也日益突出,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市场的繁荣,以致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瓶颈”。在主要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后,人们对基本农产品的直接消费趋于下降,而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品种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农产品加工能力低下与人们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人均粮食400kg,仅是美国人均粮食的1/3,然而却出现销售不旺和农民收入锐减的严重局面,关键问题是加工能力的制约。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迎接入关后的激烈国际竞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增加农业的整体效益,成为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需要农产品加工业能有较大的发展,承担起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伟大重任。从农产品的总产量来看,中国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水果、肉类和奶类等已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从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出El创汇等指标分析,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二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处于解决温饱的阶段,因此,对农产品的深加工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认识上的偏见在生产方面,长期以追求数量为第一目标,忽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造成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也使农业收益低下。膳食结构的优化,国民的营养与健康,都有待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2.技术创新能力低,科技储备不足中国农产品加工整体上处于初加工多、水平低、规模小、综合利用差和耗能高的初级阶段,技术及装备水平低是最主要的原因。中国科技工作的重点在生产中,80%以上的科技经费和研究力量投入在生产中,对产后领域的科研工作比较忽视,造成了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科技储备、特别是基础性的技术储备严重缺乏。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普遍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储备,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较缺乏,是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3.资源利用水平低,产品种类单一从农产品加工的品种类别来看,国内产品种类较少,品种单调。在粮油加工业中,以专用粉为例,日本有60多种,英国:有70多种,美国达100多种,而中国仅有20种左右;在食用油方面,日本专用油脂达到400多种,而中国仅有几种;果蔬、肉类和乳品加工也存在同样的问题。4.加工技术设备落后,规模小,加工成本高先进的加工工艺必须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来保障,才会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强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尽管引进了一些先进的设备,但整体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有机械行业整体水平偏低的因素,也有对引进设备消化吸收不够的原因。同时,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中小企业居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名牌企业较少。中小企业管理成本较高,与大企业争原料,又造成大企业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致使形成产品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恶性循环。另外,企业分布也不合理,过分集中或过分分散,会造成产品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难以有效利用。三、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对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首先应清楚自身的优势所在,要注重利用当地农产品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地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农产品加工。既要着眼于国内市场需求,又要瞄准国际市场需求,不断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数量和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方便化、安全化、营养化等需求。1.发挥区域性优势因地制宜地发挥本地在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区域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发展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区域性布局。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低层次恶性竞争和产业结构重叠,比如山东可根据区域性优势重点发展蔬菜出口加工。2.采取适度规模和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要与原料基地和销售市场辐射半径相适应,不宜盲目求大。要实行“大中小”结合,坚持大、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共同发展,重点扶持一批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行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主体。3.加大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力度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放到重要位置。在保护和优化具有民族特色风味的传统工艺的同时,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引进和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不断培育和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着重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品质和档次,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把安全和健康食品加工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努力扩大加工企业的规模,培育出一批效益更高、竞争能力更强和带动能力更大的龙头企业;提高蔬菜、果品、水产品精加工、杂粮深加工能力和粮食转化的速度;合理调整农产品加工业布局。不断提高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农产品加工增值潜力大、效益高和前景广阔的行业或领域流动。4.政府引导,综合协调管理,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进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一个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求从原料的生产到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协调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保障。要树立系统发展的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打破部门和地区的界限,成立协调组织,加强对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的领导。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1、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不断发展“十五”期间,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国家高度重视中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科技发展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研发力度和科技投入。在农业科技攻关、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等科技计划中对农产品加工项目给予了重点支持。特别是在国家12个重大专项中.安排了“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三个有关农产品加工科技发展方面的研究开发项目,科技专项经费的投入达到5个亿,为国家实施农产品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奠定了技术与人才基础。“十一五”期间应成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以安全、健康食品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稳定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畜牧、蔬菜、林果和杂粮四大主导产业发展为重点,因地制宜,依靠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提高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特别应该大力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加快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数量,提高食品的食用方便性和食用安全档次,积极引导企业开发具有市场潜力和引导消费的新产品。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深加工能力和安全生产方面。2.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学科方向今后中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应是针对中国农产品加工基础理论研究薄弱问题,积极开展谷物化学、油脂化学、蛋白质化学、淀粉化学、分子生物学、酶学、营养学、乳品科学、肉品科学、果蔬保鲜学、工程数学和材料学等重大基础理论研究。3.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导向针对农产品加工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研究适应工业化生产的产业化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与酶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反渗透技术、分子蒸馏技术、色谱柱分离技术、淀粉改性和蛋白质修饰技术、质构重组技术、高效浓缩发酵技术、高效制汁与低温多效浓缩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速冻技术、喷雾干燥技术、瞬间高温杀菌技术、非热杀菌技术、无菌灌装与无菌大容器包装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微胶囊技术、膨化与挤压技术、微波技术、现代包装技术、果蔬储运保鲜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和专用原料选育技术等。随着安全食品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加,中国的农产品加工迫切需要实现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和区域化;加工制品多样化和方便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和农产品增值最大化。面对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中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未来。中国农产品加工应抓住中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的大好时机,选择一批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重大突破性带动作用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集中经费投入,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面提升中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实行优先发展战略。作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王文亮 杜方岭(信息来源:世界农业)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现状及趋势 一、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现状 1.重视农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的开发,把农产品产后的贮藏、运输、保鲜、加工放在农业的首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陆续实现了农产品保鲜产业化,美国、日本的农产品保鲜规模到70%以上,意大利、荷兰等国家也达到了60%。在工业发达国家,80%以上的粮食和50%以上的果蔬实现了工业化转化,工业食品的产值占到整个食品产值的80%90%。美国对农产品的采后保鲜与加工的投入,已占农业全部投入的70%,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加工业已成为美国各制造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2.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基本实行标准化管理国外许多发达国家要求食品加工业在管理上实行“良好生产操作规程(GMP)”,在安全控制上普遍实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和ISO9000族质量保证体系,使食品生产从最终产品检验为主的控制方式,转变为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这将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农产品加工原料都有专用的加工品种,并建有固定的原料基地为保证产品质量,在基地的选择上,不仅考虑加工品种的专业化、规模化,还认真选择基地的气候生态条件和化肥种类等因素。粮油加工业中,以专用粉为例,日本有60多种,英国有70多种,美国达100多种,日本专用食用油油脂达到400多种。4.重视农业生产各环节,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结合,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农产品加工需要与育种、种植、供销等部门互相配合,才能健康发展。如荷兰的马铃薯育种、栽培、贮藏、加工和销售有?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根据加工利用的要求和用途来选择种植的品种。5.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流通效率,建立农产品加工中心,以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如韩国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了市场营销系统的效率:一是对产地农产品流通进行改革。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由农协把产地的农民组织起来,建立综合的农产品加工处理场,通过筛选、分等、包装,把农产品直接销售给大型商场、超市、批发商、团体消费者和出口国外。二是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政府加大对批发市场建设资金的投入,投入的比重已达到70%。农业财政投入中用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比重提高到30%。三是改善农产品销地市场的流通环境。二、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趋势1.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加工各个环节随着食品化学、生物技术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迅速,一批高新技术如瞬间高温杀菌技术、微胶囊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膜分离技术、微波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无菌贮存与包装技术、超高压技术、超微粉碎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膨化与挤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已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将迅速普及与深化。2精深加工能力越来越强,资源综合利用度越来越高对农产品原料的综合利用,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已成为农产品加工的发展方向。如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的充分利用,对畜禽、水产品副产物利用等,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农产品的加工向分子水平进军,研究利用原料的功能成分、分子水平提取,研制人体所需的营养保健食品(又称分子食品),使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得以提高。3农产品加工向安全、绿色、休闲方向发展安全、绿色、休闲农产品已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和方向。据统计,美国休闲产品消费量每年每人平均达8.6kg、荷兰为6.5kg、英国为5.7kg。发达国家从追求农产品加工品种多样性转向追求安全性和健康性,在果蔬的加工处理方面,力求保持鲜嫩、营养、方便、可口,除传统的速冻、罐头、脱水产品外,近年发展趋势为最少处理的果蔬切割产品。4.加工设备向新型、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设备的高新化将带动加工设备的高新化,如多功能饮料罐装生产没备,无菌包装技术设备,果蔬激光分级、清冼、包装成套设备,膜分离技术设备,超微粉碎设备,速冻设备等。5.加工原料专用化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以上,其农产品品种大多为加工专用品种,种养生产过程按加工的技术要求,既保证了产品的贡量,又降低了加工过程的成本。6.重视加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国际市场标准,针对食品的安全问题,对农产品的加工实施质量管理,除对原料的安全性严格要求外,在加工生产中实施HACCP规范及ISO9000族系规范,并建立国际市场标准,多方面保证产品质量。 杨小梅(河南财经学院后勤管理处,河南 郑州 450002)摘 要: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关联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而且与农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紧密相关。本文在总结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和方向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状况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后展望了未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努力方向。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国际;发展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2-008-0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名称:我国高进口依存度农产品的贸易行为及其影响研究:以大豆、植物油、棉花为例;项目批准号:20080441053 农产品加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多数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加工及其深度利用技术的开发,把农产品产后的贮藏、保鲜、加工放在农业的首位。目前发达国家80%以上的粮食和50%以上的果蔬实现了工业化转化,工业食品的产值占到整个食品产值的80%-90%。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还必须加快发展步伐。总结分析世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发展差距,预见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对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方向 1.1 企业规模超大型化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多以超大规模的形式发展,其中很多企业为跨国企业。如荷兰著名的CSM公司是一家大型跨国公司,专业生产和销售食品配料和粮食,业务涉足全球100多个国家。再如乳业第一巨人法国达能公司的年销售额为60亿欧元,帕玛拉特公司年销售额也达到60亿欧元。这些超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特点是:跨国、跨地域生产经营;产品涉足食品各个类别;拥有世界化的品牌。 1.2 投入比例大,技术、装备水平高 各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公共基础投资,特别是企业纷纷投身于农产品加工领域,并不断加大投资,成为投资的主体。 以大型国际性企业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或正在将很多高新技术应用到农产品加工业中: 1.2.1 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如菜籽、棉籽、豆饼等饼粕的脱毒及氨基酸、蛋白质分离提取技术;苹果和柑橘渣、皮提取香精、色素技术等。 1.2.2 功能保健食品加工技术。如蜂乳中活性物质的分离技术、蚂蚁体中草体蚁醛提取与纯化技术等正在成为各国研究开发的重点。 1.2.3 植物性蛋白提取加工技术。目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大豆蛋白的提取与加工上。从其他植物资源如棉籽和菜籽饼中提取植物性蛋白的技术将使人类受益更多。 1.2.4 生化技术。酶技术、微生物技术是目前及未来生物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应用的两个主要方面。 1.2.5 计算机、自控、微电子等高新技术。比如,现代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将使水果、蔬菜的挑选、分级依靠计算机来自动完成;利用现代检测、控制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的远程控制。 1.3 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发达国家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目前已实现了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具有生产基地化、加工品种专用化、质量体系标准化、生产管理科学化、加工技术先进化及大公司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经营等特点,产生了像瑞士雀巢、美国菲利浦?英里斯等跨国公司。如荷兰的马铃薯育种、栽培、贮藏、加工和销售有一整套合理的体系,从育种开始就充分考虑产后加工利用的要求,根据用途来选择种植的品种,对生产者和用户都有利。 1.4 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完善 目前发达国家对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制度,其食品生产已从最终产品检验为主的控制方式,转变为生产的全程质量控制。发达国家的绝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科学的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多采用GMP(良好生产操作规程)进行厂房、车间设计,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上岗培训,并在加工生产中实施HACCP规范及ISO(国际标准组织)9000族系规范。 2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2.1 产业地位逐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增长,总量不断扩张。目前全国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6.7万家,实现总产值3.6万亿元,工业增加值0.9万亿元;在全部工业结构中,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25%,工业增加值占25%,产品销售收入占24%,企业单位数占34%。“十一五”以来,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6%,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8%,与国内生产总值基本保持同步增长。 2.2 企业数量逐渐减少,平均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企业组织结构不断改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出了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2007年食品加工企业总数为10,413个,平均每个企业产值为4,588万元,与1996年相比,企业数目减少了1 3,但个体规模增加了4倍。国内出现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如双汇、伊利、蒙牛等。 2.3 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空间集聚程度逐渐提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集群,很多地方出现了由众多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组成的特色县、特色乡和特色村。如河北、河南的优质专用小麦加工和肉类加工,黑龙江的优质大米和大豆加工,湖南、四川等省的水稻和饲料加工等。 2.4 技术、装备水平有所提高 近十几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微波干燥杀菌设备、低温超微粉碎设备等数百种新设备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膜分离技术、微胶囊技术等众多高新技术也逐步应用到了生产中。 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加工机械仅占5-10%,整个行业落后发达国家20-25年。 2.5 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其一,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加工比重低,处在初加工和粗加工阶段,精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目前我国初级农产品加工率仅在20%左右,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还不到一半,与发达国家80%甚至90%的加工率相差甚远。 其二,从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及加工深度来衡量,我国均处于非常落后的位置。目前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为2.0-3.7:1,发展中国家为1:1,而我国仅为0.4:1;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深度为95%,发展中国家为50%,而我国仅为30%。 3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3.1 广泛建立优质专用原料培育、生产基地 建立适宜加工要求的优质专用原料基地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根据我国市场需要及加工品质的要求,引进、筛选、选育适宜的加工品种;另一方面要对目前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二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适应不同层次市场和加工要求的“多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加工作物、饲用作物等),建立专门的区域化优质专用原料种植基地,并实现基地的标准化与规模化。同时,还要建立大宗粮食作物加工品质数据库和加工品质评价体系,保障加工专用优质原料的有效供给。 3.2 逐步提高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 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能使农产品增值,并可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豆粕生产量为500万吨、棉籽饼生产量为200万吨,但用于转化为食品的数量不足1%;同时国内每年还有30万吨玉米蛋白粉、近100万吨米糠和麦麸蛋白尚未开发。由此可见,我国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潜力巨大,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应是今后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重点 3.3 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产品加工业 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如生物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等),并加强国外先进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国产设备的自主开发。同时,要把能否产业化,以及产生效益的大小作为衡量高新技术应用的重要依据。 3.4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目前我国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没有采用发达国家现已普遍实行的GMP、HACCP及ISO9000管理规范,致使我国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尽快建立、实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对提高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竞争力,全面迎接入世后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3.5 实现传统食品的工业化生产 发展传统方便的工业化食品是人民快节奏生活方式的需要,有利于人们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真正从“一日三餐”中解放出来。全国居民每年饮食消费额约为1.6万亿元,农产品加工应围绕以传统食品为主的“餐桌经济”大做文章。传统食品工业化发展的重点是传统主食工业化,传统肉食工业化和传统豆制品工业化。1 现状与成就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和温饱问题的逐步解决,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以迅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食品工业总产值平均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到1996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4741.44亿元,比1978年增长约9.1倍,在全国工业部门中首次上升为第一位。2000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7830亿元,比“九 五”末期1995年为4133.05亿元增长89.45%;农产品产后加工程度超过30%,比“九五”末期增长10%;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0.48:1,比“九五”末期增长20%1995年约为0.40:1。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5万家,其中“三资”企业5000多家,从业人员近600万人。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得以调整,初步实现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如粮食加工业开发了各种等级专用粉、免淘米、珠光清洁米;植物油厂已经不是单纯的榨油,而是通过精炼开发了精炼油、色拉油和人造奶油等多种专用油脂,并且对副产品植物蛋白也进行了加工利用。淀粉工业开发了各种变性淀粉;大豆蛋白除分离蛋白和浓缩蛋白外,又发展了多种形式的组织蛋白和脱腥豆粉。肉制品加工由原来中低档的白条肉、冷冻肉、高温肉向高档优质的冷却肉、低温肉、小包装肉方向发展。乳品加工开发了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孕妇奶粉、豆乳粉、果味奶粉。同时,方便食品、快餐食品、营养保健食品,以及农产品的综合利用也得以迅猛发展。2 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2.1 筛选加工专用品种和建立优质原料示范基地适合加工要求的专用品种和优质加工原料基地的缺乏已成为当今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我们要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及加工品质的要求,引进、筛选、选育适宜的加工品种;另一方面要对我国目前的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二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适应不同层次市场和加工要求的“多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加工作物、饲用作物等,建立专门的区域化加工专用优质原料种植基地,并实现基地的标准化与规模化。2.2 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产品加工业 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实现产业升级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粗略统计,目前我国农产晶加工业总体科技水平较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设备总体水平落后 2030年。因此,要使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并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提高农产品贮运加工业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如生物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细微粉碎技术、质构重组技术、新型杀菌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等,并加强对国外先进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国产设备的自主开发。同时,要把能否产业化,以及产生效益的大小作为衡量高新技术应用成果的重要依据。2.3 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能使农产品增值,并可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我国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目前植物蛋白资源利用情况是:豆粕 500万t、棉籽饼200万t,但用于转化食品的量不足 1%,同时还有30万t玉米蛋白粉、近百万吨的米糠和麦麸蛋白尚未开发。植物纤维资源利用情况是:秸秆5亿6亿t,玉米芯1000万t,米糠l000万t,麦麸1200万t,稻壳2000万t,蔗渣700万t,但基本没有开发利用。胚芽资源的利用情况是:小麦胚芽 300万t可提油36万t;玉米胚芽1300万t,可提油 270万t;米糠1000万t,可提油180万t。但目前只有3万4万t玉米胚芽油,4万5万t米糠油,尚有99%的玉米胚芽油和97%的米糠油未被开发。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应主要针对蛋白资源利用、植物纤维资源利用、油脂资源的利用、活性成分的提取及新营养源的开发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工作。2.4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加工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标或企标都是20世纪80年代前制定的,与国际通用标准有较大差距。同时,我国大部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低,没有采用发达国家现已普遍实行的GMP、 HACCP及IS09000族系管理规范,致使我国的加工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加入WTO后,尽快实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对提高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竞争力,全面迎接人世后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2.5 加快传统食品工业化生产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面对洋快餐的冲击,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我国居民饮食习惯的传统食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发展传统方便的工业化食品是人民快节奏生活方式的需要,有利于人们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真正从“一日三餐”中解放出来。全国居民每年的饮食消费约为1.6万亿元,农产品加工应围绕以传统食品为主的“餐桌经济”大做文章。传统食品工业化应重点针对传统主食工业化、传统肉食工业化和传统豆制品工业化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工作。2. 6 大力建设农产品加工信息体系 农产晶加工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至今没有整个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信息系统。目前信息不畅主要表现在:部门间缺乏信息沟通;原料一加工一流通各环节缺乏信息沟通;科研与生产间缺乏信息沟通;国内外科技、市场缺乏信息沟通。因此,应尽早建立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信息系统,重点是对各部门、各环节的信息进行集成,建立国家农产晶加工信息数据库;同时,建立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应用系统,进行网上信息发布、专家咨询、市场需求分析、网上交易等。 一、农产品加工和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国外农产品贮存、保鲜和加工的现状 农产品产后的增值潜力巨大。世界发达国家均将农产品的贮藏、保鲜和加工业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从农产品的产值构成来看,农产品的产值70%以上是通过产后的贮运、保鲜和加工等环节来实现的。美国用于采前田间生产的费用仅占30%,而70%的资金都用在采后环节,从而保证了农产品高附加值的实现和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生鲜果蔬产后损耗控制在1.7%5%之间,粮食损耗低于1%。70年代以来,世界各经济及技术进步的国家陆续实现了农产品保鲜产业化,保鲜规模在意大利、荷兰为60%左右,其它西欧国家为50%,美国、日本高达70%左右。食品工业转化率发达国家粮食在80%以上,果蔬占50%。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值的比例,美国为3.7?1,日本为2.2?1,我国仅0.38?1。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后加工能力达70%,加工品在膳食中的比例也在70%以上;而我国农产品产后加工能力只有20%-30%,加工品在膳食中的比例不足30%。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粮食、油料、水果、豆类、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产后加工程度仅为45%,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只有20%,而发达国家则在80%以上。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可以反映农产品的增值程度及其对GDP的贡献程度。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为2.04.0:1,而我国只有0.20:1,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对本国GDP的贡献程度远远高于中国,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是不相配的。另外,现在农产品加工业中食品工业已普遍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贡献程度很高。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比一般为1:21:4之间。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增值程度很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发达国家农业初级产品及其食品加工业的产值对GDP的贡献程度,法国、荷兰为5,英国为4,日本为3.4,美国为2.8,中国为1.3。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特点近几年来,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庞大。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非常大,它们中的很多企业是一些跨国企业。如荷兰著名的CSM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专业生产和销售食品配料和粮食,业务涉足全球100多个国家。其子公司普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最有经验的乳酸盐生产商,普拉克公司的工厂分布在巴西、西班牙和荷兰,同时它具有一个遍及全球的销售网络。再如,乳业第一巨人法国的达能公司其年销售额为60亿欧元,帕玛拉特公司年销售额也达到60亿欧元,雀巢公司的年销售额为133亿欧元。新国际集团在大陆的投资达到12亿美元,其方便食品事业部在中国大陆有12个生产基地,是大陆最大的方便食品生产商;其饮品事业部在大陆有9个生产基地,其糕饼事业部在大陆有3个生产基地,是大陆最大的糕饼生产商;菲律宾晨光食品有限公司在大陆的投资也达到了1亿2千万美元。就是这样的一些巨无霸企业已经或正准备进军中国市场。2.国外农产品加工水平比较高。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决定着农产品的增值程度。越是精深加工,增值程度越大。如豆类加工,经过初级加工可得到豆油、色拉油,色拉油加工比普通豆油加工精深些,所以其增值程度也高一些。大豆还可进一步精深加工出大豆磷脂,其市场价格及市场前景非常看好。若年产100吨粉磷脂,可创产值500万元。在国际上,玉米可被精加工成为3000多种产品,尤其是其深加工产品各种氨基酸类等等,其增值程度是其原料产品价值的成百倍,有的可达上千倍。这表明农产品精深加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也表明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3.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品种向安全、绿色、休闲方向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安全、绿色、休闲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和方向。随着全球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不断变革,在众多的消费者中出现了有钱无闲的现象,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这就使休闲食品逐渐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趋向。农产品的初加工方式收益有限,精深加工的效益较高。在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过程中,技术是一个瓶颈因素。目前,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有许多核心技术我国企业只是在模仿国外企业的技术,所以我们只能跟在外企的后面,亦步亦趋地模仿,始终得不到高额垄断利润,只是微利。而且,经常出现知识产权的磨擦。在共同争夺中国这片市场过程中,外企不会把核心技术轻易地转让给我国企业。所以,我国企业应加大技术的投入,尽快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以便从对外国企业技术上的依附独立起来,彻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我国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加工现状 发展, 加工, 农产品, 趋势, 相关技术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带动着我国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重庆3158赚取秘诀请进入1、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2007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4175亿元,农产品加工出口额现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3%以上,预计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将达到7万亿元。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涉及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和皮革等12个行业,形成了多层次、多特色、多样化特点。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0.7万多家,从业人数达222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30%,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贡献行业。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自2003年就已经超过了农业总产值,二者的比值达到了1.04:1的水平,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保障。2、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的第一民生产业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共涉及12个产业: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烟草、纺织业、服装、皮革、木材、家具、造纸、印刷材料、橡胶。这十二个产业都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