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型式试验大纲.doc
×××科技有限公司 012-2012××××××手提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型式试验大纲2012-04-01发布 2012-05-01实施××××××有限公司 发布 目 录1. 型式试验依据2. 型式试验项目3. 型式试验方法及要求3.1 操作检查3.2 性能试验3.3 环境条件试验3.4 电磁兼容性试验1. 型式试验依据1.1 IMO 决议 A.809(19): 1995,甚高频无线电话仪器双向救生筏艇的性能标准;1.2 IEC 61097-12: 1996 全球海事遇险与安全制度(GMDSS) 第十二部分:救生艇筏便携式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仪器操作与性能要求、检验方法和预期检验结果;1.3 IEC 60945:2002船用航行和无线电通讯设备和系统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标准的通用要求;1.4 中国船级社电气电子产品型式认可试验指。2. 型式试验项目 所属设备类型:手持设备 试验分类试验项目试验依据一般试验操作检查IEC 60945 6.16.4性能试验IEC 61097-12环境条件试验跌落测试IEC 60945 8.6热冲击测试IEC 60945 8.5浸渍测试IEC 60945 8.9干热测试IEC 60945 8.2湿热测试IEC 60945 8.3低温测试IEC 60945 8.4振动测试IEC 60945 8.7耐油测试IEC 60945 8.11电磁兼容性试验辐射发射测试IEC 60945 9.3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IEC 60945 10.4静电放电抗扰度IEC 60945 10.93.型式试验方法及要求3.1 操作检查序号检查项目检验依据备注1人机工程和人机接口具体依据IEC 60945 6.1展开。2硬件具体依据IEC 60945 6.2展开。3软件具体依据IEC 60945 6.3展开。4内部单元连接具体依据IEC 60945 6.4展开。硬件与软件维护. 1 硬件维护设备应设计成主要的装置容易替换,对于船上的修理不需要精细复杂的重新校准或重新调整。设备的制造和安装应考虑到方便检查和维护保护。. 2 软件维护设备应设计成软件的维护可以容易地在船上进行。维护应根据第3条(标记和标识)通过加注标加以支持。维护之后,不需要对用户进行再培训。船上应用软件维护更新日志的文件,应列出变化内容。设备手册应提供足够的资料以便能由适合资格的船员恰当地操作和维护。资料应包括安装和操作手册,其内容包括:说明设备或装置类别。此外,应提供足够的设备安装资料,使用户按照有关设备标准的要求(同时考虑其他设备也要安装到驾驶室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安装。标记和识别每一套设备都要在外面标记以下信息,在正常的安装位置应清晰可见:1) 制造厂的识别标志;2) 设备型号或进行定型试验时的样机符号;3) 设备的编号(系列号);4) 设备的生产年份。3.2 性能试验3.2.1 一般要求3.2.1.1 测试信号测试信号的输入阻抗为50,不论是一个或多个信号同时接入被测设备。测试信号强度为连接被测设备点的信号强度,用电动势(e.m.f)表达。标称频率为接收器所选择的通道的频率。3.2.1.2 接收器静噪设备除具体情况外,静噪电路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设置无效。3.2.1.3 测试信号调制对于常规测试调制,调制频率应在1 kHz,频率偏差应小于±3 kHz。测试信号应基本上摆脱振幅调制的束缚。3.2.1.4 仿真天线测试中的仿真天线是无电抗、无辐射的50阻抗匹配。在这些测试中设备的天线应由合适的仿真天线代替。 3.2.1.5 发射器音频测试的准备发射器音频调制信号由麦克风产生,通过接口与发生器连接,从而产生输入发射器的音频调制信号。这个接口应由生产厂家提供。3.2.1.6 测试频道除具体情况外,此项标准的测试应在第16频道(156.8 mHz)进行。实地测试和性能测试应在第17频道进行。3.2.1.7 偏差要求测量结果与标准值最大偏差要求如下:发射频率.± 1 x 107发射功率 .± 0.75 dB最大载频容差:-音频在300 赫 到 6 kHz之间 .± 5 %-音频在 6 kHz 到 25 kHz 之间 .± 3 dB偏差限制 .± 5 %邻道功率 . ± 5 dB发射杂散.± 4 dB音频输出功率 . ± 0.5 dB 接收限幅特性.± 1.5 dB信噪比.± 3 dB接收器的传导电压.± 3 dB双信号检测 .± 4 dB三信号检测 .± 3 dB接受其辐射释放 .± 6 dB双工操作下接收灵敏度.± 0.5 dB发射器瞬变时间.± 20 %发射器瞬变频率.± 250 Hz3.2.2 电源. 1 定义为了符合性测试的目的,电源应被视为受试设备的综合能源,即原电池。. 2 测量方法a) 容量设备配备的未使用的原电池,须保证最高额定功率下8小时运转,占空比1: 9。空比为6秒发射,6秒接收(静噪开启)和48秒待机(静噪开启)。极限低温条件的容量也须符合以上要求。b) 有效期限生产厂家应确保电池的有效使用期限至少2年,且声明储藏温度条件。c) 颜色确保醒目的原则,黄色或橙色。. 3 预期结果a) 容量设备配备的未使用的原电池,须保证最高额定功率下8小时运转,占空比1: 9。空比为6秒发射,6秒接收(静噪开启)和48秒待机(静噪开启)。极限低温条件的容量也须符合以上要求。 b) 有效期限合适的受试设备或原电池应贴上标签,标明电池的有效期限,标示的有效期不能超过声明的电池有效期。c) 颜色用以遇险情况使用的原电池应为黄色或橙色。其他电池应与原电池在颜色上有所区分。 3.2.3 发射器本标准的性能要求和技术特征应依据以下所描述的测试步骤检验:3.2.3.1 频率容差. 1 定义频率容差表示测量载体频率和规定频率间的差别。. 2 测量方法载体频率应在未经调制的情形下测量,发射器与仿真天线应相连接。 测量应在IEC 945所述的正常测试条件下和极端测试条件下进行,如在上限的供电电压同时处于干热状态,或者在下限的供电电压同时处于低温状态。 . 3 预期结果频率误差应在 ±1.5 kHz范围内。3.2.3.2 发射场强. 1 定义发射场强(e.r.p.) 表示在特定测量条件与无调制的情况下最大电场强度的功率。. 2 测量方法在合适的测试场地受试设备应放置在高度为1.5米绝缘支架上,尽可能按照生产商要求的配置正常使用。 测试天线应调整到垂直极化,测试天线的长度应符合发射器的频率。测试天线的输出应与测试接收器相连接。 应打开发射器,把功率调低开关(如果有)调节至最大值位置。测量接收器应调节至受试设备发射器的频率,测试信号不需调整和测量。测试过程应使用频道17进行操作。测试设备的天线可抬高或放低以使最大信号水平能接收到。然后受试设备应在水平方向旋转360度,直至测量接收器检测到最大水平。最大信号水平应记录下来。 受试设备应由合适的替代天线代替。替代的天线应保证垂直极化方向,替代的天线长度应符合受试设备发射器频率。替代的天线应与校准信号发生器相连接。测试接收器的输入衰减器设置应做相应调整,以增加测量接收器的灵敏度。 测试天线可抬高或放低以使最大信号水平能接收到。替代天线的输入信号应调整至由测量接收器检测的生产水平。当发射器发射场强被测量后,该水平与记录的水平一致。替代天线的输入水平应以功率水平记录,并根据测量接收器衰减设置输入变化进行换算。在把测试天线和仿真天线变换到水平极化后,各项测量应重复进行。测试应只在常规测试条件下进行。最后测量值为上述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时所得数值的较大数值。如有必要可更换仿真天线以获得更大的测量值。. 3 预期结果测量的发射场强应在0.25 W和 25W之间。当有效辐射功率超过1瓦时受试设备有功率调低开关。3.2.3.3 发射功率. 1 定义通过仿真天线发射的未经调制的信号在一个频率周期内的平均发射场强,经天线增益换算即得到载波功率。天线增益指在5.4.2中测得的发射场强与载波功率之间的比值,用分贝表示。 . 2 测量方法发射器应与仿真天线相连接,并测量传输到该仿真天线的输出功率。为了确认天线增益,测量应在正常测量条件下频道17中完成。 测试应在IEC 945所示的极端测试条件下在频道16重复进行,包括在上限的供电电压同时处于干热状态,及在下限的供电电压同时处于低温状态。 功率调低开关(如果有)应处于最大值位置。载波功率测量后,需换算天线增益,再记录为载波功率。测试应在功率调低开关至最小值位置(如果有)下反复进行。. 3 预期结果最大功率调低开关设置的载波功率应维持在0.25 W 和 25 W之间。 3.2.3.4 载频容差. 1 定义载频容差指已调制射频信号的瞬时频率与载波频率间的频率偏差。. 2 测量方法把被测设备连接到仿真天线,载频容差可通过频率测量设备测量比较已调制载波瞬时频率与标称载波频率之间的最大差值。 这个频率偏移由谐波和互调等原因产生。调制频率变化范围在100 Hz和 3 kHz之间。调制信号强度为载波信号强度提高20 dB的上水平。. 3 预期结果最大允许的载频容差在 ±5 kHz之间。3.2.3.5 高调制特性. 1 测量方法发射器应在常规测试条件下操作,以仿真天线为终点。发射器应由常规测试调制方法调制。随着调制信号固定的输入水平,频率变化范围应在3 kHz 至 25 kHz,测量频率容差。. 2 预期结果调制频率在 3 kHz 至 6 kHz间的频率偏差应不超过3 kHz调制频率的频率容差。调制频率为 6 kHz,频率偏差应不超过±1.5 kHz。调制频率 在 6 kHz 至 25 kHz, 频率偏差应不超过调制频率频率偏差(以dB形式表达)的线性响应,以调制频率6 kHz为起点,频率偏差在 ±1.5 kHz范围,并倾向于 14 dB/ octave,随着调制频率增大频率偏差也随之减小。3.2.3.6 调制特征. 1 定义本特征表达了发射器在最大允许偏差的特性,详见3.2.1.7 。. 2 测量方法频率为 1 kHz的调制信号加在发射器上,频率容差为±1 kHz。调制信号强度应增加20dB,频率容差应再次测量。本项测试应在常规测试条件和如IEC945定义的极端测试条件下操作,包括在上限的供电电压同时处于干热状态,或者在下限的供电电压同时处于低温状态。. 3 预期结果频率容差在 ±3.5 kHz至 ±5 kHz之间。3.2.3.7 调制灵敏度. 1 定义本特征表达了发射器调制麦克风产生的音频信号能力。 . 2 测量方法频率为 1 kHz的声频信号,强度94 dBA,相当于 2 x 10 5Pa作用于麦克风,测量频率容差。. 3 预期结果产生的频率偏差应在±1.5 kHz至 ±3 kHz间。3.2.3.8 音频响应特性. 1 定义音频响应表达了发射器在调制信号的频率发生变化时发射器的调制水平保持不变的能力。 . 2 测量方法频率为1 kHz的调制信号产生±1 kHz的频率偏差。调制频率变化范围在300 Hz至 3 kHz之间,音频输入保持不变。. 3 预期结果调制指数保持不变,频率容差为1 kHz +1 dB到-3 dB限定内的数值。3.2.3.9 调制失真. 1 定义由音频信号调制产生的失真,由百分比表达。线性解调后,所有基频失真分量的均方根电压。. 2 测量方法射频信号由发射器产生,与一个斜率为6 dB/octave的线性调制器相连。在常规测试条件下,把测试信号应调制频率为300 Hz到1 kHz范围的音频信号,三次都采用固定的调制指数,按上文方式测量调制失真。在IEC 945定义的极端测试条件下,包括在上限的供电电压同时处于干热状态,或者在下限的供电电压同时处于低温状态。音频信号频率为1 kHz,频率容差为±3 kHz。. 3 预期结果调制失真不超过10 %.3.2.3.10 邻道功率. 1 定义邻近频道功率是发射器总发射功率的一部分,在调制确定的条件下,以某一频道的频率为中心频率的其中一个相邻频带的输出功率,是由发射器发射调制、杂声和噪声产生的功率总和。 . 2 测量方法邻道功率应由功率测量计测量,所谓的“测量计”,包括一台混频器、滤波器、振荡器、放大器、可变衰减器和均方根值指示器。功率测量计的技术特征在IEC61097-12附录A中表明。a) 发射器应以5.4.3所示发射功率在常规测试条件下进行操作。发射器的输出应通过阻抗为50的连接设备与功率测量计的输入相连接,确认输入强度在功率测量计量程内。b) 在发射信号未调制的条件下,调节功率测量计,达到最大匹配。这是 0 dB响应点。测量所得数据应予以记录。 c) 功率测量计调谐应远离载波调整,把载波频率调整到名义频率偏移17 kHz位置,使功率测量计接近 6 dB响应。d) 发射器频率调整1.25 kHz,响应提高20dB,同时产生±3KHz的偏移。e) 功率测量计可变衰减器应调整以获得与步骤b相同的仪表读数或已知数值。f) 邻道功率与载波功率的比率指步骤b和e中的衰减设置间的不同,计算两次读数之间的比值。g) 切换频率,重复进行。. 3 预期结果邻道功率应不超过,载波功率的70 dB数值和0.2W中较大的数值。3.2.3.11 发射杂散. 1 定义发射杂散是一系列能量的发射,这些频率不包含在必要带宽之内,这些能量的辐射水平较低,不影响相对应的信息传输。杂散发射包括谐波发射、寄生发射,互调产物以及变频等产生的干扰,但不包括频带外的发射。. 2 测量方法发射器将未经调试的信号通过仿真天线发射。测量的频率范围从150 kHz至2 GHz,不包括发射器当前选择的频道和邻近两个频道的频带。. 3 预期结果在任何离散频率下杂散发射功率在150 kHz 到 1 GHz的频率范围都应不超过0.25W, 在1 GHz t至2 GHz频率范围不超过1W。3.2.3.12 发射剩余调制. 1 定义发射器的剩余调制指无线电信号去除需要的调制所得到的解调信号,与通过正常测试调制的无线电信号之间的比值,以分贝形式。. 2 测量方法一个正常测试调制信号输入发射器,无线电信号通过一个合适的连接装置连接到一台6 dB/octave的线性解调器。防止内部噪声产生的低音频效果。 通过均方根电压计测量。然后关闭调制器,测量剩余音频信号产生的数据 。. 3 预期结果剩余调制应不超过 40 dB。3.2.3.13 发射瞬态. 1 定义发射瞬态指发射器在打开与关闭发射状态瞬间,发射器实际发射信号的频率与标称频率之间的差异 (参见IEC 61097-12图 2)。ton: 根据5.4.12.2所描述的测试方法,发射器打开ton定义为当天线终端功率测量时,输出功率达到0.1 %实际输出功率这一时间点。t1:以ton为起点,根据表1结束;t2:以 t1 的终点为起点,根据表1结束;toff: 通过输出功率降低至0.1 %实际输出功率,及时关闭;t3: 以toff 为起的关闭一段时间,重新开启,根据表1操作。表 1 发射器瞬态及时 (毫秒)t15.0t220.0t35.0备注1 t1 和t3 期间频差应不超过一个通道隔离的数值。2 t2 期间频差应不超过半个通道隔离的数值。. 2 测量方法两种参考信号应通过连接器与被测设备相连接。发射器应通过一个50 的功率衰减器,连接到测试设备。测试信号通过连接器输入,测试信号的频率为发射器的标称频率,已经过1 kHz的频率调制,频率偏差为±25 kHz。参考信号的强度应调节到在测试设备输入端测量,其功率为发射器功率0.1 %水平,在整个测量过程中该强度应保持。 测试设备输出的幅差 (ad) (参见IEC 61097-12图 3) 和频差(fd) (参见IEC 61097-12图 3)应连接到一台记忆示波器。存储示波器应设置到合适比例显示测试结果。存储示波器扫描频率应设置为1 ms/division,连续显示1 kHz的测试信号。接着打开发射器,无需调制,以产生触发脉冲,得到显示画面。测试信号和发射器输出功率比变化结果因测试鉴别器的捕获比,在屏幕两边产生两个画面,一个表示1 kHz 的测试信号,另一个为对应时间的发射器发射频率。当1 kHz的测试信号完全被抑制时,开始ton 。表中定义的t1 和 t2时间段段是比较合适的模板。 记录频差与对应时间。发射器应保持开启状态。记忆示波器应触发模式设置为幅差的高电平输入。1 kHz测试信号开始上升直到toff,发射器应立即关闭。t3的时间参照表中所示。记录频差与对应时间。. 3 预期结果在 t1 和 t3 期间频差不可超过1个频道间隔。在t2结束时,频差应在5.4.1.3规定的频率容差范围内。在t2 期间频差应不超过½ 频道间隔的数值。在t3开始前频差应处于5.4.1.3所示的频率容差范围内。要求结果参见IEC 61097-12图2。3.2.4 接收器接收器的性能要求和技术特征应进行下述要求测试。 3.2.4.1 额定音频功率与失真. 1 定义额定音频功率与失真是一项通过百分比形式表达所有调制音频谐波成分的总均方根电压与由接收器传输信号的总均方根电压之比的比率。额定音频输出功率表示由生产厂家提供的一项数值,是最大有效输出功率,须符合本标准的所有要求。. 2 测量方法一个强度为+100 dBV的载波经过标准的调制输入到接收器。对于测量来说,接收器的音频输出连接到一个电阻,模拟接收器的负载。该负荷的数值由生产厂家提供。在常态测试条件下,测试信号采用固定调制指数调制,频率范围在300 Hz 到1 KHz的3个频率的测试信号。各个频率的谐波失真和音频输出功率都须测量。在IEC 945中具体所列的极端测试条件下,包括在干热状态上限的供电电压,或者在低温状态下限的供电电压的条件下进行。 测试将以接收器标准频率±1.5 kHz下操作进行。对于这些测试,调制频率将为1 kHz,频率偏差将为±3 kHz。. 3 预期结果扬声器额定音频输出功率最低为200 mW ,如果提供耳机或听筒,则最低为1 mW。失真度不应超过10 %。3.2.4.2 音频响应特性. 1 定义音频响应特性指接收器音频输出的能力的参数,指输入电路的射频调制能力。. 2 测量方法把一个强度为+60 dBV,载波频率为接收器标称频率的测试信号输入到接收器。把音频输出功率调整到50%水平。测试信号要求参见5.2.3,本项设定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保持不变。频率偏差将调低至±1 kHz。当调制频率在300 Hz到3 kHz间变化,频率偏差应保持不变,测量输出水平。测量将以测试信号相同频率作为接收器±1.5 kHz的名义频率重复进行测量。. 3 预期结果接收器典型音频频率的响应应不超过+1 dB到 3 dB,响应水平以6 dB/ octave线性减少,并通过在1 kHz时测量值。要求参见IEC 61097-12图4。3.2.4.3 接收灵敏度. 1 定义接收灵敏度指,在标准调制水平,50%音频功率输出,信噪比为20dB的情况下,接收器在标称频率下最低能够接收的信号的均方根电动势水平。. 2 测量方法一个接收器标称频率的载波信号经正常调制输入接收器。在接收器输出端连接音频负载和用于测量信噪比的测量仪器。测试信号强度调节至信噪比达到20 dB水平,音频输出功率调整到50%水平,同时将接收器音频功率的控制调节产生额定输出功率的50%。在这些条件下,输入测试信号表示最大可用灵敏度的数值。测试应在常规测试条件以及在IEC 945中具体所列的极端测试条件下进行,极端测试条件包括在上限的供电电压同时处于干热状态,或者在下限的供电电压同时处于低温状态。 在极端测试条件下音频输出功率出现相对于50%的额定输出功率±3 dB的变化是被允许的。. 3 预期结果最大可用灵敏度在常态测试条件下应不超过+6 dBV,在极端测试条件下不超过+12 dBV。 3.2.4.4 共信道抑制. 1 定义共信道抑制指接收器接收预期调制信号的能力,以及抑制已被调制的多余调制信号的能力,两种调制信号都应在接收器标称频率下接收。. 2 测量方法两个输入信号经合适的连接设备连接到接收器。预期信号需经常规调制,多余信号采用400Hz,偏差±3 kHz调制。两个输入信号在接收器标称频率下输入接收器,重复测试,直到多余信号偏差在±3 kHz内。预期输入信号强度调节到最大可用敏感度水平,采用正常测试条件。多余输入信号振幅需调整到接收器音频输出信噪比减至14dB。共信道抑制比率为多余信号强度与的预期输入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比值,用分贝表示,这时音频输出信噪比在额定缩减值内。. 3 预期结果共信道抑制比率变化应在10 dB 至0 dB之间。3.2.4.5 邻道选择性. 1 定义 邻道选择性是指一种接收有用调制信号抵御无用调制信号干扰的能力,接收器不会因为干扰信号的影响降低接收能力超出既定范围,无用信号的频率与有用信号频率的偏差为25 kHz。. 2 测量方法 两个输入信号经合适的连接设备连接到接收器。有用信号的频率与接收器标称频率一致,采用正常测试调制。多余信号应调试为400 Hz,频偏±3 kHz,多余信号频率应高于接收器标称频率。有用信号输入强度与最大可用敏感度一致,参见5.5.3.3.测试。多余信号需反复调整至接收器音频输出信号-噪声及失真比减至14 dB。在多余信号频率低于接收器标称频率下,再次测试,方法同上。邻道选择性表述为分贝,取上述两种情况下较低的数值。在IEC 945定义的极端测试条件下,在上限的供电电压同时处于干热状态,或者在下限的供电电压同时处于低温状态,重复测试,采用同一方法。有用信号强度与极端测试条件下的最大可用敏感度一致。. 3 预期结果常态测试条件下,邻道选择性应不低于70 dB;极端测试条件下,不低于60 dB。3.2.4.6 杂散响应抑制. 1 定义杂散响应抑制指接收器在区分标称频率下已调制的有用信号与其他频率下的无用信号的一种能力。. 2 测量方法两个输入信号经合适的连接设备连接到接收器。有用信号的频率与接收器标称频率一致,采用正常测试调制。多余信号应调试为400 Hz,频偏±3 kHz,多余信号频率应高于接收器标称频率。有用信号输入强度与最大可用敏感度一致,参见5.5.3.3.测试。无用输入信号的振幅将调节至+86 dBV,频率从100 kHz 到 2 GHz进行扫频。 调节无用信号输入强度,在扫频过程中,音频输出的信噪比应一直低于14dB。确定过程中最大无用信号输入强度。杂散响应抑制为最大无用信号强度与有用信号强度的比值,用分贝表示。. 3 预期结果在100 kHz 到 2 GHz频率(不包括标称频率±25 kHz)范围,任一频率下,杂散响应抑制应不低于70dB.3.2.4.7 互调抗扰. 1 定义互调抗扰性指接收器不会因为两种或更多无用特殊关联频率信号的干扰,而产生性能降低的能力。. 2 测量方法三种信号发生器 A, B 和 C 都通过合适的连接设备连接到接收器。信号发生器A发射的A为有用信号,频率为接收器标称频率,采用正常测试调制。信号发生器B的无用信号B为未经调制的信号,频率为在标称频率上加或者减50 kHz。信号发生器C的第二无用信号将以400 Hz与±3 kHz频偏调制,频率为接收器标称频率加或者减100 kHz。有用信号输入强度与最大可用敏感度一致,参见5.5.3.3.测试。两种无用信号的振幅应保持相同,并须调整接收器音频输出信噪比降低到14 dB。调整信号发生器B的输出频率,以使信噪比达到最大,再调节两种无用测试信号的振幅使信噪比重新达到14dB。互调抗扰为接收器输入的两种无用信号的和与有用信号强度的比值,用分贝表示。. 3 预期结果互调响应比应不低于65 dB。3.2.4.8 阻塞. 1 定义阻塞指另一频率的信号造成接收器音频输出功率的变化(一般是降低)或造成信噪比降低的行为。. 2 测量方法两种输入信号通过合适的连接设备连接到接收器。有用信号的频率为接收器的标称频率,采用正常测试调制。无用信号先行关闭,有用信号强度调整到最大可用灵敏度,参照5.5.3.3测量。调节有用信号的音频输出功率,达到额定输出功率的50%,按照阶梯式功率控制,第一步输出功率至少达到50%的额定输出功率。无用信号为未调制信号,进行+1 MHz 至+10 MHz和1 MHz 至10 MHz相对于接收器标称频率的频率扫频。 无用输入信号的频率必须处于指定范围内,信号强度须调整到低于有用信号3dB或调整到音频输出信噪比达到14dB,无论哪一个先实现均可。阻塞水平由dBmV表示,并予记录。. 3 预期结果规定范围内的所有频率的阻塞都不得少于+90 dBmV,除非出现乱真信号响应。3.2.4.9 接收杂散. 1 定义接收杂散是指接收器和天线末端产生的射频辐射。 . 2 预期结果接收杂散指天线与接收器连接端向外辐射的所有射频分量的总和。接收器天线连接端通过50电阻与频谱分析仪或合适的电压计连接,并将接收器打开。测量范围应含盖150 kHz 到 2 GHz的频率范围。. 3 预期结果天线终端的接收杂散功率150 kHz到1 GHz频率范围应不超过57 dB (2 nW ),1 GHz 至 2 GHz频率范围应不超过 37 dBm (20 nW )。3.2.4.10 接收限幅特性. 1 定义接收限幅特性指已调制的输入信号强度和接收器音频输出强度之间的关系。. 2 测量方法一个频率为接收器标称频率的测试信号,强度为+6 dBV,正常测试调制调制调节,输入接收器,音频输出功率调整到比额定输出功率低6dB的水平。然后把输入信号强度增加到+100 dBV,同样测量音频输出功率。 . 3 预期结果当输入信号强度安装说明发生变化,这些音频输出功率水平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变化不得超过3dB。3.2.4.11 信噪比. 1 定义信噪比指音频杂声和来自供电系统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噪声,与对应的经正常测试调制输入接收器而产生的音频输出的平均值之间的比值。. 2 测量方法将强度为+30 dBV,频率为接收器标称频率,经正常测试调制的测试信号输入接收器,把一个音频负载连接到接收器输出端。遵照5.5.1.3,把音频输出功率调整到额定输出功率水平。输出信号应通过均方根电压测量。然后关闭调制,并再次测量音频输出水平。. 3 预期结果信噪比应不超过40 dB。3.2.4.12 静噪控制. 1 定义静噪控制的目的在于当接收器输入信号水平低于给定数值时,减弱接收器音频输出信号的强度。. 2 测量方法a) 关闭静噪设备,将强度为+30 dBV,频率为接收器标称频率,经正常测试调制的测试信号输入接收器。把音频负载和噪声过滤装置与接收器输出端相连接。参照5.5.1.3,把接收器音频输出功率调整到额定音频输出功率水平。输出信号应由均方根伏特计测量。然后切断输入信号,将静噪设备打开,再次测量音频输出功率。b) 将静噪设备再次关闭,将强度为+6 dBV,正常测试调制的测试信号输入接收器,将接收器的音频输出功率调整到50%的额定音频输出功率水平。输入信号强度将降低,静噪设备将打开。接着输入信号将被增加直到达到上述音频输出功率水平。测量信噪比和输入水平。c) 本测试只对有连续可调功能的静噪控制有效。将静噪设备关闭,将强度为+6 dBV,把接收器音频输出功率调整到额定音频输出功率水平。接着打开静噪控制到最大值位置,输入信号水平应增加至音频输出值为额定音频输出功率的50%。 . 3 预期结果a) 在 5.5.12.2.a)所示条件下,音频输出功率相对于额定音频输出功率应不超过40dB。b) 在 5.5.12.2.b)所示条件下,输入信号应不超过+6 dBV,并且信噪比应至少在20dB。 c) 在 5.5.12.2.b)所示条件下,当静噪控制在最大值时,输入信号水平应不超过+6 dBV。3.2.4.13 迟滞压制. 1 定义迟滞压制表示静噪控制开启和关闭时接收器输入信号水平间的差异。. 2 测量方法如果有外部设备进行静噪控制,应调节至最大静音位置。将静噪设备打开,以与接收器标称频率相等的未调制的载波作为输入信号,输入接收器输入端,同时调节至充分低的水平,以防止将静噪控制打开。输入信号将增加至正好打开静噪控制的水平。这个数据应记录。这时静噪控制是打开的,输入信号强度将缓慢降低直到接收器输出的噪声消失。此项数据应被记录。. 3 预期结果迟滞压制应在3 dB 至6 dB之间。3.3 环境条件试验3.3.1 测试条件对于本标准的实地测量和性能检测,受试设备应在频道17下操作。3.3.1.1 常规与极端测试条件测试应在常规测试条件下进行,但同时在IEC 945中具体所列的极端测试条件下,包括在上限的供电电压同时处于干热状态,或者在下限的供电电压同时处于低温状态。 3.3.1.2 测试电源各项测试期间,受试设备应由测试电源供给电流,以能够产生常规和极端情况的两种测试电压。对于测试的目的来说, 电源电压应由受试设备的输入终端测量。测试期间,在每个测试起点相对于电压电平供电电压应保持在±3 %水平 。测试电源应只在生产方和测试方双方商定的测试电源下测量。如双方有任何分歧,通过电池所获得的效果应比通过测试电源获得的效果优先。3.3.1.3 极端温度下测试步骤若测试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受试设备应一直放置在试验室,直到达到热均衡,然后应切换到备用状态或接收状态,五秒后,受试设备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3.3.1.4 性能检测. 1 定义性能检测是在正常测试条件下安装相关要求进行检测,在正常条件下至少能保持15分钟。. 2 测量方法每项活动测试后都需进行一项性能检测,应包括: 发射器频率容差(5.4.1.2),发射器发射功率(只限高功率)(5.4.3.2) 手机最大可用灵敏度 (5.5.3.2). 3 预期结果频率误差应在±1.5kHz以下,载波功率应高于0.25W,接收器灵敏度应高于0.35V (信噪比12 dB).3.3.2 环境测试环境测试用以评估在实际条件下受试设备设计的合理性。环境测试后,如在测试期间有规定,受试设备应满足性能检测的要求。 环境测试应在所有测试前进行。除有特别说明外,在任何需要电性能测试的时候,这些测试都应在正常测试电压下操作。环境测试应依据下列顺序进行。3.3.2.1 跌落测试此项测试模拟受试设备因失误而自由落体至船体甲板的情况。跌落测试应依据IEC 945具体展开。测试期间设备应配备一套合适的电池和天线,但电源应关闭。 测试结束时受试设备应接受性能检测以及损坏程度检查。检查发现的结果应记录在测试报告上。3.3.2.2 热冲击测试此项测试可判定受试设备在突然浸渍在事先准备好的高温水环境中功能正常运转的能力。 受试设备应放置在+65 °C ± 3 °C 的大气环境中一小时。然后放入深度为100 毫米 ± 5 毫米,温度为+20 °C ± 3 °C的水环境中,浸没时间为一小时。测试结束时受试设备应接受性能检测,然后应接受损坏程度和进水程度检测。检查发现的结果应记录在测试报告上。测试后,受试设备应遵照生产厂家的说明书重新封装。或者如果设备没有明显迹象有外水进入,可以在所有环境测试完成后,再对受试设备进行内部进水情况检查。3.3.2.3 浸渍测试此项检测模拟受试设备在水压力下的效果,设备并非漂浮于水面上,而是临时断断续续浸渍于水中。受试设备按照IEC 529,第三个表格,选项七第二特征进行测试。测试操作时应将受试设备完全浸渍到水中,应满足以下条件: 受试设备最高点位于水下一米处; 测试持续时间为五分钟; 水温与设备温度间应不超过5 °C。测试结束时受试设备应接受性能检测,然后应接受损坏程度和进水程度检测。检查发现的结果应记录在测试报告上。测试后,受试设备应遵照生产厂家的说明书重新封装。或者如果设备没有明显迹象有外水进入,可以在所有环境测试完成后,再对受试设备进行内部进水情况检查。3.3.2.4 干热循环测试干热循环测试应依据IEC 945具体展开。3.3.2.5 湿热循环测试湿热循环测试应依据IEC 945具体展开。3.3.2.6 低温循环测试低温循环测试应依据IEC 945具体展开。3.3.2.7 振动测试振动测试应依据IEC 945具体展开。3.3.2.8 耐油测试受试设备应浸渍在温度为 +19 °C ± 1 °C的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