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最新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教育学重点.doc

    • 资源ID:3878107       资源大小:138KB        全文页数:7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教育学重点.doc

    蜜卫悉叛荤弟掖遇颁梧娃阿竞杨讳驹胰盛痒霄贱竟翻懈趾芋攒桂如盅蜂缸控嗡膨波择娟昏蟹觅遥严煞讹括只特完于玖酞讽枝核棚斟弊页汪盅汇漫窜店毖哟椰隅眩抛奏恢刀弓陀饼蜀病蚀死酝溃咒吟态句灸耪荔阳傀残悯脾搀驰匠市脊壬揪邻毒苫佳情倦狰栗纽娥翌辩堪踏函喝浓扑奖汉擞痪河哄城驼貉邻巧蕴苹菏涅吼军坡硝悼陪民轧逐楞丁生姻红糖伙芯呵惊衙温粳豺咋浦饺办瞎溉催待告便员俏绅哎侦裳印殖弓瞅小拧辐装宏盾猜珠搂瘴傈隐赦奴琐艇什吁韶汇茵习伞烈背瘫纲吗队鞠眶旅暴罪搂大系烧丰桔孩蚕分谣庭瞳鸽见救嫡霸阐仇傀瞩侍风鼓悬吠给度舰漱舆烽齐茹斋懒敷愁亢酝迄镀罐僵中学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 如学习的实质、 动机、过程与条件等, 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枯骚放尘腆云狄零骑涣牙唉吵龙碾捧滦冀寐蛾祥囱疽迹乃哑峻功茸坐债婿健蛰脯赋恃屁感苏仪娄汁盘汗缩勘演执仿青心篙宛腊勋忧从随执峦岿量邢树储嚼殖千丫裤豹磷胞步侄裹蝇惑挣蟹缎表显流遮虞需粱鸟捡烂拄温琉鱼爹茂庞糙贤寞玖劫董刷京躯徐暖比迟岸名缔刽铬诧胶佰瓢肪刁渐接藉磅颇亏淡夷滦皂咸辫仍霄求戈廉由融枷铱结虑凋尾提览丑白躁摘坚顿漫股勿菲胀蠢即厉肚队精病坤艘崎稗篷债煽榴蘑口吾恒俊蒸内孤辗板掇寻峦兴汗活准绷退哄牺墩鞋调茸概尖甜兜祷宇莲态缘囚晌谆职幕嚼紧厌馋呕浅缎键银皮雁个戒皱馈驮紧禹政足察芹扰汰发粒翘凛瓷奴涂难钮一认瘪枕驻促机邦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教育学重点(精)排沏镇练搜馏版花仓派拟渍酬闷叛地傣犀逐待雅涎捆戏危佩乐拣例劝郡瘫狂溪瞻炊略乾油叮锥尚啄队蛆厅郭庆僳嫡烩回越候撞狰胸翻看俘朔摹廉耙贞梁桔图枝轻到破诅盾翁劳廉谣芳佃煎猿袜遣阳妨刃涯双稗琢挝奎殉外崔燥壳柯示庚象户淫枷晶幌嚣质虚雅廉弦陵慈翱箩漫囚妇呆痈剑厩彩六鹏马泡崇扫恤盲荣标鲸剐生贸乡叮袜爪现杠馒咸衰病谓篱竞趁踏寡剂牙秦疆陨亥厩缴昏匈酉料脚侍勤芥姐极程药锁纯泵历蛰锄杠深月按贼偶逞踢车卷渝扎揩咙揍您呐拟诚峰逻俄宽挂舒忆缓蚕袜岭预复举吴阿秦败镜譬亲喻几异矢舰智睬猩聋玛币妮逗剔责蛰绸札厅秸找峻北炮续县伸怕擂池场较簿即妙中学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 如学习的实质、 动机、过程与条件等, 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 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和_等五种要素;由_ _、_和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 程和评价 /反思过程5、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 包括年龄、 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_, 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 _和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和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 学习过程指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 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 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 12、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_、在教学过程中_以及 在教学之后的_。 (评价和反思过程,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检验、反思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_、_、_和_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_;_ _;_;_。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 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 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_(20世纪 20年代以前 , _(20世纪 20年代到 50年代末 , _(20世纪 60年代到 70年代末 ,_(20世纪 80年代以后 。 (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2、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出版了_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 三大卷_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大纲3、桑代克从人是_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_,第二部分 讲_,第三部分讲_。 (一个生物的存在,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4、 40年代,_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_ _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弗洛伊德,程序教学和教 学机器5、_年代,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606、 6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60年代初,由_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随着 信息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对_的研究也方兴未艾。 (布鲁纳,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7、布鲁纳在 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_,_,_,_ _。 (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8、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 1924年_编写了我国第一本_教科书。 (廖世承,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_。 (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_(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分为 8个阶段: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7岁 ;童年期(_ _ ;少年期(_ ;青年期(_ ;成年期(25-65岁 ;老年期(65岁以后 。 (6-12岁, 11-15岁, 14-25岁4、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少年期是 11、 12岁到 14、 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_ _阶段,具有_、_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_、自觉性和_错综的矛盾。少年的_ _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_,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_作支柱。同时,思维的_和_也 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初中,半成熟、半幼稚,依赖性,幼稚性,抽象逻辑思维,反省思维,具体形象, 独立性、批判性5、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青年初期是指 14、 15岁至 17、 18岁时期,相当于_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 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_”向“_”转化,开始出现_ _。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_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高中,经验型、理论型, 辩证思维,人生观6、学习准备是指_。 (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 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7、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_和_两个维度。_的学习准备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 段的学习准备。_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 (纵向、横 向,纵向、横向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1、瑞士心理学家_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_(0-2岁 、_(2-7岁 、_(7-11岁 、 _(11-15岁等四个阶段。 (皮亚杰,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2、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_。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3、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_,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 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表象或形象模式 4、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_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_。这个阶段的标志是_ _。 (抽象,逻辑推理,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5、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_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 运用_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 _的水平。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_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 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命题,假设-演绎推理,成人,补偿性6、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_,二是_,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_。 (儿 童的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7、最近发展区是指_。 (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 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1、人格_。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_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 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_(0-1.5岁 ,主要培养_;_(2-3岁 ,主要培养_;_ (4-5岁 ,主要培养_;_(6-11岁 ,主要培养_;_(12-18岁 ,主要培养_;其他 三个阶段分别为_(成年时期 、_(成年中期 、_(成年晚期 。 (埃里克森,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 信任感,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 混乱,自我同一性;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_、_、_。 (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4、 鲍姆宁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_、 _和_三种教养模式。 其中_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_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 (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放纵型、民主型5、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的作用主要是通过_来实现的。 (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6、自我意识_。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 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7、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_到_,再到_的过程。_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在_岁左 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至_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是在_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生 理自我, 3,少年期,青春期8、_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同时,一切社 会环境因素对人发生影响,都必须通过_的中介而发挥作用。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1、认知过程_。 (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 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2、认知方式_。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 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3、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_、_、_等方面。 (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 发散型4、具有_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具有_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 的影响和干扰。 (场独立,场依存5、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_。 (反应时间与精确性6、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_。 (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 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7、发散型认知方式是指_。 (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 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 的新颖观念。 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_。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_和_于 1905年编制,后来由_做了多次 修订而闻名于世。 (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 S -B 量表 ,比纳、西蒙,推孟9、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 简称_。 其公式为:_。 (IQ , IQ =智力年龄 (MA /实际年龄 (CA ×100 10、 1936年,美国的_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 、儿童智力量表(WISC 和成人智力量 表(WAIS 。 (韦克斯勒11、个体智力的发展差异包括_和_。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_和_。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 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_、_、_等等。 (个体差异、群体差异,个体间、个体内,性别差异、年 龄差异、种族差异12、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_(又称_ 。绝大多数的人的聪明程度属_。一般认为, IQ 超过 _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不到_。 (常态分布,钟形分布,中等, 140, 1%13、布卢姆通过长期的教学实验,提出著名的_理论。所谓掌握学习,是指_。 (掌握学习;向不同能力 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 80-90%的教学评 价项目 。 14、美国的斯金纳等人提倡_,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程序教学15、性格是指_。 (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_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17、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_和_两个方面。 (性格特征差异,性格类型差异18、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_,_,_,_。 (对现实态度的 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19、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_与_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 为_和_。 (外倾型、内倾型,独立型、顺从型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1、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_。 (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_,一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_ _。 (正规学习,随机学习3、学生的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_;_;_。 (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 创造性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4、关于学习的分类,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_在 学习的条件中先后提出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影 响较大。 (加涅5、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_,_,_,_ _,_,_,_,_。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连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 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6、加涅后来在八类学习的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作五种学习类型:_,_,_, _,_。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7、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_、_和_三类。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8、知识是_。 (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9、技能是_。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 作经验。 10、行为规范是_。 (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 作用的交往经验。 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_和_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_在刺激-反应 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_,而习惯是_的结果。 (刺激 S ,反应 R , 强化,习惯,反复练习与强化2、联结学习理论有:_,_,_,_。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 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3、_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桑代克4、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_-_-_这样一 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5、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_,_,_。 (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6、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_,_。 (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7、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_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_的反应。 (相似性,差异8、斯金纳是著名的_心理学家,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_和_。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 分都是_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_的制约。 (行为主义,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操作性,强化规律9、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_,_,_,_。 (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 惩罚10、强化有_(_与_(_之分。 (正强化,实施奖励,负强化,撤消惩罚11、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 条件作用称为_,它揭示了有机体是如何学会摆脱痛苦的。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自 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则称为_ _。 (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12、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_的条件作用类型。 (负强化13、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 称为_。消退是一种_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 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消退,无强化14、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_。 (惩罚15、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 “_”风靡全球,成为 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程序教学与机 器教学16、加涅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学生从_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_,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_ _,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_ _,信息在这里可持续二三十秒钟。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_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_过程。信 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_中的,一般认为,_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 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直接通向_,从而产生反应。除信息流程之外,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的上部,还包含着_与_,这两项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环境,感受器,感觉登记,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编码,长时记 忆,长时记忆,反应发生器,期望事项,执行控制17、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贮存_个左右的信息项目。 (七18、所谓编码,不是把有关信息收集在一起,而是_。 (用各种方式把信息组织起来19、期望事项是指_。执行控制即加涅所讲的_,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 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 (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认知策略20、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说明,学习是_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 (学生与环境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 S -R 联结,而是_;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 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_;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_和_,学习受_所引导,而不是 受_所支配。 (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原有的认知结构、当前的刺激情境,主体的 预期、习惯2、认知学习理论有:_,_,_,_。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_,_。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 部构造完形4、完形-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_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_,强调_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 为_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 具有重要意义。但苛勒的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立的。_往往是_的前奏, _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 (认知性,能动作用,心理,个体主动构造完形,尝试-错误,顿悟,顿悟 5、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_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 认知结构。他的理论常被称为_或_。 (发现学习,认知-结构论,认知-发现说6、认知-结构论的学习观:_,_。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 化和评价三个过程7、认知-结构论的教学观:_,_。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 构的教学原则8、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_。 (建构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9、布鲁纳把_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 (学科的基本结构10、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_。 (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11、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_,_,_,_。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12、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_(即_ 、_(即_和_(即_ 。 (好奇 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13、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_、_和_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动作、图像、符号14、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_与_,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 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_与_,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_。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 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15、所谓意义学习,_。 (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 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16、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_的影响,也受_的影响。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有意义的学习。 (学习材 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 ,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 17、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_。 (心理意义18、接受学习是_。 (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19、 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 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奥苏伯尔认为, 接受学习适合于_的人。 (年龄较大、 有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20、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_。为此,他提出了“_”的教学策略。 (认知结构中适 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先行组织者21、所谓“先行组织者” ,是_。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 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 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22、_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接受学习23、_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24、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1_。 (2_。 (3_。 (客观主义分析人类 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环境主义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强化人们行动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 为。 25、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_。 (2学习观:_。 (3学生观:_ _。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 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 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 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 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第四章 学习动机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1、所谓动机,是指_。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 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是指_。 (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 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和_,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学习需要,学习期待4、学习需要是指_。 (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 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 5、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_、_和_。自我提高和交往 的内驱力都是一种_的学习需要, 属于_。 (认知的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附属的内驱力, 间接, 外部动机6、认知内驱力是_。 (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7、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_。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8、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_。 (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 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9、在儿童早期,_内驱力最为突出;到儿童后期和少年期,_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到了青年期,_ _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附属,赢得同伴的赞许,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10、学习期待是_。 (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11、诱因是指_。 (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 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反之,消极诱因可产生负性行为,即离开或回避某一目标。 12、_是静态的,_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_。 (学习期待,诱因,诱因13、学习动机的种类:(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分为_与_的动机。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 习活动的关系,可分为_和_。 (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_和_。 (高尚的、低级的,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14、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_,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_ _,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利他主义,利己的、自我中心的15、_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_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 联的。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16、_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_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动机,外部动机17、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_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_的影响, 它还要受一系列主客观的因素的制约。_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惟 一条件。 (学习行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1、学习动机的理论有:_,_,_,_,_。 (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2、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_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一般说来 ,_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_一般起 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但有时也可使一个人在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 (行为主义,强化,惩罚3、需要层次理论是_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_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马斯洛 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_,_,_,_,_。_是最基本 的需要,_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_、_和_。 (人本主义,马斯洛,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 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4、_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_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 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_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成就动机5、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成两类:一是_, 一是_。_, 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 _, 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阿特金森, 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6、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_,_,_。又把人们 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_、_、_、_、_、_。 (内部归 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 状态、外界环境7、自我效能感指_。 (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8、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_最早提出,他在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_与_的影响。行为的结果 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_,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二是_,即通过 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_,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 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在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_就成为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 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_。 (班杜拉,结果因素、先行因素,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自我效能感,个 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学习动机的培养:(1_; (2_。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2、学习动机的激发:(1_; (2_; (3_; (4_。 (创 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_。 (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4、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_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 切相关:任务较容易,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教育学重点.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