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的自我评价与监督课件.ppt
内控的自我评价与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十二讲之十二,主 讲 人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赵 英 林,第十二讲:内控的自我评价与监督,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规定: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对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因此,在这一讲中,我要讲述以下六个大问题:1.内部控制评价要求 2.评价方法与形式 3.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内部控制缺陷 5.监督主体与监督规定 6.内控评价的其他规定,1.内部控制评价的要求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内部控制主体或者外部权威机构得到授权,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出具报告的过程。每个行政事业单位的情况不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应按本单位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对于内部控制的评价也是同理,应当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并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内容、程序、方法、以及报告形式等相关内容,确保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落到实处。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对内部控制评价结论的真实性负责。,财政部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没有像企业那样必须由注册会计师出具评价报告,而是只要求单位在年终自我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自我评价的目的是总结内部控制实施的经验教训,分析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执行中的缺陷,及时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把内部控制落实到可行、有效的状态。自我评价应坚持三个原则:即:全面性、重要性、独立性。全面性原则,是指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重要性原则,是指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高风险领域,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独立性原则,是指自我评价工作应当将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相互分离。,2.评价的方法与形式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范围和频率由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性质、业务范围、业务规模、管理模式和实际风险水平确定。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个别访谈、穿行测试、实地查验、问卷调查、抽样和比较分析、专题讨论等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一般包括年度评价和专项评价。年度评价是指单位根据内部控制目标,对某一年度建立于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价。,专项评价是指针对内部控制中的某一要素,比如针对控制活动本身、或者针对单位的某项或者某些业务以及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对执行内部控制成效显著的内部机构和人员提出表彰建议,对违反内部控制的内部机构和人员提出处理意见;对发现的内部控制设计缺陷,应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后应当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评价报告中涉及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问题,由主要领导负责及时整改,下一次评价报告要说明上一次发现的缺陷与问题整改情况。,3.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主要讲三个方面问题:第一,有效性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准确的说是对于内部控制的两个方面有效性的评价,即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要素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是指现有内部控制按照规定程序得到了正确执行。评价控制的设计是指考虑一项控制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是否能够有效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控制得到执行是指某项控制存在且正在使用。设计不当的控制可能表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第二,采用信息系统加强内部控制的单位,要对信息系统有效性评价。信息系统控制可以是人工的、自动化的,或是基于自动流程的人工控制,即信息技术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电子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各行政事业单位均有网站和信息传递平台,必须评价其运转的有效性和对单位管理的实用性作出评价。,第三,内部控制评价重点关注的内容 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应当至少涉及下列内容:(1)评价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涵盖了单位 层面的风险和所有重要的业务流程层面的风险。(2)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的方法是否适当,内部控制建设 的时间进度安排是否科学、阶段性工作要求是否合理。(3)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组织是否有效,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和授权是否合理。(4)评价单位是否对内部控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5)单位在评价期间是否出现过重大风险事故。,4.内部控制缺陷 第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 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内部控制的设计存在漏洞,不能有效防范错误与舞弊,或者内部控制的运行存在弱点和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的情形。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设计缺陷是指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或现存控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运行缺陷是指现存设计完好的控制没有按设计意图运行,或执行者没有获得必要授权或缺乏胜任能力以有效地实施控制。有些单位表面上似乎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往往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形同虚设,这种现象在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这样做的目的是应付检查,实际上还是我行我素。此外,单位普遍存在授权不明、权责不清的情况,这也是内部控制不能有效运行的重要原因。第二,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对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从定性和定量等方面进行,衡量,判断是否构成内部控制缺陷,以及缺陷是属于一般缺陷、重要缺陷还是重大缺陷。根据缺陷对行政事业单位影响的严重程度,可以将缺陷分为三类:即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组合,可能导致该单位严重偏离控制目标。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然有可能导致单位偏离控制目标。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这三种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由单位根据上述标准自行确定。,第三,内部控制缺陷整改 单位内部的评价部门应对发现的控制缺陷编制汇总表,分析成因、影响程度,提出认定意见。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机制,明确内部各管理层级和单位整改的职责分工,确保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和重大风险得到及时解决和有效控制。根据发现缺陷类别的不同,确定不同级次的管理和监督权限。领导班子负责重大缺陷的整改;部门领导层负责重要缺陷的整改;内部有关单位负责一般缺陷的整改。对于认定的重大缺陷,应采取对策及时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应该追究责任的一定要追究相关部门或人员责任,因为不实行问责制,会影响以后的内控实施。,5.监督主体与监督规定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本规范,对本行政区域内各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县以上财政部门在依法检查、处理、处罚所管辖区内各行政事业单位时,必须同时检查有无违法财经纪律行为,必须检查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确定有无内部控制缺陷,并要求立即整改;决不能提出整改要求之后就完毕,还要跟踪整改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对于督促后仍然不整改的,严肃法纪给予处罚,以巩固检查成果。,6.其他检查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一旦接受审计机构审计时,应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规定,由审计机构同时检查、评价内部控制,并发表意见。文件的原文:“国务院审计机关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对单位进行审计时,应当对单位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已经按有关规定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单位,接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单位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第十二讲学习思考问题 1.什么叫内部控制评价?2.内部评价主要评价什么?包括哪两个方面?3.什么叫内部控制缺陷?三种类型如何划分的?4.年度评价与专项评价有什么区别?5.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有什么要求?6.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谁来检查、监督?7.其他检查监督规定有哪些?8.听完这十二讲总体有什么体会?,主 讲 人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赵 英 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十二讲,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十二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和安排,我们山东省的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学习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基础上,再安排小金库防治讲座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讲座。达到知识体系完整,保持会计继续教育的连续性,所以安排本十二讲。,第一讲: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所谓“概述”就是要把一些必须要讲的内容,而又不包括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知识体系以内的内容总括的讲述给大家。但这些内容又是理解本讲座内容的必备前提和必须交代的内容。比如本讲座的每一讲内容、为什么开设本讲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异同等等必须讲述的知识。,必须首先告知本讲座的12项内容如下: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环境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要求 5.预算控制 6.收支控制 7.采购控制 8.资产控制 9.建设项目控制,10.债务控制 11.经济合同控制 1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监督 其次就是必须要讲明白为什么开设本讲座:根据国家财政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和每一年度具体教育内容安排,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学习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后,应该结合自身需要,继续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教育。根据山东省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际情况,我们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只安排了小金库防治讲座内容,课时较少,必须结合实际需要,安排本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十二讲的讲座。本讲座十二讲内容上面讲过,课时为十八节,大约720分钟。本讲座的内容完全依据国家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最新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完全按照征求意见稿的内容解释、讲述。详细看过(征求意见稿)原文件内容的同志立即就会明白,体系(即框架)没有改变。这样,我就必须介绍一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背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出台背景如下: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性总体上得到不断提升。但是,部分单位仍存在管理制度设计不完善,实际执行不到位,监督走过场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有些单位经济管理混乱,缺乏内部控制,造成资产损失浪费;有些单位利用虚假发票或掩盖不合规支出,或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更有甚者采用“白条抵库”、虚构业务等方式贪污挪用财政资金。此外,出借银行账户、违规处置国有资产、未经批准擅自对外签订经济合同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行政事业单位,10.债务控制 11.经济合同控制 1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监督 其次就是必须要讲明白为什么开设本讲座:根据国家财政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和每一年度具体教育内容安排,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学习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后,应该结合自身需要,继续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教育。根据山东省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际情况,我们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只安排了小金库防治讲座内容,课时较少,必须结合实际需要,安排本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十二讲的讲座。本讲座十二讲内容上面讲过,课时为十八节,大约720分钟。本讲座的内容完全依据国家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最新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完全按照征求意见稿的内容解释、讲述。详细看过(征求意见稿)原文件内容的同志立即就会明白,体系(即框架)没有改变。这样,我就必须介绍一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背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出台背景如下: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性总体上得到不断提升。但是,部分单位仍存在管理制度设计不完善,实际执行不到位,监督走过场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有些单位经济管理混乱,缺乏内部控制,造成资产损失浪费;有些单位利用虚假发票或掩盖不合规支出,或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更有甚者采用“白条抵库”、虚构业务等方式贪污挪用财政资金。此外,出借银行账户、违规处置国有资产、未经批准擅自对外签订经济合同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重大经济活动风险。中央在调研过程中,有关部门的专家和实务工作者都反映,制定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一是能够提高各部门、各单位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增强单位领导班子的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各单位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二是为打击发票违法犯罪和治理“小金库”问题提供制度性保障,防止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遏制腐败现象;三是将预算、收支、资产管理、基建、经济合同、内外监督等纳入一个统一的管控体系中,在保障财政资金安全的同时便于单位内各部门之间形成联动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的绩效。所以,国家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在借鉴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基础上,重点把握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研究,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理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与规范的关系,同时借鉴美国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等国外规范,扎实推进基础性研究工作。形成规范讨论稿后,又向国家财政部内十个相关司局正式书面征求意见,并深入北京、广西、福建、深圳、青海、江苏等省、市基层单位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这个征求意见稿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将内部控制基本原理与行政事业单位具体情况相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在组织结构、职责范围、机构设置、人员任用、经济活动等方面均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规定,规范并非对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而是定位于对经济活动风险防控,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债务管理、经济合同的订立与执行等方面,我们就这些方面的重要风险和重点环节,按照内部控制相互制衡的基本原理规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从结构上看,规范包括总则、基本要求、控制活动、评价与监督等内容,涵盖了内部控制要素,结构完整。,第二个特点是对业务管理规定和行政事业财务规则进行整合和充实 目前,涉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定很多,不但包括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业务管理规定,还包括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及高校、医院等行业的财务制度等。为避免具体指引与现行有关规定相重叠,规范没有采用基本规范加具体指引的体系。规范既加强了各类业务管理规定之间的衔接,又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充实了现行规定;既强调现行规定中的应当“做什么”,又通过增加具体控制措施说明应当“怎么做”,体系完整、操作性强,有利于促进各类规定实施到位。,第三个特点是更加强调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也是内部控制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保障机制。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相比,规范更加强调内部监督。规范中收支、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债务等具体业务控制都包含了内部监督检查的要求,明确指出了内部监督关注的重点和检查的方式,单位还应根据规范的要求建立起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机制。规范中要求建立审核措施、沟通协调机制、定期会议机制等,从而形成一种环环相扣的监督模式。强化内部监督有利于减少内控设计上的缺陷、堵塞执行中的漏洞,提高监督质量,增强内控有效性,达到内部控制应有的效果。,第四个特点是明确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外部监督和业务指导作用 主管部门在督促和指导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政策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内部管控水平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规范第十章“评价与监督”要求财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各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外部监查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同时,规范第十一章“附则”允许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在财政部制定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以满足行业管理的特定需求。,最后,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 的不同之处。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点:目标不同 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保证目标的实现。企业有自己 独特的发展目标,尽管企业的目标有近期经营目标与长期 战略发展目标之区分,但每一个具体企业独有自己的特点,面临的风险是不一样的,内部控制的重点与关键点是不一样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目标是政府赋予的,带有使命性,,必须保证完成,不能有任何改变,因此所面临的风险与企业相比,明显不相同,表现出内部控制的重点和关键点不一样。第二点:业务活动截然不同,复杂程度明显不一样,带来内部控制的难易程度明显不同 企业一般都是生产经营活动,业务都要经过产供销环节,比较复杂,内部控制的关键点既多又独特又复杂;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一般都是行政监督管理与社会服务,相对于企业来说,业务活动环节少、内容比较简单些,内部控制的难易程度就显得容易一些。举个简单的例子,人为操作造成的生产事故行政事业单位就少些。企业,的业务活动绝大多数为经济活动、科技活动,政治与行政管理少些;而行政事业单位的活动恰恰相反,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活动为绝大多数,经济活动少些。由于业务活动不同,面临的风险也就不同,所以,内部控制的重点和防范风险的对策也就大不相同。第三点:业务活动的追求目的不一样,带来了内部控制的环境与手段截然不同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要追求的是利润,利润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马克思在分析资本运动时揭示:利润是资本追求的唯一动机。虽然我们社会主义的企业在内部控制法规体系中明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像资本家那样黑心,但企业还是要把赢利放在第一位。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财政预算拨款从事管理与服务活动,他绝对不能追求利润,他要追求国家利益与社会效益,他要实现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管理职能,要追求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这样,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尽管原理与方法一样,但重点与目标就自然不同了,而且应对的风险也不同。,第四点:内部控制的法规依据不同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法规依据是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以及三个配套指引等法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法规依据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以及其他法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有一系列指引,即实施细则,约束企业有效实施;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有若干具体管理法规,为避免法规冲突,就没有颁布指引,有必要的由省级主管部门制定实施细则。,第五点:外部监督截然不同 企业绝大多数都是独立的商品经营者,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他的外部监督一般都是法律监督和行业监管,这种外部监督都是依法办事,绝对不直接行政干预;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都是政府管理部门或者社会服务机构,不但要受国家法律监督,同时都有上级部门直接命令或管理,必须无条件的接受上级的行政干预,外部监管直接、严格。这也带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独具特点。,第六点:所运用的资产的所有者和管理特点有所不同 资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和物质条件,企业的资产可以由各种经济成分组成,所有者凭借其权重分得红利并拥有股权,除非独资国有企业才是百分之一百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百分之百为国家所有,真正的所有者缺位,由单位负责人运用、管理,流失比较严重,这是与企业内部控制相比最显著的区别。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控制国有资产流失是个重点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