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ppt课件.ppt
1、概论,本章要点:解决四个问题,问题一:什么是大气污染?问题二:什么是大气污染物?问题三:大气污染物从那里来?问题四:如何防止大气污染发生?,1、概论,1.1 大气与大气污染 1.1.1 研究范畴,2005年7月26日,内蒙古某发电厂二条黑色的巨龙覆盖着村庄。,2006年4月22日,宁夏某工业园区高大的烟囱上粉尘从天而降,当地居民叫苦连天,他们出门就得做好防范措施。,2008年3月18日,河北省某钢铁厂是重污染企业,企业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2008年3月24日,河南安阳市,一村庄离炼钢炉只有一墙之隔,村里每天都下铁雨,村民在这污染严重的环境下生活。,1.1.2 大气污染,1、定义: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2、理解:,起因,后果危害人体的舒适、健康,对人体的正常生活环境和生理机能的影响,引起急性病、慢性病以致死亡等;福利系指与人类协调并共存的生物、自然资源以及财产、器物等给人们带来的福利。,3、分类(污染范围为依据)按照大气污染的范围来分,大致可分为四类:,1.1.3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温室效应: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UNFCCC);1997年,京都议定书;臭氧层破坏:198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维也纳公约;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酸雨,臭氧层空洞,酸雨对植物的危害,重酸区的稻田 无酸区的稻田,遭酸雨腐蚀的雕像,遭酸雨腐蚀的树,1.2.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1.2.1.大气污染物,1、定义 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2、分类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二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是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他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有关粉尘的几个重要概念,总悬浮颗粒(TSP):悬浮于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0微米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返回,气态污染物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 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其物理、化学性质尚未发生变化;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新污染物质。二次污染物的危害通常比一次污染物大。,气态污染物的分类(代表性),1.2.2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1、来源 大气污染源可分为两类:天然源和人为源。天然源:火山自然逸出煤气腐烂的动植物等。人为源: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人为污染源分类,人为污染源,点源,体源,面源,线源,固定源,移动源,工业源,生活源,交通源,全球,广域,地区,空间分布,社会活动功能,运动状态,影响范围,局部,主要污染行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1.2.3.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及工业结构和布局的不尽合理,普遍形成城市颗粒物超标、二氧化硫污染;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致酸物质的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已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等多个酸雨区,尤以华中酸雨区为重。,我国酸雨的化学特征(硫酸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剧增,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许多大城市大气污染已由煤烟型向煤烟、交通、氧化型等共存的复合型污染转变;,大型城市NOx的污染中,约50%来自机动车;交通沿线的CO浓度超标严重;大型城市存在光化学污染的潜在威胁;大型城市的城区范围内机动车排放已经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大规模建筑施工等人为活动,引起扬尘污染加重;,部分地区生态破坏,使得我国北方沙尘暴污染有所加重;,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思路,末端治理,污染物浓度控制,点源治理,简单企业治理,工业污染防治,源头和全过程的防治,总量与浓度控制相结合,区域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重点区域污染防治,“两控区”污染防治 1998年中国政府批准划定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涉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5个城市、地区,总面积约为109万平方公里。国家在“两控区”内进行能源结构调整,推广清洁燃料和低硫煤,大中城市禁止民用炉灶燃用散煤。,城市环境保护,从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制定城市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全面达标规划,测算大气和水环境容量,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城市的功能分区。在城区发展中实行“退二进三”的策略,即退出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大力调整城市能源结构,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集中供热,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1.3.大气污染的影响 本节自学 重点:掌握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的方式,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了解:大气污染对植物、器物和材料的危害和影响,对大气能见度、气侯的影响。,1.4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1.4.1含义“防”与“治”的结合 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的目标,对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进行优化和评价,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1.4.2 措施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严格环境管理 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控制环境污染的经济政策 绿化造林 安装废气净化装置,1.5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警报标准,最后的底线,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为目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以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目标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标准 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引申出来的标准警报标准 预放发生污染事故而规定的污染物含量限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调整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方案,将现行标准中的三类区并入二类区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监测规范;增设了颗粒物(PM2.5)浓度限值,增设了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调整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空气污染指数(API)及报告,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将环境空气污染指数(API)改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评价因子增加了O3、CO和PM2.5,以更好地表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调整了指数分级分类表述方式,与对应级别空气状况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描述更匹配;完善空气质量指数发布方式,将日报周期从原来的前一日12时到当日12时修改为0点到24点。,本章作业:P27页 1.3,1.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