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一部书领你览遍竹帛建造的宫殿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国学课件.ppt

    • 资源ID:3868317       资源大小:512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一部书领你览遍竹帛建造的宫殿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国学课件.ppt

    一部书领你览遍竹帛建造的宫殿 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国学”,主讲人:万义广,讲座要点:,一、国学的范围与内容二、国学的核心,讲课提纲一、“国学”概念的提出(一)解题(二)“国学”概念的提出二、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国学”的范围和内容(一)全国性的图书总志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中国传统学问(二)子部文献中国传统学问的百宝箱三、“国学”的核心(一)经学是“国学”的核心(二)经学的灵魂是道德伦理四、“国学”研究简介,一、“国学”概念的提出,(一)解题1、“竹帛”是中国传统的书写材料。本讲座则用来指代所有的中国原创典籍,即“国学”文献。2、丹麦思想家克尔凯郭尔用“宫殿”一词指代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者建立的思想体系。(克尔凯郭尔的大意是:“他们为人类营造了一个金碧辉煌的理性宫殿,而他们自己却侧身于旁边的小茅屋里。”)本讲座借用“宫殿”一词来指代中华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学”体系。,如果把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学问比着一座宫殿,这座由先人奠基、子孙一代一代的添砖加瓦建造起来的宫殿赖以建造的材料就是汗牛充栋的文献。今天我们就顺着我们的先人创造、呵护、传承下来的煌煌巨著,一起来领略一番这座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宫殿的面貌。,(二)“国学”概念的提出,“国学”就是中国传统学问,这一概念的提出,是近代中国在受到来自西方列强的冲击和压力下,出于对西学的对抗和本国传统学问的维护而提出来的。稍早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的“中学”涵盖的内容与稍后提出的“国学”实际上是一致的。,(民国)马瀛国学概论说:“道、咸之间,欧风东渐,于是凡由西迻译而来之学术,概称之曰西学;而我国固有之学术,不可无对待之名辞以称之,中学之名,于是应运而生焉。光绪中叶,海内学者,虑中国固有学术,因西学之侵入而式微也,群起而保存之,于是遂有国粹之名。”,【胡海忠】“清末国学概念的提出及其特点研究”:摘要: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在清末由中国学者从日本借用回来的,关于谁是最早提出者的说法众多,由于史料的缺乏而很难判定,我们只能大致推测在戊戌变法前后“国学”概念已为一部分人接受和采用,1900年以后“国学”一词被广泛传播。当时的“国学”概念有这样的特点:运用西方理论方法进行分类、研究、传播、普及固有文化;充满排满革命、反帝爱国的政治诉求;注重国学、君学、群学的区分;复返先秦,调和儒家与诸子的地位;注重史学;强调经世致用。这一时期的“国学”总体上表现为返本与开新、抱守与迎纳、批判与总结、理性与情感的矛盾递嬗过程,当时学者正处在为新的文化体系的构建的努力之中。,“国学”有两层含义:其一,中国传统学问;其二,对传统学问研究之学。,讲课提纲一、“国学”概念的提出(一)解题(二)“国学”概念的提出二、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国学”的范围和内容(一)全国性的图书总志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中国传统学问(二)子部文献中国传统学问的百宝箱三、“国学”的核心(一)经学是“国学”的核心(二)经学的灵魂是道德伦理四、“国学”研究简介,二、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国学”的范围和内容,(一)全国性的图书总志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中国传统学问如果要对“国学”的范围有一个简明直观的认识,只要翻阅一部全国性的图书目录,国学的内容就尽收眼底,而在清代乾隆年间修编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时撰写的四库全书总目不但是全国性的图书总志,而且,编定时间接近中国古代史末期,几乎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学术的全貌。(现存中国古籍的数量约有15万种。据杨殿珣谈谈古籍和古籍分类统计,北图通讯1979年第一期。亡佚的文献比现存的还多。),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整理本李学勤序:“据杨家骆四库全书概述,汉书艺文志著录凡六百七十八部,一万四千九百九十四卷,越时约五百九十四载,而隋书经籍志著录凡六千一百五十部,五万零八百八十九卷;越时约六百五十九载,而有宋艺文志,著录凡九千五百四十九部,二万九千九百二十七卷。其间公私著录,十数百起,重沓繁复,不可究诘,兹录其要耳。自宋志以还,又五百载,而有乾隆开馆修书之举,四库总目所录,凡一万零五百八十五种,十七万一千五百五十八卷。惟历代多为守藏之策,而鲜审订之功。求其搜罗古今载籍,审订校理,以便学人之研究,汉成帝后则惟清高宗。”,早在汉成帝时代,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年6)刘歆父子受朝廷任命,对当时国家掌握的图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把图书分为六大类,从此,代代都有时贤从事整理图书、撰写图书目录的活动,并形成了以四部分类为主流的学科分类方法。,四库全书总目对全国图书的分类,1、经部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把经部著作分为:易、书、诗、礼、春秋、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九大类。经部著作的元典是“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后来演化为“十三经”:诗经、尚书、仪礼、周礼、礼记、周易、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成为经部著作的基本典籍。,从现代学术的分类标准来看,诗经是文学作品,尚书是历史文献汇编,仪礼、礼记是礼仪制度的记载与讨论,可纳入风俗制度史,周礼是职官制度,周易的“经”部分是筮占之书,“传”和注解则有哲学(伦理学)、史学等内容,春秋三传是历史,论孟主要是伦理学的内容,孝经亦可视为伦理学内容,尔雅是字书。在古人看来,经学是圣人创作之书,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和修身治国的垂范之书。四库全书总目说经部著作是“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删定之旨,如日中天,无所容其赞述。”正因为如此,古代士人非常热衷对十三经作阐释(训诂、章句),产生了大量的著作,十三经加上这些大量的阐释作品,再加上为了方便读经而撰写的训诂著作(小学),就是所有的经部著作。用今天的学科分类方法来看经学,其内容包括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2、史部著作。,史部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把史部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用以著录“上不至于正史,下不至于杂史”之书)、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如列女传杜工部年谱伊洛渊源录等)、史抄(如十七史详节宋史纂要等)、载记(如越绝书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时令(岁时广记御定月令辑要)、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15项类目。,中国古代修撰历史著作三大体例及其作品,(1)纪传体。“正史”就是著名的二十四史,是朝廷钦定的标准史书,全是纪传体史书。纪传体是我国古代三大撰史体例之一,是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历史的史书撰写体例,由司马迁撰写史记时首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纪(本纪)”,以编年的方式记以皇帝为中心的一朝大事(如高祖纪、文帝纪);“传(列传)”,被选入的历史人物的传记;“志(书)”,纪、传不便写入的典章制度历史(如,食货志、艺文志、地理志等)。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系列是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至宋朝,共有十七部纪传体史书被钦定为“正史”,除前四史外,还有:5、晋书 6、宋书 7、南齐书 8、梁书 9、陈书 10、魏书 11、北齐书 12、周书 13、隋书14、南史 15、北史 16、新唐书 17、新五代史。(除去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称十三史)后又加上宋史、辽史、金史,元史,为二十一史,清代修明史,为二十二史,加上旧唐书、旧五代史,为二十四史。至民国年间,加上新元史、清史稿,是为二十六史。,(2)我国最早的史书编撰体例是编年体,是以时间为顺序编写史书的体例。春秋就是编年史。最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有:左传、资治通鉴。其他编年体著作还有:通鉴外纪(记载自远古伏羲氏至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事迹)、汉纪、后汉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国榷、明通鉴、东华录(蒋良骐,起太祖天命元年1616、迄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王先谦,十一朝东华录),(3)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编写史书的体例。南宋袁枢抄写资治通鉴,把分在不同时间的事件抄到一起,总239事,成通鉴纪事本末,无意间开创了一种新的史书编撰体例。其他纪事本末体著作有:绎史、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左传事纬、左传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三藩纪事本末(福王朱由崧弘光政权、唐王朱聿键隆武政权、桂王朱由榔永历政权)等。,在三大史书体例中,纪事本末体史书创立最晚,总体上史料价值也最逊,也没有象纪传体和编年体史著中如史记汉书左传资治通鉴那样出色的作品,但因为编写按事件为中心,故事首尾连接,篇幅也比较简洁,比较适合大众读者阅读。,3、子部著作,若以涵盖的学科范围而论,子部著作最为丰富,它包含了除经学、史学、和个人文集以外的所有各类著作,按现代学科分类的标准,可以从中析出如,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门学科,可以称之为中国古代学问的百宝箱。,4、集部著作,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叙首言“集部之目,楚辞最古,别集次之,总集次之,诗文评又晚出,词曲则其闰余也。”从现在学科分类的视角来看,集部著作主要是文学作品。,(二)子部文献中国传统学问的百宝箱,西汉成帝时期,朝廷组织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次图书整理活动,总负责人刘向每整理完一部书,就把这部整理好的书连同一篇对这部书相关信息介绍的文字(称为“叙录”)上奏给皇帝。全部图书整理完成以后,刘向把自己手头的“叙录”底稿编辑成册,称为“别录”,“别”是分开的意思,意即和“原书分开的叙录”。“别录”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刘向的儿子刘歆把“别录”加以简化,把所有图书分为六大类,加上总论,称为“七略”,这七略是:辑略(总论)、六艺略、诸子略、术数略、方技略、兵书略、诗赋略。六艺略相当于四部分类的经部,诸子略是子部,诗赋略相当于后来的集部。,1、“术数略”包括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大门类,都与预测有关。(1)“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推步谓究日月五星之度,昏旦节气之差。)”天文是观察天象的变化以推测人间祸福的学问。,(2)“历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星之辰(书尧典谓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民)时。),以考寒暑杀生之实。故圣王必正历数,以定三统服色之制(类似的说法还有改正朔、易服色。夏正建寅为人统,商正建丑为地统,周正建子为天统。是为三统,亦谓之三正),又以探知五星日月之会。凶厄之患,吉隆之喜,其术皆出焉。”大戴礼: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历。历是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推算确定岁时节气,谱,汉代人的解释是“布也,布列见其事也。”(释名)也就是按先后顺序叙述。历谱就是把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推算确定的岁时节气按先后顺序排列记载。对于“历”有的学者作了很好的归纳:“历,实际是关于自然基本规律即四季十二月气候变化的认识。”(梁韦弦先秦时期的历政文化)有学者认为历谱与历书的区别是:历注中有吉凶宜忌之说者为历书,无历注或历注中无吉凶宜忌之说者为历谱(历书起源考)实际上,历谱不但记载时序,而且也与人间吉凶相关联。,(3)“五行者,五常之形气也其法亦起五德终始(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是一种循环相胜的历史观),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所谓小数家,就是不通大道,拘泥于末节者。汉书艺文志说“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因此以为吉凶,而行于世,浸以相乱。”“五常”就是金、木、水、火、土,本指构成事物的五种元素,后演化出从五德终始说,后又与五德、五色、五味、方位等比附,有学者在研究王逸楚辞章句就发现“楚辞章句以五行、阴阳思想为依据,以“五数”为中心,将五行、阴阳、五方、四季、五帝、五神、五岳、五色、天干等融合在对楚辞的阐释之中,形成一个庞大的五行比附体系”(论王逸楚辞章句中的五行比附)五行与阴阳相结合,.成为解释宇宙生成的理论元素,其中多有神秘意味。,(4)“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可见相地、相面之术都属于“形法”一类。,蓍龟、杂占也都是筮占预测之类著作。战国秦汉时期术数非常发达,门类很多艺文志所举只是其大概,占测的方法除了上述占法,还有风角、孤虚、六甲、六壬、卦气、羡门、须臾、元辰、太一、九宫、建除等,许多占法后代已失传。这类学问,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或许深奥、繁琐、荒诞,但在那个时代,却是非常流行的天人之学,象司马迁、杨雄、刘向、刘歆等一流的学者都精通这种学问。,2、“方技略”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等医学、养生之学等方面的内容。(1)“医经”主要是中医理论。探求人体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生理特征,用来阐明各种疾病的根源,区别死生的界限,又用来揣度针刺、砭石、汤药、艾灸等施治的方法,调配成适合临证(临床验证)需要的各种药剂。(2)“经方”就是方剂。(3)“房中”是“性情之极”,“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类似的说法有“礼自外作而道志于内”)目的是“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是有关性生活与健康的学问。(4)“神仙”是“所以保性命之真”追求人的长生不老之术,是关于养生的学问。,3、“兵书略”包括四大类: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1)兵权谋,“权”是权变,“谋”是谋略。是兵权谋是对战争全局的把握,是关于战略战术原则的学问。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吴孙子兵法)、孙膑兵法(齐孙子)就是属于兵权谋一类。(2)兵形势是运用战术的学问,我们熟知的出奇制胜、声东击西之类的战术都属于此类。(4)兵技巧关于士兵训练、武器装备和作战技术等方面的学问。,(3)兵阴阳是术数形式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中的运用,艺文志说兵阴阳是“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顺时而发”就是选择吉日;“推刑德”之“刑德”也是选择术;“随斗击”就是应用式盘占测,随北斗柄指向的反方向而攻击。(见下图)“因五胜”就是根据五行相胜相克的术数预测。,这图是安徽阜阳出土西汉汝阴侯墓大六壬栻盘的模拟图,古人相信,斗柄指谁谁败,相反的方向才是吉。,上述七略的六大类图书(汉书艺文志因袭之)囊括了当时的所有学问,可以说是当时的“国学”全部内容。其中的兵书、术数、方技三大类,由于其书后来在图书总量中所占比重大大缩水,全部并入子部。,四库全书总目的子部类目有:1、诸子:包括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杂家、小说家、释家、道家(包括道家与道教)。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著作汉书艺文志诸子包括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汉书艺文志与四库全书总目的不同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归类不同,如医家,艺文志归在方技一类;阴阳五行,四库全书总目归入术数类。二是学术本身的盛衰,如,墨学在汉以后几乎灭绝,墨子一书赖道藏得以保存,至清代才被重视。另外,佛教著作,只有中国人撰写的才能算是国学,四库全书总目释家类收书很少,只有十三部,另有存目十二部,总共才25部,这与大藏经收书相较,简直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例如,大正藏收入佛籍总数计正藏、续藏、图像和总目录共3493部)但这25部都是中国人撰写,可以纳入“国学”的范围。,2、天文历算类,包括推步(推步谓究日月五星之度,昏旦节气之差。)、算书。一些著名的数学著作归在此类,如九章算术;又如周髀算经,即是天文著作,也是数学著作,也归在此类。3、术数类,包括数学(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数学,而是“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源者。”也就是推究天地万物本源的学问,但推究比附的成份大,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类似数字比附的游戏。)、占候(星占家视天象变化以附会人事预言吉凶)、相宅相墓、占卜(占说文视兆问也。卜,灼剥裂龟也)、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4、艺术类,包括书画、琴谱、篆刻、杂技。5、谱录类,包括器用、食谱、草木虫鱼、杂物。,6、类书。类书是按照某种需要,抄摘群书,分门别类编辑,而形成的工具书。许多大型类书相当于大百科全书。著名的类书有:唐欧阳询编艺文类聚、唐虞世南编北堂书抄、宋李昉等编太平御览、宋王钦若、杨亿等编册府元龟。现存最大的类书是清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10000卷,目录40卷),历史上最大的类书是解缙等奉敕撰的永乐大典(22877卷,目录60卷)。,讲课提纲一、“国学”概念的提出(一)解题(二)“国学”概念的提出二、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国学”的范围和内容(一)全国性的图书总志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中国传统学问(二)子部文献中国传统学问的百宝箱三、“国学”的核心(一)经学是“国学”的核心(二)经学的灵魂是道德伦理四、“国学”研究简介,三、“国学”的核心,(一)经学是“国学”的核心“国学”的各个门类是平等关系,还是有轻重之分?在古人看来,无疑是有轻重之分的,西汉杨雄说“雕虫(虫书,是古代篆字的一种)小技,壮夫不为”,就是说写点辞赋之类的东西是微不足道的。东汉班固批评司马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代表了主流的观点。清人阮元在南昌学堂重刻宋版注疏十三经完工,学人请阮元作序,阮元说:“元谓圣贤之经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安敢以小言冠之卷首!”反映了经部著作在学者心中的神圣地位。经学作为“经禀圣裁,垂型万世”的学问,所谓道德文章,是很高尚的学问,非其他门类能比。自汉代“独尊儒术”以后,经部著作,就一直处于传统学术的核心地位。,经学是传统学问的核心,主要表现在:1、经部著作是政府施政的指导思想。汉代皇帝的诏书常常有“诗不云乎?”“书不云乎”之类的话,表明诗书之类的著作是政府施政的理论根据。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西汉中后期的“春秋谷梁学”都对西汉政治产生过巨大影响。汉以后的历代政府都重视经部著作,作为治国的依据,如,唐朝建立后,就命令孔颖达等人对魏晋至隋时期纷乱的经学进行取舍、整理,成“五经正义”(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左传正义)作为标准的读本,以后又有人相继完成了所有十三经的“正义”,成为影响巨大的十三经标准注本。以经部著作为主要依托的儒学始终是中国古代的主流学术。,2、读经是入士的主要门径。汉武帝时开始独尊儒术,设立“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员,读经入士成为进入官场的主要途径。董仲舒建议“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也就是杜绝经学以外的学子入仕的途径。后来的科举考试,经部著作是考试的最重要内容。,3、经部著作是学人立命处身的思想源泉。孔子曾经教导他的儿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后世学人读经是其首要事,也是他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源泉。仅举数例学人学习“五经”的事例:汉末徐干“年十四始读五经,发愤忘食,下帷专思,以夜继日。”(中论)宋叶梦得石林燕语:“熙宁以前,以诗赋取士,学者无不先遍读五经。余见前辈,虽无科名人,亦多能杂举五经。”宋俞琰书斋夜话载“有学诗于黄山谷者,山谷云:公治何经?且熟读经书。其人未达。退而问人,有答之者云:不明经旨,则不明是非,不知轻重,何以为诗?”,明儒张吉“不读五经,遇事便觉窒碍。”(明儒学案)明姚舜牧“惟童稚时,先赠君(赠君,赠公,古代敬称官员的父亲)淳庵翁诲牧曰:儿曹欲知大义,须读五经。”(经义考),4、经部著作是建造传统文化宫殿的基础和框架,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至巨。(建议阅读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二)经学的灵魂是道德伦理,中国文化有两大特点,一是“尚人文”,二是“重道德”。这两大特点,实际上就是经部著作的“经旨”。诗,今人皆以为是文学作品,但古人却是把它理解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大序)的伦理教化之书。人们熟悉的关雎,古人的解释是“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书,第一篇尧典就充满了道德意味。尧之所以成为“帝”,是因为他“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是道德完人。他选拔舜为接班人是因为听说他“瞽子,父顽(伪孔传:心不则德义之经为玩),母嚚,象傲(伪孔传:傲慢不友)。克谐以孝,烝烝乂(伪孔传:进进以善自治不至于奸恶),不格奸。”也是道德完人。尚书是上古帝王和贵臣的言论录,大多都涵有道德意味。礼,礼本来就是道德规范。,易,易原是卜筮之书,但后人在作传(阐释)时,却赋予了很强烈的道德含义。姑以第一卦乾卦为例,第三爻(九三)的爻辞说“君子终日乾乾”,王弼注曰“居上不骄,居下不忧。因时而惕,不失其几(预兆,指有先见之明),虽危而劳,可以无咎。”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完全是君子品格的修养。春秋,所谓春秋笔法,就是“一字之褒贬”,“使乱臣贼子惧”。也是要起到道德上的作用。中国文化就是道德文化。,讲课提纲一、“国学”概念的提出(一)解题(二)“国学”概念的提出二、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国学”的范围和内容(一)全国性的图书总志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中国传统学问(二)子部文献中国传统学问的百宝箱三、“国学”的核心(一)经学是“国学”的核心(二)经学的灵魂是道德伦理四、“国学”研究简介,四、“国学”研究简介,作为传统文化的“国学”,其命运也跌宕起伏,曾被猛烈批判,也曾被倍加推崇。当下“国学”又成为时髦。对传统学问的研究,民国年间出现过许多国学大师,如章太炎、王国维、钱穆等,而对传统学问研究之研究这个层面上的“国学研究”则主要是研究近代学术史的一批学者在耕耘。可以参照胡海忠“清末国学概念的提出及其特点研究”一文,或其他介绍相关学术动态的文章。,谢谢光临 欢迎指教,

    注意事项

    本文(一部书领你览遍竹帛建造的宫殿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国学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