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实验诊断学教案.doc

    • 资源ID:3868077       资源大小:382.50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实验诊断学教案.doc

    ××大学教 案20132014学年第2学期课 程 名 称实验诊断学院(部)××××××××××教研室(实验室)实验诊断学授 课 班 级××××××××××主 讲 教 师×××职 称 讲师使 用 教 材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大学教务处制二一三年一月 教 案(首页)课 程名 称实验诊断学总计: 36 学时课 程类 别公共基础课学分2讲课: 18 学时实验: 18 学时上机: 学时任 课教 师职称讲师授课对 象 共 个班基要本参教考材资和料主基本教材: 1、诊断学,万学红 卢雪峰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主要参考资料: 1、临床检验基础,熊立凡 刘成玉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 2、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许文荣 王建中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临床输血与检验,高峰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郑铁生 鄢盛恺 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教和学要目求的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熟悉或了解检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各项检验的适应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使学生掌握临床思维,运用实验结果,综合为临床所用。通过检验结果所反映的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客观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判断健康状况,指定临床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等,为学习其它临床课程和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要求学生主要掌握医学检验中带有概念性、普遍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学会临床思维,能运用检验结果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进行诊断和防治工作。教学难点重 点难点:1、 骨髓细胞检测; 2、肝脏生物化学检测。重点:1、血液一般检测;2、输血与交叉配血;3、血栓与止血检查4、尿液及体液检测;5、肝脏生物化学检测。 实验诊断学 课程教案课次1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2(100min)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1、 实验诊断学概论。 2、红细胞的检测和血红蛋白的测定。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掌握正确收集常用检验标本及处理。2、掌握红细胞检测、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和参考值。3、熟悉参考范围、医学决定水平和危急值的概念4、了解实验诊断学的质量体系和影响因素。教学重点及难点: 难点:1、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重点:1、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2、红细胞形态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1、 实验诊断学的概念。(5min) (1)基本概念及组成:实验室前、临床实验室、实验室后。 (2)实验诊断学的内容:临床血液学检查、临床生物化学检查、临床免疫学检查、临床病原学检查、体液及排泄物检查及其他检查。 (3)实验诊断学的应用范围:1)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2)为开展预防工作提供依据;3)进行社会普查;4)开展健康咨询。1、 多媒体讲解;2、 举例讲解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2、实验诊断的质量体系和影响因素。(5min)(1)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控制和实验室质量体系(ISO15189)。(2)影响实验诊断的因素:实验室前、实验室、实验室后因素。3、患者标本的采集和处理。(15min)(1)血液标本:种类、采血部位、采血时间等(2)骨髓液及骨髓组织(3)排泄物及体液4、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10min)(1)正确选择实验室检验项目原则:针对性、有效性、经济性、及时性(2)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ROC5、实验诊断参考范围与医学决定水平。(15min) (1)参考范围 (2)医学决定水平 (3)危急值6、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参考范围及其临床意义。(25min)人群参考范围血红蛋白(g/L)红细胞数(×1012/L)成年男性1201604.05.5成年女性1101503.55.0新生儿1702006.07.0 (1)参考范围1、多媒体讲解1、 多媒体讲解;2、 举例讲解1、多媒体讲解;2、举例讲解1、多媒体讲解;2、举例讲解1、多媒体讲解;2、举例讲解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2)临床意义1)相对性增多:严重的呕吐、频繁的腹泻和大面积烧伤等。2)绝对性增多:按病因分为继发性(与EPO有关)和原发性 生理性:胎儿、新生儿、高原区居民病理性:COPD、肺源性心脏病、高原区居民、携 氧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肾癌、肝细胞癌、肾上腺皮质腺瘤、肾盂积水等a.继发性 b.原发性:真红(PV) 3) 生理性减少4) 病理性减少7、 红细胞形态异常及其临床意义。(20min)1)大小异常:小红细胞(直径<6m)、大红细胞(直径>10m)、巨红细胞(直径>15m)、红细胞大小不均。2)形态异常:球形、椭圆形、口形、靶形、镰形、棘形、裂细胞等。3)染色异常:低色素性、高色素性、嗜多色性。4)结构异常:嗜碱性点彩、豪焦小体、卡波环8、外周血出现NRBC。(5min)1) 各种HA2)红白血病3)髓外造血,如MF4)其他:骨髓转移癌、严重缺氧等1、多媒体讲解;2、举例讲解1、多媒体讲解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讲内容。  课后小结:通过本次授课使同学们掌握了正确收集常用检验标本及处理的方法,使其掌握了红细胞检测、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和参考值,熟悉参考范围、医学决定水平和危急值的概念,了解实验诊断的质量体系和影响因素,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验诊断学 课程教案 课次2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2(100min)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1、白细胞的检测2、类白血病反应3、网织红细胞的检测 4、血小板的检测 5、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核右移的概念和临床意义。2、掌握网织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检测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3、掌握血沉沉降率的正常参考范围。4、熟悉血沉加快的常见原因。5、了解中性粒细胞呈现中毒性改变的类型以及临床意义。6、了解类白血病的概念、类型及其与白血病的鉴别。教学重点及难点:难点: 1、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2、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的类型以及临床意义。3、类白血病的分类及其与白血病的鉴别。重点: 1、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2、网织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检测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3、血沉加快的常见原因。4、RPI的计算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1、 白细胞的检测。(50min)(1)白细胞计数人群参考范围血红蛋白(g/L)红细胞数(×1012/L)成年男性1201604.05.5成年女性1101503.55.0新生儿1702006.07.03、 多媒体讲解;2、举例讲解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2)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1)参考值白细胞种类百分数绝对值Nst150.040.5Nsg507027E0.550.020.5B0100.1L20400.84M380.120.8生理性:妊娠后期、分娩、剧烈运动等病理性:急性感染、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AMI、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等2) 中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绝对值1.5×109/L-粒少中性粒绝对值0.5×109/L-粒缺1)感染:病毒、G-杆菌、原虫2)造血系统疾病:AA,非白血性白血病,恶组,PNH3)慢性理化因素:化学物质及药物,重金属,放射线4)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5)自身免疫性疾病:SLE a.中性粒细胞计数 核左移: 周围血中杆状核粒细胞超过5%和(或)出现杆状核以前的幼稚粒细胞。 b.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右移: 周围血中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核分叶在5叶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3%时,称核右移。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中毒性改变:细胞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c.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棒状小体: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肠道寄生虫感染、过敏、湿疹、皮炎、银屑病、猩红热急性期、CML、MM、内分泌病: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3) 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大手术及烧伤等应激状态、 伤寒、副伤寒早期。增多: 过敏性疾病、CML、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嗜碱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减少:无临床意义生理性:儿童时期淋巴细胞较高,新生儿出生后淋巴细胞逐渐升高,46天后可达50%,46岁后淋巴细胞比例逐渐减低。5) 淋巴细胞 病理性:ALL/CLL,淋巴瘤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IM等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结核、百日咳、梅毒移植后的排斥反应:GVHD a淋巴细胞增多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 b.淋巴细胞减少: 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放射线损伤、 免疫缺陷性疾病、 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c.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幼稚型 一般病毒感染2%5%,EB病毒感染(传单,流行性出血 热)>10%。增多: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瘤、恶组、MDS.某些感染:疟疾、黑热病、结核病、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6) 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3) 类白血病反应1)类白血病反应的概念:是指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和(或)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2)分型:N、L、M、E、WBC不增多型。3)特点:病因明确,易恢复;血象仅有核左移和中毒性改变。4)鉴别诊断类白血病反应慢性粒细胞白血病NAP显著增加降低骨髓象大致正常极度增生,大量原始和幼稚细胞Ph染色体阴性阳性病理检查无器官和组织白血病细胞浸润器官和组织白血病细胞浸润治疗反应原发病灶去除,迅速恢复疗效差1、多媒体讲解;2、举例讲解 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2、 网织红细胞的检测。(25min) 1)网织红细胞的概念:指晚幼红到成熟红之间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胞质中含有嗜碱性物质,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成蓝绿色的网状结构。 2)参考值:成人:0.5%1.5%;新生儿:2%6% 3)临床意义: a.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 b.作为贫血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c.作为疗效判断和病情观察的指标。 4) RPI:代表Ret的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 RPI=(患者Ret%/2)×(患者Hct%/正常人Hct%) 临床意义: RPI3HA,急性失血贫; RPI2BM增生低下或红系成熟障碍。3、 血小板的检测。(15min) 1)参考范围:(100300)×109/L 2)临床意义: a减少: 生成减少:AL,AA,MA,毒性作用 破坏过多和消耗亢进:ITP,TTP,DIC 分布异常:脾大,血液稀释 b.增多: 原发性增多:PV,ET,CML、MF早期 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出血,HA 不明原因的增多:恶性疾病4、 ESR.(10min)1)概念:指RBC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简称血沉。2)参考值: 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3) 临床意义: 1、 多媒体讲解1、多媒体讲解;2、举例讲解 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生理性:12岁以下的儿童、60岁以上老人、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病理性: (1)各种炎症性疾病 (2)组织损伤及坏死:急性心肌梗死 (3)恶性肿瘤 (4)球蛋白增加的疾病:慢性肾炎、肝硬化、MM、巨球蛋白血症、SLE、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5)贫血、高胆固醇血症、AS、DM、肾病综合征a.增高b.减慢:严重贫血、HS、纤维蛋白原缺乏者作业: 1、中性粒细胞减少或增加的临床意义。2、外周血出现核左移或核右移时的判定。 3、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和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课后小结: 通过本次授课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检测、 血沉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熟悉了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核右移的概念和临床意义,了解了中性粒细胞呈现中毒性改变的类型以及临床意义,达到了本次授课的目的和要求。 实验诊断学 课程教案 课次3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2(100min)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1、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 2、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 3、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血细胞比容的参考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临床意义。 3、熟悉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及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4、了解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教学重点及难点:难点: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临床意义。2、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3、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重点: 1、血细胞比容的参考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2、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及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3、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临床意义。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1、红细胞比积。(5min) 1)红细胞比积 :红细胞比积(Hct)又称红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e)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2)参考值: 温氏法:男性:0.40.5L/L 女性:0.370.48L/L 3)临床意义: Hct :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常作为补液参考。 Hct:见于各种类型贫血。1、多媒体讲解;2、举例讲解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2、 红细胞有关参数的计算(15min)1)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系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 MCV= ×1015 fl 每升血液中RBC数目2)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系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 MCH=×1012 pg 每升血液中RBC数目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深度(MCHC)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 MCHC= g/l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 参考值 MCV:手工法82-92 fl,仪器法80-100 fl MCH:手工法27-31 pg,仪器法27-34 pg MCHC:320-360 g/l 4)临床意义 根据三次平均值可进行贫血形态学分类: 分类 MCV MCHMCHC 病因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2734320360再障、急性失血贫、溶贫大细胞性贫血>100>34 320-360叶酸、B12缺乏引起的巨幼贫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 <27 <320 缺铁贫、海洋性贫血、粒幼细胞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0 <27 320-360 慢性感染、炎症、肝病、尿毒症、恶性肿瘤3、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5min) 1)概念: 即红细胞体积大小分布的离散程度, 常用RDW-CV表示,是反映外周血RBC体积异质性的参数。 2)参考值:11.514.5%(15%) 3)临床意义: 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多媒体讲解;2、举例讲解1、多媒体讲解;2、举例讲解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 贫血的MCV/RDW分类法MCVRDW分类常见病减小正常小细胞均一性轻型地中海贫血、HS增高小细胞不均一性IDA正常正常正细胞均一性急性失血贫,白血病,正常 某些慢性肝、肾性贫增高正细胞不均一性AA、PNH 、G6PD缺乏症增大正常大细胞均一性部分AA增高大细胞不均一性MA、 MDS4、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25min)1)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2) 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1、多媒体讲解;2、举例讲解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5、 ABO血型系统(15min)1)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表面上是否含有的A凝集原或B凝集原而划分。凡含有A凝集原的称为A型,血清中含抗B抗体。含有B凝集原的称为B型,血清中含抗A抗体。含有A和B两种凝集原的称为AB型,血清中无抗A、B抗体。既无A,也无B凝集原,只含有高浓度的H抗原的称为O型,血清中含有抗A、B抗体。孟买型:基因型为hh,红细胞膜上缺乏A、B、H抗原,血清中含抗A、B、H抗体。2) 血型鉴定标准血清+被检者红细胞标准红细胞+被检者血清血型抗A抗B抗ABA型B型O型+-+-+-A-+-B+-AB-+-O 注:加入O型标准血清主要用以检出Ax亚型,以避免误定为O型;加入O型标准红细胞主要用以检出被检者血清中是否含有与ABO血型系统无关的红细胞异常抗体。 3)临床意义:与输血、HDN、器官移植、亲缘鉴定以及与某些疾病的相关性调查。6、RH血型系统(15min) 1)Rh抗原组成:常见的抗原有五种,分别是D、C、E、c、e。以 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凡含D抗原者为Rh阳性,不含D抗原者为Rh阴性。Rh 血型系统与ABO系统不同的是很少含有天然抗体,大部分是因受免疫刺激后而产生免疫抗体。1、 多媒体讲解1、 多媒体讲解2、 举例讲解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2)Rh血型系统相关的溶血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机制抗Rh抗体第一次输血(Rh) 或妊娠(Rh胎儿)Rh阴性者溶血或流产第二次输血(Rh)或妊娠(Rh胎儿)Rh阴性者7、 交叉配血(10min) 1)交叉配血试验 2)临床意义:避免血型鉴定错误导致的严重输血反应。1、多媒体讲解作业: 1、贫血的形态学分类。2、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临床意义。课后小结: 通过本次授课使同学们掌握了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同时掌握了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目的及临床意义并了解了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达到了本次授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实验诊断学 课程教案 课次4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1、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骨髓穿刺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2、掌握骨髓细胞学检测的临床应用; 3、熟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法和内容; 4、了解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5、了解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教学重点及难点:难点: 1、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法和内容; 2、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3、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重点: 1、骨髓穿刺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2、骨髓细胞学检测的临床应用;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1、骨髓细胞形态学的临床应用(15min)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2)辅助诊断某些疾病 3)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4)观察疗效及定期复查骨髓穿刺的适应症: 1、外周血细胞成分及形态异常。 2、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3、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 4、化疗后的疗效观察。5、 其他骨髓活检、造血祖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等等。骨髓穿刺的禁忌症:如血友病(出血性疾病)、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髓穿刺术等慎重。1、多媒体讲解;2、举例讲解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2、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15min)3、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法和内容(50) (1)肉眼: 选择血膜颜色、厚薄、骨髓小粒等适宜者进行染色和镜下观察。 (2)低倍镜检查: 1)评价骨髓的取材、涂片、染色是否良好。 2)估计骨髓有何细胞增生程。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骨髓增生程度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常见原因增生极度活跃1:1白血病、红白血病等增生明显活跃10:1白血病、增生性贫血增生活跃20:1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增生减低50:1造血功能低下增生严重减低300:1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3)巨核细胞计数与分类(高倍镜)。 (3)油镜下检查油浸镜检查 选有核细胞丰富、分布均匀处,油镜下分类计数至少200个有核细胞,同时注意有无质的变化。 1)计算粒、红比值。 2)计算各种细胞总百分率及各阶段细胞所占百分率,并描述其细胞形态。 3)写出全片所见巨核细胞数。 4)有无寄生虫及特殊细胞。 5)描述成熟红细胞形态学。 6)计算全片巨核细胞数及各阶段百分比,描述血小板聚集、分布情况。(4)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意见的性质: 1)肯定性诊断 2)提示性诊断 3)符合性诊断 4)可疑性诊断 5).排除性诊断 6)形态学描写 7)其他:如果取材不佳,可提出骨髓稀释、骨髓部分稀释的易见;如基本正常可做出基本正常骨髓象;对于已确诊的病人,治疗后复查骨髓时,应与以前骨髓片进行比较,得出疾病部分缓解、完全缓解、改善、退步、复发等意见。1、 多媒体讲解1、多媒体讲解;2、举例讲解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4、血细胞化学染色(20min) (1)过氧化物酶染色 (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3)酸性磷酸酶染色 (4)氯化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5)-醋酸萘酚脂酶染色 (6)糖原染色 (7)铁染色1、多媒体讲解;2、举例讲解作业: (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骨髓细胞学检测的临床应用。课后小结: 通过本次授课使同学们掌握了骨髓穿刺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掌握了骨髓细胞学检测的临床应用;熟悉了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法和内容等,达到了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实验诊断学 课程教案 课次5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课时安排2(100min)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1、血栓与止血检查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止血机制的相关基础理论。 2、掌握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和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参考值与临床意义。 3、熟悉临床常见出血性疾病的检查要点。 4、熟悉血栓与止血检查的项目以及各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5、了解常用抗凝和纤溶功能检查的原理,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教学重点及难点:难点: 1、凝血和抗凝机制中的抗凝机制。重点: 1、凝血和抗凝机制。 2、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的正常 参考值与临床意义。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1、血栓、凝血和纤溶机制(20min) (1)血管壁作用 血管损伤:通过神经反射使血管收缩。激活血小板释放TXA2、内皮细胞产生内皮素等使血管收缩。因子激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因子释放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2)血小板作用: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血小板粘附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释放ADP、ATP、5-HT、PF4等促进血小板聚集。 (3)凝血因子作用:血管损伤,因子激活、因子释放启动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共同完成血液凝固。 (4)抗凝血系统作用:细胞抗凝: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清除血液中的促凝物及凝血因子。体液抗凝:主要有AT、蛋白C系统等。 (5)纤溶系统作用:t-PA、u-PA等可激活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1、多媒体讲解;2、举例讲解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2、血管壁检测(10min) (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RT)又称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或束臂试验 原理:给毛细血管一定的压力,观察其完整性及脆性。 参考值: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男性小于5个;女性及儿童小于10个。 临床意义:新出血点数超过正常为阳性:血管壁结构或(和)功能异常,如过敏性紫癜;血小板量和(或)质异常,如原发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管性血友病等。 (2)出血时间测定(BT) 原理:将毛细血管刺破,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 参考值:测定器法:6.9±2.1min,超过9min为异常。临床意义:BT延长见于:血小板明显减少,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药物,如服用乙酰水杨酸等。3、血小板检测(10min) (1)血小板计数(PC或plt) 。 (2)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PAIg) 参考值:PAIgG为078.8ng/107血小板;PAIgM为07.0ng/107血小板;PAIgA为02.0ng/107血小板。临床意义:1)增高:主要见于ITP患者。也见于输血后紫癜、SLE等。2)观察病情:治疗有效,PAIg水平下降;复发则升高。4、凝血因子检测(20min) (1)凝血时间测定(CT) 原理:将静脉血放入玻璃试管,自采血至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 参考值:硅管法:1.532min。临床意义 1)CT延长见于:因子、减少,如A、B型血友病;凝血酶原减少,如严重肝病;纤维蛋白原减少,如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应用抗凝药物;纤溶亢进;循环抗凝物增加等。 2)C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和Ca2后,观察凝固时间。 参考值:243s,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0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同凝血时间(CT)测定。1、多媒体讲解;2、举例讲解1、多媒体讲解;2、举例讲解1、多媒体讲解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Ca2和组织因子,观察凝固时间。 参考值:1113秒,较正常对照值延长3秒以上为异常。临床意义: 1)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后天性缺乏,如严重肝病、DIC等。 2)PT缩短见于:DIC早期、心肌梗死等。 (4)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原理:在被检血浆中加入一定量的凝血酶,使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通过比浊测定其含量。 参考值:2-4 g/l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等;降低见于DIC、重症肝炎、肝硬化。5、抗凝功能检查(15min) (1)凝血酶凝固时间(TCT) 原理:在被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凝血酶溶液,测其凝固时间。 参考值:正常人16-18S,病人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有意义。 临床意义:TCT延长:患者血循环中AT- 活性明显增高;肝素样物质增多,严重肝脏病,胰腺病,过敏性休克;FDP增多;纤维蛋白原减少;异常球蛋白增多。 (2)抗凝血酶 测定 原理:凝血法,免疫学法,酶学测定法 参考值:AT-抗原量:成人血浆浓度为272-329ms/L AT-活性,70-130% AT-抗凝血酶活性(酶学),80-120% 临床意义:AT - 活性减低:生理性:妊娠,新生儿先天性缺乏和功能异常;后天性减低:DIC等。AT- 活性增高: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后天性:急性肝炎。6、纤溶功能检查(15min) (1)可溶性纤维蛋白质单体复合物检查 原理: 凝血酶 FpA 硫酸鱼精蛋白 Fbg FpB SFMC 凝固(副凝) FM 乙醇 参考值:正常人3P(),EGT() 临床意义:SFMC(+):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期,血液高凝状态,DIC等。1、多媒体讲解1、多媒体讲解(2)FDP和D二聚体测定 原理:FDP是Fbg和Fb降解产物的总称。原发性:纤溶酶Fbg X D段 Y继发性:纤溶酶 YD/DY 纤溶酶Fb YY/DXD DD 参考值:总FDP:血清 0-8mg/L

    注意事项

    本文(实验诊断学教案.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