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兰花宝欣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doc

    • 资源ID:3865108       资源大小:305K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兰花宝欣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doc

    山西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建设规模:60万吨/年)二一三年十月目 录1、 基本概况3 11井田位置及经济概况3 12建设工程概况 4 13编制依据112、 矿井基本建设建成完工情况 12 21生产系统建成完工情况12 22安全设施建成完工情况20 23矿井基本建设主要经验213、 矿井安全管理21 31矿井安全工作简述21 32矿井安全管理机构21 33矿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4 34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26 35矿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26 36矿井其他入井人员培训情况264、 联合试运转方案的确定28 41联合试运转的程序28 42联合试运转的通用规定29 43联合试运转的矿井生产系统31 44矿井联合试运转的范围31 45矿井联合试运转的期限32 46矿井联合试运转的组织实施325、 联合试运转测试工作34 51联合试运转测试项目34 52联合试运转测试方法35 53联合试运转测试机构35 54联合试运转测试人员356、 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36 61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36 62联合试运转的效果367、 联合试运转期间的产量计划与劳动组织36 71生产作业计划36 72劳动组织378、 联合试运转期间的应急预案与安全技术措施38 81安全保障措施38 82矿井应急救援预案38山西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联合试运转方案前 言山西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古县北平镇贾寨村东南,行政区划归北平镇管辖。设计生产能力900 kt/a,是有限责任公司,隶属山西兰花焦煤有限公司,地方国有控股制企业。矿井由山西蓝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玉生煤矿及部分空白资源整合而成。2004年6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批准生产规模450kt/a,并由山西国辰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分别编制了矿井初步设计和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其中初步设计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办基发20041066号文审批通过,安全专篇由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以晋煤监安二字2004260号文审批通过。2006年,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规发2006269号文关于加强煤炭资源整合矿井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及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整合办核2006 67号文关于<古县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确定该矿为扩界并提升能力的单独保留矿井,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5月换发了采矿许可证,批准生产规模600kt/a,井田面积由原来的4.271km2扩大为5.2012km2。2008年和2009年由大地工程开发有限公司编制了矿井资源整合初步设计和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其中初步设计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办基发20081003号文审批通过,安全专篇由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以晋煤监安二字2009179号文审批通过。2009年,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 84号文关于临汾市古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山西兰花焦煤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原山西蓝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玉生煤矿,整合后的矿井名称为山西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该矿井仍为扩界并提升能力的单独保留矿井,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12月13日换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21220049498),有效期限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生产能力由600kt/a提升至900kt/a,井田面积由原来的5.2012km2扩大为6.0181km2,批准开采2-11号煤。2010年4月,山西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委托山西省同地源地质矿产技术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山西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2010年4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发【2010】719号对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通过了批复。2010年6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瓦发【2010】792号文对山西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瓦斯抽采工程初步设计通过了批复。2010年10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办基发【2010】986号文对山西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通过了批复。2010年12月,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以晋煤监安二字2010582号文对山西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扩建(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安全设施设计通过了批复。2010年12月11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办基发20101696号关于山西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开工建设的批复对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开工建设进行了批复,矿井90万吨/年建设项目自2011年12月18日开工建设,本着安全、高速、优质、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安全地进行建设,严把质量关,确保各项工程有序进行。从建矿起始的探索“新井模式”到实施流程优化、构建煤矿现代管理模式、为打造现代化企业奠定了基础。2012年8月3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换发了长期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21220049498,批准井田面积6.0181km2,批准开采2-11号煤层,有效期至2022年8月3日。古县国土资源局换发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证号:古土国用【2012】第990000224号。2013年1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办基发【2013】132号文对山西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变更通过了批复。2013年4月,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以晋煤监安二许201321号文对山西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扩建(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变更通过了批复。2013年2月山西省煤炭基本建设局以晋煤基局发201339号关于山西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调整建设工期的批复对矿井延长建设工期进行了批复,建设工期39个月。现编制山西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联合试运转方案,为山西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申请联合试运转工作提供依据。1基本概况1.1井田位置及经济概况交通位置:山西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古县北平镇贾寨村东,行政区划属北平镇管辖。其地理坐标:北纬36°27'46"36°29'52",东经112°08'07"112°09'48"。井田西部有安泽-北平的县级公路通过,为柏油路面,自井田往西北约11km到北平,往东南约13km到安泽县的唐城镇,往西南约55km到古县县城,经县城向东南约18km可达309国道,约98km可到洪洞发煤站,交通较为便利。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太岳山系霍山东部,古县北部,地形复杂,山岭起伏,沟谷纵横。沟谷多为“V”字型,区内基岩裸露,多植被覆盖,黄土零星分布于梁峁山垣地带及沟谷中,多被第四系沉积物覆盖,纵观全井田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北部,海拔标高1440.2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部,海拔标高1119.8m,相对高差为320.4m,属中山区。地面水系:本区属黄河水系剥蚀地带,沟谷发育,地表迳流,条件较好。雨后可迅速排泄,流进蔺河,汇入沁河,最后进入黄河。沁河支流蔺河,自西北向东南从井田的西南外围流过,蔺河的支流在井田南部,自东北向西南流入蔺河,为季节性河流。气象特征:本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少雪。据古县气象站2003年-2007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9.2左右,一般每年7月份最热,最高气温可达30,最冷为1月份,零下10以下。一年中雨季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有时阴雨可达3040天,年降水量为625.38mm,最小为485.6 mm, 最大为823.8mm,年蒸发量1448.4mm,最小为1315.6 mm, 最大为1668.6mm,最大冻土深度610mm,结冰期为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无霜期180天左右。昼夜温差大,风向特点是春、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秋季以东南风为主,最大风速为20m/s。地震情况:据山西省颁发的山西省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度规范,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地区经济概况:矿区处于太行山地区,土地贫脊,又受干旱影响,农业生产产量较低。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高粱、小麦、棉花、蚕桑和一些油料作物。矿区工业主要有采矿、炼铁、电力、石料、小型机械制造、农机修配和丝织等。矿井建设建筑材料除钢材、木材、高标号水泥等需从外地购进外,其余砂石、水泥、砖等材料当地即可满足供应要求。古县及周边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当地劳动力较为充裕,可满足矿井整合后用工要求。1.2建设工程概况1.2.1地质概况一、井田地质勘探程度1987年山西地矿局区调队在该区进行了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尤其是1990年临古煤矿建矿至投产以来,对煤层进行了大面积揭露,取得了可靠的地质资料;2001年3月11月,由太原市小店区前进地质服务部对该矿进行了钻探施工,共施工钻孔3个,总进尺1675.51m,3个钻孔均为甲级孔,质量优良,并且进行了1:5000地形地质图填图工作;2002年2月由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探一队利用该矿施工的3个钻孔资料,并收集邻近生产矿井揭露的地质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编制了山西省古县玉生煤矿详查地质报告。该报告经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晋国土资认储字2002017号文批准;2003年9月15日12月5日,由太原市小店区前进地质服务部对该矿进行了补充勘探,施工了补1号钻孔,进尺677.70m,其为甲级孔;2003年9月16日2004年5月12日,山西省第二地质工程勘察院在井田内施工了一眼供水水井,其深度762.30m,终孔层位为奥陶系上马家沟组,质量为合格;2003年12月由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探一队编制了山西省古县玉生煤矿勘探地质报告,并经山西省煤管局以晋煤规发2004656号文批复;2007年12月由山西同地源地质矿产技术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蓝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玉生煤矿资源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并经山西省煤管局以晋煤规发2008547号文批复。2010年4月由山西同地源地质矿产技术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古县金谷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并经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发2010719号文批复。上述报告对井田内构造基本查明,地质可靠程度较高。二、矿井地质(一)井田地层井田属基岩裸露区,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三段地表出露广泛,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河谷及沟谷中。现将矿区内地层由老至新、由下而上详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该组地层为含煤地层基底,厚度100m以上。井田内及附近均未有出露,岩性为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浅黄色,黄绿色泥灰岩,为一套正常浅海碳酸盐岩相的广海陆棚沉积物。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井田内未出露,位于奥陶系侵蚀基准面上,为一滨海平原型淡化泻湖、滨海湖泊等海陆交互相的沉积建造。其岩性组合下部为-灰白色铝土质泥岩、泥岩及砂质泥岩,底部为灰色铁铝及呈窝状或薄层状的褐黄色黄铁矿及其结核;上部为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其顶部发育一层相当于“半沟灰岩”层位的深灰色厚层状含方解石脉及燧石条带的石灰岩。本组地层厚度9.50m15.80m,平均12.30m,与下伏峰峰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本组为井田主要的含煤地层之一,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建造。主要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泥岩、铝土质泥岩、煤及石灰岩等组成的多次海侵、海退韵律建造,其中K2、K3、K4三层石灰岩在全区稳定发育。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将本组划分为下列三段。第一段(C3t1):从太原组底砂岩(K1)至K2灰岩之底,其岩性主要为一套灰色、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灰黑色泥岩、铝质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炭质泥岩及煤组成。发育11号、10号、9号等煤层,其中,11号和10号为稳定可采煤层,9号煤层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本段厚度20.50m41.20m,平均36.40m。第二段(C3t2):由K2石灰岩底至K4石灰岩顶。其岩性以两层含燧石条带及腕足类化石的石灰岩、灰色、灰黑色泥岩、炭质泥岩、砂岩及煤组成。K2石灰岩局部夹海相泥岩。发育有8号和7号煤层,为不可采煤层。本段厚度29.20m36.60m,平均32.92m。第三段(C3t3):由K4石灰岩顶至太原组顶部,岩性主要由石灰岩、灰黑色、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煤组成,下部为一套石灰岩(K4)泥岩煤的沉积组合;中部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煤的组合;上部为一套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的沉积组合。本段厚度31.20 m -52.80m,平均50.40m。本区太原组是在本溪组之上厚度较大的一套含煤地层沉积,其厚度平均为96.70m,最大为117.20m,最小为81.50m,与下伏本溪组地层呈整合接触。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本组为井田主要的含煤地层之一,井田内未出露,自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为一套陆相含煤建造。岩性由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中厚层中细粒砂岩及34层煤组成。含1号、2号和3号煤层。其中2、3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 1号煤层为不可采煤层。其底部发育一层含有菱铁质结核的细粒砂岩K7,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本组厚度29.87m44.15m,平均38.53m。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为一套陆相河流碎屑岩建造。主要由黄绿色灰白色中细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等组成。其底部以一层灰白色、风氧化后呈灰黄、灰绿色厚层状的中细粒砂岩(K8),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本组地层下部尚有灰黑色泥岩、煤线,而其上部出现铝质泥岩或砂质泥岩,表明该区气候由湿润渐转为炎热干旱,成煤期逐渐结束。本组厚度86.52106.98m,平均98.7m左右。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本组地层在井田内广泛分布,主要为一套黄绿色、灰绿色厚层状砂岩、砂质泥岩及紫红色细粒砂岩、泥岩、铝土泥岩迭次出现、互为夹层的广阔湖盆河流相沉积。井田内平均厚度375m,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三段。本组地层在井田内遭受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大面积出露本组地层的第三段(P2s3)。本组从岩性上看,每一段均以一层厚层状中粗中细粒砂岩为底。而总的岩性组合特征比较近似,以砂岩与泥岩或砂质泥岩的互层发育为特点;从颜色上看,本组地层为一套杂色岩层,下部以紫红色、黄绿色、灰绿色岩层相对减少,其沉积环境为经过下石盒子组沉积后的又一陆相沉积,河湖相砂岩沉积相当发育,沼泽相沉积由下往上渐少或消失,在地理、气候环境可由本组的沉积特征归纳为:炎热而干燥气候条件下,地势平坦,河流纵横的冲积平原环境。7、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本组地层在井田内北部大面积出露,主要为一套紫红色、紫色的泥岩,粉砂岩夹砂岩,砂质泥岩组成,井田内最大残留厚度220m。8、第四系(1)中更新统离石组(Q2) 厚度030m,一般10m左右,为浅黄浅棕色亚砂土、亚粘土及砂质粘土,以粘土为主,中下底含结核层,不整合于下部较老地层之上,主要分布于梁峁山垣地带。(2)全新统(Q4) 厚度010m,一般5m,系近代冲(洪)积层,分布于大小沟谷中,多以砂岩之砾及卵石、砂粒组成,常混杂泥质,分选差。(二)地质构造1、区域构造本区位于沁水坳陷西南缘,处太太岳隆起东翼,沁水煤田西翼.总体为一个大致走向北北东,向东倾斜的单斜,地层倾角一般5°-15°,伴有波状起伏。一系列北北东褶曲,较大的有马连沟背斜,贤友向斜、贤友背斜、新章向斜。除新章向斜的两翼和马连沟背斜的东翼较陡外,其余背向斜的两翼倾角均较平缓。区内断层稀少,较大的断层位于井田北西部,走向多为北北东, 倾角25°-70°。西部出现煤层露头及局部构造部位倾角较大。2、井田构造井田总体上为简单的单斜构造,构造简单,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向,倾向南东,倾角3°4°。在地质勘探过程中以及地面未发现断裂构造及陷落柱,综上所述,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三、煤层及煤质1、含煤性本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地层共含煤13层,煤层编号自上而下为1号、2号、3号、3下号、4上号、4号、6号、6下号、7号、8号、9号、10号及11号,其中全区发育之稳定可采煤层有4层,编号为2号、3号、10号、11号,其余为不可采煤层。含煤地层总厚135.23m,煤层总厚10.01m,含煤系数7.40%,其中可采煤层2号、3号、10号、11号总厚5.90m,可采含煤系数4.36%。(1)山西组本组厚38.53m,共含煤4层,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01号、1号、2号、3号,其中稳定可采煤层为2号、3号,01号、1号煤层为不可采煤层。煤层总厚3.35m,含煤系数8.69%,其中可采煤层平均总厚2.87m,可采含煤系数7.45%。(2)太原组本组厚96.70m,共含煤9层,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4上号、4号、6号、6下号、7号、8号、9号、10号、11号,其中全区发育稳定可采煤层为10、11号煤层,9号煤层为不稳定零星可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煤层总厚6.66m,含煤系数6.89%,其中可采煤层总厚3.15m,可采含煤系数3.26%。2、可采煤层井田内可采煤层为2、3、10、11号煤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其特征见表2-1-1。 可采煤层特征表 表2-1-1 煤层煤层厚度煤层间距煤层结构顶板岩性底板岩性稳定性发育情况可采程度最小最大均厚(m)最小最大均厚(m)20.73-1.240.9812.714.113.4简单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 砂质泥岩稳定全区发育全区可采31.50-1.901.77简单中粒砂岩砂质泥岩细粒砂岩稳定全区发育全区可采82.07-100.6088.13101.40-2.091.74简单泥岩泥岩稳定全区发育全区可采12.4-18.1915.42111.20-1.611.41简单泥岩泥岩砂岩稳定全区发育全区可采(1)2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上部,上距K8中细砂岩0.40m-7.20m,平均4.84m,位于3号煤层之上,下距3号煤层12.70m-14.10m,平均13.40m。煤层厚0.73m-1.24m,平均0.98m,不含夹矸,煤层结构简单,全区发育稳定,属全区稳定可采煤层。顶板岩性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2)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K7粉细砂岩之上,下距K7砂岩9.24-32.20m,平均19.53m,煤层厚1.50m-1.90m,平均1.77m,不含夹矸,煤层结构简单。全区发育稳定,属全区稳定可采煤层。顶板岩性为中粒砂岩,底板岩性为砂质泥岩或细粒砂岩。(3)10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K2灰岩之下,顶板岩性为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上距K2灰岩1.43m-3.33m,平均2.53m。煤层厚度1.40m-2.09m,平均1.74m,不含或含一层夹矸,煤层结构简单,全区发育稳定,属全区稳定可采煤层。(4)11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 10号煤层之下,顶板岩性为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砂岩,上距10煤层底板12.40m-18.19m,平均15.42m。煤层厚度1.20m-1.61m,平均1.41m,不含或含一层夹矸,煤层结构简单,全区发育稳定,属全区稳定可采煤层。3、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根据钻孔采取的煤芯煤样和副立井井筒及井下见煤点采取的煤层煤样肉眼鉴定:区内各可采煤层为黑色、玻璃沥青光泽、粉末状、块状。现将各煤层物理特征简述如下:(1)2号煤层:黑色、半光亮型光亮型、粉末状、粒状、玻璃沥青光泽,内生裂隙发育,性脆易碎。(2)3号煤层:黑色、半光亮型光亮型、粉末状、粒状、玻璃沥青光泽,内生裂隙发育,性脆易碎。(3)10号煤层:黑色、半亮型、粉末状、粒状、少量块状、沥青光泽,内生裂隙发育,易碎。(4)11号煤层:黑色、半亮型、粉末状、粒状、少量块状、沥青光泽,内生裂隙发育,易碎。2)煤的一般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现将各可采煤层的化学性质分述如下:(1)2号煤层:水分(Mad):原煤0.46%0.77%,平均0.63%。浮煤0.50%0.76%,平均0.62%。灰分(Ad):原煤9.77%30.90%,平均16.75%。浮煤5.83%6.97%,平均6.48%。挥发分(Vdaf):原煤16.69%21.87%,平均20.42%,浮煤16.16%20.49%,平均18.97%。全硫(St,d):原煤0.28%0.50%,平均0.39%。浮煤0.34%0.50%,平均0.42%。发热量(Qgr,d):原煤24.0633.23MJ/kg,平均30.78MJ/kg,浮煤33.9034.39MJ/kg,平均34.20MJ/kg。粘结指数(GR.I):浮煤5495,平均值78.86。胶质层最大厚度(Y):719mm,平均13.51mm。(2)3号煤层:水分(Mad):原煤0.49%0.76%,平均0.65%。浮煤0.29%0.65%,平均0.53%。灰分(Ad):原煤5.52%28.60%,平均14.99%。浮煤4.69%7.30%,平均6.32%。挥发分(Vdaf):原煤16.96%22.22%,平均20.07%,浮煤16.68%21.49%,平均18.48%。全硫(St,d):原煤0.34%0.67%,平均0.47%。浮煤0.35%0.60%,平均0.45%。发热量(Qgr,d):原煤25.0435.14MJ/kg,平均31.09MJ/kg,浮煤33.5635.43MJ/kg,平均34.70MJ/kg。粘结指数(GR.I):浮煤6694,平均值78.29胶质层最大厚度(Y):5.5-20.0,平均11.07mm。(3)10号煤层:水分(Mad):原煤0.47%0.58%,平均0.53%。浮煤0.60%0.73%,平均0.65%。灰分(Ad):原煤24.62%26.35%,平均25.36%。浮煤10.92%17.86%,平均13.14%。挥发分(Vdaf):原煤19.86%21.26%,平均20.57%,浮煤16.21%18.72%,平均17.46%。全硫(St,d):原煤3.17%6.56%,平均4.27%。浮煤2.12%4.62%,平均2.90%。发热量(Qgr,d):原煤25.4827.32MJ/kg,平均26.43MJ/kg,浮煤30.8531.68MJ/kg,平均31.19MJ/kg。粘结指数(GR.I):浮煤1119,平均值14.25。胶质层最大厚度(Y):412mm,平均7.00mm。(4)11号煤层:水分(Mad):原煤0.42%0.78%,平均0.62%。浮煤0.47%0.66%,平均0.58%。灰分(Ad):原煤13.78%25.32%,平均20.81%。浮煤12.84%18.71%,平均15.83%。挥发分(Vdaf):原煤18.15%20.17%,平均19.26%,浮煤15.81%17.43%,平均16.27%。全硫(St,d):原煤3.21%6.34%,平均4.33%。浮煤2.12%3.40%,平均2.51%。发热量(Qgr,d):原煤24.5726.46MJ/kg,平均25.47MJ/kg,浮煤30.3830.656MJ/kg,平均30.55MJ/kg。粘结指数(GR.I):浮煤1519,平均值17.00。胶质层最大厚度(Y):719mm,平均12.00mm。4、煤类的确定及其依据根据中国煤炭分类(GB5751-1986)和煤炭质量分级 第1部分:灰分(GB/T15224.1-2004)、煤炭质量分级 第2部分:硫分(GB/T15224.2-2004),按照炼焦用煤浮煤标准,2、3号煤层为特低灰-低灰、特低硫-低硫、中热值-特高热值焦煤;10号煤层为中灰、高硫分、中热值贫瘦煤;11号煤层为低灰-中灰、高硫分、高热值贫瘦煤。5、煤质及工业用途评价井田内2、3号煤层为焦煤,可作为炼焦用煤;10、11号煤层为贫瘦煤,仅可作为民用煤或动力用煤。由于10、11号煤层埋藏较深,含硫高,为近期不宜开采煤层。四、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一)含水层1、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裂隙含水层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地下水是煤系地层下伏的主要含水层,出露于井田外围的西北部沟中,在井田范围内,奥陶系灰岩埋藏较深,据井田内供水水井资料,本区奥灰水水位标高为842m,高于井田内各可采煤层底板标高,单井涌水量20米3/时。因此,对本井田煤层开采会产生影响。2、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含水层包括K4、K3、K2石灰岩,K4、K3石灰岩厚度变化大,裂隙不发育,为弱含水层。K2石灰岩较厚,为9号、10号煤层的直接顶板,但K2石灰岩裂隙不发育,为含水性弱的裂隙含水层。3、下石盒子组砂岩(K9、K8)裂隙含水层砂岩含水层位于2、3号煤层以上,K8砂岩成为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厚度111.4m,以石英为主的中细砂岩,为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分界标志层,局部裂隙发育,为含水性弱的含水层。K9砂岩位于K8砂岩50m以上,含水性较弱,为含水性弱的含水层。4、第四系砂砾孔隙含水层分布于井田西部及南部河谷地带,岩性为黄白色砂质粘土、亚粘土、砂砾层,厚度变化大,由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条件较好,同时排泄条件也较好,因此,埋藏厚度大时,将成为地下水较丰富的孔隙潜水含水层。(二)隔水层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隔水岩层本组以灰色、深灰色、铝土泥岩、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致密块状,局部有不稳定的石灰岩、细砂岩,裂隙不发育。层厚9.5m15.8m,平均12.3m,属于柔性岩石,水渗透能力很差,为良好的隔水层。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隔水层本组岩层中夹有厚层状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岩性致密,在断层、裂隙不发育情况下,均为良好的隔水层,使太原组各含水层之间无水力联系。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隔水层本组岩层中夹有厚层状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岩性致密,在断层、裂隙不发育处均为良好的隔水层,使山西组各含水层之间无水力联系。2号、3号煤层至K7砂岩之间有良好的隔水层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组成,在无断裂贯通的情况下,2号、3号煤层不会与K7砂岩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4、二叠系下统石盒子组隔水层本组岩层中夹有厚层状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在断层、裂隙不发育处均为良好的隔水层,使下石盒子组各含水层之间无水力联系。2号、3号煤层至K8砂岩之间有良好的隔水层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组成,在无断裂贯通的情况下,2号、3号煤层不会与K8砂岩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三)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1.第四系松散岩层孔隙含水层全新统冲积层孔隙潜水,由河水、大气降水及河谷两侧基岩裂隙水补给,同时向下游河水排泄,局部也向基岩裂隙水补给。中上更新统砂砾层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随地形由高处向低处径流,向沟谷排泄,局部也可能补给下部基岩裂隙水。2.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区内出露含水层均为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该含水层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3.含煤地层及其盖层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区内均无出露,主要接受侧向补给,如遇构造沟通可接受上部含水层的补给,其径流、排泄仍沿岩层产状向深部径流。4.奥陶系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层以侧向补给为主,沿岩层产状向深部径流排泄,上部本溪组隔水层透水性差,若无大的构造沟通,一般与上部含水层无水力联系。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区内无出露,仅在区域西北部有出露,据井田内供水井进行的抽水试验资料得知,奥陶系石灰岩岩溶水水位标高842m,而最上部主要可采煤层2号煤层底板标高最低为670m,即在井田内各可采煤层位于奥陶系水位以下,因此奥陶系石灰岩水很可能受承压补给上部含水层。地下水的排泄条件之优劣,主要由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而定,本区构造简单,为一单斜,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向,倾向南东,因而各含水层的水向南东径流排泄,在沟谷切割较深的地段以泉的形式排泄。(四)含水层水对矿井的充水影响1.煤系地层含水层井田内对煤层开采有影响的含水层主要有下石盒子组的砂岩裂隙含水层和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层。山西组2号、3号煤层上部的中、粗细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层富水性弱,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小;太原组的灰岩岩溶含水层K4、K3、K2,K2为10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由于煤层开采产生的塌陷裂隙,可使K2石灰岩含水层的水淋入巷道。另外,10、11号煤层都处于奥陶系石灰岩水位以下,10、11号煤层底板至奥灰顶界间距一般为70余米和50余米,因此,如有构造沟通时,奥陶系石灰岩水对10、11号煤层的开采将构成威胁。2.奥陶系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岩溶水位标高为842m,井田内所有煤层均处于奥灰水带压区。其中2号煤层在本井田范围内标高最低处为670m,距奥灰顶界面距离平均为166.94m;3号煤层在本井田范围内标高最低处为660m,距奥灰顶界面距离平均为153.54m;10号煤层在本井田范围内标高最低处为560m;距奥灰顶界面距离平均为44.70m;11号煤层在本井田范围内标高最低处为540m,距奥灰顶界面距离平均为27.87m。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奥灰突水系数计算公式:T=P÷M式中:T突水系数(MPa/m);P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M底板隔水层厚度(m);则T(2号)=(842-670166.94)×0.0098÷166.94 =0.0199(MPa/m)Ts(3号)=(842-660153.54)×0.0098÷153.54 =0.0214(MPa/m)Ts(10号)=(842-560+44.70)×0.0098/44.70=0.07163(MPa/m)Ts(11号)=(842-540+27.87)×0.0098/27.87=0.11599(MPa/m)依据上述计算,本井田2、3号煤层标高最低处奥灰突水系数小于底板受构造破坏地段突水系数经验值0.06MPa/m,10号煤层标高最低处奥灰突水系数大于底板受构造破坏地段突水系数经验值0.06MPa/m,而小于正常地段0.10, 11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大于正常地段0.10MPa/m,因此,开采2、3号煤层时,一般情况下奥灰水突水的危险较小。开采10号煤层在613.03m底板标高以下受构造破坏地段奥灰突水的危险性大;开采11号煤层在 585.48m底板标高以下奥灰突水危险性大。(五)水文地质类型井田内山西组可采煤层为

    注意事项

    本文(兰花宝欣矿井联合试运转方案.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