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课件.pptx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第一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找一找,1、甲午中日战争起因、经过主要战役结果。2、马关条约内容、影响3、维新变法背景、目的、领导阶级、序幕、经过、戊戌六君子4、影响5、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概况兴起、初步发展、繁荣、失败,甲午中日战争起因,经过、结果?,根因,1868,日本明治维新后,侵略扩张,蓄谋侵略中国。,导火线,1894年,朝鲜民变,准备工作,1874年侵入台湾 1879年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岛,侵略朝鲜半岛,开始标志,1894年7月,丰岛海战,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平壤战役 左宝贵牺牲,战火烧到中国境内黄海大战 邓世昌、林永升牺牲,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辽东半岛之战 聂士成,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一、黄海大战,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马关条约 时间:人物:,1895.4,李鸿章、伊藤博文,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二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四口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 通商口岸。,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更严重破坏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清财政不堪重负,更加重人民负担,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资本输出,加深掠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重点,汉口,重庆,三国干涉还辽:德、法、俄,日本被迫还辽;中国付出3000万两白银的“赎款”实质:以牺牲中国人民利益来均衡满足列强各自的需求,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甲午战争的影响?,1、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2、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3、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和奋起。,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一、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7年,德国武力抢占胶州湾,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的内容,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改定律法,澄清吏治。,经济方面:奖励实业,改革财政。,军事方面: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等。,有利于具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增强军事实力挽救民族危亡,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变法带来的影响?,1、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2、倡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冲击封建思想,起到思想启蒙作用。3、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传播4、和平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走上了革命道路。,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兴起,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初步发展,1895-1913,甲午战争,实业救国思潮,辛亥革命,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梦想的力量,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并且毫不畏惧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成功,会在不期然间忽然降临!,名言摘抄3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37、散文就是渴望自由的心灵,自由的表达,自由的形式,自由的来来去去。王蒙38、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39、天才出于勤奋。马克思40、人之所以错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己以为什么都懂。卢俊41、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约翰洛克42、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郭沫若4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44、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45、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46、求知是一条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路。福柯47、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弗兰西斯培根48、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弗兰西斯培根49、一个人应该为知识不广博而害羞。张衡50、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苏霍姆林斯基51、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52、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谷超豪53、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54、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佚名55、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佚名5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