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doc
2014年昆明市石林县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建 设 单 位:石林联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建 设 地 点:昆明市石林县大可乡大可村建议书编制时间:二0一四年七月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石林联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公司法人代表李鹰,注册地址石林县大可乡大可村,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有员工56人,其中技术人员16人,聘请有2位教授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是一家产权明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公司经营范围:经营种植业、养殖业。 公司现全力发展生态种植业,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鉴于石林县大可乡有适宜种植枇杷及景观苗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种植面积广阔、种质资源丰富的优势,公司于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科学规划,在大可乡大可村建设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基地,并建设枇杷采摘观光园区。公司同时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枇杷品牌打造作为一项战略措施,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积极经行枇杷产品的商标注册和绿色食品认证,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石林县枇杷及景观苗木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1.2项目概况项目名称: 昆明市石林县枇杷及景观苗木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承担单位: 石林联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址: 云南省石林县大可乡老围生态园石林联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林地内(林权证编号:石林林证字2010第010020001号),位于石林县西南端,距石林县城19km,北与本县板桥乡毗邻,西与宜良县接壤,东和南与弥勒县接界,项目建设期: 2014年-2016年 报告编制依据:(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12000)(2)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00)(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00)(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6)果园建设相关技术、规范(7)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基础和条件1.3 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1.3.1项目建设总目标引进果树生产新技术,进行果品结构改造,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果园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提升果品质量,提高产品出口率;绿化美化园区生态环境,对果园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增加必要的水土保持设施,确保园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使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基地成为石林优质枇杷生产出口基地、绿化苗木种植基地、枇杷采摘观光生态园,示范带动大可乡枇杷及景观苗木生产。1.3.2 项目建设任务(1)园区建设管理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完善;(2)园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工程建设(3)园区观光采摘功能建设;(4)道路、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5)农资库房、果园管理中心、产品交易市场、护栏、果园冷链体系等配套设施建设;1.4项目投资估算石林县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3350.57万元。1.5 结论与建议石林县大可乡建设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基地,采用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管理技术,园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技术,生产优质绿色果品,优质景观苗木。项目实施后可切实改善园区生态环境,提高景观苗木质量及产量,提升枇杷品质,可提高枇杷的出口创汇能力。项目建设符合优质绿色果品及优质绿化苗木的市场需求,同时可带动大可乡枇杷及景观苗木的生产种植,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区大气、土壤、水质、区位等自然条件符合枇杷示范园建设标准,建设示范果园的技术成熟,支撑力量雄厚,建设项目切实可行,建议有关部门给予支持,使本项目得以尽快建设。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1.1 我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生态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必然要走农业的产业化之路,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是当前生态农业建设的热点。生态农业产业化只有在建立相应完善可行的生产技术规范、质量管理标准、产品生产控制与监测体系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施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这决定了21世纪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必然是以提高土地产力、土地产值及增加收入为前提下保证农产品安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农业生态工程技术体系。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重大决策,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财税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方面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2000年10月,农业部等八部委印发了关于扶持农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提出国家连续五年选择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2001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明确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所得税征免问题的通知。2006年10月,农业部等八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这些政策措施的目标主要是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建设生产基地,鼓励多种投资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进行科技开发和创新;鼓励产业化组织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产品竞争能力。2.1.2 昆明市大力发展果树种植,及景观苗木种植,培育规模化果树及景观苗木种植园区果品和粮食、肉、奶、蔬菜一样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果品需要量不断增加,供不应求。据报道发达国家平均一年每人消耗7580公斤,我国人均为40公斤,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随着国强民富,人们对水果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城市建设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加强,城市绿化率已经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在进行城市绿化的同时,人们对景观美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景观苗木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特别高质量的景观苗木价格更是稳步上涨,市场前景十分开阔。昆明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山高水长,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兼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气候。适宜各种果树生长,品种繁多,四季不断。云南大力发展果树种植,果树种植面积产量大幅增加,昆明14个县区中,面积小的约2万亩,大的达78万亩, 2007年面积为50.4万亩,产量27.4万吨,产值9.5亿元。产量与1988年产3.8万吨相比增长7倍,比1952年增长15倍。果树种类也不断增加,主要为苹果、梨、桃、李、板栗、柿、葡萄、花红、石榴、核桃、猕猴桃、草莓、柑桔等。果树的种植也逐渐有个体转为合伙承包或承包户+公司,规模化经营逐步形成,并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优良品种,向专业化生产发展。 枇杷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这一点可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公元前1世纪)和江凌发掘出一个2140年前的古墓中存有枣、桃、杏、枇杷的种子得到证明。目前世界枇杷主要产区为我国及日本,其他如印度、泰国、以色列、意大利、智利、阿根廷、墨西哥等都有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枇杷在唐朝就已传入日本,所以在日本有“唐枇杷”之称。枇杷在1784年传入法国,约在1787年由日本传入美国,至今也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现在,在印度北部、以色列、美国加州及夏威夷、意大利西西里岛、阿尔及利亚、智利、阿根廷、墨西哥、澳大利亚都有枇杷分布,但作为果树在欧美进行经济栽培的极少。目前,仅有主产国中国和日本能为国际市场提供产品。2.1.3 石林发展生态种植,绿化美化环境,为发展旅游创造良好的自然条件旅游资源和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因此,对生态环境不进行系统保护,会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石林县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增加,出现了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污染加重和自然生态旅游环境压缩等问题。为使石林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森林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21世纪石林旅游遇到良好的机遇和面临严峻的挑战。石林要在21世纪能做到可持续性发展旅游业,就必须严格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冬春反季枇杷种植属石林县鼓励发展项目,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农民科学种植、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作用。大可乡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种植反季枇杷及景观苗木,绿化美化环境,保持水土,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种植基地建设是解决枇杷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枇杷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枇杷近年来在云南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在生产上缺少宏观和科学的指导。因此,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品种单一市场供应期短、产量不高不稳现象等。枇杷在我国已经有不少能生产高档果实的优良新品种。但由于没有完善和严格的种苗标准基地,栽植品种比较单一,使果实成熟高度集中上市,市场鲜果供应期只有20天左右,货架寿命仅为68天,容易造成过剩和滞销,而且由于冷链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大量果实被废弃,影响经济效益。枇杷是丰产果树,具有能自行调节梢果矛盾和花芽形成容易的特性。果苗定植后第一年长苗,第二年壮干,第三年试果,第四年单株鲜果产量可达144千克,管理水平高的果园单产可以逐年提高。但由于枇杷生产中存在的管理和技术问题,导致枇杷生产过程中存在树势旺长,坐果率低,花果脱落严重,青壮适龄树不结果,成年树产量不高不稳,果实的商品率低等问题。而且枇杷需要高投入,早投入,可是在大发展之后,靠政府帮助建园的农民,由于资金缺乏,基础设施条件差,又缺少技术指导,结果种植枇杷失败,果农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一些地方时有发生粗管、抛荒,甚至砍树现象。大可乡枇杷及景观苗木基地建设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冷链体系,可有效解决枇杷生产中的品种单一市场供应期短、产量不高不稳现象等问题。大可乡是石林县的山区乡,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坡地果园经济林种的选择是历届乡党委政府一直致力寻找和研究的重点。既能绿化环境,又能增加收入,实现“山顶带帽,山腰植果,山脚良田”是选择的目标,2003年,大可乡从四川引进反季枇杷进行试验栽培,大可乡独特的气候和土壤优势适应了枇杷的生长习性,长势良好,枇杷一般在每年的5,6月间成熟,特殊的气候加上先进的科技措施使大可乡反季枇杷在10月下旬成熟,这在全国极为少见。利用大可乡独特的气候和土壤优势发展反季枇杷,建设优质枇杷种植基地是解决枇杷生产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2.2.2 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基地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生产绿色优质果品和优质景观苗木的需要。枇杷是亚热带树种,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稀水果。云南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云南产枇杷早熟于原产地福建、浙江、江苏等。枇杷清香鲜甜,略带酸味,与樱桃、梅子并称为“三友”。枇杷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保健价值。我国是世界枇杷首要生产国,2001年枇杷生产总量约占全世界的55%以上。枇杷在我国长江以南的所有省份,长江以北的陕西中部、甘肃陇南、河南南部、湖北中北部、安徽中部、江苏中部、西藏东部,共20个省(市、区)的部分区域均有栽植。云南是枇杷生产的主产区,枇杷产品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入世为枇杷出口创汇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国内新兴产区的双重挑战。在国外,欧盟等发达国家技术先进、品种精良,综合国力强,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建立在现代化的技术基础上,对枇杷出口的竞争压力将持续增强。在国内,福建、贵州等枇杷产区对云南枇杷生产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目前云南果品生产中仍存在着品种结构、树形结构不合理,肥料使用不平衡,农药应用水平较低,无公害化生产技术实施不到位,各项指标量化不足等问题。大力发展规模化示范园,引进枇杷新品种,采用绿色农产品生产新技术,使果品达到绿色有机产品生产标准,同时建设枇杷生产运输过程的冷链体系,使果品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为大可乡发展枇杷生产示范基地提供样板。目前我省景观苗木种植企业分布较为分散, 种植规模较小,特别是众多林农生产缺技术,生产产量较低,产品质量不高,新品种苗木引进较为困难,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建设景观苗木基地,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生产技术指导、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方式,整合区域景观苗木种植行业,加大种植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在景观苗木的数量、质量及品种上一站式满足客户需求,在云南市场产销形势前程似锦。2.2.3 千亩枇杷示范园建设是绿化美化环境,为旅游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的需要。石林彝族自治县是著名的旅游大县,有世界一流的喀斯特景观,国家级风景名胜保护区有350 km2。石林喀斯特地貌以雄、奇、险、秀、幽、旷,闻名遐尔,有高原明珠长湖、月湖、圆湖、仙女湖等天然湖泊,又有芝云洞、祭白龙洞、白云洞等地下溶洞,还有落差达96 m的珠江第一瀑、大叠水及列为云南省“五湖四山”开发重点的圭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石林公园,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世界闻名的喀斯特地区之一,被人们赞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地区,奇峰怪石,平地挺起。有的矗立如林,有的峻拔如墙。有的石峰高达三四十米,也有的只有几米。天晴时,石峰呈灰白色,下雨时则变为赫黑色。置身石林,不仅可以得到自然美的享受,还可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石林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分明,四季如春”,石林县现已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品牌,旅游业发展优势极为明显。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近年来石林县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增加,出现了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污染加重和自然生态旅游环境压缩等问题,为使石林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必不可少,大力发展规模化果园,利用坡地,进行土地整治等水土保持工程,可起到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环境基础。2.2.4种植基地建设是示范带动大可乡绿色果品生产,为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提供技术支撑的需要。枇杷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果业,各地在示范推广中都投入了一些科技力量,也摸索出一套早结果、早丰产的优质栽培新技术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枇杷生产的大发展。由于这些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措施普及和推广的力度差,特别是至今许多果树科技人员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生态环境认识不足。如枇杷的花而不实问题,研究至今仍然在花期低温问题上打转转,缺乏深层次地去认识。由于暖冬满足不了枇杷为解除花而不实对低温的要求,导致只有营养生长而没有生殖生长或出现生理死花。施肥不及时营养跟不上,使花量少,花质差,着果率低。因无法提供科学的栽培措施和化学调控技术支撑。加剧了枇杷低产和不稳产的恶性循环。种植基地建成后,为全县种植户提供林木种苗;组织采购生产资料;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组织收购、销售苗木产品;开展种植户所需的运输、包装等服务。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1 项目建设的产业基础良好,项目技术支撑单位科技力量雄厚。项目建设单位是石林联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枇杷种植和园林绿化,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管理经验,现有多名技术人员,并聘请2名教授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公司现有果园1280亩,主要种植枇杷和景观绿化苗木,其中枇杷320亩(已定植6年),绿化苗木800亩,管理服务用地100亩,为建设千亩枇杷示范园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枇杷起源于我国,唐朝传入日本。 迄今,枇杷已分布到全世界的30多个国家。关于枇杷的种植技术的研究在各国普遍展开,目前枇杷的种植技术成熟。项目技术支撑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直属、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现代可持续农业研究的起源地,学校拥有果树、环保、果园管理等方面的实力雄厚的科研力量,在绿色果品生产技术研究、生态环境治理、农业园区管理体系建设、农业可持续研究等的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学校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用技术成果推广覆盖全国28个省市(区),累计农作物技术推广面积超过10亿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2.3.2 “全国科普示范县”石林县重点产业部署和“生态美县“战略为种植园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石林县是2008-2009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作为“全国科普示范县”石林在培育科普示范基地、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形成可推广的、有示范作用的经验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石林县“十一五”科技规划中指出要着力于 进一步深化、落实“科技兴县”战略,用新技术,突出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的科技试验、示范和推广;积极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大力开发和培育名、特、优产品,为实现农产品优质多样化创造条件;开发、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石林县重点发展产业中包括果业生产。石林“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实施“生态美县”战略,利用坡地发展果园,既符合石林县的产业部署,同时也符合美化环境的要求。2.3.3 项目区建设生态园区环境条件适宜。石林县地貌类型主要有高原丘陵、低山、盆地等,其中山地占69%。项目区地处石林县西南部,海拔1700m,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全年日照2339小时,日照率53%,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960 毫米,全年无霜期263天,土壤肥沃,主要分布为紫色土,具有适合发展枇杷的自然条件。项目区大气质量和灌溉水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灌溉水中的汞、铬、铅、砷、镉、氟化物、氯化物、氰化物等均不超标,土壤灌溉水中硝态氮的含量不超过国际标准(50mg/Kg)。为园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2.3.4 当地群众建设生态农业的积极性为生态果园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大可乡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种植枇杷,规模不断扩大。全乡枇杷种植总面积已有几千亩,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当地群众利用山地进行土地整治,建设果园的积极性高涨。大可乡还成立了枇杷产业技术协会金果枇杷产业技术协会。金果枇杷产业技术协会成立后,将进一步加快大可乡枇杷产业化进程,提高枇杷种植企业和果农的栽培管理科技水平,提高果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3.1 枇杷及景观苗木的市场需求枇杷原产于我国,是我国南方名贵特产果品之一。枇杷是一年中最早成熟的水果品种。优质的枇杷果大,核少,皮色橙红洁亮,果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度,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有清热、润肺、止咳、健胃等功效。近年来,优质的枇杷悄悄地进入了高档水果市场,不但售价高,销路也很大。种植枇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枇杷的营养与药用价值据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分析,每100克枇杷果肉中含有蛋白质0.4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7克,粗纤维0.8克,灰分0.5克,钙22毫克,磷32毫克,类胡萝卜素1.33毫克,维生素C3毫克,是优良的营养果品。红肉枇杷类胡萝卜素含量高;白肉枇杷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之高,为其他水果所不及。果汁富含钾而少钠,为重要的保健品。枇杷花、果、叶、根及树白皮等均可入药。花可治痛风,果实有止渴下气、利肺、止吐逆、润五脏的功能,根可治虚劳久嗽、关节疼痛,树白皮可止吐。枇杷最重要的药用部分是叶,枇杷叶主要成分为橙花叔醇和金合欢醇的挥发油类及有机酸、苦杏仁甙的B族维生素等多种药用成分,具有清肺和胃、降气化痰的功用,可治疗肺气咳喘。大五星枇杷是目前国内公认的果形最大、甜度最高、风味最好的枇杷品种,有“枇杷大王”之称,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获得枇杷类最高奖银奖。大五星枇杷单果重约80-100克,最大可重达200克,皮色橙红,含糖度达12度,风味浓,果汁多,品质上乘。属中熟品种,果皮橙红美观、韧性强,较耐贮运。适应性广、丰产性好,已在我国南方十多个省广泛推广种植,植后第二年开始挂果,第4-5年后开始进入丰产期,单株产果可达30公斤以上。丰产期可长达几十年。 早钟6号是枇杷新品种,选用特大果型品种“解放钟”为母本,以日本特早熟枇杷良种“森尾早生”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早中6号早熟、大果、优质的优良性状突出,是国内外早熟枇杷中果形最大的一个品种,经济效益高,深受果农和生产等有关部门的欢迎。“红灯笼”属特晚熟枇杷新品,果内橙红色,汁液丰富,味甜,特晚熟,比国内晚熟良种“解放钟”晚采10天以上,正常年份果实成熟期6月上中旬,达到国内晚熟枇杷选育的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种植前景。(1)国际市场需求从枇杷的全球分布与生产概况看,枇杷栽培的地域局限性强。枇杷在全球有特殊的地域分布,目前,主要生产枇杷的国家和地区有中国、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日本、土耳其、中国台湾省、摩洛哥、意大利、以色列、希腊、葡萄牙、埃及、塞浦路斯;其次,南半球智利、巴西南部、阿根廷、澳大利亚、南非,北半球的法国南部,印度北部,美国加州、佛州及夏威夷州泰国北部,墨西哥,以及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与留尼旺岛等也有栽培。我国是世界枇杷首要生产国,枇杷生产总量约占全世界的55%以上。总的来说,枇杷栽培总体规模小,远不能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枇杷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疏花、疏果、套袋、采收等作业所需的劳动力成本开支的74%(西班牙)、70%(日本、中国台湾省),因此在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枇杷的栽培面积已呈下降趋势。我国的枇杷品种资源丰富、劳动力较为低廉,枇杷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区位优势、品种优势和低价位优势。云南山区发展反季节枇杷生产,填补了国际枇杷市场的空白点。从枇杷鲜果的国际贸易现状来看,目前世界上枇杷鲜果有国际间贸易的国家主要有西班牙、巴基斯坦、土耳其、智利等,总出口量在2万吨左右。我国枇杷鲜果的出口量很少,绝大部分鲜果仍在国内销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很多水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外来水果的冲击,而枇杷是少数未直接受冲击的水果之一。而且在未来,由于我国枇杷的品种、价格、季节优势,出口潜力巨大。(2)国内市场需求枇杷在我国长江以南的所有省份,长江以北的陕西中部、甘肃陇南、河南南部、湖北中北部、安徽中部、江苏中部、西藏东部,共20个省(市、区)的部分区域均有栽植。产区分布南自海南,北至陕西的汉中、安康及甘肃武都,东至台湾,西至西藏东部,其中福建、浙江、四川、台湾、广东、广西、云南、重庆、安徽、江苏、江西等省(市、区)栽培较多。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国枇杷生产栽培规模增长迅速,产区分布和市场格局已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枇杷品种的不断改良,相应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实施,包装贮运保鲜技术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枇杷鲜果的销售范围不断扩大,优质鲜果的售价居高不下,农民种植枇杷的积极性高涨,枇杷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云南近年来发展反季节栽培枇杷枇杷,枇杷生产已由过去的零星栽培、面积小、产量低、品种繁杂、品种优劣不一、粗放管理逐渐转向发展优质大果品种和推广矮化密植技术,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产区分布更广;市场格局已发生变化,部分规模较大的果场已开始注册商标,注重创立品牌,发展标准化生产。由于枇杷鲜果价格渐趋合理,消费群体发生变化。由于产量的迅速增加,正常季节的枇杷鲜果已由过去高价位转向一般消费者能接受的正常价位,枇杷由过去的仅少数人享用的小果类逐渐变成深受消费者喜好的大众化水果;鲜果包装、贮藏、运输技术的更新和交通业的发展,使枇杷鲜果销往全国各地。很多过去从未听过或吃过枇杷的人已经对枇杷有良好的印象;对枇杷印象较差的人(认为枇杷果小、酸、核大)吃到大果、优质的鲜果,也对枇杷的印象大为改变。从枇杷鲜果的国内贸易现状看,虽然目前我国的枇杷生产发展迅猛,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呈直线上升,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果品暂时性的积压;但由于枇杷的发展规模和产量相对柑桔、苹果、梨、桃等树种仍小的多,国内还有绝大多数的人至今为止仍未尝过枇杷鲜果。假如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做好鲜果的市场开拓、营销和产后保鲜加工工作,枇杷生产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前景十分广阔。3.1.1景观苗木的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各地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拉动,城市化进程的助推,绿化苗木产业潜力巨大。 首先是国家的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为拉动内需,中央下拨了4万亿的投资,其中基础建设占很大一部分。最近几年很多城市都在积极争创园林城市,这都为绿化苗木产业的发展打开了一道大门。昆明市、石林县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线路沿线周边的绿化量也将会急剧增加,绿化苗木产的市场需求极大。 其次是新农村建设和林业工程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求“村容整洁”,其中庭院、道路的美化,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都需要绿化来实现。此外,家庭园艺的兴起,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花园式小区的建设,都将为绿化苗木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章 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和基础4.1 项目建设总目标至2015年,在原有园区的基础上,引进枇杷及景观苗木生产新品种、新技术,进行果品结构改造,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果园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提升果品及景观苗木质量,提高产品出口率;绿化美化园区生态环境,对果园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增加必要的水土保持设施,确保园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使种植园区成为石林优质枇杷生产出口基地、景观苗木种植基地、枇杷采摘观光生态园,示范带动大可乡枇杷及景观苗木生产。4.2 项目建设任务(1)园区建设管理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完善;(2)园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工程建设(3)园区观光采摘功能建设;(4)道路、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5)农资库房、果园管理中心、产品交易市场、护栏、果园冷链体系等配套设施建设4.2.1园区建设管理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按照生态园区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引进和示范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体系。改革现有栽培技术体系,实施机械化、现代化栽培管理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节水灌溉,实现可持续发展,使果园达到环境良好,园区生态链条稳定健全,抵御病虫害,水旱涝,水土流失、冲刷,干热风等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园区生产果品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并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4.2.2园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工程建设 实施坡改梯、生物篱、果园种草等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山地园区的水土流失,为树木生长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营造园区防护林带,降低风速,提高空气湿度,防寒防旱,改善枇杷及景观苗木种植的生态条件。4.2.3园区观光采摘功能建设 利用部分果园发展园区观光采摘,园区采用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发展自助采摘游,让游客享受自助采摘的乐趣,使枇杷不下树就成了商品,提高果园的经济效益。4.2.4道路、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道路、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为园区生产优质绿色果品及景观苗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4.2.3农资库房、果园管理中心、产品交易市场、护栏、果园冷链体系等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农资库房、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园区护栏,防止小动物对果园的破坏,维护果园环境;建设果品保鲜库,延长果品贮藏期,提升果品质量,增加果品的附加值,增加果园的经济效益。4.3 项目建设基础4.3.1 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是石林联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公司筹建于2005年1月,正式成立于2007年9月,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位于石林县大可乡老围生态园,主要从事枇杷种植业、养殖业。现有员工56人,其中技术人员16人,聘请有2位教授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公司现有种植基地1280亩,已种植枇杷6000余株,景观苗木100万余株,带动农户1000余户。4.3.2项目技术支撑单位项目技术支撑单位是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直属、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现代可持续农业研究的起源地,学校拥有果树、环保、果园管理等方面的实力雄厚的科研力量,在绿色果品生产技术研究、生态环境治理、农业园区管理体系建设、农业可持续研究等的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学校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用技术成果推广覆盖全国28个省市(区),累计农作物技术推广面积超过10亿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点选址5.1 项目选址原则(1)园区应选择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大气、水质、土壤条件均符合无公害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2)园区气温、光照、水分条件、土壤肥力等因素应适合枇杷及景观苗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3)园区土质肥沃、土层深厚,通风良好、自然灾害轻、交通便利的平地或缓坡地。5.2 项目选址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区属大可乡位于石林县西南端,距石林县城19km,北与本县板桥乡毗邻,西与宜良县接壤,东和南与弥勒县接界。种植基地地点为大可乡大可村老围水库东侧老围生态园。5.3 项目区的建设条件5.3.1 自然条件项目区气候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干湿分明”的特点。夏秋半年为雨季(每年5月10月),冬春半年为旱季(11月次年4月)。项目区内的太阳辐射年总量为134.6千卡/平方厘米135.01千卡/平方厘米。每年3月是太阳辐射最大值月,月平均14.17千卡/平方厘米,最小值月是11月,月平均8.27千卡/平方厘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18小时,日照率53%,无霜期25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次主导风向为南风,平均风速为3.13米/秒。自1965年以来,年平均温度15.5,极端最高温度为33.6(1996年5月1日);极端最低气温为-8.9(1983年12月29日降大雪后出现)。项目区温度随海拔增加而降低,大致每增高 100m,平均气温降低0.59。多年平均无霜期252天,年均初霜期11月20日,终霜期为3月12日。项目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在967.9mm。雨季降水量占全年年降水量的80%88%;旱季降水量仅占12%20%。境内平均湿度75%。项目内最低海拔1655m,最高海拔2087m,属高原浅丘地貌。巴江支流大可河自南向北纵贯全乡。境内土壤主要类型为红壤、紫色土、水稻土。5.3.2 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属大可乡位于石林县西南端,北与本县板桥乡毗邻,西与宜良县竹山乡接壤,东和南分别与弥勒县西一、西三、西二镇接界。全乡边界线长达67km。乡政府驻地大可村,距县城20km。乡辖大可、中龙、结胜、南大村、水尾、岩子脚6个村委会,48个村民小组,67个自然村。大可乡国土面积114.1平方公里。有耕地14145亩,其中:水田6315亩,旱地7830亩,有林业用地面积40627亩,森林覆盖率25.3%,国营禄丰村林场阿慈林区就在本乡境内。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烤烟、蚕豆等农作物。第六章 工艺技术方案6.1枇杷园管理技术体系 枇杷是一种对环境适应性较强,栽培管理较易的果树。只要按绿色食品的要求去栽培和管理,就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果品。(1)树冠管理幼龄树一年抽稍45次,树冠成形快。要及时采用定干、除萌、疏枝等整形修剪技术,培养成主干高4050cm的变则主干形或双层杯状形的树冠。以春季和夏季修剪为主,秋冬季为辅。结果树以夏季修剪为主,春季为辅,秋季为补充修剪,培养充实的春、夏、秋梢,保证年年丰产。枇杷分批开花且花期较长,成花率和着果率都较高,为确保产量和品质,须进行疏花疏果。在冬季小花穗分离时疏花,一般把结果母枝上的花穗(结果枝)疏去40%50%,每个花穗留中部向下(便于套袋)的34个小花穗,其余疏去。在2月份幼果开始增大时疏果,一般早钟6号品种每穗留34粒。枇杷果实皮薄易受伤影响外观,因此在疏果后要进行套袋,保护果实。(2)土壤管理1)扩穴改土:定植后翌年开始逐年扩穴土,满足树体生产的养分需求,每株填埋稿秆、杂草1015kg、农家肥3050kg、石灰11.5kg。2)果园生草:树盘铺1015cm厚的稻草或杂草覆盖,1m以外种植豆科绿肥如绿豆、蚕豆、花生、苜蓿等,或禾本科的黑麦草、十字花科的肥田萝卜等,改善果园小气候。3)施肥:以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料为主,配施少量尿素、硫酸钾、钙镁磷、石灰等化学合成肥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NP2O5K2O比例为1.00.81.0,分别于采果后、花穗期、幼果期、春梢期施用,其中采果后施肥量占全年的40%左右。年株施纯氮0.40.8kg,有机氮>无机氮。每亩可施用厩肥1000kg,加尿素510kg或磷酸二铵20kg、复合微生物肥料60kg。厩肥作基肥,尿素、磷酸二铵、微生物肥料作基肥和追肥用。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d进行。(3)病虫害防治枇杷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炭疽病、黄毛虫、舟形毛虫、枇杷灰蝶、桑天牛。应加强测报,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保护天敌,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应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数量。在非使用农药不可的情况下,年仅使用一次0.5%等量式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叶斑病、炭疽病;使用2.5%敌杀死水剂3000倍液、40%乐果1000倍或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喷杀黄毛虫、舟形毛虫、枇杷灰蝶。每种农药在一年内仅允许使用一次。(4)采收、包装贮运果实八成成熟以上采收,采摘时应轻采轻放,果蒂留11.2cm,盛果器具内垫软质材料,保护果品外观。采后放置阴凉处,及时销售。包装材料要求有利于延长产品保质期,不带来二次污染,不对产品产生污染,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果实的原有营养、风味和外观;包装标签符合GB7718-94及相关标准。贮藏以冷凉贮藏和气调贮藏为宜,果实在运输过程必须保持洁净卫生,车箱适当降温。6.2景观苗木园管理技术体系景观苗木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尤其适合荒山荒坡种植,是目前退耕还林的理想经济林木。为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按景观苗木品种分类密植栽培。 (1)耕作 景观苗木进行压入有机肥是加快景观苗木生长的有效措施。压入有机肥在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春季于萌芽前进行,夏秋两季在雨后进行,并结合施肥将杂草埋入土内以保持水份。成年景观苗木每年4-9月用除草剂除草2-3次,幼苗用人工进行锄草。(2)施肥 氮和钾是景观苗木的主需营养元素,而氮多于钾,增施氮肥能显著加快生长和提高品质,在缺磷和钙的土壤中也必须补充磷和钙,同时还要增施有机肥。幼树施肥应采取薄施勤施的原则,定植当年至发芽后开始追肥,每月1次,至9月底施基肥,第2年起,每年于3月、6月、8月、10月共施4次肥即可。(3)灌水 按景观不同树种习性合理灌水是增长的一项有效措施。在生长期间若土壤干旱缺水,则树苗难以生长;施肥后如不灌水,也不能充分发挥肥效。因此,施肥后以及冬旱等各个时期,都应适时灌水。(4)整形修剪为保证景观苗木成品树的树形完美,应合理对苗木经行修剪。 幼树主杆高50-80cm左右经行修剪(若当年幼苗不够高,可待苗木生长一年后再整形),定植当年不作任何修剪,只将主干扶址,第二年起根据苗木长势分批修剪。 (5)病虫害防治1)白粉病 危害叶片幼芽和新梢,造成早期落叶,甚至苗木死亡,7-8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退绿或造成黄斑,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幼芽萌发而不能展叶,在叶片的正面或反面出现圆片状白粉层,后期在白粉中产生褐色或黑色粒点。防治方法:连续清除病叶,病烧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和抗病力。(2)加强水肥管理,增施磷、钾肥,适时控水。(3)发病期用200倍波尔多液、40%福硅唑8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施。 2)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