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doc

    • 资源ID:3860562       资源大小:302K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doc

    中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 江 县 人 民 政 府二一四年十二月目 录前 言4第一章 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形势5一、全县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成效5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6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9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利条件11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14一、指导思想14二、基本原则14三、建设目标16(一)总体目标16(二)效益目标17四、任务分解17第三章 区域布局与分区建设重点19一、项目县基本情况21二、区域布局26第四章 建设任务及重点示范区建设30一、总体任务30二、重点示范区建设31第五章 建设标准与建设内容34一、建设标准34(一)总体标准34(二)分类标准34二、建设内容37(一)总体内容37(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任务401、2011年度402、2012年度403、2013年度414、2014年度415、2015年度426、2016年度427、2017年度438、2018年度439、2019年度4410、2020年度44第六章 投资测算与资金筹措46一、资金需求46(一)规划总投资46(二)分措施投资46(二)分年度投资471、2011年度472、2012年度473、2013年度484、2014年度485、2015年度486、2016年度487、2017年度488、2018年度499、2019年度4910、2020年度49二、资金筹措50第七章 效益分析52一、经济效益52二、社会效益54三、生态效益56第八章 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57一、严格建设监管57二、规范竣工验收58三、加强后续管护59第九章 保障措施61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61二、强化规划指导,做好规划衔接63三、推进资金整合,加大投入力度63四、严格项目管理,开展绩效考核65五、开展基础研究,做好技术支撑66前 言按照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川发改农经2014561号)要求,结合中江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2020年)、中江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中江县“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立足于中江县域内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社会发展水平,由中江县农业局牵头,组织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农发办和设计单位等相关部门专业人员通过现场踏勘、实地规划,因地制宜编制了中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计划总投资15.46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93.04万亩,实施五大措施,提高三大能力,提升两大产业。通过农业措施、水利措施、田间道路建设和科技措施,建设高标准农田,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实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标准,提高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示范和推进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六良”配套,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服务农村民生,促进全县农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预计规划建成后实现年粮食总增产5600万kg,增产油料460万kg,增加蔬6300万kg ,增产增收及节本增效52600万元。第一章 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形势一、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中江县自1989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截止2010年,累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64.89万亩。通过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中江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为全县粮食增产、农业增收、农业增效,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实施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提高了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种田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全县农业基础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纳入县政府民生工程目标考核,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全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全县通过实施农用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全县中低产田土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到2010年底,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24.89万亩,其中:中低产田改造23.89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1.0万亩,新建提灌设施120座,开挖疏浚渠道2581.92公里,整治山坪塘120座,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0.1万亩。通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与配套,提供了旱能灌、涝能排等基础生产条件,提高了项目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基础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二)农业科技应用步伐加快中江县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在项目区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旱育秧、抛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化栽培等集成实用农业先进技术,效果十分显著;形成了实验区、示范区、普及区三个开发层次,使农业科技开发上接科技源头,下联生产领域。通过实验、示范、推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种植区域化、栽培模式化、品种优良化、服务系列化;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咨询等,全面提高了农村干部群众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科学种田水平,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为提高我县农业科技水平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三)农业产业发展不断壮大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特别是田土型调整和田间生产道路的配套完善,大幅度提高了项目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吸引了一批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中,促进了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全县新建和改造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6多万亩。(四)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了全县耕地质量数据库及管理应用系统,建成了涵盖耕地分布、质量、数量的全县耕地本底数据库。依托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逐步建成全县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管理系统,实现项目全过程监管和上图入库。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田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现有部分水源工程老化,病害严重,供水能力差。县内水库、山坪塘一般建于5070年代,内坡风浪冲刷、塘内淤积、渗漏严重,蓄水能力衰退,据统计,部分山坪塘实际蓄水量只占正常蓄水量的40%左右;部分电灌站设计不合理,输电线路、水泵、管道等设施老化,提水能力下降,出水量减少,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用水需求。现有灌溉面积中灌排设施配套差、标准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低。田间渠道配套率不足40%,一般为土渠,渠道硬化率不到10%。垮塌淤塞严重,而且布局不合理,串灌串排严重,渠系水利用率仅为0.45。渠系建筑物严重不配套,现有的渠系建筑物配套不齐全且十分简陋,部分灌区没有规范的桥、涵、闸、池等配套设施。这样导致灌溉水利用率低下,不能完全保证农业灌溉生产用水;灌排工程体系不完善,输水、供水保障程度低。现有田间道路多为土路,路面窄,凹凸不平,遇有阴雨天,机动车辆出行十分困难,农业生产资料及农副产品的运输极不方便,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增加了农民劳动强度;田间道路不配套,农机“下田难”,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二)耕地质量水平有待提高2010年底,全县中低产田土面积79.6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75.97%。已建成的部分高标准农田,由于投资低,建设标准与国家现行技术要求有一定差距,达不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的质量要求,需要进行改造提升。部分地区耕地土层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水平偏低。农民长期偏施氮肥,少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导致土壤板结加重,酸化现象不断加剧,理化性状变差,长期用养地失衡,耕地质量下降。(三)建设投入标准偏低近年来,随着人工工资和材料价格上涨,现代农业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不断增加,特别是我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丘陵向低山过渡地带,农田基本建设投资更高,全省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1500-2500元,我县亩均投资在1600元左右;而且目前建设资金渠道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大部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偏低,投入明显不足。(四)建后管护措施不力农田建设中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田间工程设施产权不清晰;建后管护责任和措施不到位,管护资金不落实等问题突出,使农田基础设施、设备损毁后得不到及时有效修复,部分项目竣工后未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降低了国家扶农项目效益发挥和持续的时间。(五)农业科技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大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的多为中老年人、妇女、儿童,农业从业者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因此对农业新技术应用不够,推广不力,多为传统农业耕作方式,致使新的农业技术普及率不高,耕作效益低下;农业科技的贡献率虽然有了一定提升,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严重制约着项目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稳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基础,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是公共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创新开发体制的客观需要,也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夯实全县农业基础,保障粮食战略安全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耕地数量和质量是决定粮食综合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建设高标准农田,巩固生产保障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中江县是四川省粮油主产区,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农业靠天吃饭的现象明显。本次规划将项目向粮油主产区倾斜,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田间排灌渠系,改善提灌站、山坪塘等水源工程,可显著提高用水保障和水资源利用率;全县高产稳产农田增加,有利于优势产业提升,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村全面发展。2、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一改带五改”即中低产田土改造带动作物品种改良、耕作制度改革、栽培技术改进、种植结构改变、生态环境改善,实行“六良”配套,即良壤、良法、良制、良种、良机、良灌,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积极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新技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振兴、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为产业发展和农业机械化奠定良好基础,依托产业引龙头,倾力打造优质粮油生产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特色农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做响做亮产业品牌,助推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升级,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3、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提高农村综合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摆在了第一位,只有实现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其他目标才有实现的经济基础。随着城镇化推进,我县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守人员绝大多数为老人,种田科技意识和水平十分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高标准农田建设把中低产田土改造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围绕群众最关心、最欢迎的农田生产设施和便民设施,以兴修农田水利、整治田间道路、美化环境、治理水土流失、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为重要建设内容;大力开展先进实用技术示范推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增加高产稳产良田,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除生产发展制约因素,有助于全面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4、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历史使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立足于深入总结中低产田改造经验,在建设标准、内涵和思路上的提升,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大力改造中低产田的目标取向。国务院指出,“农业综合开发最重要的任务是建设高标准农田,这是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当务之急”,强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向高标准农田聚焦”,要求“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集中力量予以支持”。近年来,农业综合开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积极探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讲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工作的“中心”和投入的“重心”,继续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深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利条件(一)中央政策强力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2009-2014年连续6个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3年10月,国务院批复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指明了工作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全省十大民生工程强力推进,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发布了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2015年),安排了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落实了部门和领导责任。省政府于2011年建立了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了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四川省土地整治建设标准、四川省中低产田改造技术规程、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及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为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机制和技术保障。(三)县级、乡镇措施得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政府分管领导和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听取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汇报;财政局负责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县级配套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涉农部门、项目乡镇政府在工程建设、技术指导等方面积极配合。各乡镇具有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强烈意愿,成立了农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制,层层落实责任,加紧摸底调查,掌握大量一手资料,从实际出发,做好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四)工作推进具有良好基础省政府已印发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2011-2015年)、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规划、四川省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省政府批复了四川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编制了四川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2020年),省发改委专门发文通知各县市迅速编制2011-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县政府积极响应并立即着手安排和协调2011-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通过县、乡镇对项目区农民群众的宣传动员,充分调动了各地民众建设积极性,村民自愿协调项目建设用地,项目施工中自愿投工投劳,自发监督工程建设质量,自觉管护项目新建基础设施工程,表示不会因为项目实施给自己带来的短期不便而信访,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五)积累了丰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全县已提炼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土壤改良培肥、秸秆还田、固定厢沟、连续双免耕、平衡施肥、营养诊断施肥、节水灌溉、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和中低产田土改造、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节水农业、农机化发展经验,已建立了丘区梯格化、山区梯田化等不同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建成了一批千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技术成熟,完全能够胜任并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各项工程建设,以及农耕农艺技术和措施。全县在部门协调推进、项目资金整合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为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经验。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决策部署,坚持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强化政策措施,精心规划引导,突出产业发展,坚持成片建设;加快推进中低产田土改造和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县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显著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撑。通过实施项目,达到工程布局合理、服务功能齐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的农田建设高标准,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的有关要求,与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2011-2015年)、四川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规划和四川省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四川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2020年)、中江县“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规划衔接,与农业、国土、财政、水利、交通、扶贫和新村建设等部门规划衔接,综合考虑全县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粮食生产基础,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既考虑重点发展、有先有后,又统筹规划、全面发展。(二)产业引领,连片推进坚持与粮食主产区、现代农业产业核心区、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紧密结合,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发展粮油产业为引领,以灌区、流域为单元,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在全县集中资金,优先连片建设,规模开发,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建设区域相对集中,力争治理一片,成效一片,致富一方,努力发挥高标准农田的规模效益。(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推动主要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优先改造水土资源条件好,耕地相对集中连片,灌溉水源有保障,排水有出路,农业发展潜力大,配套能力强,农民积极性高的地区,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实现典型引路;针对不同区域主要产业及主要作物、耕作制度、基础条件、障碍因素,优先解决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水利灌排、作业道路、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土壤肥力等主要障碍因素、突出问题,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功能定位,提出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稳步提高土壤基础地力和可持续生产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工作。(四)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在建设和利用高标准农田过程中,加强水、土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根据丘陵和山区不同区域地形地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减少水土流失,控制面源污染,发挥农田在生产、生态、景观方面的综合功能,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五)政府主导,多元投入以县级政府为主体,打破行业和部门界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统一规划、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思路,统筹安排项目,统筹投放资金,加强项目间的有机衔接,加大资金投入,形成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巨大合力。同时,在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作用;尊重农民意愿,鼓励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积极筹资投劳,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六)部门协调,形成合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集聚多方力量,形成建设合力。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任务,讲求实效,量力而行,严禁形式主义、形象工程。继续坚持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职责,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积极性,密切协作,有事共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谋发展,形成部门互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建设任务,细化技术标准,规范验收程序,确保建设质量。三、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在20112020年期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93.04万亩,其中到2015年新建成59.3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紧紧围绕我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新农村建设“三大”任务,达到田网、渠网、路网、林网“四网”配套,做到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三化”联动,实现农田灌排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耕地生产能力“三力”提升。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型规范、田块平整,具有一定的灌溉保证和完善的田间基础设施及耕作条件,良好的土壤水肥条件和基础地力,较高的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农机作业和农业科技推广能力,耕地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提升。建成后耕地质量提升,耕地地力提高1个等级,达到四川省标准粮田等级划分标准三级以上,农田水分利用效益提高15%;耕地肥力总体达到中等偏上或高肥力水平,测土配方施肥达到100%,有机肥资源率提高10%以上;规划建设区渠道水利用系数达到70%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工程完好率显著提高,农田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以上;技术推广率达85以上。(二)效益目标规划建成后实现年粮食总增产5597.1万kg,增产油料457.38万kg,增加蔬菜6319.52万kg,增产增收及节本增效41206.23万元。到2020年,新增灌溉面积11.31万亩,改善灌面29.4万亩,新增除涝面积3.72万亩,改善面积4.67万亩;合理利用农业生产资源,搞好作物轮作、间作和套种,采用配方施肥,防止浪费资源及不合理施肥结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四、任务分解根据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任务分解,中江县2011-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任务已经按照国土、农发部门具体支撑项目,分年度分解落实到项目乡镇及其村,具体分解任务见表2-1。表2-1 中江县2011-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分解落实表年度项目类型支持项目乡镇村建设规模(万亩)2011农发农业综合开发地方项目黄鹿镇宝塘村、利兴村0.50 国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玉兴镇团山村、桃花店村、望云村、凡龙村1.00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兴隆镇磨子桥、铜矿长、河坝、兴青、仁寿寨0.97 小计2.47 2012农发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永太镇、黄鹿镇五贤村、高坝村、石羊村、富平村等1.00 国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永太镇、黄鹿镇宝塘村、利兴村、富平村、石羊村等4.00 新增农资综合补贴项目永太镇、黄鹿镇石狮村、富平村、石羊村等13个村1.20 国土土地整理项目南山镇普桥村、三塘村、上严村、中严村、牵河村1.24 太平镇华兴村、果园村、十里碑村、向阳村、转水村1.12 兴隆镇磨子桥村、铜矿村、河坝村、兴青村、仁寿寨村1.03 东北镇坭金村、油林村、立本村、老桥村0.95 小计10.54 2013农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永太镇、杰兴镇明星村、多宝村、新店村、柏木村等2.35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黄鹿镇、永太镇、东北镇景观村、利兴村、宝塘村、明星村等1.00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稻项目永太镇多宝村、清福村、观音村、柏木村等1.20 国土土地整理项目仓山镇、冯店镇倒碑垭村、望乡村、新仓村、新观村等0.93 回龙镇、杰兴镇、南华镇双寨子村、旺沟村、回水村、五里村等1.90 普兴镇、万福镇江水村、三桥村、石龙店村、四方村等1.55 通山镇通山村、前进村、黄谷村、小金村1.19 玉兴、悦来镇 长春村、金沟村、小拱桥村、安心村等1.48 小计11.60 续表2-1 中江县2011-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分解落实表年度项目类型支持项目乡镇村建设规模(万亩)2014农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集凤镇、南华镇集凤镇的石垭子村、银冯村、何家山村等2.60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稻项目玉兴镇长春村、大石村、小拱桥村、金钩村1.50 国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玉兴镇、龙台镇长春村、大石村、小拱桥村、金钩村2.00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东北镇、通济镇白梨村、喜胜村、立本村、迎泉村等2.00 国土土地整理项目清河乡、龙台镇、东北镇等14个乡镇龙颈村、芦茅沟村、曙光村7.46 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黄鹿镇、杰兴镇、通济镇等16各乡镇桂塘村、阁楼村、群力村、铜音村、红金村6.47 小计22.03 2015农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仓山镇、元兴乡仓山镇的飞乌村、送宝村、双碑村等3.10 国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东北镇、通济镇喜胜村、红专村、洪沟村、花园村等1.48 国土土地整理项目仓山镇宝磬村、大栗山村、独楼村、黄莲村5.60 土地整理项目玉兴镇大石村、花红村、囤桉村、太山村2.57 小计12.75 2016农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双龙镇、太平乡、石笋乡双龙镇的大塘村、凤凰村、凉水村等2.90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富兴镇、柏树乡、联合镇、继光镇宝石村、凤形村、芳草村、宝莲村等39个村2.80 小计5.70 续表2-1 中江县2011-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分解落实表年度项目类型支持项目乡镇村建设规模(万亩)2017农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清河乡、龙台镇、永安镇、柏树乡沙尖村、春雷村、石碑河村、龙颈村等3.30 国土土地整理项目万福镇、青市乡、悦来镇、积金镇青市村、金坪村、顺江村、潘山村、华泉村、平安村等28个村3.20 小计6.50 2018农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东北镇、回龙镇、悦来镇、通济镇牟公村、玉桥村、百福村、喜胜村等3.10 国土土地整理项目仓山镇、通济镇、石泉乡、冯店镇双碑村、通济村、天山村、桂花园村等19个村3.80 小计6.90 2019农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玉兴镇、兴隆镇、辑庆镇、南山镇玉兴镇的玉屏村、旭光村、团山村、桃花店村、望云村、太山村、屯粮村等3.70 国土土地整理项目民主乡、龙台镇、辑庆镇、会龙镇双井村、飞凤村、爱国村、长城村等22个村2.90 小计6.60 2020农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继光镇、广福镇、会龙镇、青市乡、黄鹿镇、富兴镇青市乡的青市村、长龙村、青峰村、金福村、板桥村、玉丰村;黄鹿镇的石福村、青藕村等5.55 第三章 区域布局与分区建设重点一、项目县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规划中江县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位于德阳市东部,距德阳市区42公里,东邻三台县、涪城区,南接大英县、乐至县,西毗金堂县、广汉市,北连旌阳区、罗江县。县境地形为带状,西北高,东南低,为中低山区介于丘陵,其中有宽谷浅、中、深丘和窄谷中、深丘。地形狭长,南北长90余km,东西宽2427km。县内平均海拔高度500米左右,西部的老牛坡为最高点,海拔高达1046米,南面的清凉,普兴乡一带最低,海拔为310米。2、水文气象特征(1)气候特征中江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6.5,年际变化为17.5-15.9;无霜期在249-315天之间,平均为282天;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79.3毫米,但年际变化大,一般在800-1200毫米之间波动;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仅1219小时,年均日照率为27%,月平均日照数101.6小时。太阳年总幅射平均为85.72千卡/cm3。全年相对的湿度较大,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常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中江县具有春早、夏长、冬暖的季节优势,对农作物和禽畜生长发育极为有利。(2)水文特征中江县境内有大小河流1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条,分属于涪江、沱江两个不同的水系。流入涪江水系的有11条;流入沱江水系的有2条。较大的河流有凯江、郪江、仓山河、会龙河、东河等。中江县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以地表径流补给为主,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878.11mm,多年平均径流深233.2mm。中江县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1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量5.81亿立方米。地表平均径流量5.12亿立方米,地下水0.81亿立方米。3、耕地现状根据2010年中江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县土地资源总面积1443.92km²,合216.588万亩。(1)耕地数量:耕地面积103.5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7.03%。其中:灌溉水田38.19万亩,占耕地36.87%;旱地65.39万亩,占耕地面积63.13%。水田分布在河谷和平坝,低山与丘陵、坡台地则以旱地为主。(2)土壤分类中江县土壤类型多样,有水稻土、新积土、紫色土、黄褐土等4个土类;分为潴育钙质紫泥田、潴育紫泥田、潴育黄泥田、淹育钙质紫泥田、淹育黄泥田、渗育灰棕潮田、渗育钙质紫泥田、渗育紫泥田、潜育紫泥田、潜育钙质紫泥田、潜育黄泥田、白鳝黄泥田、新积钙质灰棕砂土、新积钙质紫砂土、姜石黄泥土、钙质黄色粘土、棕紫泥土和黄红紫泥土共18个土属。共32个土种。紫色水稻土和石灰性紫色土是县内的主要土壤。各类土壤均无明显的腐殖质层,多保持原母质色调,含碳酸钙程度普遍较多,在1.1529.06%之间,土壤pH值在7.68.4之间。其地质特点是:从丘顶至丘坡脚、从支沟谷至正沟谷,地质由沙到粘,土层由薄到厚,肥力由低到高。(3)耕地质量全县有两大地质单元,一是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二是白垩系、侏罗系中的砂岩、砾岩。地下水贮存于上述岩层的孔隙、裂隙中,浅层地下水以泉水的形式向河流排泄。耕地土壤大部分处于丘陵岗地、坡地,台田、坂田居多,耕层较浅,耕地基础地力较低,中低产田土面积大。4、社会经济状况(1)基本概况中江是丘陵农业大县。全县辖45个乡镇,760个村,48.8万户,总人口142.89万人。全县幅员面积21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935公顷。2011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65215亩,粮食总产量85.4万吨,粮食亩产量409公斤,人均占有粮食590公斤,农业总产值85.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72元。中江县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2003年以来,先后六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5年和2008年两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已建成温室大棚19万平方米,食用菌大棚115亩,设施蔬菜面积达2.5万余亩,奉献现代蔬菜产业园与大型生猪养殖场结合发展模式成为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典范。建成中药材基地2.5万亩、水果基地2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33%。(2)经济情况人均占有粮食590公斤,农业总产值85.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72元。中江县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2003年以来,先后六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5年和2008年两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已建成温室大棚19万平方米,食用菌大棚115亩,设施蔬菜面积达2.5万余亩,奉献现代蔬菜产业园与大型生猪养殖场结合发展模式成为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典范。建成中药材基地2.5万亩、水果基地2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33%。(3)农业发展情况全县农作物种植结构主要以粮食为主,农作物种类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薯类等;水田实行水稻-油菜(小麦)轮作二熟制或蔬菜-水稻-蔬菜轮作三熟制,旱地大部分实行小麦-玉米-红薯轮间套三熟制。水稻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36.89%,其次是小麦、玉米、红苕等。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花生、白芍、丹参、蚕茧为主。(4)交通运输中江县地理位置优越,有良好的道路城市环境。省道106线二级水泥公路纵贯中江南北,省道101线二级水泥公路横跨西东,交会于县城凯江镇。成(都)达(县)铁路、成都至上海的318国道(沪蓉高速)从县境南部穿过,交会于仓山镇。德(阳)中(江)二级水泥公路与京昆高速公路相连,此外还有中(江)绵(阳)、中广公路等连接县内外,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县共有国道29公里,省道138.238公里,县级公路390.915公里,乡道897.209公里,村道1193.969公里。其中,泥结碎石道路比例占17.5%。中江县建有十万伏以上变电站2处,电力资源得到完全保障,电力网遍布全县各地,所有村、组、农户均实现电力化。(5)河流及水利工程中江县共有水库47座,其中中型水库5座,总库容量17381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11座,总库容量2271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31座,总库容量1031万立方米;山坪塘9206座,蓄水量2682万立方米;蓄水池14530口,蓄水量180万立方米;囤水田167处,蓄水量11万立方米;提灌站1520座,有效灌溉面积46万亩;石河堰1206座,蓄水量768万立方米。全县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总量为27295万立方米。全县已建成各类渠道12544km,其中干、支渠2917km,斗渠及斗渠以下渠道9627km。都江堰灌区的人民渠流经境内,主干渠135余公里,配套支渠3000余公里。在已建成的各类渠道中,有86%的渠道需要进行整治。这些农田水利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其完好程度不足70%,尤其以渠系配套工程完好程度差,不足50%。中型及小(一)型水库由县水务局直接管理,均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所有人员经费均为财政全额拨款。小(二)型水库属集体所有,由乡镇落实专人管理。其它小型水利工程本着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进行管理。我县正深入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农业与非农业用水、枯水期与丰水期等情况,对水利工程供水进行分类定价,实行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工程水价管理体制和灵活的价格调节机制。农业用水坚持计划用水,按方收费。所征收的水费主要用于渠道管护和水利工程建设改造,集体和民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水费,实行供需双方在政府限价范围内共同协商,合理定价。二、区域布局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以建立良性生态农业循环模式为主导,突出特色高效;以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有机绿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重点,根据“突出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适当兼顾非粮食主产区”的原则,结合中江县地形地貌及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大力发展优质粮油、道地中药材、特色绿色果蔬、出口蚕桑、无公害食用菌

    注意事项

    本文(中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