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修改).doc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公司名称:宁夏邦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预案编号:BDEP2014实施日期:2014年8月1日-2015年7月31日签发人: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简介1应急预案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提高应急反应和救援水平,将污染突发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防止污染事态的扩大,确保现场及周边地区人员及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环保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2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污油泥储存和处置全过程,各类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及其衍生造成的突发性事件。3应急预案文本管理及修订 本预案经编制审定,将作为制度发布实施。在全公司污油泥运输、储存和使用部门发行,组织学习。望广大员工踊跃批评指正,以便预案更具科学性、合理性,针对员工的合理化建议组织人员对预案及时修订,以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一般在以下情况下应及时修订预案:(1)相关法律法规变化。(2)应急预案在紧急状态下暴露不足和缺陷,甚至完全失效(3)危险废物经营设施的设计、建设、操作、维护改变。(4)可能导致爆炸、火灾或泄漏风险提高的其他条件改变。(5)应急协调人及联系方式改变。(6)应急装备改变。(7)应急技术和能力的变化。 (8)各个生产班组、生产岗位发生变化等。二、单位基本情况及周围环境综述1单位基本情况1.1企业地理位置 我厂位于宁夏灵武市循环经济产业园A2区,占地面积30亩,建设面积2000m2,其中库房260m2,预处理厂752m2,综合利用厂200m2。我厂东邻古青高速,西邻园区二号路,北邻宁夏奥升建材公司,南为国有荒地。 1.2厂区平面图图1 厂区位置图图2 厂区平面图1.3企业基本情况 宁夏邦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9日,位于宁夏灵武市循环经济产业园A2区,致力于危险废物处置,设计年处理5万吨油污砂,回收重油1000t/a,制砼2000 m³/a。总投资196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23万元。我公司的成立旨在全面处理油田及炼化企业在打井、炼化过程中产生的油泥。本公司采用先进的油泥砂处理工艺:将低毒化学处理方法和机械脱水方法相结合的新型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即“热化萃取+清洗”工艺。经该工艺处理后产生的废水用于工段稀释用水,不外排;产生的废渣磨粉后制砖。本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始终秉承科学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建成一流的新型环保企业,立足宁夏、面向西北、辐射全国,做到废物充分利用,变废为宝,为治理生态环境做贡献,年处理能力为50000吨。现有职工27人。2危险废物及其经营设施基本情况 目前,我公司年利用危险废物污油泥的能力为50000t/a。污油泥通过处理后,污水处理后循环利用;废渣含油率低于2,与辅料混合均匀后用于制砖;原油委托有资质的运输企业全部运回炼油厂。运回的污油泥被临时储存于污油泥存储池中,地面及内壁建有防腐、防渗等措施,上部并搭建人字形活动顶棚;水力搅拌罐符合防滴漏要求,内壁经过防腐处理,外壁做有防火防静电处理;原油储存与储油罐中,地面进行了硬化,周围建有防火堤、输送管道采用防腐保温技术,罐体采用全天候呼吸阀,进行了静电接地处置等。3周围环境状况 公司地处于灵武市循环经济开发区,周围无重点文物和名胜古迹,厂区附近没有水源保护区。 地形、地貌:拟建项目区域地势相对平缓,坡度约10,场地自然标高在1200m左右,东南高,西北低。 水文:该区域水文地质分区不明显,地下水补给来源贫乏,岩层富水性除火区烧变岩外,一般均属含水弱或微弱的岩层,未发现导水断层,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受区域地质构造的影响,在厂址所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了东部低山丘陵地区和西部黄河冲积平原区。 东部台地区是地下水的补给区之一,但由于区内降水量很小,而蒸发量又很大,因此对地下水的补给很有限,补给模数仅为0.055×104m3/km2a,不论是第四系松散含水层还是下伏基岩含水层其富水性均很弱,水质较差-极差,含氟量普遍超标,矿化度一般大于1g/L。地下水开采主要集中在少数淡水富集带,淡水资源量十分有限;台地上基岩裂隙水也有分布,但其埋深大,富水性弱,水质较差。 地震烈度:根据宁震函2007178号文件界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10%),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8s(10%),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界定地震基本裂度为VIII度。三、 危险源的识别与分析1.危险源的识别一般情况下危险源分为两类:第一类危险源是存在危险、有害的物质,如我厂污油泥存储池的原料;第二类危险源是由于失控或突发事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露、火灾等情况,如我厂经处理后的原油等产品。2.危险源的分析这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其释放的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造成的。所以危险源识别的首要任务是识别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识别第二类危险源。四、应急组织机构1应急组织机构、人员与职责1.1应急组织机构:总指挥:马金涛经理副指挥:李军鹏副经理成 员:丁亚新、苗德利、王志超、路向阳、马光荣、刘俊煜等人1.2组织机构图组长:马金涛生产部:叶顶洪技术部:姜军花外联部:马光荣制砼部:苗德利副组长:李军鹏安全部:丁亚新1.3应急机构职责 发现或接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报告并确认后,第一发现者及时报告组长马金涛(总经理),必要时请求灵武市环保局、安监局及消防大队支援。 副组长李军鹏负责处理发生在本场区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事故和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并及时处理,疏散人群,指导员工进行个人防护。 安全部丁亚新负责下达事故撤离、救护指令,确定人员撤离的路线。 外联部马光荣负责联系消防、救护人员和车辆,负责人员的疏导。 技术部姜军花负责配置应急人员、应急装备、对外签订相关应急支援协议等。 制砼部苗德利负责受伤者救护。 生产部叶顶洪负责是否需要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做出决策。2外部应急/救援力量交警: 122或110 火警:119 救护:120 灵武市环境保护局 12369、0951-4029801灵武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0951-4021249五、应急响应程序事故发现及报警1内部事故信息报警和通知第一发现事故的员工,立即警告现场操作人员,立即通知组长马金涛,并及时控制事故源以防止事故恶化。应急救援小组接到报警后需立即赶赴现场,做出初始评估,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通知公司可能受事故影响的人员以及应急人员和机构;如果达到I级需要消防部门救援,则应当呼叫消防部门并立即通知灵武市环境保护局。救援小组接到报警后,立即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启动相应的工作。报警有两个目的,动员应急救援小组人员和提醒现场工作人员采取防范措施和行动。报警方式包括:呼救、电话(包括手机)等。通常,可以通过目测来确认是否发生事故。对事故泄漏出来的物质,可以通过审查有关货物清单进行确认。2向外部应急/救援力量报告泄漏量大于100m3,可能威胁厂区外的环境时,应当向灵武市环保局、灵武市消防大队等部门报告并请求支援。报告内容通常包含: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发生事故的公司名称和地址;事件发生时间或预期持续时间;事故类型(泄漏等);主要污染物和数量(如实际泄漏量或估算泄漏量);当前状况,如污染物的传播介质和传播方式,是否会产生公司外影响及可能的程度;伤亡情况;需要采取什么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已知或预期的事故的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以及关于接触人员的医疗建议;其他必要信息。 3向邻近公司及人员发出警报本项目作业现场距周边企业较远,故本公司突发环境事故不波及到邻近企业。六、应急响应程序-事故控制1响应分级根据本厂区实际情况,事故的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将响应级别分成如下三级: I级:完全紧急状态,泄漏量100 m3以上; II级:有限的紧急状态,泄漏量50100 m3; III级:潜在的紧急状态,泄漏量150 m3。事故的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取决于所处理危险废物的类型,发生泄漏事故的可能性,事故对人体健康和安全的即时影响,事故对外界环境的潜在危害,以及事故公司自身应急响应的资源和能力等一系列因素。在I级完全紧急状态下,原料等危险废物泄漏达100m3以上,可能影响外界环境,公司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灵武市环保局、灵武市消防队等部门报告,请求支援;并根据应急预案或外部的有关指示采取先期应急措施。在II级有限的紧急状态下,原料等危险废物泄漏达50100m3,应急救援小组进行应急处置。如进行覆盖或收集,将处理事故物质排入应急事故池。现场作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向公司总经理汇报,并视情随时续报情况。在III级潜在的紧急状态下,原料等危险废物泄漏达150m3,现场作业人员自行救援,救援完毕汇报总经理。2警戒与治安I级事故应急状态下,公司外联部应当与当地公安机关协作,维护现场治安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应急指挥中心或应急现场,保障救援队伍和物资运输的交通畅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3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污油泥或原油泄露时,技术部应立即安排应急人员携带必要的工具控制泄露点,采取覆盖、收容、隔离、稀释等方法控制污染扩大。必要时,利用就近灭火器材等防止火灾发生。污油泥或原油引发火灾或爆炸时,生产部应立即安排人员疏散人群,安排应急救援小组前来灭火。防止被污染的消防水向外流溢,消防用水排入应急池,避免引发更大范围的污染。应急救援小组,应保障应急器材等的供应。4 应急响应终止程序对于级响应,由政府部门宣布终止命令。对于级响应,技术部向公司组长汇报处理情况,组长宣布应急活动终止。对于级响应,技术部向公司副组长汇报处理情况,副组长宣布应急活动终止。七、应急响应程序后续事项事故得到控制后的工作内容事故总结内容包括:技术部负责调查污染事故的发生原因和性质,评估出污染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影响和损失评估的问题等。技术部负责应急过程的总结及改进建议,如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合理,应急组织机构是否合理,应急救援小组能力是否需要改进,响应程序是否与应急任务相匹配,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是否得当,防护设备是否满足要求等。 恢复生产前,生产部应确保完成以下工作:废弃材料被储存在事故应急池中。应急设备设施器材完成了消除污染、维护、更新等工作,足以应对下次紧急状态。有关生产设备得到维修或更换。被污染场地得到清理或修复。 采取了其他预防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八、人员安全救护1 现场急救 1皮肤接触:立即脱掉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手防护措施:戴橡胶耐油手套。 2眼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眼镜防护措施: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吸入: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呼吸系统防护措施: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抢救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4食入:及时就医。2 人员隔离及疏散 在原料和产品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发生泄漏着火可能引起爆炸时,救援小组人员应及时指挥人员隔离及疏散,防治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1.当事故发生时,救援小组安全部负责人要及时到现场清点人数,弄清有没有人员伤亡,并迅速报给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并在组长的统一领导下,对事故救援无关人员进行紧急疏散,负责规划疏散路线,撤离的方法,疏散到安全的地点。 2.在事故现场周围拉警戒线,由外联部负责提醒和警告路过或周围人员,远离危险地带和事故现场。 3.当突发危险事故可能引发相邻的设备设施内的危险废物时,应及时组织救援人员设置隔离带,防治事故蔓延。 5.事故发生过程中,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前后变化,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小组,便于从整体上迅速处理危险事故。并应在疏散人员后,将其过程、人员数字、伤亡以及损失向组长进行汇报。3 危险区域内人员防护 救援小组在进入危险区域时,要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救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1. 救援人员在进入危险区前必须装备好防护装备。2. 救援人员在进行救援时,要注意安全,全力以赴,迅速受灾人员。3. 在进行灭火时,救援人员要注意降温。如离火源比较近时,救援人员在进行灭火时其他人员要用水枪对其身体喷水降温,防止身体温度过高,对救援人员身体危害。4. 救援人员在出现不适反应后,应即时处理,在进行紧急处理后,无缓解迹象的要及时送往医院处理。九、应急装备1环境设备序号名称数量1防毒面具20副2防护眼镜10副3防静电绝缘鞋10双4防油手套20双5防静电安全头盔20个6防静电工作服10套7安全防护腰带10套8防静电帽子30个2防爆设备序号名称数量1铜锹30把2防爆铜扳手20套3防爆铜耙子 30个4防爆铝耙子20个5防爆套筒2套6铜榔头5把7铜改锥3个8铜手钳5把9铜大号扳手6把10铝锹30把11木耙子20把12铜钳2个3消防设备编号品名规格单位数量1泡沫灭火器45L台32干粉灭火器5kg具63应急灯台24消防工具架套25手推沙桶个26消防水带65#盘2765水枪65个3十、应急预防和保障措施1生产过程突发环境事故危险源分析及应急预案1.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原因(1)类型:爆炸、火灾、中毒、灼烫事故的危险(2)原因:火灾、爆炸,本项目中原油具有易燃易爆性,在装卸、储存过程中一旦大量泄漏或者油蒸汽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与空气接触遇到火源可能会引起燃烧或爆炸。 b中毒,罐内有浓度较高油气及硫化氢气体,进入罐内作业可能发生窒息;罐体内残留油品使作业人员发生油品中毒。 c灼烧,生产过程涉及高温的作业场所,若工作人员不小心碰及高温设备或裸露的高温物体;或因设备故障,操作不当而引起物料飞溅等,均能引起高温灼烫事故。2.危险源理化性质 废矿物油是因受杂质污染,氧化和热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理化性能而不能继续使用时被更换下来的油;主要来自于石油开采和炼制产生的油泥和油脚;矿物油类仓储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机械、动力、运输等设备的更换油及再生过程中的油渣及过滤介质等。主要是含碳原子数比较少的烃类物质,多数是不饱和烃。其主要成分是链长不等的碳氢化合物,性能稳定。3.应急预案一、引言 为控制和减少火灾损失,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保障企业经营生产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根据储油池特点、工艺流程、地理环境等因素,预测油罐在火灾发生后,如何利用现有设备、器材及人员,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救援指挥组:组 长:马金涛副组长:李军鹏成 员:丁亚新、苗德利、王志超等人2、主要职责: 指挥污油泥生产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 调动公司应急队伍实施应急行动。 配合地方环保部门处理事故。三、应急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先救人后救物; 2.救援人员完成灭火抢险任务过程中,救援行动中防止冒进,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3.布置警戒,立即疏散无关人员并指挥无关人员撤离现场; 4.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降到最底点,维护周边地区的安全和社会稳定; 5.发现有人员中毒窒息时应立即抢救至空气新鲜的上风口; 6.烧伤人员要注意保护创面; 7.将泄露油品附近的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的物品尽量移至安全地点;8.要快速反映、统一指挥、公司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四、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及车间人员中毒、灼烧事故的处理。五、应急联络 1.现场工作人员首先报告应急指挥部组长马金涛,并立即采取防范措施。 2.应急救援人员应立即赶到事发现场,察视事故类型后立即通知消防队、急救中心,环境保护监察等部门。 3.报告者要讲清楚事故发生地点,时间,事发部位,事故性质(泄露,火灾或爆炸),危险程度,人员伤亡情况,事发地周边状况及报警人姓名,联系电话,先期处理状况等。 4.报警及联络电话交警: 122或110 火警:119 救护:120 灵武市环境保护局 电话:12369、0951-4029801总指挥:马金涛 电话:18695122997副指挥:李军鹏 电话:18095110111五、应急设备设施1.环境应急设备 防毒面具、防护眼镜、防静电绝缘鞋、防油手套 1. 现场消防器材 手提式灭火器、消火栓 石棉被、沙袋、木塞、盲板 2.消防泵房 通过消防泵房进行清水降温六、应急措施 1.应急指挥部人员应立即赶到事发现场,视察事故类型后指挥救援组人员立即通知厂区各个部门,做好联防和自救工作;及时向指挥组反馈现场信息。 2.应急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指挥救援组利用厂区泡沫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对相关油罐油品进行覆盖;同时启动消防水泵,并协助对比邻油罐进行冷却降温处理。 3.救援组人员立即关闭所有开启的管线进出口阀门,同时开启膨胀阀门,停止所有作业,对破裂管线及时用木塞、盲板进行封堵;4.公司外联部负责关闭或封堵油品可能流入比邻地区的一切通道;负责事故现场警戒、人员疏散;疏通应急通道,引导外部救援力量。 5.应急指挥组负责事故现场所需抢险救灾物资供应;救护、转移负伤人员;收集、保护与事故现场相关数据、资料等。 6.应急指挥部察视现场火灾无法控制时,指挥救援人员撤离火灾现场,并做好周边的警戒和控制火灾蔓延工作,待市环保监测部门或消防人员到来后,移交指挥权。七、现场急救发现火灾现场有人中毒窒息或烧伤时,立即抢救至空气新鲜的安全地带,如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烧伤人员应注意保护创面并防止二次受伤,如有外伤流血应立即包扎,待医院急救人员赶到后作进一步专业性处理。2原料储存突发环境事故危险源分析及应急预案 1.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原因 (1)类型:油品渗漏;外渗或外漏的油蒸汽聚集;产生静电火花、遭遇雷电或明火而发生燃烧、爆炸等。 (2)原因:a.油品渗漏。油罐、输油管线、连接法兰及其相关设施由于制造缺陷或受到腐蚀,法兰密封联接不可靠和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可能导致油品渗漏。b.外渗或外漏的油蒸汽聚集。由于油蒸汽相对密度大,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外泄、外漏的油蒸汽易在管沟等低洼处聚集。c.产生静电火花。由于油罐、输油管线或其他相关设施无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损坏、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静电的产生、积聚、放电、产生火花。d.遭遇雷电或明火。由于没有采取可靠的防雷措施,导致雷电直接击中油罐;或在油罐上产生感应电荷、积聚放电。若有人在罐区吸烟或违章动火,可使油罐招致雷电或明火侵扰。e.发生燃烧、爆炸。外渗、外漏的油品经挥发、聚集并达到其爆炸极限后,若遇前述的各类火源,极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2.危险源理化性质原油是一种粘稠状、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液体,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不溶于水。具有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物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能与氧化剂反应。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和容器损坏。遇热分解释出有毒烟雾。吸入大量蒸气可引起神经症状。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就医。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灭火方法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小面积可用雾状水扑救。3.应急预案一、指导思想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环境突发事故的预防和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提高抗灾防灾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与灾害造成的损失。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救援指挥组: 组 长:马金涛 副组长:李军鹏 成 员:丁亚新、苗德利、王志超等人 2、主要职责: 指挥污油泥运输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 调动公司应急救援组实施应急行动。 配合地方环保部门处理事故。三、原则 根据“综合防灾、整体效应、反应迅速、有条不紊”的原则,及时、准确的处理可能发生的柴油油罐事故应急处理,把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公司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及油品泄露事故的处理。五、应急联络 1.现场工作人员首先报告应急指挥部组长马金涛,并立即采取防范措施。 2.应急救援人员应立即赶到事发现场,察视事故类型后立即通知消防队、急救中心,环境保护监察等部门。 3.报告者要讲清楚事故发生地点,时间,事发部位,事故性质(泄露,火灾或爆炸),危险程度,人员伤亡情况,事发地周边状况及报警人姓名,联系电话,先期处理状况等。 4.报警及联络电话交警: 122或110 火警:119 救护:120 灵武市环境保护局 电话:12369、0951-4029801总指挥:马金涛 电话:18695122997副指挥:李军鹏 电话:18095110111六、事故应急处理方案(一)油品渗漏 1第一发现事故人员首先切断发电机与油罐附近的所有的电源。 2.熄灭发电机房与油罐附近的所有的明火,严禁携带火种靠近油罐区。 3.立即停止所有的卸油、输油作业。 4.在应急处理时,严禁使用铁制工具,以免发生撞击摩擦起火。5.将已泄漏油品进行覆盖,并收集到危险废物暂存间。6.对油罐漏油或输油管漏油处必需进行修理,确认无跑、冒、滴、漏现象。 7.待油迹清除后,确认无火险隐患,方可开始继续进行。8.经常对罐体进行检查与维护,查看接地装置是否损坏,并做好相关记录。(二)输油时发生失火处理 1如果正在卸油作业时,立即停止卸油作业,关闭油泵,将加油车驶离油罐危险区域进行扑救。疏散现场闲散人员,向附近人群进行口头通告,要求立即远离着火点100米以外的地方,公司应急救援指挥组快速到失火点进行扑救。2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对准火源将油火扑灭。严禁使用水直接对准火源扑救,以免水激飞溅油品扩大着火范围。3 为了防止燃烧的油罐发生爆炸,可用消防水向油罐体部喷水降温,直至火灾扑灭为止。4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将重油区的油料全部运到指定的安全位置。5 灭火完毕后,将消防设备放回原处,并及时检查需要更换新设备,以备下次应急使用。6 生产部人员应当定期派人查看罐体通风及油蒸汽易在管沟等低洼处聚集情况,如果发现以上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七、应急撤离 根据事故情况,建立警戒区域,并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处理无关人员撤离。应急撤离应注意以下几点: 警戒区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应向上风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查清是否有人留在事故区。十一、事故报告 我单位在发生事故后5至15日以书面方式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在事故处理完毕后及时向环保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以书面形式报告处理结果。我单位上交的事故报告要包括一下几点:1. 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2. 事故发生的日期和时间、事故类型所涉及材料的名称和数量;3. 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采取的措施、措施效果等相关信息。十二、应急预案实施和生效时间 此应急预案规定实施时间2014年8月13日,于2014年8月13日起生效。十三、附件附表一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组织系统通讯录附表1公司应急救援指挥组织系统通讯录序号姓名职务移动电话1马金涛总指挥186951229972李军鹏副指挥180951101113丁亚新厂长139952843804苗德利制砼主管138951168815路向阳生产主管138135864286王志超化验主管189953355867马向荣清罐主管136951224848刘俊煜专职安全员136395124849杨华专员1559531228010王瑞专员15009604063附表二 外部单位联络表附表2外部单位联络表序号单位电话1银川市政府68882312银川市环保局68883573银川市安监局68886894灵武市政府40304415灵武市环保局40298016灵武市安监局40212497灵武市人民医院40360118灵武市循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47176169灵武市公安局402121410灵武市消防大队4021402附表三 事故初步报告表格附表3事故初步报告表格事故初步报告表格单位名称法人代表地址联系方式设施名称位置事故发生时间事故类型涉及材料数量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进展情况事故的危害程度事故产生的污染的处理情况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或实际危害的评估附表四 应急救援报告表附表4应急救援报告表应急救援报告表事故单位名称地址事件发生时间预期持续时间事故类型伤亡情况主要污染物数量当前状况采取的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已知或预期的事故的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