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doc

    • 资源ID:3856905       资源大小:136.5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doc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目 录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工作原则1.3 编制依据1.4 适用范围2 组织体系与职责2.1 领导机构2.2  办事机构2.3  专项工作机构2.4 专家组3 预警和防御机制 3.1 预警级别3.2 防御机制4 应急响应4.1 等级标准和响应级别4.2 分级响应4.3 应急通讯4.4 信息报送与新闻发布4.5 应急结束5 后期处理5.1 善后处理5.2 调查与总结6 保障措施6.1 通信与信息保障6.2 应急装备保障6.3 应急队伍保障6.4 技术装备与保障6.5 宣传培训和演习6.6 监督检查7 附则7.1 预案管理与更新7.2 沟通与协作7.3 奖励与责任7.4 制定与解释7.5 实施时间8 附件8.1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框架图8.2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流程图8.3通讯录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做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轻城区人民生命财产、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 工作原则1.2.1 以人为本,防灾减灾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破坏性地震人员伤亡和危害,尽量降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同时,尽快恢复市政公用设施的功能。1.2.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根据破坏性地震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快速高效地分级完成各项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给予协调、指导、技术支持或组织力量全力支援震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工作。1.2.3 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建立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与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积极开展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1.3 编制依据根据防震减灾法、建筑法、城市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忻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1.4 适用范围1.4.1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突然发生或可以预见的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处置工作。2 组织体系及职责2.1 领导机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破坏性地震应急领导组,下设办事机构和专项工作机构、专家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破坏性地震应急领导组成员组  长:陈 升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副组长:常月明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副书记韩卫民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张寿鹏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郭志明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董成俊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沈俊明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闫攀峰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纪检组长郭培明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檀庆安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机关党委书记曹向平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调研员周喜文 忻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成  员:办公室、财务科、建管科、城管科、村镇科、人事科、机关党委、老干科、后勤中心、12319城建服务热线中心、信息中心、工程质量监督站、安全站、供气供热管理办公室、热力有限公司、燃气有限公司、供热公司、市政工程管理处、城市照明管理处、园林处、人民公园管理处、局应急救援大队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应急预案启动后,局领导组成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忻,未在忻或有特殊情况时,由所在部门按职务高低递补。2.1.1 主要职责全面领导、部署、协调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临震应急和震后应急工作;对应急工作中重大问题做出决策;派出办事、专项、专家工作组与市有关部门共同领导震后抢险救灾工作。2.1.2 职责范围及分工参加市破坏性地震应急会议;通报情况,并根据市人民政府指示,部署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及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参加市人民政府赴灾区的慰问团或工作组。领导组成员负有保证指令畅通、行动高效的责任。2.1.3  各成员单位的职责2.1.3.l  办公室负责保持与省、市人民政府的联系,及时了解最新信息,保证领导组成员及时参加市人民政府的会议;安排领导组办公地点并通知领导组成员参加会议;根据领导组的指示,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应急工作,组织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对地震灾区进行人力、物力支援;负责应急状态下局机关的机要保密和保卫工作。2.1.3.2  建管科负责派人参加办公室相关工作,协助办公室完成领导组的有关联络工作;起草抗震防灾、救灾工作的有关技术性文件,对地震应急工作提出技术性建议;负责组织地震工程专家成立工程抗震指导小组和工程震害考察小组赴临震区指导当地的工程抗震工作和工程震害调查工作;指导临震区的勘察设计力量开展房屋及工程设施的抗震鉴定、临震加固设计、修复设计和恢复重建的勘察设计等工作:根据领导组的指示,负责组织勘察设计力量对临震区进行对口技术支援。2.1.3.3  财务科负责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地震损失、灾区建设系统震害损失、灾区住宅建筑和其他工业与民用建筑震害损失的汇总上报和救灾资金的申请工作;根据领导组的指示,负责建设系统防灾、救灾资金的应急拨款工作。2.1.3.4  城管科负责对临震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应急检修、应急加固、抢险、排险、快速修复和恢复重建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负责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震害损失的统计汇总工作;根据领导组的指示,负责组织城建力量对临震区进行对口技术支援。组织力量对震区城市中被破坏的燃气热力、市政设施进行抢修,尽快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2.1.3.5   村镇科指导震区村镇重建工作;根据领导组的指示,负责组织村镇建设力量对震区进行对口技术支援。2.1.3.6  房地产管理局负责指导灾区房地产管理部门开展房屋的应急检修、应急加固、抢险、排险、修复维护等工作;负责震区住宅房屋和其他工业与民用建筑震害损失的统计汇总工作:根据领导组的指示,负责组织力量对灾区进行对口技术支援。2.1.3.7  人事科负责地震应急期间机关干部的安置、安抚工作。2.1.3.8  机关党委负责对机关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就地震应急形势和相应的地震应急措施等方面做宣传、动员、解释工作;动员机关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积极自救、互救、支援灾区等。2.1.3.9  老干科负责地震应急期间机关老干部的安置、安抚工作。2.1.3.10  后勤中心负责组织队伍或协助专门的救灾队伍开展局机关房产和其它物业的抢险、排险、检修、应急维护加固等工作;负责局机关地震损失的统计工作;根据领导组的指示,负责局机关临时建筑搭建安排等应急工作和对地震灾区物力支援的实施工作。2.1.3.11 12319城建服务热线中心负责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应急值守工作,保证24小时信息畅通,做好上传下达与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工作。2.1.3.12  信息中心负责提出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通讯保障的应急预案,并负责应急期间局机关通讯系统的日常维护、快速修复等工作、开展地震灾区建设工程震害报道和建设系统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工作,做好震前震后应急信息公布工作;开展地震灾区建设工程震害报道和建设系统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工作。2.1.3.13  局直属单位负责调集有关技术专家对灾区进行对口技术支援,准备抢险救灾车辆、物资和必需的资金等赴灾区抢险救灾。2.2  办事机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管科主  任:王福平 建管科科长副主任:樊志斌 质量监督站站长联络员:建管科、质量监督站全体人员(共 44人)主要职责:协助领导组处理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的日常事务,及时将灾情、救灾和重建情况上报领导组,保持与市人民政府、市地震局、震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密切联系,做好领导组交办的其它事项。2.3  专项机构组  长:曹向平 市住房建设管理局调研员副组长:震区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局办公室、建管科、工程质量监督站、安全站、财务科、城管科、村镇科、房地产管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成员:震区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主要职责:负责震区现场指挥工作,组织抢修现场城市基础设施,组织抢救受伤人员,组织房屋建筑排险与人员撤离,控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损伤,制定加固补强方案和重建规划等。2.4 专家组樊志斌 忻州市工程质量监督站魏迎机 忻州市建筑设计院3 预警和防御机制3.1 地震预警级别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地震预警级别分别按照紧迫程度和震级大小划分为3级:3.1.1 按照紧迫程度划分的地震预警临震预报一1 0日内;短期预报一3个月内;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分一1年。3.1.2 按照震级大小划分的地震预警M里氏7O级地震;里氏60M<里氏7O级地震;里氏50M<里氏6O级地震。3.2 震害防御机制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地震应急工作协调或指挥机构,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和本预案要求,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特殊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做到机构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有效。尤其要加强抢险力量建设,配备必要的抢险设备和物资,保证在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赶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当接到里氏70以上地震的临震预报或短期预报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组建工作小组赶赴临震区,指导、协助临震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开展建筑物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应急检修、危房拆除,重要设施的抗震鉴定和临震加固设计、施工,以及避震疏散场所的清理和安全检查工作。当接到5O里氏至7O级地震的临震预报或短期预报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管科发紧急通知要求临震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应急检修、重要设施的抗震鉴定和临震加固,以及避震疏散场所的清理和安全检查等工作。当所辖地区被列入里氏6O级以上地震的地震重点危险区时,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立位于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重要房屋建筑数据库(包括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重要房屋建筑的分布、规模及其设计、建造和使用概况等);根据震害预测结果组织制定重要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重要房屋建筑实时监控、临震加固措施与抢险方案、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重要房屋建筑应急恢复方案、城市疏散通道和避震场地安排、次生灾害防御预案等,纳入当地城市抗震防灾规划。4 应急响应4.1 等级标准和响应级别4.1.1 地震等级标准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将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较大地震灾害、一般地震灾害4个等级,可能造成级事故时是红色预警、级事故时橙色预警、级事故时黄色预警、级事故时蓝色预警。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省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里氏7O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至299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里氏657。O级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至49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里氏6O一6。5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里氏556O级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4.1.2 地震响应级别破坏性地震的响应按照地震灾害等级标准划分为I、II、I I I、IV 4个级别。地震事件响应级别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级重大地震灾害级较大地震灾害级一般地震灾级4.2 分级响应4.2.1 I级响应一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4.2.1.1 12319城建服务热线中心接到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通知或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1小时内,报告局办公室主任,并通知领导组成员召开第1次会议,宣布启动市住房城乡建设破坏性地震应急I级响应,通报初步震情灾情,并通知办事机构、专项机构工作人员开展应急工作。4.2.1.2 接到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通知或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1小时30分钟内,办公室与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联系,了解有关灾情和救灾情况;市建管科、财务科、城管科、各直属单位等科室积极配合,根据职责分工,补充、核实有关灾情和救灾情况;办公室及时收集汇总灾区情况和各部门意见,必要时向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汇报。4.2.1.3 接到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通知或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2小时内,领导组组织召开专家工作组会议,根据灾情和救灾情况提出饮用水源保护,重要建筑、燃气工程、城市交通系统的抢险抢修,人员临时避震等建议方案。4.2.1.4 接到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通知或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24小时内,召开指挥部全体成员和专家组成员第2次会议,讨论建设系统抗震救灾建议,并向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汇报。4.2.1.5 地震发生后,领导组组织现场工作小组,赴地震灾区协助抗震救灾工作。4.2.1.6 在应急期内,领导组按照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参加市政府赴地震灾区慰问团等有关活动;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住房城乡建设局的成员参加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的全体成员会议,并按照会议要求部署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按照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要求,派人参加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部门的职责开展应急工作,领导组成员必须坚守岗位。4.2.2 II级响应一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4.2.2.1 12319城建服务热线中心接到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通知或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2小时内,报告局办公室主任,根据需要通知领导组成员召开第1次会议,宣布启动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I I级响应,通报初步震情灾情。4.2.2.2 接到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通知或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后12小时内,;办公室与灾区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联系,了解有关灾情和救灾情况;建管科、财务科、城管科、各直属单位等部门积极配合,根据职责分工,补充、核实有关灾情和救灾情况;局办公室及时收集汇总灾区情况和各部门意见,必要时向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汇报。4.2.2.3 地震发生后24小时内,领导组根据需要组织召开专家组会议,根据灾情和救灾情况提出饮用水源保护,重要建筑、燃气工程、城市交通系统的抢险抢修,人员临时避震等建议方案,并向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汇报。4.2.2.4 地震发生后,领导组根据需要组织工作小组,赴地震灾区协助抗震救灾工作。4.2.2.5 在应急期内,领导组按照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参加市政府赴地震灾区慰问团等有关活动;按照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要求,派人参加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本部门的职责开展应急工作。4.2.3 III级响应一较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4.2.3.1 12319城建服务热线中心得到并证实地震信息后2小时内,报告局办公室主任,视灾情组织召开领导组成员会议,通报灾情。4.2.3.2 地震发生后,领导组根据需要组织工作小组,赴地震灾区,协助、指导抗震救灾工作。4.2.3.3 在应急期内,领导组按照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参加市政府慰问团等有关活动;根据灾区灾情和救灾需要,组织有关专家研讨有关抗震救灾技术方案;各成员单位按照部门的职责开展应急工作。4.2.4 IV级响应一一般地震灾害应急响应4.2.4.1 12319城建服务热线中心得到并证实地震信息后2小时内,报告局办公室主任,同时继续了解震情、灾情,随时将情况报告领导组。4.2.4.2 在应急期内,根据需要组织市政府地震灾区现场工作小组,赴地震灾区,协助、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本部门的职责开展应急工作。4.3 应急通讯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领导组及有关工作机构的联系方式包括:办公电话、手机、传真、电子邮件等;领导组成员以及有关专家的联系方式包括:办公电话、家庭电话、手机、传真、电子邮件等。4.4 信息报送与新闻发布4.4.1 信息报送市局信息中心负责本地区破坏性地震震情灾情信息的收集、汇总、上网和统一报送工作。信息报送要力求快速、准确、详尽。地震震情灾情信息报送的内容包括:地震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震级、烈度等);地震灾区震前各类房屋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基本情况;震后的破坏情况;工程抢排险情况;重要建筑物、市政公用设施、文物和典型结构类型的破坏情况,可配以图片、录像等。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地震震情灾情信息报送的工作预案,明确地震震情灾情信息报送的具体负责单位,并按规定配备必要的资料收集、整理、报送的装备,确保准确及时、快捷、全面地报送地震震情灾情信息。I、II级响应的应急期内,市局信息中心应编发建设系统抗震防灾、救灾的情况简报,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地震震情灾情信息。信息中心应随时了解地震灾区的重要情况。需报政府市领导同志阅知的有关情况,按公文办理程序报市政府。4.4.2 新闻发布新闻发布要坚持实事求是、适度把握、及时全面的原则,按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执行。4.5 应急结束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宣布破坏性地震应急期结束后,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期随之结束。5 后期处置5.1 善后处置5.1.1 工程检查与抢险抢修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当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迅速组织力量对重要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重要房屋建筑进行检查,发现险情要立即制定、实施抢险、排险、抢修和应急恢复技术方案、措施,以避免灾害的进一步发生和扩大。5.1.2 震害调查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房屋鉴定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指导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震害调查,根据震害调查结果组织专家组对受到破坏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进行初步技术鉴定,明确建设项目是属于不需加固、需要修复加固或是拆除重建等类别。条件允许时,应做进一步的检测和安全鉴定。5.1.3 简易住房建设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指导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灾民简易住房建设进行技术指导等工作,包括:选择安全适用的场地;因地制宜,制定灾民简易住房建设的方案及技术措施;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为灾民简易住房建设提供技术指导。5.1.4 恢复重建计划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指导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计划,其内容包括:灾情及灾区概况;恢复重建方针和原则;恢复重建规划方案;恢复重建技术管理要求;恢复重建规划方案的实施步骤及对策;恢复重建资金安排等。5.2 调查与总结地震应急工作结束后,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总结应急工作并提出改进意见,报上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情况通报各有关单位。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震害调查过程中,要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各类房屋建筑,特别是采用抗震新技术的建筑物认真分析震害原因,为制订、修订工程建设标准积累数据。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对严重违反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造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在地震中倒塌或严重破坏的工程质量责任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计划的实施。对重建和修复加固项目,要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抗震设计、抗震鉴定和抗震加固。6 保障措施6.1 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期间局信息中心要根据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通讯保障专项预案,合理安排人员,保障局机关通讯系统的正常工作;局信息中心、12319城建服务热线值班人员应保证随时接收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地震灾区的震情灾情信息;领导组成员以及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应24小时开机,保证通讯渠道畅通。6.2 应急装备保障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紧急情况下工程设施抢险设备、物资的配备、储备和调配方案,并报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6.3 应急队伍保障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各城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抗震救灾工作基本人员力量进行摸底检查,建立基本人员力量数据库,为必要时组织相邻城市的有关力量对地震灾区进行支援做好准备。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好本系统抗震救灾工作的基本人员力量:工程设施抢险力量主要由施工、检修、物业人员组成,担负工程设施抢险和安全保障工作;抗震鉴定力量主要由从事科研、设计、施工、检修、质检等工作的技术专家组成,担负工程设施抗震鉴定、研究处置对策和应急方案的任务;应急管理力量主要由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级管理干部组成,担负本系统抗震救灾工作的组织管理任务。6.4 技术储备与保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要组织、鼓励有关科研单位开展抗震研究,为提高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建设系统的抗震防灾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各地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和城市道桥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安全鉴定支援预案,配备必要的鉴定设备,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安全鉴定水平。6.5 宣传培训和演习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本着积极、稳妥、适度的原则,有计划的开展抗震救灾知识的宣传,提高本系统广大干部群众对抗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地震应急反应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抗震设防区抗震防灾工作基本人员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城市重要建筑、燃气供热、道桥和住宅区的物业等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并结合忻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忻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忻州城市供水系统事故应急预案、忻州城市供气系统事故应急预案)、忻州城市桥梁事故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定期组织演练。6.6 监督检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定期对各县、市、区的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7 附则7.1 预案的管理与更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本预案的管理与更新。当本预案的依据做出修订时,应急办公室应于3个月内提出对本预案的修订意见,按规定程序审批。每次地震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应总结应急工作经验教训,征集有关单位对本预案的改进意见,必要时按规定程序对本预按进行修订。7.2 沟通与协助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要加强与市政府应急办等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7.3 奖励与责任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结束后,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本系统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对玩忽职守、不听从指挥、不认真负责或者临阵脱逃、擅离职守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7.4 制定与解释部门本预案的制订与解释部门为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7.5 预案生效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8 附件8.1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框架图适用范围编制依据工作原则编 制 目 的总 则专 家 组领导机构组织体系专项工作机构办事机构实施时间预警系统预测与防御防御机制响应级别等级标准应急响应运行机制善后处置信息发布应急通讯后期处理调查与总结应急结束新闻发布保障措施应急装备保障建设与信息保障附则宣传培训和演习技术装备与保障沟通与协作预案管理更新闻监督检查制定与解释奖励与责任应急预案框架图附 件通讯录工作流程示意图8.2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流程示意图住房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破坏性地震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省政府下达应急指令报告事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住房城乡建设破坏性地震应急领导组下达应急指令报告事故市政府12319城建服务热线报告事故下达应急指令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领导组报告事故下达应急指令县(市、区)政府县住房城乡建设系统 破坏性地震应急领导组燃气、热力、市政公用设施各施工建筑、房屋产权和物业管理等单位8.3通讯录陈 升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 13903501230常月明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副书记 13803442240韩卫民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13903508330张寿鹏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13903501983郭志明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13803440328董成俊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13603501900沈俊明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13994164038闫攀峰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纪检组长 13835037789郭培明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 13835036391檀庆安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 13835039500曹向平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调研员 13903500656周喜文 忻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 13903501952吕林槐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办公室主任 13935030669郭万明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管科科长 13935004855殷志斌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财务科科长 13835063306王福平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管科科长 13935079944冯治明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村镇科科长 13835039186孔向阳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13453006866张彩梅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人事科科长 13903501026白占军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后勤中心主任 13191101088张国庆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老干科科长 13994137236樊志斌 忻州市工程质量监督站书记 13994133735王俊华 忻州市建筑安全站站长 13935011094闫惠枝 忻州市12319城建服务热线中心主任 13935061021赵海峰 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信息中心主任 13935075873康化冰 忻州市热力有限公司经理 13603501089董文安 忻州市政工程管理处处长 13903501298宿新和 忻州市园林处处长 13903502200赵广虔 忻州市人民公园管理处书记 13935014358吕建生 忻州市供热公司书记 13803442249 邵国庆 忻州市燃气有限公司董事长 1330350234512319城建服务热线 12319 传真 3140209建管科人员名单:科 员:孔来生 13037007134科 员:韩俊杰 13935030939科 员:郭志广 13994155455科 员:张志慧 15034462468科 员:胡冬生 13623504749科 员:张金生 13099031734科 员:张 晶 13152902550科 员:陈 锴 03503812820科 员:王立新 15110553098科 员:郭伟俊 15935026891科 员:赵冬梅 15934328509科 员:李东泽 13835008865工程质量监督站人员名单:姓 名岗 位办 电宅 电手 机小灵通樊志斌监督站站长8683555303432213994133735郝志明监督站副站长8683595304154913037001159赵淑婷监督站副站长8683586314043115835011218娄世春办公室主任868356613935074584李俊兰办公室267009813835009037安 昕办公室202121013994100297郭兔仙办公室13994181890姜贵文司机213043213099033123孙学恭司机303554013099032029白剑峰监督一室主任8683591303734513935064851米小奇监督一室监督员3043844138034409213812515王文全监督一室监督员36300913817711米朝辉监督二室主任8683592304009413994138565白建平监督二室监督员2125519139350773693846463崔峰宇监督二室监督员13037001375徐增亮监督三室主任8683593302856213935061980张 伟监督三室监督员13935074978李淑娟财务会计8683588202121613994188905刘美卿财务出纳304127113835064333陈艳生检测中心主任8683598315069015110526601131331000683806601朱俊伟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868358113353405808秦国锋检测中心成员3141006151105505813808581李海芳检测中心成员868358420250503823505杨文萍检测中心成员20681563802156李 丽室内检测员8683582303511713099039985孔美平室内检测员2118217138350693753803932赵晓华政务大厅3029221139035002263800433温慧君规划外借139350340393846029杜明中检测中心成员3020087

    注意事项

    本文(忻州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