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单片机课程设计(论文)红外线警报器设计.doc

    • 资源ID:3855005       资源大小:201.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单片机课程设计(论文)红外线警报器设计.doc

    摘 要本文介绍了红外发射和红外接收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提出了一种红外线接收发的简单应用电路,并基于AT89C51单片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红外遥控报警电路。用红外线做信号载波具有成本低、传播范围和方向可以控制、不产生电磁辐射干扰和被干扰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技术领域中。 目 录1.引言12.设计方案思路23.总体设计24.硬件设计14.1硬件介绍14.2硬件电路24.2.1红外对射电路24.2.2显示电路原理34.2.3报警电路原理45.软件设计55.1总体方案55.2程序流程图55.3模块说明66.制作与调试76.1硬件电路的布线与焊接76.2调试87.结论8参考文献9谢辞10附件1红外线收发技术系统原理图11附件2红外线收发技术PCB图13附件3程序清单14附件4 元器件清单16 1.引言当今年代,红外线发展火热。红外线(Infrared rays)也是一种光线,由于它的波长比红色光(750nm)还长,超出了人眼可以识别的(可见光)范围,所以我们看不见它。红外线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Infrared Radiation)。通常把波长为0.751000m的光都称为红外线,并可以按照波长继续细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50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1.506.0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6.0l000m 之间。红外对射的特点是不影响周边环境、不干扰其它设备,红外线是一种光线,但又不同于普通可见光,它不会被察觉有了它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成本,而且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可以使用一对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的装置,构成红外线的对射系统,称为主动式红外线应用系统。当红外线收、发装置之间的隐形光路被阻挡时,接收装置可以立即察觉到,发出警示信号。利用这种对射系统,可以很方便地构建各种隐蔽的防盗警戒布控,还可以用于各种设备的安全防护或者自动控制方面,过探测特定空间中,一定波长范围内红外光线的位置移动,识别空间范围内是否有移动人体存在,达到安全警戒或者自动控制的目的1。使用红外线做信号载波的优点很多:成本低、传播范围和方向可以控制(不会穿过墙壁,对隔壁家的电视造成影响)、不产生电磁辐射干扰,也不受干扰等等。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技术领域中2。红外防盗报警器有以下的优势:1、无形的防卫方式:打破传统的防盗方式,使入侵者在不知不觉中触警。 2、良好的抗干扰特性:当昆虫或小动物等通过防盗网时,由于不能完全遮断防卫射束,所以不会产生误报警。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al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3。AT89C单片机的发展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2.设计方案思路本次设计的思路是安装4个红外接收头,4位共阳数码管,一个蜂鸣器。任意一个红外线切断,数码管显示相应的位数,蜂鸣器接着报警,然后按下复位键,回到初始状态。3.总体设计红外线报警器采用AT89C51作为主要的芯片来制作,AT89C51芯片的功能比较全。红外对射由发射管和接收管两部分组成,当发射管和接收管在某一角度的范围之内,接收头接收到发射管发出的红外信号时,相应的指示灯点亮。当有障碍物阻挡了红外对射管之间的信号传输,那么相应的指示灯熄灭,同时报警器鸣叫,提示报警。图3-1本方案的红外基本原理4.硬件设计4.1硬件介绍红外对射管:红外对射管由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两部分组成。红外发射管在外加电压的情况下可以产生出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光线,具有普通光的性质,但又不同于普通可见光,它不会被察觉4。红外线具有可以光速直线传播、强度可调、可以通过光学透镜聚焦、可以被不透明物体遮挡等等诸多优点5。红外接收管是与发射管配对的特制二极管,它可以接收到红外发射管发射出的红外线,并产生微小的光电流,可以使用一对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的装置,构成红外线的对射系统,称为主动式红外线应用系统。使用中,经常配对出现,当红外线收、发装置之间的隐形光路被阻挡时,接收装置可以立即察觉到,发出警示信号6。利用这种对射系统,可以很方便地构建各种隐蔽的防盗警戒布控,还可以用于各种设备的安全防护或者自动控制方面。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直射式,其二是反射式。直射式指的是发光管和接收管彼此相对安放在发射与受控物的两端,中间相距一定距离;反射式指发光管与接受管并列一起,平时接收管始终无光照,只有在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线遇到反射物时,接收管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才工作7。本次设计的是运用直射方式的红外对射管。AT89C51: AT89C51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4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和128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的AT89C51单片机可以提供许多较复杂系统控制应用场合8。AT89C51具有以下标准功能: 4k字节Flash,128字节RAM,32 位I/O 口线, 2 个数据指针,2个16 位定时器/计数器,1个全双工串行口,片内晶振及时钟电路9。 4.2 硬件电路4.2.1红外对射电路图4-1红外对射电路原理图红外对射电路一共有四幅同样的红外对射电路构成。图4-1为其中的一幅红外对射电路。当红外发射管D5加上电压导通之后,红外接收管D6将产生一个微小的光电流,NPN三极管Q15的基极将产生一个微小的电流,基极微小的电流存在使得Q15的b-e之间导通,NPN三极管Q15工作在饱和状态,c-e之间的电阻很小,近似短路,集电极相当于直接接地,电压为0V。Q15的导通使得 Q10的集电极电位近似于0V,则PNP三极管Q10饱和导通,那么Q10的发射极和集电极近似为短路,相当于5V的电压加载到发光二极管D7和电阻R43上,发光二极管点亮,表示红外对射管已经形成通路。当红外对射管的通路被阻挡,D6产生不了光电流,三极管Q15、Q10截止, Q10的集电极上的电压相当于3.7V,发光二极管接地,不点亮,表示红外对射管不导通。4.2.2 显示电路图4-2显示电路原理图显示电路由四位共阳数码管、PNP三极管、单片机组成。Q6、Q7、Q8、Q9分别控制四位数码管显示。当红外对射管1号被阻挡,则红外对射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的正端,与单片机相连的引脚上测得3.7V的高电平,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1”,提示用户1号门有人闯入。同样,当其他的红外对射管被阻挡后,同样会显示2、3、4,提示用户有人闯入。单片机的P1口与数码管的八个显示段相连,三极管的集电极串联一个电阻后与数码管的片选端相连。当单片机的P3口输出为高电平的时候,三极管截止,若此时P1口输出为高电平,则数码管将显示数字“8”。通过改变P1口输出高电、低电平的不同,数码管将会显示09之间的数字10。改变P3口的高低电平则可以选择数码管的位显示。4.2.3报警电路图4-4报警电路原理图报警电路由蜂鸣器驱动电路和按键电路两部分组成。当P2.42.8口检测到高电平,即表示有人闯入,则单片机的P2.2口将输出低电平,使得PNP三极管Q3饱和导通,蜂鸣器发出报警声。按键电路是让用户手动解除报警11。当按键按下后,单片机P2.0口检测到低电平,使得P2.2输出为高电平,解除报警。5.软件设计5.1总体方案软件设计是通过不断检测单片机上与红外对射电路相连的管脚的高、低电平,若测得单片机引脚上为高电平时,表示有人闯入,提示报警,数码管显示闯入的具体位置。5.2程序流程图图5-1 程序流程图5.3 模块说明程序初始化模块:#include <reg51.H>unsigned char code table4=0x06,0x5b,0x4f,0x66;sbit P2_7=P27;sbit P2_6=P26;sbit P2_5=P25;sbit P2_4=P24;sbit P2_2=P22;sbit P3_0=P30;sbit P3_1=P31;sbit P3_2=P32;sbit P3_3=P33;unsigned int i;延时模块:void delay30ms(int j)while(j-)for(i=0;i<50000;i+); 检测端口电平及显示模块:void main (void) P2_2=1; 定义P2-1为高电平; P1=0x00; 定义P0口为低电平; P3_0=1; 定义P3-0为高电平; P3_1=1; 定义P3-1为高电平; P3_2=1; 定义P3-2为高电平; P3_3=1; 定义P3-3为高电平 while(1) 端口电平检测; if(P2_7=1) 如果P2-7为高电平; delay30ms(); d调用延时子程序,延时30ms; if(P2_7=0) 如果P2-7为低电平; P3_0=0; P3-0为低电平; P2_2=0; P2-2为低电平; P1=table0; 调用数码管显示程序; 6.制作与调试6.1硬件电路的布线与焊接对于电子产品来说,电路板设计是从电路原理图变成一个具体产品的必经之路,电路板设计的合理性与产品的生产及产品的质量密切相关,要设计出一个实用的产品,还必须遵守以下设计原则和抗干扰设计。1、电路板的选用选用环氧树脂板, 环氧树脂与铜箔有极好的粘合力,同箔的附着强度与工作温度高,可以在260度的焊锡熔中不起泡。也可使用覆铜聚四氟乙烯玻璃布层压板。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由于调试中可能多次更换元件,所以要考虑到铜箔的粘合力。2、走线应注意的问题线路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放大器的性能,不好的线路板,会使信号产生歧变,产生本底噪音生尖峰脉冲干扰等,为了尽避免上述影响,线路板在线出尽量做到:接照信号的传输路径由小到大的顺序在电路板上各路的布置各元器的位置,尽量缩短各元器件之间的距离,以减少外部干扰的引入和不必要的干扰。在供电线路中,大电流通过的路径应尽量设计得实一些,以降低电源内阻,使电流能顺利通过。在供电线路中,应尽量避免大电流的印刷电路式导线交布置在小电流通路的中间式附近,以免造成对小电流的干扰。走线时,应尽量走大于90度直角的线以防止产生尖峰脉冲造成干扰。在焊接的时候都是通过手工完成,在打孔时也是通过手工操作电钻完成,而我们并不是这方面的技工,这将在打孔的时候无法避免一些技术失误。如果焊盘的直径过小,在打孔时,孔稍微大了一点,焊盘便没有了。所以在设计旱盘大小是都设置为大于2毫米。线的宽度问题很重要,由于在学校的条件是手工腐蚀铜板,考虑到热转印中,炭粉的吸附与脱落问题,防止出现断线的情况,布线宽为1.5-2.5毫米。地线则尽可能的加宽,设置为环绕在板的边缘。大功率元件与小功率元件尽量分开布线。在焊接的过程中要先将体形小的元器件比如电阻、瓷片电容先焊接好,然后再焊接芯片的插脚和其他体积较大的元器件。焊接好后用数字万用表检测电路是否有短路和断路以及虚焊现象。6.2调试在调试的过程中,我先调试红外对射部分的电路,接通电源后,发现发光二极管不亮,我对照原理图和PCB板用数字万用表检测每个元器件引脚的电压值,发现原来在画图的时候三极管的三个引脚接反了,我将三极管重新焊接后,发光二极管点亮。然后我将写好的程序烧录进单片机调试整个电路的工作情况。由于我事先在仿真器上已经将程序的调试成功,所以当单片机放入电路后用手阻挡了其中一个红外对射的通路,蜂鸣器发出警报并且数码管显示“1”。当我按下解除警报的按钮后,蜂鸣器不发出声响。整个电路完成。7.结论通过本次设计,不但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将以前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的知识用于实践中。大学三年的学习使我积累了较多电子方面的理论知识,为本次设计奠定一定的基础。在设计阶段,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归纳、分析、总结,最后确定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老师给了我大量的帮助,不断的指点我,纠正我的错误,使我在完成设计途中避免了很多的弯路,设计最终获得成功。在此期间真地学到了很多东西。参考文献1 徐玮,徐富军,沈建良 C51单片机高效入门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77-1872 裴彦纯,陈志超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红外遥控器应用J 现代仪器,2004(3),46-483 朱纯益,路建华单片机用作通用红外遥控接收器的设计M北京:华录信息技术研究所,19974 赵瑛琪用8051单片机接收红外遥控的实现J电脑知识,2006(2),193-194.5 楼然苗,李光飞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第二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6 李广弟,朱月秀,王秀山MCS-51单片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7 杨恢先,王子菡,杨穗,陶霞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软件解码方法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4 (2),16-328 严天峰A/D转换器及其应用J电子世界,2003 (11)9 傅扬烈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0 姚福安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 张海洋,高成,高泽溪多路温度采集系统J电子测量技术,2005 (4)谢辞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这篇毕业论文终于完成了,学校的图书馆在我做毕业设计和写论文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在图书管里我找到了大量的资料,为我这次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没有他的悉心指导,帮我解决程序调试上的难题和硬件上的问题,我是不可能这么快的完成我的设计,在此我衷心感谢他们的帮助。

    注意事项

    本文(单片机课程设计(论文)红外线警报器设计.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