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陈大鹏小城镇区域农民城镇化意愿的调查与分析.doc

    • 资源ID:3853355       资源大小:36.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陈大鹏小城镇区域农民城镇化意愿的调查与分析.doc

    小城镇区域农民城镇化意愿的调查与分析陈大鹏 刘小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055)摘要: 该文选取一小城镇区域农民进行调查,分析小城镇地区农民城镇化的意愿。通过调查得出小城镇地区农业经济衰落,农民收入低,向往城市生活;农业劳动力外出打工比例不高,多数愿望不强,主要担心在城市工作的收入不高;重视自己的土地权利,对国家的土地政策和农转非政策了解不够。最后提出了促进城镇化的对策。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 城镇化意愿; 小城镇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资助项目(编号:04JK100)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形势下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推动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城乡结构的变化。城镇化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城乡发展的大战略。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农民完全脱离农村,脱离农业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是一个复杂而剧烈的社会变迁,它不但是一个经济转型的过程,还是政治、文化转型的过程,因此考察这一过程不能仅以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或托达罗的“期望收入”等经济学分析来解释,而应包括经济的、文化的、心理的等多个方面。不但要进行规范研究,更多地应该进行实证研究,以便深入地了解农民在城市化中的意愿、担心和忧虑,惟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更好地把握城市化中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来源。小城镇作为乡之头、城之尾,是农民和城镇居民混居的地带。这一地带农民对城镇化的态度如何,会直接影响城镇化的进程和质量。因此本文针对小城镇地区农民城镇化意愿进行了调查和分析。1.样本地区和样本的基本情况本研究选取关中西部眉县境内的槐芽镇区农民作为样本地区,开展调查,以探讨处于小城镇这一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对城镇化的意愿。调查采用问卷方式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91份,重点访谈对象8个。1.1被问卷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在收回的有效问卷样本中,男性样本70个,女性样本21个,分别占总样本的769和231。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最低为20岁,最高达59岁,平均年龄为393岁。在每十年一个年龄组中,样本分布总体呈正态分布,其中集中程度最高的是4049岁,占样本总数的41.76,其次是3940岁,占27.47,再次是2029岁和5059岁,分别占16.19和14.58。就性别看,女性样本集中程度最高,且偏小;男性样本则比较分散,且偏高。1.2.样本的文化水平分布就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分布看,样本总体也呈正态分布。在全部样本中,初中文化程度拥有者最多,占4969,其次是高中,占2436,再次是小学,占1265,中专及以上者占878,文盲半文盲占3.30。1.3.样本的职业及性别分布就样本从事的职业分布看,从事种植业且没有兼业的样本的分布最多,份额达71.43,种植业和打工、做生意兼业的样本排第二,占18.68。没有从事农业活动的样本只有9.89,包括自己办厂、外出劳务(即在各类企业中做工)、小商贩或经营小店、养殖业和个体运输等情况。2.农民经济状况和城镇化的压力调查地区虽然多数人还在从事着农业及与农业相关的经济活动,但由于土地资源和经济收入的原因,面临着城镇化的巨大压力。2.1.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突出根据调查数据,按照家庭计,承包5亩以下土地的有42人,占46.16%;其中承包地在3亩以下的家庭占9.89%。家庭承包地5-9亩土地的有43人,占47.26%;承包超过10亩土地的家庭有4个,占4.39%。按照这个土地承包的状况,小镇农民无法依靠土地获得足够的经济收入,只能维持较低水平的生活。2.2.经济来源以农业为主在经济收入来源上,依赖种粮食、蔬菜、果树的多,靠办厂、做生意搞运输的人少。农民种地投入多、收益低、负担重的问题依然突出。在被调查的91户中,靠种粮食、蔬菜生活的33人,占36.27%;靠种植果树生活的23人,占25.27%;以上两项合计56人,占61.54%。而依赖办厂、做生意谋取生活来源仅占5.49%,其他农业和非农兼业者占31.87%。可见城镇区域农民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农业生产作为经济来源,但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和兼业现象已经很明显。兼业者占到样本的三成以上。但真正脱离农业的情况还很少,只占样本数的百分之五强。这也反映了小城镇地区非农产业开始发展,但农业还占有很重要地位的现实。2.3.收入水平偏低调查样本的家庭年收入最低的只有2800元,最高的为52000元,平均值为8700元。家庭年收入低于10000元的占59.34%,10000元以上的占36.27%。整体收入水平低下。参与非农就业的家庭年平均收入达到了17800元,而没劳力外出打工或从事个体非农经营的纯农业户的年均收入只有8130元。调查发现小城镇区域56.25%的农民工工资水平处于1000元以下,而到更大城市打工的工资水平则在1200元以上。通过样本分析,参与打工等非农产业活动的农民家庭收入较没有家庭成员参与非农产业的家庭收入相比,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城镇区域农民的承包地少、收入低。而积极参与城镇化和非农业经济活动是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3.城镇化的意愿分析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产业转化的过程,即由第一产业转化到第二、第三产业;是地域转化的过程,即从农村地区转化到城镇地区的过程;也是一个生活方式转化的过程,即从乡村生活方式转化到城镇生活方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苦的、巨大的和革命性的。因此本研究从职业转换、地域转化和生活方式转换等方面来调查讨论农民的意愿。3.1.对外出打工的态度打工是农民城镇化的第一步,通过农村劳动人口外出打工首先完成打工者本人的职业转换,才有可能进一步完成家庭的城镇化。调查发现,只有38.5%的受访者曾经或正在外出打工,而剩余的61.5%的受访者没有打工经历。而本调查的样本人口全部都是劳动年龄人口,因此,此结果可以代表调查区域农业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比例,以及对待打工的基本态度。对打工者打工地域的调查发现,在本县、本省和外省打工的比例分别是12.50%、50.00%和37.50%。可见打工者一般选择本省的城市,其次是外省的城市,在本县域城镇打工的较少。这一结果有两方面的可能含义:一方面反映了能提供较多就业岗位的地区在本县以外,另一方面是本省的就业信息较易获得。从现状看,外出打工比例较低。而从外出打工的意愿看这一比例只有微小的增加,对是否考虑外出打工的肯定回答占被调查人数的40.66%.这一比例比现状38.5%的打工率只增加了2.16个百分点。而六成被调查者不愿出去打工的原因主要是觉得打工劳动艰苦,待遇低下,从而影响了他们外出打工的积极性。从调查问卷来看,对不愿出去打工的原因的回答有12人选择了 “打工工资少、无前景”,占37.50%。而其余的原因是家庭拖累等。当然,决定出外打工也是在一定的期望收入下才能实现。调查表明,农民选择外出打工的收入期望值是:51.54%的人要求月收入在1500-2000元;29.73%的人要求月收入在20013000元。两个收入水平段人数比例高达81.27%。可见在1500-3000元的月收入水平下,才能产生较强的农民外出打工的动力。调查分析还表明,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缺少专门的技术培训,因此对打工工种的选择没有专门的要求。外出务工一般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和技术含量低的高强度劳动,选择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企业和建筑业的为多,分别占24.33%,在工厂流水线的占31.25%。其他在运输和服务行业。自寻门路出去打工的比例高,务工大多通过同乡介绍。调查资料表明,54.07%的打工人员是靠同乡介绍去打工。依靠本地劳务输出部门提供信息的只占13.51%,由于通过认识的人找工作,不仅可以减少雇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而且降低成本,提高就业成功率。打工人员对打工目的不明确,回答选择没有长期打算的占72.97%。3.2.对城市生活的态度问卷中对“是否愿意离开农村和土地进城生活”的回答是:57.14%的人愿意,37.36%的人不愿意,剩余5.50%的人回答是不清楚。可见接近六成的农民对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经济更加活跃,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充满了向往。同时也有接近四成的农民从心理上拒绝城市生活。农民对城市生活顾虑的排序如下表: 表1 农民对城市生活顾虑的因素排序对城市生活顾虑的因素人数比例难找到工作3134.07%生活成本高,花费大2628.57%房子贵,买不起2224.18%子女上学困难或上学成本高1010.99%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户口安置困难88.79%没有社会保障77.69%人地生疏,关系冷漠44.40%没有医疗保险33.30%可见农民对城市生活的顾虑主要集中在就业、收入、住房及小孩教育方面。而对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项目的担心则排序较为靠后。主要原因可能是农村本来就没有相关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制度。被调查农民对乡村和城市的生活差异的认识可能是导致其多数人向往城市生活,同时又有相当部分人不愿意离开乡村的原因。对乡村生活三条好处选择频率最高的是乡村环境好,接下来的两项分别是消费水平低和亲属居住的近。反映了现今农民对乡村生活的认识,既有重视亲缘关系、生活成本低等传统乡村社会的基本价值,又有重视环境问题的现代意识。对乡村生活三条坏处的选择依次为:交通不便、生活质量不高和应料卫生设施落后。反映了农民迫切要求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的意愿。对城市生活三条好处的选择有:交通方便、生活质量高、建筑质量好;对城市生活三条坏处的选择是:环境污染严重、生活成本高、拥挤嘈杂。反映了农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实际是生活质量。交通和建筑质量是对生活质量的支撑。对城市生活的顾虑其实主要是经济负担。如果把经济负担解决了,看不出有什么过硬的理由去拒绝城市生活。虽然提到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但又承认城市生活质量高,所以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担心实际并非真正意愿的表达。3.3.对土地的态度中国文化中有安土重迁的传统,因此要实现城市化,使得农民割裂与土地几千年的联系,其心理冲击力是很大的。因此在调查问卷中专门设计了与土地相关的问题。问及土地的重要性时,有20.88%的回答是极其重要,76.92%的回答是重要,只有2.20%的回答选择了不重要。这也和多数人不愿意外出打工的结论契合。当问及是否担心土地承包权利受到伤害时,回答很担心的占14.28%,回答为担心的占43.96%,回答有些担心的占28.57%,不担心的只占7.69%,有5.50%的表示不清楚。可见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他们土地权益是否能得到保护都是持怀疑态度的。另外农民对国家征用土地的补偿政策了解甚少,忧虑心理颇为突出。调查表明,对国家征用土地补偿政策不了解的有25人,占27.47%;了解较少的有39人,占42.85%。两项相加的比例高达70.32%。多数人对土地政策不了解,造成了农民对城市化过程中离开土地更大的恐慌。3.4.对农转非政策的了解与期望调查表明,多数农民对国家或当地政府的农转非政策不知道、不清楚。表示对国家农转非政策不了解或了解较少的有72人,占79.12%;了解或基本了解的有19人,占20.88%。由此,农民产生了城市化规程中权利受到侵害的疑虑,出现了对城市化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的现象。4.总结与分析4.1.基本的结论4.1.1小城镇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衰落,如果没有打工收入等非农活动收入的补贴,纯农业收入很低。如果不走向城市化,就无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农民对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基础设施有较强的要求,并向往城市的生活条件。4.12.小城镇地区农民主动外出打工的比例并不高,愿意外出打工的劳动者比例只占四成左右。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打工的工资水平低,劳动强度大,无前途,另外也因为对城市生活的陌生和高费用的担忧,以及对用工信息了解的不够。4.1.3约有六成的小城镇地区农民愿意接受城市化,对乡村地区较低的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不满意,但主要担心在城市的收入水平低而难以适应城市生活。4.1.4重视自己的土地权益,对土地权益被侵害有普遍的担忧。与此同时,并不了解土地政策和农转非政策,所以对离土离乡的城市化有很大的顾虑。4.2促进城镇化的政策建议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深入,大大地促进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而城市化的建设又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前提。它不仅能直接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水平,而且减低了农业劳动力总量的增长速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间接地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现就针对本调查所得出的关中小城镇地区农民对城市化的意愿的相关结论,提出以下促进城市化的思考和措施建议。4.2.1针对农民对进入城市打工主要担心工资水平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主要要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便农民工能适应更多的就业岗位,获得更好的劳动收入,改善劳动条件。通过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适应能力,特别在技能水平方面,使农村劳动力达到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要求。为此,应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通过科技讲座、函授等多种方法,普及科技知识;采取多种措施,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使每一位就业者能掌握一种以上的专业技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以适应城市社会的需求。4.2.2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愿或不能顺利地进入城市打工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待遇低、前途不明。针对这种担心,要强化农民工组织化程度,并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劳动法规。由于农民工进入城市没有组织,进城后没有相应的组织体系加以管理,使农民工在求职是受歧视,福利待遇和一些正当权益受侵害。另外,虽然各地都放宽了城市入户的政策,但对农民工来说,进城的门槛依然较高,还很难成为真正的“城里人”。总体来看,农民工大都只能从事危险、待遇低等“城里人”不愿干的活,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劳动保护不全。比如,有的地方限制农民工进入正规部门工作,很多城市只是把那些城市居民不愿意做的脏,累,险的工种留给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受到不应有的歧视;农民工虽然常年生活在城里,但是仍然被人为地排除在城市体系之外,享受不了依附于城市户口之上的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种种权利。有些地方虽然允许农民工子女上学,但额外要加收一定费用,而且这种费用相对于农民工的收入来看是很高的。对此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让农民工问题的处理做到有法可依。尤其是政府应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的管理和服务,关注和妥善解决诸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住房问题、户籍管理问题等等。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建立相应的法律援助制度。另一方面要从维护农民工切身利益出发,利用各种形式向农民工传授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使其能知法、懂法、用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4.2.3建立健全劳务市场,组织劳动力输出。由于缺乏一个规范统一、职能健全的劳务市场,使供需双方不能直接面谈、就业信息无法传递、劳动力的流动时常陷入停滞或盲目流动状态。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规范统一的劳务市场体系,完善职能,搜集、处理、传递劳务信息,提供劳务咨询服务,帮助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对打工的成本、收益、风险作出正确判断,应做到有规划、有项目、有措施,防止盲目流动,尽量减少因盲目流动而造成的损失,以使农村劳动力实现价值最大化。4.2.4针对农民对自身土地权益保护的担忧,应该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农民对国家的有关政策了解不够,因此当地政府应积极组织农民学习,坚持对农民进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教育、国家征用土地的补偿政策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可通过办学习班、开办夜校、讲座、函授等多种方法,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农民学习、宣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不断提高农民的政策水平,从而消除农民对土地和农转非政策的担心和疑虑的心理。正确认识小城镇建设,工业征用农田,使农村产生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农民面临就业压力大,且短期内难以缓解的矛盾,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及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总之,通过系列化的工作以及各方面的配合,消除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障碍,解决农民对城市化的担忧,按照农民意愿努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中心城镇转移,从而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全面推进农村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并最终实现全面城乡和谐发展的宏伟目标。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总第418期2011年第27期(7月28 日出版)-转载须注名来源参考文献:1 史清华,林 坚,顾海英农民进镇意愿、动因及期望的调查与分析中州学刊200501 2 甄延临,董玉良基于农民进城意愿调查的城市化问题及对策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11013 张建杰农民外出就业意愿及行为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6114 田富强西安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295 刘晓丽戴文浪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迁移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广东农业科学201101

    注意事项

    本文(陈大鹏小城镇区域农民城镇化意愿的调查与分析.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