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我国煤炭进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 资源ID:3852456       资源大小:583.50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煤炭进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我国煤炭进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一、导言多年以来,煤炭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多年来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煤炭产量为29.7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46%。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我国煤炭进口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2009年我国煤炭进口量达1.26亿吨,已从煤炭出口大国迅速转变为煤炭进口大国。2008年,全球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金融风暴导致煤炭能源需求萎缩,我国煤炭进出口数量大幅下滑;2009年,由于国际煤价下跌,而国内煤价因煤炭需求旺盛保持坚挺,我国煤炭进口量大幅攀升,全年净进口量达到1.03亿吨;2010年,我国煤炭进出口继续保持进口增加出口减少的势头,中国与印度煤炭进口需求大幅增加拉动了国际煤价,全球煤炭进出口格局因之发生改变,部分煤炭出口国扩大煤炭产能,一些非煤出口国也开始出口煤炭。考虑到未来几年我国国内产能将逐步释放、运能亦将大幅提高,国内煤炭市场有效供应料有明显增加,而此时煤炭出口国因产能扩大,优质煤种供应力与供应量增加;不过相比之下,这些可供进口的煤炭具有价格和质量优势,我国煤炭进口增长出口下降的形势是否可以持续,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所以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研究我国煤炭进出口政策,以及分析预测世界煤炭贸易走势,总结煤炭进出口工作经验,研究能源国际化战略,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在介绍分析我国煤炭工业在世界煤炭工业的基础上,就此方面内容展开分析研究。 二、我国煤炭工业在世界煤炭工业中的地位(一)世界煤炭行业概况1、世界煤炭资源概况世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据英国石油公司(BP)统计,截至2009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为8260.01亿吨,按当前的煤炭消费水平计 就算,可采时间超过119年。从区域分布上来说,世界煤炭储量分布广泛但不均衡,主要赋存于欧洲、欧亚大陆、亚洲和美洲;欧洲和欧亚大陆的煤炭资源占据世界煤炭资源的近三分之一,其次是亚洲和美洲,各占31.4%和29.8%,中东和非洲的煤炭资源总和占4.0%,中南美洲煤炭资源量仅有1.2%(表2-1)。按国家分,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的煤炭资源占总量的60%以上,资源排名前十位的国家所有的煤炭资源量占到全世界总量的90%以上(表2-2)。据2003年数据参考,美国在2499.94亿吨的探明可采储量中烟煤和无烟煤占46.4%;次烟煤和褐煤占53.6%;俄罗斯煤种比较齐全,在1570.1亿吨的探明可采储量中,烟煤和无烟煤占31.3%,次烟煤和褐煤占68.7%;澳大利亚可采煤炭资源量820.9亿吨,主要是无烟煤和烟煤,占51.83%,次烟煤和褐煤占48.2%;印度可采储量823.96亿吨,其中次烟煤和褐煤可采储量仅为20亿吨。表2-1 2009年末世界煤炭探明储量分区域情况 单位:亿吨煤炭资源量所占比例R/P ratio欧洲和欧亚大陆2722.4633.0%236亚洲2592.5331.4%59北美洲2460.9729.8%235中东和非洲333.994.0%131中南美洲150.061.8%181储量数据来源:世界能源委员会图2-1表2-2 2009年末前十国煤炭探明储量单位:亿吨排名国名煤炭资源量所占比例储/产比1美国2383.0828.9%2452俄罗斯联邦1570.1019.0%*3中国1145.0013.9%384澳大利亚762.009.2%1865印度586.007.1%1056乌克兰338.734.1%4607哈萨克斯坦313.003.8%3088南非304.083.7%1229波兰75.020.9%5610巴西70.590.9%*其他国家712.48.5%-全球8260.01100%*储量数据来源:世界能源委员会* 超过500年图2-22、世界煤炭生产概况近年来,受世界高油价的影响,2002年以来世界煤炭产量和消费量持续增长,成为增长最快的能源(图2-3)。据英国石油公司(BP)统计,2009年世界煤炭总产量69.41亿吨,增长2.4%,增速放缓。其中,产量最高、增长最快的地区均为亚太地区,产量44.03亿吨,增长8.6%,欧洲和欧亚大陆、北美、非洲、中南美洲的产量分别为11.53亿吨、10.47亿吨、2.54亿吨和0.83亿吨,比2008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北美地区下降9.1%,南美地区下降7.1%,欧洲及前苏联地区下降6.9%,非洲地区下降0.7%。而中东地区增长0.3%,达160万吨(表2-3)。图2-3表2-3 世界煤炭产量单位:百万吨地区20082009比上一年变化2009年占比亚太4070.24402.88.6%63.4%欧洲和欧亚大陆1234.01152.7-6.9%16.6%北美1142.31047.2-9.1%15.1%中南美洲89.582.9-7.1%1.2%非洲256.0253.5-0.7%3.7%中东1.61.60.3%0.02%数据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0)全球煤炭产量中,以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为排名前五位的煤炭主产国,2009年产量分别占全球煤炭产量的43.9%、14.0%、8.0%、5.9%和4.3%(表2-4)。表2-4 2008-2009年世界煤炭产量(分国别)单位:亿吨排名国别20082009比上一年变化2009年占比1中国28.0330.509.2%43.94%2美国10.639.73-9.27%14.02%3印度5.165.588.42%8.03%4澳大利亚3.984.093.75%5.90%5俄罗斯3.292.98-8.07%4.30%6印度尼西亚2.292.5210.55%3.64%7南非2.532.50-0.74%3.60%8德国1.921.84-6.69%2.65%9波兰1.441.35-6.58%1.95%10哈萨克斯坦1.111.02-8.62%1.46%其他国家7.567.30-10.51%全球合计67.9469.412.43%-数据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0)图2-4图2-53、世界煤炭消费概况目前,煤炭仍然是世界最主要的三大能源之一,受国际油价高企影响,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煤炭消费量的增加,增速明显快于石油和天然气。据英国石油公司(BP)统计数据,2009年全球消费煤炭量达32.78亿吨油当量,同比增加不足0.05%。在耗煤大国中,中国、美国、印度、日本位列前四,消费煤炭分别占全球46.9%、15.2%、7.5%、3.3%和3.0%;其中,中国和印度是煤炭消费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图2-6表2-5 世界煤炭消费量(前十国)单位:百万吨油当量20082009同比占比1中国1406.11537.49.6%46.9%2美国564.1498.0-11.5%15.2%3印度230.9245.86.8%7.5%4日本128.7108.8-15.2%3.3%5南非102.899.4-3.0%3.0%6俄罗斯联邦100.482.9-17.2%2.5%7德国80.171.0-11.1%2.2%8南韩66.168.64.1%2.1%9波兰56.053.9-3.5%1.6%10澳大利亚51.450.8-0.9%1.6%其他国家500.0461.714.1%合计3286.43278.3<0.05%100%数据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0)图2-74、世界煤炭贸易概况(1)煤炭贸易量煤炭在全球分布广泛,因运输成本较高,各国煤炭生产一般用于自身消费,只有少数国家将相对少量的煤炭用于国际贸易。表2-6 2007-2009世界煤炭产量和出口量统计(分煤种)单位:千吨产量统计煤种2007年2008年2009年硬煤530597856533345842320褐煤953628964536913280炼焦煤787519793776793794无烟煤772396941673890出口统计硬煤925594943186943618褐煤115951692017569炼焦煤239534258644232330无烟煤489753357140828数据来源:以上数据来自IEACoal Information 2010,2009年数据为预计数。世界煤炭生产和贸易量应为硬煤定义:欧洲对烟煤、无烟煤的统称。指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不低于24MJ/kg,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不小于0.6%的煤。与褐煤加总之和。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统计,2008年,全球硬煤贸易量为9.38亿吨,较2007年增长1.3%。其中:海运煤炭贸易量为8.49亿吨, 较2006年增长2%。根据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2006年以来世界煤炭贸易量虽然逐年增加,但增速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表2-7 世界煤炭贸易量分年度统计 (单位:亿吨)年 度贸易量贸易同比19965.133.97%20016.547.41%20026.52-0.23%20037.2210.68%20047.443.02%20057.754.21%20068.5810.68%20079.065.59%20089.383.53%(来源:国际能源署IEA)(2)国际煤炭市场及价格因煤炭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比较广泛,且对运费承担能力低,全球煤炭贸易量相对于消费量来讲并不大,国际煤炭贸易一般发生在邻近的国家之间。国际煤炭市场自然形成了亚太煤炭市场(太平洋板块)和欧美煤炭市场(大西洋板块)两个市场。亚太地区是世界煤炭贸易量最大的地区,2007年及2008年亚太地区的硬煤贸易量分别是4.66亿吨和4.84亿吨,分别占全球硬煤贸易量的50.3%和51.6%。随着世界能源供应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这两个板块市场的划分已开始呈现交叉,特别是当局部地区出现煤炭紧张、地区间煤炭价格差异增大以及海运费降低时,这种市场界限更显得模糊。总的看来,国际市场煤炭供给逐步由单一走向分散化,各煤炭出口国竞争激烈,出口国家体系在近十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前十大煤炭出口国为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南非、哥伦比亚、美国、越南、加拿大和波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因为资源短缺,是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和地区。中国由于资源分布不均,随着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的增加及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国际价格相对有比较优势,煤炭进口不断增加,2009年以后成为煤炭净进口国,而且煤炭进口量非常大,全年进口达到1亿吨以上。西欧各国随着产量的萎缩,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煤炭进口区。5、世界煤炭工业发展变化和特点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国际煤炭工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和人口的增长,煤炭在能源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煤炭生产和利用技术,环境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煤炭贸易等等。2000年以来,世界煤炭业持续快速增长,由于供求变化、地缘政治、恐怖事件和极端气候等多方面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石油、天然气市场持续偏紧,能源价格逐年上涨。在此背景下,随着煤炭生产和洁净煤发电技术的进步和成熟,煤炭与石油、天然气之间的价格比较优势更加凸显,全球煤炭需求持续走高。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到2009年达到29.36%,比2008年提高0.32个百分点。未来一、二十年内,随着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储量的日益枯竭和价格的上涨、 “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快速崛起、非洲经济的日益复兴以及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好转,以及煤化工等煤炭产业链的延伸,煤炭在世界能源重的地位将越加重要。煤炭产量有望继续增长。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煤炭将维持其重要的地位。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煤炭的总需求量将达到86.87亿吨/年。综合来看,近年来世界煤炭工业发展有以下特点:(1)2008年四季度开始的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煤炭需求旺盛,增长稳定;危机爆发后,煤炭需求量增幅下降;随着经济的复苏,需求量又呈上升的趋势。(2)亚太地区始终是国际煤炭市场上最活跃的地区。2006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增长了4.5%,而亚太地区的煤炭消费增长高达7%。该地区的中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尼等国都是世界上的煤炭贸易大国,随着亚太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该地区煤炭需求持续升温,煤炭贸易格局发生这一些新的变化。导致亚太地区煤炭价格处于高位盘整态势,主要煤炭供应国不确定性因素增多。(3)从煤炭贸易国别结构看,中、印、韩煤炭进口增长加快,日本煤炭进口缓慢下降;欧美煤炭供应力量日渐向亚太地区转移。(4)从煤种结构看,动力煤贸易量稳定增长,炼焦煤贸易量呈缓慢下降趋势。(5)各国煤炭海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二)中国煤炭行业概况1、我国煤炭资源概况我国煤炭资源的绝对量较为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很低。据英国石油公司BP数据,我国煤炭资源储量有1145亿吨,在世界排第三位,占全球煤炭资源总量的13.9%,由于多年来的过量开采,储产比只有38年,在前10国中年限最短。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根据国土资源部储量有关资料显示, 2009年全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3096.8亿吨,储量1636.9亿吨。但从地理分布来看,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平衡,而且产需呈逆向分布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而煤炭消费重心在东部和南部,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北煤南运、西煤东送”的煤炭运输格局,煤炭运输成为影响煤炭供需的关键因素。从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看,其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我国炼焦煤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要炼焦煤种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焦煤很少。在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在辽宁,炼焦煤大多在黑龙江;西南地区,钢铁工业在四川,而炼焦煤主要集中在贵州。另外,我国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也有露天煤矿开采。2、我国煤炭生产概况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我国自然资源富煤、贫油、少气,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煤炭产量为29.73亿吨,增长9.2%。“十一五”以来,我国产量占到世界产量三分之一上,近两年比重更是趋近45%,我国产量的走势基本主导了世界煤炭的产量走势(据英国石油公司(BP)数据)。2004年来,我国产量增长率开始下降,2007年增速降到最低,2008年增长率有所上升,到2009增幅减缓。图2-8但我国煤炭生产增速明显快于世界煤炭生产。而且,近两年有扩大的趋势。(如图)图2-9数据来源:英国石油公司(BP)3、我国煤炭消费概况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煤炭消费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全国煤炭消费量为21.6亿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4%,同比增长5.4%(图2-10)。我国是煤炭资源相对较丰富的国家,石油、天然气等其他一次能源储量相对较少,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煤炭资源是最主要的消耗能源,很长时间以来其在国内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都保持在70%左右,近些年略有下降(图2-11)。据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图2-10图2-114、我国煤炭贸易概况在我国,煤炭是国内能源消费结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2009年我国消费的能源中有70.4%来自于煤炭,煤炭行业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行业。一直以来,我国煤炭贸易是以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市场为辅。以2009年为例,进口量占产量的4.24%;出口量仅占产量的0.76%。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是我国耗煤四大行业,2009年电力行业的煤炭消费量约15.6亿吨(占52.0%);钢铁行业消耗煤炭5.02亿吨(占16.73%);建材行业消耗煤炭4.45亿吨(占14.83%);化工行业消耗煤炭1.40亿吨(占4.67%)。以上四大行业占煤炭总消费量的88.23%,电力和钢铁两个行业是煤炭最大的消费者。目前在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处于供应链上企业间相互融合的阶段,一方面煤炭生产企业与耗煤企业(电力和钢铁)正在组建煤电联合体和煤钢联合体;另一方面,煤炭生产企业和煤炭经销企业也出于各自的需要,开始了相互融合的过程。例如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将参股相关铁路项目;神华集团已初步形成矿、路、港、航一体化,产、运、销一条龙的经营格局。6、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变化和特点同样形势下,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呈现自身的特点。“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呈现出“三大”、“三高”的特点,即:通过采取“大基地、大集团、大整合”的发展方式,形成了“高投资、高开发、高增长”的新局面,煤炭产能集结度得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盈利能力得到增强。不过,这种以规模大、速度快、消耗高为基本特征的增长方式,也使我国煤炭工业开发布局、生产方式、经济结构、供求关系、管理模式、生态环境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的1163亿元,增加至2009年的3021.4亿元;生产规模达到32亿吨以上,净增生产规模10亿吨以上;原煤产量由2005年的23.5亿吨增至2009年的29.73亿吨,净增6.23亿吨,提高26.51%。我国煤炭工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化。“十一五”期间,煤炭工业发展仍然未能解决粗放开发、简易加工、高消耗、高污染等问题,由于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资源与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生态环境也表现出相同的特征,随着煤炭产能日益向西部集中,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三)我国煤炭工业在世界煤炭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1年后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占全球煤炭产量及消费量的比例不断增加,2009年分别达到43.9%和46.9%,毫无疑问全球最大的煤炭市场就在我国,中国煤炭产需规模在世界煤炭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影响力还在不断增强。图2-12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市场主体投资煤炭产业的积极性始终比较高,相对于国内煤炭需求,煤矿生产能力总体充足。但因国内铁路运输发展相对缓慢,铁路运输成为煤炭生产供应的瓶颈,以致国内市场长期存在内陆煤炭主产地产能充足甚或过剩、东南沿海地区煤炭供应缺乏根本保障甚至供应紧张的矛盾现象。针对运力不足状况,东南沿海地区需要适量进口煤炭。我国煤炭产需规模巨大,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国内煤炭产需状况及供求形势,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煤炭供求形势,是决定中国煤炭进出口的基本因素和主导力量。亚太煤炭市场的煤炭贸易对中国国内市场而言只是个机会市场,对国内煤炭供需形势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仅对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煤炭市场有一定影响;相反,中国国内煤炭市场对亚太煤炭市场的影响程度较大。从煤炭的国际贸易方面看,随着我国煤炭出口退税政策逐步取消,以及增加出口关税政策的实施,原来出口的煤炭开始转向内销,国外煤炭大量涌进,我国煤炭市场进出口形势发生逆转,出口连续三年以千万吨的速度减少,而进口却连续三年以千万吨的速度递增。2009年我国的煤炭进出口贸易量达到1.48亿吨,占全世界煤炭总贸易量约9.17%。尤其“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及煤炭消费增长速度皆居世界榜首,成为拉动世界煤炭产需增长的决定性力量。三、我国煤炭进出口总体概况及特点(一)我国煤炭进出口总体概况长期以来,我国是世界煤炭出口大国,2003年出口量最高达9400多万吨,居世界第二。鉴于国家限制资源性产品政策的出台,2004年以来,我国煤炭出口量逐年减少,而进口量则几乎逐年上升(2008年例外),2009年我国彻底由净出口国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并延续至今,2010年我国煤炭累计出口1903.04万吨,同比下降15.0%;累计进口16483.31万吨,同比增长31.0%,净进口1.5亿吨,约占2009年煤炭总产量的5.0%(2009年煤炭产量30.5亿吨),2010年进出口总量1.84亿吨,同比增加24.0%,煤炭国际贸易量大幅增长(表3-1)。表3-1 我国煤炭进出口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年份出口进口净出口进出口总量出口增长率进口增长率1981694.00 194.00 500.00 888.00 9.81%-2.51%1986981.00 247.10 733.90 1228.10 26.25%7.11%19912000.10 136.80 1863.30 2136.90 15.68%-31.70%19963648.41 321.66 3326.75 3970.07 27.49%96.72%20019012.90 266.00 8746.90 9278.90 63.68%22.07%20028389.60 1125.80 7263.80 9515.40 -6.92%323.23%20039402.90 1109.80 8293.10 10512.70 12.08%-1.42%20048665.30 1837.70 6827.60 10503.00 -7.84%65.59%20057167.52 2617.08 4550.44 9784.60 -17.28%42.41%20066329.73 3824.76 2504.97 10154.49 -11.69%46.15%20075316.70 5101.60 215.10 10418.30 -16.00%33.38%20084543.41 4040.49 502.93 8583.90 -14.54%-20.80%20092239.57 12583.44 -10343.87 14823.01 -50.71%211.43%20101903.04 16483.31 -14580.27 18386.35 -15.03%30.99%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图3-1图3-2图3-3尽管我国进出口煤炭贸易量大幅增长,其占国内消费量的比例很小,而且,该比例不断下降,“十一五”期间,出口量最高仅占国内煤炭产量的2.5%(2006年),进口量最高占国内煤炭产量的4.2%(2009年),可见,煤炭进出口只是国内煤炭市场的调剂因素,不是国内煤炭产业发展的市场基础。图3-4(二)我国煤炭贸易政策及体制中国煤炭进出口体制仍处于商务部的直接管理之下,不是随意一家公司可以进行。从事煤炭进口必须获得商务部认可的“进出口经营权”;而从事煤炭出口,则不仅需要获得商务部认可的“进出口经营权”,还要有“煤炭出口经营权”。目前获得商务部认可,可以经营煤炭出口的公司只有4家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神华集团公司以及五矿集团公司。也就是说,中国煤炭进口已呈现“有限的开放”,而中国的煤炭出口仍处于“半垄断”的状态。我国当前正处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在该阶段,我国能源发展要以此为战略思想统领能源工作,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立足国内、多元发展、国际合作的能源战略思想。在此基础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控制出口,鼓励进口”的政策措施,规定自2006年9月15日起,取消动力煤、无烟煤出口退税;自2006年11月1日起,动力煤、无烟煤进口关税率由3%降低为1%,焦炭进口关税税率由5%降为0。同时对炼焦煤、焦炭征收5%出口关税。2008年,因为国内煤炭供应偏紧,而国际市场价格偏高,为了抑制出口,增加对国内市场的煤炭供应,国家上调了焦炭和炼焦煤出口税率,并首次征收其他烟煤出口税。表3-2 我国入世以来煤炭相关贸易税收政策调整一览(1)自2006年9月15日起,取消动力煤、无烟煤出口退税;(2)自2006年11月1日起,动力煤、无烟煤进口关税率由3%降低为1%,焦炭进口关税税率由5%降为0。同时对炼焦煤、焦炭征收5%出口关税;(3)自2007年6月1日起,动力煤、无烟煤的进口关税率由1%降低为0。焦炭出口关税税率由5%提高到15%。(4)自2008年8月20日起,对焦炭的出口暂定税率由25%提高至40%;炼焦煤出口暂定税率由5%提高至10%;其他烟煤等征收出口暂定关税,暂定税率为10%。(5)2009年-2010年关税方案:将无烟煤、炼焦烟煤、其他烟煤、褐煤、泥煤出口暂定关税为10%;煤制焦炭及半焦炭出口暂定关税为40%。将无烟煤、炼焦煤、其他烟煤进口暂定税率定为0。表3-3 我国现行煤焦进出口税率一览现行税率备注出口退税02006年9月14日正式取消出口税炼焦煤10%2008年8月20日开始执行无烟煤10%2008年8月20日开始执行动力煤10%2008年8月20日开始执行焦炭40%2008年8月20日开始执行进口税炼焦煤3%暂定税率为0无烟煤3%暂定税率为0动力煤3%暂定税率为0焦炭5%暂定税率为0(三)近年来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主要特点“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平稳和快速发展带动了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对煤炭能源来说,亦是如此,由于国内需求旺盛,政策支持多进少出,我国煤炭出口量逐年下降,煤炭进口量则快速增加。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出口量由2006年的6329.73万吨,逐步回落至2009年的2239.57万吨;进口量则由当时的3824.76万吨,快速上升至2009年的12583.44万吨。在需求下滑带来的宽松的国际煤炭供求环境下,国际煤价的大幅回落和国内煤价高位维稳导致国内外煤价价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存在,因此,2010年我国煤炭进出口更加活跃,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煤炭需求的增加,煤炭进出口继续延续了近年来的一贯走势。四、我国煤炭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煤炭出口的市场长期以来形成“近海市场为主、远洋市场为辅”的市场战略方针。(一)我国煤炭出口分国别分析我国煤炭出口流向主要是销往韩国、日本、台湾、香港、菲律宾和印度等地。其中向日本和韩国出口量占绝大多数。日本是中国煤炭出口的最主要市场目前,日本基本不生产煤炭,每年要从国外进口1.8亿吨煤炭,是世界煤炭进口最多的国家。日本为了确保煤炭来源的稳定,往往会以高价来保证进口煤炭的品质稳定与交货稳定。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地理位置的优越,为中日煤炭贸易带来极大的方便与经济利益。韩国是仅次于日本市场的煤炭进口大国,每年进口数量接近0.8亿吨。韩国煤炭市场价格虽然低于日本市场(极个别年份也有略高的时候),但是海运距离比日本更短,中国煤炭同样具有竞争力。中国台湾省也是一个进口煤炭数量很大的市场,年进口量超过0.6亿吨。这个市场对中国大陆的煤炭贸易来说,既不像国内贸易,又不完全是国际贸易,是一个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都要考虑的特殊贸易。目前在中国有煤炭出口权的4家公司中,仅有中煤集团公司与神华集团公司是政府批准可以从事对台湾出口煤炭工作的公司,其它2家无权染指。至于向其它地区出口煤炭印度、东南亚、香港特别行政区、欧洲、美洲数量较少,而且也不稳定。近几年,我国向这些国家和地区出口的煤炭数量在逐年下降。图4-1表4-1 近几年煤炭出口主要国家出口量所占比例国别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韩国28.3%30.3%36.2%36.4%44.1%38.0%日本41.2%32.6%29.3%29.4%28.6%34.0%台湾16.8%21.0%23.9%23.3%22.0%23.3%香港-1.4%1.5%1.1%1.5%2.1%其他国家13.7%14.9%9.2%9.8%3.8%2.6%(二)我国煤炭出口分煤种分析中国出口煤炭的品种是“以动力煤为主,炼焦煤、无烟煤为辅”。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国内对炼焦煤,特别是其中的强粘结煤(主焦煤、肥煤)以及无烟煤需求较大,资源量较少,国内综合价格高于出口价格的缘故。近些年来,出口煤炭中动力煤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无烟煤所占比重明显上升,至2010年,动力煤所占比例降为71.3%;无烟煤和炼焦煤所占比例分别为22.4%和6.0%。表4-2 我国出口煤炭各煤种所占比重表年 度出口量(万吨)出口量所占比例合计无烟煤炼焦煤动力煤无烟煤炼焦煤动力煤2004年8670.81 638.37 575.65 7415.26 7.4%6.6%85.5%2005年7172.35 564.53 526.08 6076.96 7.9%7.3%84.7%2006年6329.74 517.54 436.88 5369.06 8.2%6.9%84.8%2007年5316.65 525.49 254.30 4529.44 9.9%4.8%85.2%2008年4543.41 607.42 345.65 3575.67 13.4%7.6%78.7%2009年2239.57 323.51 63.61 1847.72 14.5%2.8%82.5%2010年1903.04 425.54 113.86 1356.26 22.4%6.0%71.3%据海关统计数据,2005年以来,由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对动力煤需求旺盛,国内动力煤价格较为坚挺,企业出口动力煤积极性不高,加上国家政策对煤炭出口的限制,导致动力煤的出口量逐年下滑。无烟煤与炼焦煤与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有关,本身因国内供应数量有限而价格较高,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韩国等我国主要出口煤炭进口国能源消耗量减少,三大煤种出口量都大幅下滑,2010年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好,国际煤价反弹, 1-12月无烟煤和炼焦煤累计出口量分别增长了31.5%与79.0%(表4-3)。表4-3煤炭分煤种出口量变化表年 度出口量(万吨)同比合计无烟煤炼焦煤动力煤合计无烟煤炼焦煤动力煤2005年7172.35564.53526.086076.96-17.3%-11.6%-8.6%-18.0%2006年6329.74517.54436.885369.06-11.7%-8.3%-17.0%-11.6%2007年5316.65525.49254.34529.44-16.0%1.5%-41.8%-15.6%2008年4543.41607.42345.653575.67-14.5%15.6%35.9%-21.1%2009年2239.57323.5163.611847.72-50.7%-46.7%-81.6%-48.3%2010年1903.04 425.54 113.86 1356.26 -15.0% 31.5% 79.0% -26.6%(三)我国四大集团煤炭出口现状中国煤炭进出口体制仍处于商务部的直接管理之下,从事煤炭出口,不仅要获得商务部认可的“进出口经营权”,还要获得“煤炭出口经营权”。目前获得商务部认可、可以经营煤炭出口的公司只有4家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简称中煤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简称山煤集团公司)、神华集团公司以及五矿集团公司。也就是说,中国的煤炭出口仍处于“半垄断”的状态。(四)近年来我国煤炭出口价格分析我国出口煤炭中,炼焦煤价格最高,其次为无烟煤与动力煤。煤炭的出口价格与国际价格走势大致相同,2006年-2008年煤炭出口综合价格上涨,2009年下跌,2010年有反弹。表4-4 2006年-2010年我国煤炭出口价格单位:美元/吨合计无烟煤炼焦煤动力煤2006年58.1977.05107.0052.262007年61.9873.74101.7158.252008年115.34162.48243.0594.422009年106.06125.74154.37100.482010年118.35157.95196.9098.52图4-2受国家环境治理、温室气体减排等因素影响,随着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以及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我国煤炭开发使用成本将进一步被推高,这将对煤炭价格的走强形成持续的刚性支撑。考虑到国际市场石油、天然气等相关能源价格高企,预计未来几年国际煤炭价格会依然维持高位运行的态势,可以预见,我国煤炭出口价格将与国际市场接轨,主要为长期协议合同,供应周边长期固定用户。(五)我国煤炭出口发展趋势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实体经济遭受重大影响,煤炭需求快速下滑,由于以山西为代表的几个传统产煤大省相继加大了煤炭资源整合力度,调控和降低原煤产量增速,我国煤炭市场得以稳定,价格未出现明显下滑。2009年-2010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受需求拉动,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煤炭进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