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全国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域发展规划().doc

    • 资源ID:3852226       资源大小:49.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国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域发展规划().doc

    百度文库专用全国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域发展规划(2008-2015年)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和水产品贸易大国,养殖水产品产量占全世界的70%,水产品出口额连续6年居世界首位,连续8年居我国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水产品出口贸易,有利于拓展我国渔业发展空间,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渔(农)民增收;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水产养殖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快我国渔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我国渔业整体竞争力。因此,继续以出口养殖水产品为主要对象,完善区域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在认真总结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下称一期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和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等相关规划,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 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实施5年来,我国优势出口水产品产业带建设进展顺利,产业规模跃居世界前列,基本实现了从“分散、个体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向“相对集中、规模化、产业化开发为主”的整合阶段的跨越。以黄渤海、东南沿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长江中下游河蟹优势养殖区为主体的出口主导型优势水产品生产“两带一区”的格局基本形成。(一)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06年,黄渤海、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等优势区域内鳗鲡、对虾、河蟹、罗非鱼、海水贝类、大黄鱼六大优势水产品养殖总产量达682万吨,占全国同类产品的49%。优势水产品养殖聚集度明显提高,其中大黄鱼、罗非鱼和鳗鲡的集中度已超过80%。养殖优势区域布局带动了养殖产品加工、贸易的发展,实现了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发展目标。(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优势区域内养殖水产品产量达2781.6万吨,养捕比例由2002年的60:40提高到64:36。水产加工业尤其是深加工得到快速发展,较2002年增长9%。以水产品加工、渔用饲料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水产品流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二、三产业产值占渔业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为50%,比2002年增长了10%,成为促进产业升级和渔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三)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出口养殖水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各级、各类渔业行业协会应运而生。目前,鳗鲡、罗非鱼、贝类和河蟹都已成立了国家级、省级的单品种行业协会。优势区域内的各级行业协会,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扩大行业服务领域,较好地发挥了行业指导、服务、自律、协调和监督等作用,促进了产品竞争优势的发挥。 (四)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养殖水产品的比较优势和规模效益逐渐显现,竞争力大幅提高。随着国际市场拓展,我国水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由2002年的112个增加到2006年的143个,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也正在开拓之中,水产品国际市场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二、市场分析(一)总体分析1、市场前景国际市场需求仍保持继续增长势头。据FAO预测,未来二三十年全球水产品消费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日益扩大的新增市场份额主要靠进口水产品来弥补,这为我国水产品出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增的市场份额主要靠养殖产品提供。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原因,世界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仍将继续。海洋制度变革促使各国进一步加强渔业资源保护,控制捕捞强度。因此,国际水产品新增的市场需求主要靠养殖产品供给。我国养殖水产品出口仍有较大潜力。目前,世界水产品总产量中约有40%的产品进入了国际贸易,而我国水产品外贸依存度仅为15%。水产品出口贸易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2、竞争优势结构优势。自“控制捕捞、主攻养殖”的渔业发展方针实施20多年来,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已走在世界前列。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渔业大国。2006年,优势区域内水产品养殖产量比重提高到64%。优化的产业格局使我国渔业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规模优势。我国渔业在产业规模上具有显著优势。2006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52万公顷,养殖水产品产量达到3118万吨。全国水产品加工企业9549个,年加工能力达1799万吨。实际加工产量达1332万吨,实现产值1543亿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加工基地。品种优势。我国水产养殖种类繁多,经过市场竞争和选择,主导养殖品种已经形成。既保证了我国水产品出口市场具有一定广度,又能为有针对性的出口市场提供特定产品,满足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技术优势。我国水产养殖快速发展已近30年,在水产良种选育和扩繁、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科研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将会进一步推动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促进养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劳动力优势。我国渔业劳动力资源丰富,2006年仅从事水产养殖专业劳动力已达450万人,从事水产品加工、流通等渔业二、三产业专业劳动力达80万人。3、制约因素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水产养殖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家,但继续推进养殖、加工和水产品国际贸易的稳步发展,面临以下突出问题:出口企业自主创新、主动开拓市场应对竞争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数量增长和价格优势实现竞争力的提升。虽然获得了巨大利益,但为此付出了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代价。总体上看,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重较低,缺乏自主品牌。我国加工出口企业在市场调研、把握和运用WTO规则应对贸易纠纷的能力有待提高,市场营销手段需进一步加强。三、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积极发展现代农(渔)业,繁荣农(渔)村经济”的战略部署和“优势集中”的发展理念,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根本目标,在原“两带一区”基本格局基础上,通过巩固和完善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布局,推进优势区域内优势品种生产的优质化、组织化和产业化,逐步构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产业集群日益壮大、竞争力显著增强的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和现代渔业产业体系。通过优势区域的示范和带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渔业健康发展,加快全国现代渔业建设进程。(二)发展目标通过优势产业带建设,促进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域内水产原良种体系逐步完善、运转高效;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基本建成,重大水生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明显提升。 四、区域布局(一)品种选择与区域布局原则1、优势品种的确定通过五年来的发展,鳗鲡、对虾、贝类、罗非鱼、大黄鱼和河蟹等6个一期规划品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优势地位更加巩固。斑点叉尾鮰和海藻是近年来新涌现的发展势头良好的品种,在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拓展优势区域布局、提升出口竞争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此,按照继承与发展的原则,新一轮规划确定的品种为鳗鲡、对虾、贝类、罗非鱼、大黄鱼、河蟹、斑点叉尾鮰和海藻。2、布局原则突出优势。既要考虑品种优势,又要考虑区位优势,将优势水产品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布局。重视基础。要充分考虑现有条件,选择苗种繁育、养殖、加工、出口及技术推广等配套服务体系都相对较好的地区,把优势做大做强。着眼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判断产业发展前景,适当考虑具备基本条件、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区。(二)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根据总体发展思路和区域布局原则,结合我国水产养殖品种和区域布局现状,本规划将原长江中下游河蟹优势养殖区向上游拓展为长江流域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确定在今后8年内重点建设和完善黄渤海、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三个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区),共涉及我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285个县(市、区)。1、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由对虾、贝类、河蟹、海藻4个优势区组成,涉及山东、辽宁、河北、天津4省(市),包括62个县(市、区)。主攻方向:养殖品种以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和日本对虾为主。一是加快对虾良种体系建设,加强种苗管理,提高苗种质量,二是提高中国对虾良种繁育水平与推广力度;三是开发推广养殖病害诊断防治技术与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目标:区域内将进一步规范对虾养殖生产、建立可追溯体系,扩大优质对虾的养殖面积。到2015年,区域内将进一步规范对虾养殖生产、建立可追溯体系,扩大优质对虾的养殖面积。(2)贝类优势区主攻方向:养殖品种以牡蛎、扇贝、蛤和贻贝为主。一是完善优良种培育和规模化高效苗种繁育技术体系;二是研究完善贝类养殖容量评估技术与生态复合养殖技术;三是建立我国养殖贝类环境监测、病害预警技术体系,研发高效贝类净化设施;四是加强贝类深加工利用技术的研究。发展目标:预计到2015年,区域内良种覆盖率达到40%,产量达626.4万吨,年增长率4%。(3)河蟹优势区主攻方向:养殖品种以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为主。开展河蟹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对河蟹种质进行提纯复壮,完善河蟹育苗、蟹种强化培育、病害防治和健康养殖等系列配套技术,全面提高养殖河蟹品质和效益。发展目标:预计到2015年,区域内河蟹养殖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优质河蟹的比例提高到40%以上。(4)海藻优势区 主攻方向:养殖品种以海带、裙带菜为主。一是发展高新育种技术,建立一整套完整有效的保种、良种培育和应用技术体系,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养殖和加工生产,强化加工产品的卫生条件管理和加工过程质量控制,完善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三是积极开发新产品,加强销售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国际国内市场。发展目标:区域内海藻良种保障体系基本完善,良种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预计到2015年海带养殖面积3.4万公顷,产量70万吨,年平均增长3%和5%。裙带菜养殖面积达到1万公顷,鲜菜总产量达到50万吨,年均增长3%和5%。2、东南沿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东南沿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由鳗鲡、对虾、贝类、大黄鱼、罗非鱼、海藻六个优势区组成,涉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5省(区),包括121个县(市、区)。(1)鳗鲡优势区主攻方向:养殖品种,广东、福建南部以日本鳗鲡为主,福建北部以欧洲鳗鲡为主。一是解决鳗鱼养殖病害防治和药残控制技术,开发鳗鱼开口饲料,优化鳗鱼饲料配方和鳗鱼配合饲料加工工艺;二是加快制订鳗鱼健康高效养殖规范和各项技术标准;三是建立可追溯的鳗鱼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现鳗鲡质量安全上市的目标;四是加快开发新的鳗苗资源和养殖技术。发展目标:优势区域内鳗鲡养殖生产全程监控体系完善,养殖和加工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2)对虾优势区主攻方向:养殖品种以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为主。一是开展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的良种选育,特别是无特定病原(SPF)南美白对虾和抗病毒(SPR)南美白对虾亲本的选育工作;二是加强对虾病害检测防治体系和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推行无公害对虾养殖规范,确保对虾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加快加工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提高对虾产品精深加工比重。(3)贝类优势区 主攻方向:养殖品种以牡蛎、贻贝、蛤、珍珠贝、螺等为主。一是完善良种培育和规模化高效苗种繁育技术体系;二是研究完善贝类养殖容量评估技术与生态复合养殖技术;三是建立我国养殖贝类环境监测、病害预警技术体系,研发高效贝类净化设施;四是加强贝类深加工利用技术的研究。发展目标:预计到2015年区域内良种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产量达560万吨,年均增长4%。(4)大黄鱼优势区主攻方向:一是进行大黄鱼提纯复壮与原种选育技术开发,完善大黄鱼原、良种繁育体系;二是缩小传统的内湾小网箱养殖规模并进行改造,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内湾大围网养殖模式;三是加强养殖、加工、运输全过程的环境监测、投入品监控、病害防治和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建设;四是建立与完善各级大黄鱼行业协会;五是加快研制大黄鱼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发展目标:预计到2015年,区域内良种覆盖率达到60%,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使用率达到50%,培育大黄鱼著名品牌12个。大黄鱼养殖产量达到10万吨,产值30亿元。 (5)罗非鱼优势区主攻方向:一是加强良种体系建设与管理,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发展集约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加快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出口养殖基地的认证和管理;四是尽快建立行业协会。发展目标:预计到2015年,区域内良种覆盖率达到90%,加工率达到45%。(6)海藻优势区 主攻方向:养殖品种以海带、紫菜为主。一是发展海带育种新技术,建立一整套完整有效的海带保种、良种培育和应用技术体系,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针对海带和坛紫菜的特点进行开发利用,扩大加工产品的种类,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发展目标:预计到2015年,海带养殖面积可达1.9万公顷,产量60万吨,年均增长3%和5%。3、长江流域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长江流域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由河蟹、斑点叉尾鮰、鳗鲡、海藻四个优势区组成,涉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7省(市),包括102个县(市、区)。(1)河蟹优势区 主攻方向:养殖品种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为主。以国家级长江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为源头,完善从育苗、养殖到加工、出口的产业链条,研发推广河蟹工厂化育苗、土池育苗、蟹种强化培育、池塘生态养殖、湖泊网围生态养殖、病害防治、健康养殖等系列配套技术,全面提高养殖河蟹品质和效益。发展目标:预计到2015年,区域内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优质河蟹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2)斑点叉尾鮰优势区 主攻方向:一是加强斑点叉尾鮰遗传育种研究,在优势区域内组织开展联合育种,改变斑点叉尾鮰种质衰退的现状;二是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减少养殖病害;三是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控制药物残留;四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发展目标:良种覆盖率显著提高,健康养殖技术基本普及,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保障体系健全,加工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到2015年,总产量达到30万吨。(3)鳗鲡优势区主攻方向:一是推进鳗鲡标准化养殖基地和示范区的建设,加快养殖、加工的标准和规范制订,进一步提高鳗鱼产品质量;二是加快培育行业协会和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目标:预计到2015年,区域内鳗鱼养殖企业达200家,烤鳗生产线12条,年生产烤鳗1.5万吨。(4)海藻优势区主攻方向:养殖品种以紫菜为主。一是建立条斑紫菜良种供应及更新的技术体系,加快推进条斑紫菜良种产业化进程;二是推广建设紫菜冷藏网专用冷库,全面普及冷藏网生产,提高紫菜养殖抗病抗灾能力;三是研究推行支柱式、浮动筏式及辐射沙洲的养殖技术,提高优质紫菜产量;四是进一步加强紫菜标准化生产推行力度,强化加工产品的卫生条件管理,提高加工过程质量控制。发展目标:预计到2015年,区域内紫菜养殖面积达到3万公顷,产量2万吨,原藻和紫菜食品加工机组1000台套,紫菜加工品1.5万吨。五、主要任务(一)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高效、生态、健康、安全的水产养殖模式。应用国内外先进的遗传育种技术,加大养殖品种遗传改良力度,建立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质资源,培育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良种。加强疫病防控,加快开展各类疾病的传播途径、发病及致病机理的研究,建立健全水生动物疫情和养殖病害预警预报体系和机制。加快研发能部分替代鱼粉的安全高效的饲料蛋白,提高配合饲料使用的普及率。继续贯彻实施“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充分发挥优势品种健康养殖示范场(区)、无公害养殖基地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水产养殖业。(二)抓好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提高产品竞争优势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源头治理、生产自律、市场准入、科技创新和保障体系等方面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建设;尽快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机制,引导和督促企业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妥善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药物残留控制计划,加大对禁用药物的监察力度;加强执法监管,继续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行动。通过实施质量安全战略和品牌战略,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政府形象,打造“中国制造”信誉,提高产品竞争优势。(三)加快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借鉴国内外行业协会建设的经验,加快组织建设相关的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充分调动和发挥行业自我协调、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作用,规范养殖和经营行为,着力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维护正常出口秩序和企业自身利益。创建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有国际影响力的水产品出口加工园区,加强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能力建设,加快渔业产业化进程。(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强化养殖监督管理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普及先进发展理念和养殖技术。加强培训渔(农)民、企业员工,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对养殖关键工种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加快养殖和加工行业标准及相关操作技术规程的制定,推进水产品养殖和加工的标准化生产。强化养殖全过程的监督管理,重点针对养殖证、苗种生产许可证及投入品使用等环节开展执法行动,切实保障养殖水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证苗种质量,规范养殖用药,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六、建设重点(一)良种生产保障工程应用国际先进的现代育种技术,重点加强优势品种遗传育种中心及配套良种场、繁育场的建设,逐步构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育种种群,摆脱部分种质依赖国外进口、部分种质依赖野生种质的被动局面。(二)水生动物防疫工程以基层水生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主要水生动物疫病参考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省级和重点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疫病监测网络系统建设为补充,逐步构建预防监测能力强、范围广、反应快的水生动物防疫体系。(三)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以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加强国家级、省部级质检中心建设为重点,适当兼顾重点品种、重点地区市级质检机构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国家级质检中心为龙头、省部级质检中心为主体、市级质检中心为基础和批发市场产品自检质检中心为补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工程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要求,在形成水产养殖规模化的地区,以养殖池塘改造为主,配备实施健康养殖所需的进排水处理和日常管理等技术设备,推动高效、生态水产健康养殖方式的普及推广,改善现有养殖基础设施和设备,提高养殖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减少水产养殖自身污染。七、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规划指导作用规划出台实施后,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采取措施,突出规划的指导作用,坚持优势品种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发展思路,以规划的品种和布局为重点,引导各项扶持政策、资金和项目向优势品种、优势区域倾斜,保证规划建设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应加强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各项扶持“三农”政策措施的衔接,争取形成合力。(二)加强政策扶持,营造有利发展环境研究探索水产良种推广补贴政策。借鉴农业良种补贴有益经验,选择对虾、河蟹、罗非鱼等主要优势品种,加快建立并实施水产良种推广补贴政策。实施标准池塘和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设施改造专项扶持政策。支持健康养殖示范场进行生产条件改善,引导和推动全国标准塘改造和循环水配套设施装备工程全面开展。推进实施水产养殖业保险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对受灾严重地区的养殖灾害政策保险补贴政策,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渔民参与、财政补贴、协会运作”的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尽快出台对渔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政策。对以渔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的经济实体的生产经营实行减、免税等扶持政策,加快培育、壮大各类渔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 (三)完善配套法规,健全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根据物权法规定的物权取得、登记、行使和保护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法律原则,修改或增加有关从事养殖权利取得、登记、期限和保护等方面的条款,切实保护渔业生产者水域滩涂使用权。继续推进和完善养殖证制度。进一步明确养殖证登记管理办法,明确发放范围、发放程序和有效期限,对养殖证的流转和水域滩涂占用补偿做出明确规定。完善水产苗种管理制度。完善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进一步规范苗种生产管理;严格水产苗种进出口的审批制度,加强苗种生产和引进管理;建立水产苗种的检验、检疫和质量监督制度,保障苗种质量。建立健全水生动物防疫管理制度。根据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和兽药管理条例,建立渔业官方兽医制度,完善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控,逐步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建立渔用兽药处方制度和渔业执业兽医制度,渔用处方药须经渔业执业兽医开具诊疗处方后方可购买和使用,从制度上规范养殖用药。通过水生动物防疫管理制度的完善,从根本上保障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四)加强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创新优势养殖品种育种技术,突破新品种育种的新材料;加强重大水生动物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研发新型渔药及水产饲料;创新生态养殖和集约化水产养殖模式,突破深水网箱、工厂化循环水和池塘集约化养殖装备研制;加快水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突破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和检测技术。加强新型渔民科技培训。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开展渔业科技教育培训,建立由政府组织、渔业部门主导、农(渔)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渔民教育培训网络系统,不断提高渔民科技素质和水平。同时,要继续加大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力度,提高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帮助渔民解决最实际的科技难题。史上最快最全的网络文档批量下载、上传、处理,尽在: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域发展规划().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