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原文全文阅读.doc
-
资源ID:3851923
资源大小:40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原文全文阅读.doc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原文全文阅读篇一 :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原文全文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全文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边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冈上哭。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儿啊。他穿着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屋子里的家具什物也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我就使劲往外拉,见她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就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得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遛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的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啊?”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篇二 : 魏巍我的老师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魏巍是当代诗人、散文家,他所创作的多篇作品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一定地位,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是他一生中的主要成就。 魏巍我的老师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教育,是人才的摇篮。因此,振兴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1956年9月底,应教师徒报之约,魏巍写了这篇我的老师。1959年,此文收入作者的散文集春天漫笔,后又收入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原文近四千字。作者在原文中,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回忆了他小学的三位教师:凶狠无情的柴老师、温柔和蔼的蔡老师和严厉粗暴的宋老师,抒写了自己对蔡老师的挚爱,对柴老师、宋老师的畏惧。对比之中,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对于教师这种崇高的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正如魏巍所说:“假如没有这样的心,那么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也就成了空的。那些改进方法,对党负责,编制教案,如此等等也就成为形式!”课文节选了以蔡老师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那一部分。写作此文时,魏巍已经和蔡老师分别20多年了,但是,蔡老师温柔美丽的形象、崇高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和那颗慈母般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作者的心灵,作者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老师作者说他在动笔之前,确实又回到了他的童年,或者说沉入到他的童年,对那时的儿童世界作了一番遨游。那段生活已成为他“永远珍藏在记忆中”的“珍宝”。尤其是写蔡老师,又重新激动着他的感情。可以说那篇文章写的是真情实感,作者要写出他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他说:“在我想起他们的时候,也不免回想起我自己当时1个孩子的一些甘苦。而这些甘苦,却未必是他们能够知道的。因为这些是存留在距成人很近又很遥远的另外1个世界。”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 我的老师共记叙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写得概括,后两件事写得具体。前面写蔡老师的五件事,从面上概括体现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中心,这五件事是依据作者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排列的,感情的分量一件比一件重,对“我”的影响一件比一件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把文章推向高潮。后面写孩子爱老师的两件事,披露了孩子内心里对老师的深情,也烘托和反衬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爱。第六件事详写,对孩子来说,不知爸爸死活,又遭同学奚落,这是难以承受的打击。老师的支持、鼓励,使“我”感受到温暖,对老师的感情也上升到新的高度:“在1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而详写第七件事“梦中寻师”,使孩子对老师的爱达到更高的境界。这七件小事,从课内写到课外,从校内写到校外,从平时写到假期,从学习写到生活,师生感情步步加深,所选事例丰富多彩,而内容绝无雷同之感。而在儿童时代,那些零碎的、具体的、直观的材料往往会让儿童们终身难忘。本文就选取了这样的符合儿童记忆特点的材料构文,材料选择很是典型。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数代中国人。从此之后,解放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 在当代文学的发展史上,首先要提到的是魏巍的报告文学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以饱含深情和诗意的笔触,报导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揭示了彭德怀带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光照日月的崇高心灵,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的血肉情谊。这些作品在当时一经发表,立刻便激起强烈的反响。它激励了朝鲜前线广大指战员的斗志,鼓舞了祖国人民努力生产、支援前方的干劲。魏巍在谈到写作这些散文的体会时说,“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他很久以来就在脑子里翻腾着的1个主题。 作者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深入感受,对写作的人非常重要。感受得深了,写出来,就必然有那么一股子劲。深入的感受,跟深入的采访很有关系。跟他们谈得深,对他们了解得深,他们的气质、思想、感情,就会感染你,使你也沉入到他们的情绪中。在表现主题时,首先,作者希图追求着最本质的东西。其次,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写战士写得生动的奥秘是,不仅应写战士的英雄行为,还要写出英雄行为中的英雄的思想感情。不能把战士写得像1个投手榴弹的机器,不能只写了战士的一层皮,而要写出英雄的生命和灵魂。如果把活的人写死了,把英雄的人写成了纸人纸马,再出奇惊人的事迹,也觉得不太感动人。当读者感到原来做出这样英勇行为的人,是跟自己一样有血有肉的人,即使例子不太突出,仍然会感人的。魏巍的写作经验还说明,一篇东西的目的性,要简单明确。动起笔来,不能面面俱到,想告诉人家这个,从作品看,魏巍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首先在于他自己也谈到过的对生活的深刻感受,他对战士的深厚感情。其次,在于作者精湛的艺术技巧。有人称魏巍散文为“壮丽的诗”,这的确概括了他的艺术风格。魏巍本来喜欢诗,他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诗的素质,鲜明的形象,纯真的心灵,深邃的思想和激越的诗情熔为一炉,使思想感情的潮水自优美的笔端流出,奔腾激越,而又清新宜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篇,最初发表于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广大人民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散文通过3个既各自独立,又珠联壁合的形象,层层深入地展示了志愿军战士的性格、胸怀和品质。散文都还在开头、结尾及中间,和谐地加入抒情议论,深邃的思想,潮水似的感情,交融在一起,通过优美的语言,倾流而出。前进吧,祖国!一文,写于1952年朝鲜西海岸,表现在朝鲜战场的战士对祖国的热爱、思念和希望:“祖国啊,在炮火弥天的战线上,人人都在想着你,人人都在听着你,甚至从一封短短的家信里去猜着你。人们虽然望不见你,可像能听见你一样。因为你奔腾前进的脚步,是震动着你的儿女们的心啊。”这篇散文构思和取材角度新颖,事例典型,真挚感人。作者怀着一腔热情,写出了战士们对祖国的一往情深。在1958年11月14日的人民日报上,魏巍发表依依惜别的深情。这简直是一首令人荡气回肠的抒情诗篇。1958年,志愿军最后一批要离朝回国了。作者用寄情于物的手法,将惜别的深情,压缩进经过精心提炼的典型形象和细节之中。他十分敏锐地抓住人们在分别前夕思想感情的变化,充分描写,不断地积聚、酝酿,为分别时刻的倾盆泪雨作了深厚的铺垫。散文的结构谨严自然,别情的表达层层深入。为了加强抒情氛围,作者还施以景色点染。总之,“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深刻蕴藉,浓烈感人。集子中的其他作品,如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战士和祖国、挤垮它等等,也是颇受读者喜爱的优秀之作。篇三 :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典化道路。钟山风雨,2014年5期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典化道路 姚康康 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的成名作。当时魏巍将作品写成后,中国作协原计划准备将谁是最可爱的人发表在作协刊物文艺报上,由于考虑到文艺报出版周期较长可能会影响文章发表的及时性,经有关领导同意,人民日报首次在头版头条刊发该文艺通讯。1951年4月11日,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发表后,这篇只有3500余字的通讯特写性质的文章,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毛泽东阅读后做了批示:“引发全军”,朱德读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周总理也称赞魏巍宣传了志愿军。据相关回忆,“1953年9月23日,周恩来在第二次文代会上讲话时,竟推开了讲稿,对着话筒大声说:在座的谁是魏巍同志,今天来了没有?请站起来,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个最可爱的人这样1个称号。在接下来的书面讲话里,周恩来称赞它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从此,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作品便家喻户晓,流传中外。”同时,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多篇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被选进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在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中,谁的文章能够走进语文教材,无疑是1种“经典”的确立,在抗美援朝文学写作中,作品能够走进语文教材的,无论是持续时间之久,还是数量之多,魏巍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写作者。谁是最可爱的人它的经典意义在于,它最能代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英勇形象,也最能代表那个文学时代。如果要说在抗美援朝文学写作中影响最广最大、最持久、恐怕属谁是最可爱的人无疑了。 谁是最可爱的人从叙述方式来看,那就是,“首先用设问或其他方式显示观点,然后用1个个由故事构成的事实来证明它,最后,再用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来彰显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它的文本并不复杂,能够获得成功的,主要都还在于它的超强的概括性、感染性、时效性和抒情化倾向。 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发表后,丁玲便在文艺报上及时作出反应。丁玲首先从文学价值上对文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给予肯定,把它提升到好的杰出的“文学作品”的地位,这就给它“经典化”确立了“依据”。丁玲谈到,魏巍的文章,“有人以为虽然写得好,不过只能说是通讯,算不得是文学作品。现在的确有不少的人,以为只有长篇才是伟大作品,才值得辛辛苦苦地去写它,或去读它。这完全是错误的。文学的价值不是以长短来计算的。今天我们文学的价值,是看它是否反映了在毛主席领导下的我们国家的时代面影。是否完美地、出色地表现了我们国家中新生的人,最可爱的人为祖国所做的伟大事业。因此我以为魏巍这两篇短文不只是通讯,而且是文学,是好的文学作品。”丁玲还谈到,魏巍在写作志愿军战士时钻进了英雄人物的“灵魂里面,并且同自己的灵魂溶合在一起,以无穷的感动与爱,娓娓地道出这灵魂深处所包含的一切感觉。”丁玲的这种评价是可以代表文艺界一部分人的共识的,同时也说明了丁玲试图建立自己对“当代文学经典”阐释的努力,正如当年周扬发表论赵树理的创作一样。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1960年第8期解放军文艺发表了吉梯论魏巍文学创作的重要论文战斗热情最可贵漫谈魏巍同志抗美援朝时期的散文,文章指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时代精神的光辉的形象化通过魏巍同志的文章,我们这个时代的革命精神、战斗精神、英雄精神更为发扬光大了。支援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作1个最可爱的人成为我们全民的口号。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的那个历史时期里,几乎成为我们全民的道德标准,在我们志愿军里,最严厉的批评,无过于你称得起1个最可爱的人吗!同样,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最严厉的批评,恐怕也无过于你对得起最可爱的人吗?真正表现了、发扬了时代精神的作品,它的威力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它的影响才会如此的深刻。”这大概是对发表快十年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1个阶段性总结。吉梯在文章中还谈到,“曾经有些人怕当不成伟大的艺术家,不甘做坚决为革命服务的煽动家。很显然,魏巍同志不是这样的人。魏巍同志是1个为革命服务的鼓动家,或者说是党领导下的1个鼓动宣传员当魏巍同志觉得通讯特写这种形式是更快当、更直接、更能说明问题、更能和广大读者及时见面,因此也更能发挥鼓动作用之际,魏巍同志毅然抓起了这个武器魏巍同志的抗美援朝散文是政论、特写和抒情诗的完美结合。而把这三者合而为一的是奔腾澎湃的战斗热情。魏巍同志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所为的,都是有目的的,都是要解决1个问题的;当他认为要说道理时,他就毫不迟疑地把道理摆出来;当他认为要鼓动一下时,他就大声呼唤;讲着讲着,忍不住激动起来,想倾吐一下自己的感情之际,他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感情倾泻于笔下。”吉梯对魏巍的这种写作特点论述应该还是准确的,他肯定了魏巍抗美援朝散文写作的宣传性和时代的鼓动性这方面的价值。当然,在战争形势下,这种采取“与新闻采访相去不远的文学生产方式,在及时地配合战争动员、宣传和鼓动中发挥了难以替代的痛快淋漓的功能的同时,不能说已经做到了抱持高度的文学自觉,化激情为丰富的文学经典,蕴力度于精致的审美形式。”这也许可以说明魏巍的写作的局限性之所在,文学除了要反映时代,表现时代主题之外,文学的穿透性也极为重要,这大概就是这类体裁文章所最为缺乏的元素了。 魏巍的抗美援朝文学贯穿了志愿军在朝鲜的八年时间,从反映三次战役最为艰苦的战争开始阶段的文学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到表现志愿军撤离朝鲜时中朝人民深厚友谊的依依惜别的深情,他的文艺通讯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其中有英勇爱国、不怕牺牲的志愿军战士,有善良质朴的朝鲜老大娘,爱憎分明的朝鲜妇女,美丽可爱的朝鲜小姑娘,这些人物一方面说明了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保家卫国”性质,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手足之情。篇四 : 谁是最可爱的人报告文学作者: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去世 谁是最可爱的人 报告文学。作者:魏巍,19202008,河南郑州人,曾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顾问等职。他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数代中国人。1951年发表。写中国人民志愿军某连战士在松鼓峰战斗中,以被汽油弹烧着的身体扑向敌人同归于尽,战士马玉祥从烈火中救出朝鲜儿童以及战士们在防空洞里,边和着雪吃炒面边谈论理想的生动片断,揭示了一个主题,即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我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战士的英雄气概。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而这一切,把我完全感动了。我怎样来表现这一主题呢?首先,我希图追求着最本质的东西。在朝鲜,我脑子里经常想着一个问题:我们的战士为什么那样英勇呢?就是不怕死啊!那种高度的英雄气概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为了找答案,我和人谈了好多话,开了好多座谈会。我细细跟他们谈,让他们把心里话谈出来。跟我谈的,有指挥员、战斗英雄、一般战士、干部、新参军的学生和过去曾经是落后的人。我了解到,他们由于锻炼和认识的不同,虽然有些差异,但是都有着共同的一点,即对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厚的同情,和在这个思想基础上产生的革命英雄主义。于是,我了解了在毛主席和党的教育下这种伟大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我们战士英勇无畏的最基本的动力。我想,这不是最本质的东西吗?这就是最本质的东西。我肯定了它。我一定要反映它。我毫不怀疑。一切其他枝节性的、片面性的、偶然的东西,都不能改变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问题的本质找到了,那么,应该怎么样反映这个最本质的东西呢?在朝鲜时,我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面写了20多个我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们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向个例子,在完后又删掉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为什么以通讯的形式出现呢?说到这里,又牵涉到过去自己的一个老毛病。我原是个喜欢写诗的人,虽然在抗战期间写过些通讯,但对通讯总是不那么看重。这次回来,又想先写别的,但又老想:这样伟大的斗争和伟大的战士必须要很快写出来啊,如果慢慢地在那儿钻长的,刻细的,最后又弄不成,怎么对得起战士们呢?这样,就着笔了这篇通讯。 谁是最可爱的人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边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了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头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冈上哭。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儿啊。他穿着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屋子里的家具什物也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我就使劲往外拉,见她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就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得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遛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的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啊?”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去世他人眼中的魏巍郑伯农我是“文革”后开始认识魏巍的,半个月前,我到301医院看望了魏巍,当时他因肝癌已经病入膏肓,但他的精神依然很清醒。我清楚地记得他当时对我说的一句话:“我被困在301出不来了!”他时刻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前途,总想出点力,虽然他的一些观点是可商榷的。有人说他是位红色作家,我记得他曾自豪地说自己,从里到外通透红,写作和思考就是从人民利益出发。魏巍一生始终是一名战士,在我看来,魏巍在文学上毕生追求的是,把文学的革命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王尧我和魏巍没有直接交往,但因为编辑他散文集的关系和他有书信往来,从信里面我能感觉到他晚年的落寞,而在过去他曾是一位非常知名的作家。魏巍一生都秉持着无产阶级写作,虽然有些观点有待商榷,但我认为,他那代从延安走出的作家和知识分子,他们在1949年以后的经历都非常复杂,但不管他们后来持什么样的理想和观点,只要他们的写作遵循着信仰,都是值得尊重的。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虽然写的是朝鲜战争的事情,但他对年轻人的影响还是非常正面的,没有太多的政治历史痕迹。篇五 : 魏巍的性别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是男的吗?我怎么记得是女的 魏巍的性别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是男的吗?我怎么记得是女的?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是男的 姓名:魏巍 民族:汉族 原名:鸿杰 曾用笔名:红杨树 性别:男 个人简介 魏巍河南郑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8月逝世后,魏巍灵堂设北京军区大院里,26日起接受公众吊唁。遗体告别仪式于8月30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河南郑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主要作品 魏巍是一位长期生活在部队中的颇负盛名的优秀作家。他的诗歌、报告文学、小说、散文、杂文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并擅长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语言朴实优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著有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诗集黎明风景、不断集、红叶集、魏巍诗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壮行集、话说毛泽东、魏巍杂文选、魏巍散文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