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环境对我国论文.doc
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论会计环境对我国 会计事业发展的影响 姓 名 : 00 班级、学号 : 0000班、00号 系 (部) : 经济管理系 专 业 : 会计电算化 指导教师 : 0000 开题时间 : 2009-4- 10 完成时间 : 2009- 10-29 2009年 10月 29日目 录毕业设计任务书1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2答辩申请书3-5正文6-30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31答辩过程记录表32课 题 论会计环境对我国会计事业发展的影响 一、 课题(论文)提纲0 引言1会计环境与会计事业发展1.1会计环境的概念以及具体内容1.2 我国会计环境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2 会计环境对会计影响的表现 2.1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2.2对会计假设的影响2.3对会计准则的影响3 影响会计发展的环境因素 3.1政治环境因素对其影响3.2法律环境因素对其影响3.3经济环境因素对其影响3.4科技环境因素对其影响3.5管理环境因素对其影响4 改善当前会计环境的对策 4.1借鉴国际上绿色核算理论方法与实践 4.2明确客观环境对会计要素研究的重点 4.3改变目前会计工作领导体制 4.4加大违法行为惩罚力度 4.5对会计信息使用与控制 4.6继续推行并不断完善会计相应制度 4.7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5 结论 二、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逐步也融入了世界经济,我国的会计环境必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对会计业的影响也会变得很重大。会计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发展。环境对会计有影响,会计对环境的反作用也以一定方式进行着。我们不能忽略两者的互动研究。因此会计理论与实务应与特定的会计环境相适,不能忽视环境改变对会计业的影响,否则中国的会计业就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最终被淘汰。本文就将结合会计环境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来谈论当前我国会计环境所处的地位以及未来改善的对策三、 参考文献1陈国辉. 会计理论研究. 黑龙江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孙德凤,陈亚雯.会计环境对会计影响的探讨.经济问题探索,2005,(2). 3田淑萍.论基于会计环境的会计原则及会计政策.财会研究,2005,(7).论会计环境对我国会计事业发展的影响000中文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逐步也融入了世界经济,我国的会计环境必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对会计业的影响也会变得很重大。会计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发展。环境对会计有影响,会计对环境的反作用也以一定方式进行着。我们不能忽略两者的互动研究。因此会计理论与实务应与特定的会计环境相适,不能忽视环境改变对会计业的影响,否则中国的会计业就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最终被淘汰。本文就将结合会计环境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来谈论当前我国会计环境所处的地位以及未来改善的对策.关键词:会计环境;会计发展;会计影响0.引言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会计业作为社会文明的产物当然也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由于影响会计这一事物的环境较为复杂,而且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它包括自然、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技、教育和经济主体内部等八个因素,各个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进步、共同发展。随着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WTO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作为一门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已经在会计核算和计量、会计准则和制度、会计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受到一系列的影响。同时,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也为进一步改革会计制度,加快我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进程和会计实务国际间交流的步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1.会计环境与会计事业发展1.1 会计环境的概念以及具体内容会计环境是指"与会计产生、会计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以及会计工作发展水平的历史条件和特殊情况."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技教育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和制约是全方位的,会计环境的每一个构成要素都会从不同侧面对会计发展产生影响,会计环境不仅决定着会计过去的发展状况、现在的发展水平,也决定着会计未来的发展前景.1.2 我国会计环境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作,自1985年制定会计法以来,对我国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会计现代化进程。中国会计现代化从本质上讲是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结合的问题。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中国应当走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中去;会计的国家化要求中国会计立足于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体现中国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国会计的优秀成果。1.2.1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相协调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目标协调。由于传统会计理论只强调提高经济效益的单目标决策,不但导致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降,也危及经济效益的未来可实现性。如:社会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同时,经济增长也难以持续。因而各个目标之间的联系不可忽略,需要在经济决策时考虑社会和环境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时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实际要求,甚至可以用经济手段来实现环境保护。由此可以看到,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不宜定义为单目标,它也不是多目标的简单相加,而是注重各个目标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多目标协调。1.2.2 企业环境资源的未来经济效益目前,企业的环境责任的道德理念尚未真正形成,对环境会计在建立健全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化制度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首先政府职能部门应当更新传统观念,树立生态环境无害化的绿色文明理念,建立企业清洁生产的生态环境战略发展观念。其次是国家环保职能部门应加大环境保护,推进环境会计核算的宣传力度,借我国“绿色GDP”试点工作,建立适合我国的经济核算框架,促进中国环境会计研究和发展。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环境发展的经济效益.1.2.2 会计环境的基本假设给企业环境带来的效益环境资源虽然是人类的共同财产,并有其固有的特点,但环境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严格地限制在独立具有所有权、使用权或控制权的某一国界或地域内,或是实际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微观经济组织内。这样界定的空间范围,称为环境会计主体。环境会计主体所拥有的环境资源不仅是当代人进行经济活动和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当代人留给后代人的财产。以环境资源为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时,必然会形成环境资源的耗费,同时也能够从环境资源中获得效用。为了给后代人留下可供发展的物质基础,当代人需要一定数量的投资以保护环境。因此,环境会计的会计主体实际上是处于环境系统中的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当代人利用环境资源所进行生产、消费,并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投资而构成的整体。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假设是指环境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假设是在环境恶化的条件下,作为环境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受到其影响而提出的一种制约条件。如果自然资源开发过量,生态资源的降级加剧,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可能会被迫停止;而如果环境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则可持续地进行下去。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一原理,提出了会计主体进行正常经济活动的时间性规定。尽管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但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正常程序和方法都应当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2.会计环境对会计影响的表现2.1 对会计目标的影响各种会计模式下会计目标的具体差别可归结为会计环境不同所致。关于会计目标,理论界有“决策有用观”和“观营责任观”之争。决策有用观依存的是发达的资本市场,而经营责任观立足于直接往来形成的资源的委托与受托关系。西方各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受员会都认可决策有用观。比较而言,经营责任观所依存的会计环境与中国现阶段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加吻合。当前我国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应定位在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上。因为从时间上看,经营责任观主要不是面向未来,而是面向过去和现在。而在会计确认和计量基础的取舍方面,立足过去和现在要比立足未来更加容易,所提供的信息质量更加贴近目标的要求。 2.2 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是环境会计实践主体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与会计之间的复杂关系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推断,是环境会计核算赖以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会计继承了传统会计的特性,但由于它具有的独特性质,必然产生一些特定的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环境会计的主体假设应注重会计主体的行为特性,而非所有权特性。当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其他企业的正常经营,或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状况时,显然仅将会计核算局限于会计主体本身所拥有的资产已不适宜,而应将这种由该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包含在会计的核算对象之内。如此才不会脱离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 环境会计核算内容既具有商品性而又不限于商品性,很大一部分在计量上具有模糊性特征,若仅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因此,环境会计的计量单位应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与自然环境有关的指标,甚至是文字说明。总之,环境会计的计量可采用定量计量和定性计量相结合、计量的精确性和模糊性相兼容的办法,以使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会计对象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具有较客观的认识。2.3 对会计准则的影响体现在技术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技术性。会计准则被认为是一种纯客观的约束机制,一种纯技术的规范手段,其目的是使会计实务处理能够科学、合理、一致。自从产生对会计行为具有普遍约束的会计规范体系之后,会计改革主要表现在会计规范体系的变革,而会计规范体系的变革,就表现在具体会计技术方法的革新。社会性。实质上是经济利益问题,直接影响到经济利益在有关各方面的分配。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公平竞争,一切市场经济参与者都不能因权利地位不同而形成等级差别。行政权利如果同市场经济中交易行为结合在一起,就会破坏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所以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必须是中立机构,以保证会计准则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3.影响会计发展的环境因素3.1 政治环境因素对其影响 一国的政治环境包括政治体制、政治路线、政治思想和政治领导。它们对会计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是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任何一种政治制度下的统治阶层,都需要利用会计处理经济利益关系,这就必然使会计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和社会属性;2)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推动或阻碍作用,政治体制的改革,势必会引起会计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进而使会计的各方面发生相应变化;3)不同政治环境下的民主理财程度不同,群众监督制度不同,对会计信息公开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就是在实行三权分立的西方政治制度下,因其政治路线、政治思想的不同,各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也有一定差异。英国与美国倡导自由,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均以市场为导向,强调政府的不干预,反映在会计上,认为会计应从实用主义出发,立足于优化企业的商务活动。会计的目标是保护债权人、投资者利益;会计信息应以真实、公允、实用为基本质量要求;对会计的管理以民间职业团体制定和颁布的会计准则为会计行为的约束规范;在会计理论研究上,强调以完整的会计概念体系作为会计学科独立发展的理论。总之,政治环境因素不一样,各国的会计研究指导思想各异、对会计认识也大相径庭,会计实务更是缤采纷呈。应当说,与其他各因素相比,各国的政治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因而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较小(主要体现在会计研究指导思想的稳定性和对会计的认识与管理上)、较间接(政治通过影响经济、法律等其他会计环境因素彰显其威力)。3.2 法律环境因素对其影响不同的政治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法律模式。目前世界上基本可以分为大陆法系与海洋法系两大法律体系。不同的法系产生于不同的社会发展背景,并以不同方式作用于会计领域。属于大陆法系的国家,政府在会计规范指定过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会计规范大多体现于公司法、税法和商法等法规之中,形成了较为典型的立法会计模式,而且多数会计规范具有统一性、强制性特点,会计职业团体作用有限;而在海洋法系的国家,会计规范则基本由民间职业团体制定,政府很少干预,从而形成了协会会计模式,会计规范的灵活性、可选择性较为明显,会计职业团体权威性很高。再从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看,大陆法系的国家,会计上奉行极端稳健原则,推崇准备金会计,通过各种准备金的计提与运用平滑各期收益,会计信息的公开程度较低;海洋法系的国家由于会计目标突出投资人与债权人的利益维护,与作为会计信息生产者的企业内部人员来讲,投资人与债权人处于明显的信息弱势地位,因而决定了为实现会计目标,企业应最大限度地公开会计信息,以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另外,不同法律环境对会计监管及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有很大差异。大陆法系国家由于实行强有力的集权管理,在会计监管问题上要求相对较低;也遵循同样的思想,依靠政府有关部门对会计实行较多的监督,又由于会计规范制定的具体与统一性特征,导致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空间狭窄,会计人员一般习惯于循规蹈矩,照章行事,素质海洋法系的国家,由于市场作用的影响较大,会计规范的灵活性和会计监督上主要依赖于社会民间组织,留给会计人员独立判断的空间广泛,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高。3.3 经济环境因素对其影响经济环境是对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调控方式、证券市场发育程度以及物价变动水平等具体因素的抽象概括,它是影响会计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从经济体制看,目前世界范围内基本可以分为竞争型市场经济、计划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社会型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几种体制,不同的经济体制形成了不同的会计目标、管理方式、会计规范、会计监督等模式,所以研究会计及其发展变化,首先要研究会计所处的经济体制,其次要把握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方向及规律,由此才能抓住会计的实质,理解会计、掌握会计,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会计,使会计与时俱进,促进其在资源配置、提高效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其对会计实践领域的宽窄、理论研究的深浅、规范体系的完善等都有不同影响。一般地讲,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会计的认识就越加科学,会计的各方面工作就越加完善。从经济调控方式看,经济调控方式取决于政治体制与法律体系,高度集权的政治与法律体系下,经济调控方式一般也采纳集权方式,从会计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会计及其人员的管理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都比较强硬与统一;市场化程度高的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调控力度一般较弱,主要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各种调控,政府的干预较小,反映在会计上,就是规范制定与管理呈协会型,鼓励企业自行选择会计政策,会计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广大社会公众。从证券市场发育程度看,发达的证券市场,要求会计信息披露充分、及时,而且决定了会计服务对象主要为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处于发展初期的证券市场,对会计信息披露要求较弱,会计目标主要确定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服务。总之,经济环境决定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无论会计是从被动的无组织到有组织的变化,还是主动的完全有组织的变换,都是经济环境内部矛盾激化使原会计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在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会计的发展变化主要源于经济因素的不断变化。3.4 科技环境因素对其影响科技环境从广义上来讲,属于经济环境因素之一,我们之所以将其独立出来作为影响会计的要素之一探讨,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想法:科技发展水平高低虽然依赖于经济发展状况,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它确实已经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说明它不仅是依附于经济,本身已成为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大推动因素,这从其发展趋势上可以看出:1) 发展速度快,相应新学科不断涌现;2)发展综合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技术完全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而现代科学也装备了现代技术设备,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3)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结合,解决人类面临的高度综合性的问题。以上三方面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对会计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首先,在新的科技发展水平下,传统会计的研究手段与实物操作方法受到挑战,会计的研究重点随之发生变化,会计新领域不断涌现,会计这门社会科学越来越与其他学科交叉,横向发展越来越宽,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会计自身规律的把握不断深化,由此会计纵深发展得到空前繁荣,细化的会计分支学科急待我们去研究与发展;其次,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使得我们对会计的社会属性及技术属性的认识更进一步,同时指导我们应该更好地以现代技术装备会计科学,以会计科学推动经济发展,进而对现代技术发展做出会计的贡献;同时,在会计的研究中,需要引入许多新事物,以开创会计发展之路,解决会计信息提供的真实性、相关性问题。显然,科学技术对会计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会计如何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会计理论研究的侧重点,会计事物的未来发展方向及未来会计理念的树立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3.4 管理环境因素对其影响20世纪50年代后期,经济管理逐步从科学管理发展到现代管理。现代管理的特点是:1)面向市场的管理,是开放型的、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管理;2)从系统出发,注重战略发展的研究,实行战略管理,强调社会整体经济效益;3)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经济管理部门要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各种中长期经济规划、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发挥行政指导作用,对企业进行正确引导;4) 企业加强内部管理;5)以人为本出发,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高层管理为中心的管理,重视行为科学的运用,培育企业精神;6)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重视信息的管理。现代管理的以上特点,对会计的发展变化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现代管理同时注重企业内部管理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两方面,这就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既要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又要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而内部与外部的信息需求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对会计的未来发展如何适应这两方面的需求提出了挑战。我们知道,世界范围内的会计模式大体分为微观模式、宏观模式、统一模式与独立模式,按照现代管理的特点与我国的国情,我们的选择可能是微观与统一模式的结合,而这二者如何结合起来这在世界上还无先例,要靠我们自己的认识与研究以期探索一种与现代管理相得益彰的会计模式。其次,从会计管理以人为本出发,重视行为科学的运用来看,对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将行为科学理论动态地运用于管理会计,并以战略思想统帅该学科,科学地构造管理会计新的理论体系,成为新世纪的一项重要课题。最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使得传统会计依托的操作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此带来对会计认识重点、研究重点与工作重点的转移,如何把握现代科学技术支持下的会计各项变化,是今后我们关注与倾注精力的地方.4.改善当前会计环境的对策4.1 借鉴国际上绿色核算理论方法与实践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尚没有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突破性,除了绿色GDP核算技术与方法的复杂性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与绿色GDP核算的相关法规制度安排还基本空白。虽然我国有关环境方面的法规很多,但这些法规、政策在有关绿色GDP核算或环境经济核算方面较少甚至为空白。随着绿色GDP核算的开展与深入进行,需要有相关的法规与制度与之相配套,为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绿色GDP核算制度的实施政策、企业环境会计环境核算相关制度与准则建设、环境审计制度、绿色GDP与干部政绩考核制度等都需要建立或完善。另外,我国环境资源统计工作的部门尚不明确,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有关的环境统计规划、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还未建立,数据出自多个部门,相互的协调性差,数据的连续性不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中对数据的可利用性较低。对于统计制度建设来说,当务之急是建立与绿色核算相适应的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是实现绿色核算顺利开展并不断完善与形成制度化的切实保障。 进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不但涉及到传统的统计核算部门,更涉及到与资源管理、环境管理、能源管理有关的部门,如环境、水利、能源、城建、科技、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海洋、财政等管理与业务部门,所以有必要在核算实施中成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在国家核算层面上以成立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统一成立的工作机构,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在基础信息的提供上,也应统一协调,在国家统一的资源环境统计制度的约束下,成立由环境资源各相关部门组成的环境统计协调机构,从组织上保证绿色核算所需要的各种基础资料。在地方绿色GDP核算工作中,也应由地方政府部门牵头,成立地方政府一级的核算组织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与业务骨干,构建统一的工作平台。 宏观环境会计学一项跨学科的领域,除了主要进行核算的政府机构实践部门外,一些环境科学、生态学、资源环境经济、环境会计学的研究机构应当介入理论研究中,加强学科的交流,协作开展研究,配合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开展。根据目前国际上宏观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的进展,以及我国宏观环境核算开展问题与实际需要,我国宏观环境会计未来的研究重点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自然资源耗减的进一步研究,使自然资源耗减建立在可靠的资料基础之上,并使耗减成本落到实处;二是要促进环境成本估值的模型化、标准化,为了统一全国的绿色核算工作,有必要形成模型化、标准化的评估方法,增强其普遍适用性;三是进一步开展生态破坏成本的研究,使其成果能够应用于核算实践领域之中;四是实现绿色GDP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的衔接问题;五是研究以绿色核算工作推动循环经济的开展的方式与途径。 4.2 明确客观环境对会计要素研究的重点环境资产是指在一定会计期间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交易、事项中形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并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环境资源。环境资产的确认只对环境会计主体内的环境资源形成的资产进行确认,是特定的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环境资源作为环境资产加以确定的标准,一是环境资源未来效用的可靠性,二是环境资源计量的可能性,三是环境资源的地域性。当环境资源通过代价取得的时,其价值可以按所支付的代价进行计量;当环境资源凭借某种权利取得或是大自然形成时,对于这种环境资源可以合理的估算进行计量。假如无法作出合理估算,如未探明储量的自然资源,不能作为环境资产确认。在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无法对其直接计量的,因此环境会计的计量要大量依靠合理估计的方法。但只要估计具有合理性,就可按估计的结果进行计量。一般来讲,自然资源应按其成本入账,如矿藏、油气田等自然资源成本就包括了未开发土地的成本和勘察成本。但出于稳健性原则,一般将成功的勘探成本列作资本支出,计入自然资产,而失败的勘探成本则作为收益支出,列为当期勘探费用。有些自然资源如旅游资源价值的计量是难以定量化的,这时可采用“等效”原理或“价值替代”原理等来计量,也可以采用支付意愿法来计量。所以,环境资产的计价具有模糊性的特点。与企业其他资产相似,环境资产也可按其流动性具体化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其他资产等,其判定标准与企业其他资产类似。 环境负债环境负债是由于企业以往的经营活动或其它事项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而应当由企业承担的,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时义务,是企业在履行并承担环保社会责任的义务中预期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环境负债主要产生于已经存在或预期可能发生的与环境破坏有关的损失,在多数情况下难以确切的计量,所以常采用估计方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5年的第5号或有事项会计中指出:对环境负债通常可以估计一个范围。当对环境负债的合理估计是一个范围,且在这个范围内没有更好的方法时,应该选择最低金额计量。环境负债的确认主要采用以下方式:一是判定未来环境支出发生的可能性,当达到基本确定标准时就进入负债的确认程序,否则按或有负债标准进行判定。二是判定环境负债对期间的相关性。假如是由过去事项对环境造成影响产生的负债,则可判定其具有负债属性;由未来事项产生的负债则可判定为契约负债。所谓契约负债指企业承诺未来环境支出而履行的现实义务,如承诺对未来环境损害的健康赔偿成本、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等。三是现实负债依据其可否计量做出当期确认与附注揭示的会计处理之分;契约负债依据其可否带来未来收益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根据稳健原则的要求,对不能带来未来收益的契约负债应作提取环境损失预备金处理,具有未来收益的则可自愿揭示。 环境费用环境费用指某一主体在其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而付出或耗用资源的转化形式。环境费用不能仅计算经济成本,还要包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以及耗用资源和排污而被征收的生态环境补偿费、治理费、环境研究与开发费。环境费用的确认目前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为达到环境保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而发生的费用;二是在国家实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如我国实施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项的征收和排污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水土流失治理费、防洪大堤维护费等费项的征收,均属于国家运用经济调节手段而发生的费用。有些环境费用构成资源产品的成本,可按财务会计的计量方法对其进行计量。如生产过程直接降低环境负荷的成本、为预防环境污染而发生的间接成本、企业环保系统的研究开发成本等。有些环境费用虽然不构成资源产品的成本,但对其计价可从数量方面客观反映生态资源降级的代价以及恢复的代价。如由于企业活动而造成对土壤污染、水质下降、自然资源破坏的修复成本及公害诉讼赔偿金、罚金等方面的支出等。4.3改变目前会计工作领导体制国家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我国会计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我国会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即在国务院财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部门、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划分管理会计工作职责权限关系的制度,包括会计工作管理组织形式、管理极限划分、管理机构设置等内容。会计工作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为了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发挥作用,政府部门应在宏观上对会计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所以.要改变目前的会计工作领导体制,赋予会计工作者以独立性其核心内容是,将具体会计工作人员从会计主体中独立出来,摆脱会计主体的实际控制,营造一种能言、敢言、言真的环境目前状况下,会计人员的生活、生存条件由会计主体给予,自然对其“上司”必然是言听计从了,否则就会陷入恶劣的环境之中,这样不敢言、言不由衷的结果,均咎自于不好的工作领导体制政府委派确认等制度,割掉了会计人员与会计主体之间的利益牵制关系,让会计人员从国家经济秩序的维护者的角度出发,为会计主体服务,保证其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财经法纪,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客观事实。 4.4 加大违法行为惩罚要加重直接责任人的处罚力度现在往往形成了会计主体的领导人实质违法,而让会计人员受罚,这种处罚的认定,是对表面现象的简单化处理,未触及到真罪的灵魂,只能有短期震慑效应,时间稍长,又会死灰复燃因而要增加打击力度,主要是增加对直接责任人的处罚力度,要营造一种谁主使策划、谁就受罚的法律环境导致今天这种会计人员作为代言人而成“牺牲品”,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其中主要是责任界定范围不清、认定者的法律意识淡薄等缘故,对虚假会计信息的隐形、滞后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只是盯着有形的既成事实而言的鉴于此,在对这种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时,一是要抓住“主谋”,二是要对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进行全面分析,要对潜在的危害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就会酿成久不治必乱大谋的恶果。 譬如:根据的有关规定,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有权检查保险公司的业务状况、财务状况及资金运用状况。有权要求保险公司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有关的书面报告和资料。保险公司未按照规定报送有关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的,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保险公司向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的,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以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4.5 对会计信息使用与控制目前会计主体往往区别对象按需提供财务报表等信息的现象比比皆是,他们针对信息使用者的考核指标体系的不同,投其所好而精心编造有关的财务信息,骗取了信息使用者的信任,为会计主体或领导个人争取到了各项政策、荣誉、资本和资金,但这种虚假的信息却并不能弥补会计实力的不济,结果漏洞越来越大,拖到后来,再也无法堵上,给国家等资产所有者造成惨重损失追根溯源导致这种结果的源头,就是误导人们采取错误行为的有关会计信息,这种会计信息由于不同“源”,没有源于客观实际,正是这种虚假的、多变的、“结构合理且完美”的信息,美化了人们对会计主体的认识,进而采取了错误的行为因而必须让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信息,即进行同源性控制,让会计主体将会计信息提供给独立的会计信息管理中心,谁要使用该信息,征得会计主体同意后,则可使用;税务、银行、财政、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在不损害会计利益的情况下,可以按程序调用、监测这种客观公正地把会计主体亮相在不同人的面前,供有不同目的的人们予以公正的评测,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自然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排除了采用不正当手段竞争的现象和由此带来的恶果,防患于未然的超前意识的巨大作用,就会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4.5.1 会计信息系统要求更加注重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在原有的手工会计系统中,由于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环节均是由会计人员来完成的,如果原始数据发生错误,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比较容易被会计人员发现。而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对输入数据的处理是在计算机程序控制之下的,而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进行的,其中有许多的处理过程对会计人员来说是“暗箱操作”,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中发生错误,计算机无法识别,只会将错就错地进行各种会计核算工作。因而自动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所以会计信息系统对原始数据准确性的要求更高。 4.5.2会计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 在传统手工方式下,会计数据是以账、证、表等形式存储在不同的纸质文档上,在进行会计数据处理时,会计人员都要先对记录会计数据的单据进行必要的审核。而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反映会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分配表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了,有些甚至消失了。原来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这就使得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削弱。4.5.3会计信息系统使会计资料面临的安全风险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时,由于要应用到计算机,就会面临着在手工方式中不会遇到的安全问题。比如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可能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损坏。由于目前计算机病毒的猖獗,会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稍不留意或者进行了不当的操作,就会使计算机病毒侵入电脑,很可能造成会计数据的丢失或损坏。再比如对于接入互联网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会计信息系统,由于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Internet传递,置身于开放的网络中,存在被截取、篡改、泄漏机密等安全风险,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4.5.4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使会计舞弊现象更加隐蔽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一方面在计算机上对数据进行篡改不像手工会计那样会留下明显的痕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不容易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另一方面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而发现会计信息系统的舞弊和犯罪要比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困难得多,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计算机技术手段。4.5.5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对会计档案的保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手工会计系统下,会计资料绝大多数是以纸质文档的形式进行保存,对于会计档案的保管、调阅、复制、修改、销毁等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会计人员比较熟悉,容易操作。而采用会计信息系统之后,会计资料的储存形式和储存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势必会使档案的保管、调阅等一系列问题发生了变化。因而在会计信息系统下制定内部会计档案控制制度势在必行。 4.6 继续推行并不断完善会计相应制我国在经过十几年成功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目前的工作重点已转移到企业和相关领域。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的经济成份已突破单一的国有经济成分,并呈现出经济成份日趋多元化的格局。考虑到当前会计所处的外部环境,我们在对带有传统计划经济色彩的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扬弃的同时,必须使新的体制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要求。过去的那种只重视国有经济会计管理、忽略非国有企业会计管理的理念,最终只能使某些部门形成会计管理上的真空,导致会计秩序的紊乱。因此,在微观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选择上,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而应根据当前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成份的特点及政企分离原则,适当借鉴法国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1)向企业委派财务总监。2)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集中核算制度。3)向不适宜实行集中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重要岗位上的会计人员。4)实行单位内部会计委派制。5)对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人员实行自主管理制度。 4.7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个人道德修养,一方面依靠自我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教育来强化。因而应该下大力气狠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对会计行为的评价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实型”、“听话型”的会计行为逐渐失去其道德价值,“创新型”的会计行为逐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扬。这是因为,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