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永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850270
资源大小:40.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浅析永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
浅析永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写作提纲一、绪论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改革发展、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对农村社会产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要想富裕农民,只有减少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永定县是一个农业县,全县总人口46.31万人,其中有37.05万人生活在农村,占总人口的80%。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对于解决永定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二、本论(一)、永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1、多渠道向外地转移2、积极利用本县资源优势发展资源产业3、第三产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产业4、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就地转移劳动力的主要途径5、劳动力转移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二)、促使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因素1、推力因素2、拉力因素(三)、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城乡二元体制和政策差异 2、劳动者素质不高3、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4、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服务不够(四)、推进永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路与对策 1、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2、强化职业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3、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体系,加快发展中介组织4、政府应加强服务职能三、结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涉及面广,具有现实性和长期性,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中已经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进一步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浅析永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永定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当前,永定县农村劳动力在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共同作用下已实现了大规模的转移,且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但由于城乡制度差异、劳动者素质低、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当地经济基础薄弱、政府服务不够等因素影响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发展,为此,应采取积极对策解决当前出现的不利因素,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质量。关键词永定 农村劳动力 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改革发展、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对农村社会产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要想富裕农民,只有减少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永定县是一个农业县,全县总人口46.31万人,其中有37.05万人生活在农村,占总人口的80%。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对于解决永定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永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一)多渠道向外地转移随着改革开放,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到龙岩、厦门、泉州、广东一带打工,到2008年9月,永定县在外务工人员已达12.36万人,比去年新增0.26万人,并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向外地转移。1“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永定县湖雷镇处于永定北部山区,全镇总人口25718人,由于该镇90%是山地,而耕地仅占1.16万亩,人均耕地才0.4亩3。面对人多地少的现状,九十年代初,当地一批富有胆识的青年开始外出办电子产品,后来不断带领自家兄弟、亲戚,还带领其他乡镇的人。2.通过职业介绍机构或者职业技术学校推荐就业方式。除了传统的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之外,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通过职业介绍所或者职业学校推荐就业。3.农民自主创业形式。随着福州市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已经放弃那些又脏又累的服务业,如屠宰加工业。永定县湖雷镇农民积极抓住这个机遇,在福州市的小区开起现宰现杀的屠宰店,基本上是夫妇或兄弟俩人开一家屠宰店,到2008年底,该村农民已经拥有200多人从事这种工作,已经达到全村农村劳动力1300人的15%左右。不仅解决了该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而且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市场意识。(二) 积极利用本县资源优势发展资源产业 永定工业园区为福建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工业园区,位于永定县高陂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县政府利用各种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商来县投资。目前工业园区主要以新能源汽车、机械制造业和光电子产业已成为园区的特色产业,如德宏光电厂拥有员工800多人,这就大大转移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这些产业不仅对永定县资源开发、财政收入增长起着重大作用,而且也就地转移了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劳动力。 (三)第三产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产业近年来,随着本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第三产业在永定也得到较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饮食业。到2008年底从事批发零售、饮食的劳动力达5900多人。2009年又新增连锁超市8个,特许经营专卖店12家、物流配送中心3个。随着农产品结构不断从粗放型向创汇型调整,流通业迅速发展,从事农产品营销的人、农产品经纪人也越来越多。(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就地转移劳动力的主要途径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向劳动密集型结构调整,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就成为就地转移的主要途径。永定县的每个乡镇几乎都具“一乡一品,一乡一个特色”的农业产品。而且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对于转移农村劳动力起着重大作用。(五)劳动力转移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虽然近年来永定县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各个乡镇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存在很大差距。湖雷镇的劳动力转移已经达到52%,而有些乡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比率才40%左右。其次,农业内部转移能力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没有与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开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联系起来。再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主要还是靠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同时,许多外出农民工没有完全非农化转移,出现农村和城市两边跑现象。最后,外出务工者的素质低导致大多数的人只能从事又脏又累的工作,而从事管理层、技术层的工作的很少。另外,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者不多。二、促使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因素近年来,永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巨大成效,而促使永定县农村劳动力积极转移主要是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两者之和的大小决定了劳动力转移的力度。 (一)推力因素1.人多地少,矛盾突出。永定县地处闽西山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总人口36.59万人,总劳动力15.7万,耕地总面积32.14万亩,劳动力人均耕地才2亩左右。若根据全国南方地区通用的理论测算:种植业平均每人每年经营0.267公顷(约4亩),那么全县耕地总容纳劳动力才80350人,这就意味着剩下76650个劳动力要求转移到别领域。然而耕地面积却每年不断减少,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土地对劳动力的实际需求数量相对下降。 土地的容纳劳动力数量与劳动力的数量的矛盾,促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2.农业比较效益低。近年来,许多农民不愿从事种田的原因。一是粮食价格的下降,二是农药、化肥、种子的成本价格的上升。最终农民的种田的纯收入大大减少。永定县劳动力人均耕地才2亩左右,而2004年永定县每亩耕地的产出率才1870元,扣除成本之后,每亩耕地一年纯收入还不到800元。同时,农业还具有很大的自然风险。而一个在外打工者,就以一个月800元计算,扣除吃住之外,每年至少也有3000元。所以农业比较效益低也是促使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之一。3.农村信息化水平提高。随着国道205线、省道306线贯穿县境,同时还全面实施了省道和通乡公路改造工程,拓宽了连接江西、广东的开放通道,主要县、乡道路交通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去城市的时间大大减少,这就减少了外出务工的成本。同时信息沟通也不断便利,到2004年全县程控电话装机6.94万部,移动用户达到4.6万户。固定电话实现村村通,数据传输、宽带互联、移动通讯覆盖全县,这就大大方便了务工信息的传达;方便了在外务工者与家里的联系,减少心理成本。另外,职业介绍中介的成立也给要求外出务工的人提供了就业信息。(二)拉力因素1.城市劳动力需求增加。随着城市改革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开放城市和经济开发区先后成为经济热点,客观上构成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一些新兴产业如汽车制造、电子、家电、金融、商贸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劳动力大量向这些产业转移,从而导致一些传统产业劳动力短缺。同时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保洁、保姆、餐饮、装修等服务业的需求增加,而这些一般又是城镇居民不愿从事的,这就给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提供了大量就业空间。2.城市拥有较好发展机会和生活环境。许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又一原因是看好城市拥有较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不仅自己可以学到先进的技术、了解市场信息,而且对子女也创造比较好的学习环境。另外,城市的高楼大厦、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商品、完善的文化娱乐设施等一系列好的生活环境也是吸引农民转移的一大因素。3.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得到不断加强。虽然农民工在城市中还处于弱势群体,但是随着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提高,城市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民工权益监督加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不断保护。农民在城市务工越来越放心了,以前那种辛苦干了一年拿不到工资的情况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和永定实现了山海协作的城市不仅加大对永定的投资,而且对永定县的务工者给予更多照顾包括户籍制度、培训等。三、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尽管永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城乡二元体制和政策差异城乡二元体制和政策差异主要体现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户籍制度政策逐步松动,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户籍制度并没有根本变革。各个城市在制定政策时,仍沿用传统“二元”思维模式下的双轨制办法。对于当地居民与进城农民工区别对待,形成事实上的“一城两制、一城两策”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农民工入住、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购房、汽车上牌、银行贷款等方面的不平等。这些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工居住和就业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对于稳定农民对农业的生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因为国家还没有制定具体的土地流转制度,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大都不得不放弃土地承包权,这就意味着失去土地而造成额外的经济损失。所以现在许多农民不愿意作出弃农决策而选择边务工边种田的决策。特别一些家庭选择男的在外务工,女的在家种田,这不仅增加家庭之间的心理成本,而且这也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和农业规模化。社会保障制度上的不平等就更明显了,农民工基本上不可能有社保,甚至许多企业连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都不愿交,更不用谈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而上述城乡二元体制差异是阻碍永定农村劳动力转移一大因素。(二)素质低下,技能缺乏加大了劳动力的就业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结构的调整,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提高,对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普遍劳动力的需求迅速的减少,有一技之长成为就业的基本要求。而需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多是初中刚毕业或未毕业的青少年,以体力劳动为主的非技能普通劳动力,求知欲望低,对新技术掌握有一定的难度,这些人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就业面狭窄,多集中在收入较低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建筑业、商业、餐饮业及社会服务业,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新业产业。(三)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当前在永定县外出务工人员中,靠劳动部门组织转移的劳动力只占18%,靠亲友、熟人和自发出去的却占82%。农村劳动力转移多数靠亲戚介绍或者朋友介绍,而这种劳动力转移模式具有流动性大且不易管理,供求关系不易协调,盲目性大等缺点。这就容易导致许多外出务工者在一些不规范的企业打工,且很少与之签定劳动合同,务工者处于一种不稳定就业状态,这些都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开发。劳务市场开发不仅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它能对劳动力资源使用过程形成一个监督和约束机制以及合理的供求关系,避免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盲目性。当前永定县劳动力市场供需脱节、信息不灵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1)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劳务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覆盖面窄,时效性差,中间环节多,乡镇、村级网络尚未形成。(2)劳务输出服务体系不健全,中介组织发展程度低,劳动力流动基本上处于无组织和无序状态。乡镇劳动站的机构编制及经费无法落实,务工介绍管理收费较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规模和速度。(四) 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服务不够虽然各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作出一定的努力包括对阳光工程培训、山海协作、信用合作社贷款、城乡就业政策等,但是长期以来政府政策过于倾向城镇就业。政府对农村劳务开发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引导,对劳动力服务机构和中介组织重视不够,这些影响农村劳动力市场开发。另外,政府说得多,做得少,管得多,服务少,层层办证,处处收费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劳务输出的进程。计划生育政策不灵活导致农村妇女两头跑,增加了务工成本。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四、推进永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路与对策目前,永定县不仅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尚未转移或尚未完全转移,而且每年还不断地新增劳动力人口。为此,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提高转移质量。(一)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制定新的以身份证管理为核心的人口流动制度,及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继续打破农村人口到城市的体制性障碍,对在城市和城镇就业并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允许其将本人及直系亲属户口迁入所在地。城市应给予农民工的子女平等的学习环境,有条件的地方应给予农民工享受城市社会保障政策。取消对进城务工者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专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设置的登记项目、公安部的“暂住人口管理费”和“外来流动人口管理费”等。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城镇居民就业一视同仁,对农民工就业实行“零收费进入”政策。进一步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给予进城农民继续享受原有土地使用权,但为了促进土地要素的合理流转,降低农民进城的机会成本,允许进城农民出租土地使用权。最终达到既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又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效果。(二) 强化职业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要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机制。一是采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办学相结合的方式,依法举办各种类型的实用技术培训班,依托有关职能部门如劳动就业、农业、教育等建立常年性的、专业性的职业学校、培训中心等,形成社会就业培训体系的骨干。二是形成以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为重点、以素质培训和岗位培训并重为特点、以职业培训和扩大就业相结合的长短结合、高中低配套的培训模式。三是把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使求职务工人员有全国通用的技术等级证书及上岗证以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劳务收益。四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派劳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严格培训确保我县外派劳务人员的素质过硬,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稳占已经取得的国际市场开拓新的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三)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体系,加快发展中介组织为了改变劳动力自发转移、组织程度不高的现状。首先县政府必须尽快完善和规范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制度,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现象。按照“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要求,建立集求职登记、信息发布、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法律咨询为一体的劳动力市场网络。同时与沿海发达城市建立劳务协作网络,促进劳动力供给市场与人才需求市场的联网贯通,最终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供需市场。其次,各乡镇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调查和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台账和资源信息库,及时了解当地的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同时应加大服务职能,免费提供求职知识的资料、免费提供就业信息。最后,还要积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打破城乡界限、所有制界限,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双向流动。重点培育几个较为完善的中介组织,政府应对转移劳动力贡献较多的中介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四)政府应加强服务职能为了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流入地政府应安排经费用于农民工子女就学,兴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学校对返回原籍就学的学生不得拒收和违规收费。本地政府应继续完善乡镇职业介绍机构建设,加强对农村外出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法制教育以预防和减少农民工的违法犯罪行为。乡计生部门应该主动上门提供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技术服务,取消强制育龄妇女回乡“妇检”规定。清理各种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歧视的政策和各种乱收费现象。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督,集中力量解决克扣农民工工资、劳动条件恶劣、劳动安全和职业病防治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继续完善劳动争议制度,依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逐步解决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 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涉及面广,具有现实性和长期性,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中已经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进一步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参考文献1、邹新树.农民工向城市的动因:“推拉”理论的现实解读J.农村经济,2005(10):1041092、张文棋.福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3、蔡贤恩.农村经济学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14、温锐,游海华.劳动力的流动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20世纪赣闽粤三边地区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单位基本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单位基本普查资料汇编. 2003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6、福建统计局编.福建省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农村篇2004.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