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笔记整理自学考试讲解.doc

    • 资源ID:3844299       资源大小:11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笔记整理自学考试讲解.doc

    第一章 总论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丰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2、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理解) 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一成不变地记录或收集事实资料,而是要经由概括、演绎与实证的方法,建构出一套科学的理论,用一组精要的理论性架构来描述、解释及预测复杂的事实。 3、科学研究的特点:客观性(表现在:资料来源于客观;研究过程客观;研 究结果客观)创造性 继承性 系统性 控制性4、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认识学前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的创造性活动。5、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多因素(内部结构、外部结构) 实践性 持久性 有条件的控制6、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趋势:生态化:强调在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的外部效度,提高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现场化:指在学前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规律。现场研究一般分为现场观察和现场实验两种。 现场观察自然观察法。现场研究 现场实验在自然的真实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跨文化: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以此作为研究的对象,探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共同规律,或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前教育的差异中,研究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影响的一种方法。(即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文化背景中个体或群体的比较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趋势2:综合化: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和从多学科角度去探讨学前教育现象及其规律。表现在两方面:学前教育科学跨学科的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现代化:主要是指研究的技术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数学化:注重以数学、数学方法作为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工具,对研究结果的数量化分析,使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日臻科学化。(如:计算机专用统计软件包、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7、定性研究的特点: 定性研究的出发点是站在被研究者的角度,从被研究者出发,来描述和分析研究被试的认识、体验、行为习惯等。定量研究是从假设的理论出发再到实际中验证假设,从样本向总体推论,探索出规律。学前教育研究必须从定性研究开始,更重视质化的研究。定性研究十分重视社会背景,强调对所研究问题的社会背景作出全面、整体的理解。定性研究采用重复策略。8、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是关于学前教育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是人们认识学前教育现象、研究学前教育规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都是学前教育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其哲学方法论,系统论是其一般科学方法论。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 哲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 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 社会测量法、经验总结法、历史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统计分析法 10、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取决于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总的看法。用这种观点和方法作指导,去认识和解决世界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是哲学方法论。1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唯物辩证法哲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实践反映论 普遍联系论运动发展论对立统一论质量互变论12、实践反映论的7个表现:理论产生于实践,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强调教育实践反映的辩证决定性。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学前教育实践反映的社会性。学前教育改革都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要重视学前教育实践反映的物质性。强调幼儿在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物质在不断运动发展,强调学前教育的发展性。强调幼儿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性。13、系统方法论:就是指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和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论、突变论(新三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探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变化发展的理论。其核心思想认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机能的整体,这个整体包含若干部分的子系统,以及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序列的亚系统,高层的系统整合着子系统,却又不同于子系统的特点。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的基本特征。14、系统方法论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把学前教育现象作为整体的系统来进行研究。把学前教育现象作为不断发展的信息控制的自组织系统进行研究。15、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实事求是地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根据受教育者的社会生活条件,以及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进行研究。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详细占有材料 必须坚持严格的客观态度必须全面地搜集资料,详细认真地研究问题发展性原则:教育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育发展是主客体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1、课题选择的原则:进取性原则 需要性原则 意义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前沿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2、课题选择的5个程序:初选初探具体化撰写选题报告修改确定3、课题的来源:理论 实践 规划4、学前教育科学假设: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提出课题之后,人们依据已知的事实和教育科学理论与知识,对所要研究的学前教育现象和规律提出初步的假定,这些初步的假定就是学前教育科学假设。5、学前教育科学假设的特点:推测性 根据性 不矛盾性 解释性 接轨性 6、学前教育科学假设的作用:提出新的实验,形成新理论的桥梁确定具体研究目标,形成具体设计方案7、查阅文献资料的目的:了解该课题研究领域的全貌 明确研究课题的依据明确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 明确研究课题的理论建构8、文献资料的来源:生活资料 成文资料 电子资料9、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查找文献资料。【侦察、浏览、细读(六字方针)】 写文献综述:综述要严格按照原作者原意写,要客观;同时,又要以自己主观想法统领资料,这就要对资料进行评价。10、文献综述:是文献的综合评述的简称,是在全面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进展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综合叙述和评论。11、纵向研究: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儿童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或教育规律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 优点:能较细致地反映被试在发展过程中对不同条件的具体变化和规律。 缺点:时间长、环境和被试个体复杂多样的变化会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12、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个年龄或某几个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或教育规律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优点:简便,短时间就能见成效,样本大,便于统计处理,代表性强,比较切实可行。 缺点:难以控制被试的具体变化,较难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细节特征,显得粗糙。13、个案研究:把个人或一个团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个案研究主要是搜集一定个人的家庭情况、教育影响、心理发展等历史资料,从而加以分析,探究其心理发展或教育特点与规律。14、成组研究:成组研究为对一群体进行研究。15、常规研究:指的是采取一般研究技术,如观察、谈话、问卷、调查访问、测验、作业式实验等进行研究。16、现代化手段研究:指的是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如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现代化的有单向玻璃的儿童观察室、实验室等进行研究。17、抽取样本的概念:从一个总体中选出一部分被试作为研究对象,抽取出来的这部分被试叫做样本。18、抽取样本的原则:总体限定明确。 样本具有代表性(抽样五个方面问题: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被试自身的素质) 样本容量要适当。19、抽取样本的方法简单随机取样等距随机取样:在群体抽取样本时,每隔相等若干个体,抽取一个样本。 N R (R:间隔距离,N:群体总个数,n:样本数) n分层随机取样:研究者根据已有的某种标准(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将研究的总体分为若干类,每类称为一层,然后根据每层群体数与总体数之比率,确定从各层中抽取样本数。 N i nin ni :第i层被抽取的样本数 n :样本总数量 N N i :第i层群体数 N :总体数20、确定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具体研究方法的原则: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与对象出发,确定最合适的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必须要了解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及其优缺点。2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具体研究方法的类型收集资料类(观察法、实验法、临床法、行动研究法、调查访谈法、问卷法、Q分类技术、语义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口头报告法、投射测验法、测验法、社会测量法)定性分析类(经验总结法、历史法、文献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法(统计分析法)22、研究材料标准化的原则:熟悉:研究者与被试熟悉。同质性:被试具有同质性,被试水平要一致。 依据理论建构23、如何编制标准化的研究材料依据:编制材料要依据研究课题的概念和理论建构。预测:去掉不理想的题目,最后编制成正式测试材料。标准化:要材料的编制达到标准化,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1) 解决难度问题(难度指项目的难易程度,一般用通过率表示) R P代表难度 P ×100 % R代表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 N N代表全体被试人数2) 解决区分度问题(区分度指项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中等难度项目的区分度最高。3) 解决信度问题(信度指研究的一致性程度,即测得可不可信,信度高说明研究稳定可靠。测量信度用相关系数表示,称:信度系数。)估计信度的方法:再测信度、分半信度、评分者信度。4) 解决效度问题(效度指研究的真实性或正确性,即一项研究能够测出所要研究的东西的程度,也就是测得准不准。)估计效度的方法:内容效度、效标效度。24、变量的类别、自变量:由实验者主动加以控制的实验条件,并呈现给被试的刺激物,它不依赖被试的心理行为而独立变化,实验就是为了考察由于它的改变引起的被试反应的变化,又叫刺激变量。、因变量:它是由刺激变量引起或改变的被试的反应,它是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又叫反应变量。、无关变量:它是在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其他一切可能对因变量发生影响,对实验有干扰的变量。25、变量的控制控制变量有最大、最小控制原则。控制自变量:是实验者自己操纵控制的,在设计自变量时要科学,要严格地按着材料标准化来设计,控制自变量使其有系统的前后变化,由它引起被试反应,显出最大差异,体现最大的控制原则。控制无关变量:在实验中,要控制无关变量使其保持最小影响。控制测试工具:使误差达到最小限度。26、统计分析一般有:描述性统计分析、推论性统计分析。27、研究方案模式:课程名称(作者、单位)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预期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第三章 执行研究方案1、执行研究方案的任务:按照已经拟定好的研究方案,对被试进行观察、施测,运用教育因子进行培养,以收集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事实材料或数据,这就是执行研究阶段的任务。2、执行研究方案的5个要求严格按要求选被试:样本要具有代表性 样本年龄要准确选取样本要具有随机性严格执行指导语:指导语要准确 被试严格按照指导语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材料制作要规范 记时要准确研究步骤不能颠倒 收集资料尽量做到情境自然培训施测人员严格有目的记录:按记录表格详细记录 观察记录的训练当天记录当天整理 尽量用现代化手段记录严格依据评分标准记分3、执行研究方案可能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不合作】被试不合作 原因:被试的情绪不好,或身体不适 被试与研究者不熟悉,被试惧怕研究者,或者不愿意与陌生人交往 被试的自我中心影响。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要依据被试的心理特点,否则将会事倍功半。家长的不合作 方法:当对幼儿进行研究时,一定要向家长讲明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取得幼儿家长的支持与合作。教师的不合作方法:应让每一个教师明确在本研究中的角色,取得合作。4、执行研究方案可能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社会系统误差】 原因: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成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即是社会系统误差。 方法:为了避免社会系统误差,研究者应该向被试讲清研究的意义,在调查的问卷中不记名字,以打消被试的顾虑。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双盲法,即主试和被试都不了解研究的目的。5、执行研究方案可能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被试流失】由于研究的周期往往较长,其中部分被试可能转学,或生病等。方法:在选择被试数量时,最好放宽一点。6、执行研究方案可能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环境干扰】方法:寻找一个适合的环境。 第四章 撰写论文1、整理资料的目的:保证研究主导方向资料系统化 保证材料的可靠性保证形成典型性资料,初步发现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2、整理资料的3个步骤资料审核: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检查,核实其真伪,将不合格的资料删除,有缺漏的资料补填清楚,然后清点全部资料总数,若有不足,需收集资料,给以补充,以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 资料审核的种类: 计量审核核查资料是否符合计量关系。 逻辑审核核查资料是否符合逻辑关系。资料评定:资料审核以后,研究者根据标准答案对合格的原始资料逐一进行判分或评定等级,评分标准要具体,要有明确的操作定义,最好运用评分者信度来说明评分的可靠性。资料分类、汇总、列表按类登记:研究者将原始资料审核、评定后,就要对合格的原始资料按性质相同的标准归在一起,进而将汇总的资料数据,按照类别列表登记,以便进一步计算和分析。3、分析结果定量统计分析:以统计方法为工具,从复杂繁多的数据中抽出规律性的结论。步骤:数据处理 绘制图表 差异显著性检验定性分析:运用哲学分析法和逻辑的分析方法,对研究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质的分析,从而揭示教育本质与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步骤: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 根据定性分析的目标整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 用逻辑的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分析已整理后的资料,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其规律和特点。 4、撰写论文的3个意义: 呈现新成果 促进交流与合作 有利于研究成果的转化5、撰写论文的程序:确定类型 草拟提纲 写作初稿 修改定稿(修改方式、修改范围)6、撰写论文的格式:一般格式: 调查研究论文的格式:标题 标题(作者、单位) (作者、单位)摘要 摘要一、 研究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二、 研究方法 二、研究方法三、 研究结果 三、现状与分析四、 讨论 四、教育对策五、结论 五、参考文献六、参考文献和附录7、撰写论文要注意的问题: 观点和材料要相结合,通俗性和科学性要相结合. 要重视研究方法和结果的阐述,研究价值以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为条件。 分析讨论时要用辩证的观点,要实事求是,提高论文理论水平。 材料收集后不要急于动笔,要深思熟虑。第五章 学前教育观察研究1、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2、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3、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作用:观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 观察是产生理论假设、验证理论的手段。 观察是提供学前教育现象真实过程的手段。 观察是帮助研究者了解被测试个体差异的手段。 观察是解答各种特殊问题的手段。 观察是教育评价的手段。4、学前教育观察应注意的问题: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善于记录,便于整理。(正确无误,如实记录。周密完整,全盘记录。详细有序,有条不紊。可以辅以观察设备。)要有确定的范围,明确的指标。 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5、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种类:描述记叙法、取样观察法、等级评定法、间接观察法6、描述记叙法:是指记录被试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和所处的情境,然后,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包括:日记描述法、系列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持续记录法。 日记描述法:对同一个或同一组被试在一段延长的时间内进行反复观察,把观察到的被试的各方面的新行为、新发展记录下来,进行研究。 优点:能提供较长期,较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记录被试发展的真实过程,连续行为。 描述被试的生活环境及其各种行为,有利于对行为进行质的定性分析。 缺点:选择被试往往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儿童,具有偏向性,缺乏代表性。 观察者一般都是被试的亲人,观察容易出现偏差,高估儿童。 案例太少,缺乏普遍性。 追踪天天记录,耗费人力物力太大。系列记录法:对被试某种行为进行连续的定期观察研究,以便系统的收集被试行为发展的资料。(系列记录法与日记描述法的区别在于日记描述法是记录被试各种行为表现,系列记录法是记录被试的某种行为表现。)轶事记录法持续记录法:比轶事记录法更详细更完整,要求尽可能详尽地捕捉最主要行为或事件的要素,是记录连续行为的最好方法。7、取样观察法:以行为为样本的研究方法,经过选择,使用预定类型,在一定时间内,观察者在各种各样变化的背景中选取被试行为样本,它不需要详细地描述行为,可减少记录的时间。包括:时间取样观察法、事件取样观察法。时间取样观察法:在一个确定的短时间阶段里观察被试,主要记录行为出现与否,行为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要求:时间取样法只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 只适用于观察外显行为 必须要确定观察目的、被试的数量、观察的范围和时间。使用时间取样法对观察行为与事件必须给以明确的操作定义。应当制定时间取样编码记录表。优点:可以使研究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较多的具有代表性的资料。时间取样观察法主要用于研究特定的行为和事件,可以控制,使研究客观化。 可以确定行为、事件发生的频率。 不干涉被试正常活动。 可以取得定量化的资料。缺点:只限于研究出现频率高的外显行为和事件。 只能获得行为出现频率的资料。 不能保留行为发生的顺序。 不能保留行为的完整性。 不是完全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事件取样观察法:从被试多种多样的行为中选出一种有代表性的行为进行观察,在自然的情境中,等待所要观察的行为出现,然后记录这一行为的全貌。经典研究:达维对学前儿童争执事件的研究。优点: 事件取样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观察行为事件的全貌。研究行为事件的范围广泛。收集资料的时间相对是经济的。缺点:收集的是定性资料。 忽略了与该事物相关的条件与情景。8、等级评定法:用等级评定量表将所观察的行为事件数量化,即用数量来判断行为事件在程度上的差别。包括:数字评定量表法、图示评定量表法、累计评定法。优点:操作简便易行,省时省力。 主试只需极少训练,就能掌握此法。 使用范围广泛。 便于核查。缺点:收集的资料可靠性较小,评定者判断时易带有主观偏见。评定者对所用术语理解不一致,易造成评定等级误差。难以分析行为的原因。等级评定法应注意的问题:防止评分过高或过低。 防止都打平均分。 防止成见。一个被试,最好由两个评定者评定。9、等级评定法分类:数字评定量表法:以指定的数字顺序作为描述的类型,评定者根据实际情况在量表中适合的数字上标记号。图示评定量表法:以一条直线表示一个行为特征维度,评定者根据实际情况在直线上确定与被试的行为描述相应的点,并标上记号。累计评定法:将所有活动项目按正反两方面成对安排在两栏内,分别计算两栏项目的分数,最后将两栏分数总和累计评定。10、间接观察法:被试的一些信息不能直接观察到,就要通过其他途径而获得,这种通过间接途径观察事物的方法,就叫做间接观察法。包括:谈话法、活动产品分析法、对偶故事法、两难故事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研究者通过与被试或被试的亲友谈话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要明确谈话目的,拟定谈话提纲,提出具体谈话问题,要真诚。活动产品分析法:对儿童活动产品或劳动成果进行观察分析,从而探究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对偶故事法:设计一组成对的故事测查儿童,观察分析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特点,揭示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规律。由皮亚杰创造。两难故事法:设计一个可能有两种结果的故事,提出有关道德的难题,包含特定的道德价值的冲突情境,让被试回答,以考查被试道德发展水平的研究方法,可有效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力。创设情境法:创设一定的情境,控制一定的条件的行为观察的方法。第六章 学前教育访谈研究1、访谈研究:是一种研究性交谈,是研究者(访谈者)通过与被研究对象(受访者)进行口头谈话的方式来从访谈对象那里收集有关其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学前教育访谈研究能深入地探讨学前儿童及个体的内心想法和对客观实际的意义建构和解释。皮亚杰、弗洛伊德等人都曾以访谈作为研究的主要手段。2、学前教育访谈研究的特点: 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受访者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访谈研究是访谈者主动与受访者建立积极信赖关系的人际交往过程。访谈研究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3、访谈与日常一般谈话的区别:访谈的目的性较日常谈话更强。日常谈话中交谈双方的亲密程度和关系较访谈密切。日常交谈中双方有意避免重复,而访谈中常就某一重要问题重复发问和追问,以便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具体细节。日常交谈中双方互相发问,而访谈中,通常由访谈者向受访者发问。访谈中只要求访谈者向对方显示兴趣和热情,受访者不需要这样做。访谈中只要求访谈者使用表示自己无知的话,以鼓励受访者多说看法。日常谈话时双方言语轮换是平等的,访谈中主要访谈者挑起新话题。日常谈话中多使用简略语,访谈者则要求对方详细、具体说明细节。日常谈话允许较长沉默,而访谈者会尽量让对方说话,不会长时间沉默。日常谈话结束时双方一定使用结束语,访谈者结束语通常表示时间限制或信息差不多了以及对受访者的感谢。4、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有无一定的结构,及访谈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将访谈结构划分为3种: 结构性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 优点:访谈结果易于统计分析,对不同受访者的回答可进行对比分析。 缺点:缺乏弹性,访谈者无法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调整,不利双方积极性。非结构性访谈:又称非标准化访谈,指没有固定的访谈问题,访谈者鼓励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发表看法的一种非正式访谈。 优点:有利发挥访谈者和受访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拓宽、加深对问题的研究,处理设计方案中忽略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缺点:访谈结果很难定量处理,对不同访谈者的访谈内容难以对比分析,对访谈者要求也比较高。半结构性访谈:在运用访谈提纲的基础上进行的,通常,访谈者事先备有一个粗线条的访谈提纲,对方谈问题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同时也允许受访者积极参与,所提出的问题和顺序会因人而异。 优点:访谈者在半结构性访谈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控制谈话过程,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鼓励受访者提出自己的问题,根据访谈的具体情况,对访谈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5、根据访谈正式程度来分类: 正式访谈:访谈者和受访者双方事先约好时间和地点,正式就一定问题范围进行交谈,访谈过程严格按照预先拟定的计划进行,谈话的具体内容、顺序、持续时间、记录方式均预先规定。非正式访谈:研究者根据受访者日常生活的安排,在与对方一起参加活动的时候,根据当时的情形与对方交谈,形式比较自由和随便,没有严格的预先规定。6、根据访谈者与受访者双方接触的方式,对正式访谈进行分类: 直接访谈:访谈者与受访者一起坐下来,面对面交谈,也称面谈。 优点:研究者可看清对方表情和动作,对对方的情绪波动、精神状态、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有完整、准确的把握。间接访谈:访谈者与受访者事先约好时间、通过电话等通讯设备对对方进行访谈,也称电话访谈。 优点:可以解决因地域距离或时间匮乏而带来的直接研究的困难。或能使受访者心理上稍感轻松。 缺点:访谈者无法看到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难以判断对方的态度和情绪。7、根据受访者人数分类 个别访谈:为获取个别对象的资料而逐个进行的访谈,它通常只有一名访谈者和一名受访者,两人就访谈问题进行交谈。群体访谈:可以有一到三名访谈者和六到十名参与受访者组成,是为了解团体或个人在团体情境中的表现资料,访谈者主要把握谈话的方向和节奏,参与受访者相互之间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8、根据访谈对象特点的不同 一般访谈:对一般的访谈对象或正常的访谈对象进行的。特殊访谈:对某些特殊访谈对象(如社会名流、领袖人物、儿童、残障人士、罪犯)或有身心疾病的非正常访谈对象所进行的访谈。9、根据访谈的次数 一次性访谈:通常内容简单,主要以收集事实信息为主。很难彻底达到深入探究某一问题的目的。多次性访谈:通常用于追踪调查,或深入探究某些问题,可以有一定的结构设计,逐步达到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事实信息到意义解释。10、访谈研究的设计程序: 明确访谈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变量选择具体的访谈方式编制访谈问题、提纲及指导语选取访谈对象访谈者的选择和培训访谈前的准备工作预谈与访谈程序的修订11、访谈前的准备工作:充分熟悉访谈内容 准备好访谈所需的相关材料和设备尽可能了解访谈对象 确定访谈时间、地点12、预谈时的注意事项:预谈对象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正式的访谈对象。预谈过程中尽可能作详细的记录,以便进一步修订访谈计划。可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录像,便于发现访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3、访谈研究实施过程的6个环节 问(提问和追问) 听(倾听) 答(回应)记录(笔录和录音记录) 结束和收尾 访谈结果的整理和编码14、访谈中提问时应注意: 恰当使用研究性问题和非研究性问题。提问方式应适合受访者身心发展程度、知识水平和谈话习惯,遵循口语化、生活化、通俗化、本土化的原则,用对方能听懂的语言进行交流。严格按照访谈设计中的问题编排顺序提问。应该按照访谈计划中的每个问题的原话进行提问。避免对方谈对象进行引导。交谈气氛轻松、愉快,使受访者感到舒适、无拘束。提问时应注意倾听对方的交流内容,并作必要回应。保持谈话过程不离题,终止对方冗长、不得要领、自我中心的谈话内容。提问中应不时鼓励对方,以保持访谈对象的积极性。重视语言及非语言信息的交流,并在评价、解释谈话内容时综合考虑。15、追问:访谈者就受访者前面所说的某一个观点、概念、语词、事件、行为进一步探询,将其挑选出来继续向对方发问。16、追问的注意事项: 追问的时机和深度最忌讳不顾受访者意愿强行实施访谈计划访谈者要全身心地倾听对方谈话。17、倾听的注意事项: 积极关注受访者的谈话内容和心理变化。有感情(移情)地去倾听对方的心声,积极主动、有感情地与对方交流。不要轻易打断受访者的谈话。除了倾听受访者的言语表达外,还要特别注意倾听和容忍沉默。18、回应的技巧与策略: 回应方式多种多样(点头、自己相同经历、重复、鼓励等)避免采用一些现成的大道理或专业理论来评说,避免高谈阔论。注意回应的恰当时机回应要及时、恰当、移情。19、访谈研究的优点:有利于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收集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适用范围较广。较问卷研究有更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能保证所有问题都得到回答,被试回答的有效率较高。20、访谈研究的缺点:花费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较多。访谈结果的可靠性程度受谈话执行者的能力、水平、态度等限制。获得的资料难以量化。面对面进行而不具匿名性,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体验、社会关系变化、动作变化或心理过程等资料不能用访谈法取得。受环境、时间和访谈对象情绪状态制约,以及访谈对象思考问题时间短等特点,会影响访谈结果的有效性。第七章 学前教育实验研究1、学前教育实验研究:在合理的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操纵实验变量,观测与这些实验变量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探究实验因子与反应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2、学前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 有目的地控制变量。(最本质的特点)能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致物以变。(研究者可创造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的反应。)有明确的实验设计和确定的实验程序。3、学前教育实验研究的原则: 确定变量关系:根据研究目的,操纵自变量,使其对被试产生反应,控制无关变量,使其保持恒定,观测因变量以便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取样和分组原则:取样在量与质上都要有代表性。要考虑被试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心理水平,使样本能真正代表全体,使结果具有真实性和全面性;取样的方法要采取科学随机抽取样本。分组原则是:便于体现实验要求;有利于限制无关因素的影响;用尽可能少的实验次数取得最大效果。分组种类:单组:同一组被试先后接受所有要研究的自变量的影响。 优点:被试不变,避免了不同被试造成的差异。 缺点:同一组被试先后实验,会带来练习误差、疲劳误差。等组:把被试按相似条件分成两组或以上,分别接受自变量的影响。 优点:可以避免单组比较中的学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缺点:由于不同组,被试尽管做同质性考验,但不可能完全相等。轮组:以不同的顺序,使各组被试轮流接受所要研究的自变量的影响。4、单因素实验设计的内容: 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 确定研究的自变量 控制无关因素 选择被试和进行分组拟定实验程序 安排实验条件草拟记录表格 确定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5、单因素实验设计模式:将一种自变量(自变量可有两个以上层次)用一组或多组实验形式,进行最有效的实验过程安排。6、幼儿教师常用的单因素实验程序设计有4种:单组单因素一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是研究者对一个实验组的被试先进行前测,再施加一个层次的一种自变量,然后进行后测,再对实验前和实验后被试反应比较,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优点:操作简单,教师在自己班中进行即可。缺点:只用实验前和实验后比较,不排除年龄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肯定实验结果是实验变量造成的。单组单因素两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这是研究者对一个实验组的被试,先进行前测,再施加一个层次的一个自变量,然后进行第一次后测,再施加第二个层次的的同一种自变量,再进行第二次后测,将第一次后测与第二次后测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优点:操作较简单。 缺点:第一次试验变量的影响有可能波及后面的学习,也就是练习误差。等组单因素一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研究者选取实验组与控制组,先同时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进行前测,然后再对实验组施加一个层次的一种自变量,控制组不施加实验变量,然后同时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后测,将实验组后测与控制组后测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最常用的一种实验设计模式) 优点:由于对其他因素进行控制,所以研究结果可信。 缺点:实验前一定要对实验组与控制组做同质性检验,以避免差异。等组单因素两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是研究者对两个实验组分别施加同一种自变量的两个层次的实验变量,实验前对两个实验组做前测差异显著性检验,实验中

    注意事项

    本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笔记整理自学考试讲解.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