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读书分享课件.ppt
,聊斋志异蒲松龄,01作者简介03故事题材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并了解下古代科举考(1)反应社会压迫、揭露和抨击统治阶级压迫试的分级取士制度,增广知识面。残害人民的罪行(2)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为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3)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4)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5)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02创作背景04艺术成就屡试不第,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长期文笔简练,描写细腻,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乡居,了解黎民苦难:文字狱盛行,知识构布局严谨巧妙,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分子噤若寒蝉。,01作者简介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并了解下古代科举考试的分级取士制度,增广知识面。,蒲松龄令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蒲松龄岀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时文名颇高,蒲松龄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宝应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僚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将近40年。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逝世,享年76岁。,蒲松龄31-32岁时,到江苏扬州做幕僚接触各阶层人物如官僚缙绅、下层歌妓。令北归后,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30多年农村教书先生的生活,阅览群书,收集民间传说。6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一一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有深切体会。76岁逝世。,科考试分级取士图古代科名与近现代学位对应表参照张之洞新学堂则例科举科名等级近代进士状元最高等级学位大学毕业生会试贡士榜眼(功名探花最优秀者举人高等级学位乡试进士(功名)大学毕业生中等级学位生员举人功名高中毕业生院试(秀才初级学位(高府试贡生、监生国子监学生高等县试童生功名初中毕业生生员、秀才县州府学生初中毕业生,02创作背景屡试不第,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长期乡居,了解黎民苦难文字狱盛行,知识分子噤若寒蝉。,作品概述令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