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资产负债管理业务要点课件.ppt
2023/3/24,1,第九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王俊籽,2023/3/24,2,第九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本章主要教学内容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资产负债管理原则和方法资产负债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运用之一 融资缺口模型及运用资产负债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运用之二 持续期缺口模型及运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2023/3/24,3,第一节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资产负债管理的含义:(P316)广义的:指商行按一定的策略进行资金配置,来实现银行管理者确定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组合。它既不单纯站在资金运用角度,也不单纯站在资金来源角度,而是考虑银行整体资金的配置状态,以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狭义的:是指在利率波动的环境中,通过策略性改变利率敏感资金的配置状况,来实现银行的目标净利息差额,或通过调整总体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来维持银行正的资本净值。,2023/3/24,4,广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产管理理论阶段 20世纪60年代之前 第二阶段:负债管理理论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 第三阶段:资产负债管理理论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九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2023/3/24,5,一、资产管理思想,时间:商业银行产生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背景及原因:1、金融市场不发达,银行是唯一的金融机构;2、融资渠道不通畅,活期存款是主要资金来源。原因:(1)银行利润的来自于资产业务;(2)银行能对资产业务主动管理;(3)对负债业务的管理是被动的因此,银行把管理的重点放在资产方面,致力于在资产方面协调三性原则,且是一种强调流动性为先的管理理念。,2023/3/24,6,一、资产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参见P316 说明:该理论十分强调商业银行注重资产在期限上同负债匹配,注重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及分层次的准备金,还要求关注银行资本的充足性。资产管理理论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商业性贷款理论阶段 资产可转换理论阶段 预期收入理论阶段,2023/3/24,7,(一)商业性贷款理论,又称为真实票据理论、自偿性贷款理论1、产生背景: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2、商业性贷款理论的主要观点:(1)由于资金来源于活期存款,分配资金时应保持高度的流动性。(2)资金主要运用于短期的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这种贷款期限短,且以真实的票据作抵押,从而保证了贷款的偿还。(3)商行不易发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长期性的设备贷款、农业贷款,更不能发放购买证券贷款。,2023/3/24,8,3、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特点:,优点:1)明确了银行经营管理的几个重要原则:一是资金配置原则;二是流动性原则。2)贷款自动清偿能够起到自动调节货币流动和信用的作用3)能适应商品交易对银行信贷的需要理论缺陷:1)忽视了活期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2)真实票据为抵押的商业贷款的自偿性是相对的3)没有考虑到贷款需求多样化,不利于银行发展业务和分散风险4)缺乏对贷款自我清偿外部条件的考虑市场的影响,2023/3/24,9,(二)资产可转换性理论(可售性、转移理论),时间:20世纪20年代1918年美国经济学家莫尔顿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1、产生条件:一次世界大战后,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资产的流动性加强;战后为恢复经济,政府发行公债,商行持有的短期国库券和其他债券增加,人们对保持银行流动性有了新的认识,资产可转换理论应运而生。这是一种资产组合理论。,2023/3/24,10,2.主要观点:(P317),该理论认为:资产流动性的高低在于其变现能力,只要银行所掌握的资产信誉好,易于出售,在资金需要时可以迅速地不受损失的转让出去,就能保持流动性。3.特点:优点:扩大了资产业务范围,使业务经营活动更加灵活多样.除短期放款外,还从事有价证券买卖,长期投资等,既不影响流动性,还可获得更大收益。缺点:1)忽视了市场对资产出售的影响2)过分强调保持流动性的必要性,限制了银行对盈利资产的运用。,2023/3/24,11,(三)预期收入理论(P310),时间: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普鲁克诺在定期存款及银行流动性理论一书中提出1.产生背景: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带来了多样化的资金需求,短期贷款需求、设备和投资贷款需求、其他金融机构与商行竞争日趋激烈,迫使商行的放款标准不能只停留在期限方面,而更多地放在贷款和投资项目的预期收入方面,以放贷的预期收入来保证银行资产的安全和流动性。这是一种资产选择理论。,2023/3/24,12,2.主要观点:银行贷款本身不能自动清偿,其清偿的基础是借款人将来或预期收入,而不是期限长短。3.特点:优点:1)揭示了银行资产流动性的经济原因。2)拓展盈利性的新业务。3)深化了对贷款清偿的认识非期限而是收入。缺陷:预期收入状况是银行自己预测的,不可能完全精确,资产期限较长,企业经营状况发生变化,因此不能完全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经营方针的实现。,2023/3/24,13,二、负债管理思想,时间: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盛行于60年代。1、产生背景(1)经济发展的推动:经济繁荣时期,存款不能满足贷款的需求,需要寻求新的资金来源。(2)金融竞争的作用: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竞争激烈(3)金融环境的影响:30年代金融大危机以后,各国加强了金融管制,尤其对存款利率规定了上限,而货币市场利率的上升,吸引了大量存款资金,使得银行不得不调整管理策略,从各种渠道筹措资金。(4)金融创新:为银行扩大资金来源创造了条件。,2023/3/24,14,二、负债管理思想,2、主要观点:教材P321银行资产按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或“购买”资金来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其核心是把保持银行流动性经营的重点,由资产方转移到负债方,以主动积极的负债管理作为实现资产流动性、盈利性均衡的主要工具。3、特点:1)经营重点由资产转移为负债;2)从被动负债发展为主动负债;3)银行家的形象出现了转变,从谨慎型-冒险型。,2023/3/24,15,大概而言,负债管理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银行券理论主要观点:对存入银行贵金属的客户,银行开出支付凭证,允许其凭票即可兑现金银、铸币,这种凭证就是银行券。当银行家发现,银行券不会被百分之百的支付后,就通过多发银行券的形式来谋取利润,从而构成银行的基本负债。特点:其发行原理值得借鉴;但易带来通胀。,2023/3/24,16,二、负债管理理论,(二)存款理论(60年代前期)主要观点:1、存款是主要资金来源;2、吸收存款应支付利息;3、银行处于被动地位4、存款人和银行对存款主要关注安全性问题。评价:该理论属于银行的被动负债理论,它只注重存款的安全性问题,不考虑负债的结构调整,当遇到流动性问题时,只设法调整资产结构。,2023/3/24,17,二、负债管理理论,(三)购买理论(60年代至70年代)1、主要观点:银行对于负债并非消极被动、无能为力的,银行完全可以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地负债,购买资金,变被动的存款观念为主动的借款观念。2.特点:优点:(1)购买负债降低了流动性资产储备水平,提高了资产的盈利能力,有助于信用扩张。(2)银行在资金管理上更富进取精神,摆脱了被动负债的制约。缺陷:一旦筹措不到资金,风险增加;负债成本过高,不能实现盈利性目标。因此,负债管理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2023/3/24,18,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思想,又称为资产负债管理或相机抉择资金管理时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背景:各国政府放松金融管制及金融自由化,银行业竞争激烈,面临的风险增加,金融管制放松,以前的理论难以适应,银行需要新的管理理论来协调资产和负债的关系。基本特征:是商行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根据资产和负债对利率的不同敏感度而采取的管理方式。既综合了两个理论的优点,又摆脱了其缺陷,强调对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的管理,不偏重一方,从两方面结合起来保证银行的三性目标。主要观点:P322,2023/3/24,19,第二节 资产负债管理原则和方法,一、管理原则:1、规模对称原则2、结构对称原则3、偿还期对称原则4、目标替代原则5、资产分散化原则,2023/3/24,20,第二节 资产负债管理原则和方法,二、管理方法,资金总库法,资产管理方法,利率风险管理方法,资金分配法,线性规划法,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法,财务规划法,持续期缺口管理法,2023/3/24,21,(一)资金总库法(汇集法),主要内容:银行将来自于各种渠道的资金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金总库(资金池),资金池中的资金被无差别地视为同质的单一来源,然后再将资金池中资金分配到各种不同资产上去。按此方法,首先要制定盈利性和流动性标准,然后根据上述标准分配资金,确定资金分配顺序。,2023/3/24,22,(一)资金总库法如图所示,资金总库,资金来源,资金运用,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短期借款,发行债券,股本,长期证券,各类贷款,二级准备,一级准备,固定资产,现金资产,短期证券,2023/3/24,23,(一)资金总库法,特点:资金分配不受负债期限的制约,只受负债总量的制约。缺陷:(1)早期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偏重于单一资产管理,不考虑负债流动性的取得;(2)只注重负债的总量而忽视了负债结构;(3)只注重安全性,没有反映、控制盈利性。,2023/3/24,24,二、资金分配法(期限对称法),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主要内容:银行在把现有的资金分配到各类资产上时,应使各种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或周转率与相应的资产期限相适应,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高度的对称关系,所以也称为期限对称方法。如图:(P318)优点:减少了多余流动资金,提高了盈利能力。缺点:(1)仅考虑了负债的流动性需求,没考虑资产的流动性需求;(2)会高估流动性,减少收益(把贷款当成不流动)(3)人为地隔断了资产与负债的内在联系。,2023/3/24,25,(三)线性规划法(略),原理: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采用量化管理。即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求目标函数值最大化的一种方法步骤:1)建立模型目标函数:如“利润最大化”或“各类资产收益率”“净收益”等2)选择变量:主要考虑决策和预测两个变量3)确定约束条件4)求出线性规划模型的解,2023/3/24,26,线性规划法的优缺点,优点:可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状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是一种较好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困难:1)模型不稳定,约束条件易变 2)数据的取得耗时费力 3)质量指标难以数量化(如安全性等)4)模型的维护花费很大,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等要适时修正,费用高,且不准确。举例见P319,2023/3/24,27,第三节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融资缺口模型及运用,要点:1、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核心是利率风险管理。2、实施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要有市场环境,即利率要实行自由化。一、基本原理:(P323)融资缺口模型通过预测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调整利率敏感资金的配置结构,通过改变缺口的大小,直接影响净利息差额的变动,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或净利差最大化目标。银行的资产负债按照对利率变动的反映速度可分为:,2023/3/24,28,银行资产负债按照对利率变动反应速度可划分为:,1、资产:可分为(1)非利率敏感资产或固定利率资产:特点:期限长(如:90天以上),不须重新定价;(2)利率敏感资产或浮动利率资产:(种类)特点:期限短(如:90天以内),需要重新定价;2、负债:可分为1)非利率敏感负债或固定利率负债:特点:期限长(如:90天以上),不须重新定价;(2)利率敏感负债或浮动利率负债:特点:期限短(如:90天以内),需要重新定价;,2023/3/24,29,二、利率敏感性分析,(一)什么是利率敏感资金(p323)也称为浮动利率资金或者可变利率资金。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展期或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定期重新定价的资产或负债。(二)利率敏感资金缺口(融资缺口FG)是指银行利率敏感资产(RSA)与利率敏感负债(RSL)的差额。即:FG=RSA RSL它包括三个缺口概念:即:正缺口(FG0)负缺口(FG0)零缺口(FG=0),2023/3/24,30,1.零缺口:即 RSA-RSL=0,即:利率敏感资产=利率敏感负债 资产负债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利率无论如何变化,银行的收益或成本都被锁定。当市场利率上升,资产收益上升,负债成本上升,相互抵消。,2023/3/24,31,2、正缺口:RSA-RSL0,即:利率敏感资产利率敏感负债,即资产敏感当市场利率上升,银行净利息收益增加 当市场利率下降,银行净利息收益减少3.负缺口:RSA-RSL0即:利率敏感资产利率敏感负债,即负债敏感当市场利率上升,银行净利息收益减少当市场利率下降,银行净利息收益增加,2023/3/24,32,(三)利率敏感性比率:,敏感性比率=利率敏感资产/利率敏感负债。按照敏感性比率来表达融资缺口,也有三种基本关系:正缺口:即 RSA/RSL 1负缺口:即 RSA/RSL 1零缺口:即 RSA/RSL=1,2023/3/24,33,三、缺口管理战略融资缺口模型的运用,“缺口管理”就是在银行对利率预测的基础上,调整计划内资金缺口的正负和大小1.零缺口战略:适用于小银行,研究力量较弱,对市场利率的预测把握不准。采用此战略,随时调整自己的资产和负债,使之尽量保持平衡。实际运作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又称为防御性策略。2.正缺口战略:当市场利率进入上升阶段,应选择此战略。这时银行应主动减少利率敏感性负债,增加利率敏感性资产,扩大净利息差额率,从中获利。此策略又称为进取性策略,通常是用于大银行。,参见P324 图11-5:,2023/3/24,34,三、缺口管理战略,3.负缺口策略:预测市场利率会下降,选择此战略。这时,银行应主动增加利率敏感性负债,减少利率敏感性资产。通过使更多的负债可以按照不断下降的市场利率重新定价,减少成本,扩大净利息差额率。正、负缺口策略都要建立在对市场利率的准确预测上。四、利率敏感资金配置状况的分析技术,例见P325,2023/3/24,35,五、存在的问题,1.要对市场利率进行全面研究与随时分析2.确定多种利率方案,进行比较后再做选择3.对缺口管理保持充分警惕,随时修正已有的利率预测4.应综合利用多种工具,有选择性的使用利率期货、利率互换、利率期权等多种金融衍生工具5.过分强调利率风险而忽视了信用风险等其他风险,2023/3/24,36,第四节 持续期缺口管理,所谓持续期缺口管理就是通过对银行综合资产和负债持续期缺口调整的方式,来控制和管理在利率波动中,由总体资产负债配置不当给银行带来的风险。该缺口管理能综合反映资金配置状态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以银行净值即股东权益最大化为其管理目标。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对敏感性资金的敞口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其目的是使银行净利息收入最大化;,2023/3/24,37,一、持续期的涵义(P327),从经济涵义上讲,持续期是固定收入金融工具现金流的加权平均时间,也可理解为金融工具各期现金流抵补最初投入的平均时间。公式见P327:,公式11-1、11-3:持续期可以理解为:把各期现金流现值占该金融工具总现值的比例作为权重分别乘以各期现金流发生的时间而得到的。公式11-4、11-5:持续期可以理解为:金融工具的价格弹性。即市场利率变动的百分比所引起的金融工具价格变动百分比的关系。参见P328:例题。,2023/3/24,38,理解:持续期和偿还期不是一个概念:,偿还期是指金融工具的生命周期,即从签订金融契约到契约终止的这段时间。持续期反映了现金流量。比如利息的支付、部分本金的提前偿还等因素的时间价值。通常,在持有期间不支付利息的金融工具,持续期=偿还期。而对于那些分期付息的金融工具,其持续期总是短于偿还期。持续期与偿还期呈正相关关系,即偿还期越长,持续期也越长;持续期与现金流量呈负相关关系,偿还期内金融工具现金流量大,持续期越短。金融工具的持续期越长,其现值的利率弹性越大,面临的利率风险也越大。因此决定金融工具利率风险的因素是持续期而不是偿还期。,2023/3/24,39,二、持续期缺口模型,持续期缺口是银行资产持续期(DA)与负债持续期(DL)和资产负债率乘积的差额。用公式表示为:DGap=DA DL 推导过程见P329从公式11-10可知,持续期缺口实际上就是银行净值(DNW)的持续期。其中:为资产负债率 正缺口:DA DL 负缺口:DA DL 零缺口:DA DL,2023/3/24,40,三、持续期缺口对银行净值的影响(P330),持续期缺口管理就是通过相机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使银行控制或实现一个正的权益现值以及降低重投资或融资的利率风险。对于固定收入金融工具而言,市场利率引起金融工具价格的反向变动。当持续期缺口为正,银行净值随着利率上升而下降,随着利率下降而上升;当持续期缺口为负,银行净值随市场利率升降同方向变动;当持续期缺口为零时,银行净值的市场价值免遭利率波动的影响。,2023/3/24,41,四、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框架的出现,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有了新发展。其典型特征为:数学模型的运用、从资金配置角度处理相应风险、运用范围的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模型上都有了新发展。但现实运用受到一些限制。21世纪以来,致力于如何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加实用的新模型。,2023/3/24,42,第五节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管理的时间比较长,负债管理的历史比较短,而资产负债管理实际还不具备条件,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比较适合我国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历程1、1978年以前,统存统贷阶段资金统一集中,再统一分配2、78-92年1980年改统存统贷为信贷差额包干。指导原则:“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由银行统一供应和管理流动资金,2023/3/24,43,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历程,1985年在“差额包干”的基础上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1989年,在“实贷实存”的基础上,逐步实行了信贷资金和贷款规模“双向控制”的管理体制,要求银行贷款的增量必须严格控制在规模范围内3、1992-1998年,“十四大”以后,实行“贷款限额”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金融体制改革目标:以央行为领导,商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4.1998年以后,取消央行对商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实行没有指令性规模指标控制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2023/3/24,44,二、我国推进资产负债管理的制约因素,1.利率僵化2.金融市场尚不完善3.尚未建立起以利润为核心的经营责任制,没有真正形成自我约束机制4.国际业务的开展尚诸多限制,有实力的跨国大银行较少5.个别银行资产质量不高,资本充足率低,风险准备普遍不足,2023/3/24,45,三、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1994年-1997年,实行限额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1994年,央行发布的央行关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管指标中规定了九项指标;1998年1月1日起,取消贷款限额之后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信贷管理体制。1、资本充足率指标资本总额/风险加权资产8%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产4%2.存贷款比率指标各项贷款/各项存款75%,2023/3/24,46,3.中长期贷款比率指标1年期(含1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1年期以上存款120%4.资产流动性指标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25%5.备付金比例指标(备付金+库存现金)/各项存款5%-7%6.单个贷款比例指标对同一客户的贷款额/银行资本总额15%对最大十家客户的贷款额/资本总额5%,2023/3/24,47,7.拆借资金比率指标拆入资金总额/各项存款总额4%拆除资金余额/(各项存款-存款准备金-备付金-联行占款)8%8.对股东贷款比率向股东提供的贷款余额/该股东已缴纳股金100%9.贷款质量指标逾期贷款/各项贷款8%呆滞贷款/各项贷款5%呆账贷款/各项贷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