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公司机关党员学习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docx
-
资源ID:3833917
资源大小:19.1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3篇)公司机关党员学习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docx
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人民群众的事,每一件都是大事。党员干部要和人民群众风雨同行,从“心心相映”到“开拓奋进”,从“俯下身子”到“迈开步子”,从“知难而进”到“以民为师”,以艰苦奋斗、阵厉奋发之姿创造出更大的时代荣光,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更足,答好“人民至上”的初心答卷。从“心心相映”到“开拓奋进”,坚持干在实处、做得精细。为民在心亦在行,既要有“心心相映”的关切,还要有“开拓奋进”的脚步。遇到不懂的地方、不熟练的领域,党员干部要有愿意学的态度,要有主动学的姿态,要有常常学的积极,通过不断地学习、不停地积累扩展视野、理清思路,把群众的事情干在实处、做得精细。党员干部要学理论,也要重实践,将学与用、知和行深度结合,将人民所需和行路方向紧密结合,多在基层一线磨砺自己的“筋骨”,多在各种工作任务中锻造自身的“脊梁”,在攻坚克难的第一线“迎挑战、攻难关”,在“查缺补漏”中强本领、夯所能,以“无我”之姿赢得群众的信任与点赞。从“俯下身子”到“迈开步子”,坚持融入群众、真抓实干。“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党员干部要做无私的“奉献者”,在为民服务中不计得失、默默耕耘,把人民群众的幸福作为个人最大的幸福,把人民群众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走出办公室大门,来到田间地头,和人民群众“贴得近”“心相连”“齐心干”。党员干部要做俯下身子、迈开步子的“实干家”,要锁定民生关切事,奔着民生困难去,把群众的想法纳入工作的谋划中,把群众的方法吸纳到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把群众关心关切的现实问题作为工作上的“课题”,做好“规划图”的设计,推进“施工图”的实施,办好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急难、实现人民向往,不断提升服务人民的质量和成效。从“知难而进”到“以民为师”,坚持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在急难险重的一线,党员干部要做勇进的激流、进击的浪潮,见难不惧、遇难不止、知难不退,以“搏击者”的姿态在大风大浪里锤炼“真功夫”,在为民服务的最前沿解决矛盾,在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提炼干事的技能。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当成“良师”,农村大地上有丰硕的“智慧果实”,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有广阔的思路、多样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处理问题的“金钥匙”,党员干部要多向群众请教问题,以群众为师,在深入调查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找准解决问题的“良方”。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当成“益友”,多和群众谈心、畅聊,多听群众的观点、建议,找准干事创业的“航向”,把事业干出彩。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开展小微民生事项时,最有发言权的便是当地的居民,地方政府需要搭建起与群众直接对话的“桥梁”,通过采用“微提案”的方式,真正以群众可观可感的变化构建社区善治良序。以“群众之口”找准提案切口。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指引着工作的导向。老百姓在意什么、困惑什么、需要什么,党员干部坐在“机关大院”里抓耳挠腮、拍脑袋是想不清、道不明的。要坚持联系走访常态找“问题”,结合安全隐患排查等日常工作,推动县、乡、村党员干部联系走访在一线、政策宣传在一线、民情掌握在一线、精准服务在一线。坚持党群联动集中找“问题”,要结合“党群集中活动日”“坝坝会”等,通过“集中+分散”“线上+线下”方式,瞄准群众所需、找准群众所盼。坚持专业社工辅助找“问题”,全面构建起四级社工平台,推动专业社工深入一线,发挥专业性优势,辅助社区干部精准收集群众需求。以“环环相扣”提升提案质量。如果收集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蜻蜓点水,“不够辣不够劲”“陈芝麻烂谷子”,始终与实际“隔了层皮”,群众也不会从内心认同我们。所以,收集“微提案”需要“宣传引导”把方向,明确准入类别和禁入情形,设立“社区提案日”,集中宣讲“社区民生微提案”工作机制,引导党员骨干共同推动社区提案宣传、收集工作。要“合理分流”减增量,坚持层层把关、逐级分流,网格(居民小组)、社区“两委”、乡镇要各司其职、层层筛选,合理甄别出难易问题。要“逐级优化”保质量,社区要召集利益相关方召开提案优化联席会,引导提案人按照准入类别,分类优化联合提案,确保提案符合实际。乡镇采取党委(扩大)会方式,邀请县人大、县政协相关委室会同社区党委书记、“两代表一委员”等对提案进行指导、优化、审核,不断完善提案工作链条、严谨工作程序。以“多方协同”抓实提案办理。“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问题是目的。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稳步提升,就体现在一个个矛盾症结的打通、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办理中。一方面,要“自治力量”自主办理,按照“能办即办”原则,小区业委会(自管委)要主动办理拟报提案,网格、社区要自行办理初级提案。另一方面,要“行政力量”督促办理,县委基治办要根据提案内容,综合考虑部门职能、社区报到关系,按照紧急、一般、重点等类别派转相关单位限时办结,同时县领导要跟踪督促,确保提案事项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再一方面,要“社会力量”定点办理,围绕提案提出的基本公共问题,善于包装形成关爱弱势群体、文化公益等微项目,链接社会组织、高校资源认领公益创投项目,形成协调联动办理格局。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自觉擦亮固本强基的“党建底色”、增添绿色低碳的“富裕成色”、凸显幸福烟火的“生态本色”,“三色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擦亮固本强基的“党建底色”,绘就基层组织建设“路线图”。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围绕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党的力量挺在乡村振兴最前沿,夯实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新村务管理机制等方面多向发力、聚集力量,将党建引领效应拓展到乡村治理全过程、各领域。同时,注重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民夜校等平台作用,引导群众积极投身到乡村治理的实施队伍中,成为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增添绿色低碳的“富裕成色”,绘就多元产业发展“规划图”。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全国面上看,乡村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问题是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都还比较低,一些地方产业同质化比较突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聚焦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有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拓宽人民群众增收渠道,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形成企业和农户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产业格局,实现更加充分、更加稳定、更高质量的就业增收。凸显幸福烟火的“生态本色”,绘就宜居田园画卷“锦绣图”。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乡村形态快速演变的阶段。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原则,理清村庄发展思路、科学编制镇村布局规划,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功能定位和产业方向,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既保留原生村落的乡韵乡愁,又考虑产业配套的环境改造。同时,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工作并切实加强日常管护,切实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