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ppt

    • 资源ID:3832616       资源大小:3.51M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ppt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F,F,F,1、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通过虚焦点。,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 主光轴射出。,三条特殊光线,温故知新,F,真实光线会聚的像,2F,2F,物距(u),像距(v),F,实像:,物体和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物像异侧),实像既能呈现在光屏,又可用眼睛观察,F,F,真实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像,虚像:,物体和像分别在凸透镜的同侧(物像同侧),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只能用眼睛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生活中的透镜,投影仪的成像原理,胶片位于凸透镜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fU2f),物距小于像距(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片(物),像,投影仪,投影屏幕,平面镜,凸透镜,照相机成像原理,物体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U2f),物距大于像距(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2f,f,1、照相机:物体离镜头比较远,u2f 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2、投影仪:物体离镜头比较近,fu2f 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3、放大镜:物体离镜头很近,uf 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物距u,像距v,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像距:,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问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凸透镜成像可能与_有关。,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猜想:,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光具座(刻度尺)、凸透镜、蜡烛、光屏、天燃气打火机(或火柴)。,实验准备,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灯具座上。2.点燃蜡烛,调整三者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先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向凸透镜,在移动过程中,观察成像的情况,并作好记录。,如何保证蜡烛的像始终能成在光屏上?,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调节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使它们的三心在同一高度上。,光屏,焦距测量,83.9cm,0cm,89cm,当物体离凸透镜非常远时,近似的认为凸透镜的焦距约等于像距,即fv,光屏上承接的像清晰的点时,记录物距u、像距v和像的性质。,V=5.1cm,fv,测定凸透镜的焦距约为f=5cm,50cmV=5cm,40cm,f=5cm,45cm,f=5cm,35cm,55cm,温馨提示:,1凸透镜的焦距为5,2光屏上承接的像最清晰时,记录物距u、像距v和像的性质。,实验记录,凸透镜焦距f=5cm,实验记录,凸透镜焦距f=5cm,物距大于2倍焦距(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的性质和位置是什么?,探究实验1,实像,缩小,倒立,异侧,fv2f,实像,缩小,倒立,异侧,fv2f,6,8,照相机,实验记录,凸透镜焦距f=5cm,物距等于2倍焦距(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的性质和位置是什么?,探究实验2,实像,等大,倒立,异侧,V=2f,实像,等大,倒立,异侧,V=2f,测定焦距,10,10,实验记录,凸透镜焦距f=5cm,物距等于2倍焦距(f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的性质和位置是什么?,探究实验3,实像,放大,倒立,异侧,V2f,实像,放大,倒立,异侧,V2f,投影仪,13,15,实验记录,凸透镜焦距f=5cm,物距等于2倍焦距(u=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的性质和位置是什么?,探究实验4,探照灯,不能成像,不能成像,射灯,实验记录,凸透镜焦距f=5cm,物距等于2倍焦距(u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的性质和位置是什么?,探究实验5,虚像,放大,正立,同侧,vu,虚像,放大,正立,同侧,vu,放大镜,8,4,实验记录,凸透镜焦距f=5cm,凸透镜成像规律,结论,2023/3/23,1、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实验思考,3、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成实像时物像异侧成虚像时物像同侧,实验思考,4、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是怎样变化的?,实像异,物近像远大;,虚像同,物近像近小。,一焦分,二焦分,虚实正倒;,大小。,物距越接近2f,物像距离越小,越接近4f。,小结,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物像等;像的大小像距定;实像与物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像儿跟着物体跑。,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远。3、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会出现像。,1.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_、_、_像;像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2.当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_、_、_像;像距在二倍焦距以外。3.当物体在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_、_、_像;像距大于物距。4.当物体放在交点上时,_,光线经折射后平行射出。,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65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解析: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由u=3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知:f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像光路图:,f,f,2f,2f,凸透镜成像光路图:,f,f,2f,2f,凸透镜成像光路图:,f,f,2f,2f,凸透镜成像光路图:,f,f,2f,2f,1、无限远处的太阳光垂直射在凸透镜上,则()A成像在2倍焦距处 B成像在焦点上 C成像在焦点内 D不成像,B,2、用圆形的鱼缸或透明的罐头瓶养鱼,从侧面观赏缸内的鱼,你看到的那条鱼是()A实物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D,3、某学生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若发现在距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有一个倒立等大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10cm B6cm C25cm D无法确定,A,4、某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现将透镜中部遮住不让光通过,则屏上的像()A缺少中部 B变小 C性质不变,像变暗 D变大,C,5、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Af6cmB6cmf18cm C9cmf12cm D18cmf24cm,C,?考考你:,某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 cm B8 cm C6 cm D4 cm,解u15cm时,是缩小实像u2f15 cm2ff7.5 cm又知u9cm时,是放大实像 f9 cm2f9cmf4.5 cm综合两个不等式得:4.5cmf7.5 cm,答案:C,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