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儿童1型糖尿病诊断治疗课件.ppt

    • 资源ID:3827431       资源大小:19.12MB        全文页数:10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儿童1型糖尿病诊断治疗课件.ppt

    儿童1型糖尿病诊断治疗,内分泌遗传代谢科,CONTENTS,流行病学,T1DM,分型,诊断,并发症,治疗:低、高血糖处理、,强化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全球1型糖尿病的流行特点,来自1990-1999年,57个国家,112,个中心,114个人群,14岁的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数据,(43013/8400万),(per100,000/年),亚洲:1,非洲:1-9,南美洲:1-10,中美洲和西印度:2-17,欧洲:4-41,北美洲:11-25,大洋洲:14-22,Diabet.Med.2006,23:857866,欧洲儿童T1DM预计将明显上升,男孩,病例数,女孩,病例数,Lancet2009;373:20272033,中国1型糖尿病的发病特点,16个省、市和自治区的20个地区,19881996年期间,15岁的1型糖尿病的回顾性分析,北高南低、民族差异,中国内分泌代谢杂志 1999,15,37,流行病学,不同国家发病率不同:,最高:芬兰36.5/100000,意大利撒丁岛36.8/100000,与种族相关:白人黑人黄种人,我国城市儿童发病率农村郊区,1.12/100000 vs 0.38/100000,季节性:春秋季高发,发病率:4-7岁有一小高峰,10-14岁有一大高峰,近年来,5岁的婴幼儿T1DM发病率明显上升,1999年 WHO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任意时间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FBG 7mmol/L(126mg/dl),OGTT:服糖2h 血糖11.1mmol/L(200mg/dl),糖尿病诊断应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微量血糖检测结果,血浆葡萄糖(mmol/l、空腹,mg/dl),糖尿病,糖耐量受损(IGT),空腹血糖受损(IFG)6.1(110),7.0(126),7.0(126),服糖后2小时,11.1(200),7.8(140)11.1,(200),1999年WHO的糖尿病分型,1型糖尿病:免疫介导、特发性,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细胞功能基因缺陷(MODY),A型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相关的综合征,(PWS、Wolfram syn、TS等),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在遗传易感基因的基础上,环境、感染等,因素诱发的胰岛细胞自身免疫性破坏,绝大多数由免疫介导:ICA、GAD部分(+),在环境因素中病毒感染是重要因素,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胰岛组织引起糖尿病,也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糖尿病,胰岛细胞破坏是不可逆的,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糖原合成,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抑制糖异生,促进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质合成,临床表现,儿童T1DM起病急,病程大多1周至3个月,胰岛细胞破坏80%时临床出现症状,1型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1型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前期,急性代谢紊乱期,缓解期(蜜月期),永久糖尿病期,免疫学标志:,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素抗体(IAA),ZnT8A(锌蛋白转运体),遗传学标志:,高危基因 HLA DR3-DQA1*0501;DQB1*0201,HLA DR4-DQA1*0301;DQB1*0302,低危基因(保护性基因),HLA DR2-DQA1*0102;DQB1*0602,并发症,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感染,高血糖高渗状态,慢性并发症:,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大血管病变:心脑疾病,其他:糖尿病足、注射部位脂肪增生或萎,缩、神经病变、骨质疏松、胃轻瘫、白内,障、糖尿病侏儒等,并发症筛查的年龄,青春期前发病的糖尿病:,发病5年以后或11岁或青春期,其后每,年筛查一次,青春期发病的糖尿病:,发病2年后,其后每年筛查一次,视网膜病变:眼底照相,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的确定:至少连续3次尿,样检查中2次异常,糖尿病肾病和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一直是1型糖,尿病青年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神经病变:麻木、疼痛、痉挛和麻痹的症状,皮肤感觉、震动感和轻触觉异常,踝活动度下降,低血糖症,低血糖是1型糖尿病最常发生的急性并,发症,低血糖的体征和症状:饥饿、双手双,腿颤抖、心悸、焦虑、苍白、出汗、,眩晕、认知障碍、情绪改变、激惹、,头痛、乏力等,严重者惊厥和昏迷,对糖尿病儿童没有统一的和一致的低,血糖定义,建议:维持血糖水平在3.9mmol/L以上,低血糖严重度分级,轻度(1级),儿童及青少年能感知,有反应,可自我处,理低血糖,中度(2级),儿童及青少年对低血糖不能反应并且需要,其他人的帮助,但是口服治疗即可成功,重度(3级),处于意识模糊、不清或昏迷状态,有或无,惊厥,并且可能需要静脉葡萄糖,低血糖后果,脑功能不良:年龄小的儿童发生严重的、,持久的、伴惊厥的低血糖发作,有损害脑,发育包括继发性癫痫的潜在危险,短时间的发作但发作次数多,也可引起意,识障碍和认知缺陷、发作时可发生损伤或,事故,惧怕低血糖而使血糖控制恶化,夜间低血糖和无感知性低血糖的危险,夜间低血糖,较多见,常常持续时间长,通常无症状并且不,打乱睡眠方式,假如出现以下情况需要注意:,早餐前血糖低,意识状态模糊、恶梦、或夜间惊厥、或思维障,碍、虚弱无力、情绪改变、清醒时头痛,夜间定期监测血糖是唯一确定夜间低血糖的方,法,睡前血糖水平对夜间低血糖不能预见,不能因为惧怕低血糖而使血糖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低血糖损害脑发育,高血糖易引起并发症,低血糖的治疗,轻或中度(1或2级):,即刻口服葡萄糖(5-10克)或含糖果汁,(100ml),等待10-15分钟假如无反应,重复口服上述含糖食品,当症状改善或血糖恢复正常后,下一餐应,选用易消化的食物(如面包、麦片等),严重低血糖(3级):静脉滴入葡萄糖,如果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低血糖,测量血糖,是唯一确定低血糖的方法,例如小孩子可以模仿低血糖症状以获得允,许进食甜食,测量血糖还可确定低血糖后血糖是否恢复,至正常,糖尿病的治疗五驾马车,(一)药物:胰岛素治疗,(二)饮食管理,(三)运动治疗,(四)血糖监测,(五)教育:,知识,心理社会支持,(一)药物治疗胰岛素,胰岛素制剂类型和作用时间,胰岛素,胰岛素类型,起效时间 作用高峰时间h 作用持续时间h,人型 短效 常规/可溶,0.5-1,2-4,5-8,中效 同型体或NPH或,1-2,4-6,8-12,鱼精蛋白锌,长效型/超长效(ultrolente)4-8,12-24,20-30,类似物,速效(诺和锐),0.25,1-3,3-5,长效(来得时glargine),2-4,无,24,长效(detemir),1-2,6-12,20-24,混型 短效/中效,0.5,双峰1-12,16-24,(一)药物治疗胰岛素,新病人:1u/kg.d,每日2次注射方案(简易方案),早上:全日总量的2/3,晚上:全日总量的1/3,胰岛素短效:中效的比例约为1:2,MDI,每日4次注射方案:速效+短效,基础-餐前大剂量(basal-bolus)方案,持续皮下胰岛素泵治疗(速效),胰岛素注射部位,常用注射部位:双上臂前外侧,双大,腿外侧,脐周及臀部的外上1/4,(二)饮食指导和营养管理,总热卡/天=1000+年龄*(70-100)kcal,热卡分配:,早餐、中餐、晚餐分别为1/5、2/5,2/5,每餐留取小部分作为餐间点心,每日3餐和3次点心,每日食物摄入总能量的分配:,碳水化合物:55-60%,脂肪20-25%,蛋白质15-20%,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三)运动,当胰岛素用量适当时,运动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运动可以增加心输出量和外周组织血容量,增加胰岛素的吸收和糖的利用,抑制肝糖的生成有助于血糖控制,若运动时间延长则需预防低血糖症,运动中应注意的问题,胰岛素不足,基础血糖过高时不宜运动,可诱发酮症,酸中毒,空腹血糖15mmol/L的患儿和有发生DKA迹象者不能,剧烈运动,运动量:个体化,强调有规律,有计划的运动,可以增加体能和肌肉的,力量,运动形式:多样化.但在运动前,中,后都要检测血糖,即将进行剧烈运动前可以适当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四)血糖、尿糖检测,危重情况下:,每日7次: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必要时要加测凌晨3点,病情稳定者:,应定期检测:三餐前和睡前,4次/日,低血糖时:,需要检测至血糖恢复稳定,血糖控制目标,ISPAD,2009,理想,(mmol/L),3.65.6,4.57.0,4.05.6,3.65.6,6.05%,无症状,尚佳,(mmol/L),5.08.0,5.010.0,6.710.0,4.59.0,7.5%,无症状,不佳,(mmol/L),8.0,10.014.0,6.7或10.011.0,9.0,7.5 9.0%,多尿、多饮、遗尿,高度危险,(mmol/L),9.0,14.0,11.0,11.0,9.0%,视力模糊、体重不增、,生长不良、青春发育,延迟、影响上学、皮,肤或生殖器感染、血,管并发症,餐前血糖,餐后血糖,睡前血糖,深夜血糖,HbA,高血糖,低血糖,无,偶尔轻度,无严重低血糖,严重低血糖,(意识丧失或抽搐),血糖控制的建议,餐前:4-7mmol/L;餐后:5-8mmol/L,6岁:4-12mmol/L,每 3 个月检测HbA1c 1次,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blood glucoseSMBG),是糖尿病儿童及青少年进行管理的基础,有助于监测即时的和每日的血糖控制水平,探查低血糖,协助高血糖症的安全管理,评价血糖对胰岛素、食物和锻炼的反应,具有,教育价值,自我血糖监测(SMBG),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SMBG优于长,病程的患者,形象地说血糖监测就是糖尿病治疗的,一面镜子,是治疗道路的指路灯,放,弃监测和在黑暗中摸索没有什么两样!,不同时间点血糖监测的意义,监测空腹及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药物是否合适,监测睡觉前血糖,有助于指导加餐,防治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监测凌晨13时的血糖,有助于发现有没有,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的“金标准”,,是反映近23个月血糖控制好坏的指标,空腹或餐后血糖的检测受影响的因素很多,比如,心情、饮食多少等等,糖化血红蛋白则较少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HbA1c应每三个月查一次,1型糖尿病患者HbA1c最好控制在7.5以下,如果,超过9.0,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就会增大,(五)教育,分层教育,糖尿病基本知识:终身性疾病,治疗方法,治疗目标,,并发症及其危害、并发症的预防等,胰岛素注射有关知识,胰岛素调量的方法,低血糖的预防,识别和处理,学龄儿童:不仅要学会识别和处理低血糖;还应学会根据,学校的课程,饮食,锻炼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学校,的生活,青春期儿童需要鼓励,提高其独立性,增强自我管理的,责任感,糖尿病的预防,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勤快一点,放松一点,治疗新进展,强化治疗的概念,闭环智能胰岛素泵治疗,免疫治疗,移植治疗,基因治疗,强化治疗,什么是强化治疗,INS注射每日3次(或CSII),每日SMBG至少4次,根据饮食、运动酌情调整胰岛素剂量,目标:在安全的前提下使血糖长期尽可能达到或接,近正常,DCCT结果显示了强化治疗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强化治疗的实质:强化行为方式还是强化胰岛素注,射方法?,1型糖尿病的并发症风险,良好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发生,Cumulative Incidence of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300 mg per 24 Hours(Dashed Line)and=,40 mg per 24 Hours(Solid Line)in Patients with IDDM Receiving Intensive or Conventional,Therapy,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N Engl J Med 1993;329:977-986,并发症发病风险及低血糖与A1c的关系,低血糖是强化治疗一直面临的挑战,强化降糖的T1DM,每周经历多达10次,的有症状性低血糖,每年至少经历1次严,重低血糖,低血糖造成2-4%的1,型糖尿病患者死亡,血糖值,如果HbA1c在8%左右,,治疗导致的血糖波,动的低谷不会触及,低血糖水平,当HbA1c达到7%时,,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增加3倍(DCCT),如果控制目标继续,降低,触及低血糖,水平的可能性就越,大,低血糖,早餐,低血糖,低血糖,时间,中餐,晚餐,JClin Endocrinol Metab,March2009,94(3):709728,先进科技引领糖尿病管理的进步,血糖监测技术,尝尿,1960s,HbA1c,1974,血糖仪,1999回顾式,CGMS,2007实时,CGMS,2006年第一台整 人工胰腺,合了动态血糖监,测功能的胰岛素,泵722,1978,1920s针筒式 胰岛素泵问世,胰岛素注射器,2002,1983,美敦力5系泵 美敦力7系泵,胰岛素输注技术,STAR3-1型糖尿病患者3C疗法的临床研究,STARStudyGroup:Sensor-AugmentedPumpTherapyfor,A1CReduction(STAR)StudyGroup,TheSTAR3StudyGroup,NEngl JMed2010,363.,STAR3试验设计,MDI血糖控,制不佳者,MDI组,使用CareLink糖尿病管,理软件对疗效进行评估,3C组,TheSTAR3StudyGroup,NEngl JMed2010,363.,入选标准及试验终点,年龄:7-70岁的1型糖尿病患者,HbA1C:7.4%至9.5%之间,目前选择疗法:每日皮下注射3针以上(其中1针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MDI持续至少3个月),入选标准:,3年内未使用过CSII,严重低血糖:既往12个月内严重低血糖事件少于2次,SMBG:平均每日4次或以上,具有使用电脑及互联网能力,试验主要终点:1年后患者的HbA1C与基线相比的变化,TheSTAR3StudyGroup,NEngl JMed2010,363.,患者基线信息,3C,TheSTAR3StudyGroup,NEngl JMed2010,363.,3C疗法带来更优A1c控制,治疗3个月时,3C组A1C水平显著下降,疗效优于MDI,该,优势一直持续到治疗12个月(P0.001),8.5%,8.3%,8.0%,8.0%,8.1%,8.1%,8.0%,A1C,7.5%,7.5%,7.0%,0,7.3%,3,6,9,12,7.5%,7.5%,:3C n=244,:MDI n=241,Months,TheSTAR3StudyGroup,NEngl JMed2010,363.,3C疗法对儿童患者同样有效,青少年儿童组患者治疗后,MDI组A1C水平无明显改变,3C组A1C显著下降,与MDI比较,疗效更优,治疗12个月,A1C差异达0.6%(P0.001),8.8%,8.3%,8.3%,8.3%,8.4%,8.6%,8.5%,A1C,8.3%,7.8%,7.7%,7.3%,0,7.5%,3,6,9,12,7.8%,-0.6%,-0.6%,7.9%,Months,=3C,n=78,=MDI,n=78,TheSTAR3StudyGroup,NEngl JMed2010,363.,免疫治疗,1型糖尿病的免疫机制,Nature 2010;464:1293-1300,1型糖尿病的免疫病因证据,胰腺细胞内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抑制药物能降低疾病发生率,细胞的免疫反应先于疾病发生,HLA基因与疾病的风险和保护相关,T1DM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QJM 2005;98:547-556,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原(ICA),谷氨酸脱羧酶(GAD),蛋白酪氨酸磷酸酶(IA2),ZnT8,ZnT8的机构和功能,锌:胰岛素合成、储存和分泌过程中的重要成分,锌转运体ZnT8:将足量的锌转移到胰岛分泌颗粒中;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有关,Endocr J,2012;online,ZnT8A是1型糖尿病的标志物之一,Clin Immunol 2011;138:146-153;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10,26:579-584,1型糖尿病 检出率24.1%(130/539),2型糖尿病1.8%(10/555),30%,抗体检出率与T1DM起病年龄负相关,Prevalence,25%,24.1%,20%,15%,10%,5%,1.8%,0%,T1DM,T2DM,ZnT8A:联合检测更具诊断价值,在GADA、IA2A、IAA和ICA阴性的T1DM患者中,ZnT8A阳性,率达26%,联合检测IAA、GADA、IA-2A和ZnT8A可将检出率提高到,98.2%,PNAS 2007;104:17040-17045,GAD-alum治疗1型糖尿病,GAD:主要自身抗原,GAD-alum:GAD与铝的螯合剂,35例:20ug GAD-alum(D1,D30),35例:安慰剂(alum)(D1,D30),结果显示:,只对起病6 月的患儿有效,只能保护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的残存的胰腺功能,NEJM 2008;359:1909-20,GAD-alum治疗1型糖尿病,多中心、随机双盲、3期临床;N=334,10-20岁起病,病程3月,的T1DM患者,4次剂量组:20ug GAD-alum:D1,D30,D90,D270;,2次剂量组:20ug GAD-alum:D1,D30;安慰剂:D90,D270;,安慰剂组:安慰剂:D1,D30,D90,D270;,各剂量组15个月时刺激后的C-肽都下降,没有差异,NEJM 2012;366:433-42,免疫治疗的研究包括:,使用胰岛素原抗原、GAD、pGAD65多肽等诱,导免疫耐受但最终证实无效,干细胞移植,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利用其免疫重建原理,清除患者,体内攻击自身胰腺的抗体,保护残存的胰岛细胞分泌功能,造血干细胞本身所具备的多向分化潜能的特点,可以再造机,体受损的细胞,理论上是有望治愈糖尿病,阻止糖尿病的进展,国内已经有,作相应的研究,但该项技术目前还属于临床探索阶段,主要问题是对细胞,再生微环境的要求及机制不明确,移植成功的评判标准无共,识、成果与失败的原因不知晓、成功与失败完全随机无可控,的因素、其疗效和远期安全性还有待观察。距临床应用尚有,一段路程,基因治疗,基因校正(Gene correct ion),(纠正致病基因的异常碱基),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通过基因同源重组,以正常的基因代替致病基因),基因增补(Gene compensation):,表达出蛋白来补偿缺陷/或缺失基因的功能或加强原有的功能和基,因失活(Gene inactivation)(将反义核酸导入细胞,阻断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但是存在潜在的危害:病毒载体导入人体的潜在危害(腺,病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es ketoacidosis(DKA),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糖尿病患儿血循环中胰岛素缺乏和/或 胰岛素抵,抗,反调节激素增加,导致代谢紊乱进展,病情,加重的结果,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流 行 病 学,新发T1DM DKA发生率与地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病年龄相关,年龄越小,DKA越多,各国报道不一,约15%-70%,国内:尚缺乏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北京地区 20%,浙江为43%,国外:儿童T2DM诊断时DKA发生率可高达25%,北京儿童医院6年来97例住院T2DM,首次诊断DM时DKA发生率为7.4%,DKA的诊断,确诊糖尿病,PH7.30,HCO3-15mmol/L,尿酮体阳性,血D3羟丁酸增高,临床表现,DKA诊断-临床表现,患儿大多具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小婴幼儿呼吸深大常被误诊为肺炎,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精神萎靡,嗜睡,昏迷,查体常有脱水貌,面颊潮红,口唇樱红,深大呼,吸,呼出的气体有酮味(烂苹果味),酮体的三种成分,乙酰乙酸,尿酮可以检测出,对DKA产生和治疗状况反映,缓慢,占10-20,-羟丁酸,血酮体,即时反映DKA产生或治疗情,况,占80-90,丙酮酸,尿酮无法检测出,呼出的气体,DKA 诱因,感染,饮食不当,延误诊断,中断胰岛素治疗,DKA高危因素,糖尿病控制不佳或以前反复出现DKA者,围青春期女孩,精神异常或患有进食障碍症,问题家庭患儿,遗漏胰岛素注射,无钱就医者,胰岛素泵使用不当者,DKA分度,根据静脉血气、酸中毒程度分度,轻度:PH7.3,或HC O3-15mmol/L,中度:PH7.2,或HC O3-10mmol/L,重度:PH7.1,或HC O3-5mmol/L,DKA 和高糖高渗状态,(hyperglycemic hyperosmoalar state,HHS),HHS诊断标准,mmol/L(600 mg/dl),动脉血 pH 7.30,血HCO3-15 mmol/L,酮体少量(无或微量):D3羟丁酸 1 0.2 mmol/L,血渗透压 320 mmol/L,意识模糊或昏迷,有些HHS患儿在重度脱水时会有轻-中度DKA,T1DM患儿发生重度DKA脱水会出现HHS的特征,比如诊断前因,口渴大量 饮用含糖饮料,应注意识别,谨慎处理,血糖 33.3,DKA 治疗,目标:,纠正脱水酸中毒,维持血糖接近正常,避免并,发症,注意识别和处理突发事件,方法:,紧急评估、急诊处理和对症处理,治疗监测、再次评估、调整治疗,DKA 急症处理,监测微量血糖,监测尿常规,判断脱水程度(轻、重、中度),急查血气、急诊生化、D3羟丁酸,开放静脉通路、扩容补液,扩容后小剂量胰岛素的应用,DKA液体疗法,(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指南2009 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补充累积丢失以恢复有效血容量,保证肾脏,血流灌注,纠正高血糖和酮症,注意尽量减少脑水肿危险,中华儿科杂志 2009,47(6):421-425,第一种补液治疗方法,(48h均衡补液法,目前国际上推荐采用),此种方法一般不需要额外考虑继续丢失,补液总量=累积丢失量+生理维持量,液体复苏所补入的液体量(扩容)一般无须从总,量中扣除,总液体张力约1/2张,补液量包括累积丢失量和生理维持量,累积丢失:估计脱水程度,轻度脱水:50ml/kg 可口服补液,中度脱水:按体重5%7补充累积丢失,重度脱水:按体重7%10补充累积丢失,生理维持量每日12001500ml/m2.d,第一种补液治疗方法:48h均衡补液法,快速补液:中重度脱水的患儿,尤其休克者,最先给予生,理盐水1020ml/kg,于3060min 以内快速输注扩容,据外周循环情况可重复,但第1小时一般不超过 30ml/kg,序贯补液:48h均衡补入累积丢失液及维持液体,须强调,纠正DKA 脱水的速度应较其它原因所致者缓慢,,因为过快地输入张力性液体可能加重脑水肿进程,第一种补液治疗方法:48h均衡补液法,举例:,中度脱水患儿,体重20kg,按5%脱水计算:累积丢失量为,1000ml,维持量为1400ml/d,48h 补液总量共计3800ml,每日补液1900ml,24h 均匀输入,每小时补入液体量为80ml,第1小时一般输入NS,其后为半张含钾液,总液体张力为1/22/3 张,第二种方法:传统24h补液法,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24h 总液量=累积丢失量+生理维持量+继续丢失,累积丢失量和生理维持量的计算同上,累积丢失液量的1/2 于前810h输入,余量在后16h 内补足,累丢补液张力1/2等张,维持液以1/3 张含钾盐水24h均匀输入,继续丢失液体的补充:丢失多少补多少,胰岛素的应用,胰岛素一般在补液后1h 开始应用,特别是对有休克的患儿,只有当休克恢复、扩容,结束后,胰岛素才可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最初剂量为0.1U/kg.h,胰岛素输注速度一般不低于0.05 U/kg.h,血糖下降速度一般为25mmol/L/h,胰岛素的应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应持续至酮症酸中毒纠正(连续2次,尿酮阴性,血ph7.3,血糖下降至12mmol/L 以下),在使用胰岛素后应注意低血糖的发生,防止血糖的大幅波动,当血糖下降至1215mmol/L 时,可输入含糖液,浓度,12.5%(多在5%-10%),以维持血糖水平为8-12mmol/L,DKA治疗-胰岛素应用,胰岛素用量一般不要降低到0.05U/kg/h以下,血糖下降至11mmol/L,酮体转阴后,停用小剂量胰岛素静点,停止胰岛素静点之前半小时皮下注射胰岛素(RI)0.25U/kg,防,止血糖过快回升,也可以适当延长静脉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直至进餐时停用静脉,胰岛素,改为常规皮下注射。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剂量和剂型,根据当时情况而定,防止高血糖反跳,检测:每小时检测末梢血糖一次.每2-4小时复查电解质,尿糖,尿酮体,血糖,血气分析,直至酸中毒恢复,治疗中的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意识状态:昏迷者建议采用Glasgow 评分法,Glasgow评分,严格记录出入量:包括静脉入量及口服量,随时记录尿,量。评估脱水程度改变,注意小剂量胰岛素的静脉输入速度,每小时检查尿糖和酮体及微量血糖,每24h重复一次血电解质、血糖和血酮、血气分析,直,至酸中毒纠正,要注意血浆渗透压和Na+的变化,预防脑水肿等合,并症的发生,部分患儿合并高糖高渗状态(HHS),处理中应该,特别注意,血浆渗透压的计算:,mOsm/L=2(K+Na+)+葡萄糖+BUN mmol/L,当血浆渗透压310 mmol/L时就要警惕HHS,假若血渗透压每小时下降3 mmol/L,表明有脑水肿危险,高血糖时可致假性低钠血症,故需要注意评估,勿补钠过多,校正后的血清钠浓度mmol/L:,校正血清钠=2(血糖-5.6)/5.6+Na+实测值,理论上血糖每下降5.6 mmol,血钠升高2 mmol/L,补钾:,若无高血钾的证据,则应尽早使用含钾液体,钾浓度为40mmol/L,使血钾维持在正常水平,静脉补钾停止后,可改为口服10%氯化钾5-,10ml,Tid,为何低钾?,血钾丢失原因:,酸中毒时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随尿排出,酸中毒纠正后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酸中毒时肾小管代偿性分泌氢的同时,回吸收钠,钠钾交换,增加,从尿中排出大量的钾,患儿发生DKA时进食差和呕吐,DKA时应激激素皮质醇增加,促进肾脏排钾,体内总体缺钾,造成DKA患儿,碱性液的使用,碳酸氢钠的使用可加重中枢神经系统酸中毒和组织缺氧,可加重低钾血症和改变钙离子浓度而发生危险,还可增加血浆渗透压,因此应该慎用,只有当动脉血气pH6.9,可以考虑使用,用5%NaHCO3 2ml/kg 稀释后在1小时以上缓慢输入,必要,时可以重复,脑水肿,脑水肿的临床表现均为非特异性,与其他原因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无法区分。,DKA脑水肿发生率:0.50.9%,其中约2124%死亡,脑水肿少数发生在治疗之前,常发生在开始治疗的4,12h 之内,治疗后2448h 发生者更少见,Glaser N,Barnett P,McCaslin I,et al: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edema in children with diabetic ketoacidosis:the,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N,Engl J Med 344:264 269,2001,Edge JA,Hawkins MM,Winter DL,Dunger DB:The risk and outcome of cerebral oedema developing during,diabetic ketoacidosis.Arch Dis Child 85:16 22,2001,Lawrence SE,Cummings EA,Gaboury I,Daneman D: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for cerebral edema in pediatric diabetic ketoacidosis.J Pediatr 146:688 692,2005,引起脑水肿的高危因素有:,补液量4 L/m224h,小年龄,新发患儿,DKA状态持久不缓解,脑水肿潜在危险因素包括:,前4小时补液量过大,重度DKA,碳酸氢钠治疗,就诊时血尿素氮高,补液的第一小时内即使用胰岛素,脑水肿时应限制液量,予甘露醇0.51.0g/kg 20min 输入,如无效可于,2h后重复,甘露醇无效且血钠低者可予3%NaCl 510ml/kg,,30min 输入,同时液体输入速度降低1/3,抬高床头,必要时呼,吸支持等,颅脑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脑栓塞和脑出血的诊断,可能出现的其它危重情况:包括DIC、硬膜下栓塞、基底,动脉栓塞、外周静脉栓塞;败血症、肺水肿、RDS、气胸,、纵膈气肿和皮下气肿、肺气肿、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和急性胰腺炎等,需及时恰当处理以减少死亡,一些研究显示:至少40%以上临床有脑水肿症状,的DKA患儿最初的CT显示是正常的,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必须及时警觉颅内压的升高,,及时给予甘露醇治疗,Muir AB,Quisling RG,Yang MC,Rosenbloom AL:Cerebral edema in childhood diabetic ketoacidosis:,natural history,radiographic findings,and early identification.Diabetes Care 27:1541,1546,2004,处,理,流,程,图,

    注意事项

    本文(儿童1型糖尿病诊断治疗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