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裁量标准——对“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的思考.doc
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裁量标准对“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的思考 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裁量标准对“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的思考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裁量标准对“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的思考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裁量标准对“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的思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自开始发挥作用以来,已较为圆满地解决了几个或多或少与环境问题有关的贸易争端,最具代表性的是1998年海龟案。但该机制就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做出的阴晦解释及其是否支持成员采取与贸易有关的环保措施的暧昧态度,曾引起WTO成员的密切关注,也曾引发诸多相关专家、学者就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和讨论。2009年12月,WTO争端解决机制再遇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争端,那就是美国、欧共体和墨西哥联合共诉中国的原材料出口限制一案(以下称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本案中,争议的焦点表面上看是WTO协定下的权利义务之争,但实际上是当事方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冲突。贸易与环境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自由贸易规则与国际环境条约、国内环境政策之间的冲突,通常表现为一国的贸易需求与另一国的环境政策的冲突。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危机不断加剧,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成员的共识,当然也包括WTO及其成员。在WTO体制内,现有的法律文本没有涉及贸易与环境关系的明晰规则,但在依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考虑对世界资源的最佳利用,寻求既保护和维护环境,又以与它们各自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需要和关注相一致的方式,加强为此采取措施的宗旨下,为保证多边贸易体制的安全性和可预见性, 已成为人类事务逻辑链上一环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在处理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的过程中,不得不认真审度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裁量标准,既要依循WTO规则保障申诉方的贸易权益,也要考虑被诉方国内环境政策的目标和价值,为此,必须着力解决好一些左右其裁量标准、进而影响其裁决结果的根本性问题。一、中国对原材料出口采取限制措施的必要性:环境与资源保护目标在WT O争端解决机制内,美国、欧共体和墨西哥联合对中国提起的诉讼,名为原材料出口限制,但实际集中于中国对稀土矿的开采许可及稀土矿和稀土产品的出口管制方面。(一)中国对原材料出口采取限制的具体措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在稀土矿的开采和原料出口方面都给予较为宽松的政策,以出口退税政策最为典型。但自1998年起,中国政府开始收紧此类政策,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其一,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尽管从1998年起,中国政府就开始实行稀土产品出口许可证制度,但一直到2007年才发布关于稀土出口许可的重槌文件,即2008年稀土出口配额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根据该文件,凡申请2008年稀土出口配额的生产企业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相关产业政策;(2)2006年出口供货量达到2000吨以上;(3)稀土原料须来自具有采矿资格的稀土开采企业;(4)具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环保治理设施,污染物排放达到有关标准;(5)符合国家土地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其二,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常常与国家在某一时期、某些方面的需求有关,比如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国内就业、保障产品国际竞争优势等。稀土产品既是中国的优势产品,又是需要保护的初级产品,因而,曾被列于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条例下的出口退税产品的目录中。在出口退税政策的鼓励下,稀土及稀土产品出口激增。2005年,中国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及其他相关文件,逐步取消稀土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并把稀土原矿列入中国商务部和海关的禁止出口目录,大幅上调稀土产品的出口关税;同时,压缩出口配额企业的名额,并从2006年11月1日起,对稀土和硅铁等产品还要加征一定的出口关税。其三,禁止或者限制外商进入稀土矿的开采和冶炼。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相关文件,暂停受理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申请。同时,禁止外商进入稀土矿山勘探和开采;禁止外商独资经营稀土冶炼分离生产企业,但允许外资采取合资或者合作的形式介入,并鼓励外资投资建设稀土合金的深加工企业。(二)中国采取限制措施的资源与环境保护目标中国政府采取的上述措施,从短期或者表面上看,是为了众说纷纭的稀土国际市场定价权,但实际上还包括以下更为重要的目标:一是保护环境。稀土产品通常分为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和稀土功能材料产品;不同的产品,其生产过程自然也有差异。稀土冶炼分离产品的生产过程,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的特征;而稀土功能材料产品的加工和生产过程,与前者相比,能耗较低,也较为清洁。中国境内稀土企业的产品,大多为金属制品,或称中间制品,也即俗称的初级产品。由于稀土产品的国际需求旺盛,价格高于国内市场,稀土企业频频产生。据统计,中国境内从事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的企业高达169 家,其中,中小型企业居多,部分企业的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甚至几十吨,且大多技术和设备落后。但这些产品生产过程不仅加剧国内矿产资源消耗过快,也带来了煤、电、油、运力的紧张,更造成了当地环境的严重污染甚或破坏。比如,采矿企业通常使用加酸的方法分离稀土产品,而这些酸性物质最终进入溪涧和河流,破坏农田和鱼塘,并且污染地上和地下水源;而冶炼过程排放大量的氟气和粉尘,严重污染了当地空气。中国对稀土采取出口限制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保护环境,为此需要加强政府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叫停作坊式、经营粗放的稀土矿山、冶炼生产企业的滥采、滥炼,提高稀土行业的准入门槛,淘汰装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下、管理落后的企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为了保护环境,在稀土冶炼方面,中国有责任、有义务要求国内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稀土产品的清洁生产注重强调资源使用、生产过程以及产品本身等不给环境带来污染,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稀土产品的生产过程应节约原材料与能源,尽可能不用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之前就减少其数量和毒性;其二,应尽可能地使稀土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为实现稀土产品的清洁生产,不仅需要提高专门的技术,还需要对企业的工艺流程、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中国所采取的限制措施,是对稀土行业的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高产出的粗放型经济的革命性措施,是一种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从而使国内稀土企业走集约型生产方式的措施。显然地,这些措施对于促进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并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对于实现国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保护可以用竭的自然资源。中国原有的在稀土出口方面的优惠政策,虽然对增加外汇收入、保障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助长了一些不良现象。有的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监督不力,企业偷税漏税严重,稀土走私行为常见,由此导致了市场竞争秩序的混乱局面。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稀土资源的毁灭性开采和生产,滥采滥挖,破坏环境,令人怵目惊心。其实,中国能源专家早在几年前就提出警告说,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世界最大稀土矿中国内蒙包头白云鄂博矿藏将在30年内消失,有世界钨都之称的中国江西赣州的稀土矿将在20年内用竭。稀土矿是不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为了保护稀土矿不被过度快速消耗,中国不得不调整政策和措施。根据中国拟定的稀土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新建稀土矿山或者冶炼加工项目要百分之百报给国家工信部审批。在稀土冶炼分离上,改变过去笼统的限制性规 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裁量标准对“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的思考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裁量标准对“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的思考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裁量标准对“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的思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定,对包头轻稀土矿、四川氟碳铈矿、江西广东等南方离子矿的冶炼分离分别进行具体规定。其中,包头的冶炼分离企业的规模应大于8000 吨(氧化物)/年,四川氟碳铈矿的冶炼分离企业要大于5000 吨(氧化物)/年,南方离子矿的冶炼分离企业要大于3000吨(氧化物)/年。在资源回收率上,冶炼分离企业的从精矿到混合稀土的回收率要大于 92%,混合稀土到单一稀土的回收率要大于95%。此类措施的目标,显然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可以用竭的自然资源——稀土矿。其实,中国在加入WTO谈判的过程中,就稀土产品出口问题与WTO其他成员有过较量,这充分体现在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以下称报告书)中。比如,报告书第158段这样写道:中国对部分农产品、资源性产品和化学品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确定出口许可证管理商品主要依据外贸法规定的标准:(1)为维护国家安全或社会公共利益;(2)防止国内供应短缺或者为有效保护可以用竭的自然资源:(3)输往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容量有限;(4)国际条约、协定的义务。对此,WTO其他成员当然提出过异议,这些也都如实载入报告书中。在中国以一揽子方式接受WTO协议成为正式成员后,在采取对外贸易的措施方面,就不得不考虑其在WTO项下的权利和义务。二、申诉方提出权利主张的正当性:权利受损的法律依据中国在稀土出口方面采取的限制措施,引起了WTO某些成员的争议。2009年12月,在磋商无果的情况下,美国、欧共体和墨西哥等作为申诉方,联合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交建立专家组的申请(编号依次为WT/DS394/7、WT/DS395/7、WT/DS398/6),请求裁定中国采取的限制措施违背了其在WTO项下的义务,具体依据为:(一)WTO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申诉方一致认为,中国在其对外贸易法、进出口货物管理条例、出口货物许可证管理措施、出口商品配额管理措施、2009年农业和工业产品出口配额数量通知等25个法律文件中的措施,违背了WT O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即:其一,中国采取的措施与1994年关贸总协定(GATT1994)第11条第1款的要求不一致。该款规定,任何成员不得对任何其他成员领土产品的进口或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出口或销售供出口的产品设立或维持除关税、国内税或其他费用外的禁止或限制,无论此类禁止或限制通过配额、进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措施实施。其二,与中国报告书第162段和165段下的承诺不一致,而该承诺属于中国加入议定书(WT/L/432)第1条第2款下的义务,并已成为WTO协定的组成部分。据此,中国在报告书中已承诺,将(would)遵守有关非自动出口许可程序和出口限制的WTO规则,也将使中国对外贸易法符合GATT的要求;且在加入之日后,只有在被GATT规定证明为合理的情况下,中国才可以实行出口限制和许可程序。(二)中国加入议定书中关于出口关税的承诺申诉方认为,中国所采取的包括对铝土、焦炭、萤石、镁、锰、硅合金、黄磷和锌等征收不同的临时出口税率和/或者特别出口税率,有的不属于中国加入议定书附录6所列内容;即使有的是所列内容,但其税率超过了附录6所标明的最高税率。此外,中国还通过约束性体制,对铝土、萤石、金刚砂等设定配额;而与这一约束体制管理相联系,中国要求企业出口这些材料或者产品要付一定的费用。但是,铝土、萤石和金刚砂并没有列入该议定书附录6中。基于此,申诉方对包括中国对外贸易法等在内的19项法律文件以及其他任何修订或者解释性说明、替代措施、更新措施、实施措施等提出指控,认为这些措施:其一,与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1条第3款不一致,即中国应取消适用于出口产品的全部税费,除非该议定书附件6中有明确规定或按照GATT1994第8条的规定适用;其二,与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条第2款下的义务不一致,即中国加入议定书,包括报告书第342段所指的承诺,应成为WTO协定的组成部分。(三)申诉方应当享有的贸易权申诉方认为,中国在其对外贸易法、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37项法律文件中所规定的措施,以不一致的、不公正的、不合理的方式对原材料出口进行管理,对原材料出口征收过多的费用且加以繁琐的手续,对某些关于出口需求、出口限制或者出口禁止的措施不予公布,对本国企业、外国企业以及个人给予贸易权利限制,诸如此类的其他限制措施,都侵蚀了申诉方依据WTO法应当享有的贸易权。具体表现为:第一,中国所采取的其他限制措施与GATT1994第8条进出口规费和手续下的第1款第1项及第4款的要求不一致,即:各成员对进出口或有关进出口征收的任何性质的所有规费和费用(进出口关税和属第3条范围的国内税除外),应限制在等于提供服务所需的近似成本以内,且不得成为对国产品的间接保护或为财政目的而对进出口产品征收的关税;该规定应适用于政府主管机关实施的有关进出口的规费、费用、手续和规定。第二,中国所采取的其他限制措施与GATT1994第10条贸易法规的公布与实施下第1款和第3款第1项要求不一致,即:任何成员实施的关于下列内容的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司法判决和行政裁定应迅速公布,使各国政府和贸易商能够知晓:产品的海关归类或海关估价,关税税率、国内税税率和其他费用,有关进出口产品或其支付转账、或影响其销售、分销、运输、保险、仓储检验、展览、加工、混合或其他用途的要求、限制或禁止;任何成员国政府或政府机构与另一成员政府或政府机构之间实施的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协定也应予以公布;每一成员应以统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管理前述的所有法律、法规、判决和裁定。第三,中国所采取的其他限制措施与GATT1994第11条普遍取消数量限制下第1款的要求不一致,即:任何成员不得对任何其他成员领土产品的进口或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出口或销售供出口的产品设立或维持除关税、国内税或其他费用外的禁止或限制,无论此类禁止或限制通过配额、进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措施实施。第四,中国所采取的其他限制措施与中国加入议定书第2条第A.2款、第5条第1、2款及第8条第2款不一致,即:其一,在贸易制度的统一实施方面,中国应以统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适用和实施中央政府有关或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或外汇管制的所有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发布或适用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其他措施。其二,在贸易权方面,中国加入后3年内,应逐步放宽贸易权的获得及其范围,以使所有在中国的企业均有权在中国的全部关税领土内从事所有货物的贸易,即享有进口或出口货物的权利;应根据GATT1994第3条,特别是其中第4款的规定,即:除该议定书另有规定外,对于所有外国个人和企业,包括未在中国投资或注册的外国个人和企业,中国在贸易权方面应给予其不低于中国企业的待遇。其三,在进出口许可程序方面,除该议定书另有规定外,中国对于外国个人、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进出口许可证和配额分配方面,应给予不低于给予其他个人和企业的待遇。从上述内容看,申诉方主张的权利是纯粹的贸易权利,只字未提与中国采取出口限制措施的资源与环境保护目标。至此,贸易与环境问题便跃然纸上:一方面,从中国的实际及措施看,环境与资源保护十分重要;另一方面, 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裁量标准对“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的思考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裁量标准对“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的思考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裁量标准对“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的思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从申诉方的依据看,其贸易权利和利益需要维护。WTO争端解决机制曾在海龟案中指出,我们没有判决认定环境保护对WTO成员不重要,显然它很重要;我们没有认定主权国家作为WTO成员没有制定保护诸如海龟等濒危物种有效措施的权力,显然他们能够而且应该;我们也没有判决认定主权国家不能通过双边或多边行动,在WTO或者其他国际框架之内保护濒危物种或是保护环境,显然他们不仅应该并且应着手去做。这种认识和态度,表明了该机制在解决贸易与环境问题争端中进退维谷的处境。但从近几年贸易问题和环境问题各自的发展情况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如果该机制要想圆满解决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的争端,从而不受诟病之累,必须首先要解决好与此有关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三、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裁量标准:影响本案裁决结果的根本性问题(一)成员国提高环保水平的国内政策与其在WTO规则下的义务之间的关系贸易与环境问题常常被认为是由经济问题引起的法律问题。环境问题源于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而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能够影响两国商品和资源的价格、收入、生产和消费的模式等各个方面,也就是说贸易可以通过影响国民经济来影响环境,因而,WTO一成员国根据国内变化的情势而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极有可能会影响其他成员在WTO项下的权利和利益。WTO根据1994年达成的关于贸易与环境的马拉喀什决议设立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努力寻求各成员国环境政策与贸易政策的一致性。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自由贸易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的最终目标都是提高社会福利,但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自由贸易,而在于市场失灵和政策变化。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大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外部不经济性,如果各国都强调必要的环境保护政策,使得这些环境成本能在市场价格中得到体现,那么就肯定能减少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在海龟案中,专家组就认为,某项措施的设计应该有足够的弹性以考虑任何出口成员内普遍存在的具体条件,当然也包括马来西亚。多年来,中国对稀土国际市场的贡献可谓相当巨大。在开放生产、开放供应的政策指导下,中国境内的稀土资源一直处于无序开发、廉价出口的状态,并以环境为代价。发达成员熟知稀土资源在全球的地域分布及稀土产品的重要功用,中国加入WTO过程中,在稀土问题上,它们一直讨价还价,且要价苛刻,这完全可以从中国加入报告书中一些段落的描述看出来。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中国乃至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认识较为薄弱,环境标准和环境政策要求较低,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管制也不到位,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国内协调更是缺乏经验。在自由贸易的作用下,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改善生存环境的标准或者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环保政策和行动不力的频繁指责,也迫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完善其环境保护的政策,建立相应的环境标准,加强环境管制,提高环保水平。WTO争端解决机制在美国汽油标准案中声称,WTO成员享有广泛的自主权,在环境问题、环境与贸易关系问题上,可以决定自己的政策。在WTO范围内,这显然会导致成员国提高环境保护水平的国内政策与WTO规则下的义务之间的冲突。中国对稀土及稀土产品出口采取的限制措施,就很能说明这一点。(二)WTO成员的贸易权与人的健康环境权之间的关系根据WTO法,所有成员(包括企业和个人)均享有进出口贸易的权利;同时,也应顾及到其他成员的利益,承担相应的义务。通过贸易谈判确立的贸易规则和国际贸易秩序,力图限制和取消成员间开展自由贸易的所有障碍,并通过透明度、非歧视待遇、取消非关税壁垒及公平贸易等原则和措施,对成员参与贸易的权利及相应义务予以规范化和制度化。但是,权利的正当性在某种程度上需要考虑到公共利益,特别要考虑共同利益,共同利益的存在是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得以存在的前提。在WTO通过贸易规则赋予成员贸易权的同时,也应该考虑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这当然包括环境问题。与此有关的规定,散见于GATT1994、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SPS协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议)等当中。但客观地说,这些规定都不够具体和明晰。贸易中的环境问题,实际上是人的健康环境权受到贸易权侵蚀的问题。环境作为公共物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特征。它为整个社会成员所共同享有,不能被分割成若干部分而归属于不同的企业或者个人;任何个人或企业对环境的消费,不影响其他个人或企业的消费,也不与其他的个人或企业产生竞争关系。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健康环境权是一项集体人权。在全球性人权法律文件中,虽无一具体提及健康环境权,但其中所规定的生存权、家庭和财产免受打扰权等都与人的环境权利息息相关。在区域性人权法律文件中,比如1982年非洲人和民族权利宪章、1988年美洲人权公约议定书等,都对人的健康环境权有明晰的规定。在许多国家的宪法中,也都可找到关于健康环境权的具体而明确的条款。尽管与环境有关的人权条款常常陷于模糊不清当中,也常常需要其他的相关文件予以进一步的解释或者说明,但近些年来,被提交到联合国的人权机构的与环境问题有关的生存权利的申诉,表明人的健康环境权已成为国际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具体到本案中,正如前文所述:稀土行业的目的是拯救世界,但不能为了生产一个产品在黑暗中散发光明,而在另外的地方却在杀人。因而,只强调贸易权而不顾及人的健康环境权,显然违背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和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规律。贸易与人权之间虽互不信赖,但人权与包括WTO规则在内的所有贸易规则都建立在同样的价值基础上,即个人自由和责任、非歧视、法治以及通过个人之间的和平合作来谋取福利。(三)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数量限制往往成为自由贸易的障碍,因而,在WTO体制内,普遍取消数量限制 已成为一项原则。但由于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也存在差异,该原则的适用还存在以下例外:一为保护本国的农业、渔业产品市场而实施的限制;二为保障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而实施的限制;三为实施提高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而采取的限制;四为实施保障措施协定规定的数量限制。推行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意味着自由贸易的度的扩张和量的增加。然而,WTO的宗旨之一就是要依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考虑对世界资源的最佳利用,寻求既保护和维护环境又以与其各自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和关注相一致的方式,加强为此采取措施,这充分表明了资源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从前述内容看,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并不涉及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或者可持续发展问题。如果充分适用并支持普遍取消数量限制,显然会侵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实践。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并常见于国际法律文件中。它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且至少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其一,代内公平,即本代内所 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裁量标准对“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的思考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裁量标准对“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的思考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裁量标准对“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的思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有人,不论其国籍、种族、性别、信仰、文化、地位等,都享有平等利用自然资源和享受良好和清洁环境的权利;其二,代际公平,即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妨碍和损害后代人的需要;其三,要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其四,环境保护与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发展应相互协调、统筹兼顾。显然地,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需求而发展人,强调人的需求而不仅仅是企业的产品以及市场竞争,它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愿望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求内容和层次将不断增加和提高,因此,可持续发展本身就隐含着不断地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阶跃性过程,意味着国际市场竞争的阶跃性过程,进而也意味着WTO争端解决机制需要从全球的视野来促进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环境(自然)之间的和谐。结 论中国加入WTO之后,在原材料出口方面的贸易摩擦或冲突已经不是第一次。中国对原材料出口采取限制措施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国内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所有对外贸易法律和政策的基本性质,都是政府为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的而对自由贸易的干预。在笃信自由贸易的WTO体制内,中国所采取的限制措施必然会触及其他成员的利益,引发其他成员的不满。但利益分歧上的各种争端,都强调存在共同且重要的利益,而不是最大程度地去伤害争端当事各方所追求的目标或者价值。WTO争端解决机制也不是第一次遇到与环境问题有关的贸易争端。为圆满解决眼前的争端,既有的经验固然重要,但曾经的教训更要揣在心间,原因就在于:贸易与环境问题不单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协调好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争端当事各方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并保证争端当事方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WTO争端解决机制不仅要严格依循WTO现有的贸易规则和原则,也要考虑国际环境情势的变迁,努力促成争端当事方之间的真诚理解与互信合作。这决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WTO的理想就是通过推进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使世界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使具体产品的要素投入达到最佳比例,并实现产出水平、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最优化,建立一个繁荣、安全和负责任的经济世界,增进全世界人民的福祉。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提高,由贸易活动引发的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会愈来愈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为多边贸易体制提供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WTO争端解决机制必须发挥其独特作用,解决好引起贸易与环境争端的那些根本性问题,从而促进公平贸易竞争环境的制度和政策的实施,进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推进实现整个人类共同利益的最大化。【作者简介】李雪平:法学博士,武汉大学WTO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法基本理论、世界贸易组织法、国际劳工法。(责任编辑:晓谕)<p class=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