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第2章国际石油贸易的历史与现状.doc

    • 资源ID:3827188       资源大小:20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2章国际石油贸易的历史与现状.doc

    第2章 国际石油贸易的历史和现状国际石油贸易是石油国际化经营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现代国际贸易整体中最为壮观的内容之一。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动力。然而,世界各国的石油生产与消费又极不平衡,产油大国与消费大国大多是相分离的。这种状况就决定着国际石油贸易在现代国际经济发展中必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事实上,世界石油工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伴随着产生了国际石油贸易。2.1 世界石油的地域分布状况2.1.1 世界石油储量的地域分布自1859年世界石油工业建立以来,已经经历了140多年的历史。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石油由一种在19世纪主要用作照明的一般性矿物能源,一跃成为今天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的战略物资。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仍处于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时代,石油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近40%。从探明储量、生产能力、产量以及出口量来看,世界石油资源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东、前苏联、北美、南美和非洲等地区(见图2.1和图2.2)。图2.1 2004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地区分布1图2.2 1984、1994、2004三年的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地区分布1从石油资源在世界各洲的分布情况来看,据已探明的世界各洲石油储量的数据显示,亚洲是世界石油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大洲。亚洲各国的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67%。亚洲中东的阿拉伯-伊朗区(又称波斯湾油区)是世界最大的超级大油区。其次是拉丁美洲,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13.4%。接下来依次是非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上述情况表明,世界各洲、各国的石油储量和油区分布是极不平衡的。这种资源状况对世界石油工业、石油市场、石油价格乃至国际经济和政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决定世界石油工业和国际石油市场发展状况的基本因素。2.1.2 全球石油生产能力的地域分布2004年,全球石油生产能力为日产38.68亿吨。石油生产能力的地域分布情况是,中东地区石油生产能力占全球的30.7%;北美产能占全球的17.3%;中南美地区产能占全球的8.8%;非洲占全球的11.4%;亚太占9.8%,其中中国占2.9%(见表2.1)。近几年,由于国际油价处于相对高为,石油收益比较可观,各国加大了对原油勘探、开采的投资,使得原油生产能力比较充足,部分产油国并未完全开足马力生产。目前,欧佩克的原油生产能力为日产2900-3300万桶。 表2.1 2004全球石油生产能力增长和地区结构变动 万桶/日 地区20032004比2003增幅占总量比例北美1419.31415.0-0.3%17.3%中南美638.5676.46.2%8.8%欧洲与欧亚大陆1696.81758.33.9%22.0%中东 2316.32457.16.4%30.7%非洲846.4926.410.1%11.4%亚太788.1792.80.9%9.8%7705.48026.04.5%100.0% OECD2116.12073.2-1.9%25.3%石油输出国家组织3068.63292.77.7%41.1%非石油输出国家组织3587.03591.60.4%44.5%前苏联1049.91141.78.8%14.4%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52.2 国际石油贸易的历史与现状2.2.1 国际石油贸易的发展历程国际贸易的产生源自不同的国际分工。同样,对于国际石油贸易而言,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石油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导致了它的必然出现(见图2.3和图2.4)。图2.3 19792004年世界石油产量地区分布1 图2.4 19792004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地区分布1作为世界主要能源,石油的国际贸易伴随着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始终。其实,早在数千年前人类就已经知道了石油。但是就世界范围来说,那些发现和使用只不过是人们一时一地的偶然所得,即使已进行了有组织的开采使用,也是很小规模的,并未形成一种产业,更不用说在国际上进行贸易交换了。真正的国际石油贸易是随着世界石油工业的兴起而产生的。对石油资源的大规模的商业开发,是从美国开始的。1859年,一位名叫德雷克(Edwin L. Drake)的人,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油井。从那之后,世界各洲都纷纷开始了对石油的开发,从事跨国经营的石油公司也不断成立。国际石油贸易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A. 跨国石油工业的创立:跨国公司的兴起(19001930年)石油工业从一开始便具有了国际性质,早在它诞生不久,便出现了从事跨国经营的石油公司。在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已逐步形成了跨国石油工业的基础。洛克菲勒(John Davidson Rokefeller)所创办的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在世界许多国家设立了分公司。1911年,根据美国政府的反垄断法,标准石油解体为许多独立的大石油公司。但这并没有改变它们的跨国经营的性质。这段时期,美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当时美国是原油和油品的主要生产者和出口者。石油主要从美国墨西哥湾装船,运送到世界上其他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的石油供应绝大部分来自美国。大战开始的1914年,美国生产了世界石油的65%;而到1917年,美国生产的石油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67%,其中的1/4供出口,供应当时盟军所需石油的80%2。在美国石油跨国经营的同时,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的跨国石油工业也在其政府的支持和参与下,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委内瑞拉、秘鲁、阿根廷等地区,以及中东地区波斯(现在的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巴林等地区积极开展了钻探开发活动,获得了大量的石油租让地和开采权,进行掠夺式生产。汽车工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石油工业的成长,汽油取代煤油成为主要的石油产品。B. 30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石油市场(19311945年)这一时期,美国由于石油的大发现和原油产量的不断增加,国内的石油价格不断下跌,最低时每桶石油仅2美分。严重的石油泛滥迫使政府对石油生产进行干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控制石油产量。为了配合控制石油产量,美国国会还通过法案,对进口的原油和燃料油每桶征收0.21和0.15美元的关税,使进口石油数量由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占国内需求的9%19%,下降到5%。受这项措施打击最大的是委内瑞拉。关税法案通过前,委内瑞拉石油占美国进口石油的一半以上,法案通过后委内瑞拉石油出口转向欧洲。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对石油的巨大需求,这让美国国内的大量过剩的石油生产能力在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41年12月到1945年8月间,盟国共消耗了约9.59亿吨(70亿桶)石油,其中60亿桶是产自美国。美国生产的石油占世界总产量的2/3 2。与此同时,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伊拉克、印度尼西亚和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委内瑞拉、秘鲁、乌拉圭等地区也有了大量石油发现。C. 石油出口中心转移后的世界石油市场(1946196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过去数十年,特别是在两次大战中的石油主要供应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结束。由于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大量发现,波斯湾地区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示出来。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美国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比重一直超过60%。然而1953年开始下降到50%以下。同时由于煤炭迅速失去了它作为世界主要燃料的地位,在市场经济国家的能源需求量中所占比重已迅速下降。石油以其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迅速上升。美国国内的石油需求量成倍地增长。从1948年起,美国开始从中东进口原油,美国已由以前的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的净进口国3。同时,由于中东原油生产的迅速增长,加之石油从中东运到西半球要比从美国起运的运费少,中东原油逐步开始获得欧洲和远东市场。各国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也纷纷进驻中东地区,开发当地的石油资源,这使得世界石油出口中心逐渐从墨西哥湾移向波斯湾地区。进入50年代后,随着跨国石油公司对中东、拉美等地区大量石油勘探开发活动的迅速开展,跨国公司对产油资源国的掠夺愈来愈烈,因此跨国公司与产油国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在伊朗的石油国有化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的带动下,中东、北非、拉美及亚洲的主要产油国家都相继提出了将石油公司收归国有的口号。但是由于这些斗争都是分散进行的,这些国家的石油工业始终没有摆脱跨国石油垄断集团的控制。由于世界石油需求的迅速增长,美国和欧洲地区严重依赖中东原油供应。虽在50年代最初几年油价普遍上涨,但随着伊朗原油的大量供应,苏伊士运河的重新开放,再加上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新油源的出现,石油过剩日益加剧。到50年代末期油价开始下跌,从中东运到欧洲和北美登陆的价格更加低廉,使产油国特别是中东国家的政府收入大大降低,因而促使他们采取联合行动。1960年9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成立,标志着控制石油市场的权力开始向中东转移。D. 新的时代:石油输出国组织主导世界石油经济(19601985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后的主要活动有:(1)夺回石油价格和石油产量控制权,(2)多次迫使跨国石油公司同意提高石油税率和调整石油政策,(3)实现矿区使用税经费化,(4)收回大片租让地,实现石油资源的国有化,(5)80年代初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时,实行限产保价政策3。这些举措使得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全球逐步形成了一个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的产油国流向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的规模宏大的石油贸易格局。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国家垄断组织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出现。接着,石油输出国组织同跨国石油公司分享石油定价权。成员国不但逐步打破了跨国石油公司对石油资源的控制,取得了参股和国有化斗争的胜利,而且冲破了跨国公司单方决定原油标价的局面。初期,该组织的一系列举措有效地调整了油价,到1973年中东战争前,原油标价从最初的1.8美元逐步提高到3.011美元。然而,70年代石油价格开始飞涨,两次石油危机(即石油价格飞涨对西方石油消费国经济的严重冲击)均发生在这个时期。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世界市场对石油的需求迅速增长,西方国家严重地依赖中东石油;另一方面,石油输出国组织单方面主宰石油价格,实行价格垄断。进入80年代后,受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纷纷采取节能和能源替代等措施,使西方国家对中东石油的需求量明显下降。同时,高水平的价格刺激了世界各国的采油业的发展,导致非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的地区如墨西哥、北海、阿拉斯加等的石油产量的稳定增长。石油需求的下降和可供选择的石油来源的增加,其结果必然是造成油价的下跌。石油价格开始处于疲软和下降状况。石油期货贸易产生,1983年3月30日,NYMEX(纽约商品交易所)开始原油期货交易3。E. 低油价时期的世界石油市场(19871998年)1986年以后,世界石油市场一直供过于求,油价持续疲软,1988年甚至跌至每桶15美元以下,1989年后油价才略有回升,但仍在每桶18美元上下波动。国际石油市场又进入了低油价时期。1986年的油价暴跌使西方一些大石油公司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为了挽回其亏损局面和适应形势的发展,这些公司开始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集中到下游活动并进一步渗透到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加工以及深度加工和多样化经营,实行上下游一体化综合经营。而油价战也使一些产油国的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的一些产油国纷纷寻找出路向下游渗透,比如,经营加油站、建造炼油厂、发展海外的营销体系,以此增加原油加工和销售收入。90年代的世界石油市场主要呈现出五个特点:(1)石油市场供需双方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欧佩克成员国由13个变为12个,产量配额比例也有重大调整。(2)欧佩克控制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减弱。(3)油价下滑,与18美元/桶的合理油价水平相比,呈中等偏低水平。(4)石油市场中调节油价的手段增多,从供给方面分析大体有4种,即动用库存,全球低价选购,制裁和禁运,以及罢工。(5)石油期货市场的影响力增强,现货油价越来越受到期货油价的左右4。F. 新世纪的世界石油市场(1999年以后)1999年,油价开始回升。进入21世纪以后,在石油市场分析家普遍认为国际石油市场总的格局是供过于求,国际油价将看跌的情况下,国际油价却仍然一路振荡走高, 2005年3月8日油价突破55美元/桶的心理关口。6月27日,世界油价涨破每桶60美元的大关。8月29日,纽约市场期货价格突破每桶70美元的历史新价位。12月30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为59.82美元/桶,比上年末上涨37.78%。到了2006年3月14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举突破每桶63美元关口,汽油期货价格更出现7%的罕见涨幅。国际油价屡创新高,OPEC影响力减弱,中国企业加快海外寻油的步伐,俄罗斯在国际油气市场的地位与日俱增5。2.2.2 全球石油贸易的现状1980年以来,全球石油贸易量的变化趋势基本呈先降后增的态势,在1985年达到低点24488千桶/日,此后一直呈上升的趋势,2004年达到48110千桶/日,比1985年的23622千桶/日增加96.5%,1995年的36410千桶/日增加32.1%(见表2.2和图2.5)。在石油进口地区格局中,美国所占的比例基本呈平稳上升的趋势,从1980年的20.8%,上升到2004年26.8;欧洲则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从1980年的37.9%,下降到2004年26.1;日本则在1996年前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基本在15%左右,但图2.5 世界石油进口变化趋势 表2.2 19942004年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石油贸易情况 千桶/日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进口美国89298831940099071038210550欧洲 #107401043610472104211101710670日本561255815685573552595346世界其它国家 104641156212764137211343214157世界进口合计357453641038321397844009040723出口美国9439499789761011956加拿大132314021484149216031520墨西哥142114221656176717701739中南美洲国家269527973011321932403145欧洲 #163414721540146313441851前苏联与中欧国家 253127313239341335694019中东国家165131665117170181841870218341北非国家265226962756274327122726西非国家267527232916310230942985亚太地区£251725762790273524902650世界其它国家 840991780690556791世界出口合计357443641038320397844009140723续表2.2200020012002200320042004年相对2003的变化2004年占总量比例11092116181135712254128985.3%26.8%11070115311189511993125384.5%26.1%53295202507053145203-2.1%10.8%14911154011530616238174717.6%36.3%42402437524362845799481105.0%100.0%8909109049219917.6%2.1%170318041959209621482.5%4.5%18141882196621152070-2.2%4.3%307931432965294232339.9%6.7%19671947223420661993-3.5%4.1%427346795370600364407.3%13.4%18944190981806218943196303.6%40.8%273227242620271529177.5%6.1%3293318231343612404812.1%8.4%27672879286330253009-0.5%6.3%940150615511361163119.8%3.4%42402437544362845799481105.0%100.0%注:£ 不包括日本 1993年前不包括中欧的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前南斯拉夫共和国、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 1993年前包括中欧,但不包括前苏联与中欧的相互贸易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5在1996年后,其所占比例呈迅速下降的趋势,到2004年其所占比例仅为10.8%;与日本相反的是世界其它国家,1995年前,这些国家所占的比例基本在2530%之间,但此后所占比重呈迅速增加的态势,2004年达到36.3%(见图2.6)。在石油出口的地区格局中,中东国家一直占绝对的比例,尽管近年有下降的趋势,但在2004年其仍占世界出口石油比例的40.8%;在世界石油出口的格局中,前苏联与中欧国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迅速崛起,所占世界石油出口的比例由1993年的7%,上升到2004年13.4%,所占比例几乎增加一倍;其它国家与地区所占出口比例相对稳定(见图2.7)。图2.6 1980-2004年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地区格局变化趋势图2.7 1980-2004年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地区格局变化趋势注:£ 不包括日本1993年前不包括中欧的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前南斯拉夫共和国、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 1993年前包括中欧,但不包括前苏联与中欧的相互贸易2003年国际石油贸易总量22.6亿吨,其中原油贸易量17.7亿吨,占石油贸易量的78.32%,占当年世界原油产量的47.88%,成品油贸易量为4.9亿吨。中东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2003年中东地区原油出口量为8.32亿吨,占世界原油贸易量的47%,占中东当年总产量10.94亿吨的76.05%;成品油出口量为1.07亿吨,占世界成品油贸易量的21.84%。油气消费地相对集中。美国、亚太和欧洲是世界三大油气消费区,石油消费量占世界的80%左右,同时也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产量仅占世界的30%。2003年,世界最大的两个石油进口国美国和日本的石油(含成品油)进口量分别为5.61亿吨和2.59亿吨,占国际贸易总量的24.8%和11.5%。 表2.3 2003年世界石油进出口情况 百万吨国家或地区原油进出口油品进出口原油出口原油进口油品出口油品进口美国1.1480.343124.8加拿大77.245.126.110.8墨西哥99.7-5.49.5中南美96.137.748.417.3欧洲52.2488.548.7104.4独联体229.9-66.35.3中东831.810.5107.16.4北非99.68.534.26.5西非175.62.74.18.5东南非10.325.00.65.4大洋洲12.924.24.77.8中国8.191.113.828.2日本-213.23.849.4其他亚太国家50.8343.258.597.2其他25.0-26.8-世界合计1770.01770.0490.5490.5注:我国2003年度石油进出口量采用我国海关统计。

    注意事项

    本文(第2章国际石油贸易的历史与现状.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