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毕业论文.doc
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毕业论文 摘 要 旅游服务贸易是一国(地区)旅游从业人员向其他国家(地区)的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且获得报酬的活动, 它是当今全球发展较快、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旅游服务贸易不仅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社会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未来国内外旅游消费的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本文研究分析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现状、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自身相比竞争力的变化,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几个策略。 关键词: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 ABSTRACT Tourism service trade is a service activity which provides travel service and remuneration from a country region travel professionals to other countries regions of the tourism service customers. Travel service trade is the fastest growing and most promising industries in the current world. Travel service trad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but also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world trade and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article, I resea rch and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s tourism, the factors of Zhejiang Provinces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changes of competitive compared with itself and we mak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Zhejiang Provinces with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At last I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how to promote the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Zhejiang Provinces, Travel service trad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fluence factors 目 录摘要AbstractII一、文献回顾1 二、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现状6 (一)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总体情况 6 (二)近年来浙江省旅游环境建设情况 7 (三)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8 (四)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 9三、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10 (一)旅游服务贸易供给因素10 (二)旅游服务贸易需求因素11 (三)旅游服务贸易相关辅助产业13 旅游相关介入因素13 旅游企业组织14 机遇14四、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14 RCA指数分析14 (二)计量模型分析15 五、提升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策略 18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18 (二)实施旅游企业战略管理19 (三)加大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力度19 (四)充分利用浙江省众多的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19 (五)加大宣传促销力度20 六、总结20参考文献22附录24致谢25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旅游服务贸易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渐增强,它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服务贸易不仅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内容,对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今,旅游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中国第三产业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和国名经济中的新增长点。 浙江省处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大省。近几十年来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国际和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将日益增长,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对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着手,着重分析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文献回顾 旅游服务贸易是当今发展较快、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旅游服务贸易不仅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社会发展都有及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国际贸易文献中,关于旅游服务贸易的学者有很多,下面从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研究、旅游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浙江省旅游国际竞争力相关研究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高静,梁昭(2006)1又指出旅游服务贸易通常指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地区)旅游从业人员向其他国家(地区)的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获得报酬的活动。而罗明义,毛剑锋(2007)2则指出旅游服务贸易是旅游服务在国家(地区)之间的有偿流动和交换过程,即国家间相互为旅游者进行国际旅游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旅游服务的交易过程,既包括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旅游,即国际支出旅游,又包括外国游客的入境旅游,即国际收入旅游。李小牧(2007)3说到旅游服务贸易具有国际性、不确定性、高效益性和财富转移性。 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重视。随着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将有更多更完善的评价指标问世。 国际竞争力相关研究 国际竞争力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它以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运用系统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从经济运行事后既然国和未来发展的潜能,包括决定经济运行的各种客观因素和体制、管理、政策及价值观念等主观因素,对一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能力作出系统、全面的反映和评价4。 而对国际竞争力影响最大的理论主要有以下3种: 1国际贸易观的比较优势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把竞争力看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的基本要素?劳动、土地、资本、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的相对优势。业就是说,在劳动、土地、资本、自然资源等方面拥有优势的国家或地区比别的国家或地区更有竞争力。 新古典贸易理论以新科技革命和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为背景,从新的角度来分析影响一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这种国际竞争力观认为,外贸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一国或地区的劳动、资源禀赋、人力资本、研究和发展、信息、不同偏好、技术进步或规模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的国家或地区比别的国家或地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2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1990)5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国内企业或行业在一定的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又是由要素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四组因素决定。经过对许多国家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后波特得出结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是由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政府行为和机遇等六大因素决定。这些因素结成一个系统,共同决定一国产业的竞争力。 3WEF和IMD的基于评价的国际竞争力理论 曹远征,孙安琴(1995)6中指出真正建立起国际竞争力的确切概念,并且将其进行了合理量化的当属WEF和IMD两家机构。赵彦云,李静萍(1998)7文章中提到WEF提出的国际竞争力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比它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而MD在1996年的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中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或一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随后,胡列曲,丁文丽(2001)8其国际竞争力概念不断由微观向宏观层次发展。认为,国际竞争力不能狭义的理解为仅仅是企业的竞争力,它包含的内容要广泛的多,涉及到一国的整个体制,实际上指一定经济体制下的国民经济在国际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国力的强弱。 旅游竞争力相关研究 旅游国际竞争力研究定位于一国的旅游产业。旅游业国际竞争主要是以旅游目的地为核心的相关旅游企业构成的旅游产业参与的国际竞争。 张明清、刘超(2000)9借鉴了比较优势理论和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对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它们指出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旅游产品竞争力、旅游企业竞争力和旅游业竞争力。 旅游业竞争要素是多样的,衡量一个旅游地竞争力要用多因素进行评价。Ecanestrill,P.Costa199110有提到/0>.提出了三圈层的旅游系统及其环境结构模式,旅游系统环境由内部环境(如政策、规划、市场化、金融等)、运作环境(竞争目的地、竞争产业、旅游供给等)、宏观环境(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三个圈层组成,这为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分析的框架。 外国学者J.Tribe(1997)11用CPEST法进行旅游业竞争优势与劣势的分析,C表示竞争环境,表现为竞争环境和进入威胁,P表示政治环境,E为经济环境,S为社会环境,T为技术环境,其中经济环境是问题的关键。到了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研究成为旅游业竞争力研究的热点。 旅游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黎洁,赵西萍(1999)12认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是旅游竞争力的主题,很多的专家、学者也早就开始对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的研究,认定当今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是置于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之中的,其发展具有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对抗性、反作用力等鲜明特征, 旅游目的地应该时刻关注国际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必须在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和动态博弈中求发展,这是一国发展国际旅游的根本前提,应将国际旅游竞争力作为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发展战略的核心。而Wei, Hu; Wall and Geoffrey(2005)13中说到每个目标区域的魅力和每次具有吸引力的表现的目的地休息的竞争力会影响到整体竞争力。因此,个人景点的竞争力,总体来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旅游发展目标区域的繁荣。 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相关研究 郭鲁芳(2000)14,在国际旅游业的定量研究上作出开创性工作的是国际旅游业竞争力的多向测度法,评估一国旅游国际竞争力,不仅要反映目前市场的占有率情况,而且要体现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应该从三个角度进行:目前旅游业竞争实力、旅游业竞争潜力、未来旅游业竞争的发展力。齐述丽(2009)15指出目前旅游业竞争实力的评价指标有国际市场占有率、现实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旅游业竞争潜力一般以贸易对外开放度等作为评价指标,旅游服务贸易开放度放映了一国(地区)参与世界旅游服务市场的程度,也体现了一国(地区)经济增长对世界旅游服务业市场的依赖程度。 未来旅游业竞争的发展力的评价指标目前还很少,区域旅游持续发展潜力模型是其中一种,模型对区域旅游持续发展的潜力采用了多因素分析法,但是该模型未说明如何将区域旅游持续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4.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数的实证研究 比较著名的研究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指数主要有TC、RCA、CA和NRCA四种。 R?迪克和H?迪克是最早尝试运用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服务贸易模式的学者。它们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来验证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现实格局是否遵循比较优势原理。王晖(2004)16使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标,从新的视角以期对中国各区域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进行实证分析。中国六大区域旅游服务贸易的显性比较优势总体上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格局相反,呈现“西强东弱”的态势。李彦勇等(2006)17发现无论是TC指数还是国际旅游市场占有率比较中,西班牙都位居前茅。分析和发现西班牙国际旅游的发展经验,将有助于发现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不足,提升中国在旅游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力。 (二)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旅游业生产要素是指发展旅游业所需要的各种要素禀赋和要素投入,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从业人员所代表的人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技能、质量、数量),发展旅游业的资金、与旅游相关的知识资源(包括管理知识、市场知识、发展旅游业的经验)以及环境要素等。而国内外对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研究的国内外学者数不胜数。 N.leiper(1979)18认为,决定一个旅游系统发展的四个因素是客源地区域、目的地区域、旅行路径和旅游产业本身;E.Canestrill(1991)10指出,旅游地的竞争力不只是体现在旅游市场的占有率上,而主要看他的发展潜力,旅游地承载力是影响旅游地竞争力的因素之一,因此在研究旅游地的竞争力时必须考虑旅游地的承载力。而国内研究者借鉴了外国学者的提出的理论和模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各种影响旅游国际竞争力发展的因素作了进一步地研究。其中,黎洁、赵西萍(1999)12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提出了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六大影响因素和四个演进阶段,总结了不同阶段的特征,进一步推进了旅游竞争力;成伟光、李志刚、简王华(2005)19则提出以旅游资源为内核所形成的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它和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共同构成旅游产业,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是围绕旅游吸引物这一核心展开的。 郭来喜,刘峰(1999)20认为知识、技术、人才已经成为旅游业竞争力大小的重要因素。高新技术已成为旅游业优胜劣汰的关键,成为强化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Wei Hu and Geoffrey Wall(2005)13由于旅游业自身固有的特点,环境因素对一国旅游业竞争力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环境意识的增长意味着,消费者开始改变他们对消费的态度,对行业提供的更“环保”和更“道德”的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 杨森林,郭鲁芳(1996)21认为整个旅游生产力体系由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社等产业部门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综合有机体。黄岚(2008)22旅游企业是旅游国际竞争力的载体,是参与竞争的行为主体,旅游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有利于集中发挥区域优势、管理优势、资金优势、品种优势和人才优势,取得规模效益,增强竞争力。申晓丽(2008)23一个国家的政府对本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政府可以通过改善旅游供给因素、旅游需求因素、旅游相关产业、旅游企业外部环境条件来提升国家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另外,旅游产品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结合本地的优势资源,联手推进旅游产品创新,可以不断地吸收游客,也在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其中还说到,旅游者对旅游商品的购买欲望、旅游者的支付能力、旅游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闲暇时间,即心力、财力、时间。 Diana Bolan Virgil Balaure Colin Veghes(2009)24对世界上一些有名并名列前茅的旅游目的地进行了研究,探究了影响其竞争力的某些因素。而孙夏(2009)25则在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中比较概括的指出了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体系,如下:(1)主因素:旅游供给因素,分因素:旅游绿色资源、旅游业相关支持性产业与服务设施;(2)主因素:旅游需求因素,分因素:国内外旅游消费需求;(3)主因素:旅游环境因素,分因素:国内旅游环境;(4)主因素:旅游服务主体因素,分因素:国际竞争环境、旅游地区位、旅游企业和人才;(5)主因素:旅游介入辅助因素,分因素:国际旅游公关、政府作用。 通过分析以上中外学者各个方面的研究,明显可以发现根据不同的角度分析,影响竞争力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外国学者主要注重于旅游区域本身的发展潜力,而国内学者则注重于旅游产品、设施、服务方面的同步发展。 (三)浙江省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文献 阮明烽,楼芳(2008)26中指出;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服务贸易领域正在逐步开放,国内旅游业市场国际化倾向日趋明显。作为浙江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浙江旅游业需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开展国际化经营,这对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发展国民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从浙江省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看,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1)浙江省入境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波动较大且不稳定;(2)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由大幅度波动趋于逐渐平稳。 浙江省旅游业三大市场运行状况:国内旅游市场平稳较快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快速回升,指标大幅超出预计;出境旅游市场大幅增长27。 面对浙江省旅游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阮明烽,楼芳(2008)26还提出了以下三点解决措施:1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旅游行业管理力度;(2)加大旅游宣传促销投入,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旅游促销活动;(3)改革现行旅游专业教育体制,提升旅游专业教育水平。 二、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近年来,浙江省旅游业迅猛发展,已成为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今年省政府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它明确了新时期旅游业发展思路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兴一业旺百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努力把旅游业培育为浙江省国名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据测算,2009年浙江省旅游业增加值为1243.9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从2004年的4.8%提高到5.4%,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2.5%。 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总体情况 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近几年来,浙江省旅游业快速发展,总收入不断地增加。1995年浙江省旅游业总收入仅为229.6亿元,至2009年旅游业总收入已经达到2643.7亿元(见图2),是1995年的11.5倍,平均每年增长17.7%。 而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表现在旅游业收入这一绝对数的增长上,更表现在旅游业收入占当年GDP、服务业增加值比例的不断增加。1995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GDP的6.5%,2009年升至11.6%,提高了5.1个百分点;1995年旅游业总收入等于服务业增加值的20.1%,2009年升至26.9%,提高了6.8个百分点(见图1)图1 1995-2009年浙江省旅游业收入占GDP及服务业增加值比例 收入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出一国在旅游市场上的情况,虽然不乏看出具体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但明显可以看到浙江省的旅游收入几乎在逐年增加,这意味着浙江省旅游业一直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 2.旅游人数不断增多,旅游经济效益日益明显 从1996年到2000年,浙江省省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从72.9万上升到112.6万,旅游创汇从2.9亿美元上升到5.1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接待人次从3773万上升到5870万,旅游总收入从256亿元上升到472亿元,旅游总收入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6.7%上升到7.9%。2001年浙江省旅游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4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5%,比1982年的18.0万人次增长了7.2倍,接待国内旅游者6895万人次,增长了17.5%。到了2009年的时候,浙江省接待国内游客就达到了2.44亿人,其中外国游客377.6万人,港澳台游客193.0万人。而境外旅游人数是指来中国参观、访问、旅行、探亲访友、度假、考察、参加会议和从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的人数。不包括外国在中国的常驻机构,如使馆、通讯社、企业办事处工作人员,以及常住的国外专家,以及在中国逗留不过夜的人员。 (二)近年来浙江省旅游环境建设情况 到2009年,经国家旅游局评定浙江省一共有261个A级景区,比2008年增加了26个。其中有3个5A级景区,97个4A景区,59个3A景区,92个2A景区,9个1A景区。同时,经建设部评定,2009年末浙江省有国际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渡假区16个;国际级风景名胜区1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1个;国际级森林公园35个,省级森林公园6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当然除了自然景区之外,浙江省还有数量众多的人文景点,传载了浙江省的文化底蕴,向世界展现了浙江的特色文化。 (三)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旅游业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类别,它由多个行业组合而成,国名经济的许多行业尤其是服务业,例如住宿、交通等,都与旅游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在旅游这一活动日益活跃的今天,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旅游产业的兴衰,更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更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浙江省近几年来旅游收入、游客数量、酒店经营收入等有着非常大的进步。 1.旅行社发展迅速 近年来,浙江省的旅行社数量不断增加,如图2所示。2009年浙江省一共有旅行社1509家,其中国内1454家,比2008年增加108家;出境社55家,增加11家。与2004年相比,2009年浙江省旅行社数量增加514家,增长了51.7%。图2 浙江省1998年-2009年旅行社数量(家) 旅行社的增加意味着浙江省接受游客的承载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进而为浙江省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星级酒店 截止2009年年底为止浙江省拥有的星级酒店已有1059家,比上一年度增加16家。其中五星级的有38家,四星级150家。表1 2002年-2009年星级酒店数量年份星级酒店家2002742200383020049052005100220061096200711142008108020091154数据来源:浙江省旅游局统计概览 从表1可以看到2002年-2009年浙江省星级酒店一直处于一个增长趋势,可想而知非星级的饭店、酒店也基本是处于飞速增长的状态,说明旅游辅助设施在不断的完善,为旅游服务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 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来看一下浙江省现今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是指浙江旅游业出口额与世界同类产业的出口总额的比值,可以反映浙江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或竞争地位。公式为: AijXij/Xwj 式2.1 其中Xij表示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Xwj表示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这个指标可以看出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的比例,也可以反映竞争力变化,比值越大表示竞争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通过表2来看一下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表2 2001年-2009年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年份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亿美元)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亿美元)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20017.146350.15320029.348520.19120038.753490.16320041363630.204200517.268780.250200621.375420.283200727.186950.312200830.296250.210200932.285430.377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 从上表可以看到,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在纵向上是逐渐增加的,但是在横向上来看,它与世界上一些旅游发达地区还是无法相比的,它的竞争力还是非常弱小的。 综上所述,从浙江省开始发展旅游业以来,不断提倡优化发展,也有一定的成效,有一体化先发优势。近年来,浙江旅游投入不断增多,旅游业规范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旅游业的相关性产业发展迅速,而且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性政策来引导旅游业的发展和融资情况,同时,浙江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与上海的交流、合作以及联合发展。 但是浙江省旅游业也存在一定的瓶颈,它的自然资源流于平凡,虽然景区数量多,但是缺乏垄断性资源;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人力资源分布不均,管理人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缓慢,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旅行社方面则缺乏统一的管理,各自为政,比较散乱。三、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 通过前面的论述包括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和竞争力水平之后,基于“钻石模型”,并且结合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对影响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要素进行分析。 一旅游服务贸易供给因素 旅游服务贸易服务能力主要包括旅游特色资源、旅游业相关支持性产业和服务设施。 旅游资源竞争力是旅游业竞争力的基础,狭义的可以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人造旅游点。 自然资源是指气候、地貌、水体、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构成的天然景观;人文资源包括历史、民俗、宗教、艺术、文化等等;人造旅游点是指完全由人工造就的旅游资源。人工创造的事物各个地方不同的特色景点和特色文化是吸引游客游玩的重要因素,经过时间变迁、历史沉淀,各地方都会形成其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浙江省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地方文化,将其发扬光大。浙江省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造景点,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合理的利用和开发浙江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对促进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发展和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可持续发展。 旅游人力要素也其中一个重要的供给要素。可以通过近几年来的相关数据来直观的看一下: 表3 2002年-2009年旅行社和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年份从业人员(万人次)200233.9665200345200448200556200664.04200773.23200883.76200995.78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从上表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从业人员也一直处于持续发展状态。旅游从业人员的增加意味着浙江省在旅游行业的服务能力也随之增加,有了更好的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带动整个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虽然浙江省旅游业的从业人员一直在增加,人员也众多,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严重缺乏专业高级人才以及高素质人才,这个是旅游服务贸易不可忽视的条件。 (二)旅游服务贸易需求因素 旅游需求是旅游市场细分以及目标市场选择的基础,其中影响旅游需求既有消费者自身的因素,其外部环境也是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可自由支配收入(旅游者支付能力)、闲暇时间、交通、宗教信仰、政府法规、等将成为影响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也是市场营销的关键。而在这诸多因素之中,最重要的是可自由支配收入(旅游者支付能力)。 作为旅游提供者虽然无法改变别国(地区)的国名收入、可自由支配收入(旅游者支付能力)、宗教信仰等,但可以通过与外面一些知名的城市进行文化交流,促进两地的友谊,从而与该国建立友好关系,进而达到宣传浙江的目的。例如各种性质的博览会。 而产生花费的前提是存在产生花费的提供供者,也就是旅游的服务对象,即旅游主体。所以旅游需求最主要还是取决于旅游主体,而旅游主体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旅游者。是旅游客体(旅游景点等)的浏览主体。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旅游主体是文化的负载者和传播者。旅游主体负载着原有文化内涵,前往相异的文化空间进行旅行和游览,在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目的地的同时,也将各旅游点的文化和风俗带回传播、交流。旅游主体并非是简单的搬运工。他在传播文化的过程的同时,在两种或多种文化的比较和熏陶中,创造出新的文化和审美成果。如旅记、摄影作品、绘画等。通过旅游主体的来访,从而将浙江省旅游目的地美好的旅游环境和优质旅游服务传播出去,起到宣传作用。 以人均花费和游客数量代表需求情况,可以看到:表4 199年-2009年人均消费和游客数量年份入境旅游者平均消费(美元/人天)国内旅游者人均消费(元/人天)游客总数量(万人次)1999190.27595194.77882000191.17625982.58982001194.97677041.95022002188.3790.38224.17612003188.3824.98609.83862004190.19955.210876.6682005189.5971.6413106.00892006193.994116575.83282007203.395319611.17892008215.197621439.66822009209.399324980.6385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统计概览、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从上表大家可以看到从1999年到2009年旅游需求基本是上升的,随着生活的越来越富裕,人们外出游玩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这正好刺激了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而他也直接表现了浙江省的旅游业竞争力。从旅游人均消费上大家可以看到消费越高说明游客对旅游的需求欲望越高。而游客的数量更是对需求的一种直观体现,旅游人数越多将更能帮助宣传浙江,宣传浙江旅游,可以增加更多的回流客源或者新进客源,从而增加收入。 (三)旅游服务贸易相关辅助产业 旅游相关辅助产业是为一切为旅游业服务的相关设施。它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而基础设施狭义的仅指水、电、路,广义的主要包括交通、通讯、水利水电、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除起码的基础设施外,主要还有旅游接待设施(包括停车场、酒店、饭店等)、旅游购物设施、娱乐设施、医疗救护设施等。 虽然服务设施只是辅助性质,却对旅游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与之相关的产业发展也与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其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包括吃、住、行、购与旅游业共享某些技术的餐饮业、住宿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等产业,以及通讯、建筑、金融保险、新闻、教育、园艺等为旅游业服务的辅助产业。产业间的作用机制是双向的,是相辅相成。 浙江省浙旅集团旅游集散中心,是具有旅游超市功能和开展综合特色旅游服务的专业性机构,它是重点发展的旅游基础设施。它是集散客自助旅游、客房预订、票务预订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超市”。它为浙江省的旅游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四)旅游相关介入因素旅游介入辅助因素包括国际旅游公关、政府辅助作用、科技与网络创新等。 国际公关是指运用传播的手段与方法,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公众发生关系,通过有计划并持久的努力,从而与各方公众建立相互信赖、相互理解的和谐关系,进而塑造旅游企业与旅游产品在世界公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同时,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旅游业的发展中,科学技术直接地影响其发展深度和广度。而网络信息作为旅游信息传播和处理的重要手段,其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网络信息的流传改善了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和恶性竞争的状态,也为旅游业市场调研提供了有效手段。 而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扶持。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改善旅游景区的各种条件来提升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浙江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是极其重视的,它一直努力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建立了自己的旅游网络、集散中心等,向世人展示了魅力浙江、和谐浙江。政府主导是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强大助力,政府在整体促销、发展规划、人力资源开发、市场调研、基础设施方面做了大量供工作。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政府的支持与扶植,全省形成有利于旅游发展的政策、法制和服务环境。 (五)旅游企业组织 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形成最终是通过企业来完成的,企业是参与产业竞争的主体因素,因此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是通过旅游企业来体现的。浙江省拥有众多的旅游企业,但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且数量众多,但是在质上存在一定得问题,企业间过度竞争,所占市场份额小,在组织战略和竞争上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个将直接影响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为小型企业在激烈的竞争里面很难与大型企业相对抗。因此,旅游企业的规模、战略、目标、发展机制都对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一定要做到竞争合理、有序。 (六)机遇 机遇就是契机、时机或机会,通常被理解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而这里指的机遇主要是指能够影响到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重大事情。这些机遇可以改变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优胜劣汰,但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竞争的机会,但这主要是为时刻准备好迎接挑战的企业提供的机会,谁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谁就赢得国际竞争力。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领域逐渐发展壮大,进而使得浙江省旅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