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丰恺贸易煤炭储运中心及货物仓储段纯镇下峪村东南m丰恺贸易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3827072
资源大小:600.50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丰恺贸易煤炭储运中心及货物仓储段纯镇下峪村东南m丰恺贸易环评报告.do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本) 项目名称: 山西丰恺贸易有限公司 煤炭储运中心及货物仓储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山西丰恺贸易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6年9月厂区西面及北面现状 厂区南面围墙厂内南面 厂区东南面现状厂区大门 项目生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山西丰恺贸易有限公司煤炭储运中心及货物仓储项目建设单位山西丰恺贸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闫宏伟联系人闫宏伟通讯地址山西省灵石县段纯镇下峪村山西丰恺贸易有限公司联系电话15392684678传真邮政编码031300建设地点山西省灵石县段纯镇下峪村东南200m立项审批部门灵石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灵发改备案(2016)43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G5990其他仓储业占地面积(平方米)10839.2绿化面积(平方米)1020总投资(万元)500环保投资(万元)6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2评价经费(万元)投产日期2017.5工程内容及规模:1、建设项目概况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素以“煤炭之乡”著称。全省地下近40%的面积有煤层分布,遍布全省94个县(市、区),煤炭已探明储量为2450亿t,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灵石县现有储煤场多数为非法堆积、储存,既占用、毁损耕地,又形成扬尘,破坏周边环境,有些还成为私挖滥采着的销售渠道。为此,灵石县通过综合整治环境污染专项行动对这些储煤场展开集中清理,按照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清理整顿,维护环境。同时要“堵、疏”结合,尽快规划建设更多符合环保要求的标准化储煤场,解决煤堆乱堆乱倒、随意堆积储存的问题,消除扬尘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在此背景下,山西丰恺贸易有限公司决定投资建设该煤炭储运及货物仓储项目。项目场址位于山西省灵石县段纯镇下峪村,厂址西侧、北侧和东侧三面环山,南侧紧邻三双路,项目总投资500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用于项目建设办公用房、磅房、辅助用房、场地硬化及配套生活、生产、环保设施。项目建成后,年储运煤炭50万吨。本项目用地一部分为国有建设用地,成交确认书见附件,共3771.45 m2。另一部分为租用下峪村土地,租赁协议见附件。项目厂区内现有建筑为原下峪村村办储煤场,现已停止运营。本项目建设单位与下峪村协商利用厂区内现有建筑,不再新建,对厂区内现储存的煤炭等进行及时妥善处理,避免对本项目造成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规定,该项目的建设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建设单位于2016年7月正式委托国环宏博(北京)节能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刻派环评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调查了解工程概况及项目所处区域的自然及社会环境等情况,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有关文件,编制完成了山西丰恺贸易有限公司煤炭储运中心及货物仓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审本)。灵石县环境保护技术评估中心于2016年9月21日在灵石县主持召开了山西丰恺贸易有限公司煤炭储运中心及货物仓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技术评估会,会后我们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表进行了认真修改,编制完成了山西丰恺贸易有限公司煤炭储运中心及货物仓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本),现提交建设单位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2工程内容2.1项目名称山西丰恺贸易有限公司煤炭储运中心及货物仓储项目2.2建设地点及周边概况项目场址位于山西省灵石县段纯镇下峪村东南200m,厂址西侧、北侧和东侧三面环山,南侧紧邻三双路。项目所在地地理位置详见图1。四邻关系见附图2。2.3项目性质新建2.4建设规模设计年储存原煤量50万吨,经筛分后全部外销。2.5占地面积该储煤场占地面积10839.2m2。2.6主要设备及建设内容项目占地为国有土地挂牌出让所得用地,场内现建有办公生活用房、仓库、磅房、化验室和门房等辅助用房、场地硬化及配套生活、生产、环保设施,为拍卖土地范围内现有建筑,建设单位计划利用。但环保设施不健全,需建设单位补充建设相应环保设施,具体见表1。新建原煤、末煤、块煤三个堆场。其中原煤堆场3600m2,末煤堆场2000m2。块煤堆场2200 m2,设计年储运量50万吨,日常最大储存量2万吨。经跟企业核实,本项目没有破碎环节,只进行筛分,只对原煤进行块煤、末煤的分选,没有煤矸石产生。由于场地大小和工作方式,煤堆高度不超过7米。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贮存煤炭的场地应当密闭,不能密闭的,应当设置不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并采取有效覆盖措施防治扬尘污染。建设单位根据自身条件,规划于储煤场四周建设2m高围墙并加装8m高挡风抑尘网(共2760)。同时配备喷雾降尘设施,定时洒水,并按照环保要求对储煤场地进行硬化。采取以上措施后可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运输车辆由卖方单位和买方单位自己提供,统一维修、管理。工程主要设备及建设内容见下表。表1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序号名称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备注一、主体工程1原煤堆场3600 m2新建2末煤堆场2000m23块煤堆场2200m24筛分车间彩钢瓦结构;内有筛分机1台,封闭式皮带走廊3条,建筑面积160m2新建5仓库彩钢瓦结构,建筑面积200m2,用于临时存放农用机械和建筑钢筋,出售或租用给给附近村民使用利用现有二、 辅助工程1办公区1890.8m2,砖混结构,包括办公室及门前停车场地利用现有2化验室、门房90.15m2,砖混结构利用现有3旱厕10m2,砖混结构办公室北侧4厂区硬化各堆场、道路硬化新建5磅房38.25m2,砖混结构利用现有三、公用工程1供水由下峪村供给利用现有2供电由段纯镇电网接入,厂区内自设变压器利用现有3供暖办公区采用电暖气结合空调取暖,不设锅炉。利用现有四、环保工程1煤场场区四周建设2m高围墙并加装8m高挡风抑尘网(共2760)。同时配备喷雾降尘设施,定时洒水。地磅1台,配备移动式喷雾降尘设施一套,卸车时洒水。在煤场内分区,要求进行场地硬化新建2封闭皮带走廊3条新建3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隔油池简单处理后回用于煤场降尘新建4旱厕厂区使用旱厕;旱厕底部做好防渗措施,定期清掏新建5雨水收集池场地东南设置一个60m3雨水收集池,并在厂区设置排水沟,收集的雨水排入初期雨水收集池,集中收集后用于厂区内抑尘洒水新建6筛分机设置集气罩+布袋除尘器,集气效率90%,净化效率99%。并设15m高排气筒新建7绿化、硬化厂区绿化面积300m2;储煤区场地应做好硬化措施。地面用商品混凝土进行硬化。硬化方案为10cm砂砾层+15cm商品混凝土,碾压充实。新建表2 主要设备列表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皮带(含封闭式皮带走廊)条33振动筛分机台1DZX3045型,处理能力6.2-305m³/h,通过给煤机连续自动给煤4给煤机台1GZG70-4连续振动给煤机5装载机辆4XG95311型和XG951型6地磅台2SCS型7移动式喷雾降尘设施套1移动式喷雾降尘设施2.7组织结构及定员本项目员工定员15人,其中管理人员为3人。实行16小时工作制,场区内24小时安排人员值班。年工作300d。2.8工程投资本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2.9厂区平面布置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0839.2m2。东侧为生活办公区,西南侧沿道路至西北为原煤、块煤、末煤堆场。场地东南地势最低处设置一个60m3雨水收集池,并在厂区设置排水沟。生产区面源污染源布置在远离村庄的一侧,评价认为该项目总平面布置较为合理。平面布置详见附图3。2.10建设期本项目建设期6个月。2.11公用工程1、供电本项目供电由由段纯镇电网接入,厂区内自设变压器,项目供电有保障。2、给排水(1)给水水源:本项目用水由下峪村自来水供应,能满足正常生产、生活需要。(2)给水系统:本工程用水类型包括生活用水、煤场洒水、绿化用水等。生活用水:本项目定员15人,大多为附近村庄村民,因此不设食堂和住宿,其中管理人员3人,直接生产人员12人。厕所为旱厕。按30L/人·天计算,则生活用水量为0.45m3/d。煤场洒水:本项目煤场洒水为10m3/d。绿化用水:硬化场地,增加厂周绿化面积。绿化用水量指标按1.2L/m2·d计。道路洒水道路洒水用水量约为1.0m3/d。(3)排水系统:生活废水:厂区设有旱厕,厂区人员大小便入旱厕。建设单位定期委托当地农户将粪便清运至附近农田施肥。洗漱废水水质简单,直接泼洒用于煤场降尘。办公废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80%计,污水产生量为0.36m3/d,本项目产生的生活废水统一收集后用于堆场洒水,不外排。生产废水:本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工程用水及废水产生量明细详见表3,水平衡图见图1和图2。2、供热本项目员工为当地村民,因此厂内不设宿舍。办公区采用电取暖。表3工程用水量及废水产生量一览表用水类型备注用水量(m3/d)废水产生量(m3/d)日用水量年用水量日产生量年产生量生活用水办公用水30L/人·天15人0.451350.36108绿化绿化用水1.2L/m2·d300m20.3643.2煤场煤场洒水10m3/d103000道路道路抑尘洒水1.0m3/d1300总计非采暖季11.813581.40.36108新鲜水0.450.369.641.00.3611.81办公用水0.09煤场洒水10绿化用水0.36道路洒水1.0采暖季11.453435图1 项目非采暖季水平衡图(m³/d)办公用水0.090.45煤场洒水100.36新鲜水11.099.64道路洒水1.01.0图2 项目采暖季水平衡图(m3/d)2.12煤源本项目煤源来自当地合法煤矿企业,能够满足储煤场的购煤需求,可作为该项目的煤源地。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环境问题。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场地内尚有部分原煤、块煤和末煤堆存。建设单位须将涉及本项目占地的原煤、块煤和末煤及时妥善处置,防止对本项目造成二次污染。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市南端,太原盆地与临汾盆地间的隆起带,其东倚太岳山,西靠吕梁山,汾河从其中部通过。北与介休、孝义毗邻,东与沁源接壤,南靠霍州,西与交口县,汾西县交界。地理坐标为北纬36°4037°,东经111°24112°,全县总面积约1206km2。本项目位于灵石县段纯镇下峪村东南200m,行政区划隶属灵石县段纯镇管辖。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交通位置图见附图4。2、地形地貌灵石县地处太原盆地与临汾盆地两大断陷盆地之间的隆起带,全县地形起伏较大,高低悬殊。县境东部的霍山区,地形较高,为县内最高点。西部属吕梁山,县境边界为中华山,海拔1355m,为西部最高点。中部为汾河谷地,汾河从桑平峪村流入灵石,海拔740m;在石桥下游流出灵石境外,海拔580m,为晋中市最低点。纵观全县地形,呈现出东西高,中间低的宽缓槽形地形。灵石地处构造隆起带,地层出露齐全,地质构造发育,使得全县地貌形态复杂。主要有分布于县境东部的霍山区的侵蚀构造地貌、霍山以西广大地区为侵蚀堆积地貌、霍山山前一带山间谷地呈堆积地貌以及汾河及其较大支流形成的山间谷地。3、气候和气象灵石县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多西北风,干燥寒冷;夏季多东南风,炎热多雨;春秋凉爽,但多风沙。根据近20年(1995-2014年)的气候统计资料,年均风速为1.4m/s,最大风速为21.0m/s;年平均气温为11.1,极端最高气温39.6,极端最低气温-22.1;年均相对湿度为60.4%;平均年降水量为463.1mm,降水量极大值为693.4mm,降水量极小值为227.6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16.4h。该县静风频率为43.10%,最多风频为SW风,风向频率为8.4%,无明显主导风向。4、水系水文(1)河流灵石县境内主要河流为汾河流经灵石县的主要河流为汾河,其它河均注入汾河,其主要支流有静升河、仁义河、小河、段纯河等。汾河: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麓,穿越太原盆地,从本县北部两渡镇桑平峪入境,流经两渡、翠峰、厦门、南关四镇,由南关镇石桥村流向霍州市,在河津市西南汇入黄河,全长694km,流域面积23945km2。测区内长约38km,占总长5.5。根据汾河义棠站19621993年观测资料,汾河多年平均流量2.79m3/s,年均最大流量6.29m3/s(1990年),最小流量0.06m3/s(1987年)。静升河:古名小水河。源头为沁源县花坡崖上棋盘白安场马刨泉,由静升镇旌介入境,经集广到静升,南汇柏沟、三齐沟水,向西流到延安汇草桥沟水,到南王中汇后悔沟和水峪沟水,至县城流入汾河。全长34.5km,境内长18km,流域总面积282km2。县内面积210 km2,河床平均纵坡降27。该河无水文站,1965年冬至1966年春实测枯水期平均流量为0.041m3/s,历年最大洪峰流量为649m3/s。仁义河:发源于沁源县鱼儿泉附近之石板店,自东向西流入县境,汇白杨沟水后穿石膏山,到峪口汇二沟水,窑上汇野只沟水,仁义汇柳沟水,到南关镇注入汾河,全长45.7km,县境内长30km,流域总面积257km2。境内面积189 km2。根据灵石县南关镇水文站的28年统计数据,仁义河多年平均流量159m3/s;据观测,1970年时最大洪峰流量为460 m3/s;根据调查统计结果,1918年时最大洪峰流量为1160 m3/s。小河:古名石门峪河,亦称西河、交口河。发源于中阳县棋盘山,流经交口、孝义县尖山一带,自木瓜曲进入本县境内,向东南到交口村汇孙义河,峪口汇卧牛神河,平遥庄汇十里沟水,穿越十余里深谷,至厦门镇注入汾河。全长57.5km,流经本县31km;总流域面积301km2,境内面积167 km2,河床平均纵坡降20。平时水量不大,旱季干枯断流,1995年5月实测流量为0.152m3/s。段纯河:上游称双池河。发源于孝义县西泉寨界牌岭,向东南于段纯镇下峪村进入本县,到段纯汇深井沟水,于三湾口汇入汾河,全长71.3km,县境内长度20km,总流域面积105.4km2,河床平均纵坡降13.4。由于河谷下游为奥陶系灰岩裸露区,平时无清水流量,只有汛期有洪水,为季节性河流。省水文站于1959年1961年在官桑园设立汛期水文站,测得最大洪峰流量为1270m3/s。地表水系图见图5,本项目南距段纯河最近距离70m,西距汾河约16.5km。(2)地下水本区地下水含水层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从下到上依次为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含水层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石灰岩溶隙及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第四系砂砾石孔隙含水层组。区域隔水层主要为本溪组泥质岩隔水层组,岩性由铝土泥岩、砂质泥岩组成,总厚度平均12.60m,致密、细腻,为区域良好的隔水层。此外,相间于各灰岩、砂岩含水层之间的厚度不等的泥岩、砂质泥岩,亦可起到层间隔水作用。(3)郭庄泉域概况郭庄泉出露于霍州市南7km处东湾村至郭庄村汾河河谷中,南北分布长度约1.2km,面积约0.5km2。天然状态下,泉水以泉群或散泉形式出露,大小泉眼共60多个。泉水年际不稳定系数为1.45,属稳定型泉水。泉域分布范围包括临汾地区的汾西、霍州、洪洞,晋中地区的灵石、介休,吕梁地区的汾阳、文水、孝义、交口等市(县)。属汾河复向斜,处于吕梁山大背斜和霍山大背斜之间。泉水多年平均(19561984年)降水量为552.4mm。泉域范围西部边界:北中段:大体平行于紫荆山断裂带,为地表分水岭边界。边界走向由北向南自八道年山-交口县土湾垴子(2046.3m)-棋盘山-石口-隰县五鹿山东-泰山梁(1625.8m)。西南端:以青山峁背斜、山头东地垒以及其南部短轴背斜与龙子祠泉域为界。边界走向由西北向东南自泰山梁-青山峁(1625.2m)-上山村(1432.7m)-青龙山(1332.6m)-西庄。北部边界:为汾河向斜翘起端,亦以地表水分水岭为界,西段与柳林泉域相邻。边界走向由西向东,自土湾垴子-交口县上顶山(2100.7m)-井沟梁(1690.5m)-中阳县上顶山(1793.8m)-离石顶天垴南(1980.6m)-文水拐岭底-汾阳桑枣坡-宋家庄-文水神堂。东部边界:北段:汾阳市到灵石县马河之间为一北北东向大断裂,东盘新生界地层较西盘下落8001200m,此断层不仅构成太原盆地与灵石隆起的边界,也成为郭庄泉域的阻水边界。南端:马河以南为走向南北的霍山断裂,形成泉域阻水边界。整个边界走向由北向南,自神堂-汾阳杏花村-见喜-孝义司马-大孝堡-介休义棠东-秦树-灵石西许-霍州冯村-李曹东-闫家庄东。南部边界:以万安断层为阻水边界。边界走向由西至东自洪洞西庄-康家坡-堤村南-南沟-闫家庄东。按上述边界圈定的泉域面积为5600km2,其中裸露可溶岩面积为1400km2。按行政区划分:吕梁地区2991km2,临汾地区1552km2,晋中地区1057km2。重点保护区范围郭庄泉域岩溶水排泄带是我国北方大水矿床之一,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其中团柏矿、圣佛矿、白龙矿、南下庄矿,存在带压开采突水问题。因此在划定重点保护区时除考虑泉水集中出露带、现有重点水源地外,为防止矿坑突水,保护岩溶水免遭破坏,也是重要依据。据此划定的泉域重点保护区范围:以汾河河谷为中心,北起什林大桥,南到团柏河口,东部以辛置-邢家泉-三孔窑-朱杨庄-什林镇为界,西部以申村韩家垣-上柏团-滩里-前庄-后柏木沟-许村为界。保护区范围约l45km2。其中团柏等四矿面积84.4km2,探明煤炭储量9.16亿吨。项目与郭庄泉域相对位置本项目不在泉域重点保护区范围内,项目与泉域的相对位置图见附图6。(4)段纯镇水源地保护区根据灵石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划分技术报告,灵石县共有11个乡镇水源地,距离本项目最近的为段纯镇集中供水水源,约3.3km。段纯镇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一)水源地概述 段纯镇政府所在地为段纯村,共有水源地两处,各有水源井一眼(1 #井和 2#井),分别分布于段纯镇镇区的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水源井以管井(机井)的方式 采取地下水。 水源井的具体位置为: 1#井中心位置坐标为东经 111°3410.14, 北纬36°5110.92,井孔标高764m; 2#井中心位置坐标为东经111°3331.8,北纬36°5139.78,井孔标高788m。 供水方式:利用潜水泵从水源井提水后,注入水源井旁蓄水池进行调蓄,然后再经泵加压后以管网方式供给用户。水源井为 地埋式封闭。井水经沉淀处理后即供给用户,无消毒杀菌设施。 供水范围及人口:服务对象段纯镇政府驻地段纯村,供水人口约5000 人,日供水能力合计1200m3。 水源井管理:水源地由段纯供水站进行管理,派有专人看管,负责日常供水。 (三)水源保护区划分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 1#、2#水源井的保护区范围计算 1)保护区范围及边界保护区立标 保护区范围:以1#、2#水源井孔为中心,半径R1为37m的圆形区域即为1#、2#水源井的一级保护区。 1#、2#水源井一级保护区具体面积与周长计算(用于保护区围栏围网建设):面积A1=0.0043km,L1=232m 2)1#、2#水源井保护区边界立标位置 水源地保护区及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应根据实际情况按规范要求,在相关交通线路的两头设立交通警示标志。当然首先要在水源中心的四个不同方向,向社会立标警示。两水源地四个方向的立标警示牌位置及边界点坐标确定如下。 1#水源井立标警示牌边界点坐标: 一级保护区: A:E: 111.568643°;N: 36.852965° B:E: 111.568225°;N: 36.852633° C:E: 111.567813°;N: 36.852969° D:E: 111.568230°;N: 36.853300° 2#水源井立标警示牌边界点坐标: A:E: 111.557993°;N: 36.860982° B:E: 111.557575°;N: 36.860650° C:E: 111.557163°;N: 36.860986° D:E: 111.557580°;N: 36.861317°项目与段纯镇集中供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图见附图7,本项目无废水外排,因此,对段纯镇集中供水水源无影响。5、土壤及农业生态灵石县耕地资源相对不足,大部分耕地为旱地,土壤属褐土性土,土壤有机质含量0.5%左右,土壤营养氮一般在0.05-0.07%,土壤肥力差,生产力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场址所在区域的土壤类型为褐土,有机质含量少,耕地较为贫瘠。6、自然植被本县地处山区,海拔高度差异较大,侵蚀严重,地形复杂,植物群落或种类及其地,林地、草地的分是零星分散的,一般是山顶耕地,两坡撩荒,田草相间,穿插交错,片掌大小参差。大部分地区植被过渡不太明显,只有东部马和、西许地区高差较大,植被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海拔2380-2500m以上主要分布有苔草、蒿草、莎草、兰花、荆豆等低矮草本植物,覆盖度约为90-98%,形成草丘草丛;海拔1800-2400m之间主要分布有针叶落叶松、云杉等灌木及针茅等草本植物覆盖度约为90;海拔1500-1800m之间,乔木有油松、山柏、桦树、栎树等,灌木有山桃,狐狸刺等,草本植物有绒线菊、白茅等,覆盖度90左右;海拔1000-1500m之间,乔木有油松、侧柏、刺柏等针叶林和针阔林混交林,灌木有沙刺、荆条、野棘等,草本有狗尾草、羊胡草、白草、刺儿菜等,覆盖度约80;海拔1000m以下,沟坡多次生混交林以及灌木荆条、杜梨、酸枣等,以及益母草、蒲公英、节节草等草本植物,因间有农田,覆盖度较低。经实地踏勘,本区属于工业区,因受人为活动影响,项目所在区域内无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珍惜保护物种。7、动物本县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主要种类为哺乳纲兽类、鸟纲动物类、两栖与爬行纲、昆虫纲等。评价区植被稀少,缺少天然林的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较少,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经实地踏勘,项目所在区域内无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珍惜保护动物。8、农作物状况灵石全县有耕地39.72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为主,莜麦、土豆、豆类也有一定量的种植:经济作物以胡麻、蔬菜为主。9、韩信岭自然保护区山西韩信岭自然保护区位于灵石县城东南部及中南部。2014年8月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山西韩信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的通知晋政办函(2014)102号,调整后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948"111°5609",北纬36°42"2836°5007",总面积为12930.98hm2,其中核心区面积7248公顷,缓冲区面积2507.82公顷,实验区面积3175.16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及金钱豹、原麝、褐马鸡等动植物。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省鸟褐马鸡,二级保护动物原麝,重点保护动物黑鹳、刺猬、啄木鸟、猫头鹰、山猫,另外还有野猪、山羊、狐狸、野兔、松树、山鸡、石鸡、野鸡、喜鹊、蛇类等多种野生动物。韩信岭自然保护区植被资源较为丰富,有种子植物748种,隶属于383属88科,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属5种,被子植物86科380属743(双子叶植物81科332属645种,单子叶植物7科50属98种)。韩信岭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见图8,本项目位于韩信岭自然保护区西侧,厂界距韩信岭自然保护区最近边界约16km,项目建设不会对其造成影响。10、地震根据山西省抗震办公室1993年山西省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图,本区地震烈度属度区。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行政规划及人口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临汾盆地之间,扼太岳、吕梁两大山系交汇处,距省会太原市150公里,北临介休市,南接霍州市,东靠沁源县,西连交口县、孝义市,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经”之称。全县总面积1206km2,东西宽53.5km,南北长39km。2010年全县总户数105855户,总人口261600人,其中城镇人口111824人,乡村人口149836人。人口密度为210人/ km2,辖6镇6乡298个行政村598个自然村,15个居委会。本项目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段纯镇下峪村东南200m,评价区村庄分布情况见下表4。 表4 评价区内村庄基本情况一览表村名方位距离(km)人口下峪村NW0.2300管桑园村NW1.5150崔家山W1.0200吴家沟S0.652002、社会经济2014年经济基本面稳定向好,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5.6亿元,同比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3.1亿元,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4亿元,增长1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亿元,增长13.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62亿元,下降14.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56元,增长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22元,增长10.5%。3、交通运输项目所在地区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干线沿汾河纵贯南北。公路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灵石县境内还有支线公路83.7km,此外全县各厂矿修筑了大量的坑口公路。项目距离108国道约18km,厂址南侧为县级三双公路,连接108国道,可通往灵石县及其他地区,交通便利。项目交通位置见图4。4、历史文物及风景名胜灵石名胜荟萃、钟灵毓秀。全县共有文物古迹46处。王家大院以其雄伟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的紫禁城”和“华夏民居第一宅”,更有“王家归来不看院”之美誉。静升古镇以其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列为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榜首,现存大大小小的店铺、典当行、水井、石板小路、戏台等依稀可见当年静升的繁荣景象和独特的人文气息。国家级森林公园石膏山风景名胜区、红崖大峡谷、介庙、中国式古堡夏门古堡、千年古刹资寿寺、韩信墓、周槐等景点闻名遐迩。县委、县政府通过打造古镇古堡大院游、山水生态休闲游和节庆民俗文化游三个旅游品牌,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现代旅游名县的跨越,文化旅游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评价区周围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需要特殊保护地区。5、科教卫生2014年全县高中学校1所,在校生4517人;初中学校18所,在校生8640人;职中学校1所,在校生3062人;小学校4517所,在校生22714人;幼儿园75所(其中:独立幼儿园41所,附属幼儿班34所),在园幼儿9683人。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 522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1个,村级卫生所374个。全县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081 张。卫生技术人员1590人。全县12个乡镇全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161818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4%。城镇人口中32841人参加养老保险,其中:城镇职工中23441人参加养老保险,城镇居民9400人参加养老保险;农村人口中110305人参加养老保险。6、矿产资源灵石境内矿藏众多,素有“矿藏之乡”的美称。已探明的矿物有煤、铁、石膏、硫铁矿以及铜、钼、钛、钒、钨、稀土等32种稀有金属和非金属,其中煤炭、石膏、硫铁矿储量丰富,品质优良,驰名中外。全县煤炭资源分布较广,含煤面积达86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1.3%。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次评价未收集到项目3km范围内近期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数据,当地气候干燥少雨,地面植被覆盖较差,地面二次扬尘较大,环境空气质量一般。(2)地表水根据山西省环境保护局文件晋环发2005208号山西省地表水域水环境管理区划方案,项目所在地附近河段属汾河干流处于汾河义堂-南关段,汾河水在该段现状使用及规划主导功能为农业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质标准。本次评价利用灵石县例行监测数据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监测结果见表5。表5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项目pHCODBOD5氨氮标准值6-940102监测结果浓度范围 6-928-853.9-24.91.4-34.5平均值6-95113.715.5 监测数据显示:除pH未超标外,其余COD、氨氮、BOD5均超标,污染较严重。污染原因主要是城市污水管网尚未完善,所以镇区生活污水就近排放到汾河内,造成汾河水质的很大污染。(3)声环境质量现状由于本项目地处广大农村地区附近无较大工厂,故而其声环境较好。(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附近以工业企业用地为主,自然植被以山上的野草为主,相间有少量灌木丛,生态环境一般。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根据本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其环境保护目标具体如下:一、环境保护目标(1)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3)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4)声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二、环境保护对象根据敏感因素的界定原则,经调查本地区不属于特殊保护地区、社会关注地区、生态脆弱区和特殊地貌景观区。主要保护对象见表6:表6 主要环境保护对象表类别保护对象方位距离(km)保护级别及要求环境空气下峪村NW0.2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管桑园村NW1.5崔家山W1.0吴家沟S0.65噪声厂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水体段纯河S0.07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地下水厂址附近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生态地表植被水土流失厂区附近厂区绿化,采取水保措施,防止流失加重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表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g/Nm3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二级标准浓度限值浓度单位SO2年平均日平均小时平均60150500g/Nm3TSP年平均日平均200300PM10年平均日平均70150NO2年平均日平均小时平均4080200(2)地表水:根据山西省环境保护局文件晋环发2005208号山西省地表水域水环境管理区划方案,项目所在地附近河段属汾河干流处于段纯河源头-蔺家庄段,汾河水在该段现状使用及规划主导功能为一般源头水保护,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质标准。 表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除外污染物名称PHCODBOD5氨氮总磷总氮LAS石油类标准限值6-92041.00.21.00.20.05(3)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表8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氟化物NO2-NNO3-NNH3-N总硬度细菌总数(个/mL)标准6.58.51.00.02200.2450100项目Hg硫酸盐总砷铁锰高锰酸盐指数大肠菌群(个/L)标准0.001250